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学及热处理练习题

金属学及热处理练习题

金属学及热处理练习题
金属学及热处理练习题

金属学及热处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晶体

2、非晶体

3、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重结晶)

4、变质处理

5、滑移

6、结晶

7、回复

8、再结晶

9、热加工

10、冷加工

11、过冷奥氏体

12、残余奥氏体

13、球化退火

14、去应力退火

15、正火

16、淬火

17、淬透性和淬硬性

18、回火脆性(思考消除回火脆性的办法)

19、表面淬火

20、集肤效应

21、冷脆现象

二、填空题

1、在机械性能指标中,表示强度的是();表示塑性的是();表示硬度的是();表示韧性的是();

2、指出下列零件的失效是哪一性能指标不合格造成的?起重机钢索断裂—();传动轴弯曲塑性变形—();在正常切削条件下刀具崩刃—();齿轮面迅速磨损—()。

3、下列金属中,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有()(Cu ,α-Fe,γ-Fe)。

4、对于Fe-c合金,Wc=0.77%的是();Wc在0.0218%-0.77%之

间的是();WC在0.77%-2.11%之间的是()。(钢,白口铁,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工业纯铁)。

5、碳溶于γ-Fe形成固溶体叫(),碳溶于α-Fe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叫(),(F,A,P,M,Fe3C)

6、热处理常用的冷却介质有:()、()、()。

7、金属强化手段有:()、()、()、()。

8、冲压成型的电器外壳选用(),轴、齿轮等机器零件选用(),刀具、冷冲压模具选用()。(选择填空:高、中、低)

9、退火的种类有()、()、()、()、()、()。

10、回火分为()类,分别为:()。

11、淬火方法:()、()、()、()。

12、常见的晶格类型有:()、()、()。

三、选择题

1、如果要采用变形加工方法将材料加工成零件,则被加工的材料应当具有较好的()

A 塑性

B 韧性

C 硬度

D 强度

2、金属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增大,()。

A、强度升高,塑性下降

B、强度和塑性都升高

C、强度和塑性都下降

D、强度下降,塑性升高

3、为了避免零件在静载荷作用下发生断裂,所选材料的()值应大于零件的工作应力.

A.抗拉强度σbB.屈服强度σsC.塑性δD.冲击韧性a k 4、某零件在静载荷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可能是材料的()偏低所致.

A.抗拉强度σbB.屈服强度σsC.塑性δD.冲击韧性a k

5.测试淬火钢件的硬度可用()标尺.

A.HRA B.HRB C.HRC D.HBS

6.测试退火钢件的硬度可用()标尺.

A.HRA B.HRF C.HRC D.HBS或HRB 7.测试铝合金零件的硬度可用()标尺.

A.HRA B.HRB C.HRC D.HBS

8、()载荷会引起金属疲劳。

A.静 B.冲击 C.交变 D.扭转

9.要保证机器上的零件在受静载荷作用时不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则制造零件的材料应当具有足够的()。

A.塑性 B.韧性 C.硬度 D.强度

10、下列关于细化晶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进行变质处理

B 附加震动

C 提高形核率N,控制长大率G

D 降低形核率N,控制长大率G

11、加工硬化是金属()时发生的伴生现象。

A 弹性变形

B 断裂

C 塑性变形

D 热处理

12、金属在塑性变形时,会产生几种伴生现象。下列现象中,哪一条不是?()

A.加工硬化B.导电性下降C.耐腐蚀性下降D.强度下降

13、在平衡状态下,下列含碳量的钢中,强度最高的是()。

A. 0.2%

B. 0.45%

C. 0.90%

D. 1.3%

14.在平衡状态下,下列含碳量的钢中,塑性最好的是()。

A. 0.2%

B. 0.45%

C. 0.90%

D. 1.3%

15、在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硬度最高的是()

A. 铁素体

B. 渗碳体

C. 低温莱氏体或变态莱氏体

D. 珠光体

16、退火、正火热处理应当属于()。

A、预备热处理

B、中间热处理

C、最终热处理 D. 化学热处理

17、淬火并低温回火常常用于_________零件。

A、高频淬火的

B、要求综合力学性能的中碳钢

C、弹簧类

D、要求高硬度的高碳工具钢

19、钢的含碳量都小于(),而铸铁的含碳量大于这个数值。

A. 0.0218%

B. 2.11%

C. 4.3%

D. 6.69%

四、判断题

1.表面光洁的零件的抗疲劳性优于表面粗糙的零件。

2.材料的塑性、韧性越差,材料的脆性就越大。

3.在零件技术图样上,常常只标注硬度值,这表示对其它力学性能不作

要求。

4.屈服极限是表征材料抵抗断裂能力的力学性能指标。

5.材料的刚度可用其弹性模量值来反映,可通过热处理改变组织的方法

来提高材料的刚度。

6.所有的金属材料均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7.甲乙两零件,甲的硬度为250HBS,乙的为52HRC,则甲比乙硬。

