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之互动课堂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之互动课堂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之互动课堂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之互动课堂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之互动课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含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分析、归纳、推理,掌握电离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讨论、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本课时的内容。

教学媒体、用具:

1.多媒体课件、投影

2.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小烧杯、导电装置;盐酸、ch3cooh (aq)、naoh(aq)、cuso4(aq)、nacl(aq)、agno3(aq)、蔗糖溶液、浓度0.1 mol/l cuso4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课程改革成果

寨子小学课程改革成果汇总 寨子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学校在籍学生62人,教学班级6个,教职工11人。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获得射洪县“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射洪县文明单位”。2002年,射洪县掀起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浪潮,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寨子小学,吹暖了全校师生的心扉,吹紧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迅速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完善管理,锤炼师资,落实目标,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改工作,十年来,回顾探究发展之足迹,汇报如下: 一、课改管理机制的完善。 ㈠、机制有保障。 成立“寨子小学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文春同志任组长,教导处、年级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入实验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 1、组织有保障: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程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协调,工作指导组下拟设几个指导小组:①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教研组)②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指导小组;④信息技术运用指导小组。来保证课程改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 2、师资有保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容和教师测试容。教师的培训容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业务培训,培训工作要提倡讨论式和参与式,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验领导小组还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3、制度有保障:以课题研究促实验,用专题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课改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定期组织专题性教

学前教育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在暑假里,根据学校安排,走访了几个幼儿园,同部分园领导、教师、家长广泛交流,了解了幼儿园现在若干方面的基本情况,同时让他们提出了学前教育现在存在的问题,现就三方面进行分析: 希望一:加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与常规管理。 希望二:改变学前教育小学倾向化较普遍的问题 希望三:解决学前教育存在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一、对希望一的分析认识: (一)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自身原因。由于幼儿年龄小,加上活泼好动、又好奇,在活动中对危险事物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2、家长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什么事也不敢让孩子去尝试做一做,忽视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孩子一旦出事故,家长就束手无策。 3、幼儿园存在安全制度不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4、幼儿园设施设备存在不安全隐患。幼儿园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消防设施落后、陈旧,器材不足。 (二)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措施: 1、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形成全园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要经常分析安全存在问题,促进幼儿园安全工作扎实开展,使安全工作责任到人。 2、定期、定人、定点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报告。建立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制定岗位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具体。 3、强化幼儿园内部管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门卫管理。执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设立“幼儿接送卡”,要求家长要持卡接孩子,督促门卫严格把好凭卡接送关。加强食堂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幼儿食品卫生安全,认真检查食品是否符合卫生安全条件。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要经常深入一线检查,对幼儿园的房屋、场地、玩具、用具及大型活动器械要经常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4、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活动。 5、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需要家长配合,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幼儿园开辟家教专栏、家长园地,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家长主动参与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共同做好幼儿安全防范工作。 二、对希望二的认识及分析: 1、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的幼儿园将小学的算术、拼音、英语等课程下移至大班甚至中班,占用大量的时间教授孩子加减法、拼音书写、英语记诵等,轻视了幼儿基本的必需的游戏活动。 (2)、采用小学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帮助幼儿反复背诵加法口诀,有的教师教幼儿认识生字,要求每一个幼儿记住的生字要达到一定数量等等。 (3)、引入小学管理规范,有的幼儿园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要求幼儿伸直腰板端坐,不准随意走动,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 2、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家长望子成龙的要求。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片面地认为教育内容越多越好。家长对孩子的特长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功利倾向是造成小学化现象的推动因素。 3、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第四章 亚洲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亚洲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亚洲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日本的学前教育 一、发展简史 1876年(明治九年)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若从制度化的角度去看这一变革,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 ①初创期,从明治初期到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 ②发展期,从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到大正十四年(1925年); ③备战期和战时时期,从大正十五年(1926年)到昭和二十年(1945年); ④整顿改革期,从“二战”结束(1946年)到1955年; ⑤稳定发展期,从1956年至今。 二、法规与体制 (一)日本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制定与修改 1998年12月公布了第三个《幼稚园教育纲要》,于2000年开始实施。其主要修改点如下: ①为培养生存能力奠基,萌发幼儿的道德 心;

