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风险评估研究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风险评估研究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风险评估研究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风险评估研究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风险评估研究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风险评估研究

1以牙齿本身因素为主导

一直以来,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的评估主要以牙齿本身因素为主导,利用X线影像手段来确定其拔除难度。1988年,Pederson提出了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指数,其主要的依据是通过牙齿的放射线检查确定第三磨牙与邻牙的关系、在颌骨内的深度以及与下颌升支的关系。根据下颌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长轴关系,主要分为4种:垂直、近中阻生、水平阻生、远中阻生。根据牙在骨内深度主要包括3种位置:水平A:牙的最高部位平行或高于水平面;水平B:牙的最高部位低于平面,高于第二磨牙颈部;水平C:牙的最高部位低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根据牙与下颌支及第二磨牙的关系分为3类:第1类:在下颌支与第二磨牙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容纳第三磨牙牙冠;第2类:下颌支与第二磨牙之间的间隙不足以容纳第三磨牙牙冠;第3类:第三磨牙大部分或全部位于下颌支内。根据牙在X线片上的类型对其赋分,极难:7~10分;中等难度:5~6分;轻微难度:3~4分。Winter提出了3种假想线,能够大体估测牙齿位于颌骨内的深度,但这种方法很少被应用于临床;Pell等描述了一种可选择的拔牙难度评估方法,也是基于牙齿影像学特点,但是这种方法

也被一些研究者认为不可靠,且临床效益不高。许多临床医生通过对埋伏阻生第三磨牙分类进行风险难度评估,通常有4种常见的分类方式:牙齿倾斜角度、阻生程度、埋伏深度及萌出高度。有研究指出,影像学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难度,例如牙齿倾斜角度、第三磨牙与下颌支相对位置、牙周韧带宽度、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关系等。通过这些研究,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事实,对于术前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的评估主要集中于牙齿影像学特点的判断。

2以病人个体因素为主导

在目前的研究中,Gbotolorun等提出应综合考虑病人总体因素(性别、年龄、BMI指数)和牙齿本身因素(牙在颌骨的深度、牙根的形态),从而更好地预测牙齿的拔除难度。而Akin-bami等通过试点研究得出预防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下颌骨的长度,一个是牙弓长度和牙齿大小,并且指出较小的下颌骨、较窄的牙弓及体积较大的牙齿都是拔除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危险因素。还有涉及医生自身方面的一些研究,并提出对住院医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客观结构化评估,其目的就是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设计、术中执行等临床专业技能进行考查。有几项研究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手术时间进行了统计,从7.57~105分钟不等,手术时间的长短主要依赖于几个因素,包括医生的经验、手法及手术难度。而在我国,周宏志等从阻力分析

的角度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难度进行了量化,从牙齿阻生方向、牙冠骨阻拦、牙冠邻牙阻拦、冠根比、牙根深度、牙周膜、年龄、性别等几个方面进行赋分。

