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

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

立洲厂房综合楼

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

长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九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一)项目概况 (1)

(二)基坑设计概况 (1)

(三)施工平面布置图 (3)

(四)施工要求 (3)

(五)技术保证条件 (4)

二、编制依据 (5)

三、施工计划 (6)

(一)施工进度计划 (6)

(二)用水、用电计划 (6)

(三)材料计划 (8)

(四)设备计划 (9)

四、施工工艺技术 (11)

(一)技术参数 (11)

(二)工艺流程 (12)

(三)施工方法 (12)

1.测量施工 (15)

2.防护栏杆施工 (15)

3.基坑降水和排水 (15)

4.放坡喷面施工 (17)

5.土方开挖施工 (17)

6.旋挖灌注桩施工 (20)

7. 信息化施工 (26)

(四)检查验收 (26)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7)

(一)组织保障 (27)

(二)技术措施 (28)

(三)应急预案 (41)

(四)监测监控 (49)

六、劳动力计划 (50)

(一)项目管理人员 (50)

(二)特种作业人员 (52)

七、附图一、二、三、四 (52)

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

立洲厂房综合楼,地上18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1734.62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400m2,地下建筑面积:6334.626m2。建筑层数及高度:本工程为地上18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97.70m(规划)、91.70m(消防)。。

本工程基础采用冲孔灌注桩,根据《立洲厂房综合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设计。本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⑥: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13000Kpa。实际桩长为在施工时应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及承载力来确定。

各参建主体如下:

建设单位:厦门立洲五金弹簧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江西省工程地质勘察院

设计单位:万地联合(厦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设计单位: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

监理单位:厦门长实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长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二)基坑设计概况

1.基本情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前埔路与洪河路交叉口,场地东侧为厂房(距红线8.90m),南侧与西侧为已整平空地,场地北侧为厂区水泥路及厦门立洲五金弹簧有限公司(一期已建,距离拟建建筑最近约9.00m)。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残坡积地貌单元,后因建设需要进行了整平,现场地高程在22.70~26.25m(黄海高程),地势起伏变化较大。据现场踏勘及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可知,在场地北部拟建地下室范围线附近分布有

市政管线及架空线路(施工前拟迁移)。拟建建筑物设有两层地下室,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拟建地下室±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23.10m,承台垫层底标高为12.30m(黄海高程),场地平整标高为22.70~26.25m(黄海高程),则基坑深度为10.40~13.95m。勘察时测得混合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5.60~8.85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江西省工程地质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不存在影响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的液化层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底层结构较复杂,岩土体分布及其特征: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地层主要由素填土①、残积砾质粘性土②、全风化花岗岩③、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④、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⑤、中风化花岗岩⑥等组成,具体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柱状图。

3.地下水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表明,场地实测地下水位为: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地层条件及区域资料,估计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3.0~5.0米。另外,根据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场地周边排洪系统地区气候及地场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地下水动态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特点,建议地下水最高设防水位按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以下0.5m 考虑。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基坑总体出水量不大,因此只要在坑顶设置截水措施,在坑底设置排水沟,并结合集水井进行排水即可。

4.地面荷载

1-1剖面坑顶周边超载按20Kpa考虑,距坑顶1m外,5m范围内满布,楼层荷载按150Kpa (15 Kpa/层,共7层),作用深度5m 考虑,距坑顶4.0m外,20m范围内满布,施工堆载不可超过该项指标,2-2剖面坑顶周边超载按20Kpa考虑,距坑顶1m外,5m范围内满布,楼层荷载按150Kpa(15 Kpa/层,共7层),作用深度5m 考虑,距坑顶1.0m外,20m 范围内满布,施工堆载不可超过该项指标。

5.基坑支护设计

基坑设计原则是力求达到安全和经济的和谐统一,同时贯彻基坑支护“动态设计、

信息施工”的原则,尽量做到设计合理,施工方便。

本基坑支护的土层主要由素土、残积砾质粘性土和全风化花岗岩等组成。该基坑采用除1-1剖面排桩结合局部角撑的支护型式进行支护,2-2剖面采用悬臂桩结合放坡的支护型式进行支护外,其余剖面均采用放坡的支护型式进行支护。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侧壁重要性安全系数为1.00。基坑设计为临时基坑设计,设计有效安全保证期为基坑开挖后360天。

