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中考实验探究--好题难题--已整理

科学中考实验探究--好题难题--已整理

科学中考实验探究--好题难题--已整理
科学中考实验探究--好题难题--已整理

VIP学员个性化教案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

学科科学年级初三教材版本华师大版类型知识讲解□:考题讲解□:授课时段

学案主题化学实验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掌握物质的常见分离方法,了解各分离方法适用的混合物状态;学会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题的解法

考点及考试要求

教学过程怎么教一、复习及导入

二、本节课重点内容

1.(5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做了一个兴趣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关闭K1、K3,打开K4,从

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并收集二氧化碳

②打开K1,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并用清水冲洗

③关闭K1,从分液漏斗向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④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⑤关闭K3,打开K4,从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

⑥打开K1,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步骤④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3)整个过程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在步骤⑥中,甲乙两组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甲组发现烧杯中液体变浑浊;乙组发现烧杯

中产生了大量气泡。两组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6分)甲同学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1)6H2SO4(浓)+2Fe △

Fe2(SO4)3+6 H2O +3SO2↑

(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SO2与二氧化碳相似,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3)点燃充满氢气的小试管,会有轻微的爆鸣声。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来源:学+科+网]A中硫

酸浓度

实验现象A中生成气

体成分

B中品

红溶液

D中品

红溶液

爆鸣实验

实验一98% __________ 不褪色无爆鸣声只有SO2

实验二45% 稍有褪色不褪色有爆鸣声SO2、H2都有

实验三25% __________ 不褪色_________ 只有H2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先撤去了酒精灯,请你预测会发生什么后果___ _____。

3.(6分)雯雯在自学碳酸钠性质时,查到了以下资料:

①CO2+ Na2CO3+ H2O === 2NaHCO3,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CO2不溶于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0℃10℃20℃30℃

Na2CO37.1 12.2 21.8 39.7

NaHCO3 6.9 8.1 9.6 11.1 【进行实验1】验证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①配制碳酸钠溶液:取100 g 20℃的水,加入35 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装置一装置二

【发现问题】实验中,始终没有看到沉淀现象,原因是什么呢?雯雯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进行实验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100 g 20℃的水,加入35 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

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二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

中通入CO2

没有出现白色沉淀

(1)在0℃~30℃,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二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进行实验3】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100 g热开水,加入35 g碳酸钠固体,完全溶解,

再降温至20℃,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和装置二分别进行实验,连续3分钟向

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的碳酸钠溶液中均出现白色沉淀

(4)雯雯在最初的实验中没有看到沉淀现象的原因是。

(5)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6)请你依据题中信息,写出一种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实验方案。

4.(6分)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右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

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

下探究。

提示:I.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见本试卷30题。

II. 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1)检验含有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探究活动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1】用酸碱中和法测定

甲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

取待测液

称重

加入足量

氯化镁溶液

过滤出

沉淀物

洗涤

沉淀物

干燥

称重

A B C D E F

数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0 4.0 6.0 8.0 9.8

烧杯中溶液的pH 13.0 12.9 12.8 12.6 12.3 7.0 (2)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实验数据,计算所称取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应从选用稀盐酸的体积为mL。

【实验2】用沉淀法测定

资料摘要: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中发生反应:2NaOH+MgCl2=Mg(OH)2↓+2NaCl

乙组同学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5.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资料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3H2O CO2↑+ CO↑+ 4H2O

【问题讨论】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b.澄清的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

(3)B装置的作用是。

(4)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

①加热前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数据分析与计算】

【资料2】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

数:

铁的氧化物FeO Fe2O3Fe3O4

铁的质量分数77.8%70.0%72.4%

浓H2SO4

Δ

(5)称取铁红样品10.0 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① 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 g,则m的取值范围是。

②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6.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a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资料摘要: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方案一】利用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的沉淀来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溶于足量的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再洗涤……,最后称得沉淀物 b g。

(1)滴加CaCl2溶液要足量的原因:.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对沉淀物进行洗涤、、称量.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如不洗涤沉淀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这是因

为;

(3)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方案二】利用样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来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且每步反应均完全)。

(4)连接装置A和B,打开止水夹K。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再接装置C和D。

(5)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内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目的是____ __,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由m g变为n g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可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装置D的作用是.

