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专题训练(全)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专题训练(全)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专题训练(全)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专题训练(全)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专题训练

1.氯气可用来消灭田鼠,为此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洞中,这是利用了Cl 2下列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较易液化 ⑤溶解于水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③④⑤

2.已知HIO 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则它与盐酸反应的产物是

A.IO -

B.H 2O

C.HI

D.ICl

3.为了防止Cl 2中毒,可用浸透某种物质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该物质在下列物质中的最佳选择是

A.NH 3

B.SO 2

C.KI

D.Na 2CO 3

4.氯的原子序数为17,35Cl 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5Cl 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

B.

181mol 的1H 35Cl 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 C.3.5 g 的35Cl 2气体的体积为2.24 L D.35Cl 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 g ·mol -1

5.下列反应都是用盐酸制Cl 2,为制得等量Cl 2,消耗盐酸最少的是

A.MnO 2+4HCl ?====MnCl 2+Cl 2↑+2H 2O

B.2KMnO 4+16HCl===2KCl +2MnCl 2+5Cl 2↑+8H 2O

C.KClO 3+6HCl===KCl +3Cl 2↑+3H 2O

D.4HCl +O 22CuCl C

450?====2H 2O +2Cl 2↑ 6.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 mol ·L -1。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 3

晶体(m mol ),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 3晶体(m mol),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

H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丙>甲

7.将0.15 mol 的MnO 2与过量的12 mol ·L -1的浓盐酸反应,和50 mL 12 mol ·L -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MnO 2反应两者产生的Cl 2相比(其他反应条件相同)

A.一样多

B.前者较后者多

C.后者较前者多

D.无法比较

8.F 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F 2与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 、H 2O

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H 2 B.HF C.O 2 D.OF 2

9.我国政府规定,国内销售的食盐必须加碘。关于加碘盐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加碘盐中加入的是单质碘

10.氯化溴(BrCl )和Br 2、Cl 2具有相似的性质,下列有关氯化溴性质的判断中错误..

的是 A.在CCl

4中的溶解性BrCl <Br 2 B.BrCl 氧化性比Br 2强,比Cl 2

C.沸点BrCl >Br 2

D.常温下BrCl 可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Cl 和NaBrO

11.有A 、B 、C 三种物质,它们是Cl 2、HCl 、HBr ,A 、B 、C 不知分别是哪一种,已知A 、B 混合不反应,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C 绝不是HCl

B.A 、B

C.C 可能是HCl

D.C 不是Cl 2就是HBr

12.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能体现这一结论的是 A. B. C.NaF D.氟能与Xe 发生化合反应

14.在含有FeBr 2和FeI 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将残渣灼烧,得到的残渣是

A.FeCl 2、Br 2、I 2

B.FeCl 3、I 2

C.Fe (OH )3、I 2

D.Fe 2O 3 15.

A.已制得了IBr 、ICl

B.已经制得I

2O 5

C.已经制得I (NO 3)3、I (ClO 4)3·2H 2O 等含I 3+

的化合物 D.I 2易溶于KI 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 -3

16.已知氯化碘(ICl)性质类似于卤素,有很强的化学活性。ICl 跟Zn 、H 2O 分别发生如下反应:2ICl

+2Zn===ZnCl 2+ZnI 2、ICl +H 2O===HCl +HIO

A.在Zn 跟ICl 的反应中,ZnI

2

B.在Zn 跟ICl 的反应中,ZnCl

2

C.在H

2O 跟ICl 的反应中,ICl

D.在H

2O 和ICl 的反应中,ICl

17.氰气的分子式为(CN)2,它的性质和卤素相似,称为拟卤素,对其性质和有关化合物性质的叙述正

A. NaCN 和AgCN

B. HCl 和HCN

C.(CN )2易溶于水也易溶于NaOH

D.(CN)2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CN 、NaCNO 和H 2O

18.酸根RO -3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NO -3的电子数多10

A.R 原子的电子层数比N 的电子层数多1

B.RO -

3中R 的化合价与NO -3中N

C.RO -

3和NO -3 D.R 与N

19.(上海高考题)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

再浓缩成30%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常压蒸馏

B.减压蒸馏

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加压蒸馏

2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硒可以与钠组成化合物Na 2Se

B.硒化氢水溶液的酸性比氢硫酸弱

C.硒酸的酸性比硫酸的酸性弱

D.硒化氢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硒和水

21.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碲的化合价有-2价、+4价、+6价

B.碲的氧化物有TeO 2和TeO 3

C.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H 2Te 比H 2Se 稳定

D.单质碲呈银白色,还原性比硒强

22.含有硒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元素与钾元素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4

B.气态氢化物为H 2Se

C.非金属性比溴弱

D.最高价含氧酸为H 2SeO 4

23.下列有关硫化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给盛硫化氢的容器加热会产生黄色物质

B.由于硫化氢不稳定,所以久置的氢硫酸会变浑浊

C.硫化氢具有强还原性,故氢硫酸在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

D.氢硫酸是弱酸,无法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强酸

24.下列物质中既能与H 2S 反应,又能与溴水反应的是

A.FeSO 4溶液

B.Na 2S 溶液

C.C uSO 4溶液

D.氯水

25.同温同压下燃烧20 mL H 2S 用去O 2 16 mL ,则充分燃烧的H 2S 与不充分燃烧的H 2S 的质量之比为

A .1∶2 B.2∶3 C.7∶3 D.3∶7

26.关于O 3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O 3具有刺激性臭味,因此被称为“臭氧”②O 2与O 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③O 3比O 2密度大,也比O 2易溶于水 ④O 3比O 2稳定,高温下不易分解 ⑤臭氧有漂白和消毒作用⑥空气中微量O 3可以刺激中枢神经,加快血液循环,因此空气中O 3含量越

