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

https://www.doczj.com/doc/6c14488714.html,/second.asp?lb=国外道德教育研究&article=2655

(三)德育课程基本内容

20世纪后美国主要由各州自行制定德育内容,1947年后,法律禁止公立学校进行宗教教育,嗣后1961年又禁止做祈祷,使德育内容更世俗化,因而更趋多样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品格教育运动兴起,进一步为德育内容的多元多样奠定了基础。这些多样的德育内容,大致上可分为显性和隐性、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等类型。

1、德育课程的显性内容

如上所述,美国小学开设德育课在各州大不相同,或设品格教育课,或公民学、政治学或社会科等,但都与内容广泛而著称,而且都以注重人生,贴近生活,发展优良品质,培养健全道德判断力为共同点。学者阿迪斯·瓦特罗认为,美国学校德育应当把任何时代和社会中的共同品质作为根本内容,因为不管时空有多大差异,作为人都必具其愉快人生,和邻人友好相处的共同品质,如(1)欢乐、愉快能有助于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2)爱,能使人类健康成长,相互帮助;(3)诚实,这是维护共同生活的基础;(4)勇敢,是能使人承受生活的悲伤和失败,勇往直前的品质;(5)信念,是支持人行动的根本力量。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以下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品质:1[1]

诚实与勇敢

诚实与勇敢是美国人生活中一致推崇的品德,诚实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因而具有普遍意义。勇敢包括冒险精神,美国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却是一个充满冒险和探险精神的历史,如开拓西部等,因而勇敢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具有特殊意义。

公正和正直

包括尊重所有人的价值和权利,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能与不同观点的人共同工作,利巳而不损人。

自爱自律

养成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习惯,戒除各种有损于这些目标实现的嗜好。对性生活应该持严谨态度,不应有过早的性体验,培养与家庭生活准则一致的态度。自律强调自我约束力,不仅要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而且要做自己虽不愿意做但社会要做的正当的事情。

勤奋刻苦

对勤奋刻苦,在美国许多人中存在一种看法,认为不需要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学习也可能获得成功。这种看法严重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对此,学校普遍对学生进行勤奋刻苦的教育。提出,没有任何成功是来自安逸闲散,特别是在教育过程中更不可能有什么奇迹出现,而且勤奋刻苦的品质还应该体现在以后的职业和工作上。

忠诚守信

对家长、伙伴、朋友、同事和其他有交往关系的人在行为上都应该体现这种品质,在以后的家庭和爱情生活中这种品质显得更为重要。那种朝三暮四、言而无信的低下品质是为大多数正直的人所不齿的。

宽宏大量

能容忍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原谅他人的过失。不为自己的一点私利而斤斤计较,对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应具有同情心并慷慨相助。

2、隐性的德育课程内容

20世纪来,美国很少在小学把德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列入课程计划、课程指南或学生的行为目标中,非常重视和鼓励把德育的内容渗透或综合到各种学科中进行教学,更重视学校全部课程的德育效应,因此隐性的德育课程是美国小学德育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特点和组成部分。这类隐性课程渗入学校的方方面面,其中课程标准取向、校风校纪、课程设置方式以及校园文化等都十分突出。

校风校纪“校风或隐蔽课程,是指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或风格”。它对学生的品格和待人处事的态度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美国小学非常重视校风校纪建设,制定一系列准则规章,使学生通过无言之教起到积极的陶冶。

学校德育工作准则2[2]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谦恭的态度;

(2)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道德行为;

(3)不能把传统道德的教育看作是某一学科部门的职责,而应使青少年在各种情况下实践道德的行为;

(4)道德行为,特别是年轻人的道德行为需要不断强化。文学、戏剧等应成为强化的手段。

(5)青年人犯错误应受到惩罚。

(6)对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必须以约定俗成的道德教育和实践为基础。

(7)青少年应该与成年人中道德行为足可师法的人发展密切的和有益的联系。

(8)强调集体生活;

(9)使学生在修正和抵制一种东西之前,首先应深思熟虑。

此外,所有的美国中小学都各自制定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表达了其对品格发展的关注。如明尼苏达州霍普金斯(Hopkins)的布莱克学校(the Blike Scool)是一所私立学校,这个学校在所有班级中都张贴了三条标语,并且把它们写进了学校手册:

(1)安全规定:不要危及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尊重规定:尊重自己、同学、教师和财产;

(3)欢迎规定:只要儿童能按照规定来行动,那么他们应该可以参与任何一种活动。

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皮恩格鲁夫学校(the Pine Grove School)也提出了相类似的有关尊重和责任的品格教育要求。如该校提出了以下四条基本校规:

