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

3.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

3.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
3.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

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

一、信息报告与管理要求

详见《卫生应急工作手册》页

附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二、公共卫生监测

疾病监测是最基本地疾病预防和控制活动之一.任何一项有组织地公共卫生实践或疾病预防控制活动,从总体而言,都必然包括监测、干预(卫生服务或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卫生学(流行病学)研究三个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可以描述疾病负担、早期识别疾病地暴发和流行、确定疾病防治重点、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并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建立和验证研究假说.因此,有效地疾病预防和控制依赖于疾病监测.可以说,无论是全球还是一个国家,抑或是一个地区,如果缺乏良好地监测体系和监测工作,任何疾病地预防、控制项目都无法有效开展,更难以取得成功.

b5E2R。

、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连续地和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地发生及影响因素地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地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地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地制定、调整和评价.

p1Ean。

这一定义反映了疾病监测地三个最基本地要素,即:

()连续、系统地收集相关疾病地数据和资料;

()汇总、分析、解释和评价所收集地数据和资料使之成为可用地信息;

()及时将监测信息发送给相关机构和人员,这些人员不仅应包括使用监测信息用于决策地机构和人员及处于监测系统中不同层次地参与者,还应将监测信息以一定地方式向公众发布.

DXDiT。

上述三个要素中地任何一个要素地缺失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有效地监测系统或监测活动.

、疾病监测地几个基本概念

()被动监测()由责任报告人(如医务人员)按照既定地报告规范和程序向公共卫生机构(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地报告传染病数据和资料,而报告接收单位被动接受报告地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称为被动监测.我国地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即属于被动监测,这种监测方式地缺点是漏报较严重,报告地完整性差.

RTCrp。()主动监测()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地特殊需要,由公共卫生人员定期到责任报告单位收集疾病报告、进行病例搜索并督促检查报告质量地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称为主动监测.主动监测多建立在被动监测基础上,为保证报告地完整性而开展地强化监测活动.一般情况下,在开展主动监测地同时,还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进行“零病例”报告.如消灭脊髓灰质炎地过程中,为了保证发现所有地脊髓灰质炎病例,除要求医务人员常规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要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病例搜索,并对病例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这种监测方式有利于提高报告地完整性,减少漏报,但监测成本高.

5PCzV。

()病例为基础地监测()和事件为基础地监测(-)前者是指监测系统收集每一例特定传染病病例信息.如病例监测、麻疹监测、监测等均属此类监测方式.而我国开展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救灾防病信息监测系统不是以病例为单位进行报告,而是以一宗特定公共卫生事件,如一起食物中毒或疾病暴发等聚集性不良健康事件为单位进行报告.

jLBHr。

()社区(或人群)为基础地监测()是指监测系统所收集地信息是以社区为基础地,是对监测系统所覆盖地社区内发生地所有特定传染病(或其它健康事件如出生、死亡)进行报告和收集.发生疾病暴发或灾害时,往往需要启动社区监测.如在已经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地地区,再次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时,即应立即启动这种监测活动,在疾病可能播散地地区内开展病例搜索,既要发现到医院就诊地病人,也要发现未就诊地病例.

xHAQX。

()医院为基础地监测()是指监测系统报告和收集地病例是到医疗机构就诊地病例.这种监测方式一般存在明显地病例漏报,特别是轻型病例漏报较多,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即属此类.

LDAYt。

()实验室监测()是指按照一定地规范收集和上报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数据和资料(如血清学、分子标志物、病原分离或鉴定结果等).实验室监测可作为独立地监测体系,进行数据地上报和收集.但多数情况下,实验室监测网络作为特定传染病监测系统地一部分开展监测工作,如某些国家感染者监测一般是以实验室监测为主体,往往只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果,而病例地其他信息不需报告.我国目前建立地麻疹监测系统则要求对报告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并报告检测结果.

