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美学心得

环境美学心得

环境美学心得
环境美学心得

美学的目的是寻求和发现美,美学和哲学的共同点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满足人类好奇心一种对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探索的愿望。哲学的重点在方法而不是知识。美学是艺术的

哲学,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哲学和艺术的科学。

西方美学产生的基础:1对事物本质的追求2对心理活动的明晰划分3对个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中国古典美学:各门艺术未被统一论述过。心意志情有区别互相渗透。

西方古典美学:理性的开端(西方人特点理性偏执)

毕达哥拉斯学派得出美学史上第一个奠基性命题‘客观美学’

毕达哥拉斯:美是数与数的和谐。

苏格拉底:美就是合适。(合乎目的)

柏拉图:美是理念

审美的途径是迷狂。三种,1高级理智的迷狂2宗教的迷狂3诗性的迷狂

灵感是思维过程所产生的突发顿悟式的联想。

美是客观的毕达哥拉斯美是客观规律苏格拉底美是客观目的柏拉图美是客观理念经验哲学培根+霍布斯洛克系统化了理论事物属性分类,事物一性质形状大小运动数量第二性质色彩声音气味滋味。

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他只存在于观觉着的心里。

美是有标准的,因为人心虽不同,但人性却是相同的。所以那些心灵最为美好的人的一致

判决,就是审美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事物的原因有两种:质料因:材料形式比质料高一个层次形势因属性绝对比形式更高神

审美的研究:康德把审美叫做鉴赏判断审美判断感官判断逻辑判断道德判断在本质上是

完全不同的康德主张批判,他的批判就是追问知识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而具体到美学就是

追问审美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四个契机(鉴赏判断)1无利害而生愉快2非概念又具普遍性3无目的的和目的性4共通感

前提:审美判断联系主题

1审美与非审美的区别仅仅在于主体的态度。2审美表面判断是审美其实是在审人。

3没必须由审美的主体感受来确定4审美判断值之和对象的形式有关和对象的实存无关。 5审美判断不是认识不是发现而是期待。

审美心理学主观美学

一直觉说:意哲学美学家克罗齐:审美即哲学,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审美作为直觉的特

点,独立静观直接创造直觉就是概念形成之前的思维阶段。

直觉活动+逻辑活动&认识活动=艺术与审美科学与哲学

功利活动+道德活动&实践活动=经济学伦理学

移情说:代表人物罗伯特费舍尔洛采魏朗伏尔盖特

美感愉快的情感有三种:一外物引起的二神经引起的三通过移情在外物那里感受到的篇二:环境美学

环境与美学之厦门

环境美学是环境科学与美学交叉的分支学科,研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和环境质

量的审美价值。自然环境由于鲜明的色、光、线、音、质等呈现出来的某些特定的形式构造,

特别是天然生态系统的勃勃生机,使人身心愉快、精神振奋,具有满足人的审美要求的客观意

义。美学的目的是寻求和发现美,美学和哲学的共同点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满足人类好奇心

一种对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探索的愿望。哲学的重点在方法而不是知识。美学是艺术的哲

学,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哲学和艺术的科学。

厦门是个拥有环境又极有美丽于一体的新一线城市,也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

市。厦门的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厦门的主体——厦门岛

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

厦门市天风海涛,青山绿水,奇卉异木,鸟语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构成了独特地貌,

飞扬着沁人的色香神韵,素有“海上花园”称誉。自古以来,厦门本岛白鹭群栖,为优美的

自然风光增添了一份神秘、素洁的动感。有异国风情的鼓浪屿、树影婆娑的万石植物园、神

秘幽雅的南普陀、神威镇海的胡里山炮台、柔涛拍岸的鳌园,还有风光旖旎的环岛路、纯情

天然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悠闲宜人的轮渡文化广场,以及鼓浪屿海底世界、台湾民俗文化村

等许多巧夺天工、绮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厦门的山海风光已成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景点之一。

厦门万石植物园是一座围绕万石岩水库精心设计的植物园林。根据科研和游览需要,园

内依次安排了松杉园、玫瑰园、棕榈园、荫棚、引种植物区、药用植物园、大型仙人掌园、

百花厅、兰花圃等20多个专类园和种植区,栽培了30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其中有被

人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杏。有世 1 界三大观赏树--中国金钱松、日本金松、南洋杉,以及名贵的仙人掌等奇花异木,是

一座秀丽多姿、四季飘香的游览园林。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

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

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

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

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

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靠近厦门大学,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始建

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

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厅等。

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獒园坐落在集美东南隅,占地面积近九千平方米。原为集美东南海滨的一个小岛,岛上

有一小庙,叫鳌头宫,又名千里宫,1950年由陈嘉庚先生历时十年建成。由门廊、集美解放

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三个部分组成。

环岛路是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的主赛道,被誉为世界最美的马拉松赛道。路间的绿化是

《鼓浪屿之波》的乐谱,路旁还有马拉松塑像,还有红色道路的部分,这一段道路只有行人

通行哦。附近有椰风寨和胡里山炮台等景点。

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被称为“厦门后花园”的天竺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

镇,距厦门市区仅36公里,总规划面积37.05平方公里。景区以同处在150米等高线的东、

西两大山门为主轴分成两个部分:150米等高线以上的山地为森林公园部分,面积26.51平

方公里,景区内原有真寂寺和龙门寺遗址等人文景观,此外天然纯朴的天柱峰及气势磅礴的

仙灵旗景区尚待开发;公园内有1500种植物,森林覆盖率达96.8%;天竺山景区将成为集旅

游观光、休闲度假、体育锻炼。

厦门海底世界占地17.5公顷,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这座花坛簇拥的海蓝色水晶宫

建筑,第一期工程先后建成了海洋馆、企鹅和淡水鱼馆。其入口处在主体建筑外60米地方有

一个设计独特、别具一格、张牙舞爪的章鱼雕,高6 2 米、跨径11.2米。它是厦门海底世界的标志性建筑。厦门海底世界设施新颖,有现代化

的设备,而最突出的设施是海底隧道。海底隧道长80米,宽1.5米,进入海底隧道,站在电

动代步道上,可以看到两侧的凹形大鱼池。厦门海底世界另一个独特的设施,那就是高7米

直径2.5米的圆柱形鱼池,这个高度相当于近三层楼房,在台阶上可以看表层的鱼类活动,

也可以看底层的鱼类活动,立体感就更明显了。大型圆柱鱼缸主要展示我国南海五彩缤纷的

珊瑚礁鱼类。

厦门集环境与美学为一体,历年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玩。厦门的环境与建筑美和谐

融为一体,相互衬托,充分体现了环境与美学的深刻内涵。当然,在我们感受这份美景的同

时也要保护它,得以让它的美永远持续下去。

3篇三:美学心得

美学心得(第一集)

罗国正

(2010年10月整理、修改)

