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各位专家好,我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的张旭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负责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将工作岗位应用与课程学习有机融合起来,是这门课程一直探索、追寻的。今天,我所要汇报的题目是融工作、学习为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思路与实施,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设计;三、实施条件;四、教学效果;五、课程特色;六、建设思路。

一、课程定位

我将从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来阐述课程的定位。

(一)、课程地位课程性质是公共必修课,学时是128学时,课程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学生入学后学习的首门计算机类公共课程,它可以没有前导课,但是如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学习效果会更佳。后续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或职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课程。如平面设计、会计应用、机械CAD制作、课件制作等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高校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目前高校开设最为普遍、受益面最广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起始教育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适应性强及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

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与一体。学生学完此门课程后,基本上可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求,为了开好这门课程,早在两年前,大多数的主讲教师,到公司、企业顶岗挂职,与行业的专家、企业的代表以及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评评价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上尽可能的满足公司、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这门课程的知识技能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进行了分析讨论,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1、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网络及多媒体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原理。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基本外部设备。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常用的工具软件及熟练地进行文件管理。

4、能对文稿进行编辑排版。

5、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能对信息进行多媒体展示。

7、了解信息的表现形式,能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资料、进行信息检索与传输。

8、能对多媒体素材进行收集、加工、处理。方法能力目标主要包括:1、能借助计算机网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通过对办公软件和网络软件的学习,掌握学习计算机软件的一般方法和思维形式。3、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学习。4、具有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获取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具有积

极探索计算机新技术的意向和兴趣。社会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吃苦耐劳的精神。3、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4、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6、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二、课程设计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1、课程内容;2、教学方法与手段;3、实训实施方式;4、教学难点处理;5、学习评价。

(一)课程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如表所示:教学内容分为七章,课时分为课堂学时和实训学时,各占总学时的二分之一。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对课程内容又进行了深化和提炼,这门课程的选择依据是: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处理核心能力。具体表现为三大模块、七个项目、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三大模块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应的七个项目是:1、计算机基础知识;2、操作系统及应用;3、文字处理与编辑;4、数据处理与分析;

5、演示文稿与展示;

6、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7、多媒体技

术及应用。为了体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了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1、认识计算机;2、购买计算机;3、学会中英文输入;4、安装操作系统;5、Windows XP入门;

6、轻松管理公司的文件;

7、编写计算机购买申请报告;

8、编写部门月工作总结报告;

9、制作会议日程表;10、制作主题海报;11、制作人力资源情况统计表;12、制作销售统计表;13、制作账务管理和分析表;14、制作工作项目汇报演示文稿;15、制作产品营销宣传文稿;16、小型办公网络的连接;17、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18、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19、为公司制作多媒体宣传品

为了体现这门课程在职业岗位中的应用价值,将这七个项目和十九个工作任务融合到连贯的职业情景中。假设学生小张是一个高职毕业生,刚走向工作岗位,聘到一家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在项目一里,小张刚进入公司,老板给他配置了一台计算机,他需要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完成计算机的基本连接,学会中英文输入。在项目二里,他拥有计算机后,要使用计算机,就要安装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系统设置,学会管理公司的文档。在项目三里,他经过一段时间熟习工作之后,他需要为部门制作各种公文、总结、报告等文档。在项目四,他要帮助销售部门进行产品销售情况的数据分析。在项目五里,他要根据产品情况,为销售部门作产品宣传片,为部门领导制作工作汇

报的演示文稿。在项目六里,他为了将制作好的文档发给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需要上网发邮件,在网上查找数据和资料,同时保证公司的信息安全。在项目七里,他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公司相关部门制作图片、声音、录像等电子资料。在小张到公司办公室做文员的工作情景下,根据典型工作岗位的特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创设了十九个工作任务,将此门课程的内容有机组合起来,充分体现课程目标,也由此说明此门课程在职业岗位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完成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与学习,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岗位需求设定了教学内容,构建了这门课程的框架结构,如何组织教学,成为了这门课程的一个教学重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主要采取了行动导向下的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采用"四步曲"教学法, 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中, 通过仿真任务的制作, 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学习。

第1 个阶段, 任务引入, 提出问题。通过任务演示, 提出问题, 讲解任务应用背景, 给学生一个切入点, 建立感性认识。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从而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第2 个阶段, 分析任务, 解决问题。对任务进行分析,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具体实施的过程是将任务分解

为若干个可行的小任务, 然后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 逐步完成任务的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3 个阶段, 归纳总结, 引申提高。在每次课结束前, 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实际意义、重点、难点、容易出错处等及时进行总结。并针对任务的不足之处, 进行引申和提高。注意在这个阶段, 强调的是"引导"学生, 而不是老师讲解。

