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探讨_交通7_1论坛_第二十三次会议纪实

23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探讨_交通7_1论坛_第二十三次会议纪实

23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探讨_交通7_1论坛_第二十三次会议纪实
23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探讨_交通7_1论坛_第二十三次会议纪实

第11卷第4期2011年8月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11No.4

August2011

文章编号:1009-6744(2011)04-0001-09

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探讨

———“交通7+1论坛”第二十三次会议纪实

张国伍*1,2

(1.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2.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北京100044)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互联网产业之后的又一新兴朝阳产业.智

能交通物联网是利用智能交通和物联网的各种技术,有效集成地运用于综合交通运输

体系中,使参与交通的人、车、路等要素形成一个协调的网络.论坛以“城市智能交通物

联网建设探讨”为主题,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物联网时代智能交

通的发展方向,研究提出可行的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架构及理念,并结合实际提出城市

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方案.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物联网;信息技术;交通控制

中图分类号:U2文献标识码:C

Discussions on Urban ITS Development with Internet of Things

ZHANG Guo-wu1,2

(1.Integrated Transport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2.Tran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Committe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Beijing100044,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is a newly booming industry developed following computer

industry,communication industry,and internet industry.The IOT-base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effectively combines key technologies of both ITS and IOT into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s,and thus

forms a harmonious net consisting of human,vehicle,road,etc.The23th conference of“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Forum7+1”mainly focuses on“urban ITS development with internet of things”.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and discusse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IOT.The conference also attempts to propose feasible framework and concept for

IOT-base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as well as its development schemes with reality.

Key words:urban traffic;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internet of things(IOT);information

technology;traffic control

CLC number:U2Document code:C

收稿日期:2011-06-29修回日期:2011-07-12录用日期:2011-07-25

作者简介:张国伍(1929-),男,河北雄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通讯作者:gwzhang@center.njtu.edu.cn

“交通7+1论坛”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11年6月25日下午在北京翠宫饭店召开.参加会议的除了论坛核心理事石定寰、王庆云、段里仁、张国伍、宁滨,以及周干峙院士,还有刘海峰、吴建平、熊刚、邓寿鹏、张树森、葛昱、陈禹、郭小碚、赵坚、王江燕、关积珍、刘燕、沙洪江、贺建华等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决策者、企业界管理者共50余人,会议的主题为“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探讨”.会议由中兴智能交通(无锡)有限公司承办,石定寰、段里仁主持.刘海峰: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在这次会议上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智能交通物联网.中兴智能交通成立于2000年,专业领域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轨道交通,一个是高速公路,一个是城市交通.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也就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 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有线、长距离和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和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三个参考体系框架,一个是感知层,一个是传输层,一个是应用层.目前应用在农业、工业、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监测中.整个规划当中,智能交通已经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智能交通现状的主要问题.第一,数据采集,覆盖范围不足,采集手段缺乏.第二,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信息共享,现在的信息共享是单方面的,最起码是不平衡的,道路的管理者和道路的使用者信息是不对等的.第四,目前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也是不平衡的,交委和交警,公交和地铁,民航,这些信息能不能形成共享,公共信息服务这一块儿也是存在问题.第五,政府规划部门、建设部门、使用部门等多部门沟通协调不充分.现在基本上路已经建完了,交通部门才规划,这个是滞后的.第六,交通意识的培训缺乏.我们所提出的解决思路:规划层面,通过调整交通网络结构来适应城市布局拓展的需要.方式调控方面,通过公交优先的政策,提升公交的负担率.管理层面,通过交通控制和运行组织提高现有交通系统的效率.建设层面,通过协调安排建设计划,强化路网衔接和接头,减少施工影响.

智能交通物联网是利用智能交通和物联网的各种技术,包括传感技术,RFID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视频检测识别技术,GPS,信息技术等,有效系统地运用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参与交通的人、车、路等要素之间成为一个协调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要素能彼此进行交流,实现所有交通信息的综合处理,并为各要素提供所需的要素信息,将汽车、驾驶员、出行者、道路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连接起来,使整个交通体系智能化.

智能交通物联网目前的状况.各个交通行业内部的管理系统比较完善,如交警、铁路、地铁、公交、出租、民航、水运,这几年通过各个政府部门,各个体系之间,各个体系内部的管理在逐步完善,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个交通行业几乎都是内部管理为主,没有提供对外的信息服务,即使有,也非常有限.跨行业的行政体制已经具备,跨多个交通行业的系统整合不具备,运营商的网络已经比较发达,缺乏的是智能交通物联网的应用层,将综合交通信息与运营商连接起来的关键部分,为交通使用者提供服务.目前包括公交,交警,以及高速公路,各自部门都有自己的东西,但是怎样把这些信息资源整合到一起,然后为道路的使用者提供服务.

智能交通包括公交、交警、出租、地铁、民航和港口,现在有一个智能交通物联网平台,通过运营

2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年8月

商给出行者、司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供服务.前端是数据来源,经过物联网平台,交通信息进行交互,为用户提供以及道路使用者提供信息和服务.这是我们公司智能交通物联网整体规划框架.一个是感知层,所涉及的行业前端采集,网络传输包括业务系统化,包括行业应用平台以及最后ITS 连网.这里所覆盖的就是三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以及后端的云计算.通过云计算,对于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进行分解,最终为用户提供比较详细的、可靠的信息流.

智能交通物联网体系框架.感知层,现有的很多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了,包括视频监测等等这些技术是非常成熟的.通过网络,运营商的网络,广电网,包括电网传输到云计算,以云计算中心包括交通云计算信息中心,这些信息处理完以后到业务系统,业务系统进行发布,为用户提供系统的交通状况.

智能交通的物联网信息流,前面是信息采集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进行处理,到交通运营协调中心,协调中心再到交通规划与决策支持,包括交通运营管理,交通综合协调,交通行业监管以及到出行服务.

这是智能交通物联网平台的总体框架,现在大家非常关心安全,这里面包括安全网络以及安全墙,防火墙来处理.

智能交通总体建设目标,以城市和城间道路运输系统为核心,兼顾其他运输方式,构建的智能交通总体框架,综合集成交通行业信息资源,初步形成覆盖城市的交通运行监测与指挥体系,交通行业信息化监管体系,面向出行者的全程交通信息服务提升.提升城市整体交通运行效率和管控能力,有效增强城市交通应急反应能力,促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大幅度提升服务水平和公众美誉度,实现人车路的和谐运转,为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总体目标定位于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决策手段和服务,为实现综合交通的“十二五”提供有力支撑.