6.基坑工程规模

本工程基坑支护总周长约330m,面积约7300m2,土石方开挖总数量约为49000m3。

(三)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四)施工要求

1.严格贯彻基坑支护“动态设计、信息施工”的原则,基坑施工中与施工后均应对基坑变形进行观测,施工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土方开挖前,应查明地下管线及相邻建筑物基础埋设位置及深度并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管网及相邻建筑物基础安全;在土方开挖前应作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全过程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以确保围护结构的安全。

3.土方开挖应与支护结构施工相互配合,应分层分段开挖土方并及时施工支护结构,下一分层的土方开挖应等到上一分层支护结构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

4.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场地平整工作。对不利于施工机械运行的松散软土应进行适当处理。若为雨季,须采取有效排水措施。

5.土方开挖若局部超出用地红线,应由建设单位与相邻单位或业主自行协调解决。

6.施工前应复核测量基线、水准点及桩位,放样基点应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处。施工前应选定机械设备,明确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7.在建筑物旧址或杂填土地区施工时,应先探明在桩位处的旧基础、石块等障碍物,采取必要措施挖除。若周边存在管线时,应先探明其确切位置,采取必要措施移除或避开。

8.土方开挖施工前须先查清基坑周边的地下管线,掌握其分布及埋置深度。

9.本方案包含基坑土石方工程专项施工安全方案及应急预案,且须通过专项方案专家论证。应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10.施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各区至少两台挖土机在场。

11.基坑开挖过程中,若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应及时回填。

12.当出现支护结构变形过大等破坏征兆时,应及时在基坑内被动区进行堆土反压,坡顶卸土减压,砂石袋压坡等措施。施工现场应备有一定数量的砂袋。若发现异常现象或位移达到预警值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查明原因。

13.基坑边坡坡顶做施工栏杆,栏杆上挂安全网,夜间要设警戒标志。

14.基坑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护、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土方开挖前须通知监测单位做好监测点,方可施工。

(五)技术保证条件

1.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质检员、施工员、技术人员等熟悉、审查图纸并做好记录,参加专家论证会。对专家论证意见认真阅读并在施工中严格按专家要求进行。

2.编制材料、成品、半成品、机械设备、工具、用具及各技术工种劳力进场计划。

3.由测量队引进坐标、水准点并设置控制桩,做好保护。

4.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5.做好各级的技术安全交底。

6.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委托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并与专项施工方案一同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7.孔桩施工过程中若遇到坚硬的(孤石)基岩,采用爆破作业。爆破应由专业队伍进行,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编制爆破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二、编制依据

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闽建建[2009]12号《关于建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的通知》;

闽建建[2010]41号《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碳钢焊条》(GB/T5117-1995);

《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

《厦门地区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技术管理规定》(闽95G107);

江西省工程地质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万地联合(厦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总平图”、“地下室平面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编制的《立洲厂房综合楼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设计方案; 立洲厂房综合楼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现场状况及本公司的施工能力、经验。

三、施工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土方施工和土建结构施工的总体进度计划安排,基坑支护施工的总工期预计40天。工期安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详见附图四)。

(二)用水、用电计划

1.施工、生活用水

消防用水可依据工程实际情况查阅资料库中消防用水量表

Q 3=10L/S

施工现场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1211183600

300100400150250108006001.1 1.52083600

16.4(/)q n K Q K T t L s ?=????+?+?+?=????=∑

式中:Q 1——施工用水量(L/s ); q 1——年(季)度工程量(以实物计量单位表示,以一天计算); n 1——各项工程量用水定额;

T

1

——年(季)度有效作业天数(取1天计算); t——每天作业班数;

K

2——用水不均衡系数(可查阅资料库中施工用水不均衡系数表取K

2

=1.5)。

生产、生活用水小于10L/S,总用水量按Q=10L/S。

经计算,D=0.092m。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该工程施工现场供水管管径D=150mm。施工用水支管选用DN50镀PVC水管,供水支管管径D=25能满足施工和生活用水。。

依现场防火要求,在场内设置5个DN65mm消火栓。

为避免工程受停水影响,在现场设置1座容量30m3的砖砌蓄水池。

2.施工临时用电

工地供电负荷的大小,并不等于施工现场所有机械设备的额定容量之和,施工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施工的机械设备同时运行,在运行中的设备也不一定都达到它的额定容量,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功率因数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工地施工用电负荷必须通过计算。用电设备应按其不同的性质分类,然后确定设备容量。

工地临时供电包括施工及照明用电两个方面,其用电量可按以下简式计算:

∑PS=1.1(K

1∑Pc+K

2

∑Pa+K

3

∑Pb)