很多朋友想了解我的美学思想,是产生这文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读美学书时在书

边写

下当时的思考和平时对美学问题的一些看法的记录,以及我和一些朋友关于美的谈话、

我所

写的文章里关于美的问题的一些理解。现将其中一部分整理、摘录出来,并作了一些修

改。

我在这里不作分类了,就按其自然发生的次序,将其逐一编出来。内容也不算少,涉及

到方

方面面,如果每集用几千字在互联网上登出,也要连续登很多集。应该说,越后登出的

越深

奥些,因为,我的认识,也在不断学习中深化,心得也在自然深化些。我相信,读者在

这里

面一定能找到有益的东西。

1、

美的本质在生命里或本能地、或自觉地走向自由的过程中,是由审美对象引起审美主体

的感

觉内的快感;是生命向着自由方向发展中的感情愉快的现象。

2、生命的进化,生命内在结构的变化,储存在生命大脑里的信息变化,观念的变化,也

使

生命的美的感觉、美的观念在变化,这里既有一代代的生命的渐变与突变,也有生命个

体本

身从幼至老;从无知到有知,从健康到病老等变化。这过程的美的感觉,美的观念,可

以用

二十七维时空美学来解释。

3、

将艺术作为修炼自己的性情、感受为先,还是以表现出来与大家共享为先,或只取其中

一种,

或只是作为谋生的手段,人们可以据此来判断艺术家当时的状态。

4、用符号来解释美、解释人类的活动,使我

感到这种解释太单薄、太浮面、不够质感,没有根,没有气场感和渗人肺腑的穿透力。

美感

不单具有符号、信息的力量,还有物质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还有气场感。

5、有了信念和主心骨的人,他们在接收信息、知识时,会本能地和自觉地筛选信息、知识。

所以这些人讲话、写文章纯度高。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提炼,纯度更高。再往高走,则进

入哲学或美学的思维。这种思维,可以称为思维的思维。继续提炼,那纯度就更高了,便会

全面进入到哲人的语境。这是人提高思维境界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没有信念、没有脊梁的人,

其思维常带有很多垃圾。

6、审美沟通及其要素,这里值得研究,概念和程序、本能和自觉等?!

7、人类要根据美的感受、美学原理来设计现有的生活,和设计实现更大自由后的美好生活。

8、生活中的美有显性和隐性,要善于用二十七维时空观来分析、研究。

9、

跳跃过很多基础环节去谈美学,很容易使美学成了空中楼阁。

10、本能地感觉到美,是审美的基础。

11、何为“圆满的形态”?凡是事物都有开端和结尾。按杜威的说法,则都上

升为审美层面。

12、审美体验和艺术创作常常要求审美主体和创作主体在瞬间里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时体能和心灵在刹那间的和谐配合、建构,使人有强度和深度的体验,其气场突然爆发扩大,会影响周围的人群和空间,其能量长久相留,并接通远景。这种现象需要用二十七维时空理念来解构。

13、文化断裂会引起审美的断裂。

14、气场分五行,影响着人体,影响着人的感觉。相生之气与相克之气对审美的影响非常之大。最先进的审美观念,有很多迷团。需要求助中医的实践和理念。这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之一。如果人的观念,因社会意识和集团意识强化,令自己的审美观念带有固执的定势,与自然的、自己人体的、周边的气场相冲,这样,生活和工作就很难美好、五行的色、五行的气在美学的意义,要有定性、定量的判断,要知道五行的平衡与和谐。

15、当然,打破平衡也有非对称的美,但应是可控的,而不是疯狂的。

16、形象对人的能量启动常比抽象的来得快如

练武的人,看到影视的武术形象时,内在的气场很易起动,即时提升自己的活力并想活动;书法家看到甚佳的书法真迹,就想临摹,并迅速获得审美对象的能量;练密宗气功的人听到咒语等;又如一般人见到美女、美男,即时提起了精神等。

17、五禽戏(操或气功)与原始舞蹈,与巫的跳神之类与五行气场有关。这里的审美与人的生命力、气场有联系。

18、一般的形象敏感与专业形象敏感,本能对形象敏感与经过学习训练后的形象敏感,要分清楚。

19、庸俗的、低级的、不分善恶的功利,与追求真、善、美,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的功利不同。美学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20、审美的基因!是可以从宇宙所有生命的角度去探讨生命内在的呐喊,探讨美在生命里的共同规律,起码是有情生命里的共同规律。

21、同一符号,不同的人去表现、朗读、书写,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其含意、气场、

物理效果、心理内涵、生理反应都不同。所以用符号来表达,很容易使人感到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了。而事实上,人们面对的往往不是千篇一律的印刷品,而是活生生的、充满情感倾向的,有质感的现实。我曾经开玩笑地对朋友说:当你抱着你那美丽的情人在欣赏着她的美丽时,不会感到是抱着个符号,你的情人也绝不赞成说她是个符号。所以,符号只能说明了一方面的问题。

22、媒介的不断演变,推动着审美文化的发展,留下了二十七维时空的故事。

23、符号与现实的对等,是抽象了的对等,象实物与影的对等,符号与虚假感是有联系的。

24、符码也具有二十七维性。

25、符号进入具体人的大脑,编成了有个性的符码,再将符码变成作品,这个过程,又打上自己身心的烙印,这里就有二十七维时空美学。

26、二十七维时空反映在美学上是对现实的超

越。例如:叙述的时间序列,必然的逻辑关系,指向未来的目标等等。

27、影像来源于真实,又超越了真实,是一种虚拟的形象真实。这种事实本身又建立了影像自身的真实。这里就有二十七维时空美学的原理。现实时空、影像时空、心理时空、在未来再现的时空等。

28、审美过程对有的审美者来讲,是可以满足知道迷底的欲望,随着对审美符号

的不断接触,逐步知道审美对象的编码,从而获得审美享受。所以,一件好的艺术品放在家中,在潜移默化中,或在临摹中,日积月累地去解码,去享受这过程,这也是艺术的重要魅力之一。

30、当人们从衣、食、住、行中彻底解放出来之时,则审美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反过来又以较美的标准来改善衣、食、住、行,并实现人生态度的超越,并追求心灵的美、精神上的享受。

(待续)

美学心得(第二集)

罗国正

(2010年10月整理、修改)

31、不懂得运用美的规律来建设、创造的人,是不及格的,更不能当领导者。

32、运用技术手段,形成和构建新事物,必须掌握二十七维时空的技术审美符码的能力,会让世界增加美好。这样,子孙后代可以享受到当代人的更多造福。如果完全没有这样的能力,很容易是留下一大堆垃圾给后人。当代人,可以从历史的重要文物中得到启示。

33、过分强调审美的作用,会增加产品的成本,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产品显得花巧,不切实际,而使人失去美感。

34、审美过分地强调符号,就会出现只有审美的真实幻觉,没有真实的真实。

35、水瓜壳画的创作,常具有瞬间性、超越性、一次性、偶然性、必然性、神秘性、顿悟性等集合。

36、现实中,并非不是悲剧,就是喜剧,而是有第三种剧,是美剧。美剧是没有荒谬,合情合理欢乐,没有人将美好的东西撕毁,而是很多人保护这美好的欢乐。或是在无喜无悲中,以平稳的状态来阐释着生命的意义,显示出艺术魅力,传播着美的理念,现实生活也告诉我们,人不是一定处在非喜则悲的两极状态,而是有人常处在平稳的正常状态。

