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口语版精要1.doc

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口语版精要1.doc

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口语版精要1.doc
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口语版精要1.doc

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口语版精要1

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

◇闻闸

当干部怎么说话?

一个类型是演讲,就是一个人说,大家听,单方向的传播。

另一个类型是谈话,是交互的,有双方对话,有多方对话。领导班子讨论和办公会,部门之间的协商,都是在谈话;如果双方利益距离比较远,那就是谈判了;还有就是上下级谈话,上级找下级个别谈话,有表扬、有批评、有部署、有指示,下级找上级个别谈话,有请示、有汇报,也有个人的要求或组织要求,下级部门对领导的请求;还有就是我们大家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喝酒的时候、坐车的时候,思想与情感交流,这种交流相当多的时候与工作有密切关系。

我们今天讲第一个话题:演讲。

一、演讲与讲演辨析

现代汉语中有两个词——一个词叫“演讲”,一个词叫“讲演”,两个字颠倒一下是同义词。此外,还有“积累”和“累积”、“代替”和“替代”、“样式”和“式样”都是同义词。其他这样两个字颠倒过来的词不是同义词,比如说,“流水”和“水流”,“击打”和“打击”,“办法”和“法办”就不是同义词。

但是,你会发现,我们大家对于“演讲”和“讲演”的感觉

有所不同。

演讲伴随的词,前5个都是表演艺术的词,“演义”是小说,不是真实历史,“演习”是训练,不是真是战争。只有演化、演变、演示、演说,这4个词表达的是人类和自然界的真实活动。

所以我们大家一说到“演讲”,我们直接的感觉,那就是假的,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的工作是很具体、很真实的,既不是表演也不是假的,所以从内心深处就有一种距离的感觉、一种隔膜的感觉、遥远的感觉,甚至还有一种隐隐的排斥感觉。这很正常。

如果说“讲演”就不是这样了,跟“讲演”相伴随的伙伴词都是讲话的意思。讲究还有心理的追求;宣讲、主讲,是讲话,听讲也是听别人讲话,所以,说到讲演,大家就容易接受了。

其实,无非想向大家特别强调一下:“讲演”、“演讲”就是一个意思,人多了出来讲话,在大家面前讲话、当众讲话。当众讲话谁的机会最多?除了老师、导游这样的职业,一个社会的广泛群体中,就是领导者、管理者最多。

当众讲话,是领导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总要开会、部署工作、检查工作、总结工作,总要有表扬和批评,有时还有思想教育,有的时候我们还要抱着鲜花、举着奖杯、端起酒杯跟大家说几句礼节性的话,这些都是领导和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所以,讲话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就干部队伍的整体情况来说,包括公务员,也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总体上讲,领导者和管理者口头表达的能力、讲话的

能力,还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空间。我们大家有可能比现在讲得好,我们也应该比现在讲得好,我们也盼望自己能够讲得更好,这是今天领导能力培训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众讲话,是领导和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领导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在别人面前讲话,不管你知道或不知道,意识到或没意识到,在意或不在意,自己的形象都在推广着、树立着、展示着、传播着,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树立和刻画自己的形象。

有两个形象非常值得大家重视。

第一形象是文化形象。有人讲话快,有人讲话慢,讲得快显得干练,讲得慢显得稳重;讲得快显得勤奋,讲得慢显得大方可靠,这没有好坏,只有各自的水平高低;还有人讲话,都讲华丽的语言,讲正式的语言,讲庄重的语言,有人讲话,都说很生动朴素的语言,说通俗的语言,说风趣的语言。这也只有各自的水平高低,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有人讲话满面春风的、笑眯眯的,一说话满脸都是笑纹,连批评别人、数落人的时候,都是笑眯眯说出来的;有人讲话从来都显得很严肃,从见面起就瞪着眼睛、满脸严肃的跟人说话,表扬人都是瞪着眼睛表扬;有人讲话喜欢引用,引用古诗词,引中外名人的警句,有人只说自己的话,不引用别人的话。