(6)有一同学建议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可减少因而造成的误差.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呼吸面具的制氧原理产生好奇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 2Na2CO3+O2

为了测定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一略去)开展探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已知,装置B中盛有饱和NaHCO3溶液(NaHCO3不与CO2反应),碱石灰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A的作用是;(2)不用装置E代替装置C的理由是。(3)装置D中过氧化钠药品的质量为m g,装置D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n1g和n2g。若药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则药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

8.某化学小组成功完成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组成。

探究过程如下:

(1). 称量装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7g,装有碱石灰的装置C质量为112.3g,连接A、B、D装置;

(2). 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3). 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4). 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1g,装置C的质量为114.5g

已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木炭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B、C中所装药品足量,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A.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

B.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

C.为减小误差,步骤Ⅲ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列式并计算)_____________,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9、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20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 试管直到B 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 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 的存在,B 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 。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

【实验2】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 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21的实验:

(4)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 。 (5)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 。

A .固体甲中,CuS 和Cu 2S 不能同时存在

B .固体甲中,CuO 和Cu 2O 至少有一种

C .固体甲中若没有Cu 2O ,则一定有Cu 2S

D .固体甲中若存在Cu 2O ,也可能有Cu 2S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 2还原CuO 所得红色固体Cu 中是否含有Cu 2O (红色),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体甲

加入稀盐酸

过滤 ① 蓝色滤液

滤渣 洗涤 干燥 ② 氧气流中

煅烧、冷却

称量至恒重

固体乙 称取2.00g 固体丙

1.84g

【查阅资料】①无水CuSO4遇水变蓝②高温灼烧CuO生成Cu2O和O2③Cu2O与稀H2SO4反应:

Cu2O+H2SO4=Cu+CuSO4+H2O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H2SO4,实验现象为,结论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方案2】装置如图所示,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变蓝来判断红色固体是否含有Cu2O.

(1)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③在盛有CuSO4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

(2)由方案2实验后得出结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写出红色固体Cu2O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

【方案3】称得干燥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的容器)的质量为ag,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cg。

(1)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次称量;

(2)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则c与a,b应符合的数学关系式为。

11.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

m 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

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

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CO气体极难溶

于水,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乙中的最佳试是。(选填序号)。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浓溶液④澄清石灰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请你再写出一点CO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12. 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H2S;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猜想4:有CO2、H2S、;

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

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若要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13.(桂林)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②。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不同变化是,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四、课堂小结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主要从复习目标、知识储备、典型例题、操作步骤及精选的探究题习题专练,希望本篇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的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知识储备】 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 【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

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四)

教科版三年级下期末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四)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一) 1、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同点是()。(多选题) A.无论寿命长短,都会死亡 B.动物都会通过繁殖的方法让自己的种类得以延续 C.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一生长发育一繁殖一死亡”四个阶段 2、从表中信息也可以看出,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不同的是()。(多选题) A.出生方式不同,有胎生和卵生之分 B.生长发育过程不同,有的会变态,有的不会变态 C.寿命的长短不同 3、从图表中判断,人的一生特征与_____更相似。 4、生命是有周期的。 (1)你想对动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二)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的柱状图。 1、从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地区一天中铅笔影子最长的时间大约是_____;铅笔影子最短的时间大约是______。 2、说一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怎么变化的?

实验探究题(三) A B C 1、物体在A、B、C三个斜面上的运动速度按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A>B>C ②C>B>A ③B>A>C 2、增加斜面的坡度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增加小木块 B.减少小木块 C.往里推动小木块 3、立方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的可能是() ①A ②B ③C 4、小球在A、B、C三个斜面上的运动方式() ①始终不变②A是不动,B和C是滑动③A是不动,B是滑动,C是滚动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探究题(四) 根据提示,写出方向。 (1)一个人面向东,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2)一个人面向南,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3)一个人面向西,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浙教版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复习(1)

