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心得:环境刑事司法视角下的恢复性司法问题

工作心得:环境刑事司法视角下的恢复性司法问题

工作心得:环境刑事司法视角下的恢复性司法问题
工作心得:环境刑事司法视角下的恢复性司法问题

工作心得:环境刑事司法视角下的恢复性司法问题

一、恢复性司法理念提出的背景

1、环境犯罪日渐严重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对资源的过度损耗,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使人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惩罚,环境与发展问题被普遍关注。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对自然生态资源带来的过度损耗,环境犯罪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立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在决策时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再加上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加快,使得当前环境犯罪数量多发、环境犯罪形式多样化、环境犯罪手段隐蔽化,我国当前的环境资源形势也十分严峻。

2、刑事环境司法回应不足

自从19世纪中后期环境问题突出以来,各国普遍开始运用民事手段、经济手段等多角度方法来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控,直至后期全球范围内发生较为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后,环境的刑法保护必要性开始受到重视。

传统理念中刑法所追究刑事责任的实质是犯罪人与国家及其司法机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犯罪人作为相互对立的两极成为诠释罪与刑关系的着眼点,而这种着眼点反映在具体的环境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社会、自然以及整个生态环境具体的利益往往被排除在视野以外。受这种传统刑法理论的影响,通过

刑罚的报应功能来预防环境犯罪的发生被定义为环境刑事司法的目的。但刑事政策还应当关注预防犯罪,并尽量弥补被害人的损失,恢复被犯罪损害的社会关系。仅单纯通过自由刑、罚金刑等刑事责任承担方式来预防环境犯罪是不够的,通过接受刑罚仅能承担对侵犯国家环境资源所应承担的宏观抽象责任,却逃避了其犯

罪行为对环境、对社会带来恶劣影响所必须承担的实际责任。环境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这些尴尬督促我们去找寻破解这些难题的新出路。在环境犯罪中应广泛采取资格刑和非刑罚处罚方法的呼声更加强烈。

恢复性司法的出现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为化解环境刑事司法不足的局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能给予环境损害者多样的弥补方式,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二、恢复性司法理念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恢复性司法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相对应,其作为一种新兴生态概念应运而生。随着报应性司法弊端的逐渐暴露,全球范围内被害人保护运动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一种新的“加害人——被害人和解”模式逐渐扩展,并最终促成恢复性司法这场全球性刑事司法革新运动。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CCPCJ)在200X年给定了“恢复性司法”的标准翻译,以此表明联合国对有关恢复性司法一系列问题的基本立场。201X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首次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生态修复制度,而修复性司法正式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司法手段,是为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必要制度保障的重要依托。

尽管各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于“恢复性司法”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大家对于恢复性司法基本内涵的认识和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目标还是比较一致的。恢复性司法通说指采用恢复性程序并搜寻多样化方案以实现恢复性结果,在调解人的主持和帮助下,组织受害人和罪犯共同积极参与解决由犯罪所造成的问题,从而最大可能的将社会关系恢复致受犯罪侵害前的状态。集中反映在环境犯罪中,恢复性司法是指在环境犯罪追责治理过程中,采用修复、补偿等方式,使得环境法益得以保护,被破坏的环境得以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得以恢复的刑事司法理念。

三、环境犯罪中恢复性司法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从宏观上来讲,恢复性司法能够克服传统刑罚体系存在的局限性,并且能满足人们保障人权、实现社会关系恢复等需求。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恢复性司法能够促进恢复受损的环境要素

恢复性司法在对犯罪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把对犯罪造成的损害的恢复放在显著的地位,强调在解决已有受损法益的基础上,达成犯罪人、被害人和社区的整体和谐,达致主观上自愿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我们可以将恢复性司法理念引入到环境保护中,将环境刑事犯罪进行非刑罚化的处理。在审理环境刑事案件时将以下三个方面因素作为参考:第一,犯罪者是否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消除影响、排除损害、对受损资源进行修复,是否对所犯罪行有悔过态度;第二,犯罪者补救措施的效果反应如何,对于受损资源是否能真正起到修复的作用;第三,如果使用刑罚,能否真正实现目的,是严重环境案件中不用刑罚处罚不至于符合