高越好⑦空气中高压放电、高压电机和复印机工作都会有O 3生成

A .①②③ B.④⑤⑥ C.④⑥ D.⑤⑦

27.下列能说明元素R 一定为氧族元素的是

A.R 为非金属元素,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子式为H 2RO 3

B.R 的单质与H 2化合成H 2R

C.R 的单质与铝化合成Al 2R 3

D.R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28.若要从CO 2气体中除去少量SO 2,最好使混合气体通过

A.盛NaOH 溶液的洗气瓶

B.盛KMnO 4酸性溶液的洗气瓶

C.盛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D.盛饱和NaHCO 3溶液的洗气瓶

30.SO 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 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 ·L -1。下列措施中不能

够减少SO 2排放量的是

A.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B.开发新型燃器提高热能利用率

C.硫酸厂采取措施提高尾气的吸收率

D.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后使用

31.SO 2和Cl 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

色物质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32.向FeCl 3和BaCl 2的酸性混合液中通入SO 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

A.BaSO 4

B.FeS

C.BaSO 3

D.S

33.在常温下将a L SO 2和b L H 2S 混合,当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气体体积的1/4时,则a 与

b 之比为 A.1∶1 B.1∶2 C.1∶3 D.2∶1

34.下列关于SO 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SO 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B.SO 2是亚硫酸的酸酐

C.大气中SO 2的主要来源是含硫物质的燃烧

D.SO 2具有氧化性,因而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35.下列反应发生后,溶液中H +浓度显著增大的是

A.将SO2通入溴水中

B.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

C.将H2S通入CuSO4溶液中

D.将Cl2通入KI溶液

36.为了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①饱和Na2SO4溶液;②饱和NaHCO3;③浓硫酸;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③

D.③④⑤

37.一定物质的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Na2SO3和NaHSO3物质的量之比为3∶5,则参加反应的SO2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3∶5

C.8∶11

D.18∶8

38.下列四种溶液中,一定存在SO 2

的是

4

A.向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向乙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C.向丙溶液中加入盐酸使之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向丁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9.已知98%的浓H2SO4的浓度为18.4 mol/L,则49%的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A.9.2 mol/L

B.大于9.2 mol/L

C.小于9.2 mol/L

D.不能确定

40.向50 mL 18 mol/L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n)为

A.n=0.9 mol

B.0.45 mol<n<0.9 mol

C.n=0.45 mol

D.n<0.45 mol

41.在200 mL 0.5 mol·L-1 Na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SO3,在一定条件下蒸发所得溶液,析出的固体物质只有5.0 g,该固体物质的成分可能是(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A.Na2SO4

B.NaHSO4

C.NaOH和Na2SO4

D.Na2SO4和NaHSO4

42.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A.铜屑和浓硫酸混合加热

B.铜屑在空气中燃烧后再溶于稀H2SO4

C.铜屑与稀硫酸混合加热

D.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浓H2SO4

43.各取pH=2的H2SO4和H2SO3溶液350 mL,分别稀释5倍后,再分别加入0.1 g Zn,在相同条件下让

它们充分反应,则

A.两者放出H2体积一样

B.H2SO4放出的H2比H2SO3放出的H2体积小

C.H2SO4放出的H2比H2SO3放出的H2体积大

D.H2SO4的反应速率比H2SO3的反应速率快

44.在硫酸的工业生产中,下列生产操作及对生产操作主要原因的说明二者都正确的是

A.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净化,因为炉气中SO2会与杂质反应

B.硫铁矿燃烧前需要粉碎,因为大块的不能燃烧

C.SO3用98.3%的浓H2SO4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使SO3吸收完全

D.SO2氧化为SO3时需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45.下列各组气体中,在实验室可用硫酸制取,又能用浓H2SO4干燥的一组是

A.HCl、HBr、H2

B.H2S、CO2、H2

C.H2、SO2、HCl

D.NH3、HF、H2

46.下列气体中最易液化的是 A、N2 B、O2 C、NH3 D、H2

47、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是A、Cl2 B、SO2 C、NO D、NH3

48、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是

A、NH4Cl

B、NH4HS

C、NaHCO3

D、FeS

49、下列各组物质的空间构型完全不同的是

A、NH3和H3O+

B、NH4+和CH4

C、CO2和SiO2

D、金刚石和晶体硅

50、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条件下能稳定共存的是

A、NH3、O2、HCl

B、N2、H2、HCl

C、CO2、NO、O2

D、H2S、O2、SO2

51、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H2SO4、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A、HCl、CO2、H2

B、CO、H2、H2O

C、CO、H2、NH3

D、HCl、CO、H2O

52、氨水中含氮的微粒最多的是 A、NH3 B、NH3·H2O C、NH4+ D、OH-

53、下列混合物可用加热方法分离的是

A、碘和氯化铵

B、硫酸钾和氯酸钾

C、氯化铵和硫酸钡

D、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

54、限用一种试剂,经过一次性实验就能鉴别Na2CO3、(NH4)2SO4、NH4Cl、KNO3溶液,应选用

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Ba(OH)2溶液

D、盐酸

5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O 32-、H +、HCO 3-、Ca 2+

B 、NH 4+、OH -、Ba 2+、NO 3

- C 、I -、ClO -、NO 3-、H + D 、SO 32-、SO 42-、Na +、OH -

56.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剂变红

B 、硝酸(过量)能与Na 2SO 3反应,但不生成SO 2

C 、稀硝酸可与Na 2S 反应制得H 2S

D 、在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溶液呈蓝色

57.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中,主要由于跟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有毒气体是( )

A 、SO 2

B 、CO 2

C 、NO

D 、CO

58.某二价金属跟硝酸反应时,金属与硝酸所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则反应中唯

一的还原产物可能是( )

A 、NH 3

B 、N 2O

C 、NO

D 、NO 2

59.可不用棕色瓶存放,但必须用玻璃塞试剂瓶存放的药品是( )