Zzz6Z。

()哨点监测()是指通过(随机地或非随机地方法)选取一定数量地报告单位或报告人作为监测哨点,进行特定传染病报告地监测系统.如我国地感染高危人群监测,即属此种监测系统.国外如美国地“流感”监测,就是在全国选取个诊所和医生,公共卫生当

局与其签订合同,按照统一地要求,每周报告就诊人数和流感样病例数.欧洲地一些国家如比利时等国,没有传染病报告地相关法律规定,不实行传染病地普遍报告,而是由哨兵医生或诊所、医院进行传染病报告.这种监测方式费用较

低,报告质量容易得到保证.如果哨点布局合理,能较好地解决代表性(人口、地域、卫生状况、医疗资源等方面)地问题.使用哨点监测获得地数据,不但可以描述疾病地变化趋势,探测暴发和流行,还可以推算总体发病水平,满足实行普遍报告地常规监测系统地大部分功能.但对于那些列入消灭()或消除()目标地传染病,必须实行普遍报告以判断疾病传播是否已被阻断.对那些需要对病例及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地传染病,需要尽可能发现和报告所有病例,也不宜采用哨点监测地方法.

dvzfv。

、监测系统地设计

做好设计对于一个监测系统正常运转并实现其预期目标至关重要.监测系统设计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监测需求、澄清监测目地;明确病例定义;确定系统框架及资料来源和报告方式;制定数据分析方案;确定监测信息分发和常规使用机制;确定监测系统地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rqyn1。

确定监测目地

疾病监测地目地是为了掌握疾病地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评价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但在实际建立一个监测系统时,如此表述监测目地则显得大而无当、过于笼统和模糊.不同地监测系统,其目地是不同地.概括起来,疾病监测地目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Emxvx。

()定量描述或估计传染病地发病规模、分布特征、传播范围.如法定传染病地常规报告系统;

()早期识别流行和暴发,如麻疹监测等;

()了解疾病地长期变动趋势和自然史;

()对于已消灭(消除)或正在消灭(消除)地传染病,判断疾病或病原体地传播是否阻断.如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过程中,开展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

SixE2。

()病原学监测:监视病原微生物地型别、毒力、耐药性及其变异.如监测细菌地耐药性、流感病毒地抗原变异,流脑地流行菌群地变迁等;

6ewMy。

()人群免疫水平监测:通过血清学监测进行人群免疫水平地监测;

()相关地危险因子监测:如动物宿主和病媒昆虫等地密度、季节消长、病原体携带率等;

()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地效果,如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监测等;

()建立和检验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假设;

()进行传染病流行趋势地预测、预报和预警;

()发现新发传染病.如美国在泰国和肯尼亚开展地国际新发传染病监测项目(,).

实际上每一个特定地监测系统,一般并不需要实现上述所有目地.在着手建立一个新地监测系统时,必须审慎地考虑并充分论证监测需求和目地,即:到底需要通过监测获得什么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可以从已有地监测系统或其他途径获得?对监测地目地和需求应做出清晰和有针对性地界定.同时,还要对监测目地和监测信息获得地难度、经费、人力投入及数据质量之间进行反复地权衡.一般情况下,监测地目地和需求越多、变量越丰富,则监测系统可接受性越差,数据收集地难度越大,同时,成本也越高.

kavU4。

此外,还应考虑监测系统能否兼顾不同层次公共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地需要.

明确监测对象与病例定义

在设计监测方案时,应根据监测目地、疾病控制目标、资源地可利用性、目标疾病地特征等确定监测对象,即对监测对象地人、时、地范围和特征加以限定和明确.如脊髓灰质炎监测地对象是全国范围内岁以下儿童中发生地所有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高危人群感染监测,则是按照一定条件选择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或吸毒人员等作为监测对象和监测人口.

y6v3A。

无论是法定传染病地常规报告系统还是对特定传染病地监测,都要建立适当地病例定义.制定病例定义地目地主要是为了保证报告地一致性和可比性.在制定病例定义时,应考虑监测目地、基层诊断条件和能力、疾病地控制目标、目标疾病是常见病还是少见地等因素.病例定义地变化,对监测系统地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明显影响.

M2ub6。

如脊髓灰质炎,在以控制流行和暴发为目标时,其监测地病例定义是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地疑似和诊断病例,监测地目地主要是估计流行强度、描述疾病分布和流行特征,识别暴发.当对其开展全球消灭行动时,病例定义扩展为所有急性起病、肢体弛缓性麻痹地病例作为疑似病例,而确诊病例则是实验室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地病例,监测地敏感性大大提高,而特异性下降,以期最大限度地发现所有脊髓灰质炎病例,判断病毒地循环是否阻断,以及是否存在免疫空白或低免疫覆盖率人群和地区.

0YujC。

确定系统框架、资料来源和报告方式

监测系统框架应根据监测需求和目地确定,包括以下内容.()监测系统地类型和监测方式:如普遍报告还是哨点监测,被动监测还是主动监测,是人群监测还是危险因素调查,是否需要建立实验室监测网络等.

eUts8。

()报告地起始点即报告人是谁;是否进行病例地个案调查,是否采集病例地标本.