讲话时的文化形象也包括讲话人穿的服装,深色还是浅色,是彩色还是黑白的,有的人喜欢穿彩色的,有的人喜欢穿黑白的;是单色还是花色,这都是不同的爱好;是职业化的还是休闲的,或是运动式的;还有你什么发型,男同志是分头还是平头,还是

寸头,女同志是长点还是短点,是直的还是弯点,是扎起来还是分散的。带眼镜的同志,你选什么款式的眼镜;所有的这一切加起来,这是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一次一次讲话,在别人面前出现,在别人心里塑造自己的形象。

还有一个形象更值得我们重视,就是能力形象。一个干部有没有能力,讲话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工作能力,只有在他身边工作的30—50人有感觉,他们这些人能听得见、看得见这个领导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他的速度;他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准确和周到;还有创造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等。不在他身边工作的人谁知道呀。有人来说,他是有能力的,人们会想那是你的判断,我要得出自己的判断,那只有一条路,就是远远的看他讲话,或者是在大会讲话,或者是在电视屏幕上讲话。所以,一个干部给上级、下级和周边单位留下有没有能力的印象,甚至给几个部门,别的部门留下有没有能力的印象,讲话是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可能有时候也不准确,有的人干得特别好,讲得不一定好;有的人讲得特别好,概念清楚、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也可能遇到复杂的局面,经验不足,办法不多。不过,无论如何讲话能把一个人的能力形象有所放大,这恐怕是大家一个共同的感觉。所以我们每次讲话,都是在树立自己的形象。

当众讲话是一种凝聚人心的一种手段。作为领导者管理者,半年之内,一个月之内,一周之内,要带领大家做一件事情,第一个动作就是讲话——动员部署。如果把目标、方法和注意事项都讲清楚了,大家做起来就很少有差错,事情就会做得顺利。好像拧螺丝钉,第一扣拧顺了,后面就很容易,如果第一扣没拧顺,

那后面就会很吃力。

时至今日,我们现在有五大信息渠道,有报纸、有电视、有广播、有网络、还有手机,当前我们大家面前有三个屏幕:小屏幕——手机,中屏幕——电脑,大屏幕——电视。以三个屏幕为标识的传播体系,使得所有重大信息几乎在数小时之内都能知道。这就对干部讲话提出了挑战。人们你一定要讲出对于信息的分析和解读。有没有深刻的认识,有没有独到的见解,有没有生动的语言,如果没有,大家就不愿意听。所以我们必须讲出更多的甲乙丙丁、ABCD、子丑寅卯才行。

互联网还带来了媒体的发达。现在媒体包括我们。有时突然就会被记者包围,有的时候可以不说话,有时候真的不可以。而且一定要说好,说不好,顿时你自己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你们单位的形象也会受到损害。

所以,今天对我们大家来说,一定是能干会说。过去,若干年以前,好干部的标准还可以是多干活少说话,最好是不说话,埋头苦干的,才是好同志。现在,一定提是能干会说才算是好同志。这就是时代对我们发出的呼唤,也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光能干不会说,那一定会影响工作的进行,一定会个人的进步,一定会影响事业的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演讲,在大家面前讲话——当众讲话。除了教师、导游这一类的职业,在广泛的社会群体中,当众讲话最多的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各级领导干部当众讲话最普遍,全国到处都在发生,每天都在发生。演讲和我们的工作关系密切,演讲对我们的挑战也会越来越近。

二、演讲的目的

1.把话讲好:准确、鲜明、生动

讲话什么目的?最基础的目的是把自己的话讲好。怎样是好?

语文老师说了,政论、散文、杂文,好文章的标准是准确、精明、生动。而一个干部讲话,讲出来的也是正论、散文、杂文,也需要准确、精明、生动,这两个准确、精明、生动是一致的。主题一致、材料一致,结构一致,论证一致。写作与讲话之间也有一些不一样,最大的不一样在于准确。

写作文稿的时候,写不准确怎么办?我把笔放下,想想怎么写,想明白了再接着写。这段时间,我可以查资料、查文件,可以上图书馆去查,上网查。在网上查到有用的,还可以粘贴下来,修改后粘贴在自己的文章上,少写一段,这个过程,我们说是断断续续的。比方说,三五个小时,七八个小时,也可能三五天,一个星期、十天半个月,写完一篇文章都是可能的。