ITS物联网基本框架,包括前端的采集,监管,定位,这些形成一体化的交通信息采集,到一体化的交通数据处理,以及汇集交换数据平台,到数据中心,再到交通上端的管理决策以及出行服务,最后形成真正的ITS服务.智能交通物联网的逻辑架构,一个平台,交通综合监管等等这些通过交通交互平台,包括数据交换中心,云计算,以及GIS-T平台.当然还有辅助部门,包括气象等相关的部门.交通信息交互平台,所包括的这几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层以及展示门户层.当然它背后还有其他几个体系作为保障.

交通综合的监测系统,交通综合监测平台包括九大系统,包括枢纽的监测,场地的监测,空港,火车站,港口通过车流信息,客流信息以及其他的信息.交通的整体调控系统,包括编辑管理,策略管理,审核管理,监视监听管理,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基于GPS监管平台数据管理,包括异常事件,静态数据以及相关的运营数据.交通运行指挥系统,包括运营监测子系统,交警管理指挥子系统,应急调度子系统,发布管理子系统,呼叫中心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上面还挂着相关的子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提供行人出行子系统,行车子系统,停车,出租车,多媒体以及互动子系统.交通管理与应急仿真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七个方面,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智能交通仿真平台等等这七大系统,形成了交通管理及应急仿真决策支持系统.

上面就是我对整个智能交通物联网的简单概述,谢谢大家!

吴建平: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物联网最早可以从比尔盖茨1995年时候出版的《未来之路》里面就提到过这么一个概念.后来美国政府把物联网作为比较重要的战略发展概念提到了议事日程,奥巴马政府把物联网和绿色能源作为下个世纪长远的发展目标.

物联网按照电信联盟的说法,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

3

第11卷第4期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探讨———“交通7+1论坛”第二十三次会议纪实

展到连接任何物的阶段,把万物连接在一起.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这里面强调的,物联网不仅是把物连在一起,我们并不是进行无目的的连接,它的目标是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以达到我们对这个世界进行服务和管理的目的.

归纳一下,物联网主要涉及到这么一些关键技术,首先是以RFID为代表的物品识别技术,说到智能交通的时候,物流里面RFID用的比较多以外,就目前为止,RFID随着技术越来越发展,也有更多的应用.不管有些场合有没有它,RFID始终是一个关键技术.除了RFID以外,得有一个网络通信技术,把这些信息从这个物体传到控制中心,在这个控制中心再进行识别、判断、分析、智能计算,然后再开展以行业应用为基础的智能化的管理技术,包括里面的各种各样数学模型,交通诱导模型,物流模型,各种各样的模型在这里出现.最后就是很重要的,大家必须要有同一个标准,同一个理念来交换信息,涉及到物联网标准的信息安全.物联网的体系构架,一般大家把它分成四层的结构,首先是它的传感网的感知,再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把信息传输上来,然后进行云计算、智能计算,第四个阶段实际上是反馈应用,如果构成一条线的话,是从上到下,从上面构成一个信息环,最终是这么一个体系构架.

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应用最主要的几大领域,还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远程医疗或者叫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智能农业,智能教育,灾害防治等各种各样的系统,很多很多.

智能交通的系统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大家可能感觉到首先是传感技术,包括车辆定位技术,可以有固定式的检测技术,包括红外,线圈,视频等等,还有移动性的传感技术,包括GPS,RFID现在也作为传感技术,接下去用得很多的无线通讯技术,交通系统模型与智能计算,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技术,智能控制,包括智能车辆的发展,包括标准和信息安全,智能交通它的关键技术核心的应该包括这些内容.总结一下,它也是四大类,首先是数据采集,然后是数据传输,再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是怎么应用.于是我想把两者做一个比较,智能交通是物联网和交通运输两大领域中间的重叠部分,不完全一样.

未来智能交通物联网或者是未来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时候,设想一下,我们的交通发展在未来的某一天,所有的汽车上面都有IPV6的终端,在这个车上,有各种包括油耗,尾气排放,气压,振动,温度,车身结构各种各样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在车上形成本身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网,车上所有的状态,包括跟外面的交接和联系都可以实现.车上基于IPV6的传感网,当你离开你的家里,发动机打开的时候,你就上网了,你的车就在这个网里面,这个网可以是一个地区的,一个省的,甚至整个国家的.他们跟外界的沟通怎么样呢?比如说走在路上,他可以在城市街道,也可以在城市间的道路.他跟外面的联系,有GPS定位,有有源无源的RFID作为定位的补充方式,这些车在任何一个位置,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可以定位的,包括在隧道里面.这样的情况下,他跟外界的联系首先会通过布设在路边的天线终端,可以把这个信号跟上层的机站连接,机站信息再传到上一层的控制中心,由此就构成了一个双向的信息,一边信息传上来,一边信息可以返回,沿着这些渠道,上面管理的信息也可以沿着原路传给车辆.

构成了这些网络,这些车到了哪里,跟外界的联系就到哪里,永远不会间断的网络.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你可以自动监测车辆运行状态,发现这个车是被盗的了,这个车汽油要耗尽了,轮胎破了,都可以监视,提醒它.可以根据车辆的位置获得整个城市的交通状态,可以更好地进行交通诱导,同时我们的指挥中心,正因为对车每一个位置都知道它的状态,所以我期望在未来交通控制信号灯不再需要线圈.因为我们的车已经在

4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年8月

我们的网络里面无所不在,永远都能连到我们的网络里面.我这里仅仅是做一个启示,接下来大家会想到更多更好的应用.谢谢!

熊刚:各位专家下午好!首先探讨一下城市交通问题.我们总结了一下,智能交通现有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大范围的交通信息采集的手段,目前的信息都是一部分信息,而且都是交通内部自己建的传感网络采集的信息,没把其他与交通相关的信息采集进来,没有形成多元交通信息的有效整合,没有办法实时把握城市整体交通状态,进而难以准确预测交通的未来状态,我们连交通的状态都没掌握清楚,就没法管理和控制它.第二,缺乏交通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与协同.现有的系统无法协同,因此整个城市交通是没有办法管理得更好,控制得更好.第三,缺乏从交通信息采集、融合、分析到交通状态建模预测、交通状态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闭环交互处理平台.因此我们总结认为,面对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的管理与控制难题,急需要引入新理论、新方法,研制新技术、新装备、新系统.