(1)我们应当尊重其他的人和他们的财产;

(2)我们努力让彼此每天都尽可能的高兴;

(3)我们在学校里交谈,而不是打架;

(4)我们在学校里走路,而不是乱跑。

学生道德行为准则自80 年代来美国德育工作者编制了大量形形色色的德育评价表格和学生必具的美德条款,评价最高的是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教授R.M.克里斯坦森(Christenson)编纂的21条准则:3[3]

1.要明确自律的重要性,把自律当作一种力量,来促使我们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甚至当我们不愿做时也这样。

2.要当个值得信赖的人。这样,当我们说我们要做或不做某事时,就能为别人信任。

3.讲真话,尤其是这样会损害我们自己时更要这样做。

4.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应诚实,包括商业活动和我们与政府的关系方面。

5.要有做人的勇气,当群体要我们去做那些我们拒绝做的事时,即使我们势单力薄,也应顶住群体的压力。

6.应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并且是最理想完善的自己。

7.要采取尊重别人权利的正当方法来达到自己和集体的目的。

8.就有目的的道德行为而论,我们为人处世也要正直。

9.要有勇气说:“对不起,我错了。”

10.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要认识到,尽管获胜的愿望是重要的,但胜利并非唯一重要的东西。

11.在人际关系上,要谦恭有礼,包括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认识到这一原则适用于对待所有的人,不分阶层、种族、民族和宗教信仰。

13.要认识到,没有一个人是生活在真空中的。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是纯粹涉及私人的行为实际上往往影响其周围的人和他所处的社会。

14.谨记:“我们在逆境中的表现是对我们是否成熟和气质的优势的最佳考验。”

15.不论我们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得出色。

16.要爱护他人财产、学校财产、政府财产和所有的人的财产。

17.除了宗教狂热和根深蒂固的道德原则所禁止的以外,还应遵守法律,公民拒绝遵守法律应当是非暴力的,并且应当接受法律制裁。

18.尊重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宗教自由和正当法律程序的民主权利,这一准则尤其对我们所憎恶的言论、不喜欢的团体和鄙视的个人更适用。

19.培养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习惯,戒除有损我们身心健康的活动。

20.避免不成熟的性生活经验,培养与家庭相适应的性生活观念。

21.认识到人生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将要成为怎样的人,而应必具的性格和道德表现。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也是影响和陶冶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在让学生从中获得的同时,也应让学生们体会到“这是每个人的学校,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把它建设成一个成长与学习的好地方。”

(四)德育的基本教材

美国现有许多德育教材,这里仅举例小学品格教育的若干教材。

《通向幸福的路》该教材传授给学生以下信条:珍惜自己,要自制;没有杂乱的性关系;热爱和帮助孩子;尊重你的家长;树立好榜样;追求真理;不谋杀;做任何犯法的事;支持政府;不危害好人;保护和改善你的环境;不偷窃;做值得信任的人;履行你的义务;做勤奋的人;成为能干的人;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人于己所欲;事业成功、发达。教学大纲规定: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充分理解这些信条的意义及其价值,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这些信条。

《心灵丛林》《心灵丛林》是由一位小学教师――帕特里西亚.弗拉奇和另外三名职业教育者编写,旨在“帮助学生们培养建立在对人类状况的多种文化理解基础上的伦理标准和那些滋养有人类及其文化发展的价值观”。《心灵丛林》提出七项它认为普遍存在的价值:希望、忠诚正义、勇气、尊重、诚实和爱心,并通过来源于希腊、印度、中国、津巴布韦和美国的民间传说、人物传记英雄故事传奇和当代传说而设计的多学科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现已许多学校进行了使用,并已收到教师的热情洋溢的反馈。

《理解残障》4[4]《理解残障》被誉为是该领域的一流教材,它让孩子们敏感并理解于某些特别残障——失明、听力缺损、身体残缺、智力障碍和特殊药物困难等。这一教程需用20个小时来讲授(5个单元,每个单元两周,每周两小时),首先在马萨诸塞州牛顿市的学校系统内使用,现在已逐步推广。

. 《少年的品格发育――完善自我的第八把钥匙》5[5]这是弗基尼亚州的一些小学校采用了有关商会组织帮助编写的道德教育教材,为图文并茂的小人书式的读物。这八把钥匙,实际是以图画的形式提出八个问题,但没有答案,意在使学生阅后经过思考,做出自己的答案。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启发思考,进行自我选择。这种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但图画的正向引导是明确的。这八个问题的启发性结论分别是诚实、清洁与劳动、民族与国家、助人、勇敢、责任感、自信、自我价值。