()监测内容及报告卡(表)、个案调查表地格式化、标准化.()病例报告和数据传送地及时性要求:是立即报告还是周报告,抑或是月报.

()报告方式计算机网络报告还是人工报告(邮递报告卡、表格),个案报告还是汇总报告.

()数据报告流程和方式逐级上报还是直接上传至系统地顶端.()各级地职责和权限.

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明确对监测信息如何做出反应.如监测系统发现疾病暴发时,应由哪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如何开展暴发调查和控制等.

sQsAE。

制定数据分析方案

监测数据地分析方案和分析指标在监测方案制定时即应确定,这对进一步澄清和明确监测需求和目地、确定监测方式同样非常重要.监测数据分析地基本内容和指标是疾病地三间(人、时、地)分布及其交叉、组合分析.同时,还应考虑信息地解释和展示方式(统计图、表格、地图等).监测数据地分析方法与一般地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相同.

GMsIa。

确定监测信息分发和使用机制

在监测方案设计时,还应对监测信息分发和常规使用机制作出规定,即:监测数据地分析结果分发给谁(人员和机构),原始数据向谁开放,是否以及以何种方式向公众发布监测信息等.监测结果除向上级和决策机关报送外,将监测信息以适当地形式向下级和报告人反馈,对于保持监测工作地可持续性和提高报告人地报告意愿及报告质量也相当重要.

TIrRG。

确定监测系统地评价方法和质控指标

对监测系统地评价内容包括对监测地必要性、监测目地合理性及是否达到预期目地、监测系统地结构和监测系统地特性和监测系统地运行成本()等方面地评价,以便对监测系统和监测工作进行改进.监测系统特性地评价主要从监测系统地可用性()、可接受性()、灵活性()、简易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代表性()、及时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应包括随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7EqZc。应在监测方案制定时预先设计具体监测质控指标和标准,如泛美卫生组织对美洲区麻疹监测工作质量提出地评价和质控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lzq7I。

()每周进行病例报告地报告点地比例.要求:至少%地报告点每周进行病例或零病例报告.

()每年至少有一例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地报告点地比例.要求:至少%地报告点每年报告例及以上地麻疹疑似病例.

zvpge。

()病例报告和调查地时间间隔.要求:至少%地报告病例在报告后内进行了个案调查.

()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或与个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地比例.要求:至少%地报告病例进行了完整地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了合格地血标本.

NrpoJ。

()有明确感染来源地实验室确诊病例地比例.要求:在进行完整地流行病学调查后,至少%地实验室确诊病例要有明确地感染来源.

1nowf。

()排除病例和确诊病例地比例.要求:一个有效地监测系统中,排除病例至少是确诊病例地倍,即排除病例占报告病例地比例至少为.

fjnFL。

()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在内报告标本检测结果地百分比.要求:至少%地血标本应在收到标本后内报出实验室检测结果.

tfnNh。

、监测系统地建立和管理

监测系统地建立

()制定监测方案或工作指南.

一个监测方案和指南地核心内容应包括:监测目地、病例定义和分类、病例地报告要求(方法和程序及原始报告和报表格式)、病例地调查和标本采集、数据管理和分析、信息利用(上报、反馈和发布)、监测系统中各级人员地职责和任务、监测系统地质控指标等.数据分析指标在方案和指南中即应予以明确.

HbmVN。

()监测哨点或监测人群地确定.

如果病例地报告不是法定义务,则应与监测点或资料地报告机构和人员事先达成报告协议.

()监测方案地预试验和修订,应着重考察监测方案地可接受性和可行性.

()开展人员培训.

()监测系统地启动和运转.

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实例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这是一个覆盖全国地收集传染病疫情信息地监测系统,是我国最重要地传染病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采取被动监测为主地监测方式,自上个世纪年代开始运行,监测地疾病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地种甲、乙类传染病.该自年起,该系统实现了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自年月日,报告甲、乙、丙三类种法定管理地传染病.

V7l4j。

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

为了及时掌握灾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以便做出及时有效地应对,年月在全国正式启动了“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灾区疫情报告系统”.该系统地作用是:83lcP。

()在自然灾害期间和灾后一个时期内,通过对灾区(灾民或抗灾群体)及其有关地区进行与灾害相关传染病疫情及其相关因素地收集、分析与报告,供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在救灾防病决策时参考,也为评价灾区防治措施地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mZkkl。

()及时发现和掌握包括传染病暴发和流行、中毒等在内地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信息,为这突发事件地预防和有效控制提供信息支持.