但是,干部给别人讲话,就得一次讲完。不可能哪个干部到会讲话时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今天给大家讲讲我们的工作,讲五个问题,一二三四讲完了,第五个问题我想不起来了,你们在这儿别动,我去查查资料,二十分钟回来接着讲。那不行!你也不能说,我去下载到U盘上,什么时候想不起来,把U盘往耳朵上一插,就可以接着讲。你做不到。要想讲得明白,讲得清楚,讲得流畅,就要用脑子,要在脑子里记住要说的话。一个干部,脑子里面的基础语言段要背,应该是大约十段到二十段,五千到一万字的基础语段。

有人投来怀疑的目光,我给大家数数。

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管辖的工作范围,多大面积、多少人力、多少物力、多少财力,这些基本情况、基础数据你把它说一下,讲两分钟,要求不高吧。两分钟一般人讲话400—480个字,那么我们大约两分钟讲500字,要求不高吧,描述一下自己工作的最基本情况。

然后说说我的工作的规律、工作的特点,工作的性质,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两分钟500字,要求也不高。

再说我的工作预期的成果。企业家的成果是各种产品,有些工作的成果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说呀,两分钟500字。可能话会更多一些

我的工作我的指导思想,两分钟500字。

我管的工作在我们本地、在全国、在世界的背景情况,两分钟500字。

还有我目前的工作进度,现在刚刚取得的工作成绩和我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两分钟500字。

围绕着每个人的岗位,上下左右上下有六段,我想哪段我们都应该能张嘴就来,脱口而出,说不上来,至少从表面上看,就意味着一个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称职、不胜任。

我们每个人自己岗位上,有前后左右六段要说得好。

做为干部,党中央哪一端,也要能够清楚明白地讲好最基础

的四段。

一段是“三个代表”,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这三个方面说说自己的认识,两分钟500个字,这是最基本的。

一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每个人手里的工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情。1978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产到户,打破大锅饭,打碎铁饭碗,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制造要变为中国创造,人民幸福是发展最大目标,讲两分钟500字,要求不高啊。

一段是“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邻里、和谐单位、和谐上级关系、和谐世界,和谐军民关系,和谐民族关系,和谐干群关系,和谐警民关系,等等。这些大家都在嘴边上,都能讲得好。

还有一段是“科学发展观”,里面有四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两两分钟500字。

这上边下边加起来已经有十段。还有:

你所在的省、市、自治区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你所在的市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你的工作与之衔接。

你的工作系统,国家部委的指导思想、省市自治区厅局的指导思想,你所在的市局的指导思想。你的工作要认真遵循这些方针。

你所在的单位内部制订的一些规则和提出的口号。如,八个

做到,五个必须,四个严格,三个不准……你在其中,自己要能讲得准确明白。

还有我们每个人具体工作的若干关键的语段。

算算,这就是有二十来段,大约有一万字了。人们经常说,某某干部说话一套一套的,其实我们大家每个人脑子里要有十套、二十套,5000—10000字。

这些基础语语段,每个干部者要能够滔滔不绝地讲出来,数字基本准确,道理阐述完整,事件表达清楚。如果做不到,从表面上看,就是在这个岗位上没有做好工作,不胜任,不称职。有人说,我不要这个表面,我实际工作做好了就行了。这不现实,现在谁能不要表面?早晨起来要洗洗脸吧,衣服穿脏了,要换信件洗干净的吧。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怎么背?

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讲完课,今天晚上一努力,明天早上就能背下来,那不可能。因为我们手上还有工作,在工作的同时,我们慢慢地记住这些语段。这样的文字量,我们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争取明年这个时候我们把这5000—10000字在脑子里记住。

一年我们做点什么?