少儿哲学计划6[6]少儿哲学发展研究所推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少儿哲学计划”,它在努力提高孩子们逻辑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将加强孩子们的伦理思考能力。其资料涵盖幼儿至高中阶段,以儿童小说的形式反映孩子们在严峻的伦理问题面前的抉择。“少儿哲学”旨在“不以某一套特定的道德价值作为孩子们的教条,而授之以审视之工具,以便使他们独立地成长为更富于思考、体贴与理性的人”。教育测试中心在对“少儿哲学”进行评价时,发现孩子们在推理能力、阅读和数学技巧等方面的显著进步,参与到这一规划之中的孩子们获益匪浅。“少儿哲学”还发行它自己的杂志——《思考》,并提供一系列教师培训服务。

品德教育学院编制的教材这套品德教育教程从幼儿园到九年级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部分,通过相应整合使各部分富具特色且目的统一,在反复测试基础上,赋予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教育形式,实践效果很好。其小学阶段的教程,一般安排每周一、二节,低年级大量是活动性的,编制的教程是《公民的品德》,分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提出几种不同的行为目的,每种目的都要通过几课书来实施,一般是3-22课不等,而且会因为年级不同或材料差别而设不同的教学时间,从15分钟到30分钟不等,而且材料之间既有某种连贯又有相对独立性,便于教师灵活安排使用,不必照搬。各单元阐述的价值观有:勇敢与信念、公正与忍耐、诚实与真诚、宽宏大量、善良助人、人格、言论自由、公民权力与义务、选择自由、维护个人权力、时间分配与才能利用、机会均等、经济保障等。

品格教育学院的品格教育倡导者们强调要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内化,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而不是为了纠正,因此道德教育课的教学策略多采用讨论、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

(四)德育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实施之方式多种多样,包含于课堂教学及各种活动之中。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

课堂的品格教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的品格教育课程,另一类为各学科教学中的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课程虽然美国的道德教育坚持全面主义的德育,即不专门开设道德教育课,而是在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校内工作中都贯彻德育的目标,并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待业、各个领域。但在现代品格教育的复兴运动中,许多学校开始设专门的品格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强调核心价值和美德的讲授,以及道德决策和技巧的训练,着重于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对价值和美德的理解。如:品格教育协会的课程、杰弗逊教育中心的品格教育课程、“心林”儿童伦理课程和CDP的品格教育课程。有的则是学校自己编制的校本课程。另外,J. W. Berry的《生活技巧丛书》、A. D. Johnson强调特定品格的传记“价值故事”系列、载有讨论生活中道德问题的报纸《儿童周报》等等,也是被广泛采用的教材。

各科教学美国有不开设专门道德教育课的传统,因而在各科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就显

得成为重要。在现代品格中教育中,美国在各科教学中也很强调进行品格教育。尤其是利用文学、历史等科目,将品格教育与学术课程教学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

思想性决定的整合,学术课程获得的知识是品格教育的基础;二是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整合,学术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的教学意图、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的内在教育性可以培养学生

的某些品格。第一类整合透过学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各种价值和美德。第二类整合通过各

种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来体验和践行所学的价值和美德。

2、校园环境

这里的校园环境即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1]:

(1)学校建筑和环境的布置。美国一些中小学的环境布置鲜明地展示了学校要求的核心价值和美德。比如,教学楼门厅挂旗帜以宣传学校的教育意图,教室装饰有鼓励诚实、勇敢、合作等人类价值和美德的标语和口号,学校的集会、公告、海报、旗帜都以所要求价值和美德为核心,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品格塑造力量,同时也提醒教师努力在核心价值和美德与所教的内容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2)校服。校服和衣着规范(dress code)在美国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近年来,学校系统已经开始试用穿校服政策,以抵制校园暴力和低劣行为。研究表明,校服可以减少学校

的暴力行为,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出勤率和改善学生行为。”克林顿也在他那篇倡导品格教育的一情咨文演说(1996)中全力支持穿校服政策。因此,许多学校迅捷地设计了本校的校服。虽然仍有异议,但这已是普遍做法。

(3)学校出版物,如报纸、纪律手册、杂志、教室板报和其他学生出版物。这些都为学生实践学校的核心价值和美德创造了机会,包括实践团队精神、合作、负责、容忍等。出版物本身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引导学校舆论,因而对于学校品格教育的情境建构非常重要。

3、课外活动

一般来说,美国学校正式的课外活动有三类:7[7]

(1)家庭俱乐部,这种活动列入学校正式教学计划,通过让学生处理一些事务,来达到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合作等价值观和情操,包括各种文体活动等。

(2)学生会组织活动,是一种随年级升高而扩大、有自主权的相当活跃的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助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民主观;包括在校学生会、校外童子军活动等。