A 、氯水

B 、硝酸银溶液

C 、液溴

D 、烧碱

60.Cu 粉放A 稀H 2SO 4中,加热后也无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Cu 粉质量减少,而

溶液变蓝,同时有气体生成,此盐是( )

A 、氯化物

B 、硫酸盐

C 、硝酸盐

D 、磷酸盐

61.下列酸的酸酐难以由单质间直接化合生成的有( )

A 、H 2CO 3

B 、HNO 3

C 、H 2SO 3

D 、H 2SO 4

62.下列反应中,既能表现出硝酸的酸性,又能表现出其氧化性的是( )

A 、Fe 2O 3+HNO 3

B 、Al (OH)3+HNO 3

C 、C+HNO 3(浓)

D 、Cu+HNO 3

63.当三份Cu 粉分别与过量的稀硝酸、浓硝酸、热的浓硫酸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

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三份Cu 粉的质量比为(不考虑NO 2转化成N 2O 4和反应生成气体的溶解)

A 、3:1:2

B 、3:2:2

C 、1:1:2

D 、2:6:3

64.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都能用铝容器贮存

B

C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少

D 65.按右图进行实验,试管内装有12mLNO ,然后间歇而缓慢

地通入8mLO 2。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试管内气体呈棕红色 B 、试管内气体为无色是NO

C 、试管内气体为无色是O 2

D 、试管内液面高度上升

66. 46g 下)

A .44.8L

B .11.2L

C .22.4L

D .5.6L

67.氢化钠(NaH )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1价。NaH 是 ( )A .NaH 在水中显酸性 B .NaH 中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相同

C .NaH 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 .NaH 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

68.下列物质的溶液既能与H+反应,又能与OH-反应的是

A .MgSO4

B .Na2CO3

C .NaHCO3

D .(NH4)2SO4

69.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既能放出气体,又有沉淀析出的是 ( )

A .MgCl2

B .BaCl2

C .CuCl2

D .NaHCO3

70.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碱金属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 .碱金属与水反应均漂浮在水面上

C .碱金属在空气中加热均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D .碱金属的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

71.下列关于纯碱晶体(Na2CO3·10H2O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将晶体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

B .加热晶体则生成NaHCO3

C .Na2CO3可作为干燥剂使用

D .晶体溶于水后呈碱性

72.相同质量的Na 、Mg 、Al 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置换出H2的体积比是 ( )

A .36∶69∶92

B .23∶12∶9

C .1∶2∶:3

D .9∶12∶23

73.有关镁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能与NH4Cl 溶液作用放出氢气

B .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Mg (OH )2沉淀并放出氢气

C .在CO2中能继续燃烧,所以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去灭火

D .在通常情况下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所以抗腐蚀能力很强

74.有无色溶液,加入Na2O2时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并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Na2O2的量与生成白色沉

淀的量如图3-18所示。该无色溶液中含有的物质是

( )

A .CaCl2和MgCl2

B .Al2(SO4)3

C .Al2(SO4)3和MgSO4

D .Na2SO4和MgSO4

75.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下列气体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物质的质量最大的是 ( )

A .O2

B .N2

C .CO2

D .空气

76.用纯净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金属离子

A.只有Na +

B.可能有Na +、也可能有K +

C.一定有K +

D.一定有Na +、也可能有K +

77.电子工业制造光电管时,需要一种经强光照射就失电子而接通电路的材料,制造这种材料的物质应属于

A.放射性元素

B.ⅦA 族元素

C.卤化银

D.ⅠA 族元素

78.某温度下,w g 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 2O 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w g 。在①H 2②CO ③CO 和H 2的混合气 ④HCHO ⑤CH 3COOH

⑥HO —CH 2—CH 2—OH 中,符合题意的是

A.均不符合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④⑤

D.全部符合

79.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下面有关锂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 B.碳酸锂受强热很难分解

C.碳酸锂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锂的大

D.锂可以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锂(Li 3N )

80.已知钡的活泼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钡可以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B .钡可以从氯化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钡可以从冷水中置换出氢而得到氢气

D.在水溶液中,钡离子可以氧化金属钠

81.Na 3N 与NaH 均为离子化合物,都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中Na +半径都比阴离子大

B.与水反应时,水都作氧化剂

C.与水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都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二者与盐酸反应,前者可产生两种盐,后者只有一种盐生成。

82.将2.3 g 钠与另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放入足量盐酸中,完全反应时收集到1.13 L H 2(标准状况),

则另一种金属可能是①K ②Mg ③Al ④Li ⑤Rb ⑥Fe

A.①⑤⑥

B.①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3.钾与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的质量分数是126

78,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 -2

2和超氧离子O -2两种,则此晶体中,O -22与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1∶1

C.1∶2

D.1∶3

84.(20XX 年春季高考题)将一定质量的Mg 、Zn 、Al 混合物与足量稀H 2SO 4反应,生成H 2 2.8 L(标准状况),

A.2 g

B.14 g

C.8 g

D.10 g

85.将某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

A.3 mol ·L -1 HCl

B.4 mol ·L -1的HNO 3

C.8 mol ·L -1 NaOH

D.18 mol ·L -1 H 2SO 4

86.人的纯净的胃液是一种强酸性液体,pH 在0.9~1.5左右,氢氧化铝是一种治疗胃液过多的胃药的主要

A. B.

C.它

D.