浅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浅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 林文捷 【学科分类】刑事诉讼法学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价值中国适用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业方向:传媒与信息法专业法律硕士;联系方式:河北省廊坊市东方大学城圣陶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生教学基地(065001);电子信箱:wenjie930@https://www.doczj.com/doc/6c5903474.html, 【收稿日期】2010年9月20日 【版权声明】作者授权本网首发,转载请注明"中国法学网首发" 【责任编辑】刘小妹 【摘要】恢复性司法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将近三十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新型的司法模式,旨在弥补报应性司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这种司法模式在我国实践中,有部分省市已经开始适用,而且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仍有部分人对这种司法模式产生质疑,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恢复性司法的分析,进而提出其在本土化中适用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一、恢复性司法的含义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恢复性司法"一词,作为一个规范化概念,涵盖了一系列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原则和制度,在西方法治国家已有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史。它作为一项刑事司法改革运动,首先是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司法危机",传统的刑事司法理念已日趋无力应对现代社会的犯罪压力与民众对司法正义的诉求,因此,恢复性司法以现有刑事司法模式的替代(而非局部改良)方案的面目,登上了历史舞台。1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后果的非正式犯罪处理方法。所谓恢复性程序,实质通过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面对面的协商,并经过以专业人员或社区志愿者充当的中立的第三方的调解,促进当事方的沟通与交流,并确定犯罪发生后的解决方案。所谓恢复性结果,实质通过道歉、赔偿、社区服务、生活帮助等使被害人的受犯罪影响的生活恢复常态,同时,也使犯罪人通过积极的负责人的行为重新取得被害人及其家庭和社区成员的谅解,并使犯罪人重新融入社区。2 恢复性司法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参与性。传统的司法模式更多的是以被告人为中心,追究刑罚权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那么被害人的权利很难得到司法的重视与保护。实际上,在这种模式下,被害人因为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遭受伤害是第一次伤害,而在刑事诉讼中,应该得到的权利不能得到,应该恢复的创伤不能恢复,实际上是经受了"再次被害"。3然而在恢复性司法中,被害人与被告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被害人

论司法独立原则

论司法独立原则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其中包括“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其中涉及“司法独立”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探讨与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司法独立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历史渊源,分析了司法独立的要求与标准以及影响司法独立的因素,最后提出我国司法独立的措施与方式,以维护司法独立的权威。 【关键词】:司法独立;法官独立;舆论监督 【正文】: 司法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公民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彼此的接触与交往也愈发密切和频繁。必然就会出现各种纠纷,而司法就是为了处理纠纷而存在的。我国进行法治建设时间很短,而且起步较晚。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各种体制落后,在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有了很大变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快速发展,如加入WTO 等等。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国对现行各种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司法体系。司法的功能和社会作用,要求司法应独立存在、独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司法本身所具有的功效。司法是否独立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司法独立也就成为司法的重中之重。 一、司法独立的概念与内涵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司法权是司法的重要内容,司法权的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前提。司法独立是现代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都应确立司法独立原则。我国《宪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等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为我国司法机关的独立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体现了我国在司法改革中确立的司法独立原则。 针对司法独立的内涵,学术界展开了较多的研究,无论国内学术界还是国外学术界,都颇为关注司法独立的内涵。从现代司法实践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司法独立原则作为了本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基本一致,它直接影响着司法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司法独立的本质在于司法权的独立,一般而言,学者们之所以对司法独立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根源于司法的内涵与本国法律传统密切相关。但是即使学者们的观点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但其实质内容却有共同之处,都认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就是减少外界因素对司法的干扰,让司法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力在实践中予以行使。基于此,笔者认为,司法独立指的是司法权所要求的一种自然与理性状态,任何外部因素都不能对其进行干扰,从而保障公民权利和司法公正的制度结果及其运行的整个过程。 司法独立原则,在我国又称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一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的刑事诉讼活动加以干涉。

印度环境基本法及其实施中的司法能动(精)

印度环境基本法及其实施中的司法能动 谷德近 【学科分类】环境保护法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摘要】作为环境基本法,印度1986年《环境保护法》及其附属立法形成“伞形结构”,旨在加强现有环境法律体系、理顺执法体制、提高执法能力和加强执法意愿。可是,行政执法效果并未实现这些目标。根据宪法赋予的司法管辖权,印度的司法机关奉行能动主义,部分校正了行政执法的不足。 【关键词】印度;环境基本法;司法能动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印度同我国都处于发展中世界,经济社会条件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环境状况亦持续恶化,公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汲取印度环境基本法及其执行的教训,分析印度环境司法能动的实践,对于完善我国的环境基本法具有借鉴意义。 一、印度环境立法的演进 (一)印度环境法律的渊源和立法体制印度属于英美法系国家,保留了大量殖民地时期的法律。印度独立后,从印度宪法肇始,环境法律既以制定法为主,又包括普通法,后者又包括联邦立法和邦立法。 根据印度1949年《宪法》,联邦和邦各自的专属立法权和共享立法权由宪法文本明确列举。其中,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立法权的配置是:联邦对核能、跨邦交通、船舶运输、主要港口、交通管理、油田开发和管理、矿藏和矿产开发、跨邦河流、公海渔业等享有专属立法权力;邦对公共健康和卫生、农业、供水、灌溉和排涝、渔业享有专属立法权;共享立法权涵盖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小港口、工厂,以及联邦不享有专属立法权的矿藏和矿产开发事项。未列举事项的立法权由联邦专属。另外,为了“国家利益”,联邦议会的上院可以三分之二多数决定,由联邦议会行使邦专属的立法权。即使不经联邦议会上院多数决定,只要两个以上邦的议会同意,联邦仍然可以行使邦的专属立法权,且只有联邦议会可以修改、废止此类立法,邦议会无权。立法之时不同意的邦也可以嗣后同意,使该法在其管辖范围内生效。例如,下文述及的1974年《水污染防治法》就是邦同意的联邦立法。 可见,尽管印度是联邦制国家,联邦和邦的立法权划分明确。可是,根据“国家利益”条款和邦议会授权条款,联邦几乎享有完全的立法权,已经接近单一制国家。因此,仅在联邦层面,考察印度环境法律的演进,作为分析印度环境基本法的立法背景。