37、阴阳二气,隐显二性,有虚有实,亦是亦非,患得患失,是平衡,是互补相生,还是斗争、失调,或此消彼长,这里就有二十七维时空审美的结构性思考,绘画时是下笔还是留白?用强劲还是使阴力?被垄断的舞台只有出现那种的角色,而不能垄断的网络会用相反的角色来补充。如此等等。

38、阴阳主要处于斗争状态,就是矛盾;阴阳主要处于相生状态,就是和谐。常态是既有斗争又有相生的立体运动之中。要正确分析阴阳在具体事物中的表现,较理想的方法就是用二十七维时空观。有时阴在台上,阳在台下;有时阳在台上,阴在台下。常见是台上台下互有阴阳。太极图,一阴一阳为之道,是大智慧。有的美是阴,有的美是阳;有的丑是阴,有的丑的阳。所以,美感、审美、设计、创作的理念,可从以上的论述中使之条理清晰。

39、他们脑袋里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青年时的,那时记忆力特别好。现在他们老了,记忆力又特别差,时代又飞速变化,他们在观念上又抗拒新信息,这样就非常明显地分出不同时代的人的观念。但人的本性,是基本不变的。其实,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人,大脑结构差不多,但大脑里的信息、符号却差别很大。世界上信息最稳定地反映在一代代人的脑袋里,是西藏、青海修炼密宗的人。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值得感悟的问题。轮回的感觉,同这个问题有非常大的关系。

40、好的美学教人从表象知识开始,逐步进入甚深密的境界、修成正果,则是真人。

41、审美有一种自动调节功能。审美热情、审美疲劳等,都是反映出审美的调节功能。审美自动调节功能,既反映在人的生理上,也反映在心理上;既反映在个人身上,也反映在社会上。例如,被垄断的舞台反复出现那单一的角色,不能垄断的地方,就以多种形式来出现其他类型的角色,以实现人的审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2、审美的单一性和多样性,是互补的。虽然文化艺术从总体上是丰富多彩为好,但人类的文化生活,在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内容、特定的项目上,从习惯、信念、生理和心理等上,都要求审美的固定、稳定、单一、纯洁。例如:升国旗的仪式,是不能天天创新的;每天练那套一百零八式的太极拳,选的地点、方向、每个动作、意念,都要求相对非常稳定的。所以,创新与保守,都要恰当,才有美感,两者都有其妙用,不可偏废。

43、“活着,象畜生一样活着”的人,一旦画起水瓜壳画,立即找回了人的尊严的感觉。

44、如果说20世纪出现的现代艺术存在着以反传统、反艺术、反审美等悖逆关系来确立自己的话,那么,水瓜壳画则是在既肯定传统艺术,又肯定现代艺术中,找到与它们的对应面,而确立了自己。因为它们都是惭悟的艺术,而自己是顿悟的艺术。从而在艺术领域、以至向整个社会提供了新的语境元素。

45、画水瓜壳画可以将潜藏在人的基因里那千百万年对美的梦唤醒!

46、人对极品家居的想象,可以综合地唤醒审美的潜能。而这种想象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在修改、在变化。

47、全球商品化,带出审美全球化的热潮。审美象喜玛拉雅山顶的雪峰,纯洁又崇高的冰块,融化后进入人的血液,流入五脏六腑,渗透到眼、耳、鼻、舌、指甲、毛孔,渗透到生活的一切之中,并在人的心灵扎根。

48、全球泛审美化,主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人本身就有审美的潜能,一旦激化,就可以从客体中找到审美元素;二是审美要求强烈并普遍化后,就要求美学家、艺术家、商品生产者等,从观念到技能、从设计到创造要进入更高的水平。形成审美的相关系列,要在高层次上运动。

49、真情、隐情、无情,以及在感情的出租、转让上,要正确判断,或艺术表达。这都是考察进入了二十七维时空的审美功力。

50、水瓜壳画,甚至顿悟艺术的诞生,将成为组建新时代语境的元素,要全面理解新时代,就不能离开这种艺术的语境。

51、分析语境、认识审美语境,比较好还是用二十七维时空观。

52、个人语境、家庭语境、地方语境、集团语境、民族语境、国家语境、洲际语境、全球语境,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语境,最终要用人性化的语境来联系、统一。

53、顿悟艺术既打破传统的审美惯例的同时,又将丰富和发展审美惯例。

54、古代语境走向现代语境,语境开放必然导致语境交融。这都显示出具有二十七维时空美学的特点,都证明了语境具有显性和隐性,语境的返回能力和语境的超前能力,是伟大的艺术家在作品中常有的表现。

55、水瓜壳画既有语境交融的表象,又有令人回到当时语境的体验。

56、审美对象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有新的显性内容,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隐性内容。这也使审美鉴赏在不同年代对特定文化、文物的内容和形质的价值具体化。

57、有时商家对艺术品的认知比艺术家和鉴赏家还多,因为一件艺术品放在商店,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卖掉,而又有很多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买家来看,并作出评价,能卖贵重艺术品的商家本身也有鉴赏能力,进货前还请专家鉴定,可以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所以,其认知会比较全面、深入。

58、只有优秀的、非常有创意的作品才更容易对人的既定思维结构产生冲击,使人的思想作出调整。而一般的作品往往对人的思想的突变作用或加固人们原来的思维定势,影响不大。

59、美的感觉是生命在追求生存、生活中在基因里进化中逐步形成,从感觉、从形象等等中逐步确定有利的、愉快的为美。从一开始就与利益有关,并逐步发展成概念,再因利益而形成理论。

60、对大自然产生美感,是人的对应自我存在感和一代代人千百万年积累的感觉已形成基因适应的一种反映,是在大自然与自己的参照中,感到的一种实在。同时是大自然的气场、气息、符号与自己的气场、气息、符号的契合。本来就是一体,而又感到部分与整体的和谐的美感。

(待续)

美学心得(第三集)

罗国正

(2010年10月整理、修改)

61、排遣掉个人的功利和偏见,而进行审美,其实质是进入了“类本质的功利”。是脱俗的、稀有的,既精微又伟大的、并非常清纯的、愉快的最高精神境界的一种“大功利”。哲学家、美学家并将这种一般人难感受到、理解到的审美写出来,并想成为流芳万世的理论,这本身就太功利了!难逃我的法眼。不管动机如何?但从人类根本利益来讲,这亦值得赞赏和歌颂的。

62、自由就是人的最基本、最大的利益。

63、我们的艺术品在哪里,人们的注意力就在哪里!我们的文章在哪里,就有美好的心跟到哪里!