8.洛氏硬度HRC测量方便,能直接从刻度盘上读数,生产中常用于测

量退火钢、铸铁及有色金属。

9.材料的ak值越大,表明其脆性越大。

10.屈强比高的材料容易变形加工。

11.常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纯金属,常用的金属材料是多晶体材料。

12.多晶体材料是各向同性的。

13.金属只要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就会发生再结晶。

14.在常温下金属发生的塑性变形叫冷变形,在加热后发生的塑性变形叫

热变形。

15.在平衡状态,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就越高,强度就越高。

16.捆绑物件应当用低碳钢丝,制造弹簧应当用含碳量较高的钢丝。

17.钢和白口铸铁都进行可以锻造加工。

18.退火与正火的目的大致相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保温时间的长短。

19.淬火后的钢一定都要进行回火。

20.20Cr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都比T10钢要高。

21.钢件渗碳后,由于表面含碳量提高,所以不需要淬火即可获得高硬度

与耐磨性。

五、简答和计算

1、下图为某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此材料的抗拉强度为 MPa,屈服强度为 MPa

(2)刚度为 MPa 。

(3)如果用此材料制成直径为20mm的圆杆。为了避免此圆杆发生塑性变形,计算其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多少N ?

2、如图为低碳钢和铸铁拉伸试验后的断口形态。判断图中哪一张是低碳

钢的、哪一张是铸铁的,简单说明原因?

A B

3、什么叫金属的加工硬化?加工硬化在在生产中会带来哪些利弊?金属

出现加工硬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之?

4、为什么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得多?

5、什么是冷加工、什么是热加工?二者有什么区别?(请从组织和应用两方面思考)

6、举例说明回复和再结晶在工程上的应用?

7、将铜管弯曲成一定形状,随着弯曲程度增加,感觉越弯越费劲,而且铜管还容易破裂,这是什么原因?如何消除这种现象?

8、铁碳合金状态相图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9、根据铁碳状态图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在进行锻造和热轧之前,先要将钢加热到1000~1200℃。

(2)钢可以锻造加工,而白口铁却不可以。

(3)绑扎物件一般用铁丝(W C≤0.2%的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钢缆却是用W C≥0.4%的钢丝制成的。

(4)在常温,W C=1.2%的钢的强度反而比W C=0.8%的钢低。

(5)用手锯锯W C=1.0%的钢,比据W C=0.2%的钢要费力些,而且锯条容易磨钝。

10、填写下列表格

铁碳合金种类含碳量范围(%)平衡组织亚共析钢

共析钢

过共析钢

11、请画出铁碳平衡相图并分析含碳量 1.5%的铁碳合金由室温加热到高温时的组织转变情况。

12、热处理包含哪三个过程?整体热处理有哪几些方法?

13、正火和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和退火?

14、什么叫钢的淬透性?淬透性受哪些因素影响?什么是钢的淬硬性?淬硬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15、需要淬火的零件,当形状比较复杂时,往往选用合金钢而不选用碳素钢,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16、马氏体相变有何特点?

17、根据下图判断,在各冷却曲线上标有番号处,共析钢的组织是什么?

金属学及热处理习题参考答案(1-9章)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名词解释: 1 ?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 ?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5. 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6?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7?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8. 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9.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0. 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1. 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2. 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填空题: 1 .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是否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 ?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 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 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9. 位错两种基本类型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多余半原子面是刃型位错所特有的 10. 在立方晶系中,{120}晶面族包括(120)、(120)、(102)、(102)、(210)、(210)> (201)、

(完整版)《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绪论 基本概念: 1.工艺性能:金属材料适应实际加工工艺的能力。(分类) 2.使用性能:金属材料在使用时抵抗外界作用的能力。(分类) 3.组织:用肉眼,或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所观察到的金属材料内部的情景。 宏观组织:用肉眼或用放大几十倍的放大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金属内部的各种宏观缺陷) 显微组织:用100-2000倍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各个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尺寸、相对数量和分布,是决定性能的主要因素)4:结构: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金属键;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键。 3.晶体:原子(离子)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的物质。 4.晶体特性:(原子)规则排列;确定的熔点;各向异性;规则几何外形。 5.晶胞: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 6.配位数:晶格中任一原子周围与其最近邻且等距的原子数目。

7.晶面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面称为晶面族。 8.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 9.多晶型性: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金属会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又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10.晶体缺陷:实际晶体中原子排列偏离理想结构的现象。 11.空位:晶格结点上的原子由于热振动脱离了结点位置,在原来的位置上形成的空结点。 12.位错:晶体中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则的错排现象,使长度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的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发生了有规律的错动。 13.柏氏矢量:在实际晶体中沿逆时针方向环绕位错线作一个闭合回路。在完整晶体中以同样的方向和步数作相同的回路,由回路的终点向起点引一矢量,该矢量即为这条位错线的柏氏矢量。 14.晶粒:晶体中存在的内部晶格位向完全一致,而相互之间位向不相同的小晶体。 15.各向异性:由于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因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有所差异。 16.伪各向同性:由于多晶体中各个晶粒的位向不同,所以不表示出单晶体的各向异性。 17.小角度晶界:相邻晶粒位向差小于10o的晶界。 18.大角度晶界:相邻晶粒位向差小于10o的晶界。 基础知识: 1.三种典型金属结构的晶体学特点。(点阵常数,原子半径,晶胞内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间隙种类及大小)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卷与答案A1