做两个基本的动作来完成这个任务。

第一个基本的动作是留心。古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我们背的那些语言段落,处处都能看到。低头看,办公桌上,文件

来了有,报纸杂志来了有,各种材料来了有,下级报告来了也有;抬头看,办公室四面墙上可能有一面墙上有,办公室楼道两侧可能会有,楼梯拐弯处斜着一扇墙、直着一扇墙上都有,走进电梯看,轿厢的壁上也有;网上看,本单位的网站上有,上级的网站上有,大型的网站上有,主流网站上有;回到家,电视有,广播也有……

一年下来,我们能接触到这些语段几百字到几千次,每次我们留心一下,我们慢慢就记住了。如果不留心,几万次也没用。比如说,你家住楼房,我问从第一层到你家住的那层,共有多少楼梯台阶?房子住了好几年,天天回家,但是你不知道有多少个台阶?你从

来没数过。也许你会说,我天天坐电梯,不走楼梯。那好,我问从楼外边到电梯口,有多少台阶?是3个还是5个、是4个还是7个?你还是不知道。但是,如果一个盲人到你家里来,第一次来,你问他,他来一定能说出来是多少台阶。他是真的看不见,数着上来的,这就是留心。留心是顺便的事,顺手牵羊的事,不是麻烦、啰嗦、劳累、辛苦的事。所以我们每一次耳目接触的那些重要的语段,我们都留心一下,脑子过一下,花几秒的时间想想究竟说的什么呀?有二三十次、三四十次,我们就记住了;有个四五十次、五六十次,我们就能给别人往外说了;有个六七十次、七八十次我们就说得很流利、流畅了,这就叫留心,这就是第一个动作。

还有第二个动作,辅助的动作。我们要留心那些语言的逻辑结构。以按逻辑关系记东西,就比较容易。成年人脑子里装的东西多了,就形成了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根据逻辑关系,说完第

一句,你能推断出第二句,说完第二句,你能推断出第三句、第四句。按逻辑关系记忆,就比较容易。

我说个逻辑关系的例子。“八荣八耻”,我们几年前说过很多次,现在我要问哪八荣?估计大家有困难。此刻我在这里讲一遍,按逻辑关系讲,相信大家在退休之前不会忘记。

后面的按人数的逻辑记。

我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

热爱祖国为荣,服务人民为荣,崇尚科学为荣,辛勤劳动为荣,

团结互助为荣,诚实守信为荣,遵纪守法为荣,艰苦奋斗为荣。

即使是讲话时讲到哪一条忘记了,停顿3到5秒,按照这样的逻辑关系推想,也就想起来了。

我想说,中央写作班子的同志们水平很高,中央发下来的文件,内在的逻辑很严密。真的看明白文件的逻辑关系,我们自己对中央的精神理解深刻,而且也很容易记住,并向别人去讲了。

一年到头,一留心;二留心逻辑关系,我们就能渐渐记住这些最基础的语言段落,走到哪里,张嘴就能说,开口就来,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这就是我们自己说话最根本的能力,脑子里要有5000—10000字。

2.让人听懂

领略人生的哀歌_读后感

2005-8-27 字数:3933 《穆斯林的葬礼》成功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在一个穆斯林聚集生存的旧土地上,始终有一个歌哭着的黑色精灵。她情感的脐带无法割断地连接着孕育她的森林、原野、小镇、庭院、乡民。尽管在她笔下流泻出来的本真的生活让人扼腕叹息,使人潸然不已,但是她对这片黑土地的铭心刻骨的爱恋,对古老的民间情绪的赤诚反省,以及对新思潮的焦渴呼唤深深的感染着喜爱她的千万读者。她就是当代文坛上极有灵性而又始终保持独立个性的霍达。在她的小说中,看不到流行小说的庸常琐碎、迷宫建构,也从未让读者像蚯蚓似的去咀嚼那个被分割的支离破碎的世界。始终用心灵的眼睛去注视平凡而孕育激荡的艰涩岁月则是她恒古不变的创作基调。正如作者霍达自语:“文学,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作势,也容不得

