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的意义

古诗的意义

古诗的意义
古诗的意义

古诗的意义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编辑本段]古诗体,又称古风。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

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古诗歌的常识:

1.韵脚:韵文句末压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是韵脚。

2.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3.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样就成了二、二、一、二式。

5.因为古诗原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为一句。

古代诗: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以乐府诗最为典型,一般篇幅较长,不讲究对仗和韵律要求较宽,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有严格的对仗和韵律要求:律诗的颈联和颔联都必须对仗工整,末句讲究押韵;

绝句首两句一般也要对仗,除第三句外要求押韵。

词,又叫诗余。相对诗来说表达感情更为自由,也叫长短句,但也有字数和韵律的要求。

现代诗:是指五四运动以后所创作的白话诗,诗歌形式自由,语言用白话文,不太讲究格律,押韵较松散。

(字数太多看的烦人,所以只回答最主要部分如果,如果楼主想了解的更详细,可以用百度百科查:诗,词等。再分开比较)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汇总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汇总》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

浅谈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浅谈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 打油歪诗,流毒之深,《最后一课》,《文化苦旅》他山之石,忧愁伤感,吐故纳新,历久弥坚认识偏差,背叛历史意味背叛,根深好正,方能叶茂,现实呼唤,复兴要求,弘扬传统文化,读好学好古诗文。 年临知天命,从教近三十载,耳闻目睹教坛轶事多多。从中稍有心得,并以此愿就教于大方之家。 曾记得有学生题打油诗道:“我是现代人,何必学古文,不学古诗文,照当大官人。”其对古诗文的戏谑之心轻狂之态毕露无遗。当时不仅喷饭这群小子年少无知,而且更感叹我们在文化传承上的流毒之深。 曾教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说的那些话,仿佛至今仍在耳边回响,譬如: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准;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钥匙。这些虽为他山之石,但是我从中看到了他们对自己母语的喜爱,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尊重,更从中看到了文化乃至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巨大的现实意义。 也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他在《文化苦旅》中,以沉重的心写到那些漂泊到南洋的中国人的第三代便有不少渐

渐不知华语为何物,姓氏为何物。正如余先生评点说此时他们的血缘原则,情感原则,文化原则暂时让位给了开放原则、实用原则。成了一个个斩断根源的“抽象人”。一说起这些不免让我们有点闹心,忧心甚至痛心,但是我们大可以不必太忧愁,太伤感,太伤心了。 事实上我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断根的民族,我国的文明载体,种族群体和文字文献,风风雨雨几千年,不但没有消亡,永远不会消亡,而且能够兼容并蕴,吐故纳新,从而历久弥坚,显示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但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正本清源,端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明确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从而提高人们,尤其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自觉性,自信心呢?对此,我有以下陋见,权当是抛砖引玉吧。 其一,一些“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存在认知上的偏差,他们粗浅的认为现代人就可以不学古诗文了,就可以不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了。正如列宁所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难道我们在文化传承上可以做一个数典忘祖的人吗? 其二,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无疑根深根正根好才能叶茂。我们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硕果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幸存者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全世界为之瞩目更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优秀传统文化。且不要说世

