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三亚市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

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三亚市人民政府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海南省建筑设计院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总则 (4)

1.1本要点编制目的 (4)

1.2适用范围 (4)

1.3方案设计专篇的编制任务 (4)

1.4方案设计专篇的编制原则 (5)

1.5 成果形式 (5)

1.6编制单位 (5)

第二章管理文件 (6)

2.1管理文件的作用及审批 (6)

2.2管理文件的成果形式 (6)

2.2.1下垫面分类及布局图 (6)

2.2.2海绵设施分布总图 (6)

2.2.3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 (6)

2.2.5海绵城市设计申请表 (7)

2.2.6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 (7)

2.2.7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7)

第三章技术文件 (8)

3.1 说明书内容 (8)

3.1.1现状分析 (8)

3.1.2设计依据 (8)

3.1.3设计原则 (8)

3.1.4设计基本控制目标 (8)

3.1.5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 (9)

3.1.6 总体方案设计 (9)

3.1.7达标校核 (11)

3.1.8海绵设施节点设计 (12)

3.1.9工程估算及效益分析 (12)

3.2 图纸要求 (12)

前言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习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到2020年,20%城市建设区要满足海绵城市要求,到2030年,80%城区满足海绵城市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荐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等国家法规政策,并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国家标准规范及《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三府〔2016〕242号)、《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有效衔接,编制了本要点。

本要点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规划控制目标确定,明确了海绵城市方案设计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并针对三亚市的政府职能分工,形成了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审查要点。

本要点主要起草单位:海南省建设设计院。

第一章总则

1.1本要点编制目的

本要点旨在指导三亚市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规范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编制内容和编制要求,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保障。同时本要点将结合三亚市政府的各职能部门行政许可、流程,明细审查要点,供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1.2适用范围

根据《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本市行政辖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需编制海绵城市设计内容。

本指南借鉴国际上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吸纳了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域的相关海绵城市编制要求,适用范围包括以下项目:

建筑与小区类项目、公园绿地类项目和道路广场类项目。

规划设计范围面积小于1公顷的建筑类工程项目需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规划,附于建设方案文件之后;规划设计范围面积大于等于1公顷的建筑类工程项目及其他工程类项目的报建方案中需单独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项规划,形成独立文件,连同其他报建方案文件呈报相关职能局审批。

本指南中的“专篇”代指“专篇”及“专项”。

1.3方案设计专篇的编制任务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主要任务是:以已生效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绵城市指标、河流综合整治规划以及有关水治理的政策为依据,结合生态本底、绿色低碳等城市发展理念,对海绵城市的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基本控制目标、设施规模的计算、海绵设施设

计、技术选择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明确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的要求、落实海绵城市的硬性指标和建设责任。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提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明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并进行分解;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

1.4方案设计专篇的编制原则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的编制,应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优先落实海绵城市指标的前期下,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提高建设标准。应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应根据城市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

1.5 成果形式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成果包括: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

管理文件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业务主管部门和规划局(海绵办)审批海绵城市的重要操作依据。具体申报文件包含“三图三表”:下垫面分类及布局图、海绵设施分布总图、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申报表、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图纸需要提供jpg及CAD格式文件,表格需提供word格式文件。

技术文件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撑和实施基础,成果形式包含说明书及图纸,说明书中应重点说明模型构建的过程。

1.6编制单位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须由具备乙级及以上市政行业(给排水工程)专业资质的编制单位承担,其中建筑类项目的编制单位除了具备乙级及以上市政行业(给排水工程)专业资质外,还需具备甲级及以上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资质。

第二章管理文件

2.1管理文件的作用及审批

业主在方案报建阶段优先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管理文件,交由规划局(海绵办)审批,在取得批复文件之后正式开始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说明书及图纸内容。编制成果(包括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及批复文件作为审查海绵城市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

2.2管理文件的成果形式

管理文件具体包含:下垫面分类及布局图、海绵设施分布总图、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申报表、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总称“三图三表”。

图纸需提供jpg格式和CAD格式,表格为word格式。

2.2.1下垫面分类及布局图

细化分类下垫面的类别,说明每一类下垫面的内容及相关的面积,并将下垫面的布局反映在平面布局中。范例见附图一。

2.2.2海绵设施分布总图

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划分海绵设施的分布情况,分类说明海绵设施的面积,统计海绵设施蓄水容积,并简要说明总调蓄容积的计算依据。范例见附图二。