②更加重视游戏与体验; ③在集体生活中促进孩子的发展; ④明确教师的指导作用; ⑤支援家教,服务社区,起到地区助教中心 的作用。 三、课程 20世纪90年代,日本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点集中在以下几点: ①积极开展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 ②重视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等直接的具体的 社会体验; ③明确与幼儿相适应的促进智力发展的方 法; ④根据萌发自我意识、自控能力等幼儿期发 展特点进行指导; ⑤注重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实现自我、求得发 展。 四、师资培养 (一)建立幼儿园教师和托儿所保育员培养制度

早在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中就规定,幼儿园是正式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其教师同中小学教师一样具有相同的称呼,即在师资条件上同中小学扯平了。 1949年,为促进幼儿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日本文部省公布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及其实行法》,对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的资格做了详细规定,使战后日本幼儿园师资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和正规化。 1948年,日本厚生省同时公布了《儿童福利法施行令》和《儿童福利法施行规则.》两个法令。 (二)幼儿园教师、托儿所保育员的培训机关概况 1953年通过的修改《教育职员许可法及其实行法》,次年认定了64所大学具有培养幼儿园教师资格。 除了大学和短期大学外,日本还设立了由文部大臣指定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机关。最初,保育员培训机构的发展比较缓慢,但由于20世纪60年代保育员培训机构数量的急增,日本建立了一支经过专门培训的保育员队伍。同时,保育所的保

语文教学适合课改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适合课改的几点思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合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水平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知识的态度和水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持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表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有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度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理解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所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合课改精神呢?作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点,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但“能”教,而且“会”教;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但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个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

教学成果报告

教学成果报告 成果名称:“多角度、分层次”民 办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 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成果完成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成果负责人:刘威娜 成果完成人:刘威娜冯研谭芳郑彩飞 任洪云 起止时间:2012年6月-2017年6月

一、问题的提出 继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要求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社会的调整,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的严峻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对于民办型高校来说,更应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经管类专业人才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自己培养为集应用型和创新型为一体的人才。 近年来,学者们更是从各种角度对于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各种教育机构和学者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提上了日程。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有的从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观点,有的从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提出观点,有的从教育理念提出观点,有的从专业和大学生的综合角度提出观点,这些对于我们

课程改革实践总结

课程改革实践总结 XXXX年,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校的校园。学校领导以科学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引领全校教师外出学习,大胆实践,努力探究,走在课改的路上,探究适合我校校情的课改方案。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观念,教学方式都随之发生着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浮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交流的地点。 一、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闻名心理学家杰斯雷耳指出:赞许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生长。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鼓舞孩子,发觉并确信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别要扑灭孩子弱小的希翼之光。在教学中,应关注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两种关系的处理,走出条条框框, 让全班每个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别再是教师说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轻松、和谐地学习,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在课堂上,他们能够纵情地展示自我,课堂上时而静如止水,时而波澜起伏,喧闹非凡。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学生别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真正让课堂活起来了,让学生动起来了,我为之欣喜。 二、应力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觉,我和学生一起成长,课前我深入钻研教材,精心编写每节课的学案,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学习目标,预习提示,如此,别仅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改中,我也越来越感受到课前预习尤为重要,它给学生创建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它彻底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假如能再加上有效的学习办法的引导、明确要求、合理而有序的学习步骤就更好了。经过一系列尝试,在我心中我要学,我要改的课改意识更浓了。 三、应重视小组建设 怎么在课堂中既要体现全员参与,又要把握好时刻咨询题,小组合作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应有明确职责,如小组应选发言人、板演者(可每次调换),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言人应仔细听取组员意见,然后归纳总结,反馈给老师和同学,使课堂形散而神别散,形成热烈的学习氛围。 进入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大部分老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认识到小组学习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并且遇到一些咨询题,相信经过别断学习实践,我们一定能制造出最适合我们的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报告(多篇)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多篇)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金会燕学号:1233001478151班级:学前教育 作为学前教育的学习者,我于xx年2月份进行了一次幼儿园实习。进一步体验了幼儿园生活,对幼儿工作这个概念有了真正的了解,也学会了怎么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一.实习目的 能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工作的特点,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工作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初步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与热爱。 二.实习内容 1.观察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班的一日教学活动内容,初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性质与过程。 2、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与建设,了解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特点及环境对幼儿园教学的作用。 3、观摩幼儿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初步了解自己未来的角色与工作状况。 4、观察保育员是如何进行保教工作的,初步了解保教工作的重要性。 5、了解当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特点与努力的方向。 三.实习过程 到了幼儿园后,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园长把我安排在中班。在我和幼儿初步认识和接触的过程,了解和他们相处一定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掌握好,那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例如: 1、不要以正规学校教育去要求幼儿,减少幼儿玩和睡的 时间。 2、教育方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以游戏形式对幼儿施以各种教育,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使生理器官和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发展的。 3、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活动设计过程。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活动往往被理解为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在学前教育中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幼儿园里没有单纯的讲授和课本,一切教育都需要幼儿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都需要通过活动来完成。 四.实习的收获 (1)、本次实习达到了实习目的,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任务,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性质、特点与过程,也了解了自己未来的去向与专业定位。 (2)、学生能够遵守实习时间和实习纪律,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幼儿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拖地、打扫卫生和环境布置等。 (3)、观摩了幼儿园最好的、最具有超前意识的活动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4)、每个实习学生都写出了见习报告和实习专题总结,都有不同的体会与感想。 五.实习总结的体会与启发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本专业许多课程具有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密切结合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 文化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将来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发展理论创新的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系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是: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服务应用,促进发展。 (二)专业课程的改革目标 专业课程的改革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学生终生发展。通过课程的改革,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落实,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践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方式造成了学生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消极应付心理。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从改变教学和考核模式入手,构建“全程式、多元化、现场化”的新型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