传统的控制管理是针对人、车、路实实在在的对象,利用传感的方式形成小闭环,大部分交通事故是因为人醉酒,不遵守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社会性要素引发的,因此我们认为,智能交通系统在这样的过程里面也要把社会复杂性纳入进来.这些信息难以测量,模型也难以建立,以前没有纳入进来,但是我们认为,目前基于物联网新一代的智能交通系统,应该把这些社会性要素纳入进来.

针对一个具体的道路口,对车辆,物的对象进行小闭环的控制,信号灯知道东西方向人多,这个方向绿灯就长一点.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之上把管理的方案,天气情况纳入进来,形成大闭环控制.管理的要素纳进来以后会变得非常复杂,原来传统的建模方法已经无法预估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该用什么样的控制方法,要把传统的仿真系统放进来,原来控制室和仿真室是分开的,现在必须放在一个系统里面,实时的交互,通过交互就可以在人、物系统上做很多假设性的实验,不同的管理方案,不同的公交调度车辆可以做千百种实验,形成了各种场景,每种场景下,可以有一个到两个针对不同场景的预案,每个预案经过验证之后,形成了一种库,平行系统就是这样.

平行系统的系统框架分成两大部分,一个是真实的系统,另外一个就是把现有的仿真系统扩展,把社会性要素,管理要素纳入进来,而且可以做千百种计算试验,或者叫仿真的联动系统放进来,实现二者实时动态交互.我们针对于管理和控制的需求,从实际系统得到数据,对人工系统模型进行验证,根据管理的需要做各种针对性的试验,寻找我们对于目前的场景下有没有更优化的,更好的方案,如果找到了,我们的经验就比原来更好了,滚动优化,这个系统的自适应能力更强.

基于这种平行系统,针对道路交通做了一些平行控制与管理系统.包括几个部分,视频检测,对人流、车流进行检测,路口基于代理的网络化交通信号控制器,每个路口的信号控制器实时进行变化,不仅是一个路口控制一个路口,整个路网里面各个路口是自适应的控制起来.我们也建立了比较小的云计算,因为控制的路口比较多之后,也探索了基于云平台下面的系统,当然我们现在的云比较小.基于代理的控制与管理,模型很精确的时候,就可以指挥城市道路口的设置,还有公共交通的调度,以前靠人去做控制和管理工作,如果证明以后可以用的话,以后人工系统直接去指挥了.通过平行控制,和原来的系统形成互动,这种方法是有效的,现在有了物联网技术,有了云计算以后,就可以在更大范围做一些平行的管控.

基于物联网交通状态感知.以图象,视频为例子,复杂性从易到高,有图象的车道检测,交通标志识别到目标检测,目标分类,交通场景的感知,如果有了物联网,有了新型传感网之后,感知的内容会更多.也可以分为被动感知,在路边的是静态的,还有一种是主动感知,装在车上,实现对车周边环境的主动感知.通过被动感知,主动感知,多传感器协作实

5

第11卷第4期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探讨———“交通7+1论坛”第二十三次会议纪实

现智能交通空间,这个意思就是我们把所采集的大量的信息要汇总分析,形成一种人能很容易接受的三维的东西,这样对交通管理者,对于开车的司机来说,很容易能感知到他在这周边环境里所处的位置,周边环境的交通状态,不仅仅是一大堆的数据,我们这儿提出来一个智能交通空间的建立.

智能交通空间的具体内容包括三部分,感知层,网络层和中心层.感知层要用RFID,红外感应器,GPS等传感设备.网络层要利用有线,无线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的互联互通.中心层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存储和智能计算,调度等.总之,如果我们检测到了大量的交通相关信息,通过物联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之后,就可以通过云平台把这些所检测到的历史信息,现实信息汇集起来,供大家使用,同时也能够基于大量的历史和现实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状况.大量的信息在云平台上可以提供云服务,除了传统给管理者做管理控制之外,对于交通的参与人来说都可以提供相关的服务.它的目标就是要在一般的正常情况下,使人、车、路、环境的跨时间、空间的自适应协同优化.让它整个运行效率相对更高,不让它发生意外,不要发生交通事故,不要发生拥堵,万一发生拥堵之后,通过平行方法,提前有预案,有空间的应急处置方案.目前交通状态感知手段越来越多,采集的海量信息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互联互通,云平台存储交通状态,也能预测未来状态,这些还不够.我们认为还需要有一个平衡管理与控制方法,这些数据要充分的利用起来,智能交通,智能是最重要的.我们认为目前的ITS尽管叫智能交通,可能还不是特别智能,因为模型还是比较僵化,好用的东西不是很多,还是信息化的东西.我们认为需要在目前ITS实际发展之外,再增加一个人工大脑,可以做很多角色的方案,不同的场景,用于未雨绸缪的情景分析得到预案,通过平行的方法,虚实互动式的交互处理,可提高交通管控的自适应优化与应急处置能力.谢谢大家!

邓寿鹏:我今天讲物联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物联网是以颠覆性全新理念,把分离的物理基础设施,包括公路、电网和建筑物,和信息基础设施,电脑、手机、家电联系起来,使生产、制造、营销、运输、管理以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互联互通,这是它颠覆性的,把物理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联结在一起.我认为互联网是三代,第一代,固定互联网,需要网线,离开了网线不能上网.第二代,移动互联网.第三代,传感互联网,通常我们把第一代和第二代统称互联网,第三代现在叫物联网.在研究物联网的时候,我们认为,2009年到2015年是政府引导,应用示范.第二个阶段,技术驱动,市场牵引,政府可以慢慢脱钩,交给市场,这才叫市场经济,才能够加速竞争.2020年以后,技术、市场、政策全面推动.

高速铁路,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轮轨系统,一种磁悬浮系统,目前除了上海有一条30km的商用磁悬浮高铁外,全世界高铁都是轮轨系统.我们做3G是研究在磁悬浮上跑,当时的时速360km,我们拿着自己研制的3G手机漫游,没有掉线,因为沿线有很多基站,所以没问题.今天,我们中国的高铁在世界上地位很高,我总结五条:①技术系统最全;②集成能力最强;③运营里程最长;

④运行速度最高;⑤在建的规模最大.