式中: ∑PS---计算用电量(KW),即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

∑PC---全部施工动力用电设备额定设备额定用量之和;∑PC=10*40=400 ∑Pa---室内照明设备额定用电量之和;∑Pa=18*5*2*2*6*1.5=3.24

∑Pb---室外照明设备额定用电量之和;∑Pb=0.6*6000=36

K 1---全部施工用电设备同时使用系数,总数10台以内时K

1

=0.75;10~30台时,

K 1=0.75;30台以上时K

1

=0.5;

K

2

---室内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K

2

=0.8;

K

3

---室外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K

3

=1.0;

1.1---用电不均匀系数。

经计算:∑p=1.1*(0.75*400+0.8*3.24+1*36)=372.45KW

三相四线制低压线路上的电流可按下式计算:

I=k 2 P/ 3 2U线2Cosφ

=(0.943372.4531000)/( 3338030.75)=409.48A

式中: I----线路工作电流值(A);

U线----线路工作电压值日(V),三相四线制低压时,U=380V;

Cosφ----用电设备功率因数,一般建筑工地取0.75;

P----通过计算的用电功率(KW)。

采用TN-S系统,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供电,选用150 mm2的BX铜芯电缆。设配电总箱一个,分配电箱5个,另设电力箱,引入单机箱或固定开关,再设照明电箱,工作和保护零分开设置。

3.检查制度

(1)建立安全保证和检查体系,各施工队必须有专职安全员,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事项和安全措施,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断提高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

(2)对施工现场用水、用电进行动态管理,每天由专人巡回检查,及时制止浪费现象和维护用水、用电系统,对浪费者必须给经济处罚。

(3)“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应作为工人入场教育和日常工作交底的一项内容向工人宣传,提高所有人的节约意识。

(三)材料计划

1.钢筋:HPB300级钢筋强度设计值fy=270N/㎜2;HPB335级钢筋强度设计值fy=300N/㎜2;HPB400级钢筋强度设计值fy=360N/㎜2。钢材均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得采用改制材。

2.水泥:采用P.0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3.砼:喷面用混凝土强度为C20的细石混凝土。

4.焊条:电弧焊所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5118的规定。焊条型号为E4303。

5.严格要求材料员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择优选择供应厂家,并严格执行质量验收、管理制度。?选用设计、建设方及建委推荐的优质品牌产品。

6.材料质量全部合格以上,不合格材料不进场。

7.严格执行材料送检化验制度、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并送质检部门检测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8.妥善储存和保管好各种材料、构配件,确保其质量。

9.根据工程需要及施工情况,对施工中所需材料采用分批进场或一次性进场,具体进场主要材料详见下表:

(四)设备计划

1.现场在各个施工阶段投入相应机具设备,满足工期、质量要求。

2.机械设备进场前要实行试运转制,性能良好方可投入使用。现场配备若干名机械修理工,对机具设备定期检修和日常维护保养,保证机具正常运转。

3.操作上“人机固定”,谁操作,谁负责。

4.对采购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如属工作原因造成,应给责任者以经

济制裁。

5.具体设备进场计划如下表:

四、施工工艺技术

(一)技术参数

1.本工程设计室内±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黄海高程)23.10m,室外地坪为-0.3m。本工程地下室二层,底板顶标高为-9.50m,承台高度分别为1.2m与2.2m,垫层厚度按0.1m,则基坑深度为10.50m与11.50m。

2.场地实测地下水位为: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运移于素填土①孔隙中的和残积砾质粘性土②、全风化花岗岩③、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④的孔隙网状裂隙中,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⑤、中风化花岗岩⑥裂隙中的潜水。素填土①层属弱透水层,受季节影响大,勘察期间一般不含水;残积砾质粘性土②、全风化花岗岩③、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④自上而下渗透性增强,但总体均属弱透水层,水量不大;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⑤及中风化花岗岩⑥渗透性主要受裂隙性质一级发育强度控制,具有各向异性及不均匀性,从勘察揭露看总体属弱透水层,水量不大,但不排除局部张性裂隙发育水量丰富的可能性。地下水总体迳流方向大致由南向北。勘察期间为少雨季节,测得初见地下水位埋深5.30~8.55米,标高17.12~19.11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5.60~8.85米,标高16.89~18.91米。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地层条件及区域资料,估计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3.0~5.0米。