(3)俱乐部活动,据说其活动包括文化服务、社交等达500多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民主生活态度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

4、班会

美国中学一般每周举行1-2次班会,联系实际讨论各种道德问题。其主要形式有三种:8[8](1)解决社会问题班会。主要讨论学生在校的社会行为问题和学校、班级中学生个人的教育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问题,形成参与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漫谈班会。通过形式自由、畅所欲言的思想和生活经验的交流,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培养独立分析研究的个性。其重点在于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分析,而不在于寻求最后结论。

(3)教育诊断班会。目的是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德育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比如,学生可能对所学法律了如指掌,但却从未思考过如何去运用法律,班会可联系学生碰到的此类相关问题来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也使教师找出下次教学的支点。

在各种集会和相关的社会活动中,也隐含着德育内容的涵养作用。

5、教育者言传身教

美国小学也很重视教育者的德育作用,特别是表现在校长和教职员工的言传身教上。

(1)校长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美国人认为,学校领导首先是一个伦理意义的和真实的人,第二才是管理者,他的一切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他不应言行不一。

(2)学校教职员工的示范及其与学生的交往。美国小学中非常强调教职员工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室及课堂教学要表现出示范性行为,学校辅导员通过个人的咨询和建议、小组学习、课堂教学、同需要帮助的学生一起学习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教育学生在社会中怎样作出良好选择,发展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合作、团队精神的品格。在得克萨斯州Plano学区的Wells 学校,全部工作人员都参加了社区服务活动,学校的门卫、炊事员、教练、教师和校长都时刻记住他们对学生所要求的形象,因为这都时刻受到孩子们的观察。学校的学生服务活动,如健康服务、指导和心理服务、社会工作、演讲与聆听服务、食品和交通服务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形成良好品格机会

6、家庭

家庭是道德教育最传统最基本的单位,有一项对全美2.2万名公立学校教师的调查表明:90%的教师认为在品格教育中缺乏家长支持确实是一个问题,89%的教师指出他们班上有被家长虐待或者家长根本就漠不关心的学生。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现代品格教育的复兴,美国进一步强化家庭进行品格教育重要性。

在美国有些州已做出了表率,让公共注意力集中于家长的职责问题,以及如何向家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支持。在威斯康星州,公共教育部发起了一项全国性的运动“家庭教育年”。该计划的目标是:(1)对教师进行如何推动家长更深入参与学生教育的培训;(2)各个学校之间交流如何改善家庭-学校联系的信息;(3)直接向家长提供如何教育他们的孩子的知识。

在密苏里州,在丹佛斯基金会支持下,该州教育局组织了一个成功计划:家长为师。该计划强调:通过向家长提供支持,让他们在孩子极为关键的时期成为孩子的最重要的教师。

7、社区

美国的社区也是开展品格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种途径。美国教育联合会最近推出了一项10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宣传“实践出真知”的观念,培养学生乐于为社会服务的品德。该联合会将帮助1万余所学校与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建立联系,使之在未来10年里成为全国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样板。该联合会希望成千上万名学生通过对社会的无偿服务,学到课本中、课堂内学不到的东西。这些被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包括环保组织、老年人照顾中心、残疾人中心、流浪者之家、受虐儿童和妇女庇护所、文物保护机构、动物保护中心和一些高雅艺术团体等。该联合会称,这场教育革命涉及的内容包括品德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爱国教育等,它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对未来的美国教育具有深远影响的群众德育运动。

四、当代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特征及展望

以上分析可见,美国小学德育课程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嬗变,形成当今兼容百家、并包多元的德育课程模式,其基本特征主要有:

1、具有兼容整合性发展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发展在数百年发展中,呈现出兼容并包、相互整合的发展特征,其一是历史性整合,即从宗教教育转变为世俗性德育,建立起德目主义的课程与教学体系;而在现代德育运动中德目主义德育课程受到批判,传统的故事法被不断扬弃而演变成新德育方法并被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全面主义德育课程得以新兴;90年代后,在新的时代发展之下,品格教育再度兴起,小学德育再次嬗变,兼容整合了传统与现代小学德育课程的优点于一体,走过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历史过程,形成新型的德育课程模式。其二是形式及内容上的兼容整合,即美国小学德育课程从早期模糊的全面主义课程模式,转变为19世纪末的单一的德目主义课程模式,再转变为纯粹的全面主义课程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品德教育兴起的冲击下,美国德育课程吸收和兼容了包括德目主义与全面主义在内的各种课程模式的合理内涵,并且实现了全新的时代有机整合,形成多样内容与形式兼备、互动一体的课程模式。