3结语

在人类演化过程中,随着咀嚼食物性状的改变,骨量和牙量都在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骨量减少程度大于牙量,下颌骨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第三磨牙。第三磨牙在萌出过程中受到各方的阻力,可完全萌出、部分萌出甚至完全埋伏,由于该牙发育过程中巨大的变异性及位置的多样性,从而给临床医生拔除该牙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对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及术中难度的评估都还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无法提供一个客观、准确、系统、被广大医生认可、可量化的方法。大多数口腔医生首选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测的方法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再结合具体的临床检查,很少有医生考虑病人的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BMI指数以及医生个人的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因此,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逐渐积累、反复实验和总结,才能探索出一套客观、系统、合理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测方法。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一)、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的患者将不能存 活;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 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属急诊手术在“ ?”打“?”。 (4)手术类别由麻醉医师在相应“ ?”打“?”。 (5)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h内由主管医生填写。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范文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 一、麻醉前病情分级: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不包括< 2个月或>80 岁的年龄层。)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1个生理系统存在问题,在控制中,无身体活动限制。)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1个以上或1个主要系统存在问题,在控制中,身体活动受限制,但尚未达到失代偿状态,且无立即的生命危险。)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至少1个器官系统有严重问题, 未得到控制,或达到末期状态,失代偿,可能有生命危险。)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Ⅳ级病人的危险性较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二、术前困难插管的评估与评分 1、张口度:正常:>4.5c m;Ⅰ度张口困难:2.5~3cm;Ⅱ度张口困难:12~2c m;Ⅲ度张口困难:< 1 cm。 2、头后仰度 >90度;80-90;<80度。 3、:预计插管困难分级: 1级:可看到软腭、咽峡弓、悬雍垂、扁桃腺窝、咽后壁,喉镜可见全部声门。 2级:可看到软腭、咽峡弓、悬雍垂,喉镜可见声门后联合。 3级:可看到软腭、悬雍垂根部,喉镜仅能见到会厌顶部。 4级:可看到软腭,喉镜看不到喉头的任何结构。 三、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 3.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 2.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风险评估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分别负责确认,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二、手术前手术医师完成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择期手术医嘱。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告知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等。 三、准备切开皮肤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手术类型与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时间等内容,并正确记录。 四、手术风险评估流程 第一步:手术医师负责手术切口清洁程度的确认。 第二步:麻醉医师负责麻醉分级(ASA分级)的确认。 第三步:手术护士负责手术持续时间的确认 附录: 一、手术风险标准依据: 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 (一)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1、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2、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3、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4、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二)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三)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组”和“手术超过3小时完成组”。 二、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 具体分值如下: 表1:分值分配 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平舆县人民医院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三、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四、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五、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六、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七、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门诊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手术安全核查表

最新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风险评估资料

麻醉前病情评估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平诊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 2.在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 3.填写术前访视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功辅助治疗,例如: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ICU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

4. 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同意。 评估麻醉风险 根据麻醉前病人病情和体格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将病人分为六级: ASAⅠ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正常,体格健壮,—能耐受麻醉和手术; ASAⅡ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虽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完全,日常活动不受限制,—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 ASA Ⅲ级:指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受损在代偿范围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能完成,―对施行麻醉和手术仍有顾虑; ASA Ⅳ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威胁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 ASAⅤ级:指病人病情已达濒死阶段,不论手术与否难以存活24小时—手术麻醉冒更大风险; ASAⅥ级:已宣布为脑死亡的病人,其器官被用于捐献。 如系急诊手术,在分类顺序之前冠一“急”(或“E”)字,以示麻醉风险大于平诊手术。 心血管系统 1.心功能分级:对心功能评定目前最适用者仍是根据心脏对运动量的

科室手术患者术前风险评估标准及管理制度

科室手术患者术前风险评估标准及管理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2)麻醉分级,(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 表1:分值分配 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管理制度: 1.急诊手术由一线及二线共同行手术术前风险评估。 2.择期中等及中等以上级别手术,由全科共同讨论行术前风险评估。 3.特殊患者、高风险及预后不良非急诊手术,通报医务科。

