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传统文化三年级《黄河胜景、黄河号子、黄河精神、黄河颂歌》

山东省传统文化三年级《黄河胜景、黄河号子、黄河精神、黄河颂歌》

山东版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

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1 10课

《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 安丘市职工子弟初二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性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典范性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趣味性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3. 启蒙性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4. 开放性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1.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4.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5.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6.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二)、阶段目标 第三学段(7 至8 年级)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经典古诗文60篇(首或段),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传统文化备课 五年级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3)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4)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4) 第1课《声律启蒙》(一) (4) 第2课《声律启蒙》(二) (5) 第3课《声律启蒙》(三) (6) 第4课、《笠翁对韵》 (6)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 (7) 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 (7) 第6课、《古诗两首》 (9) 第7课诗词两首 (10) 第8课诗词两首 (11) 第三单元魅力汉语 (12) 第9课对联 (12) 第10课谜语 (13) 第11课谚语与歇后语 (14) 第四单元古代都城 (16) 第12课北京 (16) 第13课西安 (18) 第14课杭州 (19) 第15课南京 (20) 第17课茶 (21) 教学进程设计 (21) 第18课酒文化 (22) 第 19课四大菜系 (24) 第 20课古诗两首 (24) 第21课诗词两首 (26) 第22课诗词两首 (27) 第24课京剧 (28) 第25课昆曲 (29) 第26课山东地方戏 (30) 第27课魏征 (32) 第28课包拯 (32) 第29课文天祥 (33) 第30课林则徐 (34) 第31课康有为 (35) 第32课祖冲之 (36) 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7) 第34课四大发明 (38)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二、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九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丛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教学措施: 1 传统文化旨在培养血神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 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 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三年级传统文化

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人的品格有高低之分。 2、让学生从小养成亲近,尊敬,学习人的之人优良品质。 3、理解人的之人的优点。 二、教学过程: 1、教材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意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编排。 三、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李硫秀《弟子规》。 2、2、学生反复读《弟子规》 3、课文主要讲什么、 生1: 生2: 3、总结;真正仁者,内心善良,没有隐瞒,说话工整无私,也不会刻意地订好别人。《弟子规》教导我们:只 有亲近这样的仁德之人我们才能成为仁者。所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2)学生谈感悟和想法。 4、活动广角

(1)下面是“仁”字的演变过程,多有趣呀!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吧?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跟同学交 流交流吧 5、成长阶梯 (1)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2)学生展示 生 1: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认为你做得怎么样? (很好/较好/需要继续努力) 。 生 2:这段《弟子规》选文你背诵得 (很熟/一般/不熟) 。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学会尊敬他人的父母、关爱他人的孩子。理解仁爱 和关爱、礼貌和尊敬之间的关系。领会礼貌和尊敬是相互的。 2、让学生从小养成关爱、尊敬他人的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尊敬他人的父母、关爱他人的孩子的道理。教学难点:关爱、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三、 1、学习理解《论语·颜渊》、《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离 娄下》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颜渊》、《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离娄下》 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 1:我们不但要尊敬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孩子。更要尊敬他 人的父母、关心他人的孩子 生 2:礼貌和尊敬是相互的。 (3)、这里是怎么讲的?你能说一说吗? 生 1: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已的 小孩,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小孩。 生 2:有仁爱的人关爱别人,有礼貌的人尊敬别人。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社一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 教 学 设 计 一年级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厚德载物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舜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

(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二、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九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丛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教学措施: 1 传统文化旨在培养血神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 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 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围绕科学技术、诗歌朗诵、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等主题来编排的,本学期共学习五个单元,《古诗四首》《京剧》《李时珍》是精读课文,饮食文化是略读课文。 本组涉及知识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1、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认识生字、掌握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了解中华古代科学技术和对外文化交流对世界的贡献。

山东省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案资料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省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课时,本学期16课时

八年级传统文化竞赛题

八年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1.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2.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5.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6.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7.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 8. 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 )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9.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 )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 10. “小李杜”指() A、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 C、李商隐杜牧 D、李商隐杜甫 11. 《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A吴B贾C王D史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诗中“大河”指() A长江B黄河C海河D淮河 13. 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A、宋朝 B、元朝 C、唐朝 D、清朝 14. 《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在今天我国的哪个省? A、山东省 B、河南省 C、湖北省 15. 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 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 ) A《牛郎织女》B《孟江女》C《白蛇传》D《山海经》 17. 成语"笑容可掬"中"掬"字的意思是() A、谦虚 B、捧起 C、生动 18. 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19.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 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 20. 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东岳”指的是:()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 21. 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 A、东周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教案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一) 【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教学过程】 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2页 六、拓展活动:第2页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二) 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4页 六、拓展活动:第4页