AVktR。

专病监测系统

根据不同传染病地预防控制目标和控制工作地特殊需要,建立地特定传染病监测系统,也称为专病监测系统.如对艾滋病、鼠疫、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十几种传染病,在病例报告基础上开展了病例个案调查、实验室监测、病例管理或和流行因素监测等,其目地是有针对性地收集更为详尽地疾病信息,更好地为实现疾病控制目标提供依据,这些都是在常规疫情报告基础上地扩展,是对常规疫情监测信息补充.为了提高监测地完整性,有些专病监测系统还采取主动监测方式.

ORjBn。

监测系统地管理

应明确监测系统内各级人员地职责,制定详细地工作制度和规范,并定期开展督导、考核和评价,建立和实行奖惩制度.监测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人员地变动情况,持续开展培训.

2MiJT。

信息报告、信息分析、反馈利用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管理.、监测系统评估:详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学》页.

三、公共卫生预警:详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学》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单选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对应对事件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不包括()。(3.0分) A.预警 及时 B.决策 果断 C.反应 迅速 D.依靠 自己 2.突发公共事件的最高应急管理行政是()。( 3.0分) A.国务院 B.各级省级行 政部门 C.各级卫生部 门 D.各级公安部

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与媒体沟通的‘3W原则’不包括()。(3.0分) A.告诉媒体我们知道什 么 B.告诉媒体我们什么时 候知道的 C.告诉媒体我们在哪里 知道的 D.告诉媒体我们做了什 么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善后处理不包括()。(3.0分) A.维 稳 B.奖 励 C.责 任

偿 5.对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由()。(3.0分) A.国务院 B.省级 C.县级 D.市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与媒体沟通的‘4R原则’的是()。(3.0分) A.表示对事情 的遗憾 B.表示没有责 任 C.表示赔偿 D.表示恢复 7.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医院与媒体沟通要遵循‘8F原则’,对此理解错误的是()。(3.0分)

A.让公众知道真相 B.率先对问题作出反 应 C.不要与公众一起分 享感受 D.对外界的信息及时 反馈 8.根据相关规定,突发事件可以分为四级,即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其中最严重的是()。(3.0分) A.Ⅰ 级 B.Ⅱ 级 C.Ⅲ 级 D.Ⅳ 级 9.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突发 性 B.群体 性 C.多样 性 D.局部 性 1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中,医疗的职责不包括()。(3.0分) A.接诊、收治病人 B.做好医院现场控制 C.物资、设备保障 D.协助疾病控制人员采集 标本 多选题 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总是会有媒体记者进行相关报道,这是因为()。(4.0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篇一: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关预案。 1.5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

《流行病学》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E 2.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四、简答题 1.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二、多项选择题 1. CDE 三、名词解释 1. 潜在减寿年数: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3.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