87.下列气体逐渐通入NaAlO

2

A.NO 2

B.NO

C.CO 2

D.H 2S

88.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

89.在氯化镁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若Mg 2+与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4∶3

A.溶液中Mg 2+

与SO -24 B.溶液中Mg 2+与SO -24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8 C.溶液中Mg 2+与SO -24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8∶5 D. 90.将AlCl 3溶液和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和溶液中所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原AlCl 3溶液和

NaOH A.2∶3 B.1∶3 C.1∶4 D.2∶7

91.m g钠、铝混合物,放入n g水中,反应停止后,仍有不溶物a g,则溶液中溶质为

A .NaOH

B .NaAlO

2C .NaOH 和NaAlO 2

92.将铝粉放入烧碱溶液中,若反应过程中有1.5 mol

A .9

B .18

C .0.5 mol

D .6

1 mol 93.(20XX 年全国高考题)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A.Fe(OH)3;Fe 2O 3

B.Fe(OH)2;FeO

C.Fe(OH)2、Fe(OH)3;Fe 3O 4

D.Fe 2O 3;Fe(OH)3 94.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 3+而可能含有Fe 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 4溶液 ③加入少量NH 4SCN 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95.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混合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

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Cu 2+ B.Fe 3+ C.Fe 2+ D.H +

96.在FeCl 3,CuCl 2,FeCl 2的混合溶液中,Fe 3+,Cu 2+和Fe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现加入适量铁粉,使

溶液中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变化为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Fe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1∶2

C.1∶3

D.1∶4

97.在浓度均为3 mol ·L -1的盐酸和硫酸各100 mL 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反应完毕后生成气体

的质量比为3∶4,则加入铁粉的质量为

A.5.6 g B .8.4 gC .11.2 g D.1.8 g

98.把a g 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的红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 g ,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70% B.52.4% C.47.6% D.30%

99.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 3+C u===2FeCl 2+C uCl 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100.某强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O -3、Cl -、I -、Fe 3+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单质溴被还原,

由此推断溶液中

A.不含NO -3、也不含Fe 3+

B.含有NO -3、I -、Cl -

C.含I -,但不能确定是否含Cl -

D.含有Fe 3+

高中化学元素关系图

硫(S)元素关系图 重要关系: ○9H2S→S:SO2、Cl2、Ca(ClO)2、Br2、I2、KMnO4、K2Cr2O7、KNO3、H2O、Fe3+、O2、浓H2SO4 ○21SO2→SO42-:H2O2、X2、HNO3、KMnO4、Ca(ClO)2、Na2O2 ○22H2SO4(浓)→SO2:Cu、C、S、P、HBr、HI、H2S ○23SO32-→SO42-:Cl2、Br2、I2、O2、KMnO4、K2Cr2O7、HNO3、H2O2、Na2O2 ○1Na2S+CuSO4====Na2SO4+CuS↓○2H2S+CuSO4====CuS↓+H2SO4 ○3Na2S+H2SO4(稀)====Na2SO4+H2S↑○4H2S+2NaOH====Na2S+2H2O ○5Na2S+FeSO4====FeS↓+Na2SO4○6FeS+H2SO4(稀)====FeSO4+H2S↑○72H2S+3O点燃2H2O+2SO2 ○8S+H2△H2S ○9H2S+Cl2====2HCl+S↓ 2H2S+SO2====3S↓+2H2O H2S+Br2====2HBr+S↓ H2S+I2====2HI+S↓ 5H2S+2KMnO4+3H2SO4====5S↓+K2SO4 +2MnSO4+8H2O 3H2S+K2Cr2O7+4H2SO4====3S↓+K2SO4 +Cr2(SO4)3+7H2O 3H2S+2HNO3(稀)====3S↓+2NO↑+2H2O H2S+H2O2====S↓+2H2O H2S+2FeCl3====S↓+2FeCl2+2HCl 2H2S+O2====2S↓+2H2O H2S+H2SO4(浓)====SO2↑+S↓+2H2O 2H2S+Ca(ClO)2====2S↓+CaCl2+2HCl ○10S+2Cu△Cu2S ○11Na2S2O3+2HCl====2NaCl+S↓+SO2↑+H2O ○12S+O SO2 ○133SO2+2Na2S====3S↓+2Na2SO3 ○14H2SO3+2H2S====3H2O+3S↓

高中化学高考元素化合物重点知识及例题分析讲解

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在中考试题中,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知识具有易懂、好学、难记、难用等特点。这部分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检验等方面来介绍每一种物质和每一类物质,相互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复习思路如下: 主要抓住“性质”这个核心,把握内在的联系,就可以更全面、深入、清晰地认识物质。 复习这部分知识首先最好是找出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重要代表物及其重要知识点(见下),跳出章节的限制,将他们的知识点尽可能连成串,让知识系统化(重点要落实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如CO和CO2,H2、CO和CH4)、口诀记忆法(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归类记忆法(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知识网络图等。另外,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综合性的问题。这部分重要的知识有: 1.熟练掌握元素符号 2.熟记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3.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4.熟记有特征颜色的物质 5.熟记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 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7.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8.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反应关系图(六圈图)

9.连续反应关系 (1)Ca系列: Ca→CaO→Ca(OH)2→CaCO3→CaO (2)C系列: C→CO2→H2CO3→Na2CO3→CO2 (3)Cu系列: Cu→CuO→CuCl2→Cu(OH)2→CuSO4→Cu (4)Fe系列: 考试层次要求和考试内容(据中考考试说明)1.初步了解的知识 ①空气、水的污染与防治; ②灭火器简介; ③水的物理性质; ④铁的物理性质; ⑤浓硫酸的性质; ⑥甲醇、醋酸、煤和石油、能源; ⑦生铁和钢; ⑧硝酸。 2.了解的知识 ①空气的成分与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②O2、CO2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各种高中化学知识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

