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避险与自救》教案

《避险与自救》教案

《避险与自救》教案
《避险与自救》教案

《避险与自救》教案

一、教学对象

祖庙区域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荣山中学、汾江中学、六中、十中、四中、城北中学、三中(初中部)、十一中)。

二、主题背景

与成年人相比,初一学生的应急避险和自救能力较弱,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否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具备必要的自救互救能力,直接关系学生自身的生命安全。虽然以前在小学期间学校的老师也对其进行过相关知识的教育,但普遍存在着不够专业、讲得较简单肤浅甚至有讲错的地方的现象。因此,利用德育基教育平台,向学生讲清楚雷电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险措施,对学生普及地震基本常识以及如何科学避震、自我防护等知识,开展避震逃生演练,以切实提高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标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从科学道理上弄清和了解雷电、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征兆。

2、掌握雷电避险、地震避险的方法。

3、了解外伤自救、互救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具备雷电、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险和遭受外伤时自救互救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团结互助和学会生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自觉做好雷电、地震的安全防范工作,明确遭受外伤时及时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避险与自救》教案

一、教学对象

张槎区域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张槎中学)。

二、主题背景

与成年人相比,初一学生的应急避险和自救能力较弱,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否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具备必要的自救互救能力,直接关系学生自身的生命安全。虽然以前在小学期间学校的老师也对其进行过相关知识的教育,但普遍存在着不够专业、讲得较简单肤浅甚至有讲错的地方的现象。因此,利用德育基教育平台,向学生讲清楚雷电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险措施,对学生普及地震基本常识以及如何科学避震、自我防护等知识,开展避震逃生演练,以切实提高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标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从科学道理上弄清和了解雷电、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征兆。

2、掌握雷电避险、地震避险的方法。

3、了解外伤自救、互救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具备雷电、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险和遭受外伤时自救互救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团结互助和学会生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自觉做好雷电、地震的安全防范工作,明确遭受外伤时及时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避险与自救》教案

一、教学对象

石湾区域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惠景中学、澜石中学、十四中)。

二、主题背景

与成年人相比,初一学生的应急避险和自救能力较弱,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否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具备必要的自救互救能力,直接关系学生自身的生命安全。虽然以前在小学期间学校的老师也对其进行过相关知识的教育,但普遍存在着不够专业、讲得较简单肤浅甚至有讲错的地方的现象。因此,利用德育基教育平台,向学生讲清楚雷电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险措施,对学生普及地震基本常识以及如何科学避震、自我防护等知识,开展避震逃生演练,以切实提高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标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从科学道理上弄清和了解雷电、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征兆。

2、掌握雷电避险、地震避险的方法。

3、了解外伤自救、互救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具备雷电、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险和遭受外伤时自救互救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团结互助和学会生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自觉做好雷电、地震的安全防范工作,明确遭受外伤时及时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同学之间相互的信任感与责任感。

《避险与自救》教案

一、教学对象

南庄区域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南庄三中、吉利中学、南庄中学)。

二、主题背景

与成年人相比,初一学生的应急避险和自救能力较弱,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否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具备必要的自救互救能力,直接关系学生自身的生命安全。虽然以前在小学期间学校的老师也对其进行过相关知识的教育,但普遍存在着不够专业、讲得较简单肤浅甚至有讲错的地方的现象。因此,利用德育基教育平台,向学生讲清楚雷电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险措施,对学生普及地震基本常识以及如何科学避震、自我防护等知识,开展避震逃生演练,以切实提高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标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从科学道理上弄清和了解雷电、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征兆。

2、掌握雷电避险、地震避险的方法。

3、了解外伤自救、互救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具备雷电、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险和遭受外伤时自救互救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团结互助和学会生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自觉做好雷电、地震的安全防范工作,明确遭受外伤时及时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同学之间相互的信任感与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雷电避险、地震避险。

难点:止血、包扎、对骨折固定。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讲解、提问抢答、讨论和演练相结合。

对在课堂上纪律好、听课认真。演练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有助于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也是纪律好、听课认真,但是到了演练时在实践的环节上表现出理解能力差、判断能力不强的现象,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既要肯定优点,又要让其认识不足,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重复讲解和演练,使其真正切实地掌握避险与自救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平台及相关课件。