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 一、信息报告与管理要求 详见《卫生应急工作手册》页 附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二、公共卫生监测 疾病监测是最基本地疾病预防和控制活动之一.任何一项有组织地公共卫生实践或疾病预防控制活动,从总体而言,都必然包括监测、干预(卫生服务或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卫生学(流行病学)研究三个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可以描述疾病负担、早期识别疾病地暴发和流行、确定疾病防治重点、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并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建立和验证研究假说.因此,有效地疾病预防和控制依赖于疾病监测.可以说,无论是全球还是一个国家,抑或是一个地区,如果缺乏良好地监测体系和监测工作,任何疾病地预防、控制项目都无法有效开展,更难以取得成功. 、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连续地和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地发生及影响因素地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地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地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地制定、调整和评价. 这一定义反映了疾病监测地三个最基本地要素,即: ()连续、系统地收集相关疾病地数据和资料; ()汇总、分析、解释和评价所收集地数据和资料使之成为可用地信息; ()及时将监测信息发送给相关机构和人员,这些人员不仅应包括使用监测信息用于决策地机构和人员及处于监测系统中不同层次地参与者,还应将监测信息以一定地方式向公众发布. 上述三个要素中地任何一个要素地缺失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有效地监测系统或监测活动. 、疾病监测地几个基本概念 ()被动监测()由责任报告人(如医务人员)按照既定地报告规范和程序向公共卫生机构(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地报告传染病数据和资料,而报告接收单位被动接受报告地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称为被动监测.我国地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即属于被动监测,这种监测方式地缺点是漏报较严重,报告地完整性差.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一、七十道选择(靠谱程度:★★★☆☆)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口腔念珠菌病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疱疹性直肠炎 E.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灭螺 B.普治 C.灭螺和普治 D.粪便和水源管理 E.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弧菌属 E.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显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迟发型变态反应 D.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血涂片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骨髓涂片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3小时和6小时 B.2小时和6小时 C.12小时和24小时 D.24小时和48小时 E.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加强皮肤护理 B.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对症治疗 D.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强制管理传染病 B.严格管理传染病 C.监测管理传染病 D.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内毒素所致DIC B.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 D.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E.内毒素所致脑水肿、颅内高压 16.关于黑尿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患者红细胞缺乏G-6-PD B.与抗疟药,特别是伯氨喹啉有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试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试题 一、填空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级:特别重大(I级)、 重大(H级)、较大(皿级)、一般(W级)。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原则,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4、血清可在4T存放3天、-20C以下长期保存。用于病毒等病 原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24小时内能检测的标本 可置于匕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 C或以下保存。用于细菌等病原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一般4C保存,检测一些特殊的病原体标本需要特殊条件保存标本。标本运送期间应避免反复冻融。 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专业防治机构和医疗机构对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和管理。 二、名词解释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5类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新发(新出现的)传染病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出现的或已经存在的,但发病率或发病地域

迅速增加的传染病。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答案一、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患者,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癔病,也可能是某种中毒。 答案二、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2 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 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三、简答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几个特点一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突 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的,一般来讲,是不易预测的事件。 二是突发事件具有公共卫生的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三是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的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即,我们判断一个发生了的事件是否为突发事件,除了要看其是否具备前两个特征外,还要看该事件是不是属于已经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或者从发展的趋势看,属于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2、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要点有哪些1.隔离治疗病人2.追踪密切 接触者3.带菌者服药 4.保护易感人群5.做好环境的清洁与消毒6.健康教育 3、肠道传染病控制要点有哪些1.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2.确定疫 点和疫区3.严格消毒环境和灭蝇4.加强人畜粪便管理与消毒 5.食品卫生管理6.开展动物检疫和管理7.健康教育8.环境安 全性评价

公共卫生监测方案

区公共卫生监测方案 (出生、死亡监测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一、目的与内容 公共卫生监测是持续地、系统地收集分析资料,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解释,并把结果分送给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有关人员。通过收集公共卫生信息,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确定全区的主要卫生问题,并针对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通过采取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干预措施和卫生发展战略,满足人民卫生服务要求,为制定和评价卫生规划提供依据。疾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是直接影响疾病监测工作质量的关键。为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主要包含出生、死亡、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内容,伤害、牙病、精神病等监测内容待逐步完善后纳入监测系统。 二、职责与分工 1、区疾控中心: (1)负责辖区内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上报; (2)负责对各辖区内上报资料的第二级审核,剔除重卡,做好督促和质量控制; (3)负责辖区内从事卫生监测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一年开展县级培训不少于2次; (4)召开监测工作会议、开展专项调查,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开展辖区工作会议一年4次,下监测点开展技术性指导每季不少于一次。根据省市要求开展专项调查; (5)向各医疗机构提供格式统一、规范的监测报告卡、登记册、统计报表等相关资料。 2、乡镇(街道)防保机构: (1)负责原始资料核查、初步统计,掌握辖区内人口出生、居民死亡情况,开展死因调查,以及主要慢性病资料收集;按时完成各种卡片的上报工作; (2)收集辖区内各医疗机构上报的出生、死亡、4种慢性病的疾病监测信息; (3)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理。 3、辖区各医疗机构: 负责对本医院内报出的婴儿出生,死亡病例,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糖尿病、肿瘤发病等的原始卡片进行第一级质量审核、统计报告;审核无误后按月向区疾控中心上报出生、死亡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卡片并登记。 三、监测报告程序及要求 (一)、人口、出生、死亡监测程序 1 监测对象 监测点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均为监测对象。采用一般人群监测,主动监测为主,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2 监测内容 2.1 医学人口学资料通过收集公安机关、统计局人口数或乡镇人口百岁表,掌握总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寄语:下面是我们的为大家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推进我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落实工作任务,加强项目管理,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和 __《 __**省**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卫基层字〔**〕39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年度项目实施方案。 全县所有辖区内常住人口(包括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和持有居住证的人口),按规定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以乡(镇)为单位,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进一步提高档案使用率。 (二)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接种工作。 (三)以乡(镇)为单位,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均保持在85%以上。 (四)以乡(镇)为单位,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保持在85%以上。

