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负数说课稿

正负数说课稿

正负数说课稿
正负数说课稿

《正负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正负数》。

一、说教材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了解到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存折”等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所以,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课上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可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本知识的学习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借助数学来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我们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从学生自学交流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正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们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自学反馈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预习,引导学生课上合作学习,交流质疑中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预习反馈,组内交流——感知正负数;2、全班讨论,自主求知——认识正负数;3、回归生活,练习测试——应用正负数;4、课堂总结、文化渗透——拓展正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们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预习反馈,组内交流——感知正负数

如何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一直思考着,尝试着。布置课前预习,并要求记录预习的收获与疑惑,学生带着已有知识经验和问题走进课堂,更利于学生的学习。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关于正负数,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疑问)?最后要汇总本组的意见(写在纸上),进行全班的汇报。这样的学习,意在给每一个学生充分表述的机会,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穿插组间,了解各组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下一个环节全班交流时,起到对知识的引导。

第二个环节:全班讨论,自主求知——认识正负数

全班的交流讨论,依然围绕着学生间的互动展开,针对一个知识,组内补充,组与组的质疑、互动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时候,教师既是一个倾听者,也是一个参与者,对于学生知识的表述,要加以引导。也使学生感受师生间的平等。课堂中真正体现生生、师生间的互动。

1、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学生是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和预习得到答案的。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再通过学生间的互问互答,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像15.

2、100、5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像-59、-85、-2等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

是无限的。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2、关于气温中的正负数,让学生举例读出来,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一是唤起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 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3、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 -88℃,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4、由温度计到数轴,是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如果学生不能自学和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可利用温度计教具和课件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

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练习测试——应用正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2 004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文化渗透——拓展正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我安排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小结。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让学生谈一谈读后感受,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