高铁我们要强调它的低碳,快捷、低碳、绿色交通是我对高铁的一个概括.根据日本的统计,乘高铁出行一公里的能耗假定是1,乘飞机是5.24,乘小汽车为5.77.在200到1000km的范围内,高铁和汽车、飞机有一个比较,出行费用降低30%和40%,出行时间节省60%和40%,二氧化碳的排量减少77%和72%,所以高铁是现代化的、快捷、低碳、高效、绿色的交通系统.现在全球高铁发展渐渐进入高峰期,多数国家现在高铁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欧盟高铁总里程7100km,占整个铁路运行网络的比重也不到4%.我国包括旧线改造的,时速大于200km的范围在内,高铁是6552km,占整个铁路的比重大约7%,超过欧盟,这就是当代中国.未来10到15年,全球的高铁发展会渐渐进入

6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年8月

高峰期,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2-3万km的高铁建成并运营,到2025年会再增加1.7万km,使总里程达到4.2万km左右.所以高铁会渐渐地进入高峰发展时期.有一种说法,核武器、航天航空、高铁是大国技术,的确,高铁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土建、安全、控制、速度、低耗,真是大国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我们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集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制造、列车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铁成套技术及管理体系.

物联网未来的市场,我们的研究大概有一个基本数据.今年市场整体规模3千亿,有人说高了,我这个含的很广,包括IC、传感器、软件,2015年可以达到7千亿,2020年,物联网的业务比当前的互联网业务大30倍,这个是更远期了,不一定很正确,但是大家看好这个前景.

今天中国的物联网有七个短板:①国家促进物联网的规划及政策空缺;②地区和行业的物联网部署缺乏协调;③国内外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尚未确立;④支撑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能力薄弱;

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有效性存疑;⑥物联网营运企业盈利模式不够清楚;⑦精通网络和物联网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难得.

讲三点结束语:①物联网是高技术前沿的新一轮竞争,为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领域信息化指明了方向;②物联网是新一代互联网,处于国际领先的我国高铁,必须在全路网上提高物联网含量,物联网搞得怎么样,光是跑得快不行,还得提高;③中国和世界都处于物联网的起跑线上,我国高铁发展应与物联网建设同步推进.谢谢!

葛昱:各位专家下午好!我把北京市实施物联网工程的简单情况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北京市对物联网非常重视,今年也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和交通应急处置方面,1+1+8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前面两个1,一个是指物联网运营平台,一个是物联网的资源共享平台,8就是在城市管理的不同领域,不同的行业实施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交通领域有两个示范,一个是轨道交通领域,针对轨道大客流冲击的应急物联网示范工程,还有一个就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交通安全保障的示范工程,在今年整个交通领域,这两个物联网示范工程的实施对于推进智能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应该是起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第一个项目,主要是针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现在安全领域比较突出的情况,大客流的冲击,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期,突发性的大客流对整个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带来安全上的压力比较大,这次想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轨道交通从客流的感知到预测,到预警到最后应急处置全流程的示范工程.

在整个项目的前端基本上是通过视频的智能分析技术,对轨道车站、换乘通道、站台的客流在前端进行智能感知.再通过通信网络,把客流的情况实时地传到车站的通信室,最后要传到整个交通运行协调组织中心.一旦发生这种突发性的大客流,会及时采用一种预警通知,采用限流,限购等措施.从前端的智能感知到信息的传递,到后台快速利用信息做出快速处理,也是体现了物联网的本质特征.第二个项目就是极端天气条件下的交通安全保障.它影响交通运行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桥下积水,道路气象,高速公路沿线降水路面结冰等情况.采用不同的前端的智能技术,比如说我们的水量检测仪,塌陷的激光网络,对影响城市交通运行的各种交通体征进行前端的感知.北京市今年推出四个物联网宽网,通过无线宽带技术,感受到的特征迅速地传到后端的平台,便于管理者进行决策.同时还有重要的一个因素,把感知到的信息,经过整合以后,比较快的第一时间传送到社会层面上,让全体交通出行者或者参与者掌握到信息,对自己的出行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

这两个示范工程也是北京市物联网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处于设计阶段,可研立项阶段,两个工程的投资额在1.2亿左右.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两个示范工程的建设,把物联网技术很好地与交通管理结合起来,为交通平稳运行做出贡

7

第11卷第4期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探讨———“交通7+1论坛”第二十三次会议纪实

献,谢谢大家!

张树森: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北京在推进智能交通和交通行业物联网建设方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年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北京市交通委整合各方面资源,已经建立了北京交通运行调度监测中心,一期工程的总投资是1.56亿元,到现在为止接入了六千多路的数据,能够做到对重要的场站,出租车,还有重要的公共交通线路的实时监控,我们感觉现在缺的还是数据接入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二期工程已经开始进行项目的调研和论证,二期工程争取再用两年的时间能够完成,主要是要完善后端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第二,信息中心葛主任刚才已经介绍了,今年交通行业在北京市应急办和市政府支持之下,搞了两个物联网的示范项目,一是极端条件下的畅通,一是地铁运营安全防范的物联网示范项目.预计示范项目在明年3月份能够完成,5月份能够通过市发改委和市应急办的联合验收.这两个示范项目的完成一定会对北京交通行业物联网项目深入推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成立中关村智能交通联盟,主要的目的是要促进北京智能交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现在联盟的运作时效还是非常明显的.总的来讲,北京市交通委有这么一个想法,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和人才资源密集的优势,在北京交通运输的管理上要达到比较精细化的水平,充分利用物联网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北京交通行业的管理水平,我们也想使物联网在北京交通业的发展当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交通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水平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先进的水平.谢谢!

关积珍:对于企业来讲,关注的就是物联网的技术,它的应用发展,将来它的产业化的路应该怎么去走,或者它跟我们现在所从事的行业怎么结合.物联网的概念,我们也是比较关注的,也在探讨,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究竟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有什么区别,是不是物联网出来以后,智能交通的概念已经结束了,要提出更新的概念.其实我个人理解不是这样的.