无机框图推断题剖析 [题型示例] [20XX年全国卷II28题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 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反应:其中,氧化物(Ⅰ)是红 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 气体。 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况简析] 框图推断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考得最多的一年是1995年,考查了2个无机框图推断和1个有机框图推断,共计19分,其余每年都考了1-2个框图推断题,分值都在6-16分左右。 [考查目标] 既考查了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主要载体的有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阅读、归纳、分析、推理等综合能力。 [解答方法] 信典倒顺法 第一步——分析信息:析准、析全题中的所有信息。涉及物质性质或结构的信息,要能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搜索出物质或物质范围,如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ⅦA-AgCl、ⅪA-BaSO4、ⅣA-H4SiO4;涉及化学反应的要弄清楚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并注意把握住反应条件和转化的关系。 第二步——抓住典型:抓住典型已知物或典型已知条件或典型转化关系或典型定量数据等,并以其为突破口。 第三步——倒顺推断:在突破口的基础上或倒推或顺推,以推断出有关物质。 第四步——扣问作答:在推断结果的基础上紧扣题问进行作答。 [例题解析] 第一步——分析信息: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 Ⅰ为Fe2O3;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高温)都是气体==> Ⅱ、Ⅲ、Ⅳ为SO2、SO3、NO、NO2、CO、CO2、H2O 第二步——抓住典型:Ⅰ- Fe2O3 第三步——倒顺推断:顺推:氧化物Ⅰ(Fe2O3)+ 氧化物Ⅱ→ 单质Ⅰ+ 氧化物Ⅳ ==> 氧化物Ⅱ- CO、单质Ⅰ- Fe、氧化物Ⅳ- CO2;顺推: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 单质Ⅱ+ 氧化物Ⅳ(CO2) ==> 氧化物Ⅲ- H2O、单质Ⅱ- H2;倒推:单质Ⅱ(H2)+ 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H2O)+ 单质Ⅲ ==> 单质Ⅲ- C 第四步——扣问作答: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Fe2O3;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CO 。⑵反应①:Fe2O3 + 3CO 高温2Fe + 3CO2;反应②:CO + H2O 高温CO2 + H2;反应③:C + H2O 高温CO + H2。 [归纳小结] ①熟练解题方法;②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③在搜索物质范围时一定要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进行系统搜索;④有的考题的信息会在提问里面,所以,考生要注意通读试题后再来做题更好,不要急于求成。 [规律总结] 一、特征结构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

2019年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 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 元素推断题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特点,是化学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近年来,随着高考命题稳中有变及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考试题中元素推断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也逐年增强。主要表现在:抽象程度提高,条件渗透交叉。题眼隐藏较深等。学生已很难寻找、利用、推导出题中的题眼。解答这些元素推断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熟练程度;不仅要求学生有由此及彼的逻辑思维,还要求学生有亦此亦彼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笔者在近年高三教学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以下三条解答当前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一、直觉法 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所谓直觉,就是一种对问题直接的、下意识的、不经严密逻辑推理的思维。它可以跨越复杂的推理过程,直接得出最终的结论。但由于目前的教学过份强调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学生的思维存在某种定势,即只有当条理很清晰,因果关系很分明时,才敢确认结果,而缺乏自觉地去评价、去完善、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因此对于直觉这种非理性的、离散的思维形式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难以

驾驭。其实直觉是以对经验的共鸣和理解为依据的,来自于厚实而清晰的知识积累和丰富而熟练的思维经验。因此扭转学生思维形式上的某种定势,打破固有因果链,通过适当的方法训练引发学生的直觉思维,是实现思维突破的重要途径。 例1(93年上海高考试题),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族,B、C同周期。A、B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B的原子数之比为4∶1,由A、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丙都是液态,乙中A、C原子数之比为1∶1,丙中A、C原子数之比为2∶1,由D、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是固体,丁中D、C原子数之比为1∶1,戊中D、C原子数之比为2∶1,写出下列分子式:甲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戊________。 分析:此题如应用推理分析来确定各种物质,需逐一排除淘汰各种可能,过程相当繁杂,但根据中学化学知识的积累,原子个数比为4∶1的气态化合物很可能为甲烷。如凭此直觉推断甲为CH4,并以此假设进一步尝试分析,就会简便得多。若甲为CH4,则A为氢,B为碳,根据B、C同周期,结构A、C形成的化合物特点可判断C为氧,则乙为H2O2,丙为H2O。根据A、D同主族,结合D、C形成的化合物特点,可以推断D为钠,丁为Na2O2,戊为Na2O。 由此例可见,广博深刻的知识积累、敏感冷静的思维品质是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及化合物专题训练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6)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 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 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 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 钛合金筛网轮 答案A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 B.Fe在O 2 中的燃烧产物可用于制红色涂料 C.Na、Al、Cu可以分别用电解冶炼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得到 D.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 答案A 3.下列有关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酸性氧化物 B.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物质 C.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因为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漂白品红 答案D 4.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 C.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 N 2 ,转移电子数为0.5N A D.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 x H y 、NO x 三种成分的净化 答案D

( B.消除总反应为:4NO x +(5-2x)O 2 +2H 2 O=====4HNO 3 2 5.(2019·宝鸡市高考模拟)汽车尾气的治理是减轻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科学家研究发现TiO 2 的混凝土或沥青可以适度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其原理如下。下列关于“消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光 C.使用纳米TiO 2 ,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更多,NO x 消除效率更高 D.1mol O-比1mol羟基(·OH)多9N A 个电子(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D 6.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C.工业上可用铁质容器储存浓硝酸和浓硫酸,原因是铁在常温下与两种酸不反应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答案B 7.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Ⅰ中试剂 氯化铵 硫酸亚铁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 铁粉与水蒸气 Ⅱ中试剂及现象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品红溶液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肥皂水冒泡 推断 氯化铵稳定 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 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答案C 8.(2019·安阳市高三二模)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 2 ,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版)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垐?噲?H ++Cl ?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 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 正确; B 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 1mol=18g ,则溶液的体积为18g/mol 1m 0.9ol g/mL ?×10—3L/ml=2.0×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 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 —4 mol ,则氢离子浓度为-4-2102.l 010L mo ?=5×10—3mol/L ,故B 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侧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正确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化学元素推断题常见“突破口”诠释