64、如果不能本能地或自觉地、甚至不善于地对生存、利益、自由等重大问题作出自己的反应和追求,这样的生命个体、物种就会在现实中被不断地减弱,甚至消亡。相反的就会不断地壮大,生存得越来越美好。生命的审美能力是在为生存、利益、自由的追求中发展。生命甚至发展到不用太多的分析,单凭感觉、只是对美的本能反应,就知道那里是自己可找到生存、利益、自由的地方,就往那里走,这就是所谓的“灵性”。这是审美的力量、审美的本质。因为没有这种反应,这种“精神的生存”,早已灭绝了,只能剩下存有这种“灵性”的生命。

65、艺术不能等同于美。后现代艺术所表现的晕眩、破碎、丑恶,当人们能感受到这些时,心里显得不舒畅,证明人的良心未泯,对美好的追求还存在。从而促使人们珍惜其对应面是篇四:《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对象、美的内容和形式?原本我以为只要是自己觉得好看的东西

就是一种美,但是在《美学散步》中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美。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研究中,以散步作为形式,以吸纳中西、古今美学精华为宗旨,是他的美学思想呈现独特的散步风格。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的经典之作。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系统完整的理论骨架,但能感受到宗白华先生的娓娓道来,层层展开以及语气的和蔼亲切;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抽象难懂的理论,但能在他深入浅出的探讨中获得新的体悟;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排山倒海般的引证,但能从他信手拈来的例子中明白它真正的内涵。

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宗白华先生丰富的学识和敏锐细腻的感觉。丰富的学识使他的文章饱满、圆润和谐而又充满张力,敏锐细腻的感觉使他的论述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然而在这么美的一本美学经典之作中,宗白华先生正在向我们传达着一个重要的观点:美是心灵节奏的自由表现。

那何为“美学散步”?如果说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是美学散步的话,他的散步就应该是在广泛的研究对象之间,在中西美学之间的研究方法。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我们从宗先生的《美学散步》中看到了“散步”逻辑性的特点:在各种美学现象和艺术门类之间,“散步”是梳理美学、艺术思想、亲近艺术灵动的方法;在中西美学之间,“散步”是凸显中国传统美学个性精神的方式。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在本书中看到“散步”的无拘无束的特点:以唯美的眼光看世界,追求艺术化人生,体现出风神潇朗的人格品质。

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是实现其美学理想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其凸显中国文化个性学术理想的方式,他传承中国古典美学精髓,注重哲学在美学思想中的根本价值,美学研究是建立在哲学等文化思想的基础之上,因此,他美学研究中的“散步”表现出明显的文化风格。

《美学散步》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在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叫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叫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在这部作品中,所有的文章都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本书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欣赏,书名叫做《美学散步》,就

是带领我们在艺术的园林里散步,看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艺术世界。艺术的欣赏就是岁美的事物的发现与感悟。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正像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书中所选文章是宗白华先生在不同时期对美学问题的探索,虽然章与章之间有所联系,但每篇都可以独立成章。但那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毫无章法可言,相反的是,这本书犹如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宗白华先生紧紧抓住诗、书、画、舞、乐、建筑等相关艺术门类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广泛联系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在一个广阔的舞台中探讨美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着自己的透彻之悟与艺术之思。在这本书中,始终有几个词如“实虚”“空灵”“意境”等贯穿其中。由此可说明,宗白华先生尤其重视对空间意识的论述。我认为以上这些词极其类似,虽然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但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里却貌似都指向相同的事物,而那相同的事物在我看来应该是他反复提到的美学思想。

那么美究竟在哪里呢?世界上美的东西实在太多,诗歌、雕刻、绘画、书法、音乐等,这一切都好像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但是发现它们就必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并也要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就好像书上所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如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又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

界;(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

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

于神。

但还有一种介乎于二者之间的“艺术境界”。在对艺术的阐发中,宗白华先生特别注重对

艺术涵蕴的人生情怀的体验和揭示。这是在对艺术富有同情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基础上,宗先

生创造性地建构着著名的“艺境”,一方面强调艺境要超脱空灵,另一方面又强调艺境要充实

深情,之处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3 得屈原的缠绵悱恻”的深情,又“须得庄子的超

旷空灵”的灵气。一往情深才能深入万物的核心,是的艺术具有丰厚的生命内质;超旷空灵

才能使艺术获得如镜中花、水中月般的生命灵气。

在这部书里,宗白华先生用他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

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金人的心灵,待到我们“散步”归来,会发觉自

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如果我们渴望艺术的美的熏陶,只要进入白宗华的《美学散

步》就一定能够让自己置身于美的殿堂。篇五:旅游美学学习心得

旅游美学学习感想

班级:12旅本1班姓名:赖嫦熙学号:124150111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纷纷投入了旅游的大潮中。很显然,旅游业正在迅速成

长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新兴产业。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旅游认识旅游是一件

十分重要的事。

在那如何认识旅游呢?在这学期我接触了旅游美学这门课程,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

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

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

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

和审美教育。这门课程的主要形式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同时比照西方国家的审美

文化,可以让内容变得更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梁金兰老师讲解时,运用案例以及现实生活中会出现的情况引出主题,对于比较难以理

解的内容,会加入一些视频片段辅助理解。上课时与我们学生的互动也比较多。我认为这样

的方法很好,可以学到知识也不会感到太枯燥。

通过这学期的旅游美学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其实旅游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人生的一

种社会实践的审美。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无论我们参观的一条河还是一座房子,它都是作为

一个审美对象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我们作为一个审美主体,只有真正了解旅游审美的方

式和方法,才能真正领略旅游景观的美。比如说我们去参观苏州园林,如果你不懂它的园林

构造以及布局思想,那么在你的眼中它就跟一般的园林无异,不过就是有很多的石头,还有

很多的树以及水池、走廊等等。但是如果你有去了解它,了解过它的历史,那么你如果回头

再来欣赏的话,那么完全就是一种不同的审美感受了。通过对旅游美学课程的学习,我已基

本了解旅游美学的各类知识,这为我以后能更好的参与旅游,发现旅游景观之美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谈谈我旅游美学的学习心得。

在旅游美学中,涵盖了大约十章的内容,分别介绍了旅游审美心理与观赏原理、旅游服

务者的审美需求以及旅游景区的审美设计;自然景观、园林景观、建筑景观和雕塑景观的审

美鉴赏;中国绘画艺术、饮食文化的审美鉴赏。我认为在里面的各方面知识中,旅游审美心

理这块内容是最重要的。旅游审美心理是指

旅游者在现实而具体的观光游览活动中伴随着的复杂微妙但愉悦自由的心理活动。与其

他形式的审美活动一样,旅游审美活动也涉及审美心理的四大要素:审美知觉、审美想象、

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学习完这章的知识。我们不仅可以使自己了解并且掌握旅游审美的过

程,还能在和客人讲解时,揣摩客人的心理,令自己的讲解体现更多的美感,让游客感兴趣。在带领游客游玩观赏时,最好宜动宜静,根据景观的特征和个体的需要灵活运用。假如我们带的是青年团,全队的节奏可以适当加快,停留观赏的时间可以相对缩小;如果是老年团的话,讲解要详细,景点最好精少。总而言之,在旅游活动中,要针对不同的审美对象,选择合理的审美方法,也可以提升在工作中的引导能力。

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集体,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群体。因此,学习旅游美学和充分了解旅游美不仅仅是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和阅历,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美学我们才能收获真正的旅游美,体验真正的旅游美感。

