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制备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制备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制备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制备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制备

分析实验室用于溶解、稀释和配制溶液的水,都必须先经过纯化。分析要求不同,对水质纯度的要求也不同。故应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纯化方法制得纯水。

一般实验室用的纯水有蒸馏水、二次蒸馏水、去离子水、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无氨蒸馏水等。

1、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682-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及试验方法》的规定,分析实验室用水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分析实验室用水应符合表1-1所列规格。

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实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实验,如高效液相色谱用水。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0.2mm 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实验。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实验室使用的蒸馏水,为保持纯净,蒸馏水瓶要随时加塞,专用虹吸管内外均应保持干净。蒸馏水瓶附近不要存放浓NH 3·H 2O ,HCl 等易挥发试剂,

以防污染。通常用洗瓶取蒸馏水。用洗瓶取水时,不要取出其塞子和玻管,也不要把蒸馏水瓶上的虹吸管插入洗瓶内。

通常,普通蒸馏水保存在玻璃容器中,去离子水保存在聚乙烯塑料容器中。用于痕量分析的高纯水,如二次亚沸石英蒸馏水,则需要保存在石英或聚乙烯塑料容器中。

2、水纯度的检查

按照国家标准GB6682-92所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水的纯度是法定的水质检查方法。根据各实验室分析任务的要求和特点往往对实验用水也经常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一些项目的检查:

酸度要求纯水的pH值在6~7。检查方法是在两支试管中各加10mL待测的水,一管中加2滴0.1%甲基红指示剂,不显红色;另一管加5滴0.1%澳百里酚蓝指示剂,不显蓝色,即为合格。

硫酸根取待测水2~3mL放入试管中,加2~3滴2mo1/L盐酸酸化,再加1滴0.1%氯化钡溶液,放置15h,不应有沉淀析出。

氯离子取2~3mL待测水,加1滴6mo1/L硝酸酸化,再加1滴0.1%硝酸银溶液,不应产生混浊。

钙离子取2~3mL待测水,加数滴6mo1/L氨水使呈碱性,再加饱和草酸铵溶液2滴,放置12h后,无沉淀析出。

镁离子取2~3mL待测水,加1滴0.1%鞑革达黄及数滴6mo1/L氢氧化钠溶液,如有淡红色出现,即有镁离子,如呈橙色则合格。

铵离子取2~3mL待测水,加1~2滴内氏试剂,如呈黄色则有铵离子。

游离二氧化碳取100mL待测水注入锥形瓶中,加3~4滴0.1%酚酞溶液,如呈淡红色,表示无游离二氧化碳;如为无色,可加0.1000mo1/L氢氧化钠溶液至淡红色,l min内不消失,即为终点。算出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注意,氢氧化钠溶液用量不能超过0.1mL。

3、水纯度分析结果的表示

通常用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1)毫克/升(mg/L):表示每升水中含有某物质的毫克数。

(2)微克/升(mg/L ):表示每升水中含有某物质的微克数。

企业生产用水水质标准

Q XXXXX企业标准 XXXXXX 企业生产用水水质标准 XXXX年XX月XX日发布 XXXX年XX月XX日实施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XXXXXXXXXXXXX提出。 本标准由XXXXXXXXXXXXXXX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XXX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 XXX XXX XX。

工业生产用水水质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生产用水的水质要求、水质检测要求、水质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以XXX水为源水,经反应、沉淀处理后供工业生产用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工业生产用水 指直接用于工业生产的水,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锅炉用水。工艺用水中包括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水。 4 水质要求 工业生产用水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水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 5 水质检测要求 工业生产用水水质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5.1 水样采集 5.1.1 采样点选择 生产水采样点选择在车间泵房生产泵出水的直管道上。 5.1.2 采样方法 采样前应将水龙头开启一定时间,具体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目的是冲洗掉管道内可能存在的污垢、渣滓等影响水样的异物,确保水样纯净。采样前应先用水样洗涤采样器皿和塞子2-3次,取样体积一般为(200-250)mL。 5.2检验项目

纯化水和注射用水制水工艺规程

纯化水和注射用水制水工艺规程 目的 1.建立纯化水、注射用水生产工艺规程,使产品生产工艺标准化,确保生产有依据,质量有保证。 范围 2.纯化水、注射用水生产工艺。 职责 3.保障部部长、质量部部长、QA、QC。 定义 4.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注射用水:指去离子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纯蒸汽:指由去离子水经蒸馏产生的蒸汽。 反渗透膜: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半透膜,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电离子交换(EDI):是将电渗析膜分离技术与离子交换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制备超纯水(高纯水)的技术,它利用电渗析过程中的极化现象对填充在淡水室中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电化学再生。 标准依201201 系统简述 5.1.2.制水岗位共有两套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生产设备,分别由山东潍坊精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鹰系统)和广州万冠制药设备有限公司(万冠系统)设计制,万冠系统生成的纯化水可进入精鹰系统纯化水储罐。具体组成