六、课时要求

60分钟。

七、教学过程与安排

【《避险与自救》之一:雷电避险】(20分钟)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雷击、龙卷风、海啸、洪水、地震,这些都是自然界的自然现象。虽然我们无法阻止他们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它们,学会防范危险和保护自己。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学习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注意安全、保护生命。我们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众所周知,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直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遭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在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估计为3000-4000人,财产损失估计在50-100亿元左右。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气象防灾避险指南——雷电城市版(5分钟).flv》

看完影片后,我们通过几道竞答题和避险演练来记住有关内容:

问:雷电的形成原因

答:雷是一种大气现象。雷是由于大气中的云体之间、云地之间正负电荷互相摩擦产生剧烈的放电,产生高温、使大气急剧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就是闪电雷鸣。

问:我们应该怎样防雷

答:雷击时尽量在室内。要关好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关闭电源。不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线不要站在阳台及屋顶上。

问:如果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首先不要躲在大树和铁塔下,不要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切忌狂奔,不能游泳。

1. 在旷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要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 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 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

4. 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 打雷时,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 .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切忌狂奔,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

【小知识】

1、为什么在高大建筑上安装避雷针可以避雷

答案:装置避雷针是避免雷击的有效方法。

在房屋最高处竖一金属棒,棒下端连一条足够粗的铜线,铜线下端连一块金属板埋入地下深处潮湿处。金属棒的上端须是一个尖头或分叉为几个尖头。有了这样的装置,当空中有带电的云时。避雷针的尖端因静电感应就集中了异种电荷,发生尖端放电,与云内的电相中和,避免发生激烈的雷电,这就是避雷针能避雷的一方面。

但这种作用颇慢,如果云中积电很快,或一块带有大量电荷的云突然飞来,有时来不及按上述方式中和,于是有强烈的放电,雷电仍会发生。但这时由于避雷针高过周围物体,它的尖端又集中了与云中电异号的电荷,如果雷电是在云和地面物之间发生,放电电流主要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因此,不会打在房屋或附近人的身上,只会打在避雷针上了。

由此可见,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作用会减少地面物与云之间打雷的可能性;到了不可避免时,它自己就负担了雷的打击,房屋与人得到了安全。

2、下雨时,人不能躲在树下,树为什么不能象避雷针一样把雷电引入地下

答:下雨的时候不要站在高树或者比你高的金属底下,那很危险的.因为下雨时树就会湿,任何湿了的东西都会带电的,就看那物体的电阻多大,比如人如果电压超过交流电36伏就对人体有危险,何况下雨时云体带的电是几千万库仑的,就是高压了,平常站在高压下就有危险,何况是几千万库仑的电压呢,树被雨淋湿了以后就是导体了,人和动物站在树旁就形成了跨电压了,所以很危险的啊.

雷电对停留在树底下的人们危害有三种形式:首先,当人体与大树接触,强大的雷电流流经树干时产生很高的电压把人击倒。这是因为人体与这个高电压直接接触,通常称为接触电压伤害。其次是人虽没有与大树接触,但雷电流流经大树干时产生很高的电压足以通过空气对人体进行放电而造成伤害,通常称为反击伤害。再次就是人虽没有与大树直接接触,也距大树有一定距离,但由于

站在大树底下,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而人体站立的两脚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因而有电流流过人体造成伤害。通常称为跨步电压伤害。

雷暴的放电对象具有选择性,雷电流总是选择距离最近,最易导电的路径向大地泄放。即容易对发生区域内最高的物体放电;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树、人往往都是最高的,所以往往就会被雷电击中。所以,空旷的田野、沙滩、海面甚至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在雷暴天气里都是非常危险的地方。

如何科学地自我保护在雷暴多发的日子,首先要尽量避免到这些空旷的地方去。当你在郊外看见闪电后立即听到雷声,这说明你正处在近雷暴的环境中,你应该怎么办你应该马上停止行走,两脚并拢立即蹲下。这样可以降底人体的有效高度,那趴下是不是更好呢那就错了,因为趴在地下高度是降低了,但是大家不要忘记还有个跨步电压。上面讲过雷电流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趴在地下头与脚之间就有了个很大的电位差,因而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使我们造成伤害。

其次,不要站立在大树底下。前面说过,站立在大树底下,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而人体站立的两脚之间存在着电压差而造成伤害,通常称为跨步电压伤害。可见,当暴风雨来临之际,躲进大树底下是很危险的。如果确实万不得已需要在大树底下停留,则必须与树身和枝桠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并且尽可能下蹲和把双脚先靠拢。这样既可降低人体的有效高度又可预防跨步电压的危害。