中考实验探究题复习(1) 一、探究题(共20题) 1、(2014·台州)小明发现:每天晚上7点至9点左右,小区处于用电高峰期时,家中的电灯相对暗些;而到了晚上11点以后,过了用电高峰期,电灯又会变得亮一些。这是为什么呢?爸爸这样提示他:“不同时段,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数量不同,其总电阻也不同。可以把某一时段小区内正在使用的所有家用电器看做一个整体,用一个小灯泡来模拟。通过比较小灯泡两端电压(相当于家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变化,你就能知道原因了。”于是,小明根据如图电路进行了探究。 【进行实验】 第1步: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发现小灯泡突然熄灭,电压表指针指在3伏处。 第2步:查明故障并分别换上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后继续实验,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第3步:计算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电阻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数据分析】每次实验,电压表的读数都小于电源电压,说明实验中导线等其他元件也有电阻,会“分走”一部分电压。 【反思解释】 (1)实验中小灯泡突然熄灭,可能是发生了________(选填“短路”或“开路”)。 (2)过了用电高峰期,家中的电灯功率变大,亮度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 。 (3)在输电线路中,为了减少电能的损耗,应尽量选择________ 的导线。 A .长而细 B .长而粗 C .短而粗 D .短而细 2、(2013·金华)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 2CO 3与稀H 2SO 4反应产生CO 2 , 通过CO 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1)【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 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 的名称________。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下图甲的实验电路,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如下一些实验器材:电压恒为3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一个开关,阻值分别为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导线若干。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图接完整。 (2)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小华应将开关处于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小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 (4)故障排除后,小华先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她直接拆下10Ω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2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是_____V,要完成这次实验,接下来她应将变阻器滑片向_____端(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5)当小华改用50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你认为“电压表示数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值”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 (6)小华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完成了实验。利用收集到的多组 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关系图像,分 析图像得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约为8Ω。 (1)在图甲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

_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__问题详解

1、探究实验题: (1)是获取科学知识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A、调查 B、分类 C、实验探究 D、观察 (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发现生活现象:夏天馒头或面包保存不当很容易长霉菌,在冬天或在冰箱里的馒头或面包比较不容易长霉菌。 ①提出问题:霉菌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吗? ②作出假设:。 ③设计对照实验:一组是温暖潮湿,另一对照组是潮湿 ④实验结论:。 2、请你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原因。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置实验:先在甲乙两块萎蔫的萝卜中间挖洞,然后,往甲洞倒入蒸馏水,往乙洞倒入20%的食盐水,经过30分钟后测得甲洞的蒸馏水减少,乙洞的食盐水增多了。设计的变量的值是 和。 (4)得出结论:。 3、将饱满、活力旺盛的玉米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两组种子所处温度、空气条件相同,甲组种在肥沃、潮湿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潮湿的土壤中,你认为两组种子是否会同时萌发 __________。而若将空瘪或煮熟玉米粒种在上述两种环境中,你认为会不会萌发__________。该探究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外界条件是适量(一定的)________,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4、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___ ____ ,乙组_____ __。 ②实验材料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 甲组植株________ _ ,乙组植株________ _。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探究题及答案资料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实 验,探究 题 二、计 算题 三、综 合题 四、作 图题 总分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分,共?分) 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灯丝阻值在10Ω~15Ω之间,所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压恒为6V)、开关各一个,滑动变阻器(“5Ω,2A”、“20Ω,1A”)两个,导线若干. (1)小明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如图1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小明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4)小红没用电压表,但多用了一个开关,其它器材与小明的相同,也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请在图3虚线框内画出她设计的电路图. ②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③写出测定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额= . 2、如图22甲所示是小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大约为10Ω左右,可供选用的滑动变阻器R1和R2的最大阻值分别 为10Ω和50Ω。 评卷人得分

(1)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则他接下来的操是。 (2)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选填“R1”或“R2”) (3)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4)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端。(填“a”或“b”) (5)检查仪器和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了多次测量, 多次测量的目的 是:。 (6)在某次测量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 要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适当地向(选填“左”或“右”) 移动,同时眼睛应观察。 3、如图21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电路(烧瓶、煤油质量和玻璃管均相同),瓶中的电阻采用金属丝。 (1)实验中,通过观察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 (2)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可以选用表中的铜与进行对比。 4、如图20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读数为6V,电流表读数为0.6A。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情况)