第4 个阶段,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任务源于生活, 最终要应用于生活。每次教学结束时及时布置配套的任务, 以便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然后,对这四阶段又进行了细化,分成八个步骤。工作情景、工作任务、任务分析、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知识拓展、知识提高和巩固练习。下面我就以轻松管理公司文档的教学为例,来阐述这八个步骤。第1 步设置工作情景是小张作为公司办公室文员。第2 步提出工作任务是希望小张将文件资料分门别类存放,井井有条的管理公司的文件,以后文件增多时,便于查找文件,提高工作效率,将怎样实现文档的分类存放?第3步老师引导学生对计算机中E盘和F盘中存放相同的文档资料进行分析,不同的是F盘是以文件夹的形式把相同类型的资料进行存放的,经过分析可得出针对不同性质的文档进行归类,同类的文档归入同一个文件夹中,并对该文件夹按照其特点命名。这样便于查找文件,提高工作效

率。操作的方法是通过“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来进行。第四步要求学生可借助于课件或教材来完成任务。第五步是将完成的任务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第六步是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容易出错处进行讲解和总结和学生进行质疑。第七步是老师对任务的不足之处,进行引申和提高。第八步是布置相应的任务及练习来巩固学习。

这门课程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和流程完成了七个项目、十九个工作任务,从而实现课程目标。此外还采用了分组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喻法等方法辅以教学。

除此还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来实施教学。如在电子教室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广播教学,有效地控制各个教学环节。电子课件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辅导,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交流、锻炼的机会;采用互联网,提供师生互相交流及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

(三)、实训实施方式

这门课程的实训课时数占总学时数的二分之一,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关系到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研组不断研究与探索,形成了逐层递进,分层实训的教学模式。

1、逐层递进组织学生实训,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学生实训随着学习进程推进,分为如下图所示的逐层递

进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实训是十九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这些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个阶段的实训是进行综合实训,把每个项目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应用,从而巩固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第三个阶段的实训是设计性实训,用项目设计和比赛的方法来实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四个或五个同学为组,给出与他的专业相关的一些主题,由学生分析讨论,研究这个主题分为几个方面,通过图书馆、网络,收集和获取相应的信息,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制作成相应的项目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评比,最后教师对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对不足的作品给出指导。设计性实训对学生信息能力的综合应用非常有效,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找资料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

第一阶段工作任务企业参观综合实训设计实训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第四个阶段的实训是带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计算机在现代办公和职业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所用的知识,所学的技能,在实际岗位中的价值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和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意识。

实训项目具体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完成十九个工作任务;第二个阶段是完成五个综合实训项目,分别是……,如《Word 2003》综合实训指导。(在实训项目具体内容上有超链接)第三个阶段是完成七个设计实训,分别是:1……

学生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实训,可以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

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

2、分层组织学生实训,因材施教,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对于上机实训,采取分层实训方法,有效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每个项目后的综合实训,设计时都分为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分层实训针对学生基础不同、能力差异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实训难度,对每个实训,围绕同一个实训目的,在确保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实训内容,满足了差异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难点的突破

由于学生入校时来自不同的地区,这就造成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参次不齐,一方面来自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知识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来自城市的学生,他们对这门课程所涉及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有所接触。教学中如何兼顾基础知识不同的两类学生,如何在128个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课程目标,成为这门课程的教学难点。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取了“同组异质”分组教学,每组两到三人,在班级内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上课的时候按照小组组织座位,让程度较好的同学带动程度较差的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基础好的同

学不会因已经掌握所学知识而无所事事,他们能够解答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的问题,在计算机操作上做出示范,既能解决老师课堂上指导应接不暇的情况,又能解决上课时间紧的问题。基础好的同学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己没有见过的问题,通过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激发其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这种分组教学方式能够增进同学之间互助友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深学生的认识、拓宽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五)、学习评价

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体现在全程化和标准化。其中全程化表现为三个方面:1、平时的表现;2、完成综合实训的情况;

3、完成设计性实训的情况。标准化表现为两个方面:1、学生在期末必须参加的计算机考试。2、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ATA 职业考证,获得职业证书。具体的考评办法是:期评成绩由50%的平时成绩和50%的期考成绩。平时成绩由10%的考勤、10%的作业、40%的综合实训和40%的设计实训。

三、课程实施条件

我将从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实训条件、领导支持、教师团队五个方面来阐述课程实施的条件。