我们老师自己总结的,我补充了一点,看看吧对你会有帮助的。←↑→↓? PS:最近做卷子碰到几次还是跟你讲讲吧。虽然你可能知道 水解反应:盐中的离子于水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如未配平 Fe3++H2O?Fe(OH) 3 +H+ (反应的很少故用可逆符号,不加沉淀符号) Al3 ++H 2 O?Al(OH) 3 +H+ CH 3COO-+H 2 O?CH 3 COOH+OH- CO32-+H 2 O?HCO3-+OH- 当然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好几次看到题目让人写双水解反应 水解反应跟没反应差不多,但如果溶液中的两种盐都能参加水解反应呢 AlO2-+H 2O?Al(OH) 3 +OH- Fe3++H2O?Fe(OH) 3 +H+ 溶液中同时存在,H+与OH- 生成H 2 O 总方程式为3AlO2-+6H 2O+Fe3+==3Al(OH) 3 ↓+Fe(OH)3↓+3H2O 此时不用可逆符号,使用沉淀,气体等 大概就是这样了,当溶液中同时存在弱酸阳离子及弱碱阴离子时,会发生双水解反应。(下面有) 好几次碰到让我写化学方程式的。 化学元素推断题常见“突破口”诠释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 内层电子数的1/2的元素;3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4、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 电子数4倍的元素;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5、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6、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7、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8、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1/3的是Li、P;1/2 的有Be;相等的是H、He。 9、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0、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1、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2012高考化学复习专题3·元素及其化合物 结构网络图解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也是学习化学的基本点,在高考中元素化合物是考查的重点。元素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独考查某一族元素的结构、性质、制备以及用途等;二是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结合,与化学计算相结合,与无机推断相结合,与化学实验相结合等,它们是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结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进行考查,虽然在这些考查中是以考查后者为主,但它必须是建立在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解决相关的问题。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首先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不仅要注意各主族元素中典型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还要在各族间架起桥梁从而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复习中我们可按下列的复习线索,循序渐进,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一、熟练掌握各主族中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用途 在中学化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氮气、氧气、硫、碳、硅等这些非金属以及它们的相应化合物的性质,金属钠、镁、铝、铁等这些金属元素以及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在复习中首先要重视这些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的复习,不管高考中的试题的种类或题型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都是考查的出发点,即使是在考查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知识时,仍然是需要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复习中,建议通过画物质间转化关系图的方法进行复习,这样不仅对某元素的性质复习有效,同时还能将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进行连接,这样就能将知识由知识块转化为知识线、知识链、知识网。如以碱金属钠及其化合物为例:

二、重视物质制备的复习 物质的制备是中学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每年的高考中这是一个必考内容,它出现在Ⅰ卷的选择题中和Ⅱ卷的实验题中,同时还可能在无机推断中作为“题眼”,特别在近年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物质的制备从本身看是某种物质的制备,它可考查反应原理、操作要点、实验数据分析等,而物质制备的相关知识不止于此,它还连接着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如体现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在制备过程中除杂或干燥以及尾气的处理等无一不贯穿着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复习,同样可起到将知识点连接成块、线、链、网的作用。复习物质的制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常见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如常见气体O2、Cl2、H2、N2、CO2、NH3、HCl、SO2、CO、NO、NO2、H2S等的制备;二是一些物质的工业制备,如H2SO4、NH3、HNO3、HCl、CO2、Cl2、Al、Fe、Na2CO3等物质的制备。在复习中对实验室常见物质的制备不仅着眼于课本上所详细介绍的实验室制法,同时要对其它也用于实验室获得该物质的方法加以研究和复习,并将这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辨析。如Cl2的获得,在实验室中一般是用MnO2和浓HCl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而获得,那么还能用什么样的方法代替呢?如用KMnO4代替MnO2与浓HCl反应制备Cl2,两者相比各有怎样的优缺点?如果用NaCl和浓H2SO4代替浓盐酸与MnO2反应,同样可获得Cl2,能写出其反应的方程式吗?等等,这样就不仅复习了该实验,同时也将多个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将知识网络化。在复习工业制备物质时,一定要注意制备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反应的条件等。 三、依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深化元素化合物知识 每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各族间元素及化合物间的转化等无不是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指导下从知识点发展到知识链,如通过依托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可以将一种元素的结构和性质与它的同族元素进行比较和辨析,同时也能将该元素在横向中与同周期的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比较和辨析,通过这样的复习方式,不仅能很好地掌握该元素的性质等,同时还能从横向和纵向联系其它元素,也就巩固了其它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同时也能将各独立的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块转化成知识网,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再如将元素及化合物放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下进行复习,这样不仅能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同时还能进一步巩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同时还可将各种元素或化合物在氧化和还原

高中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高考汇总

1.【2017北京卷】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答案】C 【名师点睛】掌握SO2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选项C是易错点,要明确并不是遇到褪色就是漂白,要搞清楚反应的原理以及常见的漂白剂。SO2通入下列溶液中的现象与其体现的性质归纳如下: 2.【2017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A 【解析】A.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A正确;B.因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才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错误;C.二氧化硅透光性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错误;

D .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热,所以氨可用作制冷剂,D 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重要 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要理清。在学习元素化合物内容时,以“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为主线构建知识网络,关注元素化合物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2017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Fe FeCl 2Fe(OH)2 B .S SO 3H 2SO 4 C .CaCO 3CaO CaSiO 3 D .NH 3NO HNO 3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是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常见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转化条件,特别是要关注具有实际应用背景或前景的物质转化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4.【徐州市2017届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B .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造纸漂白剂 C .Al 2O 3具有很高的熔点,可用于制造熔融烧碱的坩埚 D .FeCl 3溶液能与Cu 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 【答案】D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故A 错误;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 作造纸漂白剂,故B 错误;Al 2O 3能与烧碱反应,故C 错误;FeCl 3溶液能与Cu 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故D 正确。 5.【东台市2017届5月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2Cl ???→点燃 NaOH(aq) ?????→2O ???→点燃 H O 2???→???→高温2SiO ???→高温 2O ?????→催化剂,△ 2H O ??? →