首先我觉得物联网给大家一种新的理念,原来互联网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系,现在是物物相连,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发布,智能交通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核心系统,智能交通注意信息的采集和综合利用,也有很多监测装置,我们利用路网智能监管,对基础设施的智能监管.这些我个人理解只是物联网的一个基础,或者说我们在没做物联网之前,已经做了物联网的工作.结合城市交通管理来讲,物联网的背景和概念的提出,确实在信息获取和交互的手段方面有本质性的提升.我个人认为,可以在城市交通管理中构建一些全景的,或者是完备化的信息环境.原来我们获取信息是在路面上某一个节点上设立一些检测器.现在物联网的概念,我们可以畅想车和车之间可以通信,车和路之间可以通信,车联网,路联网,车路联网可以获取的多元化的广域的信息.这种信息的获取和交互对于交通管理来说是大的提升,原来我们没这么叫,是另外一种提法,车路协同系统.这种通信建立起车路协同最大的好处,可以提升我们安全的保障水平.原来我们的安全是被动式的,这种转换会变成主动性的,前面有没有事故,前面的道路是不是正常,可以通过这种实时的信息交互,对每一个驾驶者都可以随时了解,前面有塌方,或者前面有交通事故,速度就要降下来了,这对于提升交通的安全保障水平,我觉得是很大的促进.有了这种全景化的交通信息的支持,交通管理控制的水平可以做得更深入,更精细化,车流控制,诱导都可以在新的起点上有大的提升.

我们现在的服务,一个是信息本身资源短缺,另外现有信息没用好,本质原因跟基础信息资源获取有限有很大关系.有了这种全景交通信息环境,我们获取的信息可能会更广泛,我们能够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也可能外延更大一些.在这个基础上,可能还会有一些我们没想到的新的应用范畴,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基于全景信息环境或者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的增值服务上怎么开展它.

物联网现在也是从萌芽期走向产业形成期的

8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年8月

过程,这个产业形成期过程当中,作为企业来讲,实际上更多的是关注它有哪些产品,形成哪些产业,能创造什么样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智能交通我们走了十几年,在这十年发展当中,到现在实际上还没有脱离一个简单的卖产品,做政府项目主导,真正智能交通运营性的项目并没有建立起来.物联网出来了,可能建立商业模式还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感谢大家!

王庆云:今天专家发言,总体上来说,大家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我们这次“交通7+1论坛”定的,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海峰总裁谈到智能交通与物联网之间的过渡,在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怎么应用方面,框架的探讨到逻辑分析都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展现,包括从监测、调度、运营以及指挥、仿真等等一系列,实际上就是如何在这个过渡期,真正地把智能交通物联网转化为用户服务的关键.支持发言的有三位,建平教授从物联网及其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阐述了我们国家物联网目前的认识水平以及背景,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展望,包括如何从交通所涉及到的一些对象进行识别到定位,一直到跟踪,监控,最后能够做到一体化管理,通过这种传感通道一直到用户.熊刚的支持发言,是基于物联网的交通状况感知与平台管控.邓老的支持发言更多的是从我们国家物联网发展规划切入的,同时对物联网存在的几个问题,确实切中要害.后面几位专家的发言也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对我们能够头脑清醒的发展物联网提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一些建议.

另外,我想提几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物联网确实是现代技术发展到今天的产物,应用是必然的,不会因为我们的客观条件而影响,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在现阶段,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随,盲目地追求,应该认真地分析各自的现实情况,在搞清楚为什么要做,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在哪儿做,再往下进行.

第二,要解决现行的交通问题,不能因为追求那些技术而影响眼前要解决的这些交通问题,要解决现行的这些交通问题,解决的途径还是要用一些老办法,已经在应用的办法,包括:

①管理方面的.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以及解决现实的问题,这是最基本的.②技术的问题.现在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转化成应用技术,现实很多技术是已经成熟的,但是如何转化到交通运输过程当中,成为解决交通运输的手段和工具,还是有一定差距.③长远目标和眼前矛盾的协同发展问题.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如何兼顾问题.④我们做这项工作,还是要和国家已有的各项规划结合起来,才能够做实,特别是对企业来说,不和国家这些规划结合,什么都做不了.

第三,我们要有远见,更要搞清楚所以然.我做事是提倡大胆创新,小心求证,我这次看到潘基文说的这几句话,对搞管理的人促进很大,有一层意思是远见缔造未来,没有远见的人就不会有新的未来.第二层意思,天之道,利而无憾,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正有规律性的东西,你按照这些规律去做,绝对不会有害处的.而且你要站得高的时候,看这些问题来做事的时候,肯定只是有为,不会有和人家各方面的利益之争.如果站得低了,没有远见,肯定不行.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也得按照这个思维方式去做,找准自己的位置,能够真正的各就各位,各得其所.

总结不对的大家批评!

9

第11卷第4期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探讨———“交通7+1论坛”第二十三次会议纪实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 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 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 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 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 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 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 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 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 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 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 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 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 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共汽车和英国伦敦的约2500辆出租汽车已经在接受卫星的指挥。 四、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显示屏等,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无论你是在办公室、大街上、家中、汽车上,只要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你都能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有了该系统,外出旅行者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也开始实现不停车收费、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智能抓拍违章车辆等功能。 目前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有三部分: 1)城市智能交通 为了缓解越来越大的城市交通压力,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通过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把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信息和各种道路交通相关的服务信息传输到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对来自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交通控制与交通组织优化

物联网智能交通方案设计

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 建设方案

目录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3)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3)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3) 1.3 产品优势及特点 (4) 1.4 物联网信息平台设备清单 (6) 二、智能交通系统 (6) 2.1 系统概述 (6) 2.2 系统技术方案 (8) 2.3 智能小车系统 (8) 2.4 道路交通管理系统 (9) 2.5 路灯自动控制系统 (11) 2.6 ETC系统 (11) 2.7 智能停车系统 (12) 2.8 城市照明系统 (13) 2.9 支持的实验 (14) 2.10 智能交通实训系统设备清单 (15) 三、配置清单及规格参数 (16)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物联网信息平台以光载无线交换机和上层应用程序为核心,构建WiFi无线局域网,覆盖物联网实验室及其周边区域,配合实验室现有的有线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建立融合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络的物联网关键部分——网络层。 物联网信息平台是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和基础,在此基础上配合解决方案中的其他物联网接入设备和控制设备可以实现物联网基础教学、物联网基础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RFID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学习及应用、智慧教室、物联网创新应用等功能,学生可亲身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给未来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改变。 图(4)物联网信息平台组网图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以物联网信息平台为核心构建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在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创新: 实验室建设的创新 以工程实践为背景,将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3层架构清晰、完整地体现出来,构建整体化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实现系统内的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使各个实验区和实验设备不再是信息孤岛;