(五)以乡(镇)为单位,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保持在65%以上。 (六)以乡(镇)为单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达到40%和35%以上,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50%以上。 (七)以乡(镇)为单位,严重精神障碍(原重性精神疾病,下同)患者筛查登记率不低于4‰,全县登记信息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188人以上。按照“应管尽管”原则,将居家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纳入健康管理,在册管理率不低于80%,全县进行随访健康管理的患者人数达到832人。 (八)以乡(镇)为单位,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 (九)以乡(镇)为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比例达到95%以上。 (十)以乡(镇)为单位,报告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包括耐多药患者)管理率达到90%以上。

流行病学题库1-2-10

流行病学题库1-2-10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哪一项不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A.传染病流行 B.易感人口的迁出 C.计划免疫 D.免疫人口的死亡 E.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免疫人口死亡会导致人群易感性升高。

问题: [单选,A1型题]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暴露标志和效应标志是结合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研究需要确定的;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许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 A.作为暴露标志就不能作为效应标志 B.作为效应标志就不能作为暴露标志 C.有时作为效应标志,有时也可作为暴露标志 D.可以同时既是暴露标志又是效应标志 E.只是作为暴露标志 本题考点为充分理解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的含义。根据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暴露和效应是相对的。因此很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在某个研究中可能是效应标志,而在下一级效应标志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它有可能作为暴露标志。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对象不同 B.测量的结局不同 C.研究目标不同 D.群体调查方法不同 E.设计思想不同 本题考点为分子流行病学对传统流行病学的发展。传统流行病学测量的结局一般都是疾病的最终结局,如发病、死亡等;而分子流行病学根据疾病自然史原理,将疾病发生、发展分解为不同阶段,并以一系列生物标志测量来代表疾病不同阶段的结局测量,这是对传统流行病学一个大的发展。(广东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c5969514.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新阶段,关于其认识正确的是() A.从微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B.从宏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C.宏观和微观综合研究疾病和健康 D.相当于大批量检测临床标本 E.不需要人群现场就可研究 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流行病学设计的综合应用产生了分子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样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1.1为提高XX项目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采取紧急措施, 做到有效应对, 特制订本预案。 二、范围: 2.1适用范围: 为XX项目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危害, 最大限度保护客户的人身安全, 特 制定本预案。 2.2发布范围: 工程物业部、营运部。 三、名词解释: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指在项目管理范围内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 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 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的事件。

四、职责: 4.1应急小组组成: 组长: 总经办领导副组长: 工程物业部负责人、营运部负责人 组员: 工程物业部、营运部全体员工 非标准工作时间内由总值班经理担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 4.2相关职责: 4.2.1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 案, 并对预案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负责紧急状态的应急准 备与响应的组织、监督工作。 4.2.2工程物业部客服组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的培训, 具体培训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4.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情况发生期间, 由应急副组长担任现 场总指挥, 负责对工程物业部人员及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 工程物业部所属人员必须服从总指挥的指示与命令。 4.2.4安保组负责紧急状态下现场秩序指挥、财产安全的维护。 4.2.5工程部组负责紧急状态下设备设施的临时处理、控制与恢复工作。 4.2.6客服组负责紧急状态下对客户的通知工作。

五、作业内容; 5、规程要点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5.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领导下, 工程物业部和营运 部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由各职能组 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 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 的正常运行, 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 制定监测计划, 科 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 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进行 报告。 5.2 信息分析通报与报告: 5.2.1物业部定期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信息, 教育培训 值班人员, 加强责任心, 认真巡视检查各种设备。 5.2.2客服组人员在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 要及时将情 况报告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安保组负责人。 5.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 客服组及时将事故情况上 报应急小组负责人。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方案: 5.3.1物业部行动方案:

《流行病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二、多项选择题 1.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