作为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的学生,不仅要认真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有学会活学活用,从学到的知识中,领悟到真谛,为自己将来的从业打下基础,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出一份力。在旅游美学课程的学习中,不仅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懂得了很多审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把旅游美学中的各种审美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景点开发和导游词的创作中,让游客真正能观赏到美。

生命起源论文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班级 12统计1 学号 2012333501055 姓名潘圣闯 摘要: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一直是很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之所以说它古老是因为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说它年轻是因为直到现在人们对此还没研究透彻,并且不断有新的发现。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不仅有利于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更有利于我们未的发展。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生命 一、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1.创世说(神创论)和新创世说: 创世说是把生命起源这一科学命题划人神学领域,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设计创造的,或者是由于某种超自然的东西干预产生的。19世纪以前西方流行创世说这一学说。近年来,在科学的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创世说的支持者为坚持这一非科学的观点,不得不作出新的努力使圣经与科学调和,用科学知识来证明圣经的故事,如将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一些“证据”来证明上帝造物和物种不变的观点,这就是现代的新创世说。这一学说无论怎样修饰都是不科学的。 2.自然发生说(自生论): 认为生命可以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草生萤,腐肉生蛆、白石化羊等。这一学说在17世纪曾流行于欧洲。随着意大利的医生雷地和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等人的实验的成功,这一学说失去了他的生命力。 3.生物发生说(生源论): 认为生命只能来自生命,但不能解释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的来源。 4.宇宙发生说(自生论): 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了初始的生命。这个学说仍然不能解释宇宙间最初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此外,宇宙空间的物理因素,如紫外线、温度等对生命是致死的,生命又是怎样穿过宇宙空间而不会死亡呢? 5.化学进化说(新自生论): 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经历长期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伴随着宇宙进化过程进行的。生命起源是一个自然历史时间,是整个宇宙演化的一部分。因为有比较充分的根据

环境监测工作总结

环境监测工作总结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叫XXX,现年35岁,是XXX监测站的一位分析人员。从事环境监测工作至今。进入环保系统以来,我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对环境监测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经过多年的努力,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绩。现对我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 我本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随时关注本单位的情况,切身想到本单位的利益,坚信筠连县环境保护局以及筠连县环境监测站会不断发展、壮大,对筠连县环境保护工作的未来充满了热情和期望。其次,我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员和同事们的监督,坚持不懈地克服自身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为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再次,我从做好本职工作和日常工作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孜孜不倦地作出成绩,不断提高自己的岗位本领,努力精通本职岗位知识,争做环境监测工作的骨干和行家里手,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二、工作态度

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一直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工作。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不怕脏,不怕累,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项环境监测任务,充分发扬我们环境监测人员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具体工作 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环境监测采样以及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内审员及质量监督工作等。具体如下: (一)参加了筠连县环境监测站资质认证和计量认证考核,承担了包括水、气、声在内的三十余个项目的上岗考核任务,并且绝大部分通过了上岗考核。另外还部分承担了上级部门不定期对筠连县环境监测站进行比对考核的任务,均顺利通过了考核。 (二)参与完成了各年度的常规例行监测任务,包括每月一次的饮用水源例行监测、逢雨必测的降雨降尘监测、城市区域噪声监测、城区交通噪声监测、每季度一次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每年丰平枯三期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等。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1.下列有关“环境”和“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但二者又有所不同。B. 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C. 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D. 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B. 利居,任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C. 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D. 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

关于生命的议论文6篇

关于生命的议论文6篇 篇一:800字_生命止步于何处? 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会存在于这个世界? 我想,是母亲的爱使我诞生。换言之,我就是爱的产物。也许吧,爱造就了我的生命,让卑微的我也落足到了人间。 我又常常在幻想,人为什么会有生命?要是没了生命,人会怎么样?答案,不就在眼前吗——看着电视报道,一位少女因早恋被男友抛弃而轻生纵河而亡。 在她的眼里,生命究竟算什么? 有多少人在渴求着生命?有多少人在留恋着生命?有多少伟大的母亲在苦苦孕育着生命?生命,来之不易。一个生命的诞生,需要经过一个女人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蜕变成母亲的那一瞬间,生命才得以降临。然而,那是脆弱的。母亲却坚韧的保护着,使她成长。就像是一颗种子,冒出的嫩芽只稍轻风一吹或者轻轻一捻,就折了。但,总是有那么一个人在默默守护着,知道这颗芽抽枝撑杆,开枝散叶也不离开。 这就是生命,难得的生命。 生命是会终结的,没有人能逃过这一生死定律。生命需要经过生老病死的演变,在这个世界留下一点足迹——或许,一点痕迹都没有。 你看得见吗?毛主席的生命之魂就犹如不灭的蜡烛,在跳跃,在燃烧。 你听得见吗?生命之风就在呐喊:死,或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生命在我看来,本无价值,只有去创造,去努力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然后涌出饱满的果实。 那么,生命将在何处停步? 这个问题让我思维无法扩展,因为我看到了——一株瓜苗从石缝中冒出嫩芽,却在几天后死亡。本以为就是止步了,转身却发现,不是只有这个石缝里有瓜苗。它们的勇气是多么的可敬! 是河吗?可以终结生命的湍急。 扔下一颗树种仍它随波者流,这样总不能长根了。但我又错了,因为那河流的石壁上赫然是粗壮的根在攀岩而下,已经开叶了,怪不得抬头即可见一片葱绿。这该是怎样顽强的生命力?我想我是无法得知了。

环境监测实习心得体会doc

环境监测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环境监测与评价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环境监测与评价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环境监测与评价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环境监测与评价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

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环境监测与评价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环境监测与评价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环境监测与评价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环境监测与评价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 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心尽力完成环境监测与评价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环境监测与评价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

环境审美(讲义版)