2、具有多元多样性发展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在数百年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包容不同文化,吸纳各种流派,兼收多样形式和方法的课程模式。一方面,当代美国小学德育课程中不仅回复品德教育重视课堂教学的趋向,设计了系统的教学体系,而且编制出系列多样的德育教材,堪称当代国际德育一景;另一方面,当代美国小学德育又积极地鼓励渗透百科的德育课程体系,既有课堂理论教学,又有生动活泼的思想性活动,甚至是益智养德的儿童游戏,有专门的德育课程设置,又注重潜在课程的德育功能,以多元多样性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要求和不同内容的教育特点。

3、具有综合实用性发展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发展的另一特征是综合与实用兼具,以更加有力的方式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是当代美国小学德育课程从单一的道德说教,变为悄无踪影的全面的、渗透性教育,再把这两种有形和无形的教育方式综合起来,并派生出小学德育实际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二是当代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日益倾向于服务儿童发展的需要,更加倾向于贴近儿童的社会生活实际,在社会发展和儿童发展两个方面展开多样多彩的教育形式及课程内容,因此,综合与实用兼具同多元多样相辅相承,使德育课程走出单一呆板的模式,在更趋多样中使其效果更生动更有效。

实用是多样的基础,实用也是儿童认识所需,而只有多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因此,实用多样的综合才能唤起儿童对德育课程设置的共鸣,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变以往刻板的德育为塑造人生的精神营养。这正是当代美国小学德育课程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当然,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中仍然存在着目的尚需明确,过于放任,而且无价值的价值澄清也需进一步整饬,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师本身水平都需要提高等重大问题。但是,透过历史演变的分析,我们依然看到当代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在配合时代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看到新的未来。

首先,美国将会更加重视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美国是多元民族的大熔炉。如何使这个多元民族大家庭团结一致一直是个很大的难题。放任自流的德育策略使近十来美国校园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因此,近年来美国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已经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的程度。走向新世纪,美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将从儿童期抓起,加强对学生进行个性品质、价值观方面的课程内容,培养诚实、公正、礼貌、责任、尊严、忠诚、宽容等品德,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提高公民素质。目前,新一轮道德教育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美国的许多学校中展开。

其次,美国小学德育课程将继续改革,其改革的主要趋向将会使目前的课程模式特征更加突出,即更加贴近生活和学生发展实际,更加多元多样和更加兼容并包。随着新世纪美国对公立学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学校的模式将会更加多样,这将为德育课程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及早策划新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并进行更为实际有效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美国小学学校课程改革将趋于更有思想性和价值取向。以往,美国大力推行无价值取向的价值澄清教学,由于未能向学生阐述正面的价值要求和社会需要,相当学生把个人需要凌驾一切,使德育课程无所适从,效果很差。近年来,美国已加强了对小学德育课程的价值渗透,主张强化德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力度,认为无价值的德育只能导致年幼儿童的价值混乱。如何使德育课程的价值引导与生动活泼的德育课程发展结合起来,也是美国小学课程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美]托马斯.里克纳著,刘冰、邓海平译:《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海南出版社

2001年版。

3、[美]Madonna M.Murphy著,周玲、张学文译:《美国“蓝带学校的品性教育――应对挑战的

最佳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4、朱永康主编:《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冯增俊、王学风等著:《亚洲“四小龙”学校德育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王学风著:《当代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编入冯增俊主编《当代美国教育丛书》之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施铁如:“美国品格教育实践与研究”,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年第7期。

8、杨韶刚:“美国的品格教育――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道德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9、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载《比较

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10、戚万学、赵文静:“何谓有效的品格教育?――美国CEP及其教育的基本原则”,载《外国

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11、Charles Helwig, Elliot Turiel and Larry Nucci. Character Education After the

Bandwagon Has Gone .https://www.doczj.com/doc/6c14488714.html,/Inucci/MoralED/.1997.

12、Ryne, A. M., & Patrick, H. (2001). The classroom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hanges

in adolescents’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during middle school. I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 l38(2).

13、J.G.McNabb: Key affective behaviors of students as identified by a select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using thd SCANS categories,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 Vol 34,1997.

14、Leming , J. S,. “Reflections of Thirty Years of Moral Education Research”,Moral

Education Forum, Vol .20 No.3,Fall 1995.