(一)、教材的选用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与

习题集》。

教材特点: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突出教材的职业性。

2、采用工学结合新模式,教、学、做、练一体化

3、突出职场信息处理核心能力的培养

4、体现当今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

5、提供“立体化”教学资源,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

6、课程的影响力能有效延伸到高职学生就业前后。

7、注重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教学资源

具有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材,同时还提供了供老师使用这套教材时的助教资源,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还提供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助学资源,这些教与学的网络资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帮助,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网上留言、论坛等方式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实现了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从课堂到网络的延伸,达到教、学、做、辅导与一体。

(三)、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学院新建基础实训室13间,目前拥有500多台计算机。在购买先进计算机设备的同时,搭建了良好的网络化多媒体互动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极大地保证了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

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计算机应用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我们主要与吴忠市幼儿园、吴忠市朝阳小学、吴忠市东塔小学等幼儿园和小学进行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了解岗位实际、体验岗位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方面我们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实践,让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另一方面为幼儿园、学校及各企事业单位处理复杂的办公文件,同时为课程的教学积累了实际的案例。

(四)、领导支持

学院领导和系领导非常重视此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亲自检查基础实训室建设情况。

院领导为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还专门成立了计算机基础教研组,统一指导此门课程的教学。

(五)教师队伍

教学团队共5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4人,全部双师。教学团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积极进取,协同合作,互相提高的老中青相结合充满活力的团队。

四、教学效果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努力,我院学生的计算机整体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通过学生提交完成的作业以及学生在学院技能大赛中的表现来看,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和网络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并能够应用计算机及其技术完成特定的任务,许多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了个人求职简历的Word文档,上网查找与本专业相关的材料,能用Excel进行一般的处理,能用Word软件撰写毕业论文等等.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实际软件应用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教师们的不断努力下,学生对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的教学评价都是优,同时涌跃出大量的高质量的创作的Word、Excel、PPT学生作品。学院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对我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感到十分满意。毕业后的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这是学生作品的展示。

五、课程特色

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此门课程形成了以下特色:

1、以信息核心能力为主线,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融工作、学习于一体。

2、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辅以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做、练、辅导于一体,因材施教。

3、用网络技术手段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导。

4、实训教学形式丰富,注重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六、建设思路

今后此门课程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1、丰富精品课程中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此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2、提高教师团队的教育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职称结构。

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丰富学生校外参观学习、校外实训等实践形式

以上是我们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教育教学的一点做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让我们一起关注、关心计算机的教育以及普及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最新】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实践任务书 一、计算机实践的任务 计算机实践的主要任务学习使用Frontpage 2003 制作网页,设计网站,并在网站上发布一个综合内容的网页。 二、计算机实践目的 1) 掌握演示文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操作方法; 2) 掌握幻灯片的外观设置方法; 3) 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对象的方法; 4) 掌握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 5) 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超级链接的方法; 6) 掌握用Word进行文本编辑的基本操作; 7) 掌握用Word进行格式排版的基本操作; 8)掌握利用Frontpage2003制作网页,并融入word和powerpoint 技术。 通过《计算机实践》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操作及综合应用,重点在培养学生自学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动手和创新能力。 三、计算机实践的内容及要求 1.学习掌握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3,制作网页; 2.学习掌握中文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03的操作及使用,并将作品结合在网页上; 3.对于网页和幻灯片的页面修饰要求用自己制作的动画、图形、图像; 4.对于网页页面要求至少3个页面(使用超链接),网页中的内容与学生所选主题相关; 5.对于PowerPoint 2003制作的幻灯片要求至少有5张,幻灯片中的内容与学生所选主题相关; 6.学习网站的设置和网页的发布,分门别类地放置在相应的文件夹中,规范网页文件名和素材文件名,网站的首页应取名为index。 作品存放在一个文件夹中,以学号(学生卡上的学号)为文件夹名。 7.用Word字处理软件撰写出相应的计算机实践报告论文(字数要求:2000字左右)。 欢迎参观内蒙古 一、任务内容 此次我选择的内容是介绍我的家乡——内蒙古,根据自己平时对内蒙古的了 1

《大学计算机基础》各章习题答案(Win7+Office2010)

目录 第一章答案 (1) 第二章答案 (3) 第三章答案 (5) 第四章答案 (5) 第五章答案 (5) 第六章答案 (5) 第一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CBCC AABBA AC 二、填空题 1. 世界上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ENIAC 。2.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3.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 4. 微型计算机总线一般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组成。 5. 请将下列数据进行相应的转换: (0.125)10=(0.001 )2 (11010011)2=(211 )10 (127)10=(1111111 )2=(7F )16 (FD)16=(11111101 )2=(375 )8 6. 多媒体对象可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 7. 多媒体的特性主要包括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 8. 数据库领域中最常见的数据模型主要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3种。 9. 计算机科学家Niklaus Wirth曾对程序下了如下定义: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10. 能够被计算机直接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11. 黑客的常见入侵手段主要有木马入侵和漏洞入侵。 三、简答题 1.计算机经历了几代的发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计算机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现在正在向第五代发展。