三、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一)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 依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服务方向和区域经济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努力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二)调整课程体系 坚持课程模式的改革,打破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逐步探索使用行业导向型的模块式教学计划,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逐步增大选修,辅修教学内容的比例。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新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渐进性、梯度性、全方位性。 1.第一学年侧重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通识教育。开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法律基础、教师职业道德等基础课和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夯实学生的基础,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2.第二学年侧重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开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卫生学等理论课程,并且开设视唱、绘画、舞蹈等专业技能课,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模块的训练。 3.第三学年在开设琴法、手工制作、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等课程的同时,侧重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应用。安排学生见习和

新课改的思考(1)

思考新课堂 在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教师也不得不顺应形势,走上创新和改革的道路。新课改,新课堂,全国上下的教育界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种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摸索中新课堂理所当然受到了各界的推崇,也受到了各种声音的质疑。 1.新课堂是否需要一件华服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新课堂应该是吸引学生的,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学会探究,掌握学习方法,这是实施新课堂的目的。但是教师该如何展开教学吸引学生,引领学生进入未知的领域呢?这是值得每个实施新课堂的教师仔细揣摩的地方。这学期以来,我校极力推进各种课程改革,因此也学习和观摩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新课堂教学。之初,对于教师们眼花缭乱的课堂导入,新颖的课型,别致的过程,深深吸引了我,着实有一种震撼和佩服的感觉。可是,听完了这么多的课,内心不禁疑惑重重:在这样一堂新鲜而生动的优质课后,学生们又学到了什么呢?掌握了哪些呢?我不得而知。在这样图片和视频云集,花样百出的“表演课”上,学生和教师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和突出,可是他们内里所获得的也是一致的吗?无疑,这些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但是教学效果呢?我相信这一块应该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和评价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查询和设计。华服并不一定能提高教学的档次,掩盖教学中的弱点。 2.新课堂就是多媒体 为课改而课改,为创新而创新,依然成为新课改模式下教师们的追求。甚至有人认为一堂课上仅仅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是传统教学,就是老教法,就没有突破,没有创新,就是落后。若借助了多媒体,使用了录音机,开了电脑就是现代化教学,就是先进教学。一堂英语课上若是学生说的少了,沉默多了,活动少了,做的多了,就是一堂不合格的课。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每一堂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并不一样,阅读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口语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多说,多发表个人观点;写作课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就会对课堂有不同的要求,对教学环境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并不适应所有的课堂,这也不应该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条目。对于真正的教学课堂,教师不应该舍本逐末,过度追求教学形式,迷失教学方向。花样和热闹并不是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的必要条件。 3.新课堂就是教师尽量少讲 “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已经成为评课中批评的典型性课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种形式的教学已经向“自主探究”教学转变。新课改的课堂上教师已经有原先的教学主体变成了教学引导者,这个引导者只能说的少要求的多吗?各种知识点只是引导,显然对于某些课堂是不够的。教师要大胆的讲,放开讲,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例如英语中的知识点教学,若把引导当做教学的主要形式,靠学生去悟,那样教学任务必然无法完成。凡事都有黄金分割点,把握好每堂课教学的度比单纯追求学生主体可能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4.新课堂就是分享,团队合作。 新课堂推崇颠覆学习的个体,由个体的学习变为学簇的团队合作。分享和合作固然有自己的优势:优者帮忙,弱者瞻仰,促进团队意识。但是每个学生多参与其中了吗?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了吗?每个学生都分享了吗?热闹的团队合