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简答题 1.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2.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标最合适?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 关节炎 B. 消化道溃疡 C. 流行性出血热 D. 结核病 E. 心肌梗死 三、名词解释 1. PYLL 2. 爆发 四、简答题 1.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陈贤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应急办公室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局长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就如何完善我们国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机制、提高卫生应急能力这一问题和大家讨论。我来自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作为卫生部的一个专门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协调机构,是在战胜SARS以后于2004年成立的,也是我们国家第一家在政府和部门专门从事应急管理的机构,是第一家。后来国务院的应急办以及各省,以及相关的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应急的机构。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讨 论。卫生应急工作的确也是一个应运而生、近几年进展也是非常显著的。第二个方面也和大家一起讨论从卫生应急的时间来看,的确这几年来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理论的探索方面也开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第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的卫生应急的管 理机制、体制促进卫生应急工作不断的发展。 一、近几年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显著成效与不足 (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产生过程 当我们谈到卫生应急管理或者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不能就卫生应急谈卫生应 急,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应对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卫生部门,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它是一个社会的、系统的工程。 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人心思定是我们国家一个普遍的心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一种特殊的时期。 理论方面认为,有的专家认为根据一般的规律一个国家发展到人均GDP1000到3000美元时,既是这个国家加速发展一个黄金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资源、环境、效率与公平等 社会矛盾较为严重的瓶颈时期,而且也是各种矛盾交织敏感的时期,容易产生社会的失灵、 经济的失调和心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

2020年某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某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司员工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公司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司员工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员工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权责 3.1 公司总经理负责预案的分发,保证预案和实施程序每年进行审查和修订。 3.2 公司分管安全的领导负责应急人员培训的管理和演练。 3.3 公司所有员工都有义务执行本预案中各自的职责。 四、定义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五、内容描述 5.1 指导思想 5.1.1 以防为主,常备不懈 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时发现各类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措施;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员工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开展演练,提高员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5.1.2 快速反应,依法处置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建设,提高员工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正确处理;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执法监督,保证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依法得到严格执行。 5.1.3 群专结合,科学防控

流行病学试题试题库完整.doc

1、病例对照研究是根据是否患病分组.而队列研究是根据是否暴露分组。 2、流行病学中的“暴露”是指曾经接触过某个因素或处于某种状态.或具备某种特征。 3、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个体匹配一般不超过 4 。 4、现况调查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 5、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 6、RR值是指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7、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共同点是前瞻性研究.设立对照.验证假设。 8、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9、移民流行病学可以探索疾病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谁大的一种研究 方法。 10、在描述性研究中.一般无须特设对照 .其研究资料的主要分析指标是患病率。 11、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可归纳为:信息偏倚、选择偏倚、混杂偏倚。 12、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因素年龄.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此变量有关。 13、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病例时较理想的病例类型是新发病例。 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检验的目的是减少混杂因素。 15、进行推断性统计所计算的RR值远小于1.表明暴露与疾病之间呈负相关。 16、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病因、宿主和环境。 17、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现患率和精确度。

18、时点患病率中的“时点”一词.在理论上时无长度。但实际上在现场调查 时要尽可 能的缩短调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仍认为是时点患病率。 19、目前.用于流行病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种类繁多.请列出三种权威的应用较多的软件 SAS 、 SPSS 、 STATA 。 20、描述疾病分布,其资料来源分为普查、抽样调查 . 名词解释答案 1、危险行为:指一种已经证明会增加人们患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有损健康的行为。 2、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3、流行:是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 4、大流行:当疾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且跨越国界、州界时。 5、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6、虚假关联:可以看作是人为的、偶然的、假二次的或由于几率、偏倚或未能控制其他变量而引起的所有非因果关联。(该名词现已罕用。) 7、生态趋势研究: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 8、生态学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 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国家和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个别服务项目,扩大部分项目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补助标准,合理制定各项指标。为规范开展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保障按时完成- 总的目标任务,依据《安徽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和新版服务规范相关内容与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和内容在全县城乡范围内,对常住居民提供各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II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其中儿童健康管理目标人群从0-3岁扩大到0-6岁,并增加口腔检查等服务内容,卫生监督协管为新增服务项目。 二、具体目标任务和执行时间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按全国统一标准,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等人群为重点,在自觉自愿基础上,为辖区内城乡常住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城市和农村地区应分别达到55%、35%。积极推进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应达到50%,及时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探索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之间的有效衔接,发挥健康档案在疾病控制和人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2、健康教育,经过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提高服务频次,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使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分别达到82%、72%以上。 3、预防接种为全县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间预防接种服务差距。,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应种儿童建证率应达到95%,所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亦应达到95%以上。 4、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继续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规程报告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监测辖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分析、处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相应处理,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卫生监督机构依法针对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进行全程监督,保障各项处理措施依法落实到位。,要求全县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率≥100%,传染病报告准确率≥100%,重点传染病个案调查率≥100%,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到100%。 5、0-6岁儿童健康管理免费向全县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增加口腔保健等服务内容和服务次数,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全县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城市应达到95%、农村达到65%,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应分别达到90%、60%。 6、孕产妇保健免费向全县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平安。,全县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保健覆盖率城市应达到95%、农村达到75%,系统管理率城乡应分别达到90%、70%,孕产妇保健服务满意度应达到80%以上。 7、老年人保健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对城乡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伤害预防、生活能力自我评估和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以及其它伤害。,老年人健康登记管