2.采用二进制数表示计算机数据具有哪些好处? 采用二进制数表示计算机数据具有以下好处: (1)容易表示 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基本符号,易于用两种对立的物理状态表示。 (2)运算方便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的基本运算,采用二进制可以简单方便地进行这两类运算。 (3)简单可靠 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数码,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数字传输和处理时容易识别,不易出错。 3.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单位主要有位、字节、和字等几种。一个字由若干个字节组成,一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4.常见的信息编码有哪些?汉字编码主要包括哪几种? 常见的信息编码有BCD码、ASCII码、Unicode编码和汉字编码。汉字编码主要包括输入码、交换码、机内码和输出码。 5.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主要有以下性能指标:主频、字长、内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存取周期、外设扩展能力、软件配置情况。 6.媒体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一般而言,媒体通常被理解为信息传播的介质和渠道,如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今天的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同时,在教学中所指的媒体,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 7.多媒体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 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和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两部分组成。多媒体计算机的主要硬件除了常规的硬件如主机、硬盘驱动器、显示器、网卡之外,还要有音频信息处理硬件、视频信息处理硬件及光盘驱动器等部分;多媒体软件系统包括多媒体操作系统、创作系统和应用系统。 8.多媒体有哪些关键技术? 多媒体处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如下: (1)视频、音频等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2)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3)多媒体存储技术;(4)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 9.什么是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的过程有哪些? 程序设计就是完成一项程序工作的过程。其过程如下: ①分析问题,明确任务; ②进行数学建模; ③确定数据结构和算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各位专家好,我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的张旭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负责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将工作岗位应用与课程学习有机融合起来,是这门课程一直探索、追寻的。今天,我所要汇报的题目是融工作、学习为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思路与实施,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设计;三、实施条件;四、教学效果;五、课程特色;六、建设思路。 一、课程定位 我将从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来阐述课程的定位。

(一)、课程地位课程性质 是公共必修课,学时是128学 时,课程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 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 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是我院学生入学后学习的首 门计算机类公共课程,它可以没 有前导课,但是如有中学信息技 术课程的基础,学习效果会更 佳。后续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 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或职业 6 10 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课程。如平 面设计、会计应用、机械CAD 制作、课件制作等课程。计算机 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高校有着 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目前高校 开设最为普遍、受益面最广的一 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 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起 始教育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 丰富、覆盖面广、适应性强及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对课程内容又进行了深化和提炼,这门课程的选择依据是: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处理核心能力。具体表现为三大模块、七个项目、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三大模块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应的七个项目是:1、计算机基础知识;2、操作系统及应用;3、文字处理与编辑;4、数据处理与分析; 5、演示文稿与展示; 6、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7、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为了体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了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1、认识计算机;2、购买计算机;3、

VB程序设计说课稿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学习VB编程语言的特点、工作环境等先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的技巧,为今后学习其他编程语言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的先导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为课程目标,理论教学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驱动”教学法,精选多个案例,让学生掌握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项目开发的基本方法、程序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后续程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握如何在Visual Basic6.0中调用SQL Sever2000数据库中数据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上机操作能力及综合知识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项目开发的基本方法、程序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后续程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大量实例,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具体包括: 1、对语言结构的学习:包括语言的数据类型、表达方式;数组的应用;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事件编程等。 2、可视化编程技巧的掌握:VB菜单、基本控件、状态栏、工具栏、列表框等对象的使用与属性设置。 3、通过《基于VB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界面的编程,加强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课程以仿真项目、典型案例、学生作品、配套实训教材为载体,把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基本技能、综合能力、职业素养三个能力的培养过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验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 项目引导法+任务驱动法 该模式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一般过程为:项目案例引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实现---总结经验。 2. 兴趣启示法 以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或现象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3. 把讨论法、分组法、自主学习法融入在实验,对一些综合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相互启发,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讨学习氛围。在大作业和实训项目中,把班级学生分组,每组4至5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系统设计,培养了学生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自学能力。 六、教学过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b )主要特征: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大都使用铁金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请列出各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微型机(台式机算机),工作站(DN-100 ),服务器(Web服务器)。 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表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 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 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6. 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含义是什么? a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送,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总称 7. 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 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Excel数据分析说课稿