2019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董卿十场唯美开场词

2019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董卿十场唯美开场词 诗词是心灵的绽放,映照每一回寒来暑往,它是“草长莺飞二月天”,它是“稻花香里说丰年”,我们走过春夏秋冬,诗意始终伴随左右。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董卿的每一场开场词,都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焦点。 董卿,有着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知性美,也有着媒体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有很多人曾感谢她在大众娱乐多样化的今天,为文学留出了一片天地,她说:这些文字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光,而如何让这道光照亮在更多人的头顶,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如今,《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已经完美落幕,董卿的每一期开场词犹如春风化雨般晕染了诗词大会的舞台。 冬去春来,花开四季。十场比赛,十个主题。 第一场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国诗词大会》是与大家一年一度的相约,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我们携手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听“稻花乡里说丰年”,一起叹“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起盼“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季节有四季,诗词也有四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来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品诗意人生,看四季风光。 第二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曾经“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一生经历坎坷,当老了坐在水声山色之间,突然发现对面的青山是如此妩媚多姿。 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江河源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跟随诗人的眼睛,重返青山绿水,看江山如此多娇。 第三场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它不仅是农耕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指南,它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时序的一颗敬畏之心。 而无论是“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还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是“大寒须遣酒争豪”,大自然的变化也催生了一代代诗人的诗情。 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感受寒来暑往之间,诗和季节的相互成就所绽放出的文化的光芒。 第四场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儒释道三教地义理是我门传统文化地核心,它不但对人地精神面貌发生作用地,而且我们民族地共同信念与气节,都是由这里产生地.因此.恢复儒释道三教在我们文化发展中地首要地位,传统文化地现代虾才算真正地落实.由儒释道三教所形成地中华文化,所表现出来地民族特色是奋发进取、重礼知义、敬天法祖、崇德报功.这样地民族,在社会内部必然重真才实学,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而对外则能仁民爱物,和平理性,与人同乐.假如我们能使儒释道三教地精神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地重心,则中国自然能够成为保至名归地利益之邦. 简析中国传统文化地当代表现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作者:李宗桂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地一种表现,对我们地社会产生着深刻地影响.大致说来,面地文化精神,影响着全社会.作为一个不断流动地价值系统,迄今仍然作为当代中国文化地重要构成,以下诸方一、革新进取与因循怠惰革新进取是中国传统文化地基本精神之一.古代经典《易传》讲:“夭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亦即不断地向前运行发展,是自然界地规律,君子以此为榜样,刚强不屈,努力向上,坚韧不拔,决不懈怠.可以说,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不懈奋斗精神地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这种刚健、自强地精神,在两千多年地历史发展中,一直激励着正直地人士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地恶劣势力和外来地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地斗争.历史上,反对昏君奸相地忠耿之士,浴血疆场地民族英雄,探求真理、不“卖论取官”地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是“自强不息”地民族精神地体现者.《史记》记载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殡脚,兵法修列,……《诗》三百篇,大抵圣人发奋之所作为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越是遭受挫折,越要奋起抗争地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地意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 四、中国传统文化地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仁者地关怀:中国传统文化地人本色彩 相对于以宗教为主导地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地人本主义色彩.中国最早摆脱了神地权威控制.尽管中国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地宗教仪式,如祭天、拜祖等等,但神学真正在思想信仰层面对人地控制或曰束缚是极少地.“子不语乱力怪神”,“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神采取地是“敬而远之”地态度;相反它更关注人,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地芸芸众生,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提倡对人地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地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地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地理念是完全一致地,具有极强地时代意义. .道德地教化:构建文明地必然途径 除了对个体意义上地人具有强烈地人文关怀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对群体,伦理意义上地人地道德规范与教化.儒家有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忠孝仁义.这种品德规范对于个体来说,内化为个人人格地修养,外化为在人伦关系中实践道德上地义务:尊老、爱幼、忠君等等. 这一点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争议颇大地一点:过去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时,总习惯于把封建文化中地三纲五常等作为首要批判对象,然后不计其余地把整个传统文化打入冷宫.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不难发现这一整套道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促进了而非阻碍了当时社会地“和谐”与发展地.只是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我们需要地是剔除它(道德教化,或曰德治)在形式上所表现地不合理成分,去伪存真,弘扬一种现代社会正常动作所需地道德规范.而这种注重对人地道德教化,“以德治国”地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地. .和谐:人生宇宙地至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地另一大精华所在,便是和谐地思想.“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地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儒家思想中地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及而不过,强调一种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地品性与天地合一,四肢对四季,五脏对五行,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思想描述得至善至美,“天人合一”是一种合谐地境界,更是一种诗化了地人生宇宙地至高境界.