《八年级传统文化解析》

《八年级传统文化解析》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朱红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内容是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材简析,八年级地方课程由《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国防教育》四部分组成,《传统文化》是其中的主要部分,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要求: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册书主要由四个单元、18小节组成,四个单元分别为经典驿站、名人长廊、文艺园林、风土画卷。 经典驿站由《论语》十三则、《诗经》、《易经》、《墨子》组成,其中论语部分由于贴近学生的语文课本,可做为重点讲解,诗经部分可以诵读为主,易经和墨子部分由于内容稍深,可以自我领悟为主。 名人长廊介绍了阮籍、顾恺之、李世民、康有为四人,我认为这部分可结合历史学科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其中李世民和康有为是学生所熟知的,可进得适当拓展,举行辩论,评判历史人物。 文艺园林主要是介绍文学作品及其写作风格,包括【南吕】一枝花、【越调】天净沙、诸葛亮舌战群儒、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四

篇佳作,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其中前两篇比较久远,以了解、诵读为主即可,第三篇出自《三国演义》,故事性较强,可进行适当的拓展,第四篇出自红楼梦,以品评语言为主。 风土画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领略观赏中国的风情民俗,黄山、庐山部分可分小组展示旅游图片,担任小导游等角色,引发兴趣,《茶经》部分可结合我们本地崂山茶的特点,拓展眼界;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部分的内容可进行研究性报告的调查写作,了解节日风俗和青岛本地的民俗,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真正地有所收获,而不是纸上谈兵。 在传统文化的课堂上,我们希望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活跃课堂,可采用活动式教学,激趣法、归纳法、体验法、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我的发言就到此为止,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加以指正,谢谢!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工作计划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 一年级传统文化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班内学生刚入学,对古诗词较陌生,读书方法也有待于老师指导,由于年龄尚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一定难度,他们在理解古文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材分析?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四、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要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1、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七、教学进度 周次课题 第一周厚德载物 第二周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第三周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第四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第五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五年级下传统文化 教案

教学知识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 教学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 学情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怕。 二)、学习新课 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读 “子路百里负米” 理解子路是怎样孝亲的。 四)、知行合一 读一读要求,画一画你的全家福 作 板曲堤镇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目标 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 能力 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情感 目标 重点 教学 难点 。 教法 设计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情感训练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持之以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 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授课教师填写) 业 设 计 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曲堤镇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忠厚传家远课时 1 课型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能力 目标 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教学 难点 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教法 设计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情感训练法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持之以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授课教师填写) 一)、课前引入、复习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读“王氏三槐堂”想一想王氏三槐堂为什么能够勉励王氏子孙?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人人家里都有家规家训,请将你家的家规家训写出来。四)拓展诵读

山东省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全册)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课时,本学期16课时

八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八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1.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2.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5.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6.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7.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 8. 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 )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9.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 )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 10. “小李杜”指() A、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 C、李商隐杜牧 D、李商隐杜甫 11. 《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A吴B贾C王D史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诗中“大河”指() A长江B黄河C海河D淮河 13. 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A、宋朝 B、元朝 C、唐朝 D、清朝 14. 《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在今天我国的哪个省? A、山东省 B、河南省 C、湖北省

15. 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 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 ) A《牛郎织女》B《孟江女》C《白蛇传》D《山海经》 17. 成语"笑容可掬"中"掬"字的意思是() A、谦虚 B、捧起 C、生动 18. 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19.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 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 20. 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东岳”指的是:()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 21. 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 A、东周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22. 王维擅长的诗体是( ) A、咏物诗 B、咏景诗 C、山水田园诗 D、叙事诗 23.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 A、《归园田居》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岳阳楼记》 24. 孔子是哪国人( )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25. 地动仪发明于哪个朝代(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6. “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 )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27. “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28. “文武二圣”指的是( ) A、孔子曹操 B、老子关羽 C、孔子刘备 D、孔子关羽 29.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书院与地点不对应的是()

传统文化教案五年级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五年级 教材分析: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我们会感悟到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人物长廊”里,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游踪”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学了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教学措施: 1、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 2、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3、;将这本书扩展出去,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 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诗经》 硕鼠·魏风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硕鼠》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诗经》及《魏风·硕鼠》。 四、活动广角。 1、背诵《硕鼠》这首诗。 2、说一说你对《诗经》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同桌交流。 教学后记: 诗句朗朗上口,学生学得比较容易,效果较好。 黄鸟(《秦风》)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处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 教学后记|: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了解中国的历史。 《韩非子》 买椟还珠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买椟还珠》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山东版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一、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单:元初识韵律 《笠翁对韵》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冬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冬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内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微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实用文档 八年级地方课程《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宪问》(二则)(一)《论语· 目标定向: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事实上: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 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灿烂文化,惊叹的是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伟大发明。 让美国《人名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享有世界级艺术奇观之称的敦煌莫高窟光彩照人;被日本人顶礼膜拜的是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高 实用文档 僧鉴真。不仅如此,我们的诸子百家的“大争鸣”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早了两千多年;我们的元杂剧比莎士比亚的剧作早了几个世纪;我们的“芦沟晓月”让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叹为观止。所有这一切都堪称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奇葩、世界艺术的精华。 伟大的祖国:不朽的文化、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学术,穿越历史的隧道,跨越无垠的时空,影响着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全世界诸多的人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他们的思想点燃我们思想的火花、心灵的明灯。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1、有德者必有言: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以德报德: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