金属学与热处理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常见的金属晶体类型有___体心立方晶格、_面心立方_________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2、金属的整个结晶过程包括___型核_______、___长大_______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3、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分为___间隙固溶体_______与__置换固溶体________两种。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_不锈钢_______、___耐热钢______、耐磨钢。 5、常用的常规热处理方法有__回火________、正火和淬火、_退_火________。 6、随着回火加热温度的升高,钢的__强度________和硬度下降,而____塑性______和韧性提高。 7、根据工作条件不同,磨具钢又可分为__冷作磨具钢________、__热作磨具钢________和塑料磨具用钢等。 8、合金按照用途可分为__合金渗碳体________、_特殊碳化物_________和特殊性能钢三类。 9、合金常见的相图有__匀晶相图________、_共晶相图_________、包晶相图和具有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10、硬质合金是指将一种或多种难熔金属__碳化物________和金属粘结剂,通过__粉末冶金________工艺生产的一类合金材料。 11、铸铁的力学挺能主要取决于__机体组织________的组织和石墨的基体、形态、_____数量_____以及分布状态。 12、根据铸铁在结晶过程中的石墨化程度不同,铸铁可分为__灰口铸铁________、__白口铸铁________和麻口铸铁三类。 13、常用铜合金中,__青铜________是以锌为主加合金元素,__白铜________是以镍为主加合金元素。 14、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中属于固溶体的有___铁素体_______和___奥氏体_______,属于金属化合物的有___渗碳体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珠光体______和莱氏体。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铜只有通过冷加工并经随后加热才能使晶粒细化,而铁则不需冷加工,只需加热到一定温度即使晶粒细化,其原因是( C )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莱氏体 2、共晶转变、共析转变、包晶转变、包析转变 3、晶面族、晶向族 4、有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 5、晶胞 6、二次渗碳体 7、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 8、晶体结构、空间点阵 9、相、组织 10、伪共晶、离异共晶 11、临界变形度 12、淬透性、淬硬性 13、固溶体 14、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15、成分过冷 16、间隙固溶体 17、临界晶核 18、枝晶偏析 19、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0、反应扩散 21、临界分切应力 22、调幅分解 23、二次硬化 24、上坡扩散 25、负温度梯度 26、正常价化合物 27、加聚反应 28、缩聚反应 四、简答 1、简述工程结构钢的强韧化方法。(20分)

2、简述Al-Cu二元合金的沉淀强化机制(20分) 3、为什么奥氏体不锈钢(18-8型不锈钢)在450℃~850℃保温时会产生晶间腐蚀?如何防止或减轻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4、为什么大多数铸造合金的成分都选择在共晶合金附近? 5、什么是交滑移?为什么只有螺位错可以发生交滑移而刃位错却不能? 6、根据溶质原子在点阵中的位置,举例说明固溶体相可分为几类?固溶体在材料中有何意义? 7、固溶体合金非平衡凝固时,有时会形成微观偏析,有时会形成宏观偏析,原因何在? 8、应变硬化在生产中有何意义?作为一种强化方法,它有什么局限性? 9、一种合金能够产生析出硬化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10、比较说明不平衡共晶和离异共晶的特点。 11、枝晶偏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消除? 12、请简述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3、请简述间隙固溶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 14、临界晶核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形成临界晶核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15、请简述二元合金结晶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6、为什么钢的渗碳温度一般要选择在γ-Fe相区中进行?若不在γ-Fe相区进行会有什么结果? 17、一个楔形板坯经冷轧后得到相同厚度的板材,再结晶退火后发现板材两端的抗拉强度不同,请解释这个现象。 18、冷轧纯铜板,如果要求保持较高强度,应进行何种热处理?若需要继续冷轧变薄时,又应进行何种热处理? 19、位错密度有哪几种表征方式? 20、淬透性与淬硬性的差别。 21、铁碳相图为例说明什么是包晶反应、共晶反应、共析反应。 22、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12分) 23、加工硬化的原因?(6分) 24、柏氏矢量的意义?(6分) 25、如何解释低碳钢中有上下屈服点和屈服平台这种不连续的现象?(8分) 26、已知916℃时,γ-Fe的点阵常数0.365nm,(011)晶面间距是多少?(5分) 27、画示意图说明包晶反应种类,写出转变反应式?(4分) 28、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是什么?(9分) 29、单滑移、多滑移和交滑移的意义是什么?(9分) 30、简要说明纯金属中晶粒细度和材料强度的关系,并解释原因。(6分)

金属学及热处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名词解释: 1.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5.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6.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7.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8.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9.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0.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1.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2.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 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是否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金属学与热处理考试题