环境审美(讲义版) 徐磊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leiqing@https://www.doczj.com/doc/6d12618846.html, 宜人环境的视觉特征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被现在称为环境审美。环境审美指通常探讨的是 环境中的美感及其视觉特征。公众在体验城市景观时,会产生与审美相关的情感反应,有时环境令人激动,有时令人愉悦,但有时令人反感。由于设计人员与公众对景观和建筑的认知有很大差异,所以在设计中, 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城市开发中,必须提倡公众参与。美国法院已经裁定,建筑美观应作为由公众控制的、 单独的基本要求(Pearlman,1988,引自林玉莲、胡正凡,2000)。 1. 环境美感的评价流派 我们大致可以将环境美感的评价分为三种,即以专家评价为主的,认为美既存于景观之中的形式美学 模式,和以检测公众的知觉与认知为主,应用社会科学方法的喜爱度模式(徐磊青、杨公侠,2002),以 及经验主义的美学模式。专家评价工作都由少数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完成,通过对评价对象的线条、形体、色彩和肌理等,来强调诸如多样性,奇特性,统一性等空间或环境的形式美原则。另外,专家评价还 常常把生态学原则作为风景质量评价的标准。 在环境美质的量化评价中,由于无法用物理定义的品质,主要用问卷来检测公众的知觉与认知的喜爱 度模式,测试人们对环境的喜爱程度,以判定环境的美感。常用的量化方法有配对比较、分类、排序和等 级测量等。这些方法依赖语意,但是我们也可以用态度量表测量。目前喜爱度模式主要包括心理物理法和 认知学派。 1)心理物理法 心理物理方法的景观评价模型实际上分两个部分:一是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也即景观美景度;另一部分是对构成景观的各成份的测量,而这种测量是客观的。审美态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俞孔坚1986)。 通过实验、案例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等,心理物理法的美学评价有了很大的发展。譬如,Schroedor 和Daniel(1981)测量森林景观,他们发现大树、大面积的地被植物及灌木、小量乔木与小树的组合,有较高的美感。Buhyff和Wellman(1980)甚至从照片测量景观特征,并发展出如下的预测模式:景观喜爱度= 10.83 (突出的山形) -0.59 (突出的山形)2 1.57 (远处的森林) -8.60 (中景中闹虫害的树木) 0.97 (平坦的地形) 这些数字指的是这些项目对景观喜爱度的贡献程度。虽然突出的山形、远处的森林与景观喜爱是正相关,突出的山形有近11倍的值,是相当重要的预测因子。但在这个回归方程中,突出的山形与景观喜爱呈倒U 形的关系。也就是说对突出山形的喜爱上升到某一点以后,如果照片上有太多的突出山形(方程式中的2次因子),则反而它就降低了环境中的美感。 一般来说,自然景观中的树木、天空和水体等自然要素的面积、类型与位置(中心与边缘、附近与远处等)对于环境的喜爱度都有强烈影响,而且在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情况下,这些实质要素能够解释美感方面的差异。 关于环境美感的实验研究已经说明下面几点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1)景色中不同元素的比例;2)距离;3)景色中这些元素的位置。

生命观教育论文

生命观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命观教育》 【摘要】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观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懂得人类生命的意义,而且使学生理解只有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重视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并通过可使学生接受的多种形式的生命观教育,使学校的公共课程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观教育内容与途径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而且更应该懂得珍惜和热爱生命,以及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性。生命观教育包含:生命的演进、生命的关爱、生命的危险、生命的奇迹、生命的尊严等内容。我校自2009年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以来,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但对众多高职院校来说,生命观教育尚在起步摸索阶段。现就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观教育不可缺失 高职院校公共课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体育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但公共课教育还应该承担起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任务,在许多高职院校这一内容往往是缺失的。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观的缺乏,造成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出现学生轻生现象,与学校生命观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我校重视对新生开展生命观教育,加上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学生轻生现象已杜绝。 高职院校开展生命观教育的必要性有: 1.让学生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

人类生命是地球生命的最高级形式,因为人类不仅能够改造世界,还能改造人类本身的意识形态。人的生命具有特殊的存在价值。这 种特殊的存在价值表现在:(1)人具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功能;(2)人类个体存在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让学生明白人类的行为具有创造性 认识到人类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而是去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3.让学生理解生命本身的超越性价值 人的生命是未定的,其本质具有超越性。纵观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超越的历史。人类既要超越其他生命体,又要超越人类自我, 只有不断超越,人类社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4.强调生命意识对行为的指导性作用 人的行为是由意识支配的。人的个体发展,就是要懂得掌握技能和技术是谋取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只有热爱生命,懂得生活的人, 才会珍惜生命,才会理解生命的超越本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内容 正确选择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内容,是生命观教育的重要前提。当前高校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相当缺乏。国外的学 生生命观教育,主要是对生命的理解、生命的经营、生命的思考。 相比之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观教育任重而道远。 1.生命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教育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丰富生命、完善生命是整个生命观教育的核心。个体生命的存在是基础,生命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结合,才 能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充分认识个体生命的重要性,才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才能在社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体现生命的社会性 意义,才能学会有意识地有效地保存自己的生命,学会热爱和珍惜 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存在。 2.生命的独特性与整体性教育

环境监测实习总结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实习总结 年级:姓名:学号: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实习目的:把理论知识与环境监测站工作的实践相结合,掌握环境监测站常用仪器的原理,性能及操作,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着重动手操作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理论知识学习 第一天,监测站的老师为我介绍了有关环境监测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从中,我了解到,环境保证的目的通常确定为:精密度、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一般而言,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代表性表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采样品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程度;可比性表示环境条件,检测方法,资料,表示方法等可比性条件下所获得资料的一致程度。不仅要求个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也要求同一实验室分析相同样品的监测结果可比。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并实现国际间、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代表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环节相对独立,且相互联系和制约。因此不能将监测全过程进行简单的分解,将因果关系的相互影响进行简单的加或减来做质量保证工作,必须根据外部和内部条件,当前利益和长期效益的原则来确定某一监测工作的质量目标。所谓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也就是人力、财力、物力、检测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监测工作中强调的“全程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贯穿于环境监测全过程,即布点采样、样品分析与预处理、数据处理、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等环节。 工作计划的制定:﹙1﹚实验设计;﹙2﹚组织机构;﹙3﹚实验器材的准备;﹙4﹚分析测试;﹙5﹚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价;﹙6﹚数据质量的评价。 二﹑实践操作 在接下来的实习时间里,监测站的老师分别指导我完成了以下各实验: 1﹑色度-稀释倍数法 纯水为无色透明。清洁水在水层浅时应为无色,深层为浅蓝绿色。天然水中存在腐殖质、泥土、浮游生物、铁和锰等金属离子,均可使水体着色。 纺织、印染、造纸、食品、有机合成工业的废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染料,生

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

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 早在2008年,曾繁仁教授就发表了《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一文,提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在阐述二者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二者的四点区别。这是较早涉及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关系的论文,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中国学者对西方生态美学的了解逐渐加深,为重新讨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知识基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以相关文献发表的先后为顺序,以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可能存在的几种关系为理论支点,拟从如下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一、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不同开端与二水分流;二、在环境美学框架内发展生态美学;三、将环境美学等同于生态美学;四、吸收环境美学的理论资源来发展生态美学;五、参照环境美学,通过充分吸收生态学观念、彻底改造传统美学而发展生态美学。笔者坚持第五个学术立场。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主要有两方面:_、从历史层面来说,以国际美学的当代发展为参照,在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相互交织的理论地图上,清理二者各自的发展线路与发展过程;二、从理论层面而言,明确界定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

各自的侧重点与特定问题,以便我们将二者的研究推向深入。必须郑重说明的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等狭隘心态,一直是文学笔者努力避免的不良学术倾向。 一、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不同开端与二水分流 国际学术界公认,环境美学正式发端于英国学者罗纳德赫伯恩的《当代美学与自然美的忽视》。该文正式发表于1966年出版的《英国分析哲学》一书,赫伯恩也因此文而被称为“环境美学之父”。 在这篇文章里,赫伯恩试图突破分析哲学的藩篱,辨析对于艺术的审美欣赏(艺术欣赏)与对于自然的审美欣赏(自然欣赏)之间的差异。他主要讨论了两点。第一点可以概括为“内外”之别:对于艺术欣赏,欣赏者只能在艺术对象“之外”欣赏它;但是,对于自然欣赏,观赏者可以走进自然审美环境自身“之内”一“自然审美对象从所有方向包围他”,也就是说,欣赏自然时,“我们内在于自然之中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不再站在自然的对面,就像面对挂在墙上的图画那样”。从欣赏模式的角度而言,“内外”之别就是“分离”(detachment)与“融入”(involvement)之别:前者主要是艺术欣赏的模式,而后者则主要是自然欣赏的模式一观赏者与对象的相互融入或融合。在赫伯恩看来,“融入”这种欣赏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融入自然,观赏者“用一种异乎寻常而生机勃勃的方式体验他自己”。艺术欣赏与自然欣