(完整版)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及方法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及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教学也越来越引起关注。《语文标准》中明确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并提出了具体的分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要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3-4年级)要能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要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四学段(7-9年级)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当前,我国出版的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古诗词,皆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均闪耀着华夏文化的光芒,洋溢着中华民族的激情。通过阅读、欣赏这些古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糅和起来,形成开放的、创造性的教学思路;要善于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要为学生营造思考问题的情境,引导其掌

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重视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提高学生感悟的有效手段。古诗词具有节奏强、韵律美的特点,最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教师可采取齐读、个别读、默读、朗读、示范读、交叉读等多种方式,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我们还应提倡课前细读、课内精读、课后美读,加深学生的理解。 2、提倡练笔 练笔,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诗(词)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写、续写。如:在学完《赠汪伦》后,安排学生以诗意为背景,写一段故事;在学完《陌上桑》后,让学生联系上文续写秦罗敷的命运。练笔,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让古诗词教学更富有现代气息,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行比较教学 比较教学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具有一定联系的诗文放 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的学习,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可以是诗与诗的比较,如:《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同是送别诗);可以是古诗词与现代文的比较,如:《梅花》(古诗词)和《梅花魂》(现代文);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对比,如同是写黄河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

最有意境的唯美中国古诗词

最有意境的唯美中国古诗词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虞美人(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楼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 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字诗陈沆清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秋风词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也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系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坐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至(唐李治)

中国哲学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人的价值内涵和现实表现及其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随着炎黄子孙的繁衍变迁过程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 而价值观念是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部分,中国的先哲们一直注重对价值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觉识到人在自然界中的崇高地位,尊崇人的价值,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和超越性的精神境界。 价值观念是人们从自身需要出发而确立的关于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价值选择的观念,其核心事价值标准。具体地说来,价值观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价值大小以及主体根据什么标准和运用什么方式评估、选择和实现的一种稳定的看法、观点和态度。价值是主体人生存发展完善的需要与客体通过效应而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或结果。价值的主体是人,可以说围绕着人这一主体而展开的。 人的价值是价值的其中一种类型。在广义的意义上可以说一切价值都是人的价值,都是为了满足人这一主体需要而呈现的。可以说,人的价值问题是整个价值问题的核心,也是必须回答思考的问题。尤其是重人生、长伦理的礼乐文化与人生哲学相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注重思索人的价值问题。整个中国传统哲学围绕着人的价值问题而展开了一系列的范畴和命题的阐释。 一人的价值理论内涵 由于价值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价值主体必须是人,所以从广义角度来说,价值也就是人的价值。但一般无论是在理论意义上还是现实生活层面上,人的价值概念都是从价值里面其中一种类型而言的,都是指狭义上的人的价值。但就对其概念的内涵理解却各学者的观点各有不同。那么要探讨人的价值这一概念必须应该在一般价值规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要与一般价值理论具有逻辑上的一贯性。 (一)价值的界定 1价值的界定

中国诗词大会- 57首诗词整理

《明日歌》 明·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墨梅》 明·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声律启蒙》(节选) 清·车万育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字经》(节选) 宋·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榔坪中学郑金兰 在人类生活日趋复杂化的现代社会里,在科学文化知识急剧增长、学习内容日益广泛化的现实中,还应该占用时间和精力去教学文言文吗?要认识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首先必须明确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依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应给文言文教学以必要的地位和赋予应有的意义。 课文中的文言文应该保持适当的比重,这是因为在中学阶段教学文言文,具有多重的意义。 文言文教学的第一个意义,是使学生初步接触古代汉语,感受汉语的历史演变,进而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从古迄今,汉语书面语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构成古代书面语言的文言文和今天的书面语相比较,在用字、构词、造句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质。为了使学生能阅读文言文,就要作相应的阅读训练。从训练中,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文言文的性质和各种特点,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特别是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文言文教学对未来从事古代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医学、农学研究的学生来说,其基础训练的意义尤为重要。 文言文学习的第二个意义,是学习文言文的表达方法,借以提高现代语的写作能力。文言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语言简练,富有韵味,结构精当,巧妙。学生学习它的遣词造句法和文章构成法,既可以学习到汉语运用的知识,又可以感受到古汉语的力量和作用,进而受到写作的启示,学习到写作方法。不仅诗词、文学散文可使学生学习优美的语言,得到美的体验,就是一些政论文,内容也是丰富多彩,韵味无穷的。 文言文学习的第三个意义,是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提供可资借鉴的东西。文言文和现代语体文在内容方面的一个最大不同点是,它反映的是古代的社会、前人的生活、过去的文化。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通过作者的观察、认识和文字表达,了解到古代的社会状况、文化艺术、生活情景以及古人的心理状态、思考感受方式等。把它们和现代生活相比较,可以判明应该批判些什么,继承些什么,使古代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当然,要了解古代社会,要继承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但是学习它,毕竟是了解先人的历史,探究古代的社会,以及古代文化对当时和后代的影响的必要途径。文言文中对现代有直接意义的内容,可以深化对社会事物的认识,思考社会、文化、人生等等的意义。 文言文学习的第四个意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教育。文言文学习与现代语体文的学习一样,都不单是满足智育目标。任何阅读的意义都不止于语言的、文化的,必然包含着世界观的和道德伦理的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语言学习从来不止是语言能力教育,在思想感情、精神意志等方面也有教育作用。