杭州各区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30.(8分)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 有m 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 化铁的质量分数(CO气体极难溶于水,铁 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乙中的最佳试剂是。(选填序号)。 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浓溶液④澄清石灰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请你再写出一点CO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1.(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证明某些反应确实发生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实验方案。 (1)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甲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下列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2)为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乙小组同学和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①乙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 H 2SO4溶液、CuSO4溶液。乙小组同学选择的试剂A的名称 是(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 剂的用量);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丙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H2SO4溶液,并不 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该实验方案中强调“测得pH小于7”的理由 是。 33.(10分)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调节天平两边平衡,此时游码的位置恰好与支点正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营养液中添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所含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种类最多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A.硝酸钠B.磷酸氢二钙C.硝酸钾D.硫酸镁 (选 (4)某同学移动游码将上述倾斜了的天平重新调节平衡,因横梁标尺上的读数无法看清,该同学测出了游码移动的距离为s,若游码的质量为m,天平的臂长为L,则光照后天平两边的质量差为。 30.(8分)泡菜,佐餐的小菜,烹饪的调料。自制泡菜,原料随意挑,卫生有保障,原料配比随意。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保存时间稍长,味道变酸,刺激肠胃。那么酸味何来,可有解法? 【原料准备】新鲜的红辣椒、大蒜头、生姜、大白菜。 【制作过程】将原料与适量的食盐、白糖等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再向荷口装水至一半高度,这一过程叫腌制。 【提出问题】腌好的泡菜时间一长,味道就逐渐变酸。这酸味哪来?怎么控制? 【建立猜想】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经过分析判断, 认为该酸味物质可能是碳酸。理由为 坛内蔬菜是以C和H元素为主的化合 物,与久放菜窖的白菜一样,在密封 的有限空间里CO2浓度大。生物学知 识告诉我们,通过盐、糖腌制的蔬菜 细胞会失水。因此,坛内会出现少量 的液体(主要成分是H2O)。 【评价检测】 (1)坛顶荷口内装水至一半高度的目的是。 (2)请设计证明在做泡菜过程中,坛内CO2浓度大的实验(用 图示或文字表达均可):。 (3)通过探究,你觉得可以如何控制酸味。 (4)有酸味的物质不一定属酸性物质。要测定物质酸性的 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正确的 测定方法是,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第一章电与磁 1.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造成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一:可能是通电后导线产生的热量使空气对流引起。 猜想二:可能是通电后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引起。 (1)小柯看到小磁针偏转,认为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他判断的理由是。 (2)为了验证猜想一,下列方案可行的是(可多选)。 ①将整个装置放在玻璃箱中进行实验 ②将小磁针罩在烧杯中,导线置于烧杯上方并平行于小磁针进行实验 ③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3)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 (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通电螺线管中有无铁芯无铁芯有铁芯 线圈匝数50匝50匝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安)0.8 1.2 1.5 0.8 1.2 1.5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0 0 0 3 5 8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3.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1.课本实验探究(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 考查内容考查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读数;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音调和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改变频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动物体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蜡烛的意图(便于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图纸信息的处理(测量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连接对应点观察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对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理解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是否呈现在光屏上)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间放置凸透镜;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放热)熔点和凝固点 ※水的沸腾水沸腾的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 ※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计算 天平的使用(放、移、调、称、读的要点) 量筒的使用 质量和体积测量顺序的处理(注意测量时液体的残留) 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匀速拉动物块运动(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 液体压强的特点压强计的使用(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 实验的步骤(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读取(杠杆水平时读杠杆上的刻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总功——拉力做的功)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F=(G+G 动 )/n;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匀速拉动绳子(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