4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体会经验谈

4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体会经验谈 发表时间:2018-03-30T15:02:05.6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作者:杨招团 [导读] 关于阻生牙临床治疗探讨。方法:选取40例来我院进行阻生牙确诊与预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楚雄州妇幼保健院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关于阻生牙临床治疗探讨。方法:选取40例来我院进行阻生牙确诊与预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待到所有患者的阻生牙类型确诊后,给予相应的手术疗法进行干预。记录患者手术的各项数据,研究患者拔除阻生牙后的并发症、创口愈合等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属于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经过临床拔除治疗,有3例患者出现临牙的不适表现,治疗后的随访调查可知所有患者的创口均已经恢复正常。结论:阻生牙给患者身心带来的压力和痛苦较大,需要患者及时就诊治疗,同时医生也要熟练掌握阻生牙拔除的技巧,围术期对病患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疾病的尽快康复。 【关键词】下颌;阻生牙;第三磨牙;拔除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397-01 我们口腔中的部分牙齿如果不能完全萌出,或者生长在别的区域,易导致牙龈等部位产生炎症,最终出现多类型的口腔疾病,因此需要及时拔除。一旦延误病情,阻生牙会使得患者无法正常的开口,引发周边正常牙齿的病变。因此出现阻生牙的患者,需要在牙齿刚萌出的早期阶段检查疾病,或者定期到医院检查口腔牙龈情况等方式,尽早发现阻生牙,医生在了解阻生牙的生长状态后,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拔除预后方案。目前在临床此类牙齿生长情况的检查中,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最为常见。基于此,本文选取确诊为该种阻生牙的40例患者,作为临床拔除治疗的研究对象,根据牙齿拔除的全过程,分析医生开展此类手术需要把握的重点内容。全文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口腔科收治的生长有阻生牙的病患,共计40例来研究。经过医生的初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可知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各自有22例、18例;病患的年龄差异较大,最小的为17岁,最大的为38岁,平均年龄为(26.8±3.1)岁;经诊断有12例患者属于近中阻生,14例患者为水平阻生,其余患者则为垂直阻生牙。 1.2 方法 医生根据患者第三磨牙阻生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拔牙术式进行处理。本次研究中,医生采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的病例数为31例,9例患者采用锤凿法。确定患者施行手术治疗阻生牙的方案后,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口腔牙龈、牙槽进行消毒和麻醉处理。之后根据手术要求,在病患手术区内进行牙龈的切开、翻瓣、分牙、旋转、拔除、牙槽骨修整、止血等处理。在拔除术结束后,将患者口腔牙槽窝内的阻生牙残留物、血液进行清理;通过患者的静脉通道,给予患者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干预,预防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的40例患者阻生牙拔除术施行完毕后,可知所有病患的手术时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时间最短的为5分钟,最长可达120分钟;术后由于多种原因,40例中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或者其他的不良症状,经过医生的后续治疗,患者的病症均已经消失,且恢复良好;数据参见表。我院对本次接受拔除手术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术后随访调查,结果可知40例患者的拔牙创口恢复情况理想,无临牙根折和下颌骨骨折发生,病患基本处于创口恢复Ⅰ期,牙龈基本无肿痛的表现,病患可以正常的张口,智齿冠周炎获得极大的改善。 3.讨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于饮食健康有着较多的重视,进食时多追求食物的精细度,因此致使很多人的牙齿咀嚼功能在逐渐退化,牙列与颌骨的长度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出现阻生牙,如果任由该牙齿在病患的牙列位置肆意生长,会对患者的口腔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及时选用手术方法,进行拔除处理。阻生牙在生长时,牙龈组织多会将其进行包裹,或者周围的牙齿会阻挡该牙齿的发育,使得阻生牙生长畸形情况明显,医生在拔除时面临着较多的困难,需要医生对病患的阻生牙生长情况有所了解,且在有着丰富拔牙经验的前提下开展手术疗法[1]。首先,在病患拔牙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阻生牙的影像学图像进行准确的分析,分析阻生牙的生长位置、形态,与邻牙、神经管、牙根的关系等情况,以此在手术时可以尽快对病灶区域进行处理。其次,麻醉药物的选择。临床手术尽量不要选择含有肾上腺素的麻醉药品,该药物在使用后易提高患者干槽症发生率、引发心脏病等疾病[2]。大部分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需要在术中行牙龈切开拔除,因此医生在切开时,需要根据阻生牙的不同类型,分别选用远中切口、颊侧角型切口等方式来进行,或者两种切口同一手术中共同使用的方法,来处理患牙。切开后病患的阻生牙需要完全呈现在医生的手术视野中,该处的血液循环确保正常。最后,重视术后创口的处理工作。阻生牙拔掉后,在患者的牙槽窝中,存在着较多的碎屑、炎性肉芽等物质,如果清理不完全,易引发干槽症等情况,或者病患的食物残渣残留创口不能及时清理引起疼痛使得预后效果不好。因此医生在治疗该疾病时,需要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多加重视,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余诗晴.部分冠切除联合正畸牵引分阶段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病例报告[D].大连医科大学,2017.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部。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一)、术前24小时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的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麻醉前风险评估制度

麻醉前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麻醉效果得到科学客观评估,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麻醉计划,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改麻醉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麻醉风险评估制度。 1、麻醉医师对麻醉的患者都应该进行麻醉风险评估。 2、麻醉医师对病人进行麻醉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 影像与实断拟施麻醉风险和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3、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麻醉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评估,做出明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麻醉治疗计划/方案。麻醉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麻醉方案、麻醉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签字。 4、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 5、对病人术前评估级别超过ASAⅢ级,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报告医务科申请会诊,在进行评估。