工艺流程图 5.1.3.纯化水制备工艺流程 5.1.3.1. 万冠系统精鹰系统 石英砂过原水原水石英砂过 换热 活性炭过活性炭过保安过保安过 阻垢 中间水反渗透中间水反渗透 清洗系清洗系清洗系清洗系 氯化钠加

EDIEDI 纯化水储纯化水储 冻干车间使用点紫外灭菌器紫外灭菌器大输液车间使用点 纯化水系统 5.2.工作原理 5.2.1.反渗透(RO),即施加压力超过溶液的天然渗透压,则溶剂便会流过半透膜,在相反 5.2.1.1.一侧形成稀溶液,而在加压的一侧形成浓度更高的溶液。如施加的压力等于溶液的天然渗透压,则溶剂的流动不会发生;如施加的压力小于天然渗透压,则溶剂自稀溶液流向浓溶液。 电再生离子交换(EDI)即利用两端电极高压使水中带电离子移动,淡水室中充填 离子 5.2.1.2.交换树脂,而树脂的存在可以大大地提高离子的迁移速度。在电压作用下使离子从淡水水流进入到邻近的浓水水流。 石英砂过滤器中装有颗粒度均匀的石英砂,可截留原水中的沙石和絮凝物等,降低 5.2.1.3.水的浊度,进一步提高水的澄明度。 活性炭过滤器中装有颗粒型活性炭,可吸附饮用水中的余氯和有机杂质等。 5.2.1.4.保安过滤器孔径为5um,材质为聚丙烯(PP),可截留孔径在5um以上的颗粒。 5.2.1.5.操作前准备 5.2.2.检查有足够的水源及水温应为5~35℃; 5.2.2.1. 检查压缩空气压力应在0.5-0.6MPa; 5.2.2.2.检查各连接件是否紧固,垫圈安 装正确,无跑冒滴漏现象; 5.2.2.3.确定各加药箱有充足的药剂; 5.2.2.4.确定各手动阀门在正确的开关状态。 5.2.2.5.操作流程 5.2.3.确认原水进水要求水温应 为5~35℃,冬季水温低于5℃应启用热交换器; 5.2.3.1.制水前对石英砂过滤 器和活性炭过滤器进行正洗和反洗,各不低于5分钟,冲洗至 5.2.3.2.排水清澈。制水前对反渗透膜进行低压冲洗,不低于1分钟。 5.2.3.3.可自动或手动模式启 动各级联动水泵,反渗透膜和EDI模块开始进水工作。 5.2.3.4.现场检测EDI出 水合格后将纯化水输送至储罐中。 5.2.3.5.现场检测储罐出水、总送水口、总回 水口合格后通知各使用点用水。 5.2.3.6.纯化水输送泵每天24小时开启,循环贮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一二三级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GB668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作者:admin来源:中国环境监测评价网更新时间:2007-8-7 文章录 入:admin] 【字体:】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03696(1987)《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析实验室用水的级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用水。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不同级别的水。 2饮用标准 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 9724 化学试剂 pH值测定通则 GB 9740 化学试剂蒸发残渣测定通用方法 3外观 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级别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 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4.1一级水 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试验。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过0.2μ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4.2二级水 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4.3三级水 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5技术要求 分析实验室用水应符合下表所列规格: 名称一级二级三级 pH 值范围(25℃) - - 5.0-7.5 电导率(25℃),mS/m ≦ 0.01 0.10 0.50 可氧化物质[以(O)计],mg/L 《 - 0.08 0.4 吸光度(254nm,1cm光程)≦ 0.001 0.01 蒸发残渣(105℃±2℃),mg/L ≦ - 1.0 2.0 可溶性硅[以(SiO2)计],mg/L 《 0.01 0.02 注:①由于在一级水、二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其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值范围不做规定。 ②一级水、二级水的电导率需用新制备的水“在线”测定。 ③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对其限量不做规定。可用其他 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6取样与贮存 6.1容器 6.1.1各级用水均使用密闭的、专用聚乙烯容器。三级水也可使用密闭的、专用玻璃容器, 6.1.2新容器在使用前需用盐酸溶液(20%、浸泡2—3d再用待测水反复冲洗。并注满待 测水浸泡6 h以上。 6.2取样 按本标准进行试验.至少应取3L有代表性水样。 取样前用待测水反复清洗容器。取样时要避免沾污。水样应注满容器。 6.3贮存 各级用水在贮存期间,其沾污的主要来源是容器可溶成分的溶解、空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因此,一级水不可贮存,使用前制备。二级水、三级水可适量制备,分别贮存在预先经同级水清洗过的相应容器中。 各级用水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沾污。 7试验方法 在试验方法中,各项试验必须在洁净环境中进行。并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对试样的沾污。 试验中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相应级别的水。 7.1pH值的测定 量取1OOml水样,按GB9724之规定测定。 7.2电导率的测定 7.2.1仪器 7.2.1.1用于一、二级水测定的电导仪:配备电极常数为0.01-0.1cm-1的“在 线”电导池。并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 若电导仪不具温度补偿功能,可装“在线”热交换器,使测量时水温控制在25 土1℃。或记录水温度,按附录A进行换算。 7.2.1.2用于三级水测定的电导仪:配备电极常数为0.01-0.1cm-1的电导池。 并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若电导仪不具温度补偿功能,可装恒温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向居民供应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活饮用水,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规范和卫生要求以及对水源选择、水源卫生防护、水质监测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包括自建集中式供水及二次供水。 2引用标准 GB 5750-85《标准检验法》。 GB 17051-1997《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1993。 3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3.1生活饮用水:由集中式供水单位直接供给居民作为饮用和生活的水,该水的水质必须确保居民终生饮用安全。 3.2城市: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3.3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3.4自建集中式供水:除城建部门建设的各级自来水厂外,由各单位自建的集中式供水。 3.5二次供水:用水单位将来自城市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加压、贮存、再处理(如过滤、软化、矿化、消毒等)后,经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4生活饮用水水质规范和卫生要求 4.1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4.1.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4.1.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4.1.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4.2生活饮用水水质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供水单位的出厂水和管网水 4.2.1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见表1。 表1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 项目限值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 色度 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它异色 浑浊度 不超过1度(NTU)①,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NTU)臭和味不得有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 PH 6.5~8.5 总硬度(以CaCO3计) 450 (mg/L) 铝 0.2 (mg/L) 铁 0.3 (mg/L) 锰 0.1 (mg/L) 铜 1.0 (mg/L) 锌 1.0 (mg/L) 挥发酚类(以笨酚计)0.002 (mg/L)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0.3 (mg/L) 硫酸盐 250 (mg/L) 溶解性总固体 1000(mg/L) 耗氧量(以O2计) 3 (mg/L),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mg/L② 毒理学指标 砷 0.05(mg/L) 镉 0.005 (mg/L) 铬(六价) 0.05(mg/L) 氰化物 0.05(mg/L) 氟化物 1.0 (mg/L) 铅 0.01(mg/L) 汞 0.001 (mg/L) 硝酸盐(以N计)20(mg/L) 硒 0.01(mg/L) 四氯化碳 0.002 (mg/L) 氯仿 0.06(mg/L)