2010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 1.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 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① 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固定在1米 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② 缓 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 继续抬高右 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 ▲ 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2. 氢氧化铜固体受热分解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固体。某兴趣小组为确 定这种固体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假设:生成的固体产物可能是氧化亚铜(Cu 2O),也可能是 ▲ 。 资料:Cu 和Cu 2O 都是红色固体。 实验:将新制的氢氧化铜粉末放入试管中,使其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如 右图),观察到蓝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推测: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和 ▲ 。 验证: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若出现 ▲ , 证明上述推断是正确的。 3.小岳同学在复习气体的性质时,阅读到以下资料: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装置取决于气体能否与水反应、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该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大小。现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反应前的物品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有关性质如下表,有关装置如下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能用发生装置A 制取的气体是 ▲ (填“甲”、“乙”或“丙”); (2)收集丙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甲气体,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 33. 中 央 电 视 台 曾 4。介绍段儒斌发明的微生物催腐剂(含腐生细菌),微生物催腐剂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类训练:实验探究题(5)教师版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类训练:实验探究题(5)教师版 一、实验探究题 1.2019年春节起,常州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开启了龙城环保新时代。 (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标志是。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爆竹中常含有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型酸雨,酸雨的pH (填序号)。 A.小于5.6 B.等于7 C.大于7 【答案】(1)C; (2)可吸入颗粒物; (3)S+2KNO3+3C K2S+N2↑+3CO2↑;硫酸;A。 【解析】【解答】解:(1)图C标志白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K2S+N2↑+3CO2↑。 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为玩具小风扇里的小直流电动机。 (1)小明同学将电池接到该直流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转动起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小明将电池反向接到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______(选填:原方向旋转、不转动、反向旋转)。 (2)学习了电磁感应知识后,小明同学想到:“直流电动机线圈转动时也切割了磁感线,那么线圈中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于是小明将一个小灯泡连在直流电动机两端,用手搓动转轴,发现小灯并未发光。小红同学认为,这说明直流电动机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你是否同意小红的看法:______;若小明要继续研究,应该使用什么仪器比较妥当:______。 【答案】(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反向旋转;(2)不同意;灵敏电流表。【解析】解:(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线圈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所以将电池反向接到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反向旋转; (2)用手搓动电动机的转轴,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因此在线圈中也产生感应电流,但小灯泡需要较大的电流才能工作,应该用灵敏电流表代替小灯泡。 故答案为:(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反向旋转;(2)不同意;灵敏电流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共110页) 声学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 2.(2011?金平区)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 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

是:.(只填对应序号). (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音调,响度的变化 1.声音的探究 (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是: ,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 (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存在的是: (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 论: (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

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一、实验设计型 例1. 某中学初二年级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对鸡蛋的新鲜程度与鸡蛋的平均密度是否有关作出猜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取来一些新鲜程度不同的鸡蛋,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密度,再进行分析研究,请你在下表中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测出鸡蛋的平均密度。 分析:传统的测量密度的方法是利用公式ρ=,即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 而在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我们还可以利用浮力的知识将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进行拓展。如利用一大一小的两个小烧杯和一把刻度尺、水就可以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做法是:1、在小烧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再放入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大烧杯中水的液面记作h1,2、将鸡蛋从小烧杯中取出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这时的液面处在的高度为h,3、将鸡蛋放入大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液面的高度记作 h2则鸡蛋的密度为ρ=ρ水;其它方法也可以。 答案:方案一: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公式ρ= 方案二:如利用一大一小的两个小烧杯和一把刻度尺、水就可以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做法是:1、在小烧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再放入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大烧杯中水的液面记作h1,2、将鸡蛋从小烧杯中取出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这时的液面处在的高度为h,3、将鸡蛋放入大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液面的高度记作h2, 则鸡蛋的密度为ρ=ρ 水 说明: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这是一道传统的测量密度的实验题,试题难度并不高,它结合了生活实际,具有探究性质,学生可以在答题中享受一种亲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又如(2002烟台)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一节课上,老师列举了“盆水举缸”的事例。下课后,小红同学怎么也不相信:一盆水能够浮起质量比