污秽、肮脏和居心不良……谁也不能改变历史、伪造历史。” 这篇《穆斯林的葬礼》便是作者创作风格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通过一个花季少女——新月香消玉殒的一段经历,讲述了一个普通穆斯林人家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及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故事以生活常态为构架,在文字层面上显现着月梦、月冷、月清、月明、月情和月落。但从作者的视角上看,这些终生在痛苦中挣扎的乡民,真真切切就是善的化身、美的标识、智慧的象征。下面不妨以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去集纳作者的创作意图。父亲——包容了懦弱的刚强新月的父亲并不是天生的懦弱,他从一开始随吐罗耶定来到靠玉维持家计的梁亦清家里时,仅仅是个孩子,但他却有足够的勇气说出拜梁亦清为师的话语。光阴如梭,梁亦清因琢一艘《郑和航海图》,一声清脆,玉殇人亡,用生命作了代价。这个时候,韩子奇一方面面对的是对自己有浩荡之恩的师母及两个未成年的师妹,一方是置梁家于死地的堵施蛮(仇人)——蒲寿昌。他该何去何从?为了恩师的收留之情,为了师父未竟的事业,他韩子奇什么都豁出去了,于是毅然走进了堵施蛮家的大门。这该要何等的勇气! 山不转水转,谁也没有想到韩子奇靠勇气和刚毅得到的荣华富贵随着英国客轮“海豹”号的一声长鸣,几乎化为乌有。战争频频,枪炮声声,饱受战争之苦的韩子奇从外国归来了,他是高兴还是迷茫?归来的日子,昔日那个刚强的韩子奇好象也在战争中死去了,代替而起的则是一个在妻子面前低声下气、忍气吞声的韩子奇。他没有向其他人说出新月看似幸福背后痛苦的根本原因,但他又摆脱不了这一后果对自己良心的谴责!真正的懦弱者从自己的庸碌中得到的是心安理得、随遇而安。而刚强的人却永远不会抛却自己造下的孽债的惩罚。然而,他真的错了吗?

真正的爱的结合,爱的结晶又错了吗?黑格尔在谈到希腊古典悲剧与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悲剧的区别时,曾指出,古典悲剧中矛盾冲突是在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性格之间展开;而近代悲剧中,性格本身发生分裂,两种对立的意图在同一个性格之中进行斗争,矛盾冲突同时是在性格内部展开的。韩子奇的悲剧不仅表现在新月“无常”这一冷酷的事实的压迫,而且表现为他灵魂内部的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深深的痛苦。然而这痛苦就像一个鼻钩,一头栓在韩子奇的心尖上,一头则粘在他的太太梁君璧的手心里。韩子奇最终以“无常”的代价换取了永远的安宁。悲剧性格是悲剧的灵魂,霍达笔下的浓酽哀愁使人“青衫湿”便在理所当然之中了。有人认为:懦弱本身就含有不容丧失的刚强。韩子奇的刚强恰恰是他最懦弱的时候体现出来的。如果说读者在读到他在妻子面前低声下气、惟命是从时还对他产生了深深痛恨的话,那么读到他为不让新月知道事情的真相永拥幸福快乐而做的一切,甚至在弥留之际不顾自己的死活而对新月念念不忘时,我们不能不感受一种博大深沉的父爱!我们也许由同情开始转为喜欢赞叹这个人物。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作者的内心深处,劳动阶层不管用什么途径(只要是正当的)赢得生存权利的,都是强者!懦弱的行经也只是对生活的嘲弄、战争魔鬼的瞬间反弹。正是这种朴素而又虔诚执着向善的愿望,使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的人群不是靠别人的施舍而是靠心灵的追求和双手而幸福生活着。我想这也许是作者为什么要写懦弱的、刚强的原因吧。母亲——孕育了美的丑陋新月的“母亲”梁君璧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也就不懂得封建迷信的虚伪。她所知道的也仅仅是“晨礼”和她的亲生儿子天星。如果不是新月的突然出现,她也许会随着丈夫陶醉一辈子。然而,不幸的还是来了。于