2020学前教育专业社会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精选范文

2020学前教育专业社会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精选范文 实践结果:经历了两个月的实践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回 顾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孩子比我们过去多 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孩子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要想在孩子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系部名称:初等教育学院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11级学前专一姓名:XXX 学号:2020872140 实践单位:河北省XX市金月亮幼儿园 实践时间:2020年7月1日至 2020 年8月31日 一、实践目的:初步了解幼儿园是什么,幼儿教师是什么,幼儿教师需要做什么,以 及怎么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 北京红缨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幼儿园连锁品牌(连锁注册号:1108000109),以下简称“红缨教育”。目前在全国拥有连锁幼儿园800多家,分布除西 藏以外所有省份。而金月亮幼儿园就是“红缨教育”的其中一所连锁幼儿园。红英理念: 1 愿景:做中国幼儿园连锁经营的领导者2核心理念:让幼教赞美生命 3 办园宗旨:质 量为本、服务为宗、环境为先、价值为魂 3 团队文化:简单、阳光、无条件完成任务、 无条件积极关怀,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打工,我们因工作而活出生命的意义 4 口号:赢在 中国、赢在幼教、赢在未来。红缨的目标是:培养有好身体、好习惯、好脑瓜的阳光儿童。 二、实践内容:从7月1号开始,我到金月亮幼儿园实践,被分配到了中(二)班。中 班的小朋友们已经熟识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我第一周的主要工作就是了解幼儿,迅速 熟悉每个小朋友的名字、性格、优缺点及其家长等和一天的日常生活流程。其中主要有八 大日常生活流程:一、入园准备,二、晨间接待,三、进餐,四、盥洗入厕,五、午间休息,六、户外活动,七、离园,八、消毒流程。幼儿园一日生活即教育,教育幼儿,从一 日生活开始。 教育方面每个月幼儿园都会给新教师培训、讲课、介绍经验等。新教师只有多听课 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园里的 老师。两个月内我听了许多节课,了解了各样的上课的方式方法,逐步掌握了一些上课技巧。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和我班级老师以及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 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知识和经验不是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必须发扬勤学好问 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的闪光点,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外,最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此,我始终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热情的关怀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在幼儿的常规方面,不

比较学前教育

第一张绪论 名词解释: 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综合比较研究:综合比较研究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连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影响比较教育:影响比较教育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专题比较研究:专题比较研究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过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 区域比较研究:区域比较研究是指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朱利安: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简答题: 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比较学前教育是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比较研究,以达到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目的。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是: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1.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 2.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 3.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 4.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 5.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 6.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4.简述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比较法 4.分析法 论述题: 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2.查阅一篇有关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分析其运作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 名词解释: 开端计划:“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学前教育计划,目的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是美国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起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的教育改革运动。 《芝麻街》:《芝麻街》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的一档具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1969年10月,在美国电视台播出。 保育学校:保育学校主要招收2.5-5岁的儿童,一般以3-4岁儿童为主,目的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早期学习标准》:《早期学习标准》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各科课程标准,它规定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 0-5岁教育计划:0-5岁教育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该项计划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方面,强调为儿童进入机构接收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光谱方案:光谱方案是由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高瞻课程:高瞻课程(High Scope)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由韦卡特和他的同事在1962年创建的课程。该课程模式在海伊斯科普佩里幼儿学校得到实施和运用,是美国密歇根州海伊斯科普佩里学校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 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是为5-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是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在1966年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赶上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儿童所设计的教育方案。 《发展适宜性实践》:《发展适宜性实践》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述题: 1.简述开端计划的作用。

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精)