3.1-1剖面坑顶周边超载按20Kpa考虑,距坑顶1m外,5m范围内满布,楼层荷载按150Kpa(15 Kpa/层,共7层),作用深度5m 考虑,距坑顶4.0m外,20m范围内满布,施工堆载不可超过该项指标,2-2剖面坑顶周边超载按20Kpa考虑,距坑顶1m外,5m范围内满布,楼层荷载按150Kpa(15 Kpa/层,共7层),作用深度5m 考虑,距坑顶1.0m 外,20m范围内满布,施工堆载不可超过该项指标。

4.该基坑采用除1-1剖面排桩结合局部角撑的支护型式进行支护,2-2剖面采用悬

臂桩结合放坡的支护型式进行支护外,其余剖面均采用放坡的支护型式进行支护,坡面采用60厚细石砼喷面,内挂 6.5@3003300单层双向钢筋网。

5.本工程侧壁重要性安全系数为1.0,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6.基坑设计为临时基坑设计,设计有效安全保证期为基坑开挖后180天。

7.本工程基坑支护总周长约330m,面积约7300m2,土石方开挖总数量约为49000m3。

8.本工程采用冲孔灌注桩,根据《立洲厂房综合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设计。本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其他为丙级。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⑥: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13000Kpa。实际桩长为在施工时应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及承载力来确定。沉桩原则:桩距小于1.5D(D为桩身直径)采用跳钻(冲)。

(二)工艺流程

1、角撑施工顺序要求:围护桩施工→土方开挖至冠梁顶标高→冠梁层角撑系统、混凝土挡土板施工及养护到设计强度→土方继续分层开挖到坑底→地下室二层底板施工→临时支撑梁1施工→临时支撑梁2施工→冠层梁角撑系统拆除→地下室继续施工→土方回填(按土建施工图的要求执行)。角撑系统施工及要求:

1.1、角撑体系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先角撑后开挖的原则,支护桩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土方开挖至冠梁顶标高处,开槽设置冠梁层角撑体系及养护到设计强度,土方继续分层开挖到基坑底;

1.2、角撑体系达到设计强度100%后,土方开挖至坑底,立即进行垫层、承台、底板及地下室的施工。地下二层(一层)施工完成后设置临时支撑梁。要求临时支撑梁紧抵支护桩,不留间隙;

1.3、临时支撑梁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拆除内支撑系统;

1.4、当临时支撑梁撑住的地下室结构层分块施工,设置后浇带或不连续时,应在分块或后浇带部分设置可靠的传力构件;

1.5、角撑梁系统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各构件的标高应准确符合设计图纸要

求,以保持水平方向的平整度,如必须设置施工缝时应符合《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的规定,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并冲洗干净,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以保证施工质量;

1.6、如采用爆破法拆除角撑系统时,必须对周围环境和主体结构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必须进行专项安全论证;

1.7、角撑系统的施工偏差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9)第7.5.6条的要求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的相关要求执行;

1.8、本基坑支护工程角撑体系长度很大,为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和收缩变形,应采取如下措施:

1.8.1、混凝土内添加减水剂、微膨胀剂,用量根据试验确定;

1.8.2、混凝土浇筑后应加强浇水养护,表面覆盖草袋。养护时间应符合GB50204-2002(2011版)第7.4.7的要求。

2、土方开挖方案:

2.1、1-1剖面属于排桩结合局部角撑剖面基坑土方应分段分层分区开挖、对称开挖。分层开挖厚度暂按2.0m (素填土按1.0m)考虑,场地平整后标高为22.70~22.75m(黄海标高)。其中各剖面第一层土方开挖至冠梁层标高20.30m(黄海标高)处,进行冠梁、混凝土挡土板与支撑梁施工,混凝土挡土墙墙身混凝土、旋挖桩桩身混凝土、冠梁梁身混凝土与支撑梁梁身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继续分层开挖至坑底。土方开挖至坑底时必须预留300mm覆土,预留部分土方应采取人工修底方式挖除,避免扰动基底土层;

2.2、2-2剖面属于悬臂桩结合放坡剖面,分层开挖厚度暂按2.0m考虑,场地平整后标高为22.70(黄海标高)。第一层土方开挖至标高20.70m(黄海标高)处,以下各层土按照剖面分层开挖厚度开挖,开挖坡度参照剖面图中标注坡度开挖,土方开挖应做到随挖随喷,上层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土方开挖至17.10m(黄海高程)时,开挖冠梁施工槽,并进行冠梁施工。旋挖桩桩身混凝土、冠梁

梁身混凝土必须养护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且以下各层土按照各剖面分层开挖厚度开挖。土方开挖至坑底时必须预留300mm覆土,预留部分土方应采取人工修底方式挖除,避免扰动基底土层;