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信息技术系贾遂民 各位专家和老师们: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十一五”规划教材。 (2)Excel是第5章办公软件的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清单的概念(2)数据的排序和筛选。(3)数据的分类汇总(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数据的高级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案例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观察—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学法:(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1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1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以上由学生填写)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月日 一、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

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 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 实验目的: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说课稿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说课稿 周晋 淮北卫校 一、说学生 1、学生的特点:经过调查和经验,五年大专类学生,各科基础性知识薄弱,对待事物 热情度较高,动手实践能力较强。 2、学生的分类:按对计算机熟悉度分可分为三类:接触过计算机(80%),没接触过计算机(15%),学过计算机(5%)。 3、总结上课时以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 习动机 二、说教材 我说的题目是《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这是课本安徽大学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程》第三章的内容,教材目的是掌握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重点是编辑文本、设置文 档格式、插入对象的方法。 1、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掌握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自我创新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艺术字、文本框、图片 难点: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艺术字、文本框 3、课时安排:3课时+2课时(过关强化) 三、说教法 1、教学的选择:创设情景法、课程整合、操作尝试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 学法、赏识教育法、讲解法、指导法等等。 2、教法的贯穿及使用 把其它文化课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课程整合法),去创设一个情景(创设情景法),引导出多个word任务(任务驱动法),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法)。让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后反馈给教师,加上教师重点任务直接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法),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最终让学生做到乐学,能学,会学。 四、说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5分钟) 首先给大家看几篇老师电脑里的文章(语文、数学……)(课程整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 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主机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 答:微机的硬件主要由主机和外设两部分构成。 主机主要包括了主机板(主要有CPU和内存)、各类驱动器、电源、各类适配器等。 2.微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以下五个方向 高速化;超小型化;多媒体化;网络化;隐形化。 3.系统主板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 答:CPU、内存、接口等。 4.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字长:即内部数据总线的位数

位宽:即外部数据总线的位数 外频:即CPU总线频率,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时钟频率。主频:即CPU内核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也称内频。 生产工艺技术:即集成电路的集成化程序。 5.微机的内部存储器按其功能特征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区别?答:三类即RAM、ROM、CACHE RAM:存放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及用户程序等;可读写;关机内容将全部消失。 ROM:存放BIOS;只可读;关机内容仍然存在。 CACHE:暂存RAM向CPU传送的数据;速度快;容量小;价格贵。 6.外存上的数据能否被CPU直接处理? 答:不能。 7.高速缓冲存储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暂存RAM向CPU传送的数据。 8.常用的外存储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磁介质存储器、光介质存储器和移动存储产品。 磁介质存储器:以磁性物质为其制作材料,运用磁的物理特性实现二进制数据的存取。 光介质存储器:利用激光在介质上二进制数据的存取。 移动存储产品。不固定于计算机上,可方便移动、携带的新型存储设备。 9.什么是总线?按总线传输的信息特征可将总线分为哪几类?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答:所谓总线是指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的通道即连线。 按总线传输的信息特征可将总线分类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CPU与内存或I/O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递。 地址总线:用于存储单元或I/O接口地址信息的传递。 控制总线:用于控制器所发出的控制信号的传递。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1-操作系统实验

操作系统实验 (一)Windows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启动与关闭。 2.了解Windows桌面的组成。 3.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4.掌握汉字输入法的选用。 5.了解使用帮助系统的基本方法。 6.掌握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与使用。 7.使用“我的电脑”与“资源管理器”浏览计算机。 8.掌握桌面对象、快捷方式的建立、删除。 9.掌握回收站的使用。 【实验内容】 1.Windows的启动与关闭。 (1)根据上机的实验环境登录进入Windows系统(登录名和密码由任课教师指定),观察Windows 系统桌面的组成。 (2)关闭Windows。 2.鼠标的基本操作练习,要求如下; (1)用鼠标的“拖曳”操作在桌面上移动“我的电脑”的图标。 (2)用鼠标的“单击”、“双击”和“右键单击”打开“我的电脑”窗。 (3)用鼠标的“拖曳”操作改变“我的电脑”窗口的大小和在桌面上的位置。 3.对话框的基本操作练习,要求如下: 双击 图1.1 任务栏 用鼠标“双击”图1.1所示任务栏右端的时间区域,打开“日期/时间属性”对话框,修改计算机的日期和时间。 4.使用Windows帮助系统。 (1)通过“开始∣帮助”命令或“我的电脑”、“网上邻居”等窗口中的“帮助”菜单命令打开Windows帮助窗口。