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要改变的最迫切最重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思想观念是人们行为的先导,每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都是从思想观念方面开风气之先,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是这样,盛唐是这样,五四运动也是这样,观念变则行动变,行动变则成效显。现在要搞新课改,有些学校已经实施了六七年,但真正的教育的新时代并没有到来。我觉得全社会并没有形成一种办全新教育的思想,还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教育还是教育者的事情,是校长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人们只是站在河岸边看水涨船高,看落水的人在里面扑腾挣扎,从而比比划划,横加指责。社会上的拜金狂潮、追星风云此起彼伏,节假日补习班热火朝天,风生水起。网吧丑恶,网络暴力、色情屡禁不止,校园周边安全隐患难以消除,学校大门紧闭,保安肃立,这样的环境怎能办开放的教育、创新的教育?新课改实施之前照例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组织考察学习,但人们往往得到的是点石成金的金块,而非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校长们都在匆忙地展示自己的办学成果,但对怎样做却闭口不谈,或者谈得很少。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站在地面上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教育最主要的是行动而非研究。最近我们欣喜地看到,北京十一中学的李希贵校长倡导的“新学校行动研究”开始开花结果,我们期待着教育的大丰收。 二、教育最忌讳的是折腾,干扰,搞运动。中国人最大的爱好是搞运动,心里明白教育是慢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大家都等不及,都迫不及待,领导想在自己短短的任期内出教育政绩,校长也想,老师也想,最后带动的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在轰轰烈烈地办教育,今天一个名词,明天一个花样,大家都学,结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学到最后成了“四不像”。教育名词多,教育名人多,教育行为多,教育督查多,教育折腾多,真正办教育的一线老师茫然无措,只好等着在适当的时机鼓掌,叫好。均衡教育来了,我们办均衡教育,特色教育来了,我们办特色教育,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呼喊教育家,于是校长和老师又纷纷出思想争当教育家,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怎能办好教育?怎能平心静气地教好学生?而且这样做的坏处是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名义上在办特色教育,结果大家都成为一样。理想的教育特色应该是“大家都不同,大家都很好”。理想的教育状态是社会很宽容地平静地等待教育自身的变化,教育内部很儒雅地很大气地传授知识,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科学总结 成果名称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李元元、王迎军、邱学青、李正、徐向民成果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1(前言 本世纪头20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历史时期。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工程人才培养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世纪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和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开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提出相应的行动纲领和改革举措,是当前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求。 本项目组基于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课题“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广东省教育厅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7个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自2004年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类专业进行了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2(理论创新

2.1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在全国率先提出现代“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项目组在全国较早地从认识上解决了研究型大学要不要培养工程师和培养怎样的工程师的问题。2004年,学校明确提出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使命。根据以工为主的学科特点和办学基础,学校把培养现代高素质工程师作为自身的重要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以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作为主要培养方向:一方面致力于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工程师;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具有学科领域专业技术知识,受过严格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训练,能领导和驾驭科技型企业成长,具有强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集专业技术、市场经验和管理才能于一身的科技型企业家。“研 1 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见图1)。 “大工程”研究型大学需求与挑战背景(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人才定位人才需求综合性学科结构创新型 经济转型科学实力工程师产业升级师资队伍 办学基础全球一体化挑战理工科工程训练条件优势 研究型科技型 工程师企业家 共性能力 工程实市场管 专业技技术创践能力理能力 术能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 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经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报告范文.doc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一: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幼儿每天一半的时间在幼儿园里度过,园内的膳食是否科学合理,环境是否优美,卫生是否达标,这些问题都关乎千家万户,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我在201x年9月10日到201x年10月10日对务川丰乐镇小天使幼儿园的幼儿园小朋友以及家长,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该院后勤服务能力情况作了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针对后勤服务能力普遍较差的情况,我从幼儿园小中大学前班各抽出十位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如家长幼儿对每日早中餐是否满意;老师家长对校园环境是否满意;家长幼儿是否对园内卫生满意。 二、该院后勤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小天使幼儿园膳食(早餐、午餐)、卫生情况、环境美化等方面均有一些不足之处,其具体表现为:早中餐食物较为单一化,营养不全面;卫生存在死角,厕所未及时消毒;校园绿化较差,无花草树木装点。其原因如下: 1、膳食方面 由于园内没有先进的保鲜设备和技术,所以后勤组通常就只能采购储存时 间较长的原料和食物,如面粉和饼干等。

2、卫生情况方面 因为没有卫生工作没有具体到人,后勤组人力紧张,工作量大,在园内墙角和楼道的拐角处堆有少量垃圾,消毒不及时,厕所里有蛆虫和苍蝇。 3、校园绿化方面 校园空地基本都硬化成水泥地,在规划和建设幼儿园的时候,没有设计专门的绿化场所,现在的幼儿园没有花草树木装点,没有绿意。 三、改善后勤服务能力的方法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要提高小天使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必须提高它的后勤服务能力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幼儿园的后勤服务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膳食方面 由于没有先进保鲜设备和技术,以往早中餐过于单一,营养不全面。通过咨询相关人员,他们给出的建议是:一、就近采购原则。小天使幼儿园后勤组的工作人员可以在附近农家买新鲜的鸡蛋,黄豆(又来制作豆浆和豆腐)和各种新鲜蔬菜。二、大宗的各种食物可以和生产单位达成协议,签订相关合同,让厂方负责派送。 2、卫生情况方面 加强对幼儿的养成教育,经常强调卫生情况,建立奖励机