2.3、基坑土层应分段分层分区开挖、对称开挖。除1-1、2-2剖面外,其余剖面均属于放坡剖面,分层开挖厚度暂按 2.0m(素土分层厚度≤1.0m),场地平整后标高为22.70~22.75m(黄海标高)。其中各剖面第一层土方开挖至冠梁层标高20.70~24.25m (黄海标高)处,以下各层土按照剖面分层开挖厚度开挖,开挖坡度参照剖面图中标注坡度开挖,土方开挖应做到随挖随喷,上层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开挖至坑底时必须预留300mm覆土,预留部分土方应采取人工修底方式挖除,避免扰动基底土层;

2.4、坑内土方开挖,应确保分层开挖厚度≤2.0m(素土分层厚度≤1.0m),坡度为1:1.5。电梯井位置土方随场地土开挖时,进行现场实际调整,确保开挖坡度为1:0.8,开挖厚度≤2.0m(填土分层厚度≤1.0m)。开挖至坑底时必须预留300mm覆土,预留部分土方应采取人工修底方式挖除,避免扰动基底土层;

2.5、1-1、2-2剖面土方开挖分段长度不宜大于20米,其余剖面土方开挖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米;

2.6、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施工,地下结构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土并夯实(按按土建施工图的要求执行)。

2.7、土方开挖过程中,若遇大雨,应及时做好坑内排水,严禁坑内和侧壁泡水;

2.8、土方开挖过程中若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施工;

2.9、基坑坑底开挖标高应以结构施工图为准;

2.10、施工堆载若要超过设计限值,应先征得设计人员同意;

2.11、土方开挖应遵循“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和“先撑后挖、限时支撑、严禁超挖”的原则,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案应进行专家论证;

2.12、土方开挖应避免碰撞工程主桩,桩较密的区域应采取人工开挖;

2.13、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对雨季施工做好排水措施,做到随挖随排,严禁坡脚泡水。

(三)施工方法

1.测量施工

(1)参照场地情况,将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引至不受破坏的位置,开工前,复核后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2)为保证施工测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在施工现场设置足够数量的相互通视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水准点,根据设计图坐标控制点,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敷设三级坐标控制点并与已交底坐标控制点联网做闭合测量,闭合角度差在允许范围内平差分配得各控制坐标点,这些坐标点设置在施工现场内浇筑砼保护,坐标点用钢筋桩面刻十字丝保存。

(3)设置的坐标控制点及水准点每隔十五天左右做一次复合测量,防止各点的沉降或碰动。

(4)坐标控制网及水准点测设完成后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查验收,方可作为工程测设的依据。

2.防护栏杆施工

(1)防护栏杆采用 48壁厚3mm的钢管组装而成。

(2)栏杆立柱采用钢管立柱,每2米设置1根,埋深1米,露地面高度为1.5米。

(3)防护栏杆设置在坡顶边线往水沟方向0.30m处。

(4)栏杆设置上、下两道横杆,上杆离基准面1.2~1.5m,下杆离基准面0.3~0.6m,并张挂密目式安全网,安全网应自上而下封闭设置。挡脚板高度不小于180mm,挡脚板下沿离地高度不应大于10mm。

(5)临边防护栏杆或栅门应当能经受任何方向1000N的外力。

(6)防护栏杆设置详见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措施及搭设构造图。

3.基坑降水和排水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表明,场地实测地下水位为: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运移于素填土①孔隙中的和残积砾质粘性土②、全风化花岗岩③、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④的孔隙网状裂隙中,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⑤、中风化花岗岩⑥裂隙中的潜水。素填土①层属弱透水层,受季节影响大,勘察期间一般不含水;残积砾质粘性土②、全风化花岗岩③、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④自上而下渗透性增强,但总体均属弱透水层,水量不大;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⑤及中风化花岗岩⑥渗透性主要受裂隙性质一级发育强度控制,具有各向异性及不均匀性,从勘察揭露看总体属弱透水层,水量不大,但不排除局部张性裂隙发育水量丰富的可能性。地下水总体迳流方向大致由南向北。勘察期间为少雨季节,测得初见地下水位埋深5.30~8.55米,标高17.12~19.11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5.60~8.85米,标高16.89~18.91米。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地层条件及区域资料,估计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3.0~5.0米。本工程基坑开挖范围内水位埋藏较深,土层渗透系数较小,虽局部有砂层,但大多为透镜体,基坑总体出水量不大,因此只要在坑顶设置截水措施,在坑底设置排水沟,并结合集水井进行排水即可。