如果时间允许,最大的可能是到附近低洼的地方或山洞里蹲下。这个时候,切记低矮的房子、树下都不是安全的场所。

3、打雷时,人身上能带金属物吗比如钥匙等等

打雷最好不要戴金属的首饰,是么像金手镯金戒指什么的如果戴了会容易被雷击么

是的,是因为金属的会感应到电流,金属间放电容易灼伤人体,而不是会引来雷击。

4、打雷时为什么不能用手机

打雷时可使用手机吗使用手机室内和室外区别对待。

在室外发生雷击死的事件要比室内多。尤其在野外劳动,突然遇到雷雨,立即跑到凉亭等处躲避而遭雷击致死的事件更为多见,平均每年有一例。原因是这些低矮的建筑物没有防雷设施,而人

因为心里着急,希望雷雨快点过去,往往会靠在窗边、门边、墙边或柱子边等待,却不知这些位置很容易感应电,更容易发生雷击事件。

在室内门窗关好的情况下可以接听手机,但不要拨打和接听普通电话,因为普通电话的电线会导电。而在室外,打雷时不要使用手机,否则可能导致意外。

天气变化之初,打雷之前就应该关好门窗,防止雷电蹿入室内造成雷击伤害。此时还应马上拔掉室内电视机、音响、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设备的电源插头,以避免导电。

如果雷打得很频繁,很凶猛,这时就不宜关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不宜接触开关了。此时人应远离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以避免人体接触电源感应而发生意外,大不了家用电器被雷击烧坏。前几年市区曾发生过一孩子在打雷时去关电视机而被雷击死的事件。市区一妇女在晚饭吃过后,将剩菜剩饭放入电冰箱,刚将电冰箱门打开,人被雷击出6米远致死。打雷时也不宜洗澡,以防雷电电流经自来水管蹿入。

有许多人看到打雷下雨,就拼命奔跑,想躲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在雷雨中跑动,人更不安全,更容易遭雷击。雷雨天气不能骑自行车或摩托车。不要站在空旷的地方,如果你站着,因为没有任何比你高的东西,你就会成为攻击对象。也不宜躲在大树下,因为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而人会因两脚之间存在电压差而受到伤害。还不宜躲在车库、车棚、岗亭及附近。

那么出现这种雷雨天气该怎么办呢

如果在空旷的田野里,你可以躲到低洼、干燥、背风之处或山洞里(不可以带锄头或者扁担)。如果实在没有地方躲避,必须躲在凉亭或者小庙里,那么不要站在窗边、门边、墙边或者柱子边,这时双膝并拢,双手抱膝蹲在房子的中间。要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来,如手表、皮带、带金属框的眼镜等,以免导电而被雷击。如果在街上,应该躲在商店内。有雨伞的,如果撑的是金属柄的雨伞,也不可取。

打雷时,坐在房间正中央最安全,但不要坐在电灯正下方,尤其是农村,电灯泡挂下来,离地面很近,此时如果站在电灯下很危险。

5、打雷的时候在室内拿金属物质会有触电的危险吗

如果你是拿着金属物品或者接触连接在墙上的金属物品的话,如果雷电正好击中你家房顶,你肯定会触电。

不过如果不接触墙体,只是站在屋内拿金属的话就算有电流经过你家墙体,你也没有触电的可能,因为那形成不了电流通路。

雷电避险演练:

演练题:请全体同学表演

①当你站在野外一个空旷的地方,见到闪电时,要紧急避雷!你的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

②一分钟紧急雷电避险演练:

尽量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低头,身体向前屈,临时躲避。

演练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后排同学蹲下时,注意不要将前额碰到前排同学的凳子上。

【《避险与自救》之二:地震避险】(20分钟)

(一)导入: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产生、发育和活动。

(二)地震前有什么征兆

师: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重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

如果每个公民都知道什么是地震前兆,那么就增加了地震预报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把地震前兆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歌谣。

(1)动物异常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2)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3)地光、地声

震前从地下闪出银蓝色、白紫色等光束,并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

(三)怎样避震

接着观看课件: 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恐怖的地震时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并进行知识竞赛。

地震发生时应怎么办

师生讨论:有的同学说赶快跑,有的说跳楼……教师反问:“你跑到哪儿去”“从楼上跳下来就没危险啦”教师一提醒,有的同学反应快,马上想到:“远离电源,护住头部,保持镇静,就地避震”;“在家躲到卫生间”;“在学校上课时发生地震躲在桌子下面(错)”……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地点进行避震的方法。