区司法局年度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

区司法局年度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 按照区政府文件要求,现将我局“十二五”期间工作情况、2015年工作总结、“十三五”发展规划和2016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情况 基层司法所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基层司法所业务、队伍和物质保障“三项建设”,基本实现了司法所管理水平和司法助理员队伍综合素质“两个提升”,构建了一套体系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十里铺乡、海口镇和石化司法所先后被授予省级示范司法所,龙山、山口等5家单位被评为市级示范司法所,玉琳司法所长徐玉龙同志被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称号。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了区、乡镇(街道)和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新开展“菜单式”法律服务,打造“法律服务1小时便民服务圈”,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法律门诊”。2015年,我区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分别在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设置五大业务服务板块,开设“菜单式服务”模式,群众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获取服务。开发了公共法律服务查询系统,群众可在各司法所的触屏一体机上直接查询公共法律服务项目、人员和电话,真正实现了便民、利民、全覆盖。

人民调解工作。乡镇(街道)和村(居)调委会实现了“六统一”,楼栋和村民组设立了调解小组,重点敏感领域设立了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安全事故、婚姻家庭纠纷等5大调解中心,设立了16个不同类别的以个人姓名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建立健全了三级矛盾预警、“5+1”联动调解、公诉检“三调联合”机制,围绕“快、细、稳、准、实”五个字,加强排查,及时化解,做到预防走在调处前,调处走在激化前。海口和龙山调委会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大调解”、警民联调等典型做法在全市政法工作大会上多次作经验交流。 安置帮教工作。在区和乡镇街道两级都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建设了XX区新程安置帮教基地,为刑释人员顺利地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每年集中对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全面核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见面谈话、落实帮教责任人,在全面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的实施帮教,五年来共接茬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206名,全部落实了帮教措施,帮扶率达100%,重新违法犯罪率为零。 法律服务工作。近五年,我局积极组织开展“助发展、促改革、保民生”和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法律服务专项活动,推进法律服务纵深化发展。从严治理和整顿全区法律服务市场,严把从业人员资格关,对法律服务队伍

司法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司法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建章立制,有章可循 从明确标准、完善制度入手,形成按标准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按照“标准化+”模式,结合实际对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完善,研究制定各项工作标准,健全工作目标月度分解责任制,使每个岗位都职责分工明确、每项工作都程序目标清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服务中心、服务群众 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实际法律需求,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在信访WW、矛盾化解、法治宣传、法律保障、公证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便民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 三、大局意识、维护稳定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发扬“创新有为、实干担当”精神,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员管控和涉法涉诉信访WW等工作,为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法治保障。 四、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科室要围绕全局工作中心,凝心聚力、沟通配合、团结一致、共同提高,做到分工分不家、补台不拆台,营造

风清气正、勇于担当、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五、责任落地、提高质量 贯彻区委“责任落地年”工作部署,把提高执行力、落实力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对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到有督查、有考核、有问责。弘扬“钉钉子”的精神,倡导“马上办”的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责任落地、工作取得实效。 六、模范带头、营造氛围 局党组领导班子和各科室负责人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上带下、层层示范,带头加强学习、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担当作为、带头干事创业,在信仰信念、纪律规矩、修身律己、责任担当上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全体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树立良好形象。 七、廉洁自律、警钟长鸣 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加强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公证三支队伍中党员的廉洁自律教育,坚决克服和纠正办案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条、论坛10条。其中20日后新增微博25条,论坛1条。