9[1]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93页。

10[2]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P218,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

11[3]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19页。

12[4] [ 美]Madonna M.Murphy著,周玲、张学文译:《美国“蓝带学校的品性教育――应对挑战的最佳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3[5] [ 美]Madonna M.Murphy著,周玲、张学文译:《美国“蓝带学校的品性教育――应对挑战的最佳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4[6] [ 美]Madonna M.Murphy著,周玲、张学文译:《美国“蓝带学校的品性教育――应对挑战的最佳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的品格教育实践”,载《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15[7]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

16[8]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一) 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 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办厂养他的,由于平时厂 里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 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 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 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 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 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 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 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 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 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 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 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 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 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 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二) 分析问题: (1)家庭生活情况:父母亲每天很忙,没有多少时间与孩子相处。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没有严格的要求,造成孩子成绩不好,父母亲对小孩的教育缺乏耐心。 (1)通过交流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 经常找他谈心,慢慢走进他,了解他的学习、生活的情况,争取他的好感和信任,一起分析他现在的处境,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 上遇到的困惑。平时还经常给他单独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设置 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为12门:英语、数学、科学、设计和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和设计、音乐、体育、公民。在12门必修课之外,学校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社会性的养成、健康教育、升学与就业指导等。此外,社区活动、劳动体验等活动课程也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日本的课程改革突出设立综合学习时间,国家不规定其具体内容,而由各学校创造性地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例如自然体验、社会参观、制作与生产活动等。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压缩必修课内容和课时,扩大选修学科,鼓励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教育地方分权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但各州课程标准都包括4门核心学术科目: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相当

广泛,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公民与政府、数学、科学、音乐与艺术、外国语、实践技能等。其综合中学一般分为3科:学术科、职业科、普通科,每门课程在教学时都分解成讲座、课堂实践、工场—实验室实践等3个部分。 国外中小学的创造教育 一、什么是创造教育 这门学科诞生迄今已有61年历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通过探索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学、社会教学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发现、发明、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因此,创造教育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1.创造教育的目标 创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李政道讲:“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尤其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各国提法不同,但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如美国的“和谐发展的人”日本的“协 调发展的人”。其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 2.创造教育的内容 (1)创造哲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宋成荣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宋成荣 发表时间:2016-04-05T10:18:58.0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作者:宋成荣[导读] 善于挖掘教材中固有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动之以情”上下功夫,善找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导之以行”上做文章,巧施德育的最佳渗透法,实现科学教学的德育目的。宋成荣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藏南镇高戈庄小学266000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等内容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课的优势,善于挖掘教材中固有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动之以情”上下功夫,善找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导之以行”上做文章,巧施德育的最佳渗透法,实现科学教学的德育目的。 一、“动之以情”——善找德育的最佳结合点,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科学学科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因素,而这些因素是实施德育不可缺少的凭借之基。只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育人因素和独特的表现力,就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从而达到“出虽浅而寓意深”。 1.情境创设。 运用科学中的生动情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科学课生活化、趣味化的体现。小学生对新颖、奇特的事物异常感兴趣。一个演示,一个故事,一种现象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从不同角度进行激发。如教学《桥》一课,先可引导学生阅读李春设计建桥的故事,介绍赵州桥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科学态度,再组织学生进行平桥和拱桥的比较实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和创造的精神。如学习《一片完整的叶》时,从已知入手,启发学生从描述一课大树引入描述一片树叶,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感受树叶的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研究兴趣和热爱情感。我们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将有关法律法规等精神贯穿其中,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自我保护》等教学中,教师可自然而然地渗透法制教育和环保教育,养成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性和自护能力。 2.借题发挥。 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发挥插图的作用,利用这个 “留空”处,触发学生思维活动,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在讲解《养鱼》一文“养鱼的过程”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文中的插图,并指导演示,从而加深掌握饲养小金鱼的过程以及注意的事项。又如在《怎样认识岩石》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四幅插图,认识观察岩石特征的方法有看、摸、刻等。这种形象、具体、直观的情境教学,必收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3.气氛渲染。 遵循教材中的特点,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教材中的有关事物和情景,增强直观性,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潜移默化,深受教育。如《张衡和浑天仪、地动仪》一文,教师出示投影片——浑天仪、地动仪,让学生认真地观察,直观地认识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基本构造。从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刻苦钻研科学的兴趣。 二、“导之以行”——巧施德育的最佳训练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渗透不是孤立地、抽象地、静态地进行,而是应做到“内应外合”,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延伸、拓宽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之中去,构成一个全面教育的整体,使学生在玩中受益,在玩中求知,真正做到“行虽微而旨趣远”。 1.联系相关学科。 常识教学不仅本身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着相关的联系。如教学《动物怎样过冬》一课,学生回顾语文课文《冬眠》中学过的方法。科学课文《太阳和太阳系》与语文课中《太阳》有相似之处,教师用不着多讲,这样课堂教学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类似的课文与语文有联系的还有:《植物怎样传播种子》、《植物妈妈有办法》、《动物的进化》与《鲸》等。 2.凭借榜样力量。 科学教材为小学生提供了不少具有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好榜样。而小学生模仿性强,仰慕名人和英雄,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榜样的示范效应,充分运用这些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去教育学生。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程序认识水、空气、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同时,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以此教导自己的行为实践。除此之外,教学《重力》、《热气球》等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牛顿、蒙特戈菲尔等科学家的故事,做相应的科学实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培养科学精神。 3.运用激励机制。 观察、实验是打开自然科学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针对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开展一些科学知识竞赛、实验操作竞赛、科技制作展评等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如学了《物体的弹性》一课,教师可布置课外继续研究物体弹性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弹性的应用。如观察一辆自行车,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还可让学生学完《物体能传播声音》,做土电话;学完《压缩空气》,自制空气枪;学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寻找惯性现象等等,从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自主探究意识。 以上点滴的论述只是我在科学教学中体会较深的方面。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优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质一旦形成,那将会受益终生。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020年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范文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范文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时光就像清风划过,在不知不觉中,这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感慨,下面就本学期工作,做一下小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老师要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讽刺。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 每一位科学课的老师都应有这个认识: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已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3、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一点上, 由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这主要是因为: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学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 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和味觉的作用,靠眼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靠耳听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香、臭等气味等,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2)、实验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作、实验观察记录、记录资料等方面 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小学五年级]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长安乡八一小学杨东升 一、基本情况 李亚婷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李亚婷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