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和的应用实用实用工艺

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和应用工艺 注射用水是无热原的蒸馏水,它是用纯化水(去离子水)经蒸馏后再通过 0.22m~0.10m的除菌滤器过滤获得。而纯水的制备,目前有全离 注射用水是无热原的蒸馏水,它是用纯化水(去离子水)经蒸馏后再通过 0.22μm~0.10μm的除菌滤器过滤获得。而纯水的制备,目前有全离子交换法、电渗析—离子交换法、一级反渗透—离子交换法、二级反渗透法等生产工艺。不论使用何种工艺来制备纯水,提供蒸馏水机制备蒸馏水的原水必须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纯水水质标准。 以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从理论上讲,它可除去水中的细微物质(大于1μm的所有不挥发性物质和大部分0.09~1μm的可溶性小分子无机盐类)。纯水经蒸馏后其中不挥发性有机、无机物质包括悬浮体、胶体、细菌、病毒、热原等杂质都能除去。但由于蒸馏水机的结构、性能、金属材料、加工精度、操作方法以及水源的水质等因素,必然影响蒸馏水的质量。 制备蒸馏水,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些工厂用锅炉蒸汽直接冷凝、冷却而制得;技术设备条件较好的则用单蒸馏水器、重蒸馏水器,重蒸馏水器中又有塔式、亭式两种。20世纪80年代沿用重蒸馏水器居多,而此时,国内已较普遍使用节汽节水的自动控制的多效蒸馏水器和气压式蒸水器这类产蒸馏水量大又经济的设备。 单蒸馏水器:由蒸发锅、挡(沫)板、冷凝器及炉膛等组成。使用时将常水(饮用水)送入冷凝器的回水管流入漏斗,然后注入蒸发锅内,经加热后锅内水沸腾气化,蒸汽经挡(沫)板除去夹带的雾状液滴进入冷凝器而进行热交换被冷却成蒸馏水。由于产水量小,环境差,所得一次蒸馏水水质差等原因生产中已淘汰出局。 塔式蒸馏水器:此装置较单蒸馏水器有所改进,首先,它以一次蒸馏水为水源,制