恢复性司法

主要有恢复性司法的概念、特征、目的、优点、弊端、程序、适用范围、理论基础等 一、概念 1、恢复性司法是对刑事犯罪通过在犯罪方和被害方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以犯罪人主动承担责任消弭双方冲突,从深层次化解矛盾,并通过社区等有关方面的参与,修复受损社会关系的一种替代性司法活动。 2、恢复性司法是指对犯罪的受害者进行赔偿和补偿的一系列司法措施,包括在案件的调查的初级阶段使用包括调解在内的措施,以便能在审判前弥补损害和向受害者提供赔偿。它可包括对被害人的赔偿、补偿、援助以及犯罪人社区服务和重返社会等内容。 二、特征 1、它关注司法过程中对被害人的补偿、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关系的修复,以及补救由犯罪造成的其他损害。 2、它以谋求对被害人的物质和精神补偿为主,同时也关注犯罪人、社会关系或社会安全感的恢复,达到多方受益的效果;这种效果的实现,是通过对犯罪惩罚方式的改进即恢复性司法来完成的;在涉及具体的犯罪惩罚方式时,被害人的意见是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内容。 3、它既可以在开庭审理前或审理中实施,也可以在犯罪人服刑中或服刑后进行;参入和解、协商的人不仅包括被害人和犯罪人,还可以包括他们的近亲属、社区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法官是重要程序的主持者和调解者。 三、目的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新的刑事处理方式,其目的在于:1、犯罪人主动承担个体责任,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进行赔偿;2、受害人利益得到救济、补偿,既包括物质财产方面,也包括精神人格方面;3、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修整、恢复。4、促进犯罪者早日回归社会,恢复一种正常的生活秩序。根本目的在于消除仇恨,化解矛盾,使当事方都能够不因犯罪和被害而影响融入社会重新生活和工作。 四、优点: 1、对被害人:(1)保护被害人权益。被害人可以当面告诉犯罪人犯罪行为对他们造成的影响, 犯罪人的道歉与补偿将使被害人的心理受到很大的慰藉。 (2)提升被害人在刑事追诉程序中的地位,使被害人有更多的发言权,而不只是充当证人角色。可以说,在该程序中,在某种程度上,被害人居于检察官或法官之角色; (3)确保被害人的实质利益,使被害人可以获得完全或适度的赔偿,而且加害人真挚的道歉也可以弥补被害人精神上的损害,有助于被害人的再社会化;(4)这种方法为受害人提供了获得补偿、增强安全感和寻求将事情了结的机会,使罪犯能够深刻认识其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并切实承担责任,同时使社区能够理解犯罪的根本原因,促进社区福利并预防犯罪; 2、对司法制度:(1)实现我国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刑法第一条开宗 明义“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从完全的意义上讲,实现刑法的目的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惩罚犯罪,而是既惩罚了犯罪,又使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包括

浅论司法独立的论文

浅论司法独立的论文 内容提要:司法独立与西方法治观念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包括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司法独立不仅意味着机构与权限的独立,还意味着推理模式与程序的独特。我国的司法独立是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的持续进行,在我国实现司法独立,已成为社会各界和国家领导人的共识。《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机关作为公平裁判者,作为“公道人”,若不能独立而不受干涉地居中裁判,何来公正可言?司法独立是 分权的政治体制,也就不可能有司法上真正的独立。 对司法独立进行这样一番历史考证,主要是为了了解这一西方社会核心的司法制度的背后所蕴含的人文背景和知识传统。而这正是我们探讨司法独立在近代 持怀疑态度,但是可以确信的一点是,法律推理如果失去了应有的中立性,不仅司法独立会成为一句空话,甚至会重蹈人治的老路。 第四是以推理过程的充分公示保证司法活动的可监督性。司法推理是人类理性能力在司法活动中的体现,自然应当以周密的推理和有力的论证为支撑。评述并公开判决理由,就是要求法官具体地剖析司法过程矛盾症结之所在,透彻地阐述其据以判断事实和解释法律的基础,清晰地展示其对于法律和正义的理解,从而把具有“私人性”的推理思维公开化。这既明辨了事理与法理,又避免了“暗箱操作”,使胜诉者倍感法律尊严,败诉者则知法服法,更为重要的是,它给社会团体和普通民众对司法审判过程实施监督提供了依据。 总的来看,法律推理的独特性正是司法独立的内在保障,因而有必要将这种独特的法律推理作为司法独立的一项重要指标。否则,即使司法获得机构和权限上的独立,其结果也无非是行政部门多了一个分支机构。 三、我国司法独立的现实体现及其局限 (一)我国司法独立之现实体现 司法独立虽然产自资本主义但并非一定姓“资”。它揭示的是现代法治的共同规律,因而业已成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理应为我所用。司法独立也并非只能适用于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用司法权来制衡强大且易被滥用的行政权,而这种制约机制同样可适用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我国,因为我国政体中行政权和司法权也应是彼此独立的。可见,在 3、在 第一,法官选任的独立。法官的选任由专门的司法委员会进行。这个司法委员会应以法官为主,同时也可以包括党委和政府委派的官员,甚至律师界知名人士。但它的设置和实际操作原则应该是能够保证作为法官的委员会成员发挥绝对的主导作用。 第二,法官的终身任命。具有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学历、经过考核获得司法人员从业资格并具备足够司法实践经验的人,一旦经过司法委员会任命为法官,除非其触犯法律或严重违背法官职业操守,即应享有终身的法官资格。在这方面,应该考虑使某些高级的资深法官享有和教授一样的从业权利,即可以适当地延长任职的年龄限制,而不是受同行政官员一样的限制。法律应该明确规定各级法官得以从事司法工作的最高年限或退休年龄。 第三,法官不可任意移调,不可撤职、免职。法官不可以轻易地被调离其既定职位,更不可以轻易地被调换职位。如法官通常情况下不应该转换为检察官,同样,通常情况下检