环境监测实习总结

环境监测实习总结 环境监测实习总结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监测实习是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使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2.加强同学们的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及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3.结合南京市环境功能区划分与环境点布设的实际情况,熟悉环境监测中水、大气、噪声等项目的布点、取样的原则与技术方法;通过实习观察进一步深化对各种仪器的认识。 二、实习任务要求了解环境监测流程,整理分析所收集的各项资料;熟练掌握环境监测流程和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格式;调查数据要真实可靠,调查资料要认真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环境监测报告内容的编制,严格按照相关的编制规程进行。实习期间,应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相关室内培训,机构观摩,实地调研等工作,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1)通过老师对环境监测实际案例的讲解指导,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现状分析、数据处理、报表填写等基本技能,掌握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 (2)了解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发展动态,了解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装备。 (3)在实习过程中,要勤于观察和思考,掌握环境监测的细节和要领。每天写好实习笔记,记录实习情况、心得体会、工作计划等。对有关实地调研数据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三、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 (一)实习动员1.实习内容上午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实习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安全纪律要求和实习考核办法等。动员大家做好实习准备。实习准备包括: 人员分组,任务分配,相关资料查阅打印等。下午指导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流程。同时向学生展示环境监测的实际案例,分析具体监测项目。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思考解决问题。2.地点学校教室实验楼A2083.时间安排10月11号。8: 30——11: 00,14: 00——16: 30 (二)实习培训1.实习内容学生根据11号安排自行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以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小组根据选题设计调研信息表,制定实习工作方案,并提交讨论结果,教师予以点评。2.地点学校教室3.时间安排10月12号8: 30——11: 00 (三)秦淮河现场监测实习1.实习内容上午(9: 00——11: 30)实习指导老师讲授地表水采样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讲解:

《环境美学》读后感档

《环境美学》读后感 环境美学,作为应用美学的分支,在中国是近些年才逐渐热门的学术研究方向。即使是在西方,对于环境的美学研究也不过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展开的。环境美学可谓是一门很年轻的新兴学科。然而,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却已同我们人类一起存在了几千年,几万年,甚至上亿年。用全新的美学视角、美学思维、美学观点来探讨。研究我们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的环境,用发现美,感悟美,体味美的眼睛来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以最为平和,自然的审美心态来得出解决日益紧张的环境问题的方法。 《环境美学》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武汉大学“中国美学界翘楚”之称的陈望衡教授担任主编。该书对于国际美学界,对环境美学的一些主流思想及具体个案的思考和探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导向性。这本书,就是阿诺德·柏林特教授关于以上问题思考的一个小结,全书共十二章,每一章又皆可作为独立发表的学术论文。读完该书后,印象颇深之处有如下几点:第一,环境因人的存在而有意义。环境是有人的环境,人是环境中的人。 环境中的一切美感,或崇高,或优美,无一不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尺度作为最终标准。崇山峻岭因具有超人的尺度,使人本能的产生敬畏心理,而赋予阳刚之美;空谷幽兰又因生性喜阴,低调内敛而被比作君子,饱受称赞。这样就会对贯穿西方哲学界数千年的主客两分二元论进行有力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主客一体”,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以主体人的尺度,来衡量,论证客体自然环境,表面看似主客一体,其实质仍是二元论;而后者,是物我一体,将主体人完全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将人视为和谐生态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凌驾于自然之上或脱离自然。可贵之处在于,西方学者正在努力一步步拉近人与自然,生态的心理距离,一旦将环境纳入了人的尺度范围,那么人类就可以正视自身与环境,从而能积极的以审美的心态来乐于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与责任。 环境之美不同于艺术之美,环境美学是一种参与美学。首先,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艺术才华将美作一集中展现,审美目标性明确;自然环境是客观存在,其审美目标性较为隐晦,不置身其中难解其美。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幅油画时,会很快的找到合适的角度去欣赏其构图,色彩等,而当我们面对一片原始森林欣赏时,却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该从何开始。所以,同一景观环境,完全可以因参与者的变化而产生截然不同的审美感受。

思修论文最终篇——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很小的时候就有过迷茫,那时的疑惑是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想通。从小的教育,老师都教我们要把学习成绩往上提,却很少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努力的读书,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荣誉。大了些就微微的明白读好书是为了将来能上个好大学,所以中学里拼了命的学习,回想起来,真是壮观。也许这是有点消极了,但这是我出现过的状况。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思索过这个问题,但谁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呢?没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回答。 一、生命的价值 在关于生命的思考中,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即生命目的的问题,是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的。一个人自觉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的,是因为他对自己选择的生活作了肯定的价值判断,认为这样的生活具有或者能够创造价值。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依据。一个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待生活,处理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因为在他看来,他所选择的这样或那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有意义的。对生命的价值的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当代大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

成就人生的辉煌。 在我看来,生命的价值在于正确认识生命价值的内涵和特征,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 首先,生命价值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生命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生命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生命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我们人是社会的人,所以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生命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每个独立的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生命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生命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不论是人,还是其他的生灵,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中的,个体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发展的。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生命价值的标准和评价。我认为生命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个体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对我们人来说,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劳动以及通过劳动为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对社会的贡献。 所以在实现我们个人自我价值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完善自己的社会价值。让我们的生命在不断的提升完善中绽放

(完整word版)环境检测人员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入职以来,在领导的悉心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将个人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以身作则,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知识水平。为提高自身修养,本人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知识拓宽视野,通过学习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了《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环境技术规范》、《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等相关环境检测与验收书籍,业务素养在学习中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在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学习的基础上,还要更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刻苦学检测技术关,全力提高环境检测能力。检测工作中,每次检测任务都认真对待、细致安排,从采样、分析方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面严格把关;对检测分析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能够深入分析和探讨,查找原因,不懂的及时向相关的技术负责人咨询,及时解决。同时,一方面加强对国家颁布的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检测技术规范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继续加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无论是实验室检测分析工作还是外出检测工作,都能时刻保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检测工作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对环境竣工验收等委托检测理论知识内容深入学习,对涉及到的标准规范等要求的关键点能够准确把握。 三、存在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在平时工作中虽然努力认真,但

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理论知识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在环境检测的实际中遇到问题处理的速度和深度还不够,导致检测工作不够完美。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性不够。在今后工作中要求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实际操作,同时本人将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让领导放心、让同志们满意。