最新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作业指导书资料

1.目的 为了规范实验室用水,保证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公证性,特制订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检测中心分析实验用水的管理。 3. 责任 3.1 试剂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检查分析、参与检验和贮存管理。 3.2 技术员在使用纯水的过程中应保证器皿或容器等的清洁,避免水的污染。 4. 内容 4.1 实验室用水的要求 4.1.1 外观: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1.2 实验室用水分类、用途和检验标准: 表1 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与检验频率

4.2 实验室超纯水的制备及检验检测(参照GB/T6682“一级水”检测) 4.2.1 按照超纯水机的说明书要求制备超纯水; 4.2.2电导率检验:Arium 611超纯水机具有电阻率的“在线”监测功能,并按校准周期要求进行校准。4.2.3吸光度检验:将水样分别注入1cm和2cm的石英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254nm处,以1cm比色皿中水为参比,测定2cm比色皿中水的吸光度。 4.2.4可溶性硅检验:量取520mL超纯水,注入铂皿中,在防尘条件下,用亚沸蒸发至约20mL,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加1.0mL钼酸铵溶液(50g/L),摇匀,放置5min后,加1.0mL草酸溶液(50g/L),摇匀,放置1min后,加1.0mL对甲氨基酚硫酸盐溶液(2g/L),摇匀。移入比色管中,稀释至25mL,摇匀,于60℃水浴中保温10min。溶液所呈蓝色不得深于标准比色溶液。 标准比色溶液的制备是取0.5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10mg/L),用水样稀释至20mL后,与同体积试液同时同样处理。 4.3实验室纯化水的检验检测(按《中国药典》二部“纯化水”项下检测) 4.3.1 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4.3.2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4.3.3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2))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饮用水水质标准