经典优美诗词歌赋与100句中国最美诗词

《古今贤文·劝学篇》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及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花非花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将近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

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汇总

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汇总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 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 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国诗 词大会古诗词汇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唐·杜甫《望岳》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季子 正年少,匹马黑貂裘。——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鹤雀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元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谈朗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d12592045.html, 谈朗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张丽娜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第01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何谓朗读呢?朗读即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虽是古人学习的经验,但在如今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古文教学中仍不失为好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能把古诗文熟读成诵,进而理解诗歌再鉴赏诗歌,跟诵读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既然如此,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朗读有哪些作用呢? 一、音韵的铿锵美需要诵读来展现 古代的诗歌多是能配乐演唱的,诗句具有韵律的铿锵美,读来回环往复,余音绕梁。要领略诗歌的节奏之感,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诵读是最好的方法。且要求学生不光在心里默读,还要大声的诵读,并且反复多遍的诵读,才能欣赏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只有读好了古诗文,体会到古诗文中的韵律美,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才能体会到这种古典文学特有的美感,才能够有机会真正地走入古典文学的殿堂。 二、作品的情感需要诵读来传递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其中留下的古诗文蕴涵着古代人独特的文化,独特的情感。而要将这种情感真正地传输到自我的内心中,诵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试想不去酣畅淋漓地大声演绎《月下独酌》,如何感受李白内心的愤懑与他豪放飘逸的情感?不去铿锵有力、声声血泪地诵读《石壕吏》,如何领会杜甫那同情百姓,悲天悯人的情怀?不去缠绵凄恻,哀婉绵长地诵读《蒹葭》,如何领会主人公苦苦寻找“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情怀。而一旦诵读运用到古典文学的学习过程中,那些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是很容易在读中被掌握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语感的培养需要诵读来提升 我们都知道古典文学学习中,语感的重要性。但古诗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跟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毕竟有很大的距离,想要读懂它或读好它,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以儒学为例 摘要: 本文回溯了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内涵,以儒家思想作为例证分析其与人生的关系,又通过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古代哲学,人生,儒学,现实意义。 一、古代哲学简述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是对思考的思考,是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的一门科学。是一种“觉解”的活动。 这个世界是极为复杂的,哲学就是要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冯友兰说人生有四境界:使人超越自然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最后达到一种天地的境界。所以,中国哲学最讲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养吾浩然之气。这是冯先生所理解的哲学,也就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我们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也渊源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在古代传统文化中, 最重要、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就是古代的人生哲学。 古人对于人生问题的思考,涉及极广泛的方面。其中有关于人和人性、人与自然关系、为人之道和治国之道的系统的理论; 有对于人们交往和言行的完备的规范体系; 也有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系统理论和丰富经验。其体系博大精深、丰富多样, 各派学说异彩纷呈; 从先秦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 到汉末佛教传入,魏晋隋唐玄学佛教各领风骚, 至宋代理学形成, 最终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共存互补的格局。其间众多先贤写下了浩瀚的著作, 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儒、释、道三家, 思想各有所异, 又有所同。简言之, 儒家积极, 以天下为己任, 刚健有为; 道家贵柔, 主张清静无为, 返璞归真, 全身保命; 佛教虚空, 消极出世。三家又都以天道为依归, 重视人格修养。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作用虽各有不同,却都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其所异表现了各家的特点; 所同则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质。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中, 三家在互相吸取、互相融合中发展, 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由此绘出了中国人丰富多彩的人生图画, 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全部诗词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学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顺平县逸夫小学郝晓颖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语言精练典雅,内容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古典诗文包括两大部分:古诗和文言文。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她饱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文言文也叫古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它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其有着独具特色的古朴之美——文美、韵美、意美、境美。 小学古诗文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中华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是,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死记硬背、教法陈旧等现象,直接导致课堂效果低下,学生对古诗文的厌学现象。《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开展小学古诗文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对于推动和加强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和营养,丰富语言、开拓眼界、陶冶情操、发展潜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目标、范围 1、研究内容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强调自我思考和探索,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把古诗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等都作为学习资源,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兴趣和情感。从而形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效率。 改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2、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的语言积累。初步培养学生积累古诗文、欣赏古诗文、研究古诗文的能力。 3、研究范围