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李亚婷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亚婷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亚婷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李亚婷同学……”渐渐的,李亚婷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亚婷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亚婷在校的表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doc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 第1篇: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教学设计 麻章中心小学全引娣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3、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4. 结合教学内容和课题,适时渗透德育思想。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呼吸过程的活动 三、【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乳胶管、水槽、细木棒 五、【教学过程】 1.引入(2分钟) ⑴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哪三大要素? 学生回答:空气、水(前一阵大家知道霍乱很厉害,就是由于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引起的)、食物。 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健康需要新鲜空气》。(出示课题) (能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从水的饮用牵引到空气的呼吸,比较自然地引出今天所学习的课题。导入简洁、自然,并能有机地渗透不干净的水会传播细菌。) 2.体验呼吸(5分钟) ⑴我们每天都在呼吸,那么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吗?请一名学生演示呼吸?大家仔细观察,他是用什么在呼吸?运用了哪些器官? ⑵一名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后回答。 (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体验中与想象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现自己。) ⑶用感觉器官体验呼吸。 ①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呼吸呢?下面我们大家用手放在鼻子、嘴巴前来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你有什么感觉?(有热气、吐出来、吸进去等) ②释呼和吸

③吸反证:假如现在不让你呼吸,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来进行比赛,看谁的时间长,老师要提出要求:如果你坚持不住就停下来,因为如果大脑缺氧3—4分钟,脑细胞就会死亡。 ④学生体验没有呼吸的感觉。 ⑤反馈。 (让学生通过感觉器官来体验呼吸,并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呼吸,特别是能用反例来证明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随机渗透情感的体验呼吸对人的紧密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缺少呼吸会伤害人的身体健康。) 3.认识呼吸器官(6分钟) ⑴我们的呼吸是不是只靠鼻子,还有哪些器官参与?深呼吸一口气,用手摸摸看? ⑵生交流。 ⑶出示课件,教师讲解人体的各个呼吸器官。要求学生边听边在身上指出来。 ⑷同学们知不知道在呼吸时肺是怎样的?请学生数一数一分钟呼吸多数次?(课件演示) ⑸出示资料:如果我们按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吸进500毫升空气计算,相当于一个盐水瓶,那么一昼夜进出体内的空气有多少瓶? ⑹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一昼夜我们呼吸的次数达28800次,吸入的空气大约14400升,是我们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 (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并了解与感受人一天所需获取的空气量及其相对的空间。) 4.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⑴你知道刚才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一样吗?你怎么知道不一样呢?用什么来证明?你有没有证明过?想不想做这个实验? ①我们吸进去的空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这好办,那么怎样收集我们吐出了空气呢?老师给你一个水槽、一根管子、一个集气瓶,该怎么做? ②学生讨论。(3分钟) 交流汇报。(3分钟)学生反馈讨论情况, ③实验指导:分工、做实验。(6分钟) ⑵学生分组收集气体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好实验记录。 ⑴生汇报、交流。实验中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4 分钟)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12篇)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12篇) 爱是什么?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太阳,能让坚冰融化;爱是奇迹,能点石成金。爱别人是权利,被人爱是幸福。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既是义务,更是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持之以恒,这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篇一] 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母亲一齐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养他的,由于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透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