1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现状 目前,全世界具有国际权威性、代表性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有三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EC)的《饮用水水质指令》以及美国环保局(USEPA)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其它国家或地区的饮用水标准大都以这三种标准为基础或重要参考,来制订本国国家标准。如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香港,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还有南非、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都是采用WHO的饮用水标准;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等欧盟成员国和澳门则均以EC指令为指导;而其它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同时参考WHO、EC、USEPA 标准;我国和我国的台湾省则有自行的饮用水标准。 1.1 三部重要的水质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作为世界性的权威水质标准,是各国制订水质标准的重要参考,并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类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而不断发展。考虑到全球多个国家地方社会习俗、经济、文化、环境的差异,因而水质指标较完整,但指标值并非是严格的限定标准,各国可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1993年到1997年期间,WHO分三卷出版了《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二版,其中包括:第一卷,建议书(1993);第二卷,健康标准及其它相关信息(1996);第三卷,公共供水的监控(1997)。最近WHO 在《准则》中增加了"微囊藻毒素"指标,表明对蓝藻产生的藻毒素的健康影响给予高度重视。欧共体(欧盟前身)理事会在1980年对各成员国提出《饮用水水质指令》(80/778/EC),指标比较完整,要求也比较高。该指令成为欧洲各国制订本国水质标准的主要框架。1991年底,欧盟成员国供水协会对《饮用水水质指令》80/778/EC实施以来的情况作了总结,认为尽管该指令对10年来欧洲饮用水水质的改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未能提供合适的法律架构以应对原水水质的变化,以及生产、输送饮用水所遇到技术困难;此外,该指令在1975年开始起草,其中的指导思想和水质参数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适宜的,但没有将近年来水行业的科技进步纳入其中。由此,1995 年,欧盟对80/778/EEC进行了修正,1998年11月通过了新指令98/83/EC。指标参数由66项减少至48项(瓶装水为50项)。新指令更加强调指标值的科学性,与WHO指导标准的一致性。 美国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分一级规则和二级规则两部分。一级规则是强制性标准,通过规定最大污染物浓度或处理技术来执行。美国最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2001年3月颁布),共列了101项(包括计划实施的),分为两部分,一级法规(强制性标准),共86项指标,其中无机物16项,有机物35项,农药19项,消毒剂及消毒副产物7项,微生物学指标7项,放射性指标4项;二级法规(非强制性标准),用于控制水中对容貌(皮肤、牙齿变色),或对感官(如嗅、味、色)有影响的污染物浓度,共15项(其中铜、氟化物在一级法规中也有),各州可有选择地采纳作为当地强制性标准。 1.2 各国水质标准现状 英国是第一个对饮用水中的隐孢子虫提出量化标准的国家。英国政府在1999年颁布了新的水质规则,要求水源存在隐孢子虫风险的供水企业,应对出厂水进行隐孢子虫的连续监测,同时对饮用水中的隐孢子虫提出了强制性的限制标准,即出厂水中隐孢子虫卵囊要少于1个/10L。对于违反该限制的供水企业,即使没有造成水介疾病暴发的证据,也将予以起诉,并课以罚金。 法国现行饮用水水质标准(95-368),主要参照欧共体80/778/EC指令而制定,它是在在《法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89-6)的基础上,经过1990、1991和1995年修订而成。大部分指标值采用的是EC标准的最大允许浓度值,有的指标要求高于EC的标准(如色度、浊度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验规程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验规程 1、目的:建立分析实验室用水检验方法,以确保试验用水符合要求。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司化学分析试验用蒸馏水。 3、职责:实验室实验员负责水的检验工作。 4、外观: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5、级别: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用蒸馏方法制取,本公司为外购蒸馏水。 6、取样与贮存 6.1 容器 6.1.1 使用密闭的、专用玻璃容器。 6.1.2 新容器在使用前需用盐酸溶液(20%)浸泡2~3天,再用待测水反复冲洗,并注满待测水浸 泡6小时以上。 6.2 取样 6.2.1 取样前用待测水反复清洗容器,取样时要避免沾污,水样应注满容器。 6.2.2 取样量至少为3L有代表性水样。 6.3 贮存 可贮存在预先经同级水清洗过的容器中。 7、实验方法 7.1 PH值 7.1.1 取样量:100 mL 水样; 7.1.2 将PH计打开电源,分别插入放于PH4.00、PH6.86和PH9.18三种标准缓冲液中的任意两种作为标定液进行标定,进行校正; 7.1.3 插入水样中边搅拌边观察读数,读数稳定后记录下数值。 7.2 电导率的测定 7.2.1 取样量:400 mL 水样 7.2.2 将电导率仪插入水样边搅拌边观察读数,待示数显示稳定后记录。 7.3 可氧化物质限量试验 7.3.1 试剂 7.3.1.1 硫酸溶液(20%)

量取128mL硫酸,缓缓注入约700mL水中,冷却,稀释至1000mL。 7.3.1.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c(1/5 KMnO4)=0.01mol/L〕 7.3.2 试验过程 7.3.2.1 量取200mL水样,注入烧杯中,加入1.0mL硫酸溶液(7.3.1.1),混匀; 7.3.2.2 在上述已酸化的试液中,加入1.00m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c(1/5 KMnO4) =0.01mol/L〕,混匀; 7.3.2.3 盖上表面皿,加热至煮沸并保持5min,溶液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7.4 蒸发残渣的测定 7.4.1 取样量:500mL水样; 7.4.2 将水样分5次加入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发(避免干燥),待水样最后蒸发约至 50mL时,停止加热; 7.4.3将上述预浓集的水样,转移至一个已于105±2℃恒重的玻璃蒸发皿中,并用5~10mL水样分 2~3次冲洗蒸发皿,将洗液与预浓集水样合并,于水浴上蒸干,并在105±2℃的鼓风干燥箱中 干燥至恒重,残渣质量不得大于2.0mg。 注意:所有化学实验应做两个平行样。 8、技术要求 检测条款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检测频率 7.1 PH值PH值应在5.0~7.5之间。 7.2 电导率电导率在25℃时应小于0.50ms/m。 1次/批 7.3 可氧化物质可氧化物<0.4(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7.4 蒸发残渣遗留残渣应不超过2mg/L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最新)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最新) 文章出处:网责任编辑:作者:人气:101834发表时间:2013-08-26 10:50:00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GB574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水质指标由GB 5749-85的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其中: ——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修订了总大肠菌群; ——饮用水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增加了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锑、钡、铍、硼、钼、镍、铊、氯化氰;并修订了砷、镉、铅、硝酸盐; 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增加了甲醛、三卤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酰胺、微囊藻毒素-LR、灭草松、百菌清、溴氰菊酯、乐果、2,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敌敌畏、草甘膦;修订了四氯化碳; ——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增加了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铝;修订了浑浊度;——放射性指标中修订了总α放射性。 ——删除了水源选择和水源卫生防护两部分内容。 ——简化了供水部门的水质检测规定,部分内容列入《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增加了附录A。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为准备水质净化和水质检验条件,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三卤甲烷、微囊藻毒素-LR等4项指标延至2008年7月1日起执行。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省卫生监督所、浙江省卫生监督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城镇供 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标 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银龙、鄂学礼、陈昌杰、陈西平、张岚、陈亚妍、蔡祖根、甘日华、 申屠杭、郭常义、魏建荣、宁瑞珠、刘文朝、胡林林。