初三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2015大成中学初三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__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应选择_______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玻璃板”);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玻璃板是薄的好还是厚一点好?为什么? (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的 (3)实验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的关系。 (4)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__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便于找到像 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类比法”) (5)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关系。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8)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并且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 玻璃板,小红还发现物像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_. (9) 小红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 ,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 实际是由于____________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 的像.是由于____________而成的_______像 2.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 .与物体间压力大小有关 B .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C .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 .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室有一个较长且光滑程度一致的木板、毛巾、钩码、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 ①小娟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______ (填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要匀速拉动木块的原因是: (3)就利用现有器材且保持木板水平.还可以验证猜想 (填序号)正确或者错误.请你把验证这个猜想的实验操作过程叙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验证这个猜想的实验表格: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技巧 1.阅读题目,弄清题目探究的内容; 2.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研究方法和结论; 3.思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一般指测量型器材); 4.电学实验探究题中的故障问题(开路:可能只有电压表有示数;短路:部分器材有示数)。二、典型中考实验探究题分析 1.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2.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 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 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 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 的大小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八下科学实验探究及答案.doc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我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探究。现请 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小雪:在试管中加入2印1,蒸馅水,用一?支玻璃导管插入水中吹气,结果未发现明显的现象, 但小雪去请教老师后知道它们也发生了反应,只是现象不明显。那么小雪方案中的实验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1): 小宁:在试管中加入2mL 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试管中的溶液吹气,产生的现象是: 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⑶。 [解释与结论] 根据他们的方案和实验,小宁的结论为:⑷。 2.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 止 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⑴右图A 仪器的名称是,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 是 O (2) 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 不超过其容积的%o 现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 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该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究其中的奥妙。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O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 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为°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3) 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点即可)。 3. 根据下列数据及实验装置图(所有夹持仪器均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在铜片上,A 和C 为白磷;B 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 加热,最先发生燃烧的 是 ;一定不会发生燃烧的是 。(填字母) 物质 着火点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 白磷 40° C 5OO°C 红磷 240° C 41条兰匚 炳沙 (写出一 C 热水 B 、. . 铜片 (2)将一支装满氧气的试管倒扣在(1)中“一定不会燃烧”的物 质 上面,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式 O 4.根据下图所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科学中考实验探究--好题难题--已整理

VIP学员个性化教案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 学科科学年级初三教材版本华师大版类型知识讲解□:考题讲解□:授课时段 学案主题化学实验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掌握物质的常见分离方法,了解各分离方法适用的混合物状态;学会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题的解法 考点及考试要求 教学过程怎么教一、复习及导入 二、本节课重点内容 1.(5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做了一个兴趣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关闭K1、K3,打开K4,从 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并收集二氧化碳 ②打开K1,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并用清水冲洗 ③关闭K1,从分液漏斗向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④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⑤关闭K3,打开K4,从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 ⑥打开K1,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步骤④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3)整个过程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在步骤⑥中,甲乙两组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甲组发现烧杯中液体变浑浊;乙组发现烧杯

中产生了大量气泡。两组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6分)甲同学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1)6H2SO4(浓)+2Fe △ Fe2(SO4)3+6 H2O +3SO2↑ (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SO2与二氧化碳相似,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3)点燃充满氢气的小试管,会有轻微的爆鸣声。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来源:学+科+网]A中硫 酸浓度 实验现象A中生成气 体成分 B中品 红溶液 D中品 红溶液 爆鸣实验 实验一98% __________ 不褪色无爆鸣声只有SO2 实验二45% 稍有褪色不褪色有爆鸣声SO2、H2都有 实验三25% __________ 不褪色_________ 只有H2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先撤去了酒精灯,请你预测会发生什么后果___ _____。 3.(6分)雯雯在自学碳酸钠性质时,查到了以下资料: ①CO2+ Na2CO3+ H2O === 2NaHCO3,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CO2不溶于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0℃10℃20℃30℃ Na2CO37.1 12.2 21.8 39.7 NaHCO3 6.9 8.1 9.6 11.1 【进行实验1】验证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①配制碳酸钠溶液:取100 g 20℃的水,加入35 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主要从复习目标、知识储备、典型例题、操作步骤及精选的探究题习题专练,希望本篇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的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知识储备】 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 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

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 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