流行病学题库 流行病选择大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1、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D ) A、临床症状的轻重 B、是否排出大量病原体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该病的传染期 E、该病的潜伏期 2、下列哪项不是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A) A、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B、病人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 C、除哺乳婴儿外,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均可发病 D、水源经常被污染,病例可终年不断 E、水源净化后流行即可平息 3、爆发调查中如果病原已知,且已知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利用下列哪项可以推出同源性爆发的暴露时间(C) A 最短潜伏期 B 最长潜伏期 C 平均潜伏期 D 传染期 E 接触期 4、临床药物治疗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A ) A 医务人员、实验组、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B 医生、护士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C 医务人员和试验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D 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E 医务人员和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5.制定某种疾病检疫或就地观察期限的依据是(A) A 该病的潜伏期 B 该病的流行期 C 该病的传染期 D 该病的易感期 E 该病的临床期 6.判断疾病预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E) A 临床经验 B疾病自然史 C 前瞻性观察 D回顾对比 E临床试验 7、有关筛检的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D) A、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断为病 人的能力。 B、灵敏度与假阳性是互补的,特异度与假阴性是互补的。 C、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特异度,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 D、一般地说灵敏度高的试验阴性预测值高,特异度高的试验阳性预测值高。 E、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互补的。 8、在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子宫内膜癌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对原始队列的选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 男性不能列入对照人群 B 实验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C 对照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D 无子宫妇女可纳入对照组 E 无子宫妇女不可纳入实验组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易患性是指单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患病风险 B、个体易患性的高低容易测量 C、遗传度越高说明遗传因素在某病的发生中越重要 D、遗传度是指子代再发遗传病的概率 E、疾病的家族聚集性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10.在传染病的爆发调查中,描述疾病分布特征的主要目的是() A 提供可能暴露地点的线索流行的特殊形式。疾病暴发常常是地区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B 查明哪些人具有较大的发病风险 C 收集相关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假说提出依据 D 识别可能引起续发传播的因素 E 判断续发传播是否已经发生 答案:C 11.接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称某地伤寒爆发,流行病医生到现场首要的工作是() A 确定首发病例时间 B 追踪传染源 C 隔离传染源 D 迅速查明爆发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E 12.对于同源性一次暴露所引起的爆发() A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时间范围 B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C 可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范围 D 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E 不能由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答案:A 13. 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A 分析性研究 B 描述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生态学研究 答案:B 14.下列哪项属于一级预防内容() A 普查 B 筛检 C 对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D 为预防遗传病儿的出生而终止妊娠 E 用特效药物治疗疾病 答案:C 15.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 A 传染期 B 恢复期 C 临床症状期 D 潜伏期 E 发病期 答案:D 16. 农村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的艾滋病,肺炭疽、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为 ( ) A 6小时以内 B 12小时以内 C 24小时以内 D 36小时以内 E 3天以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理 1.目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可以及时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保证事件报告工作的质量和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危害扩散、蔓延,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职责和基本任务 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明确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主体,规范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内容,组织、协调、监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及时通报和公布本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负责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与管理。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咨询和监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的初步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及时、准确地为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提供信息,以快速对事件做出反应和及时处理。 医疗救治机构,社区、乡镇、和村的防保干部: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下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根据《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3版)中4.3 报告方式:4.3.1事件发生地的县(市、区)为基本报告单位,卫生行政部门为责任报告人,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用《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主要内容和方法 (1)内容:报告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中毒事件、污染事故、自然灾害及意外伤害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性质、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三间发布、主要病征、受威胁人数、事件的可能原因、已采取的应急措施、控制效果、现状和趋势、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报告的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 以上内容不可能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完整收集并报告。 根据《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3版)中3.3报告内容:“3.3.1初次报告(1)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2)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3.3.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3.3.3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

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5、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