(2)单击“目录”标签,单击“文件和文件夹”书籍图标,在展示的主题项和下级书目中,查找某主题项,例如“文件和文件夹概述”主题项。 (3)单击“索引”标签,通过在文本框内键入关键字获取帮助信息。本题要求输入关键字:“窗口”,查找有关“Windows 资源管理器”的帮助信息。 (4)单击“搜索”标签,通过在文本框内键入关键字列出与其相关的帮助主题。本题要求输入关键字“快捷键”,然后单击“列出主题”,Windows 帮助窗口的左下方将列出相应主题。选择“Windows 快捷键”主题。 5.使用“我的电脑”浏览计算机,说明以下各个图标代表的对象。 6.使用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和工具栏浏览计算机。 (1)通过“开始∣文档∣我的文档”打开“我的文档”文件夹,任务栏上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的图标,并将其最小化,观察任务栏上图标的变化。 (2)通过“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打开记事本应用程序窗口,当前窗口为记事本,此时对应图标内凹,如图1.2所示。 (3)通过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在记事本窗口和我的文档窗口间切换。 (4)通过单击任务栏上的 按钮,快速最小化已打开的窗口和在桌面之间切换。 单击可以最小化 单击可以在打开的窗口和程序之间进行切换 以便查看桌面 图1.2 任务栏上的按钮显示了已打开的窗口和程序 7.用资源管理器查看C 盘上的内容。 执行“开始∣程序∣附件∣Windows “资源管理器”命令,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如图 1.3所示。单击左窗格中项目名旁边的加减号可扩展或收缩所包含的子项目。说明你所使用 的计算机上C 盘总空间为 ,已使用空间为 、根目录上的对象总数为 个。 注意 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 9x 版本,执行“开始∣程序∣资源管理器”命令,打开 资源管理器窗口。 单击可以打开Internet Explorer

中文输入法的使用说课稿(精品带教案)

《中文输入法的使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中文输入法的使用》是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键盘和英文输入,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安装输入法并熟练输入汉字,这部分内容为学生处理文档奠定了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中文输入法基本知识,了解常见中文输入法并能够安装与设置,熟练输入汉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3)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兼有讲授、演示、诱导启发等多种方法。 3、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使用的电脑不一定有自己擅长的输入法,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输入法的安装与设置,特殊拼音的汉字和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 难点:输入法的安装与设置。 下面,为了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生生理上表现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胜心强,喜欢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知识内容分析:小学知识学习了计算机的皮毛,很多学生都没有练习、使用的条件,原有的知识,许多已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汉字输入本来就只能通过练习来提高的,所以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习。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当今世界需要的不是有知识的人才,需要的是会学习的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采用了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教学、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操作时间安排的特别充分,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充分练习,在练习中感悟、提高,学生的练习时间大约占整节课的80%左右,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主要安排在一些操作技巧的介绍和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的解决上。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十章

第十章 一、选择题 1、不需要编译,计算机便可直接执行的程序是()。 A C语言程序 B Visual Basic语言程序 C 汇编语言程序 D 机器语言程序 2、下面关于VB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VB是美国Microsoft(微软)公司开发程序设计语言。 B VB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Dartmouth学院开发的Basic语言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 C 用VB编写的程序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环境中运行。 D VB是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 3、下面关于VB的集成开发环境(IDE)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IDE是设计、调试、运行VB程序的工具。 B 打开/关闭各窗口的命令主要在IDE的“视图”菜单中。 C “窗体设计窗口”是用来设计应用程序界面(窗体)的。 D 不能往“控件工具箱”中添加其它控件。 4、当窗体被关闭时,系统自动执行该窗体的_________事件过程。 (A)Click(B)Load (C)Unload (D)LostFocus 5、如果Print方法在窗体的Load事件过程中不起作用,原因是()属性 的值为false。 (A)AutoRedraw(B)Moveable (C)MaxButton (D)ControlBox 6、在运行时,要使窗体既不能移动有不能改变大小,应设置BorderStyle=( )。(A)0(B)1 (C)2 (D)3 7、要使窗体运行时充满整个屏幕,应设置其()属性。 (A)Height (B)Width (C)WindowState (D)AutoRedraw 8、要使标签控件的大小随Caption 属性值而自动调整,应设置其()属性。 (A)Width(B)AutoSize (C)Caption (D)Alignment 9、要设置标签控件字体的大小,应设置其()属性。 (A)Height(B)Width (C)Caption (D)Font 10、要使标签控件标题内容居中显示,应设置其()属性。 (A)Alignment(B)Appearance (C)BackStyle (D)ToolTipText 11、程序运行时,要使用户不能修改文本框中的内容,那么应设置__________。 (A)Enabled=False (B)MultiLine=False (C)Locked=True (D)PasswordChar=”*” 12、当设置文本框的ScrollBars=Both 而文本框确没有显示出滚动条,原因 是()。 (A)文本框中没有内容(B)文本框的MultiLine=False (C)文本框的Locked=True (D)文本框的MultiLine=True 13、程序运行时,要使用户不能修改文本框中的内容,那么应设置__________。 (A)Enabled=False (B)MultiLine=False (C)Locked=True (D)PasswordChar=”*” 14、要使鼠标指向“命令按钮”时,出现一个提示文本,应设置其_______属性。 (A)Caption (B)Picture (C)ToolTipText (D)Style 15、要使命令按钮在运行时能力丧失(不能用),Enabled=()。