论司法公正的现实意义及其实现方式

[关键词]:司法公正和谐社会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司法权威 司法是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司法作为法治的构成要素,其基本功能是借助公共权力对各种法律争端作出最终的权威性解决。司法功能的实现建立在司法公正的基础上。何为公正?博登海默曾将其比喻为“普洛修斯的脸。”[1]但是简单说,公正应当是“人们之间分配关系上的合理状态。”[2]所谓司法公正,就是指法律所蕴含的精神和价值被司法机关准确地在裁判活动中加以贯彻和体现。“司法公正涵盖整个司法过程,其价值蕴含包括适用法律平等、诉讼程序正义和判决结果公平三个方面。”[3]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和灵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法治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 法律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公平与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4]稳定与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实现司法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首先,司法公正可以引导公众尊重司法程序。在司法机关审判过程中,公平、公正、透明、公开的程序至关重要。程序公正既可以让当事人了解审理案件的过程,又可以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尊重程序的教育。这种教育在长期奉行“重实体,轻程序”司法传统的中国更显重要。当人们因为程序正义而相信司法判决时,国家的法律、法院的判决就能获得服从和遵守,公众信法、服法的局面必将逐步形成。 其次,司法公正可以引导公民尊重法律权威。只有公正的司法才是权威的司法。正如美国律师兼牧师布莱克顿所说,“法律被称作是一门公正的科学,有人说我们都是它的牧师,因为公正是我们的信仰,我们主持它神圣的仪式。”法律之所以被人们所遵守和服从,是因为法律是公正的化身,司法过程就是主持公正的神圣的仪式。一旦司法失去公正这一神圣的光环,法律也就失去了公正的权威。对于体现公平正义的司法裁决,人们自然愿意服从和遵守,在这种法律良性的运作中,法律的权威逐渐生成。这将改变中国长期存在的只服从权力权威而不接受法律权威的传统,养成公民敬法、畏法的法律心理。。 第三,司法公正可以在全社会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5]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司法公正对人们形成法律信仰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影响。司法机关公平、公正、公开司法,对于人们相信法律、服从法律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如果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将法律视为维护自身权益的护身符,人们都愿服从法律公正的统治,那么,中国法治将会揭开新的历史篇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逐渐形成。 第四,司法公正将直接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准。在任何一个社会,法律与道德都具有指引、教育、预测和评价的作用。司法机关通过公正司法,对违反法律认可的最低限度道德的行为予以强制纠正,实现了体现在法律中的道德;包含在这种司法过程中的道德教育比其他一般说教式道德灌输效果更直接、印象更深刻甚至终生难忘。长此以往,全民的道德水准必将得到较大的提高,社会将更加和谐。

大力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专家座谈会发言_摘要_

人民法院报/2014年/6月/5日/第002版 专版 大力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既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立法精神,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司法新期待的重要举措。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大力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专家座谈会,就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如何在环境司法方面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等问题进行研讨。现将环境资源法学界、立法机关、环境行政执法机关、环保社会组织以及部分地方法院与会同志的精彩发言摘要刊发。 设立环保法庭很有必要 北京大学教授汪劲 第一,基层人民法院设立环保法庭、审判庭的法律依据有待明确,有必要通过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修改或进行立法解释。 第二,环保法庭和现行司法体制的衔接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司法机关内生性困境。如审级问题,由哪一级法院受理此类案件,如何解决两审终审制的问题。 第三,环保法庭的功能定位有待统一。一是名称问题。伴随着环境司法审判的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法制保障、司法保障改革方案的不断落实,名称问题应该可以统一。二是审判模式问题。大多数环保法庭都打破了传统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分类法,实施了“三合一”或“四合一”的审判模式。 第四,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设立环保法庭。没有必要全面推广环保法庭,因为环境资源类的案件比较少。可以选取具有地域特点或者经济发展特点、问题特点的中级人民法院,采取指定管辖的方式设立环保法庭。 第五,推动公益诉讼的发展。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已经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我认为该条也可以通过释法,扩大解释到行政公益诉讼。 推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家慧 法院应发挥司法能动作用,推动环境司法工作更好地开展。一是应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二是建议环境民事、环境行政、环境刑事工作由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负责,即采取“三合一”集中管理模式;三是应做好环境公益诉讼审判工作,建立环境公益诉讼资金管理制度,有效破解环境公益诉讼难题;四是加强环境资源类民事案件的审理,推动社会矛盾化解;五是依法审理环境行政案件、环境非诉行政审查案件,支持和监督环境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六是加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的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七是加强海事海洋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审理,支持海洋强国经济建设;八是依法审理农村、农业领域的环境污染纠纷案件,支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 环境司法体制与制度创新 清华大学教授王明远 环境司法专门化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推进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的专门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推进法制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价值和生态利益平衡的一种手段。 我赞同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但其工作定位不是审理大量的案件,而是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研究和起草相应的司法解释、对下指导重大疑难案件、发布典型案例,为整个国家的司法活动提供基础性的、规则性的、方向性的指导。 我的建议是,要解决深层次的生态系统整体化的需求和行政管理地方化、局部化割裂的矛盾,

司法局2018上半年工作总结(多篇范文)

