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正式版)

当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正式版)

当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正式版)
当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59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当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正式版)

当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我国农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农村

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

了显著的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产品供求关系

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

丰年有余,并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产品的

结构性过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质量的要

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更高,不仅要品

种优良、营养丰富、风味和口感好,而且在加工过程

中拒绝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等对

人体有害的物质;在卫生和安全性方面,人们关注食

品是否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细菌超标等问题。但是近些年,由于农业投入品,如农药、兽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监管手段落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xx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兽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以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三个环节管理为关键点,推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以开展例行监测为抓手,推动各地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管理责任;以推进标准化为载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目前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3%以上;畜产品

中“瘦肉精”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一、我国农产品生产现状和问题

我国农产品生产总量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作物生产面积大,既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的消费大国。20xx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中,粮食种植面积9941万公顷,产量42067万吨;棉花种植面积511万公顷,产量487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497万公顷,产量280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791万公顷,产量53960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92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4690万吨。

但农产品中安全优质产品数量少。从20世纪90

年代初,农业部开始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20xx年4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市进行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后,又开始了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截止20xx年12月20日,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04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达到4030个,产品实物总量3260万吨。主要产品产量:大米225.6万吨,面粉41.9万吨,食用油21.3万吨,水果184.3万吨,茶叶12.9万吨,肉类10.1万吨,液体乳及乳制品182.6万吨,产品年销售额723亿元,出口额10.8亿美元,出口率12.4%;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514万公顷。从产品结构上看,农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占56.5%,畜禽产品占17.1%,水产品占

3.3%,饮料产品占17.0%,其它产品占6.1%。20xx 年是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的第一年,首批产品认证于四月份启动。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企业总数达到102家,产品231个,其中由AA级绿色食品转换成有机食品的企业24家,产品40个,产品实物总量13.5万吨,产品年销售额9.1亿元,出口额3988万美元,出口率86.4%,认证面积61.9万公顷。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在农产品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市场竞争力强,在农产品出口中优势明显。

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投入品未能彻底杜绝,限制使用的投入品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多种农药随意混合或使用剧毒农药等现象仍然存在,对人体造成直接和潜在危害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而

引发的人畜中毒,以及对外销售农产品因农(兽)药残留超标被拒收、退货、终止合同、停止贸易往来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信誉和市场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从前几年的吊白块、瘦肉精、氯霉素等,到“劣质奶粉”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人们几乎到了“谈食色变”的程度。

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差。我国耕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随意性大,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水平差异大,缺乏生产过程的监控,自律意识淡薄,生产过程中存在使用残效期长甚至剧毒的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等不健全。在眼前利益的驱动下,生产者对农产品追求的目标仍然是数

量,还没有把质量和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一些很好的标准化措施得不到有效贯彻和执行,有些违反标准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农产品的流通、销售、质量监督管理等环节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造成职能交叉和管理上的缺位,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农产品标准、监测、认证、执法等体系不健全,对质量安全不合格的农产品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大多数农产品未经质量安全检验便进入了市场。

农产品检测和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检测机构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人员等都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设备简陋,手段落后,经费不足,检测方法不配套,检测时效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不能进行全面检测和监督,与国际上的农产品检测技术差距较大。同时现有的农业标准实施力度小,

还没有形成完全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标准体系。

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同经营,价格同等的现象还很普遍,不利于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和质量安全的监管。

二、加大产地保护和生产环境监测力度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农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力度。

一是出台相关法规和规章。农业部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颁布了《农业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要加强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防治农业环境污染。二是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产地监控和评价

机制,监控农产品产地安全变化动态。初步掌握了重点区域的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引导农民采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同时,组织各级农业部门广泛开展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处理,防止农业环境污染的扩散和蔓延,减少农产品污染。

三、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和生产源头治理

近年来,农业部陆续开展了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兽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水产品中药物残留专项监控计划,深入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法销售、使用禁用药物和化学物质的行为。

20xx年1月1日起,国家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国内的销售和使用。各级农业部门积

极采取措施,开展5种禁用高毒农药的查获收缴工作。上半年全国农业部门共查获收缴5种禁用高毒农药488.7吨,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农资市场检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六年来,各地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652万多人次,查获各类假劣农资产品105.6万多吨,有效防止了假劣农资进入农产品生产领域。

四、例行监测制度不断完善

农业部自20xx年开展例行监测工作以来,共检测蔬菜样品8.3万个,畜产品4万个,水产品1500多个,获得有效数据110万个。目前,例行监测内容包括对全国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36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以及22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和硝基呋喃污染的监测,农业部根据监测结果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同时,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结合实际,开展了省级例行监测工作。目前,部、省两级相结合的例行监测网络已基本形成,覆盖范围和品种也不断扩大。通过例行监测工作的开展,各地以监测结果为依据,及时发现突出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和工作切入点,采取针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向纵深拓展。

五、农业标准化能力显著增强

“十五”期间,农业部共组织制定农业国家标准800余项、行业标准2235项,指导各地制定农业地方标准8000余项,是此前农业标准总量的1.6倍,标准范围拓展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内容延伸到加工、包装、贮运等各环节,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

组织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39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100个,引导各地建设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近3500个,带动面积超过5亿亩。标准化推动规模化和产业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部十分重视农业质检体系的建设与管理,截至20xx年,已建设国家级(部级)质检中心323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1780个,各行业分布情况见图5。初步形成了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到20xx年,国家还将在现有基础上,投资装备1个部级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42个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15个部级优势农产品区域性质检中心、36个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