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小论文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作者王秀华 系(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5级专升本 学号 指导教师薛笑荣 日期2016.12 目录 1.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II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III 3.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 I V 4.物联网智能交通应用举例........................................................................................................... I V 5.交通诱导概述................................................................................................................................ V 6.物联网对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V I 7.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V I 8.机遇与挑战................................................................................................................................... V I 9.物联网的未来.............................................................................................................................. V II 10.结论 ........................................................................................................................................... V II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颜志国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颜志国唐前进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信号采集与控制体系,指出了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领域的相互融合趋势。文章以智能交通中的信号实时采集、动态控制诱导、最优路径规划等环节入手,阐释了各种智能传感器、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及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情况,整体描述了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的具体实现。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动态诱导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1.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人口增多,汽车的数量持续增加,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噪声、大气污染、能源消耗等已经成为现在全球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I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作为近十年大规模兴起的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有效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近两年物联网技术在国内的迅捷发展,智能交通领域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内涵,在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上也引起了革命性变革[1]。 目前,社会各界对物联网“理解”不一,专家对物联网解读各有侧重。一般认为,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物联网概念,它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2005年,ITU在

《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以环形线圈和视频为主要手段的车流量检测及依此进行的被动式交通控制,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全面涵盖了信息采集、动态诱导、智能管控等环节。通过对机动车信息和路况信息的实时感知和反馈,在GPS、RFID、GIS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有机整合的平台下,实现了车辆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唯一性双向交互式映射,通过对信息空间的虚拟化车辆的智能管控实现对真实物理空间的车辆和路网的“可视化”管控。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车辆信息和路网状态的实时采集,从而使得路网状态仿真与推断成为可能,更使得交通事件从“事后处置”转化为“事前预判”这一主动警务模式,是智能交通领域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针对目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收集方式落后,缺乏全天候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车辆动态诱导手段不足,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的工作现状,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综合采用线圈、微波、视频、地磁检测等固定式的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公交及其他勤务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路网断面和纵剖面的交通流量、占有率、旅行时间、平均速度等交通信息要素的全面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交通信息的全面实时获取,利用无线传输、数据融合、数学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警用GIS系统,实现交通堵塞预警、公交优先、公众车辆和特殊车辆的最优路径规划、动态诱导、绿波控制和突发事件交通管制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是什么) 1、物联网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有一些专家认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美国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根据

预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的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物联网产生背景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标志之一,然而,多年来,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始终难以打破,移动信息化是为之而努力的中间阶段,而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最终打通信息化的最后关口。实际上,物联网概念起源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而今年奥巴马就职演讲后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积极响应后,物联网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而我国官方近期对传感网(物联网的另一称谓)的多次提议表明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也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同时也表明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将加快。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作为物联网技术核心之一的近距离通信技术近些年来已经成为移动信息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包括红外、蓝牙、WIFI、RFID等近距离通信技术为不同行业实现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的通信解决了大问题。其中,RFID技术在诸多行

智能交通与物联网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一、前提简介: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二、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共汽车和英国伦敦的约2500辆出租汽车已经在接受卫星的指挥。 四、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

智能交通与物联网之间的关联

1. 1 物联网基本概念 物联网( T he internet o f thing s) 是将各种物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 物联网是一种通过各种信息标示和传感设备, 如射频识别( 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将物体连接成网, 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最终实现物体的实时、智能化管理的网络。 1. 2 物联网的原理和结构 1. 2. 1 原理部分 物联网是通过在物体上嵌入电子标签等能够存储物体信息的标识, 由相应阅读器读取其中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将即时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 而各大信息系统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从而达到对物品实施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 RFID) 技术, 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电信网等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智能交通是将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等的最佳途径。可以预见,智能交通系统将成为21 世纪现代化地面交通运输体系的模式和发展方向,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3. 1 智能交通与物联网之间的关联 智能交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其主要特点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的综合运用于整个运输系统, 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使人、车、路密切的配合、和谐的统一, 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智能交通领域是物联网重要的应用领域, 也是物联网最有可能取得产业化成功的行业之一。智能交通系统( IT S) 所涉及的技术较多, 从数据的采集到信息的发布和共享其中涉及到各种技术且跨度较大, 但稍加对比不难发现, ITS 许多方面都与物联网技术息息相关,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物联网与ITS关联 1) 物联网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 可为ITS提供较为全面交通数据。底层的数据是系统的基础。IT S 离不开基础数据的采集, ITS 需要时刻不间断的掌握路网上的交通信息才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道路交通。实时、准确和全面的交通数据是智能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物联网最重要和本质的特点就是实现物物相连, 只要嵌入有电子标签的物体都可以成为被采集的对象。大量交通参与者, 无论是人或车, 甚至是道路相关设施的信息都将快速的汇集到物联网中, 利用物联网ITS 可以方便的采集到路面上各类交通数据。 2) 物联网可为交通数据的传输提供良好的渠道, 为交通信息的发布提供广阔的平台。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传输渠道, ITS 如果能与物联网无缝的连接, 利用物联网的底层的传输体系, 通过有线和无线传输方式, ITS 所需的交通数据即可实现从采集设备到处理中心的传输。ITS 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需要底层的设备为上层提供数据, 有时上层也会有向下传送相关指令的要求, 也就是说, IT S中数据或信息的传输不是单向的, 兼有上传和下行的需求。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沸沸扬扬的物联网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得以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尤其在当今日趋拥堵的城市交通缓解中,将智能信息系统应用于交通系统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本文将从我国交通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交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ansportation Systems,ITS)通过在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当中广泛应用先进的感知技术、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全方面感知,对交通工具进行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全时空控制,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旨在提供关键的有效信息,提升人和货物的移动性,提升驾驶舒适度;减少事故,减少拥塞,减少环境影响。围绕这个目标,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实现以下服务。 1)交通管理:交通情况检测,交通协调,动态收费管理,排放管理等。 2)公共交通管理:运输车辆追踪,运维车辆调度,多车种协调等。 3)旅行者信息服务:个人路径导航,动态搭车,旅行信息查询等。 4)车辆安全:路口安全提醒,路口冲突避免,自动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等。 5)商业车管理:车队管理,航队管理,货物跟踪,电子清算,动态称重等。 6)紧急情况管理:丢失车辆追踪,被盗车辆控制,紧急情况响应,无线求救支援。 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的研究 传统的交通信息采集方式落后并且手段单一,不能实现24小时的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采用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和公交以及其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对交通信息要素的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流量分析预测和交通状况研判,为路网建设和交通控制策略调整及相关交通规划提供辅助决策和反馈。 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下的智能交通体系通过实时全天候采集和智能分析并结合车载无线定位装置等多种通讯方式,实现了车辆路径规划、动态诱导和区域路网交通管控,能够使整个交通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为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提供实时信息。为情报分析和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目前智能交通体系中车辆信息采集方式有固定式采集和浮动车式采集。固定式采集方式通过安装检测设备,从而对机动车信息进行检测。而浮动车将采集所得的位置和时间数据上传给数据数据处理中心,由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存储、预处理,然后利用相关模型算法将数据匹配到电子地图上,计算或预测车辆行驶速度、旅行时间等参数,对路网和车辆实现“可视化”管控。浮动车采集技术是固定点采集技术的重要和有益的补充,它实现全流程的信息采集,结合固定点式采集,能够为路网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数据。