司法局2018上半年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三大职能作用,为统筹城乡改革综合配套试验区建设,为加快实现温江“两个率先”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法治城市”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1、积极参与成都市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和目标,切实做好全区启动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在5月15日全市的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我区作了书面交流发言。7月3日,组织召开全区创建“法治城市”动员会。 2、开展多种形式法制宣传,深化“法律六进”活动。一是于4月21日在万春镇永和社区启动了xx年温江区“法治文化进社区”活动;二是在天府街办推出“六个一”法律进社区便民服务主题活动,即:一个法律辅导站。以“一村一律师”惠民机制为依托,建立法律辅导站,广泛开展问需于民保民生,促进法律进农家活动,拓宽普法宣传新渠道。一个法律图书角。以图书角为载体,提供民事、刑事、婚姻、家庭、劳动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方面的书籍供群众免费阅读,营造群众学法的浓厚氛围。一本法律书籍。向每个家庭赠送一本与其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书籍,调动群众学法积极性。一次评选活动。适时开展“守法示范户”“平安户”评选活动,广泛树立典

型,宣传先进,增强群众学法主动性。一次法律培训课。根据群众需要,适时开办《劳动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培训班,畅通群众学法绿色通道,提高群众法律素质。一名法律明白人。以居民小组长为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努力培养法律意识强、办事能力强、法律素质高“两强一高”的法律明白人。三是开展公民道德法制宣传月、“综治宣传月”、《水法》和“中国水周”、“4.26”知识产权等法制宣传活动;四是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活动。 3、抓好各类普法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一是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完成了温江中学和东大街一小“法制示范校”的申报工作;与区法院联合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与团区委、教育局协调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筹备工作。二是加强基层两委会干部法制培训。会同区委党校组织开展了对全区两委会干部的《物权法》培训,培训人员200余名。三是编撰了xx年法制宣传资料、流动人口手册和《行政监察法》宣传学习读本。编印了《xx年区委中心组学习资料(法律)》,进一步增强我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和水平。 4、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为载体,夯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新型村级治理机制要求,围绕农村产权体制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工作心得:恢复性司法理念在生态环境刑事司法中的应用

工作心得:恢复性司法理念在生态环境刑事司法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文明建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我国正在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且不断完善生态修复制度。全国人大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生态环境保护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环境司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司法的本质特征以及设计生态环境司法的具体程序,并且完善配套相关制度,有助于生态环境司法的开展和深人,有助于保护生态利益,有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一、生态环境修复性司法的渊源 生态环境修复性司法是以环境损害为前提,以环境修复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对环境损害进行法律救济的新发展,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损害环境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手抓,实现环境修复一环境损害一环境修复的循环发展模式,既不因为环境受损而阻碍经济发展,也不因为经济发展而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环境修复性司法可以对污染的水体、土壤、空气和被破坏的植被、资源以及缺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修复,保证生态系统恢复到损害之前或者生态保持平

衡之际。也就是说,生态环境修复性司法是一种凡是环境损害发生之处,皆能以环境修复性司法进行救济的法律模式。 生态环境修复性司法程序把生态文明当作最髙价值追求,把和谐社会作为最终价值目标。现今司法体系中,一旦环境遭到破坏,处罚或惩罚相应而至,人与社会的和谐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对人进行处罚和惩罚,从而消减了对环境修复的责任心,导致环境损害加剧,人与自然亦不再和谐—环境修复性司法则恰到好处地避免了此类情况发生。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环境修复性司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和谐。 关于“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justiceprogram)的定义,各国学者和法律实务工作者的认识并不一致。通说认为,恢复性司法是通过一种非对抗的方式解决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间的冲突,促使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内的犯罪主体主动承担法律责任,并对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进行对价性赔偿;旨在将受害者和加害者放在一个更公平的位置上,最大程度地满足被害人基于犯罪侵害而逻辑地产生的经济上、情感上和社会方面的正当而合理的需求,是减少冲突规模,有效支持犯罪者回归、促使被害人相关形态恢复“原状”,从而最大可能的达致修整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恢复性司法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因国别不同亦有所不同,但是各国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目标却是殊途同归。可见,恢复性司法提供了一条避免法治运作成本不断增长,防止司法正义被无效率拖延的新的进路。诚然,社会控制不止一种方式,更非严厉的刑罚一种方式。美国法学家布莱克认为,“法律的社会控制一般有刑罚控制、赔偿控制、治疗控制与和解控制等形式。在其他因