6、病人在入院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及时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签署患者或委托人的姓名。假如在疑问或者困难,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7、对病人在麻醉中出现的特殊情况,麻醉医师应及时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8、手术完成后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共同填手术风险评估表和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安全风险情况进行确认。

【重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进一步提高我院围手术期管理质量,依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KK年版)》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评估制度: 一、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手术风险标准:是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 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引自: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KK〕187号]。 一.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Ⅱ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沿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Ⅲ类手术切口(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为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IV类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一)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P6:脑死亡的患者。 (二)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组”;“手术超过3小时完成组”。 (三)手术风险分级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0级,1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1级、2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2级,3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3级(表1、表2)表1:分值分配 (四)择期手术病人,手术前24小时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特点及操作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特点及操作 发表时间:2016-08-01T14:43:51.8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4期作者:王刚 [导读] 下颌第三磨牙位于下颌体后部与下颌升支交界处。此区域是颌骨薄弱环节。 王刚 (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211) 【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特点及操作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特点及操作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拔牙时间10~45min,平均20min,拔牙功能率100%。拔牙后有局部轻度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经消炎药物2~3天症状消失,无邻牙损伤术后出血及干槽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制定手术方案的使手术的每个环节和步骤都具有针对性,提高手术动作的效率,尽力减小创伤,预防并发症,最终保障手术成功。 【关键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特点;操作 【中图分类号】R7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038-02 下颌第三磨牙位于下颌体后部与下颌升支交界处。此区域是颌骨薄弱环节。拔牙时,如使用暴力,有可能引起下颌角骨折。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对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进行拔除时阻力产生的来源和部位加以分析,并预先设想解除这些阻力的方式和途径是顺利完成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必要步骤和基础。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特点及操作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100例,共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34岁。不完全埋伏阻生45例,近中完全埋伏阻生15例,水平不完全埋伏阻生10例,垂直不完全埋伏阻生12例,垂直完全埋伏8例。 1.2 方法 1.2.1麻醉一般采用下颌传导阻滞麻醉,可使用一次麻醉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的方法。