注射用水制备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注射用水 职责:车间负责人、操作工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开机前准备工作 1.1打开所有排放点,将储缸内前一天余水排尽(保温贮存时间超过12小时),待接新鲜注射用水循环三次,每次10分钟,将水排尽。 1.2打开总蒸汽阀前后排污阀,待冷凝水排尽后,打开总蒸汽阀,继续排污,待排污阀只出蒸汽时,关闭排污阀。 1.3打开注射用水机后蒸汽开关,蒸汽压力>0.35MPa。 2.注射用水机开机 2.1打开总电源,启动纯化水泵,进水量为1m3/h。 2.2蒸汽压力上升,水温上升。三分钟后,进水量逐渐增加,注射用水温度升高。供汽压力下降,第一效蒸馏器开始工作。 2.3当注射用水温度≥95℃时,调节进汽阀和进水阀。供汽压力为0.35Mpa,进料水量为2.6m3/h。 2.4当注射用水出口温度≥95℃,约5分钟左右且比较稳定时,打开注射用水贮罐阀门并关闭排放阀,打开凝水排放阀(开度为10°-20°)。 2.5打开1号贮罐(或2号贮罐)进水阀,关闭出水阀,当进水量为贮罐的1/5时,开启循环泵循环保温,并记录。 2.6检查蒸发塔下的视镜不能满水,否则会造成注射用水质量不合格,处理方法,打开蒸发塔排污阀,待水排尽后,关闭排污阀,然后再微开,保证排水通畅。 2.7运行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具体操作见本设备操作规程),如不能处理应及时汇报。 2.8密切注意各塔温度及压力、流量,每两小时作一次运行记录和有关水质检验记录。 3.停车 3.1停纯化水泵并关闭进料水阀。 3.2关闭蒸汽阀,5分钟后关闭不凝汽阀,贮罐阀和六效阀门。 3.3关闭仪表箱电源。 第 1 页共 1 页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668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668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 6682—92 代替 GB6682-86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03696(1987)《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析实验室用水的级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用水。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不同级别的水。 2 饮用标准 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 9724 化学试剂 pH值测定通则 GB 9740 化学试剂蒸发残渣测定通用方法 3 外观 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 级别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 4.1 一级水 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试验。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过0.2μ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4.2 二级水 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4.3 三级水 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5 技术要求 分析实验室用水应符合下表所列规格: 名称一级二级三级 pH 值范围(25℃) - - 5.0-7.5 电导率(25℃),mS/m ≦ 0.01 0.10 0.50 可氧化物质[以(O)计],mg/L 《 - 0.08 0.4 吸光度(254nm,1cm光程)≦ 0.001 0.01 蒸发残渣(105℃±2℃),mg/L ≦ - 1.0 2.0 可溶性硅[以(SiO2)计],mg/L 《 0.01 0.02 注:①由于在一级水、二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其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值范围不做规定。 ②一级水、二级水的电导率需用新制备的水“在线”测定。

实验室用水要求

实验室用水要求 实验室用水按照国家标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三级水; (2)二级水; (3)一级水.。 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指标一级二级三级pH值范围(25℃)---- 5.0-7.5电导率(25℃),mS/m.≤0.010.10.5可氧化物质(以0计),mg/L<--0.080.4吸光度(254nm,25px光程)≤0.0010.01--蒸发残渣(105°±2℃),mg/L≤--12可溶性硅(以SiO2计)mg/L<0.010.02--按照实验室常见的水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以下几种: 1、蒸馏水(DistilledWater ): 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纯水,虽设备便宜(蒸馏水制备机,各位同学应该见过), 但极其耗能和费水且速度慢,应用会逐渐减少。蒸馏水能去除自来水内大部分的 污染物,但挥发性的杂质无法去除,如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硅以及一些有机物。 新鲜的蒸馏水是无菌的,但储存后细菌易繁殖;此外,储存的容器也很讲究,若 是非惰性的物质,离子和容器的塑形物质会析出造成二次污染。 2、去离子水(DeionizedWater ): 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 机物,可以污染离子交换柱从而降低其功效,去离子水存放后也容易引起细菌的 繁殖。 3、反渗水(Reverseosmosis Water): 其生成的原理是水分子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反渗透膜成为纯水,水中的杂 质被反渗透膜截留排出。反渗水克服了蒸馏水和去离子水的许多缺点,利用反渗