论司法独立

论司法独立 【内容提要】伴随着中国整个社会的改革,中国的司法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废到兴的过程,但是,环顾整个发展过程,这种改革并不是很乐观。我们的司法制度并不是我们宪法所赋予的那种独立的司法制度,在实务中,它受制于各种外力,使整个社会对我们的司法产生了信任危机。所以,司法独立被广泛的法学界学者所呼吁,也被众多的司法实务人员所期待。 【核心词】司法独立法官专业化行政力文化舆论 正文: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项重要措施,要提高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的选任素质和标准,而这套标准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司法考试。司法考试不仅在形式上实现了选任的公平,能够使天南海北的人共同接受一套法律知识的检验,同时,这套标准也是检验被试者是否具备进入法律实务界的素质。着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对于司法独立也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自1950年以来,我们的司法官员几乎是没有法律背景的,由此导致了我国司法人员素质的普遍低下,自1995年颁布《法官法》后,司法人员的素质才有所提高。法官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能够是法律的运用更为精准,另一方面,也使同行之间存在了相互的理解,促使司法独立。若是一个法律人和一个军人同时判决一个案例,试想一下,他们的判决将会产生多大的区别,整体法官素质若都如非法律人一样的话,那么仅有的少数法律人又如何独立判案,那时,非法律人的意见将会左右法官的司法,司法又怎么会独立。 相比提高法官的素质而言,行政力的干预的改革将是难于登天了,这是司法独立改革中最难以触动的一部分利益。在我们的历史发展中,古代的司法官员与行政官员是合二为一的,并没有分离出独立的司法体制,司法体制从行政中分离出来,还是近代以后的事情了。长期的行政司法不分家,让我们这个国家形成了行政干预司法没有什么不可的态度。 虽然我们的宪法中赋予了司法独立审判的权力,但是在实务中,地方政府控制着地方法院的财政,试想,财政无法独立,那么审判权如何独立。以致于在近年来,我们的报纸上出现了法院主动上门为企业解决法律难题、主动揽案的现象,我们的各大报纸把这种现象当做是一种好事来宣传,但其实这违背了民事不告不理的原则,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的法院财政紧张,只能上门服务了。如果我们的国家不给法院以独立的财政支持,那么我们的法官如何去独立审案? 除了法官素质、行政力的干预,还有另一大干预司法独立的因素:民众舆论。我们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对权力的崇拜,始终念念不忘“包青天”,可是却不知道,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这种理念是错误的,若是法官有这种思想,更是危险的。我们的审判制度要的是一种正当程序,而正当程序的要求之一就是角色分化,也就是说法庭上的一切人都是带着角色的面具的,他们是在这种角色的背后进行活动。不能产生对受害人的同情或者是对犯罪嫌疑人的憎恶,这将极大的影响量刑与定罪。但是在实务中,要摒弃这一切的舆论导向是完全不可能的,“全国人民一声吼,法院也要抖三抖”。我们的许多案件在审理的过程中是受制于舆论的导向的,然而我国的民众与美国的民众是完全不同的,美国的民众法律意识是极为强大的,而我们的民众更多的民间正义。民间的正义是感性的,并不是理性的,这是极大容易导致冤假错案的。比如药家鑫案中,我们是应该分析药家鑫杀人捅了被害人几刀,这几刀哪一刀是故意的,哪一刀是失去理智的,而民间正义是不管的,捅了几刀都一样,人死了,就该偿命,这是与现代法治理念不相容的。这种最朴素的民间正义很容易变成草菅人命的工具,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论环境司法的能动性

论环境司法的能动性 论环境司法的能动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许多地方的环境状况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而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绩压力,环境问题得不到很好的重视。虽然环境保护口号很响亮,但环境保护措施的施行依然步履维艰。环境司法作为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应该充分发挥其能动性。 关键词司法能动性第三人参与刑罚创新环境调解 中图分类号:D9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1-098-02 一、环境司法能动性的定义 司法能动性这个概念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的。司法能动性,其实指的是美国司法审判中的一种理论。它要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秉承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并充分运用司法经验,创造性地适用法律,从而理性地对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作出判断。其基本宗旨是:法官应该审判案件而不是回避案件,并且要广泛的运用他们的权力,尤其是通过扩大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手段去促进公平。此外,法官有义务通过运用手中的权力为各种社会不公提供司法救济。豍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司法能动性,是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的。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期,各类矛盾层出不穷,新的矛盾也是日益显现。而司法途径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国社会矛盾高发期应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成文法的固有局限性和司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因素,我国的司法工作一直进展的不太好。正是由于我国的现实情况,使得我国的司法能动性与美国的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的司法能动性主要不仅解决司法裁判的理论问题,而且还要解决法院如何实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政治功能。人民法院的能动司法就是要发挥司法

司法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司法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司法局办公室工作总结2007-12-07 17:04:3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司法局办公室工作总结司法局办公室工作总结(2)强服务谋发展促创新——XX市司法局办公室2004年工作总结在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XX市委二届三次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办公室全体人员根据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积极、稳妥开展,全体人员表现出了高昂的斗志和满腔的热情,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勤奋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办公室的工作中,在全年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加强学习,因势利导,创建了学习型办公室在今年工作中,办公室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

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在政治学习方面,我们以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将理论学习、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岗位建功有机结合起来,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化为精神支柱、外显为建功实践。通过对政治理论、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理论政策和知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业务学习中,我们利用学习时间集中学习了上三级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去年工作的得失,分析了去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了今年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以及面临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理清今年办公室的工作思路。办公室的全体同志还利用自学时时重点学习了与本职岗位相关的,如信息调研、公文处理等业务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根据局党组的部署,在今年工作中,办