姓名: 班级: 学号: 遵 守 考 试 纪 律 注 意 行 为 规 范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12/2013 学年秋季学期 金属学及热处理A 试题卷(A )参考答案 考试形式(开、闭卷): 闭卷 答题时间: 120 (分钟) 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 80 %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40分) 1. 固溶体:一种或多种溶质原子溶入主组元(溶剂组元)的晶格中且仍保持溶剂组元晶格类型的一类固态物质。 2. 晶胞:晶格最小的空间单位。一般为晶格中对称性最高、体积最小的某种平行六面体。 3. 结构起伏:熔体中原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导致的原子团分布不均匀现象。 4. 枝晶偏析:合金以树枝状凝固时,枝晶干中心部位与枝晶间的溶质浓度明显不同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5. 珠光体: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6. 滑移:晶体相邻部分在切应力作用下沿一定晶体学平面和方向的相对移动。是金属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7. 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工业上将通过细化晶粒以提高材料强度。 8. 回复: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在光学显微组织发生改变之前所发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

9. 惯析面: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沿母相的一定晶面优先形成,该晶面被称为惯析面。 10. 球化退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并停留一段时间,使组织转变完成,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 11. 时效强化:合金元素经固溶处理后,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在随后的室温放置或低温加热保温时,第二相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引起强度,硬度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显著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时效强化。 12. 离异共晶:有共晶反应的合金中,如果成分离共晶点较远,由于初晶相数量较多,共晶相数量很少,共晶中与初晶相同的那一相会依附初晶长大,另外一个相单独分布于晶界处,使得共晶组织的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13. 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F中析出的渗碳体叫三次渗碳体 14. 超塑性:超塑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的现象。 15. 淬透性:表示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时获得淬硬层(马氏体层)深度。它是衡量各个不同钢种接受淬火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16. 中温回火:回火温度范围为350-500摄氏度,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 17. 刚度:机械零件或构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18. 调质: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综合热处理工艺。 19. 软位向:滑移时临界分切应力中取向因子取极大值对应的屈服强度最低叫软位向。 20. 下贝氏体:当过冷奥氏体的温度下降到350至230℃范围时,所形成的产物叫下贝氏体,是由含碳过饱和的片状铁素体和其内部沉淀的碳化物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金属学及热处理》_崔忠圻编_机械工业出版社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 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 c=2/3a。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 1/5a,1/2a,1/2a 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 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 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

间距为√3a/3 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 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则OD=c/2,AB=BC=CA=CD=a 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 由于(BC)2=(CE)2+(BE)2 则 有(CD)2=(OC)2+(1/2c)2,即 因此c/a=√8/3=1.633 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 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 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第一章复习题 晶向指数相同,符号相反的为同一条直线 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 晶面指数的数字和顺序相同,符号相反则两平面互相平行 晶面的空间位向不同但原子排列相同的所有晶面 当一个晶向[uvw]与一个晶面(hkl)平行时hu+kv+lw=0 当一个晶向[uvw]与一个晶面(hkl)垂直时h=u,K=v,l=w 晶体的各向异性原因: 在不同晶面上的原子紧密程度不同 纯铁冷却时在912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结构转变为结构,配位数,致密 度降低,晶体体积,原子半径发 生。 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 11晶面和]211[晶向 (2 刃型位错的四个特征(作业) 螺型位错的四个特征(作业) 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密排六方(HCP)晶胞原子数

原子半径 配位数 致密度 同素异构转变定义--18页 晶体缺陷的分类: 常见的点缺陷: 常见的面缺陷: 第二章复习题 一、填空 1、金属结晶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是和 2 、金属结晶的动力学条件为 3 、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为 4 、铸锭的宏观组织包括 5、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晶粒更细,高 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晶粒粗大,采用振动浇注的铸件晶 粒比不采用振动的晶粒更细,薄铸件的晶粒比厚铸件晶粒更细。 二、问答 1、金属的结晶形核45页 2、金属的长大的要点52页 2、铸锭三晶区名称及形成过程(柱状晶为重点) 3、影响柱状晶生长的因素56-57页 三、名词解释: 1、细晶强化 2、变质处理 3、铸造织构 第三章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作业题(复习题) 1、概念 合金、相、固溶体、固溶强化、、离异共晶、伪共晶 2、填空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卷及答案(期末练习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练习题(含答案) 1、金属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等指标,其中衡量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下机械性能的指标有____强度_______、_____硬度______、_________塑性__。衡量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指标有_______韧性____和____疲劳强度_______。 2、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___面心立方晶格____ 、___体心立方晶格___ ____和__密棑六方晶格_ ________。 3、常用的回火方法有低温回火、_中温回火__________ 和____高温回火_______ 。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__不锈钢______、耐热钢_________和耐磨刚。 5、根据铝合金成分和工艺特点,可将铝合金分为__变形铝合金_________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6、按冶炼浇注时脱氧剂与脱氧程度分,碳钢分为_镇静钢________、半镇静钢_________、特殊镇静钢_________和__沸腾钢_______。 7、铸铁中_________碳以石墨形式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石墨化,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_化学成分__________ 和冷却速度。 8、分别填写下列铁碳合金组织符号: 奥氏体A、铁素体F、渗碳体fe3c 、 珠光体P 、高温莱氏体ld 、低温莱氏体ld’。 9、含碳量小于0.25%的钢为低碳钢,含碳量为0.25-0.6%的钢为中碳钢,含碳量大于0.6% 的钢为高碳钢。 10、三大固体工程材料是指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b )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材料的()。 A 屈服点 B 抗拉强度 C 弹性极限 D 刚度 (b)2、金属的()越好,其锻造性能就越好。 A 硬度 B 塑性 C 弹性 D 强度 ( c )3、根据金属铝的密度,它属于()。 A 贵金属 B 重金属 C 轻金属 D 稀有金属 ( d )4、位错是一种()。 A 线缺陷 B 点缺陷 C 面缺陷 D 不确定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题库完整.doc