环境监测站工作总结

环境监测站工作总结 环境监测站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队在局领导的指导下,在局有关科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认真贯彻党的XX大及全国、省、市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以支持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强化环境监管为核心,紧紧围绕,《20XX年环境监察大队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省、市、区环境保护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排污收费 20XX年上半年,为了较好地完成排污费征收任务,在排污单位中树立环保部门的良好形象,我队采取了:一是采取抓大不放小的原则,积极拓展污染源征收面;二是通过管理来促进收费,通过收费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注重以征收排污费为手段促进企业加强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体现了以管促收、以收促治的原则。上半年,完成排污费征收95户,共137万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二)以强化环境监管为核心,切实抓好现场环境监察工作。 1、强化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法行为。 上半年我队按照分片区的管理模式,落实监察任务到人,

避免相互推诿、脱管、漏管的现象,对辖区的环境问题做出迅速反应,消除污染隐患,避免污染扩大化和减少污染投诉。我们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巡查等方式对全区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和一般污染源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按规定进行常规检查,检查次数分别为165次和326次,每次检查均认真做好检查记录,针对检查发现的情况提出可行的整改建议。对违反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严肃处理。 2、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做好排污申报年审(变更)及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 为确保各企业切实按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相结合的要求,做到持证排污,规范排污行为,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我队按照省、市环保局工作要求,圆满的完成了排污申报年审(变更)及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上半年共发放排污许可证145家。 3、加强“两节”、“两会”期间环境管理,确保社会稳定。 元旦、春节“两节”和省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为维护社会稳定,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我队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投诉电话的畅通,及时处理来电、来信、来访。并对全区所有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确保了“两会”期间无一例因污染纠纷引发的热点上访事件发生。

生命科学的论文感悟生命论文

生命科学的论文感悟生命论文: 生命科学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 当今时代,课程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本文着重阐述了在新课程下生命科学学科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教师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实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总量激增,更新速度加快。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在信息化高度集中的时代,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在生命科学基础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一、认真研读教材,与同专业的教师探讨教学进程 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我认真研读教材,研究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与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尽力把握好难易程度。生命科学基础是理科类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而且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

我根据专业课教学内容的需要,调整章节顺序,在实验材料易获得的季节学习相应的内容。 二、研究学生,因材施教,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不注重学生的反应和要求。新课程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基础、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反映都是教师应重视的,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现象,在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适当增加训练难度,鼓励他们创新,实验中让他们积极参与,勇挑重担,让他们起到带头的作用。对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我侧重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经常检查笔记及作业,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对智力较好,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我注重在品质上培养教育,并有意指派他做课外小组或实验的负责人,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及认真学习、做事的态度。对极个别的不爱学习、不时犯点小错的问题学生,不刺激,低要求,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总之,教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教与学互动,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珍爱生命的论文珍惜生命的论文

珍爱生命的论文珍惜生命的论文: 珍爱生命 此时此刻,我站在高处远眺,前方的路模糊而漫长;在时光的洪流中,生命显得是如此的渺小而卑微。 听说,桥下的那条河流已经流淌了上千年;躺在家门口的那块石头,我从它那斑驳的外衣上读出了亿万年的历史。我一直相信,它们拥有最为倔强而执著的生命。我将思绪放飞,让它追溯历史的足迹,对生命的感怀风一般地飘荡。 我在时光中渐行渐远,一天一天地变得成熟,伴着愈加深重的迷惑与沮丧,同时也愈发清晰地掂量出生命在我手中的重量。 我感受过生命的脆弱,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与命运抗争无果后痛苦地死去。我曾质疑过生命的意义,也曾声嘶力竭地试图找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却一直无法如愿以偿。好在后来我终于弄明白了,那些抗争过的人其实并不痛苦,他们一直拥有坚强的精神支柱,那就是对生命的珍视与热爱。 生命是无常的。没有谁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些什么事,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能活到明天。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学着感谢生命中的挫折,是它们让生命有了意义。 生命是美好的。当一个生命依恋另一个生命时,他们同舟共济,结伴而行,会发觉心头多了一份牵挂,发觉自己更有勇气、信念更加坚定。我们势必会珍惜另一个生命所给予我们的情谊,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珍贵,从而更加珍爱生命。 珍爱生命,有时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总能听到青少年自残自杀的新闻,当所有人都在为一个花季生命的消陨而扼腕叹息时,可曾有人留意过死者亲人的那种悲痛欲绝?想一想一个生命的逝去为多个生命带来的撕心裂

肺的痛苦,我们怎能忍心因为一个解不开的心结而做出不珍爱生命的举动?每个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肩负着一个终生不可逃避的责任,一死了之,无疑是懦夫解决问题的方式。 生命需要用真心来演绎,要认真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当我们真正用心去感悟生命时,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大可不必去追问他人生命的真谛,我们只需倾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因为那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最真实的感受。 生命是可贵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可为什么总有人轻视生命?珍视生命是因为畏惧死亡,还是因为人云亦云?我们对生命是否真的有深刻的认识呢?我们要珍爱生命,是因为生命既无常又美丽;珍爱生命,有时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我们要用真心去感悟生命。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在我有限的生命里去我想去的地方,说我想说的话,和我想见的人一同生活,获得一种我想要的人生。生命只有一次,我亦只有一次机会去做我想做的事。我想,能满怀激情地追逐自己想要的,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生命的珍爱。 生命

环境监测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环境监测心得体会 7月15日至8月15日,我在##市##县环境监测站参加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学习。按照环境监测站对《##县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及监测能力建设》实践项目的总体计划安排,与相关人员从环境监测标准、监测点位、采样技术、测试方法、监测数据、监测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环境监测管理和技术上的交流学习、探讨互动。另外还学习了##县环境监测站关于计量认证、实验室资质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质量手册》和《监测站工作程序性文件》,加深了对监测程序的了解认识。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对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工作大有裨益,以下是对社会实践长丰环境监测站之行的认识、体会、心得,与大家分享。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究生社会实践给我提供了一个接触基层感受实际的宝贵机会去促进专业学习,在实践中见世面,增才干。基层社会能够反馈给我们社会得需求并指导我们进行相关研究,为我们的科学研究选题和立项提供丰富的背景素材。通过校外专业实践,切实了解专业的社会需求点,以及自己知识结构中需要加强提高的部分,返回校园后能针对性地补充和钻研,这样就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提高并实现服务社会的本领。实践出真知,研究生应把自己的所学专业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并接受检验,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可能是大部分研究生就业的一个先天不足的劣势。而研究生校外专业实践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帮助我们获得相对优势,在竞聘过程中社会实践的经历和经验肯定比传统的专业实习、参与项目更具有说服力。 另外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一方面实践单位就是用人单位,实践的过程就是试用的过程; 另一方面研究生在实践中可以收集就业信息或者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 研究生校外社会实践是一个锻炼交际能力,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有效沟通的绝佳机会。在报到实践单位以后,就要积极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融入单位群体当中去,虚心学习,和睦相处;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能从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和体会。另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实践中不同阶层人士的奋斗经历和成功案例,还可以准确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帮助自己做出阶段性的职业规划和长期的人规划。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通过测试获取的监测数据是描述和评价环境质量的基础资料,也是环境执法、监督、决策、管理、服务的依据。从原始数据的获取、记录到运算、整理过程中,环境监测站的团队精神和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研究生要脚踏实地,勤于观察,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从日常试验数据中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