易于拔除的垂直阻生且为融合根的下颌第三磨牙也可以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为减少术中出血、保持术野清晰建议将含有肾上腺素的局麻药注射于切开翻瓣区域,同时也解决了一次麻醉法易出现的颊神经麻醉不足的问题。 1.2.2切开翻瓣选用小圆刀或尖刀。常用的切口是角形切口。近中纵切口多起于第二磨牙的远中轴角[1]。如阻生第三磨牙埋伏位置偏颊侧近中,甚至位于第二磨牙远中根的颊侧,则近中切口可起于第二磨牙的近中轴角。为保证翻开的黏骨膜瓣基底有充足的血运,近中切口的方向向前下,在保证能够充分暴露术野的前提下,尽量不要超过前庭沟底。远中切口一般在磨牙后垫的中线,但切口的远中端要向颊侧偏转,这样可以避免损伤小血管引起出血,也可防止过度牵拉造成咽侧壁的撕裂。使用动力系统拔牙远中切口可适当向舌侧偏移,以暴露更多的骨面便于去骨。切开时要保证切透骨膜。 1.2.3去骨垂直阻生颊侧和远中去骨一般要达外形高点下。如需使用骨凿去骨,应在第二磨牙的远中颊侧骨皮质凿一纵向切痕,形成应力中断线,防止去骨线沿骨纹理前涉。凿骨应利用骨纹理,按去骨量的需要分层去骨。 1.2.4分冠和分根使用钻针截冠震动小,患者感觉相对舒适,截冠大小和位置控制精确,造成骨折的可能性小。截冠法要形成一定宽度的切割带,为挺出牙冠创造空间。截冠不彻底的位置一般易出现在牙槽窝底部和舌侧,在截开牙冠达到骨质时,持钻手感到的阻力会减小。同时要避免钻针深入骨质过多,防止损伤下牙槽神经。要控制钻针避免穿透舌侧骨板损伤舌神经。劈开法必须使用薄而锐利的双面凿。通常放在近中颊沟,对颊沟发育不明显的可以用钻磨出一沟槽[2]。 1.2.5拔出牙齿在解除邻牙阻力,部分消除冠、根骨阻力后,即可按照一般拔牙的方法和原理拔出第三磨牙,主要是使用牙挺,待牙齿基本脱位后是用牙钳拔出。使用牙挺要注意保护动作,可是用左手的手指(拔左侧第三磨牙用食指,右侧用拇指)同时触抵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和第三磨牙舌侧骨板,这样在感知两个牙齿的动度的同时,控制舌侧骨板的扩展程度,减小舌侧骨板骨折的几率,防止牙移位进入舌侧间隙。对分牙拔除的牙齿应当将所有牙片取出,临床上容易遗留的是近中冠,要将各部分牙片拼凑起来检查完整性。 1.2.6拔牙创处理牙齿拔除后要仔细清理牙槽窝内的碎片,刮除残余的牙囊。在垂直阻生牙的远中、水平阻生或近中阻生牙冠部的下方常存在肉芽组织,X线片显示为月牙形的低密度区。如探查为脆弱松软、易出血的炎性肉芽组织,应予以刮除;如已形成较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探查有韧性感则对愈合有利,不必刮除。扩大的牙槽窝要复位,特别是舌侧骨板。大部分没有骨膜连接的骨片要取出。 1.2.7缝合近中纵切口较难缝合,操作中常发生牙龈撕裂。可先在近中创缘膜龈联合稍下处进针,控制缝针分多个小段弧形顺骨面穿出,放开持针器,自创缘顺缝针弧度缝针弧度提出针线,在从创缘进针缝合远中游离的黏骨膜瓣。远中切口从颊侧进针向舌侧缝合比较容易。远中切口不要严密缝合,以利于渗出物的排出,缓解术后肿胀。缝合完成后,压迫止血方法同一般牙拔除术。术后1~2日可局部冷敷。也可适当加压包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可以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结果 拔牙时间10~45min,平均20min,拔牙功能率100%。拔牙后有局部轻度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经消炎药物2~3天症状消失,无邻牙损伤术后出血及干槽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垂直阻生融合根的垂直阻生牙比较容易拔除,但多根或弯根牙拔除可能非常困难,甚至超过水平阻生牙拔除,故不可轻视垂直阻生牙的拔除,术前X线检查有利于对手术的预估。可使用牙挺自近中颊侧插入,操作牙挺将牙向远中、舌、牙合向挺动,挺松后以牙钳拔除。软组织覆盖多的可以切开,不要强行自龈片下拔除牙齿,如造成软组织撕裂则出血多、术后反应大,不如切开稳妥。低位的垂直阻生牙要翻瓣去骨,去骨应达外形高点下。临床上拔除垂直阻生牙困难,除根部阻力大外,常常是远中冠部骨阻力没有很好地解除,要探查远中,明确情况后加以解决[3]。近中阻生高位、邻牙阻力和根阻力不大时,多可直接挺出。保护时应压紧邻牙。如牙冠下方有新月形(非炎症性骨吸收)或三角形(常为炎症性骨吸收)间隙的存在,则更有利于牙挺的插入和施力。大多数近中阻生牙需要解除邻牙阻力。采用斜劈法是快速有效的方法。拔近中阻生牙牙挺使用的目标就是通过组合施力将牙由前倾变为直立。 水平阻生部分水平阻生牙的拔除与近中阻生牙相似。对于牙冠与第二磨牙接触紧密,邻牙阻力大的水平阻生牙,通过截冠解除邻牙阻力是必由之路。截冠缝隙宽度要充分考虑到牙冠后退让开第二磨牙远中高点以便挺出的距离。截冠断面要在骨边缘外至少1mm,以保证取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风险评估研究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风险评估研究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风险评估研究 1以牙齿本身因素为主导 一直以来,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的评估主要以牙齿本身因素为主导,利用X线影像手段来确定其拔除难度。1988年,Pederson提出了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指数,其主要的依据是通过牙齿的放射线检查确定第三磨牙与邻牙的关系、在颌骨内的深度以及与下颌升支的关系。根据下颌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长轴关系,主要分为4种:垂直、近中阻生、水平阻生、远中阻生。根据牙在骨内深度主要包括3种位置:水平A:牙的最高部位平行或高于水平面;水平B:牙的最高部位低于平面,高于第二磨牙颈部;水平C:牙的最高部位低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根据牙与下颌支及第二磨牙的关系分为3类:第1类:在下颌支与第二磨牙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容纳第三磨牙牙冠;第2类:下颌支与第二磨牙之间的间隙不足以容纳第三磨牙牙冠;第3类:第三磨牙大部分或全部位于下颌支内。根据牙在X线片上的类型对其赋分,极难:7~10分;中等难度:5~6分;轻微难度:3~4分。Winter提出了3种假想线,能够大体估测牙齿位于颌骨内的深度,但这种方法很少被应用于临床;Pell等描述了一种可选择的拔牙难度评估方法,也是基于牙齿影像学特点,但是这种方法