一、填空(每空0.5 分,共 23 分) 1 、200HBW10/3000表示以毫米压头,加载牛顿的试验力,保持秒测得的 硬度值,其值为。 1、洛氏硬度 C 标尺所用压头为,所加总试验力为牛顿,主要用于测的硬度。 2 、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有、、。α -Fe 是晶格,γ -Fe 是 晶格。 2 、与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与有关,越大,过冷度也越大,实际结晶温 度越。 3 、钢中常存元素有、、、,其中、是有益元素,、是有害 元素。 3、表示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和,它除了可以检验材料的冶炼和热加工质 量外,还可以测材料的温度。 3 、拉伸试验可以测材料的和指标,标准试样分为种,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和。 4 、疲劳强度是表示材料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用表示,对钢铁材料,它是试验循环数达时的应力值。 4 、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 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非比例延伸强度,抗拉强度,洛氏硬度 C 标尺,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度,疲劳强度,断裂韧度。 5 、在金属结晶时,形核方式有和两种,长大方式有和两种。 5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有和两种,塑性较好的金属在应力的作用下,主要以方式进行变形。 5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五种,它们分别是,,,,。 6、调质是和的热处理。 6 、强化金属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6 、形变热处理是将与相结合的方法。 7、根据工艺不同,钢的热处理方法有、、、、。 9、镇静钢的主要缺陷有、、、、等。 10、大多数合金元素(除Co 外),在钢中均能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 C 曲线的位置,提 高了钢的。 11、按化学成分,碳素钢分为、、,它们的含碳量围分别为、、 。 12、合金钢按用途主要分为、、三大类。 13、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14、变质处理是在浇注前向金属液体中加入促进或抑制的物质。 15、冷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结构和将发生变化,其变化过程分为、、三个 阶段。 10、在机械零件中,要求表面具有和性,而心部要求足够和时,应进行表面热处理。 16、经冷变形后的金属再结晶后可获得晶粒,使消除。 17、生产中以划分塑性变形的冷加工和。 18、亚共析钢随含碳量升高,其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是:、升高,而、降低。 19、常用退火方法有、、、、等。 20、08 钢含碳量, Si 和 Mn 含量,良好,常轧成薄钢板或带钢供应。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2009年802金属学及热处理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802 华南理工大学 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卷上做答无效,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金属学及热处理 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9、20CrMnTi钢是(27)钢,Cr的主要作用是(28)。 10、根据铝合金的成分及生产工艺特点,可将其分为(29)铝合金和(30) 铝合金两大类。 二、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22.5分) 1、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排列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分别是。 A.{110}、<111> B.{111}、<110> C.{100}、<111> 2、一根弯曲的位错线,。 A.具有唯一的位错类型B.具有唯一的柏氏矢量 C.位错类型和柏氏矢量处处相同 3、置换固溶体中原子扩散机制为。 A.换位扩散机制B.空位扩散机制C.间隙扩散机制 4、铁丝在室温下反复弯折,会越变越硬,直到断裂;而铅丝在室温下反复弯折, 则始终处于软态,其原因是。 A.Pb不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Fe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B.Fe不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Pb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C.Pb发生加工硬化,发生再结晶,Fe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D.Fe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Pb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5、对于亚共析钢,适宜的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为,淬火后的组织为均匀的 马氏体。 A.Ac 1+30~50℃B.Acm+30~50℃C.Ac 3 +30~50℃D.A +30~50℃ 6、在二元合金中,铸造性能最好的合金是具有。 A.共析成分合金B.固溶成分合金C.共晶成分合金7、马氏体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常见的金属晶体类型有_体心立方_晶格、__面心立方__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2、金属的整个结晶过程包括形核_____、___长大_______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3、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分为_间隙固溶体_与_置换固溶体_两种。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不锈钢__、_耐热钢_、耐磨钢。 5、常用的常规热处理方法有___回火___、正火和淬火、__退火__。 6、随着回火加热温度的升高,钢的__强度__和硬度下降,而_塑性___和韧性提高。 7、根据工作条件不同,磨具钢又可分为_冷作模具钢_、__热作模具钢__和塑料磨具用钢等。 8、合金按照用途可分为_合金渗碳体_、_特殊碳化物_和特殊性能钢三类。 9、合金常见的相图有__匀晶相图__、_共晶相图__、包晶相图和具有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10、硬质合金是指将一种或多种难熔金属_碳化物__和金属粘结剂,通过_粉末冶金__工艺生产的一类合金材料。 11、铸铁的力学挺能主要取决于_基体的组织_的组织和石墨的基体、形态、_数量_以及分布状态。 12、根据铸铁在结晶过程中的石墨化程度不同,铸铁可分为_灰口铸铁__、_白口铸铁_和麻口铸铁三类。 13、常用铜合金中,_青铜_是以锌为主加合金元素,_白铜_是以镍为主加合金元素。 14、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中属于固溶体的有_铁素体_和_奥氏体_,属于金属化合物的有_渗碳体_,属于混合物的有_珠光体_和莱氏体。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铜只有通过冷加工并经随后加热才能使晶粒细化,而铁则不需冷加工,只需加热到一定温度即使晶粒细化,其原因是( C ) A 铁总是存在加工硬化,而铜没有 B 铜有加工硬化现象,而铁没有 C 铁在固态下有同素异构转变,而铜没有 D 铁和铜的再结晶温度不同 α-是具有( A )晶格的铁。 2、Fe A 体心立方 B 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 无规则几何形状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崔忠圻版)