应牢记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在震中地区,从人感觉振动到房屋倒塌,一般需要几秒到十几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地震的求生方法:

1、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要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到至高点。

如果身处空旷地带,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

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崖,陡坡、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还要注意远离高压线等。

骑车的要下车。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在行驶的公共汽车、火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

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极好,已为唐山、包头地震实践所证明。所以只要来得及,就可以进入人防工程或地下室。

2、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内的人员,不要盲目奔跑,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就近避险。

(1)假如你在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2)假如你在楼房,是来不及跑的,应迅速就近躲避。

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也不要上阳台,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

在公共场所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架物旁,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护住头部。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可紧挨墙角、墙根下和躲到坚固的家俱旁,蹲下或趴在地上。蹲下时,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应双手交叉放在脑后,低头,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以保护头部等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趴在炕沿等坚固物体旁时,脸朝下,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两手分别紧握另一只手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嘴,用鼻子呼吸。

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

【资料】地震时的认识误区:

地震来时,你躲在哪里

如果你依照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的方法,躲在桌子底下,床铺底下,那么,我必须告诉你,你的伤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那该怎么办

美国国际搜救队长教你正确的躲避位置。道格·卡普是美国国际搜救队长,自一九八五年至二○○五年,他及他的队员己参与全世界七十九次重大灾难的救灾工作,他曾经爬进近七百栋因为地震、爆炸而严重倒塌的建筑物内搜查受困的生还者以及罹难者的遗体,结果他发现所有躲在桌子底下和床底下的人几乎无一生还!他离华前,传授在建筑物倒塌时如何求生。

他呼吁: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而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他以先前和土耳其政府、大学合作拍制的地震逃生录像带,说明不要躲在桌下避震的道理。

透过土耳其政府协助,制作单位爆破一栋废弃大楼,仿真地震时建筑物倒塌的情形,工作人员先依据“常识”,在桌子床铺等家具下,放置十具模特儿;他和他的搜救队员在桌子、床铺等家具旁,同样放置十具模特儿,炸药引爆后大楼变成断垣残壁,他和搜救队员依序找到二十具模特儿,在桌床下的十具模特儿有八具被压成全毁,其中一具甚至头、身、脚断成三截;他放置的十具模特儿,则全部安好无事。他解释,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承受倒塌物品的力量,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道格说,即使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注意: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板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

道格队长此观点的理论依据有两个关键词:生命三角(The Triangle Of Life)和潜在生存空间(potential void areas)。大体上说就是,在灾难发生时躲避的最佳位置是那些可以形成生存空间的位置,这种空间通常是三角形的。基于这样的理解,他提出,千万不要躲避在桌子底下或床底下,而是应该以低姿势躲在这些家具旁边!

因此,衍生出来类似的说法:躲在桌子底下,生还机会2%;躲在桌子旁边,生还机会98%。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内的伤亡率,可以由百分之九十,遽降为百分之二。

(四)避震演练:

演练题:请全体同学表演

①室内遇到地震时紧急避险的地方和蹲下时应采取的姿势

②当感到地面震动、房屋摇晃,房屋几秒钟之内将倒塌时的紧急避险演练

演练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同学们紧急跑向墙角或墙根时,注意不要将前额碰到墙壁上。

(五)地震结束时,怎么办

教会学生地震结束时自救互救的方法,增强学生救助能力。

据统计,唐山大地震,震时被压埋的人数为57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人数达45万左右。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自救:

它要求被埋压人员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相信能脱离险地;

不能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消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救援;

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

想方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若无力自救脱险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

互救:

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外援抢险队伍应当首先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对于埋压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避险与自救》之三:止血、包扎、固定、搬运】(20分钟)

导入:地震发生以后,人们往往会引起不同的伤害,发生机械性外伤。机械性外伤指人们被倒塌体及其各种设备的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一般占地震伤的95%~98%。受伤部位有头面部伤、

32%,其余为内脏和其他损伤。地震伤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创伤性休克。

由于多种条件的制约,外界救援人员不可能即刻到达现场。因此,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基本的应急自救互救的常识,提高应急救助保护能力,就能有效减轻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一)止血

教师:为什么要止血

人体受到外伤之后,往往首先看到出血。

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

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止血是救护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必须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止血。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1:立即在伤口涂上红药水,然后用纱布包扎好。

学生2:在伤口上贴上创可贴就可以了。

学生3:碰破的地方血液会自行凝固,不用管它,过几天就长好了。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2)外出血