是她变了,变的丑陋,变的不近人情。尤其令人不解地是为了给儿子筹集结婚的钱,她不惜像剜心似的折磨自己的丈夫。她明明知道玉和新月是丈夫的生命,然而她不惜用最卑鄙的手段赢得她“一家之主”的虚荣。我们甚至不能用母性最崇高的字眼去标记她的行为。因为她的一切举动的出发点偏偏又是所谓的母爱。如果说新月的多舛人生是她一手造就的话,那天星所谓的“美满生活”也不还是她一手成就的?天星真正爱的人是容桂芳,但这个“小容子”在她的心里是多么的低下渺小,是多么的龌龊不堪。在她的印象里有着严重的民族和等级观念,儿子的希望是容桂芳,而母亲偏偏用比政治家还政治家的战略送他一个陈淑彦。天星,她的儿子活得再痛苦,母亲最敏感的心弦却感应不到儿子心灵的震颤,她活在潜意识里的美满里;新月病危之中,这个纯真少女的梦中情人却被她的“母亲”拒之门外!就如韩太太对新月说:“我宁可看着你死,也不能叫你给我丢人现眼!”这时,不光新月的心在淌血,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在韩太太所谓的“清白”里,什么人间挚爱,什么母女深情,都统统“无常”了吧!早在三十年代,萨特就明确指出:“不要去规定人物的行为,更不要去解释他的行为,在一部小说里,即使是最好的方法也散发出死沉沉的气氛,只要去表现那些难以预卜的情感而后行为就行了。”霍达对新月“母亲”这一形象的刻画,具有本真的色彩。这样的非理想化的女性在广大的穆斯林中大量的存在着。她们简单的甚至接近原始是生活逻辑,使单调苦难的日子变的容易度过。日复一日的毫无创造性的家务劳动注定了她们对社会新思潮、时代的变革与进步缺少感应。由于畸形的爱,她们习惯把生活的苦恼发泄到恶毒的诅咒中去,把心灵的痛苦变为轻率的斥责。但是丈夫即将离去时,她终于幡然醒悟,过去的都过去了,还有什么比一生厮守的那个

人重要呢?“韩太太无法遏制心中哀痛,她把脸贴在丈夫的手上,眼泪冲刷着这双为了奇珍斋、为了妻儿老小操劳一世的手,不舍得放开。”一个善良的妻子形象鲜活的凸现出来。事实上,是生活畸变使她变的丑陋的。生活的苦难可以改变人本来面目,掩埋人身上的美好的东西,但也可以让这份美好的天性回归。新月的“母亲”在失去女儿后,终于懂得了自己该珍惜些什么,并把全部的情感寄托在丈夫和后辈的身上。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新月的“无常”,使她得到了解脱。无可名状的恨没有了,爱便失去了负重感,自然而然的得到升华。这无疑是善良本性在无压力后的率真表露,。新月的“母亲”从丑陋中孕育出的善良,让我们更深深体会到人性美的力量!新月——隐喻了幸福的凄惨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塑造的人体里去。” 新月这一活生生的形象,无疑倾注了霍达对善良、美好、智慧的理解和诠释。作者并未让新月以冗长的话语表现她自己,而是三言五语,极俭省地勾勒出这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形象。新月由一只云间翱翔的鸿雁转眼间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成了折翅的瘸鸭。从此一个魔影笼罩了她的心头。新月天性聪明、机灵,就是自己心灵超载的时候也尽心想着别人,她宽容了“母亲”对她的一切尖酸和刻薄,用宽容、仁慈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她的哥哥天星结婚当天,她不记自己是个病号,毅然加入了娶亲的行列,就连她旧病复发的时候还念念不忘祝福哥哥永远幸福快乐!在新月受过伤害的心灵里已经没有什么伪饰的想法了,她总是最坦诚地表露自己的思想,而这思想,隐含着许多哲理在里面。诚然,新月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她有世界上最伟大的父爱,有最诚挚的友爱,也有最真的情爱!…… 我总隐约地认为霍达极擅长用少女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在这篇小

说里,她借新月的一双透彻明亮的双眼去打量民间情绪的丑陋。新月的遭遇与其说是作者在展示一段应该被“忘却”的故事,不如说在暗示歌哭的原因——在这片情感与理智纠缠不清的黑土地上,这些穆斯林们,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整个民族还能够拥有健全的身心吗?如果淳朴的乡民们能放弃那狭小自私的爱,放弃人与人之间不应有的隔膜;放弃对苦难的无休止的咀嚼;放弃千百年来积淀的一切陋习,而将对文明、对人与人之间真情的渴望,还有那些永不懈怠满足的发展信心注入大脑里,那么这片土地就不会永远陈旧痛苦下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