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 10-1 何谓钢的退火?退火种类及用途如何? 答: 钢的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种类:根据加热温度可以分为在临界温度AC1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根据冷却方式可以分为等温退火和连续冷却退火。 退火用途: 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保温足够长时间,使 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其主要应用于亚共析钢,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提高塑韧性、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中碳结构钢中的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缺陷。 2、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1- 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 (过共析钢)之间,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对于亚共析钢,如果钢的原始组织分布合适,则可采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达到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的目的。对于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主要是为了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均匀组织、为淬火做组织准备。 4、均匀化退火:又称扩散退火,它是将钢锭、铸件或锻轧坯加热至略低于固相 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消除铸锭或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及区域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 5、再结晶退火: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然后 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同时消除加工硬化和残留内应力,使钢的组织和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状态。 6、去应力退火:在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 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铸件、锻轧件、焊接件及机械加工工件中的残留内应力(主要是第一类内应力),以提高尺寸稳定性,减小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10-2 何谓钢的正火?目的如何?有何应用? 答: 钢的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进行完全奥氏体化以后,以较快速度(空冷、风冷或喷雾)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正火过程的实质是完全奥氏体化加伪共析转变。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成分和组织、消除内应力、调整硬度、消除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网状碳化物等缺陷,为最终热处理提供合适的组织状态。

金属学及热处理试卷AB卷

.在铁碳相图中,共析点对应的含碳量为 A ,温度为 C 。共晶点对应的含碳量为 4.30% ,温度为D 。 A﹑0.77% B﹑2.11% C﹑727℃D﹑1148℃ 2.珠光体: 3.弥散强化: 4.共晶转变: 5.淬透性: 1、热处理:将钢在固态下进行加热、保温,冷却,以改变其组织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2、马氏体: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3、实际晶粒度:在某一加热条件下(实际热处理)所得到的实际奥氏体晶粒大小。 三﹑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弧内打√,错的打×)(2分×5) 1.材料的伸长率反映了材料韧性的大小。()

2.金属都具有同素异晶转变的特性。() 3.铸铁不能进行热处理。() 4.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有助于提高钢的热处理性能。() 5.零件渗碳后必须淬火,而渗氮后不再淬火() 图示并说明什么是热过冷。(4分) ΔT=T0 - T1 过冷是由液固界面前沿实际温度分布与平衡凝固温度之差,称热过冷。 何谓加工硬化?产生原因是什么?有何利弊? 冷加工变形后,金属材料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下降的现象叫加工硬化。是由于塑变中产生了大量位错等晶体缺陷,相互交互作用,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大,变形抗力增加,加工硬化是强化金属材料重要方法,尤其是热处理不能强化材料更重要,使材料在加工中成为可能。但同时变形抗力增加,进一步变形必消耗动力,塑性大幅下降,会导致开裂,有时为继续变形必加中间再结晶退火,增加生产成本。 试画出含碳量为0.45%的铁碳合金金相显微组织示意图 金属学及热处理试卷A 一、填空题(15分) 1、在BCC和FCC晶格中,单位晶胞内的原子数分别为 2 和 4 ,其致密度分别为0.68 和0.74 。 2、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形核与长大的过程。控制结晶后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和振动与搅拌。 3、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随加热温度不同,大致分为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 4、1Crl8Ni9Ti钢中Ti的作用是防止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而20CrMnTi钢中Ti的作用是细化晶粒。 5、碳在白口铸铁中主要以Fe3C形式存在,而在灰口铸铁中主要以石墨形式存在。 二、名词解释(10分) 1、合金; 2、共晶转变; 3、枝晶偏析; 4、伪共晶; 5、回复; 1、工程上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都呈( A )。 A.各向异性;B.各向同性;C.伪各向异性;D.伪各向同性。 2、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A )。 A.与溶剂的相同;B.与溶质的相同;C.与溶剂、溶质的都不相同;D.是两组元各自结构的混合。3、多晶体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 A )。 A.强度越高,塑性越好B.强度越高,塑性越差C.强度越低,塑性越好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4、调质处理后可获得综合力学性能好的组织是( C ) A.回火马氏体B.回火托氏体C.回火索氏体D.索氏体