教师: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

学生: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教师:那么你能据此对外出血分为哪几种呢

学生: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情况。

教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发生的是毛细血管出血。同学们先回想一下,毛细血管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呢

学生:管腔最小,管壁最薄,血流速度也最慢。

教师:那么同学们预想一下,如果毛细血管出血,情况会如何呢

学生:血液流得很慢,容易止血。

教师:同学们的思路非常好。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止血。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思路,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学生1:静脉血是从全身多处流回心脏的血液,一般含氧气量少,呈暗红色。静脉血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血流速度较快。因此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学生2:动脉血是从心脏输往全身各处的血液,一般含有丰富的氧气,呈鲜红色,动脉血管管壁厚、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因此,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若不及时止血,患者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播放《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视频(.FLV文件)的“止血”部分)

语言内容: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损伤多为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这时,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上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要用手指、止血带止血,再搬运至医院或请救护人员前来救治。

同步画面:止血的方法。

语言内容:

用手指、止血带等压迫止血时,应该注意止血的位置。静脉出血时应在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时则应在近心端止血。

同步动画内容:动、静脉血各自的血流方向及出血位置与止血位置关系的示意动画。

演练题:边看视频边做

①怎样用手指进行指压止血

②每位同学都做指压止血法的练习

播放视频: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视频(.FLV文件)的“指压止血法”部分

(3分23秒至4分43秒;

5分46秒至7分24秒)

【边看边练:

头顶部出血、颜面部出血、鼻出血;

前臂出血、手掌出血、手指出血、大腿出血、足部出血】

(二)包扎

1、包扎有何作用

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门户,如果伤口被细菌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脓或并发败血症,气性坏疽、破伤风等,严重影响和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在急救现场上如果没有条件做清创处理,一定要先进行包扎,因为及时妥善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 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固定敷料和夹板的目的。

2、哪些材料可作为包扎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或三角巾。

现场急救无纱布绷带或三角巾时,也可将衣裤、毛巾、床单等裁开做包扎用。

演练题:先看视频后做

①受伤后应怎样包扎

②每位同学都做三角巾包扎法演练

播放视频: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视频(.FLV文件)的“头部包扎法、单眼包扎法、双眼包扎法、下颌包扎法”部分(10分42秒至12分10秒)

【先看后练:头部包扎法、单眼包扎法、双眼包扎法、下颌包扎法】

(三)固定

1、为什么要对骨折进行固定

当发生骨折事故之后,为了减轻断骨对周围组织、血管和神经的损伤,防止或减轻骨折错位,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时为了减轻伤者的痛苦,应对骨折进行必要的固定。

2、如何判断发生了骨折

骨折时,局部红肿,起“大包”,疼痛剧烈,尤其是移动或触摸伤肢时,伤处似能听见"咔嚓"的

响声。

肢体扭曲变形,或长或短。

下肢骨折跌倒后无法站立,上肢骨折无法提起物体。

骨折的确诊要依靠X线照相,一般只有到医院方能进行。如果伤后已怀疑有骨折,应先按骨折处理,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3、哪些材料可作为固定的材料

固定材料一般采用木制夹板和绷带。

没有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时,可因地制宜,选用替代物,如书刊、硬纸板、木棍、竹片、树枝等。

没有固定夹板的绷带时,可用破旧衣服、床单撕成条状代替。

4、固定方法

骨折伴有开放伤口和出血时,应先止血、消毒和包扎伤口,然后固定。

上夹板前,先用棉花、软物垫好,绑扎时应将骨折上下两个关节都心须同时固定,才能限制骨折处的活动。

上肢骨折固定的位置要取屈肘位,绑好后用带子悬吊于颈部。

下肢骨折要取伸直位固定。

脊柱骨折要将伤员平抬平放在硬板上再给予固定。

演练题:先看后做

①骨折应怎样用夹板固定

②每四人结成一组,一人被固定,三人对其实施骨折的固定,进行前臂骨折夹板固定法的练习

播放视频: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视频(.FLV文件)的“前臂骨折夹板固定法”部分(32分50秒-34分23秒)

【先看后练:前臂骨折夹板固定法】

(四)搬运

伤员经过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要尽快用合适的方法和震动小的交通工具将伤员送到医院去作进一步的诊治。

搬运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伤员的伤情变化。

常用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

观看视频: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视频(.FLV文件)的“搬运方法”部分(46分16秒至48分02秒)

【结语】

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会了避险与自救的知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是非常必要的。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多练习、多实践,让自己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这样,我们的生命就会更有保障,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