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药科大学药剂学教学教案

【药剂学】药科大学药剂学教学教案

科大学药剂学教学教案

绪论

概述

一、药剂学的性质及其他常用术语

(一)概念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

制、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制剂:根据药典、制剂规范或处方手册,将药物制成适合

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称为制剂。

3、剂型:由原料药物制成的,能直接应用于临床的药物的形

式称为剂型。

4、药物与药品

5、原料药、半成品、成品

6、标示量

7、有效期、负责期限

(二)现代药剂学的分支

1、工业药剂学:是研究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

和质量控制等有关问题的学科。

2、物理药剂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

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3、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化谢、

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理因素和

药效之间的关系。

4、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

过程,并研究这些过程与药物的药理强度的经时过程的关

系的科学。

5、临床药剂学:是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

的科学。

二、药物成型的必要性及剂型分类

(一)药物成型的必要性

1、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

(1)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

(2)剂型能调节药物作用速度

(3)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

(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

2、为适应药物性质的需要

3、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为运输、贮存、使用方便

(二)剂型分类

1、按形态分类

可分为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和气体剂型。

2、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剂: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2)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溶胶剂中药物心微细粒子(胶粒)状态分散;高分子溶液中药物以分子形式存在。

(3)混悬剂: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

(4)乳剂:油类药物或药物油溶液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

(5)气体分散型:液体或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形成。

(6)固体分散型:固体药物以聚集状态存在。

(7)微粒分散型:药物以微粒状态存在。

3、按给药途径分类

分为经胃肠道给药和不经胃肠道给药。

4、按制法分类

三、药剂学的发展与任务

(一)药剂学的发展

从某种角度上说,药剂学的发展可看成是制剂的发展。根据

制剂的发展年代,有人将现代药物制剂的发展分为四个时代:第一代制剂:为普通制剂,如注射剂、片剂、胶囊剂等现在仍广泛使用的制剂,约20余种。

第二代制剂:缓释制剂,原称长效制剂,4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至今。

第三代制剂:摈释制剂,包括各种控释制剂、经皮吸收制剂及其他给药系统制剂,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

第四代制剂:靶向制剂,70年代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也有人把定位给药系统制剂、脉冲式给药系统制剂、自调式给药系统制剂称为第五代制剂。

第一代制剂可称为近代药物制剂,第二代以后的制剂称为现代药物制剂。现代药物制剂应包括现代药物制剂和现代药物制剂技术。

法规

一、药典与药品标准

(一)药典

药典是一个国家收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药典中收载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制剂,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等,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中国药典现行版为2000版;美国药典现行版为XXIV版(2000年),英国药典现行版为1998年版;日本药局方现行版为第XIII 改正版(1996年)。

(二)部颁标准

由卫生部颁布施行。部颁标准收载范围包括:

(1)卫生部审批的国内创新的品种,国内生产的新药及放射性药品、麻醉性药品、中药人工合成品、避孕药品等。

(2)前版药典收载,而现行版药典未列入的,疗效肯定,国内几省仍在生产、使用并需修订标准的药品。

(3)疗效肯定,但质量标准仍需进一步改进的新药。

(4)地方标准收载的,医疗常用,疗效较好,生产地区较多,需统一标准的药品。

二、GSP

三、处方

处方是指医疗和生产中关于药剂调制的一项重要书面文件。

1、法定处方

2、协定处方:

3、医师处方:

4、生产处方:

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结构

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其结构中,烃链碳原子在8个以上。

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肥皂类

(1)一价皂:易溶于水,在PH9以上较稳定。加入多价金属离子生成不溶性多价皂而破坏制品的稳定性。具有一定

刺激性,一般作外用。

(2)多价金属皂:有较好的耐酸性能且不溶于水,仅限外用。

(3)有机胺皂:可溶于水,对皮肤无刺激性,多用于外用乳剂制品。

2、硫酸化物

对粘膜有一定刺激性。以月桂醇硫酸钠最为常用,易溶于水,以PH6~7为宜,在硬水中仍能发挥表面活性作用,常用作湿润剂及外用乳剂的乳化剂。

3、磺酸化物

在酸性介质中不水解,对热也较稳定。常用的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商品名阿洛索OT)用作湿润剂或与其他乳化剂合用作软膏及其他外用乳剂的乳化剂。

(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弱、毒性大,杀菌力强,常用作消毒、杀菌防腐剂,很少单独用作药剂辅料。常用的有新洁尔灭、洁尔灭等。(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酸性介质中,其性质如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杀菌力;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

天然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卵磷脂、脑磷脂等,毒性很小,可供静脉注射,是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制剂的主要辅料。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不解离,配伍禁忌少;毒性小,广泛用于外用制剂、口服制剂和注射剂,个别品种也可用于静脉注射。

1、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脂肪酸山梨坦):商品名为司盘,多

不溶于水,是常用的W/O型乳化剂。

2、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山梨酯):商品名为吐温,

多溶于水,常用作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又称泊洛沙姆,商品名普良尼

克、普流罗尼,本品具有乳化、润湿、分散、起泡和消泡等作用,但增溶能力较弱。毒性低、刺激性小、不过敏,能高压灭菌,常用于静脉注射用的脂肪乳剂中。

4、其他

卖泽、苄泽、西土马哥、平平加O等,常用作增溶剂及O/W 型乳化剂。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表面吸附、定向排列

2、胶团的形成

3、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定为0~20,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HLB值越低,亲油性越强。

不同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不同。

4、起浊与浊点

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溶液由澄明变为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浊。溶液由澄明变混浊的温度称为浊点。

起浊为一可逆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