中国经典唯美古典诗句诗词

中国经典·唯美古典诗句/诗词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33、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38、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39、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中国传统哲学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人生的理想、境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一、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中国传统哲学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也 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真、善、美的追求。我国先秦哲学家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其中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影响可以说是最大。如果我们把这三位大哲学家作为典型,并通过他们来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不同类型哲学家的人生境界问题,可以对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人生境界的问题有一总体的了解。(一)孔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论语?为政》篇中记载着孔子的一段话,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和以后的儒家都认为,人们的生死和富贵不是能靠其自身的努力而追求到的,但人们的道德和学问的高低却因其自身努力的不同而有不同。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四十而不惑”,可以说是他成圣成贤的准备阶段,从“知天命”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说是他成圣人的深化过程。“知天命”可以解释为对“天”(宇宙人生的终极关切问题)有了一种认识和了解,这也许可以算是“求真”的范围,因为这一阶段孔子仍

然把“天”看成认识的对象,还没有达到“同于天”的阶段,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与“天”合一的境界。此境界虽高,但还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六十而耳顺”:“六十岁,一听别人的言语,便可分别真假,判明是非”,这种境界是一种超越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其心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这是一种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它是在“知真”“得美”而后达到的一种圆满的“至善”的境界。孔子的“知天命”、“耳顺”和“从心所欲不逾矩”都是就人生境界的追求说的,这是孔子对自己追求“真”、“美”、“善”的总结。(二)老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真、善、美,这就是所谓“同于道”的境界。老子把“道”视为真、善、美的统一。他在《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可以说是老子对人生境界追求的叙述。他认为,人最高的理想是效法“道”,而“道”是自然而然的。他所说的“道”最基本的涵义应是指超越性的最高的准则,道在《道德经》中有多种涵义:(1)“道”是超于感官经验的,“无色”(夷)、“无声”(希)、“无形”(微)都是用以说明“道”的超越性;(2)“道”虽是超越性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事物存在的根据;(3)“道”作为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是就其为超越性的最高准则说的。从以上三点可以说明,老子的哲学是要探求天地万物之本源、存在之根据,从而创

研究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意义

116690 基础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意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文化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古诗词教学,不要满足于词句表面意义的解析,应当为学生搭建一座通往诗人精神世界的桥梁,深度解析古诗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做古诗文化的传播者,助力学生良性发展。 古诗是语文教材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体裁,它言简意赅,意境深邃,生动形象,表现手法多样,内容包罗万象,是中国文坛上璀璨的明珠。它描绘出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低头思故乡”的万千愁绪,以及对“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学思考……古诗教学是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初级阶段,因此,加强古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艺术鉴赏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性情 古诗中有歌颂祖国山河壮丽的,描写羁旅生涯辛酸的,也有抒发佳节形单影只的凄苦以及壮志未酬的愤慨之

情的。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有效地将格调美、意境美、哲学美完美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欣赏这样的诗句,让他们身受艺术气息的熏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的西湖的景色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可以配合一首古典音乐烘托气氛,为学生构建美的意境,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解析古诗中描写西湖景色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之中。让学生欣赏这样的诗句,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性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类似的诗句还有“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碧玉装扮的妙龄少女的妩媚之美,“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动静相宜之美,以及“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视觉冲击之美……这些都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启蒙诗句。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敏,然而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却不能准确把握古诗的意境。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进入特定的古诗情景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思维优势,转变学习方式,以编故事、绘画等形式对古诗的意境进行再造,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 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