04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试卷

浙江大学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试卷A 一.单选题(每一小题1分,共20分) 1.从功能上看,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结果除了取决于输入的数据,还取决于: B A.处理器B.程序 C.存储器 D.外设 2.计算机的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精确高速的运算、准确的逻辑判断、强大的存储、自动处理以及:A A.网络与通信的能力B.多媒体的能力C.应用设计的能力D.辅助学习的能力3.计算机知识是指:D A.能够认识计算机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B.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的能力 C.能够将它作为工具完成适当的任务D.以上都是 4.哪种发明使研制者成功地设计出现代广泛使用的微型计算机:B A.电子管B.集成电路(IC)C.半导体晶体管 D.磁带和磁盘5.硬件和软件是组成计算机的两个部分,而指令系统是连接这两个部分的。指令由CPU执行。下列叙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 A.指令是用户通过键盘(或者其他输入设备)输入后并被CPU直接执行的。 B.指令是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二进制代码,任何一种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都需要翻译为指令代码才能够被CPU执行。 C.所有指令的集合就是指令系统。 D.汇编语言的语句和指令系统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6.在计算机中使用的数制是 D A.十进制 B.八进制C.十六进制D.二进制 7.??为了适应不同的运算需要 ....,在计算机中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主要是: A A.原码、反码和补码B.原码、补码和ASCII码 C.原码、反码和Uincode码D.二进制、ASCII和Unicode码 8.现代计算机中的CPU为中央处理器,它包含了: B A.存储器和控制器B.运算器和控制器 C.存储器和运算器D.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 9.计算机中使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它的特点是: D A.速度快,体积小,在计算机中和CPU一起被安装在主板上 B.程序在主存中运行,它和外部存储器交换数据 C.相对于外部磁盘或者光盘存储器,其容量小,价格贵 D.以上都是 10.计算机有很多类型的外部设备,它们以哪种方式和主机实现连接:C A.插件方式和固定方式B.并行方式和固定方式 C.并行方式和串行方式D.无线方式和固定方式 11.??计算机软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也是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C A.可以被授权复制B.可以被有条件复制C.可以无限制地复制 D.不能复制12.计算机系统软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C A.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和数据库软件 B.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和数据库系统 C.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系统服务程序 D.语言处理系统、系统服务程序、网络软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 -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师姓名郭松涛 教师编号18010002 学年2011~2012 学期第一学期 重庆大学教务处制

教案 第1~2讲(4学时): 内容 章节 教案内容学时分配 第1章1.标题 计算机系统基础 课堂教学 +实验 2.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组成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掌握微机硬件各部分的特点作用 3.教学内容 1.1计算机的概述 1.1.1计算机的发展 1.1.2计算机的特点 1.1.3计算机的分类 1.1.4计算机的应用 1.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2.1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1.2.2计算机的构成原理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1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3.2计算机软件系统 1.3.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4+0 第1讲: 1.1~1.2 第2讲: 1.2~1.3 4.重点难点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计算机的构成原理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理工科各专业 学生年级:2011 学期:2011-2012第一期任课教师:郭松涛编写时间:2011.9.10 课程承担学院计算机学院教师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

5.知识深化和拓宽 ●微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最新发展、最新外部设备使用的简介 ●当今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介绍 6.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理论讲解,实例教学 ●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冯.若依曼原理的理解 ●数制的表示和相互转换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7.板书设计 多媒体教学,使用PowerPoint文稿展示工具。 多媒体教学文件:1. 课程简介及教学参考书.ppt (33张幻灯片) 2. 第1章计算机系统基础.ppt (共127张幻灯片)参考书部分幻灯片: 参考书部分幻灯片:

西南交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 验 报 告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课程教师:______________ 实验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 西南交通大学 2011年9月

实验一微机基本操作与上网冲浪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的用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4.掌握下载与解压缩的方法; 5.掌握软件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2.利用“键盘盲打练习”软件进行键盘的指法练习。 3.硬盘信息查询。 4.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成都商报,阅读当日报纸新闻。 5.利用下载工具FlashGet在网上下载“NetAnts”软件压缩包,利用压缩工具winRar解压缩该包,并安装该软件。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能否热启动计算机 [ ] 2.能否下载打字软件(辅导老师可协助将软件下载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获取) [ ] 3.能否安装打字软件 [ ] 4.打字速度/分钟 [ ] 5.查看C区总容量 [ ] 6.查看磁盘整理程序对C区的分析报告,看是否需要整理[ ] 7.写出当日成都商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 ] 8.是否将NetAnts软件安装在D区

实验二文件资源的管理与操作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是否在D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 ]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 ]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 ]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 ]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XXX学院的任课教师XXX,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数据处理》,它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Excel 2003电子表格》中的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Excel 2003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其内容难易适中,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 2、Excel 2003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合并、分类汇总以及建立数据透视表,这个知识点在现代办公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 2003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相当多的大一学生,通过半个学期的计算机学习,已经掌握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悉了word和Excel 2003的一些基本概念,这给我们逐步深入的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心

理上,学生对上机操作尤其感兴趣。我认为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并配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身心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的排序和筛选。(2)数据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3)建立数据透视表。 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建立数据透视表、理解数据透视表的作用。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实验—观察—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总结 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学期的课里,和其他班不同,我们班迎来了两位老师,但一样的是,我两位老师的指导下都收获颇丰。 一.学到了什么? 课程中,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计算机的购买、电子邮件的收发、如何进行网上购物、word 的使用及论文的撰写格式设置、个人简历的制作、excel的使用及其应用、制作生成成绩通知单、幻灯片的制作及其应用······我认为收获最丰富的还是word和excel的使用及应用,尤其是论文的撰写及个人简历的制作,这些都关系到未来我们的毕业与就业,十分重要。 二.你认为本课程的学习难点有哪些? 1.计算机的购买。在计算机的购买这一课中,我们讲到了计算机硬件选择与安装以及软件选择与安装。这里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尤其是内存容量单位间的换算、几个进制的转换以及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常常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听懂了,但下节课回来又忘记了,所以我感觉课后的复习十分重要。 2.在word的使用方面,由于我担任团支书及团学干事,对其的使用频率大,所以相对来说使用的比较熟练。但在论文格式的撰写一课中,涉及到目录的生成时我不太理解,使用的也不太好,但最后经过老师牺牲下班时间对我的辅导,我最终掌握了目录的生成。然后,我觉得日常比较少用到的交叉引用及表格的插入也相对来说比较难熟练掌握。 3.在excel的使用方面,由于相对来说用的比较少,所以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如插入频率分布统计函数、条件格式化、分类汇总及高级筛选使用仍然会比较不熟练。 三.你认为本课程可以省略讲解什么内容? 我认为在本课程当中,没有东西应该省略讲的,因为课程中讲到的都是一些基础且重要的知识,即使我已经掌握,但通过老师的讲解总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但我个人感觉PPT的讲解可以再讲些深入的内容。 四.你希望该课程还能学到什么方面的知识? 我个人一直比较喜欢视频的制作以及photoshop的使用。首先,视频的制作可以方便日后的一些展示需要。其次,虽然现在使用美图秀秀的人群已经相当普及,但我个人认为能使用Photoshop进行相片美化及处理的才是真正的能者。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朗诵,然后我发现课本有关于制作配乐诗朗诵的任务,我觉得可以尝试看看。其实我感觉信息技术真的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所以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多点掌握知识。 五.你对本课程的建议: 我觉得在讲完一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如果有时间老师可以给我们拓展一些视频制作等有用但不常用的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以上由学生填写)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月日 一、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 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

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 实验目的: 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 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 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 实验三:控制面板与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磁盘格式化的方法 2.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 3.掌握任务管理器的基本操作 4.掌握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实用程序的使用 5.了解系统配置实用程序的使用 6.了解注册表的原理及会简单的使用注册表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1中的全部任务(94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2中的全部任务(99页) 3.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5中的[任务1](107页) 4.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6中的[任务1](109页) 5.(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5中的[任务2](107页) 6.(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6中的[任务2]和[任务3](109页) 7.(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7中的全部任务(110页) 8.(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8中的全部任务(112页) 实验四: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排版 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程序的启动与退出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