也被一些研究者认为不可靠,且临床效益不高。许多临床医生通过对埋伏阻生第三磨牙分类进行风险难度评估,通常有4种常见的分类方式:牙齿倾斜角度、阻生程度、埋伏深度及萌出高度。有研究指出,影像学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难度,例如牙齿倾斜角度、第三磨牙与下颌支相对位置、牙周韧带宽度、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关系等。通过这些研究,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事实,对于术前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的评估主要集中于牙齿影像学特点的判断。 2以病人个体因素为主导 在目前的研究中,Gbotolorun等提出应综合考虑病人总体因素(性别、年龄、BMI指数)和牙齿本身因素(牙在颌骨的深度、牙根的形态),从而更好地预测牙齿的拔除难度。而Akin-bami等通过试点研究得出预防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下颌骨的长度,一个是牙弓长度和牙齿大小,并且指出较小的下颌骨、较窄的牙弓及体积较大的牙齿都是拔除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危险因素。还有涉及医生自身方面的一些研究,并提出对住院医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客观结构化评估,其目的就是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设计、术中执行等临床专业技能进行考查。有几项研究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手术时间进行了统计,从7.57~105分钟不等,手术时间的长短主要依赖于几个因素,包括医生的经验、手法及手术难度。而在我国,周宏志等从阻力分析

麻醉术前访视及风险评估记录单.docx

成都锦一医院 麻醉科麻醉术前访视及风险评估记录单 一般情况姓名:性别:(男 / 女)年龄:岁科室:床号:住院号: 术前诊断:拟行手术: 既往史:□无□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哮喘□慢支炎□肝炎□肾病□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疾病 简 □糖尿病□其他 要 过敏史:□有□无手术麻醉史:□有□无是否怀孕:□是□否 病 输血史:□有□无是否月经期:□是□否个人史:□烟□酒其他 ____________史 体治疗用药史:□抗凝药□降压药□β-阻滞剂□皮质激素□洋地黄□降糖药其他_________ 一般状况 :□差□尚可□一般□好身高:cm体重:kg Bp mmHg PR次/分RR次/分T 头颈部:□ 无异常□疤痕□颈短□颈部肿块□后仰困难 口腔:张口cm;牙齿:□ 正常□松动()□假牙( )□缺牙( ) Mallampati评级□Ⅰ □Ⅱ □Ⅲ □Ⅳ ;甲颏距离:□ ﹤6cm□正常 ℃ 相关病史:□有□无□颌面部损伤□气管压迫移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肢端肥大□先天畸形□风湿性关节炎□其他 胸 :□正常□桶状胸□佝偻胸腹 :一般□大腹□蛙状脊柱 :□正常□侧弯□强直□驼背□其他 检心肺听诊 :□正常□杂音□呼吸音粗□干啰音□湿啰音□痰鸣音□哮鸣音□其他精神行为 :□正常□嗜睡□昏迷□烦躁□谵妄□认知障碍 屏气试验 :□>30 秒□<20 秒; 肌力肌感觉:□上肢□下肢□无异常□左感觉异常□右感觉异常□左肌力减□右肌力减退 血 Rt: RBC:______×10 9/L ; Hb_______g/L ; Hct______% ;PLT:______×10 9 /L ; WBC______×10 9/L 实验室血型:□ A □B □AB □O □Rh 凝血检查 :□正常□异常血糖值:()mmol/L血K+()mmol/L 肝功:□正常□异常肾功□正常□异常电解质□正常□异常尿Rt□正常□异常大便Rt□正常□异常ECG □正常□异常 X-ray□正常□异常□甲肝() □乙肝 ( ) □丙肝 ( ) □抗 HIV ( ) □梅毒 ( )