高考化学选考:元素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快练7元素及其化合物 领悟学考真题 1.(浙江10月选考,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B.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玻璃 C.海水中的钠元素以单质存在 D.氧化镁(熔点2 800 ℃)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 2.(浙江10月选考,8)下列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A.SO2B.BaSO4 C.KCl D.CO2 仿真模拟集训 3.(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向一种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液后,溶液的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B.稀醋酸溶液中滴加酚酞指示剂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溴水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4.加入少许下列一种物质,不能使溴水颜色显著变浅的是() A.Mg粉B.KOH溶液 C.KI溶液D.CCl4 5.(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列有关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化合态存在,也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B.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C.氯气不能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D.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应用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氯水褪色 B.浓硫酸具有较强酸性,能使Cu转化为Cu2+ C.硅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能将铁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 D.二氧化锰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双氧水氧化为氧气

7.(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漂白粉在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应密封保存 B.工业上可用铁质容器存放浓硫酸 C.液氯可储存在钢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 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保存在带玻璃塞的细口瓶中 8.(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下列有关二氧化硫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 B.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颜色不能恢复 C.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D.二氧化硫属于碱性氧化物,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 9.(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灰石用于燃煤烟气脱硫 B.二氧化硫用于漂白滋补品银耳 C.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 D.用FeCl2溶液与铜反应制作印刷电路板 10.(浙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第3学段“7选3”体验考)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暴露于空气中最终生成Na2O2 B.铜粉能溶于酸性硝酸钠溶液 C.Fe比Al更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 D.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会有红棕色固体生成 11.(乐清市芙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制取金属钠 B.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钠 D.钠可以从四氯化钛中置换出钛 12.(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统练)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白色的氧化钠固体 B.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不能继续燃烧 C.铜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该反应可以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 D.铁能与硫酸发生反应,故不能用铁制容器贮存浓硫酸 13.(金华市浦江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关于卤素(氟、氯、溴、碘元素,简称为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方程式集锦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方程式集锦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 2. 点燃 3.2Na+Cl2 =2NaCl (白烟) 光照 4.Cl2+H2OHCl+HClO (Cl2只有少量的与水反应,大量的Cl2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所以氯水呈黄绿色) 2HClO2HCl+O2↑(新制氯水久置后成为稀盐酸) 5. Cl2+2NaOH=NaCl+NaClO+H2O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 (工业生产漂粉精) 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6. 7.8*2F2+2H2O=4HF+O2 钠.镁及其化合物 1.2Na+S=Na2S (研磨爆炸) 2.700~800℃ 3.4Na+TiCl43) Si+2NaOH+H2OTi+4NaCl 4.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试分析转移电子数)

5..强酸制弱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2CH3COOH+Na2CO3= 2CH3COO Na+H2O+CO2↑ 注意:CaCl2或B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CaCO3或BaCO3沉淀生成,原因弱酸一般不制强酸常见的弱酸:H2CO 3.H2SO 3.HClO.H2S.HF.CH3COOH.H3PO4(中强).H2SiO3 常见的强酸:H2SO 4.HNO 3.HCl.HBr.HI.HClO4 6. 7.Na2CO3 Na HCO3 ※ 8. 9.高温CaCO3CaO+ CO2↑ CaO+H2O=Ca(OH)210.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1. 2.利用此反应还可以把其它过渡元素从它们的氧化物(如MnO 2. Fe3O 4.Cr2O 3.V2O5等)中还原出来但不用来冶炼铁;还可用来焊接钢轨(放出大量的热) 3.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所有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所有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 2 + H 2 === 2HF F 2 +Xe(过量)===XeF 2 2F 2(过量)+Xe===XeF 4 nF 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 2 +2H 2 O===4HF+O 2 2F 2 +2NaOH===2NaF+OF 2 +H 2 O F 2 +2NaCl===2NaF+Cl 2 F 2 +2NaBr===2NaF+Br 2 F 2+2NaI ===2NaF+I 2 F 2 +Cl 2 (等体积)===2ClF 3F 2 (过量)+Cl 2 ===2ClF 3 7F 2(过量)+I 2 ===2IF 7 Cl 2 +H 2 ===2HCl 3Cl 2 +2P===2PCl 3 Cl 2 +PCl 3 ===PCl 5 Cl 2 +2Na===2NaCl 3Cl 2 +2Fe===2FeCl 3 Cl 2 +2FeCl 2 ===2FeCl 3 Cl 2+Cu===CuCl 2 2Cl 2+2NaBr===2NaCl+Br 2 Cl 2 +2NaI ===2NaCl+I 2 5Cl 2+I 2 +6H 2 O===2HIO 3 +10HCl Cl 2 +Na 2 S===2NaCl+S Cl 2 +H 2 S===2HCl+S Cl 2+SO 2 +2H 2 O===H 2 SO 4 +2HCl Cl 2 +H 2 O 2 ===2HCl+O 2 2O 2 +3Fe===Fe 3 O 4 O 2+K===KO 2 S+H 2===H 2 S 2S+C===CS 2 S+Fe===FeS S+2Cu===Cu 2 S 3S+2Al===Al 2S 3 S+Zn===ZnS N 2+3H 2 ===2NH 3 N 2+3Mg===Mg 3 N 2 N 2+3Ca===Ca 3 N 2 N 2+3Ba===Ba 3 N 2 N 2+6Na===2Na 3 N N 2+6K===2K 3 N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以很大的比重,构成了现代中学化学教材的主体内容。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大量叙述性材料为特征,它的学习是一种掌握事实的学习,易于产生兴趣,却难于保持注意;易于理解,却难于运用。致此,本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归纳了如下三个设计要求: 一、元素化合物课要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揭示知识内在联系 以叙述性材料为主的学习内容,有知识分散。记忆量大等特点。及时将知识横向比较、纵向联系,将元素化合物知识联线结网。对于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对于防“散”治“乱”,是很有效的。但是,结构化的知识是要有理论作基础的。因此,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用学生能接受的化学理论作为灵魂,将具体的化学事实统帅起来。 高中化学的教材顺序,以元素周期表为界,“表前元素”的学习采用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将元素性质的理解向原子结构、向元素递变规律的方向归纳:而“表后元素”的学习,则采用演绎法,从一般到个别,用元素周期表的理论知识指导各分族具体的元素性质学习,这是高中化学无机部分教学的基本思路。在有机化学部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应贯串始终。一些比较成功的元素化合物课的教学设计,无不体现理论的指导作用。例如“硝酸”,整节课可以以氧化还原为主线,从硝酸中氮的化合价人手,以稀浓硝酸氧化性强弱比较连接各教学环节,最后归结出几个氧化还原的规律,在这条主线贯串和组织下,一个个精彩的实验很自然地将硝酸的化学性质铺展开。高二化学中的“乙醛”,可以自始至终紧扣住“结构决定性质”,从醛基的结构入手去分析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以后又多处回应。不难看出,这些课的教学设计之所以显得结构清晰紧凑,化学理论在这起了关键的作用。虽然着“墨”不多,但灵魂却无处不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要设计得“形散意不散”,理论的灵魂作用至关重要。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中要抓住性质这个重点,而化合物的存在状态、制法和用途都与性质是直接相关的,或者说由性质所决定的。 以性质为核心再跟用途、存在、制法密切联系,则知识就不会显得太零碎,也不会感到枯燥。事物之间会存在一些内在的联系,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揭示出这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题型归纳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习题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弱 ③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F 无正价,O 一般也无正价) (4)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数|+|负价数|=8 巩固练习 一、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比较 1.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大小 ① 比较Na 原子与Mg 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小 元素的金属性 或非金属性强 弱的判断依据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 (A Z 七 主七副 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专题