(1)泄水管作法:采用 50PVC管,长75cm,穿梅花状小孔 6@30,外包滤网,外倾5%。泄水管水平间距为2000,梅花状布置。在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应预埋好。

(2)基坑顶和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布置在基坑内外0.5m 处,集水井沿基坑四周35~40m布置一个,集水井位置应避开承台,并且根据基坑开挖时的出水情况,调整集水井的数量及布置。

(3)截、排水沟3003300,底部铺筑60mm厚C10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M5砂浆砌筑120厚MU7.5砖,沟内抹20mm厚1:3水泥砂浆挂面。水沟沟底泄水坡泄水坡度按 i ≥3%控制,排水方向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4)集水井60036003600,底部铺筑60mm厚C10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M5砂浆砌筑180厚MU7.5砖,沟内抹20mm厚1:3水泥砂浆挂面。

(5)基坑内水集中至集水井后经沉淀后抽走并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基坑内积水应及时排走,基坑坡脚不得积水。

4.放坡喷面施工

(1)埋设混凝土喷射厚度标志

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在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值为±20mm。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放出坡顶及坡脚线的平面位置及混凝土喷射高程,上下拉直线,中间用 18钢筋打入坡壁做加密厚度控制点。

(2)钢筋网布设

坡顶和坡面打入 18插筋用于挂设钢筋网,插筋长度坡顶为600mm、坡面为800mm,布设间距均为2000mm。按设计要求挂设钢筋网,要使钢筋网具有足够的保护层,钢筋网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喷面钢筋网采用 6.5@3003300。钢筋网网间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距离坡面不小于 20mm。钢筋网应固定在坡面上,喷射混凝土时不得晃动。

(3)喷射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为C20,配合比为水泥:石子:砂=1:2:2(重量比),石子粒径5~10mm,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大于3%,砂中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喷射作业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及电线等进行全面检查,受喷面有水时,应做好导排工作。施工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添加速凝剂和早强剂,喷射混凝土需加入2%(水泥用量)速凝剂。作业开始时,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待混凝土料喷完后,再关风。喷射时,喷头处的工作风压须保持在0.1~0.2MPa,且与受喷面应尽量垂直,距离0.6~1.0m;应自下而上进行喷射,喷头运动一般按螺旋式轨迹一圈压半圈均匀缓慢移动;喷射混凝土搭接长度300mm;回弹物不可重新喷射。混凝土一次喷射到设计厚度60mm。

(4)养护

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小时,养护期不小于7天。

5.土方开挖施工

基坑土方开挖应遵循“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和“先撑后挖,限

时支撑,严禁超挖”的原则配合土钉施工分段分层开挖,水平分段长度不大于20m,可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进行调整,每层开挖厚度П≤2米,严禁超挖。上层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开挖至坑底300mm左右,应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扰动坑底原状土及碰撞到支护结构。

(1)汽车坡道的留设

土方开挖时,在基坑西侧靠北端设置一条施工便道至坑底,宽度8m左右,坡道坡度≤15°,施工便道两侧自然开挖,坡度为1:1,避免扰动基底土层。汽车坡道是基坑土方施工车辆进出基坑的交通要道,必须保证能够随时通行车辆的能力,因此在采用房渣土或路基料做坡道路基时其铺设厚度不应小于600mm,基坑内用路基料或房渣土铺设基坑内通行干道,同时应根据车辆通行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对坡道进行及时整修以满足汽车爬坡的要求。

(3)基坑土方开挖应在场地整平至设计标高以下后进行;土方开挖前应作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应经监理等相关人员认可。

(4)土方应分层、均匀、对称开挖。土方开挖面高差不宜过大,不宜大于2m,以确保开挖过程中土体自身的稳定。上层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施工。

(5)施工过程中,严禁设备或重物扰动或碰撞侧壁、角撑等基坑支护结构,亦不得在支护结构上放置或悬挂重物。

(6)在土方开挖前,应查明核对地下管线埋设位置及深度,确保管网安全。开挖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选定开挖机械,开挖程序,机械和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地面和基坑内排水措施,雨季或台风汛期预案。

(7)当机械开挖至地下室底板垫层底标高时,应人工修整至设计基坑底标高;筏板、承台、地梁、集水坑等局部超深处应人工开挖。

(8)邻近基坑边缘的承台土方开挖时,须严格按跳一挖一的原则实施。承台开挖完成后须立即浇筑混凝土,方可进行相邻承台的土方施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