2.2.3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

需在最新的平面布局上划分汇水分区,并在图中标注分区的编号和排水方向。分区线通过建筑的部分需表达未来屋面的排水走向。

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标注场地标高,标注场地周边道路控制点的标高,绘制规划雨水管网、雨水检查井,并标注场地的雨水管道流向。范例见附图三。

2.2.5海绵城市设计申请表

需说明项目的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相关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目地理位置、项目背景、上层次规划、规划范围面积(无规划面积的可不比填写此栏)。范例见附表一。

2.2.6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

需区分强制性指标及引导性指标,并说明相关指标的影响因素及目标值。范例见附表二。

2.2.7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结合下垫面分类及布局图、海绵设施分布总图、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海绵城市设计申请表、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汇总相关指标,核算综合评价指标。范例见附表三。

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是对项目总体建设方案的补充,是硬性要求。未按照本指南编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的方案审查不能通过。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应当包含如下内容。

第三章技术文件

3.1 说明书内容

3.1.1现状分析

说明项目的地理位置、区位特征;分析项目场地高差;分析场地现有市政管网设施及主要雨水管网及走向;

收集项目所在地的相关规划资料,以及气象、水文、地下水、地质、土壤等基础资料和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并总结项目所在地降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

分析基地下垫面条件,包括土壤特性、地下水位、估算现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比不同类型用地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及其他编制单位认为与海绵建设有关的内容。

3.1.2设计依据

说明海绵城市方案设计所依据的上层次规划与相关规划,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包括并不仅局限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等。

3.1.3设计原则

说明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应充分体现建设的自然属性,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渗透,在优先保障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水环境的最大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建设。设计原则应包括对现状地形态度、对人与自然的考虑等等。

3.1.4设计基本控制目标

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内容应结合项目当地水环境现状、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根据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中的硬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结合规划区发展规模,说明建设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对应设计降雨量、面源污染消减率。除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污

染物消减目标,还应设定其他目标,例如设计降雨目标、水资源利用目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下沉绿地率或者峰值控制目标等等。

3.1.5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

(1)说明引用的规范。

(2)说明确定基本控制目标的计算方法。

基本控制目标若包含流量控制目标时,则需计算设计暴雨程度并说明详细的测算公式及测算过程。

(3)说明本方案采用的降雨类型及理由。

3.1.6 总体方案设计

针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及相关的控制目标,进行海绵方案的总体设计,并说明有关的计算过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设计径流控制量计算

说明计算方法,并说明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指标和设计径流控制量的详细测算过程,附带计算表格如下所示:

表1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

表2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

(2)竖向设计与汇水分区

说明汇水分区的编号和划分依据,并对每个汇水分区进行设计径流控制量计算,绘制汇水分区及综合径流系数表,表格如下:

说明汇水分区面积及设计径流控制表,如下:

表4 汇水分区面积及设计径流控制量

(3)海绵设施的选择和布局

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可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等多个控制目标。

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往往具有多个功能,如生物滞留设施的功能除渗透补充地下水外,还可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等多重目标。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应根据设计目标灵活选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同时,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应通过建设区下垫面、竖向等进行解析,将建设区划分为多个汇水分区,并说明在每个汇水分区内合理布局的海绵设施。

备注:建设面积小的项目可不进行汇水分区划分,整个项目可以当做一个汇水分区。

(4)设施规模的试算

应根据主要功能按相应的方法进行设施规模测试计算。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应根据控制目标及设施在具体应用中发挥的主要功能,选择容积法、流量法或水量平衡法等设施规模计算方法进行确定;按照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综合控制目标进行设计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综合运用以上方法进行计算,并选择其中较大的规模作为设计规模;有条件的可利用模型模拟的方法确定设施规模。

海绵设施规模的计算方法一般包括:容积法、流量法和水量平衡法,另外还有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以调节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调蓄设施规模计算和以转输与截污净化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须根据汇水分区下垫面解析和目标调蓄容

积,布设海绵设施并进行目标核算,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提供景观效果,应提供规划方案。

核算需选择计算方法,同时说明详细的测算过程,测算公式详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第四章第八节《设施规模计算》。

试算的逻辑应包含

步骤一:雨水设施设计参数说明

步骤二:计算个汇水分区径流控制量,并绘制流量控制表。如下所示:

表5 汇水分区内雨水设施径流控制量表

3.1.7达标校核

应将方案设计的实施效果与总目标进行对比,确定实施效果满足目标要求。校核的思路应包括:

步骤一:详细说明模型构建的具体参数选择过程及选择结果,包括子汇水区参数、水力参数及LID参数,LID参数应包含透水铺装、下凹绿地、模块蓄水池、雨水花园等;