物联网智能交通方案设计

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 建设案

目录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3)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3)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4) 1.3 产品优势及特点 (5) 1.4 物联网信息平台设备清单 (6) 二、智能交通系统 (7) 2.1 系统概述 (7) 2.2 系统技术案 (8) 2.3 智能小车系统 (9) 2.4 道路交通管理系统 (10) 2.5 路灯自动控制系统 (11) 2.6 ETC系统 (11) 2.7 智能停车系统 (12) 2.8 城市照明系统 (14) 2.9 支持的实验 (14) 2.10 智能交通实训系统设备清单 (15) 三、配置清单及规格参数 (16)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物联网信息平台以光载无线交换机和上层应用程序为核心,构建WiFi无线局域网,覆盖物联网实验室及其边区域,配合实验室现有的有线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建立融合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络的物联网关键部分——网络层。 物联网信息平台是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整体解决案的核心和基础,在此基础上配合解决案中的其他物联网接入设备和控制设备可以实现物联网基础教学、物联网基础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RFID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学习及应用、智慧教室、物联网创新应用等功能,学生可亲身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给未来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改变。

图(4)物联网信息平台组网图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以物联网信息平台为核心构建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在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面都有创新: ◆实验室建设的创新 以工程实践为背景,将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3层架构清晰、完整地体现出来,构建整体化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实现系统的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使各个实验区和实验设备不再是信息孤岛; 同时,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具有高拓展性,便实验设备接入和实验室扩展,充分体现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思路; ◆实验教学的创新 以物联网信息平台为核心构建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系统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平台,可承载各种物联网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应用实验以及跨课程、跨专业的实验; ◆学习的创新 物联网信息平台的接入采用标准计算机网络协议(TCP/IP),便智能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移动接入,同时系统预留外网接口,提供学生本地、远程网络访问实验室系统,开展本地/远程网络实验;

物联网智能交通方案设计

物联网智能交通系

统建设方案 目录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3) 1.1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 . (3) 1.2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3) 1.3产品优势及特点 (4) 1.4物联网信息平台设备清单 ....... .. (6) 二、智能交通系统 (6) 2.1 系统概述.. (6) 2.2系统技术方案 (8) 2.3智能小车系统... (8) 2.4道路交通管理系统.... . (9) 2.5路灯自动控制系统 ..... (11) 2.6ETC 系统 (11) 2.7智能停车系统 .... .. (12) 2.8城市照明系统 .... .. (13) 2.9支持的实验 ... (14) 2.10智能交通实训系统设备清单 ........ .. (15) 三、配置清单及规格参数 (16)

,、物联网信息平台 1.1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物联网信息平台以光载无线交换机和上层应用程序为核心,构建 盖物联网实验室及其周边区域, 配合实验室现有的有线网络交换机、 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络的物联网关键部分一一网络层。 物联网信息平台是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和基础, 在此基础上配合 解决方案中的其他物联网接入设备和控制设备可以实现物联网基础教学、物联网基础实验、 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 RFID 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学习及应用、智慧教室、物联网创新应 图(4 )物联网信息平台组网图 1.2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以物联网信息平台为核心构建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在实验教学、 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创新: WiFi 无线局域网,覆 网络路由器,建立融合 学生学习、教学管 3层架构清晰、完整地体现出 物与人的泛在链接, 使各 用等功能,学生可亲身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给未来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改变。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e14804284.html,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南志海 来源:《硅谷》2013年第07期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结合智能交通系统的总体架构的叙述和发展智能系统的必要性,阐述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106-01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受到国家政府以及企业越来越多的支持和重视。作为走在国际最前沿的一项新技术,它被誉为:“技术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在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已被国务院上升到第二位。介于物联网关系到信息资源以及未来网络的应用,物联网将在推动世界迅速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1 物联网概述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继它们之后的第三次世界信息产业发展浪潮。物联网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被称为EPC系统。它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包括:RFID技术、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器、各类传感设备装置、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视频识别技术等,依照约定的协议,根据实际需要来完成物品互相联通的网络连接,然后进行通信以及交换信息,以至达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的智能系统。 2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起步比较早,所以现阶段在技术与标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在1991年,施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在《科学美国》这本权威杂志上对于计 算机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大胆的预测,也就是物联网最早时候的萌芽状态。而中国在1999年有了传感网定义,并且开始了传感网的研究与开发,因此逐渐有了物联网的雏形。 感知、传输、处理、实现、及时、精确、全面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不完全统计,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在2010年几乎达到两千亿元。在标准研制与技术研发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在多领域实施了技术攻关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包括:通信协议、芯片、智能计算机、协同处理以及网络管理等。现阶段,我国在诸多领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如:环保、物流、医疗、农业、电力、交通、安防等,并且这些物联网应用模式逐渐走向成熟。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方面的应用 1、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人口增多,汽车数量持续增加,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噪声、大气污染、能源消耗等已经成为现在全球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近十年大规模兴起的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有效技术措施,越来越收到国外政府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近两年物联网技术在国的迅捷发展,智能交通领域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涵,在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上也引起了革命性变革。 目前,社会各界对物联网“理解”不一,专家对物联网解读各有侧重。一般认为: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 研究中心提出物联网概念,它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2005年,ITU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再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网络、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环形线圈和视频为主要手段的车流量检测及依次进行的被动式 交通控制,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全面涵盖了信息采集、动态诱导、智能管控等环节。通过对机动车信息的实时感知和反馈,在GPS、RFID、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有机整合的平台下,实现了车辆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唯一性双向交互映射,通过对信息空间的虚拟化车辆的智能管控实现对真实物理空间的车辆和路网的“可视化”管控。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车辆信息和路网状态的实时采集,从而使得路网状态仿真与推断成为可能,更使得交通事件从“事后处置”转化为“事前预判”这一主动警务模式,是智能交通领域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交通公共交通系统、先进的车辆监控系统、先进的运载工具操作辅助系统、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状况感知系统、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 根据ITS的定义,ITS是将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视频检测识别技术、GPS、信息发布技术等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从而建立起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显然,智能交通行业中无处不在利用物联网技术、网络和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分析与设计_文天骥