新课程改革给我的思考

东方风来满眼春 ——新课程改革工作感悟 湖南省汨罗市新市镇中学校长:李世雄汨罗推行素质教育二十年来,在全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同时,于2002年秋季启动了新课程改革,我校全体教师在积极学习、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领会了课改的精神实质,了解、经历、理解和认同课程改革的过程,克服了诸多矛盾,理顺了教与学、师与生等各种关系,以新课改推进学校工作的整体提高,形成了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师生积极探索、积极创新的教学氛围,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此就个人的管理经历谈几点感受。 一、实施课改教师理念要更新 1、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力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程实践效果。新课改能否顺利地进行,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培训出一支能与新课程同行的“研究与发展”型教师队伍。教师除了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教育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因此,教师要打破僵化、教条、陈旧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要成为富有创造性、自主性和实践性学习使命的教育者、研究者。具体到我校有以下做法,组织教师学习新

课改理念,每位教师都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写了若干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然后付诸于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应课改的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新路子。 2、提倡行动研究,提升教师的创造性。 新课改的深入进行,课程的调整、重构与改造为教师的主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首先,学校与教师可以参与课程的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上级的安排;其次,对于已选择的课程,教师也可以进行再造,通过对课程的改变、拓展、整合,以更好地适应学生水平和学校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自觉地展开课程研究,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对课程的驾驭能力。我们要求教师把教室当作自己的实验室,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探索,将教学与科研相互统一,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主体性教育的经验。 教师的创造性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走校本教研之路。让每一位教师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专业的发展。我们的做法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实际的校情为研究对象,实行过程管理从“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逐层指导和管理,设立教研奖金,按劳分配,按能分配,按业绩分配。 二、实施课改学生位置要定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学生管理最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知识交流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01年9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以说是我国这一个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结晶。它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新理念,引导幼儿园课程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课程的结果走向关注课程行进的过程,关注过程中幼儿的经验、兴趣的需要,使课程有了不确定性。它以现代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理论为基础,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一致,允许课程多元化和教法多样化,允许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园本课程三级并存,兼收并蓄,百花齐放。同时它确立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组织实施及相关问题的评价等,给幼教工作者指明了实践和努力的方向。如何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给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提出了任务和挑战。 一、我园实践课程改革及其新变化 1、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改进和完善课程。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在研究课程的不断构建和完善中进行的。因此我园将建立、改进和完善课程作为教研的重点进行研究。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共同讨论幼儿课程方案,研究主题活动的推进;在学期末的教研活动中大家分享实施课程的经验和体会,并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由于幼儿园教研目标明确,教研内容也就更加充实、有效,教研不再走形式,也不再枯燥乏味。 2、研究的起点是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幼儿园教研就是要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的目的不是在验证某些理论假设,而是利用先进的理论,解决教育现实中的问题,反思和构建适合本园特点的园本课程。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了课程的深入发展。通过实践,教师们逐渐体会到,自己身边感到困惑的问题就是研究的内容,研究不再神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将自己亲身体验到的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才更有针对性,才能获得成效。 3、教师是课改的积极参与者和研究者。 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纲要》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改革成功关键所在。引导和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出发,找准课改的起点和切入点,从事教育的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不断的重新审视和调整,才能改变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水平,使避免唱高调,说空话,真正让课改落到实处,受到实效,使教师由课程忠实的执行者逐渐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 4、将农村资源优势纳入到课程中 农村幼儿园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花草树木,水土沙石、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将其纳入课程内,可使课程更加适合本地实际,使课程更贴近幼儿生活。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课程研究,自制大量符合农村幼儿园特色的教玩具,既方便课程的开展,又为学校节约资金。同时有计划地举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使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家长的教育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园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一名幼教人更需要的是用踏实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它,少些急功近利的思想,真正落实好课程的精神实质 二、问题与困难 1、客观条件制约着教师实施新《纲要》的理念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幼儿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幼儿,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