步骤二:对设计降雨进行模拟分析,核算区域达标情况,说明出流总量分析、流量峰值分析、径流过程分析,绘制各重现期模拟效果出流流量对比分析表(表6)及各重现期模拟效果径流峰值对比分析表(表7)

表 6 各重现期模拟效果出流流量对比分析

表7 各重现期模拟效果径流峰值对比分析

步骤三:水质校核

确定各类雨水设施对SS去除率,并说明选择过程及计算公式,编制雨水设施对径流雨水SS 去除率情况统计表(表8)。

表8 雨水设施对径流雨水SS去除率情况统计表

3.1.8海绵设施节点设计

分类说明方案中海绵设施的节点设计,针对每一类海绵设施进行详细的描述,描述内容包括材料、结构、参数、优缺点、分布位置和布置原则,同时配上意向图说明。

3.1.9工程估算及效益分析

(1)工程估算

对海绵设施的工程造价进行估算,并编制造价表(表9)。

表9 部分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估算表

(2)效益分析

说明项目实施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景观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图纸要求

图纸是反映设计意图的相关图示。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01区域位置图

标注项目在城市大格局下的位置,说明项目的交通区位、功能区位及其他重要的区位特征。02总效果图

表达项目建立之后的高空鸟瞰效果。效果图应体现建筑高度、建筑布局、建筑朝向、建筑大体形态、建筑大致立面效果和景观布局,同时要体现相邻地块的大体建设内容。此效果图可以同规划方案或者建筑方案的效果图一致。

03总平面图

总平面布局应表达建筑的体块和布局关系、层数、主要功能、出入口,关键公共空间设计,规划建筑和现状建筑应加以区分,分析更新单元与周边地区关系。此总平面图可以同规划方案或者建筑方案的总平面图一致。

04开发前高程分析图

结合gis软件分析开发前的地块及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

05开发前坡度分析图

结合gis软件分析开发前的地块及周边的坡度关系。

06竖向规划图

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标注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说明道路的路名、坡度、坡向和坡长,表达场地的设计标高、建筑外环境的室外标高。

07室外雨水管线图

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标绘地块内的室外雨水管线分布和雨水检查井的控制性位置。

08汇水区划分图

需在最新的平面布局上划分汇水分区,并在图中标注分区的编号和排水方向。分区线通过建筑的部分需表达未来屋面的排水走向。

09LID 设施分布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表达LID设施的种类及控制性位置,如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生态停车场、蓄水池、雨水检查井及溢水口。标绘雨水管线和溢水管线的控制性位置。10条件分析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说明消防通道的布局,标注消防登高扑救面和地下室的位置和大致范围。

11生态停车场分布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标绘生态停车场的分布位置。若无生态停车场可不需绘制此图。

12生态停车场示意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绘制生态停车场的构造图及效果意向图。构造图需说明具体的材料。若无生态停车场不需绘制此图。

13透水铺装分布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标绘透水铺装的分布位置。若无透水铺装可不需绘制此图。

14透水铺装示意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绘制透水铺装的构造图及效果意向图。构造图需说明具体的材料。若

无透水铺装可不需绘制此图。

15下沉式绿地分布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标绘下沉式绿地的分布位置及大致范围。若无下沉式绿地可不需绘制此图。

16下沉式绿地示意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下沉式绿地的构造图及效果意向图。构造图需说明具体的材料。若无下沉式绿地可不需绘制此图。

17雨水花园分布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标绘雨水花园的分布位置及大致范围。若无雨水花园可不需绘制此图。18雨水花园示意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绘制雨水花园的构造图及效果意向图。构造图需说明具体的材料。若无雨水花园可不需绘制此图。

19蓄水池分布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标绘蓄水池的分布位置和大致范围。若无透水铺装可不需绘制此图。20蓄水池示意图

在最新平面图的基础上绘制透蓄水池的构造图及效果意向图。构造图需说明具体的材料。若无蓄水池可不需绘制此图。

备注:第十一至二十号图纸是对海绵设施的解释说明,图纸成果应根据项目的海绵设施设计进行删减和增加。

附图一:下垫面分类布局图

附图二:海绵设施分布总图

附图三: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建设目标表

指标类型序号指标名称目标值强制性

1年径流总量控制%)

2面源污染削减率(%)

引导性3单位面积控制蓄水容积(立方米/公顷)4下沉绿地率(%)

5透水铺装率(%)

6 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

附表三: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