2017年1月刊第2期当代经济 一、前言 在现如今的人类生活中,物联网占据了无可比拟的一席之地。它的作用是将物品与物品通过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以达到智能化的管控物品的目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物联网也可形容为物物相联的网络。 2005年,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被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在其年终报告中,未来社会被描绘为一个“物联网”技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将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相连,它将引领人们进入更加便捷、舒适的时代。物联网其实存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类似于GPS定位、智能家具电器等,均是物联网技术的外在体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物联网的了解逐渐深入,以及配套技术日趋成熟,物联网已在物流、零售、环保、医疗等多方面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其地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中国的汽车市场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趋势,车辆已深入寻常百姓生活的每个角落。然而,在便利百姓出行生活的同时涌现出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等困扰着众多司机及交管部门的问题。交通已经渐渐成为国家发展壮大所需考虑的重中之重,所以,促进交通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传感器、通信、数据处理、网络、信息发布等技术的有效运用,交通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对交通系统进行精准、高效的管控。 针对当前交通系统的交通数据只能依靠道路监视器获取,司机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得路况信息,交通管理者难以掌控全局等缺陷而形成了交通顽疾。然而通过在各汽车上安装传感设备,来感知当前的道路信息,通过芯片识别车辆身份并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利用回传的数据在交通管理信息中心的系统中进行汇总,将能够对交通状况拥有较为有效的掌控,并针对性的逐一解决问题。 二、技术可行性 物联网的产生最初是为了通过使用互联网来更好的管理物品,但是,随着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希望能有如“以网控物”甚至于“以物控物”的便捷方式。因此,物联网需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以及基本的环境自适应性。同时,各式高新技术的产生给了物联网以无限的可能性。物联网不再只能够处理宏观事物,深入细微之处同样成为了可能。而以下四项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RFID电子标签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射频信号能自动识别目标对象,不需要人工操作,而且系统与物体间无需建立物理联系,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较强。RFID由询问器和应答器组成,用于控制、检测、跟踪物体。 (2)传感探测技术。传感探测技术为系统的分析处理提供了最为原始的依据,物联网技术以此为基础来实现对外部信息或自身状态的感知。传感器一般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摄取信息,因此一般有着较高要求:有较强的感知信息能力,自身高度集成。 (3)无线传感网(WSN)技术。无线传感网是通过在一定区域内布置大量的传输节点来承载为物联网提供基础信息的任务,它既满足了数据安全传输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物联网的低数据率需求。 (4)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各种纷芜繁杂的数据计算量都在成倍增加,而云计算为物联网如何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提供了一条现实的出路。 物联网可依次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功能是识别目标物体、采集信息。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各类事件中所产生的各项数据,如事件经过的视频和音频,事件发生的位置信息等。 网络层:主要功能是传送信息。通过借助已有的移动网络、互联网等,把感知层感获得的信息传送至目标设备,使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即相当于人们借助公众交通系统到达地球各地。这一层次是物联网实现普遍化的基础。 应用层: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智能化整合处理。人与物之间完成信息传送后,感知层与网络层会将信息收集起来,统一在应用层进行分析,以提高不同对象之间的信息互通度,提高信息的综合利用。 但是,真正想要让物联网技术得以普及却也还面临着以下几项困难: (1)技术标准问题:世界上各个国家所使用的传感器网络标准都各不相同。要想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仍需长足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分析与设计 文天骥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3) 摘要:物联网是信息化时代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技术,物联网的研究将对经济乃至整个国家产生巨大裨益。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人们渐渐富裕,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机动车,但这给国家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何缓解这种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通过对智能交通这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研究,当前问题将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GPS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目录 第一章课题背景与意义 (3)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3)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4) 第二章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文献综述 (5) 2.1 物联网 (5) 2.1.1物联网简介 (5) 2.1.2 RFID简介 (8) 2.1.3 WSN简介 (9) 2.2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 (10) 第三章研究内容 (12) 3.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ITMS的系统架构 (12) 3.2 物联网技术在ITMS中的应用 (13) 3.2.1 交通执法管理 (13) 3.2.2 需求管理 (14) 3.2.3 交通控制 (15) 3.2.4 交通诱导 (16) 3.2.5 紧急事件处理 (16) 3.2.6 其他 (17) 3.3 关键技术 (17) 3.3.1 城市交通领域专用RFID标签 (17) 3.3.2 基站分布网络的优化 (17) 3.3.3 多传感深度融合的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18) 3.3.4 交通信息深度挖掘 (18) 3.4 未来研究的方向 (19) 第四章技术路线 (19)

第五章预期成果与进度安排 (20) 5.1 预期成果 (20) 5.1.1 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 5.1.2 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 (20) 5.1.3 提出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 (20) 5.2 进度安排 (20) 第六章参考文献 (20) 附录A 外文资料的书面翻译 (21)

第一章课题背景与意义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射频识别(RFID)时首次提出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构想中,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同年,韩国政府制定了U-Korea战略,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以具体呼应U-Korea。 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或Smart Earth)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以此作为经济振兴战略。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物联网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表示在技术层面将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在政府管理层面将提出与现有法规相适应的网络监管方案。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物联网这个词在最近一两年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增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将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与物互联”的物的数量

智能交通物联网研究报告

智能交通物联网研究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2010-09-05

0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该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各国都积极寻求在这一领域中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 1 智能交通系统 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传统的城市交通管理基本是自发进行的,每个驾驶者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行车路线,交通信号标志仅仅起到静态的、有限的指导作用。这导致城市道路资源未能得到最高效率的运用,由此产生不必要的交通拥堵甚至瘫痪。而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将所有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并通过计算处理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