金属学及热处理试题

金属学及热处理试题 1 A、Ms B、Mr C、A 1 2、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主要依据是()。 A、C曲线 B、铁碳相图 C、钢的Ms线 3、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必须()临界冷却速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4、T12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A、Ac cm +30-50°C B、Ac 3 +30-50°C C、Ac 1 +30-50°C 5、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 A、含硫量 B、临界冷却速度 C、含碳量 D、含硅量 6、钢的热硬性是指钢在高温下保持( )的能力。 A、高抗氧化性 B、高强度 C、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7、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钢的()。 A、含硫量 B、含锰量 C、含碳量 D、含硅量 8、一般来说,碳素钢淬火应选择()作为冷却介质。 A、矿物油 B、20°C自来水 C、20°C的10%食盐水溶液 9、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称为( ). A、淬硬性 B、淬透性 C、耐磨性 10、钢的回火处理在()后进行。 A、正火 B、退火 C、淬火 11、调质处理就是()的热处理。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12、化学热处理与其热处理方法的主要区别是()。 A、加热温度 B、组织变化 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13、零件渗碳后一般须经()处理,才能使表面硬而耐磨。 A、淬火+低温回火 B、正火 C、调质 14、用15钢制造的齿轮,要求齿轮表面硬度高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应采用 ()热处理 A、淬火+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15、用65Mn钢做弹簧,淬火后应进行(); A、低温回火 B、中温回火 C、高温回火 1 2、()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也是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大的过程进行的。 3、()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都是片层状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 所以它们的力学性能相同。 4、()钢在实际加热条件下的临界点分别用Ar 1、Ar 3 、Ar cm 表示。 5、()在去应力退火过程中,钢的组织不发生变化。 6、()钢渗碳后无需淬火即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7、()由于正火较退火冷却速度快,过冷度大,转变温度较低, 获得组织细,因此同一种钢,正火要比退火的强度和硬度高。 8、()含碳量低于0 、 25%的碳钢,可用正火代替退火,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9、()钢的含碳量越高,选择淬火加热温度也越高。 10、()表面淬火的零件常用低碳结构钢制造,经淬火表面获得高硬度。 11、()淬透性好的钢,淬火后硬度一定很高。 12、()完全退火不适用于高碳钢。 13、()淬火钢在回火时,其基本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 硬度下降,而塑性、韧性提高。 14、()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 1 以下,回火过程中无组织变化。 15、()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淬硬层深度取决于电流频率:频率 越低,淬硬层越低,淬硬层越浅;反之,频率越高,淬硬层越深。三填空 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阶段,使其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 2、根据钢含碳量的不同,分为低碳钢含碳量 <_________、中碳钢及高碳钢含碳量 >_________三类。 3、根据铸铁中碳存在的形态,铸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学和热处理铁碳合金复习题

第四章 铁碳合金及Fe-Fe 3C 相图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铁素体、渗碳体、奥氏体、珠光体、莱氏体与变态莱氏体、 2.Fe -α、Fe -γ、Fe -δ(提示:铁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即具有同素异构转变) 3.同素异构转变(提示:一些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或压力的改变,还会发 生晶体结构变化,即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变化,称为同素异构转 变。) 二、填空题: 1.根据含碳量和室温组织的不同,钢可分为三种,分别为 、 、 和 钢。 2.分别填出下列铁碳合金基本组织的符号,铁素体: ,奥氏体: ,珠光体: ,渗碳体: ,高温莱氏体: ,低温莱氏体: 。 3.在铁碳合金基本组织中属于固溶体的有 ,属于金属化合物的 ,属于机械混合物的有 和 。 4.一块工业纯铁在912℃发生α-Fe→γ-Fe 转变时,体积将发生 。 5.F 的晶体结构为 ;A 的晶体结构为 。 6.共析成分的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是 ,其组成相是 和 。 7.用显微镜观察某亚共析钢,若估算其中的珠光体含量为80%,则此钢的碳含量为 。 三、判断题: 1.所有金属都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现象。( ) 2.碳溶于α-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 3.纯铁在780°C 时为体心立方晶格的Fe -δ。( ) 4.金属化合物的特性是硬而脆,莱氏体的性能也是硬而脆故莱氏体属于金属化合物。( )

5.铁素体的本质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相。() 6.20钢比T12钢的碳含量要高。() 7.在退火状态(接近平衡组织),45钢比20钢的硬度和强度都高。()8.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Wc=0.77%的共析钢才能发生共析反应。() 四、选择题: 1.C Fe 相图上的共析线是(),共晶线是()。 Fe 3 a.ABCD;b.ECF;c.HJB;d.PSK。 2.碳的质量分数为()%的铁碳合金称为共析钢。 a.0.0218%;b.0.77%;c.2.11%;d.4.3%。 3.亚共析钢冷却到PSK线时,要发生共析转变,由奥氏体转变成()。 a.珠光体;b.铁素体;c.莱氏体。 4.珠光体是由()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a.铁素体和奥氏体;b.奥氏体和渗碳体;c.铁素体和渗碳体。5.奥氏体是:() a.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b.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c.碳在α-Fe中的有限固溶体。 6.珠光体是一种:() a.单相固溶体;b.两相混合物;c.Fe与C的混合物。 7.T10钢的含碳量为:() a.0.10%;b.1.0%;c.10%。 8.铁素体的机械性能特点是:() a.强度高、塑性好、硬度低;b.强度低、塑性差、硬度低; c.强度低、塑性好、硬度低。 9.不适宜进行锻造的铁碳合金有:() a.亚共析钢;b.共析钢;c.亚共晶白口铁。