公室制定并下发了《XX市司法局2004司法行政工作要点》、起草了《在市委常委会上司法行政及依法治市的工作汇报》,制定下发了《XX市司法局办公室2004工作计划》,拟定了《在政法汇报会上的汇报材料》,起草了我局在各种会议上的汇报材料。在工作中,办公室的全体同志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强化了工作方式和服务方式,共同分析、总结了办公室工作的规律,积极运用这种规律努力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和科学性。时时刻刻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作风,围绕局党组的中心工作,从办公室工作的实际出发,研究和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开创工作中善于办事,敢于办事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创建了制度化办公室在今年工作中,办公室通过建立健全办文、办会、办事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办公室各项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首

论司法独立原则

收稿日期:2004-12-24 作者简介:王久斌(1962-),男,河南省汝州人,郑州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经济师。 论司法独立原则 王久斌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摘 要:司法独立原则源于西方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学说,其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法制原则。然而,在我国,尚未真正确立司法独立原则,代之以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追求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必将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有限司法独立原则,已难以适应现代法治进程的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原则,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应有选项。 关 键 词: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05)03-0019-03 一、司法独立的起源及含义 在中国古代司法与行政不分,司法权在中央虽有专门的机构行使,但封建皇帝集立法、行政、军事、司法大权于一身;在地方司法权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因此,在中国古代司法不可能独立。 司法独立原则源于西方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学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这段名言精辟地论述了三权制衡的必要性和司法独立的重要性,为西方国家确立司法独立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司法独立原则被许多国家的宪法普遍确认。例如,美国宪法第3条第一项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国会随时规定与设立的下级法院。”德国基本法第92条规定:“司法权委托给法官,此项权力由联邦宪法法院、本基本法所规定的各联邦法院和各州法院行使。”法国1791年宪法第五章第1条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司法权不得由立法议会和国王行使之。”日本宪法第76条第1款规定:“一切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由法律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德国1877年颁布的法院组织法(1975年修正)则更明确规定:“审判权只服从法律,由法院独立行使。” 司法独立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项司法原则。1982年10月20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国际法协会第19届年会,通过了《司法独立最低标准》;1983年 6月10日,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举行的司法独立第 一次世界大会,通过了《司法独立世界宣言》。这两个文件的制定表达了国际社会对司法独立的关切和期望。同时,也推动了联合国对司法独立问题的重视和对司法独立原则的贯彻实施。1987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司法独立的基本原则》,该基本原则对司法机关的独立以及司法机关人员的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资格、甄别和培训、服务条件和任期、职业保密和豁免、纪律处分、停职和撤职等做了具体规定,这对各国推进司法独立及法官制度的建立、改革和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和约束作用。 资产阶级学者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立法机关,法庭还有判例或习惯可以沿用。但如果没有司法机关,便失去了解释法律、审理案件、保障人权、惩罚犯罪的手段,这个国家将无法维持。孟德斯鸠曾经把司法权同行政权的分立作为自由存在的前提,把司法权同立法权的分离作为公民生命和自由的保障,应该说这是很有见地的。根据西方国家的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和资产阶级学者的解释,司法独立包括以下含义:(1)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是并分立的机关,司法权由司法机关行使,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干涉;(2)法官独立审判案件,只服从法律,不受各方面意见包括检察官控诉所左右;(3)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除依据上诉程序变更裁决外,也不能进行干涉;(4)法律对法官地位予以特殊保护。实行法官专职制,法官不得兼任立法、行政职务,不得有政党身份或从事政治活动。实行法官职务终身制,非因法定理由并经严格程序,不得将其停职、免职、调动或减俸,以保证司法 公正。 [1] (P615) 第20卷第3期2005年6月 平顶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Vol.20No.3 J un.2005

司法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强服务谋发展促创新 —XX市司法局办公室2004年工作总结在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XX市委二届三次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办公室全体人员根据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积极、稳妥开展,全体人员表现出了高昂的斗志和满腔的热情,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勤奋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办公室的工作中,在全年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学习,因势利导,创建了学习型办公室 在今年工作中,办公室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在政治学习方面,我们以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将理论学习、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岗位建功有机结合起来,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化为精神支柱、外显为建功实践。通过对政治理论、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理论政策和知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矗。 在业务学习中,我们利用学习时间集中学习了上三级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去年工作的得失,分析了去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了今年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和挑

战以及面临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理清今年办公室的工作思路。办公室的全体同志还利用自学时时重点学习了与本职岗位相关的,如信息调研、公文处理等业务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根据局党组的部署,在今年工作中,办公室制定并下发了《XX市司法局2004司法行政工作要点》、起草了《在市委常委会上司法行政及依法治市的工作汇报》,制定下发了《XX 市司法局办公室2004工作计划》,拟定了《在政法汇报会上的汇报材料》,起草了我局在各种会议上的汇报材料。在工作中,办公室的全体同志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强化了工作方式和服务方式,共同分析、总结了办公室工作的规律,积极运用这种规律努力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和科学性。时时刻刻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作风,围绕局党组的中心工作,从办公室工作的实际出发,研究和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开创工作中善于办事,敢于办事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创建了制度化办公室 在今年工作中,办公室通过建立健全办文、办会、办事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办公室各项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 首先,办公室根据新的形势和上级各级领导机关的任务要求,不断充实、完善了办公室的工作制度。重新制定了《X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