透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细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和大部分有机物等杂质,不同厂家生产的反渗透膜对反渗水的质量影响很大。 4、超纯水(Ultra-puregrade water): 其标准是水电阻率为18.2MΩ-cm。但超纯水在TOC、细菌、内毒素等指标方面并不相同,要根据实验的要求来确定,如,细胞培养则对细菌和内毒素有要求,HPLC 要求TOC低。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指标、水质分级、标准限值、水质检验以及标准的监督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城乡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质(包括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分散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161 生活饮用水源水中铍卫生标准 GB11729 水源水中百菌清卫生标准 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分级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分为二级,其两极标准的限值见表1。 表1

3.3水质浓度超过二级标准限值的水源水,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若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应采用相应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GB5749规定,并取得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及主管部门批准。 4 标准的限值 4.1 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不应超过表1所规定的限值。 4.2 水源水中如含有表1中未列入的有害物质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5 水质检验 5.1 水质检验方法按GB5750执行。铍的检验方法按GB8161执行。百菌清的检验方法按GB1729执行。 5.2 不得根据一次瞬时检测值使用本标准。 5.3 已使用的水源或选择水源时,至少每季度采样一次作全分析检验。 6 标准的监督执行 6.1 本标准由城乡规划、设计和生活饮用水供水等有关单位负责执行。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主管部门、卫生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执行情况。 6.2 各级公安、规划、卫生、环保、水利与航运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责,协同供水单位做好水源卫生防护区的保护工作。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水质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广祥、江运通。 本标准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负责解释。

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

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 蒸馏法是制备注射用水最可靠最经典的方法。药典要求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应为纯化水,故原水需经过滤、除离子等过程纯化后方可使用。 注射用水的制备工艺流程: (1)原水处理。原水通常为经过预处理的自来水,其质量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原水中含有悬浮微粒、可溶性无机盐、有机物、微生物、热原及挥发性气体等杂质,必须经处理成为纯化水后方可作为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原水处理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①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处理原水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的。最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是732苯乙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717苯乙烯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一般采用阳离子树脂床、阴离子树脂床、混和树脂床串联的组合方式,在阳离子树脂床后加一脱气塔,除去水中二氧化碳,以减轻阴离子树脂的负担。此法所得水化学纯度高,比电阻可达100万ω。cm 以上,设备简单,节约燃料和冷却水,成本低;离子交换一段时间后树脂老化,出水质量不合格,可用酸碱液将树脂再生后继续使用。 ②电渗析法电渗析法是依据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迁移和交换膜的 选择透过性而除去离子的。此法不需消耗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所用的酸和碱,较离子交换法经济,但制得的水纯度较低,比电阻一般为5万~10万ω。cm;