专题三 元素化合物 综合测试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1·山东日照高三一模)英国两位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领域有卓越研究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科学家预测,该材料有可能代替晶体硅在电子工业的地位,从而引发电子工业的新革命。目前晶体硅在电子工业中的作用是( ) A .制光导纤维 B .制耐高温材料 C .做半导体 D .制光学仪器 2.(2011·山东济南高三一检)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节约能源,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C .棉、麻、丝、毛的燃烧产物都只有CO 2和H 2O D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3.(2011·江苏南通高三最后一模)已知X 、Y 为单质,Z 为化合物,能实现下列转化: X +Y ――→点燃Z ――→溶于水――→惰性电极 电解 X +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Z 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X 可能是Na ②若Z 的溶液遇Na 2CO 3放出CO 2气体,则X 可能是H 2 ③若Z 的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显红色,则Y 可能为Fe ④若Z 的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Y 可能为Cu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4.(2011·安徽理综)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5MnO 2+2Ag +2NaCl===Na 2Mn 5O 10+2AgCl 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反应式:Ag +Cl --e -===AgCl B .每生成1 mol Na 2Mn 5O 10转移2 mol 电子 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 .AgCl 是还原产物 5.(2011·全国理综)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 1、V 1的NaOH 溶液和c 2、V 2的

高中化学镁元素及其化合物讲义(必修1)

镁元素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 一、金属镁的理化性质 1、镁的物理性质 2、镁的化学性质 二、镁的化合物 1、氧化镁 2、氢氧化镁 典型例题 1.有关镁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与NH4Cl溶液作用放出氢气 B.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Mg(OH)2沉淀并放出氢气 C.在CO2中能继续燃烧,所以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去灭火 D.在通常情况下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所以抗腐蚀能力很强 B 2.镁粉在焰火、闪光灯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气体中冷却。下列气体中,可用来冷却镁蒸气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氩气 D 3.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MgO和C,将一定量金属镁在含二氧化碳、氧气的混合气体中燃烧后得到的固体,加入足量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然后隔绝空气灼烧,得到的固体成分可能是 ( ) A. MgO和C B. MgO C. MgCl2和C D.Mg(OH)2 AD 4.将4.6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水中,得a g溶液;将4.8 g金属镁投入到足量盐酸中,得b g溶液,假设水的质量与盐酸的质量相等,则反应后两溶液的质量关系式为( ) A.a=b B.a>b C.a

a=4.6+m(H2O)-0.2=4.4+m(H2O) Mg+2HCl===MgCl2+H2↑ 24 2 4.8g 0.4g b=4.8+m(HCl)-0.4=4.4+m(HCl) 因为m(H2O)=m(HCl),所以a=b。 答案:A 5.我国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图是某化工厂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I.(1)写出N的化学式和B的名称:N 、B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Ⅱ.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的试剂为:①盐酸②氯化钡溶液 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钠溶液,以上试剂添加的顺序可以为。 A. ②③④①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④① Ⅲ.提取粗盐后剩余的海水(母液)中,可用来提取Mg和Br2。 (1)若用来提取Mg,根据上述提取Mg的流程,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2)若用来提取Br2,反应⑥所用的气态氧化剂的寻找货源的设想,其中合理的是。 A.从外地购买B.在当地新建生产厂 C.从本厂生产烧碱处循环D.从本厂生产镁单质处循环流程⑦将溴单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是基于溴单质具有性。 (3)母液用来提取Mg和Br2先后顺序,甲乙两位工程师有不同观点: 甲:母液先提取Mg,后提取Br2 乙:母液先提取Br2,后提取Mg 请你判断哪个更合适? (填“甲”或“乙”), 理由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