金属学及热处理试卷b

东 北 大 学 秦 皇 岛 分 校 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试卷: (B) 考试形式: 闭 卷 授课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考试日期: 试卷:共 4 页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既能提高金属的强度,又能降低其脆性的手段是 。 2、高温回复阶段,金属中亚结构的变化是:刃型位错通过 构成亚晶界。 3、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是 。 4、冷变形金属的再结晶可分为 两个过程。 5、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 。 6、二元包晶转变式为 。 7、在二元系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转变L 1→L 2+α叫做 转变。 8、二元系统中最大相数是 。 9、马氏体相变区别于其他相变最基本的两个特点是: 和无扩散性。 10、 系指奥氏体的内部结构在外界因素下发生某些变化而使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呈现迟滞的现象。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体心立方结构的原子最密排晶向族为______。 ( ) A 、[111] B 、<111> C 、[110] D 、<112> 2、面心立方结构的单位晶胞原子数为 。 ( ) A 、2 B 、4 C 、9 D 、14 3、面心立方结构的滑移系是 。 ( ) A 、{111}<110> B 、{110}<111> C 、{110}<112> D 、{110}<123> 4、螺型位错的位错线是 。 ( ) A 、曲线 B 、直线 C 、环形线 D 、折线 5、亚晶界一般是由位错构成的,通常 。 ( ) A 、亚晶界位向差越大,亚晶界上的位错密度越高 B 、亚晶界位向差越大,亚晶界上的位错密度越低 C 、亚晶界上位错密度高低与亚晶界的位向差关系不大 D 、以上都不对 6、在金相试样表面上几组交叉滑移线的产生是由于 。 ( ) A 、交滑移 B 、多系滑移 C 、单滑移 7、自扩散的激活能应等于: 。 ( ) A 、空位的形成能与迁移激活能的总和 B 、空位的形成能 C 、空位的迁移能 8、冷变形使金属中产生大量的空位、位错等晶体缺陷,对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过程而言,这些缺陷的存在将导致 。 ( ) A 、阻碍原子的运动,减慢扩散过程 B 、对扩散过程无影响 C 、有时会加速扩散,有时会减弱扩散 D 、加速原子的扩散 9、经过冷塑性变形和再结晶过程,在 会得到粗大的晶粒组织。 ( ) A 、在临界变形量进行塑性变形加工 B 、大变形量 C 、较长的退火时间 D 、较高的退火温度 10、单晶体的临界分切应力值与 有关。 ( ) A 、外力相对滑移系的取向 B 、拉伸时的屈服应力 C 、晶体的类型和纯度 D 、拉伸时的应变大小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库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1、名词解释 1、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莱氏体 2、共晶转变、共析转变、包晶转变、包析转变 3、晶面族、晶向族 4、有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 5、晶胞 6、二次渗碳体 7、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 8、晶体结构、空间点阵 9、相、组织 10、伪共晶、离异共晶 11、临界变形度 12、淬透性、淬硬性 13、固溶体 14、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15、成分过冷 16、间隙固溶体 17、临界晶核 18、枝晶偏析 19、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0、反应扩散 21、临界分切应力 22、调幅分解 23、二次硬化 24、上坡扩散 25、负温度梯度 26、正常价化合物 27、加聚反应 28、缩聚反应 29、 30、 2、选择

1、在柯肯达尔效应中,标记漂移主要原因是扩散偶中 _____。 A、两组元的原子尺寸不同 B、仅一组元的扩散 C、两组元的扩散速率不同 2、在二元系合金相图中,计算两相相对量的杠杆法则只能用于 _____。 A、单相区中 B、两相区中 C、三相平衡水平线上 3、铸铁与碳钢的区别在于有无 _____。 A、莱氏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 4、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_____。 A、组元的浓度梯度 B、组元的化学势梯度 C、温度梯度 5、在置换型固溶体中,原子扩散的方式一般为 _____。 A、原子互换机制 B、间隙机制 C、空位机制 6、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为 _____。 A、肖脱基缺陷 B、弗兰克尔缺陷 C、线缺陷 7、理想密排六方结构金属的c/a为 _____。 A、1.6 B、2×√(2/3) C、√(2/3) 8、在三元系相图中,三相区的等温截面都是一个连接的三角形,其顶点触及 _____。 A、单相区 B、两相区 C、三相区 9、有效分配系数Ke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_____。(其中Ko是平衡分配系数) A、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