和纯水,纯水一侧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盐溶液一侧转移,使盐溶液液面 溶液具有的渗透压。若在盐溶液上施加一个大于该盐溶液渗透压的压力,则盐溶液中的水分子向纯水一侧渗透,达到盐、水分离,此为反渗透(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法纯化原水一般选用的半透膜膜材为醋酸纤维膜和聚酰胺膜。 (2)蒸馏。小量生产一般用塔式蒸馏水器,主要包括蒸发锅、隔沫装置和冷凝器三部分。大量生产时,常用多效蒸馏水器或气压式蒸馏水器。制备注射用水的蒸馏水器,应安装有效的隔沫装置,以确保不带入热原。(3)注射用水的收集与贮存。弃去初馏液,检查合格后采用带有无菌过滤装置的密闭收集系统收集,在80℃以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无菌状态下贮存,并于制备12h内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GBT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GB/T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6682-2008 代替 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Water for analytical laboratory use - 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s (ISO 3696:1987,MOD) 2008-05-15 发布 2008-1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3696:1987《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英文版)。 考虑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ISO 3696:1987时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中列出来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 3696:1987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在附录B 中给出了本标准与ISO 3696:1987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替代 GB/T 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与GB/T 668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实验报告(本版的第8章)。 本标准的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分会(SAC/TC 63/SC 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浩云、陈红。 本标准于1986年首次发布,于1992年第一次修订。 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析试验室用水的级别、规格、取样及贮存、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机衡量分析等试验用水。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不同级别的水。 2、规范引用文件 下面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2002,ISO 6353-1:1982,NEQ)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03-2002,ISO 6353-1:1982,NEQ) GB/T 9721 化学试剂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紫外和可见光部分) GB/T 9724 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GB/T 9724-2007,ISO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ZJ38-02 蒸馏水是实验室里用量最大的溶剂和洗涤剂。蒸馏水的纯度直接影响到试液的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对检验用水必须严格要求。 1、各级蒸馏水的使用范围: ⑴溶解性总固体配制基准试剂和标准样时,必须用1或2级蒸馏水。 ⑵在超痕量分析时使用1级水。高灵敏度微量分析时使用2级水。 ⑶配制一般试剂和用于对定量分析不产生干扰的测定、冲洗玻璃器皿时可选用3级蒸馏水。 ⑷特殊检测需要制备的无氨、无铅、无有机氯、无碘、无氟、无CO2等蒸馏水,均应根据不同制备方法现制现用。 2. 蒸馏水的贮存 一般理化检验用蒸馏水,可贮存于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 检测微量金属元素用的蒸馏水,贮存于具塞聚乙烯瓶中。 3. 蒸馏水的质量检测 烧制蒸馏水时,开始2升另行收集,供一般检验用。正式收集的蒸馏水应随机(抽检)检测电导率值、PH值、溶解性总固体三项指标,并作记录。当发现蒸馏水不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时,应及时向质量保证人或科室负责人汇报,查找变质原因,并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予记录。 三项指标的测定方法: (1)电阻率值:在线监测; (2)PH值:用酸度计测定; (3)溶解性总固体:直接干燥法。 附:实验室用水的国家标准 实验室用水应符合《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08)表所列规格.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 项目名称一级二级三级PH范围(25oC) —— 5.0~7.5 电导率(25oC),ms/cm≤0.01 0.10 0.50 可氧化物质(以O2计),mg/L≤—0.08 0.4 吸光度(254nm,1cm光程)≤0.001 0.01 — 溶解性总固体(105±2) oC, mg/L ≤— 1.0 2.0 可溶性硅(以SiO2计), mg/L≤0.01 0.02 —编制人:徐审核人:袁批准人:

实验室常用标准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烧器的安全要求; 实验室玻璃器皿通用型密度计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使用; T21298-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试管; T21297-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锥形磨砂接头; T11414-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瓶; T12804-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筒; T12805-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 T12806-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T28211-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过滤漏斗; T28212-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冷凝管; T28213-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培养皿; T22362-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烧瓶; T22067-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广口烧瓶; T11165-2005实验室pH计; T30431-2013实验室气相色谱仪;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7部分:实验室用离心机的特殊要求;实验室玻璃仪器:量杯; 实验室玻璃仪器:分度吸量管;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烧器的安全要求; 实验室玻璃仪器瓶; 实验室玻璃仪器:量筒; 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T12807-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分度吸量管; 26GB/T12808-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设计和结构原则;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球形磨砂接头; 实验室玻璃仪器:干燥器; 实验室玻璃仪器:烧杯; 实验室玻璃仪器:双口、三口球形圆底烧瓶; 实验室玻璃仪器:磨口烧瓶; 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锥形磨砂接头; 实验室玻璃仪器:试管;

注射剂制备工艺

注射剂制备工艺

一、注射剂的特点和分类 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液包括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注射液,可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无菌粉末用溶剂结晶法、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等制得。 注射用浓溶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稀释后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一)注射剂的特点 1.作用迅速可靠,其药液直接注入组织或血管,无吸收过程或吸收过程很短,血药浓度可迅速达到高峰发挥作用。 2.使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易被消化液破坏的药物或首过效应显着的药物,以及口服后不易吸收回对消化道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均可设计制成注射剂。 3.使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如昏迷或不能吞咽的病人。 4.可发挥局部定位的作用,如局麻药的使用或造影剂的局部造影。 注射剂的缺点 ①注射时疼痛; ②注射给药不方便; ③注射剂由于不象内服药剂能经过肌体的防御组织(肝脏),所以质量要求比其他剂型严格,使用不当更易发生危险; ④制造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口服给药效果好的药物,就不一定制成注射剂。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注射剂的优点是十分突出的。至于注射剂的缺点由于近代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不断革新,注射剂质量的提高已能逐渐加以克服。例如现已应用的无针注射剂、无痛注射术以及生产上实现自动化、联动化等,对克服其缺点、促进其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注射剂的分类 1、按剂型的物态分类 ①液体注射剂:亦称注射液,俗称“水针”。系将药物配制成溶液(水性或非水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