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讲解

临床分类 手术操作:基本原则近中倾斜第三磨牙

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 手术的难易程度:A、B及C分类表示阻生牙的位置与第二磨牙的牙冠、牙颈部及牙根的关系。手术的难度随阻生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第Ⅰ、Ⅱ及第Ⅲ类阻生牙与第二磨牙和下颌升支之间的距离相对应 阻生深度可通过与第二磨牙的关系(A、B、C分类,)米估计,同时也表明去骨量。因此,手术的原则主要取决于阻生深度。如果无须去骨或只需少量去骨,那么也可以直接拔除第三磨牙,但还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阻生牙的牙冠必须在第二磨牙的颈部或以上。 2.近中部分的阻力必须尽可能的小,例如:近中倾斜的角度愈小愈好。 3.远中牙槽骨的边缘小能阻挡牙冠的脱位 4.冠周有足够的空间便于牙冠向远中方向脱位。

5.牙根必须是短根、融合根或两根平行,否则必须分根6.牙根不进入下颌管。 术前观察阻生牙远中牙槽嵴的情况。图a中,可直接拔除;图b中,则需去除远中骨壁或分根 去骨及分根的常规步骤 注:1.估计阻生深度;2.使用纺锤形的外科车针去除颊侧骨板的阻力;3.使用上述车针沿牙体长轴分根;4.车针末端必须到达根 例一

a第Ⅱ类,b分类中位阻生。左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位于黏膜下。磨牙后区切开后,作近中切口,使用12号刀片沿牙龈扇贝状外形切透龈沟至牙槽嵴顶,避免将龈乳头切除。图中近中切口延长至第二前磨牙,便于翻瓣,更好地显露磨牙后区的骨质 b翻瓣后,阻生牙的(牙合)面位于第二磨牙颈部及其牙槽嵴顶均清晰可见。切割牙体前先去除舌侧骨板以保护软组织 c使用纺锤形的车针( Komet - H162A.314),显露其最大周径至釉牙骨质界。车针末端应进入牙槽窝内壁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医师(术者)、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术者主持,三方共同执行核查。手术安全核查结果由巡回护士统一记录,逐项填写于《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及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知情同意情况、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术

者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和各种管路(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等)通畅情况,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巡回护士与医嘱下达者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十一、附表:濮阳惠民医院手术安全核查表

麻醉风险评估及术前麻醉准备

麻醉风险评估及术前麻醉准备 一、参照美国麻醉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h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症,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字。Ⅰ、Ⅱ级病人一般对麻醉耐受力良好,经过平稳。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Ⅳ、Ⅴ级病人的危险性极大,应积极抢救,手术、麻醉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术前必须向手术的医师和家属交待清楚。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高血压 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安危取决于是否并存继发性重要脏器损害及其损害程度,包括大脑功能、冠状动脉供血、心肌功能和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人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低血压、高血压、心衰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及手术危险性更大。 3)术前需应用降压治疗,改善重要脏器的功能,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2.心脏病

1)心脏功能在Ⅱ级以上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差,应改善心脏功能,控制慢性心力衰竭。 2)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率小于每分钟100次,控制室性早搏。 3)心电图异常者,应经内科治疗,改善心肌缺血,ST段压低小于1mm。 4)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是否发生过心肌梗死,目前的心脏代偿功能情况,理论上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 5)双束支传导阻滞,对药物无反应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三、呼吸系统疾病 1.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0级:平地正常行走无呼吸困难症状 Ⅰ级:能按需行走,但易疲劳。 Ⅱ级:行走距离有限制,走1-2条街后,需停步休息。 Ⅲ级:短距离行走即出现呼吸困难。 Ⅳ级: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 2.术后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指标 1)Ⅲ、Ⅳ呼吸困难。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图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就是由具有执业资质得病房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手术患者出病房前,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得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她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得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得内容及流程。 (一)出病房前:由病房护士根据病历、医嘱,到床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确认,核对腕带身份标识,核对手术部位及标识。并与手术室护工得手术病人转运本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签字,认真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注意术中用药,管道情况,皮肤情况等内容)。 (二)麻醉实施前:三方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就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三)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得核查由

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报告。 (四)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得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手术室护士并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 (五)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得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得负责人就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得第一责任人. 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得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得措施并加以落实。 手术安全核查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