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职责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访问,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期望他承认现实,应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最后使他们理解了我的推荐。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透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决定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就应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能够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小学教育目标,不过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具有广泛的影响,大致内容为:①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②增进儿童的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符合民生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2.小学课程的管理与设置 美国各州的公立中小学课程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实施,要求加强课的统一性的主张开始出现,但基于美国长期以来的地方分权化教育管理传统不可能完全建立全国统一课程,中小学课程的决策仍主要在各州及各个学校。现行美国小学通常都开设如下的基本核心科目: (1)语言艺术。(2)社会。(3)数学。(4)科学。(5)体育和保健。(6)音乐和艺术教育。 3.授课时数 美国各州小学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相差很大,每天的授课时数也不一样。通过对某些学校的统计发现,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在校上课时间逐渐增加。小学的课程编排非常灵活。各节课的时间长短变化较大,有些课长达1 小时,而某些课仅20分钟。美国小学虽然实行5天教学日,但它在一天之中的课节数较多,每天上课的总时间较长。 现行美国小学课程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影响,倡导以学术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语言艺术包含了阅读、写作、文学、口语等知识,社会包括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音乐与艺术、体育和保健也具有较明显的综合课的特点。 (二)中学课程 1.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于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有影响并经常被引用的仍然是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①保持身心健康;②掌握学习基本技能;③成为家庭有效成员;④养成就业技能;⑤胜任公民责任;⑥善于运用闲暇时间;⑦具有道德品质。 2.中学课程的结构 美国主要有三类学校,即四年制中学、三三制中学和中间学校,其中三三制中学最为普遍,分为初中和高中,主要围绕教学、指导和服务三方面来进行,主要是教学工作。美国中等教育的教学科目非常庞杂,全国中学阶段学科多达247种,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课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科目,如英语、社会学科、理科、数学、外语、人文学科;另一类为非学术性科目,如卫生、体育、家政、音乐、美术、工艺等。实行学分制,学生须修满16学分方准毕业。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一)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为了保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地位,美国总统和五十个州首脑在1990年2月正式通过了《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提出了迈向21世纪全美教育的六大目标:“①为所有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②降低中学生辍学率,高中毕业率至少要提高到90%;③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应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各学科方面具备应有的知识和技能;④美国学生在科学、教学方面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一;⑤每个成人都将是有文化、精于读、写、算的人,并掌握在全球经济竞争及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⑥所有学校都将成为无吸毒、无暴力的场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纪律得以保障的学习环境。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灵武二小徐晖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一、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如在教学《抵抗弯曲》时老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程序进行,先用薄材实验再换成厚材,循序渐进,寻找规律。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校园搜索大行动”的单元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

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电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电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在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磁铁》、《纸》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同学们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 三、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完整版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李亚婷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李亚婷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李亚婷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亚婷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亚婷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李亚婷同学……”渐渐的,李亚婷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亚婷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亚婷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

美国的小学教育

美國的小學教育 游惠茹美國是世界強國,各種制度政策都有指標性的意義,尤其台灣的各項教育政策常常追隨美國的步伐,包括教育制度、理念、課程、教學…..等等。近年來台灣進行教育改革,在教育上積極改頭換面,其中有多少美國教育的影子呢? 第一部分:理論篇 壹、美國教育的主要任務 美國的小學教育有公立小學也有私立小學,大部分為六年制,也有少部分為四年制或八年制。美國政府並未制定統一的教育目標,而美國視導和課程研究協會所提出的現代小學的六項任務,影響美國小學教育的方向。此六項任務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增進兒童的身體健康與發展兒童的強健體格。 二、增進兒童的心理健康與發展兒童的健全人格。 三、發展兒童對社會和科學的認識。 四、發展兒童有效參與民主社會的技能。 五、發展兒童符合民主生活的價值觀。 六、發展兒童的創造性活動。 由上述美國小學的六大任務可知:美國小學的教育目標首重兒童的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畢竟擁有健康的身心才有能力學習其他的課程、發展個人的潛能;其次美國教育十分重視民主素養,因為美國是民主國家的代表,從小就要教導民主

觀念,培養具有民主風範的美國公民;除此之外創造性活動是被鼓勵的,這多少與其民主觀念有關,由於美國教育強調相互尊重與接納,因此能接受每個人不同的想法,沒有一言堂、標準答案、統一步調,使的教育內容更活潑多元,教育成果更加寬廣與無限! 貳、美國小學的教學科目 美國小學的教學科目主要有英語、社會、數學、科學、藝術及音樂、健康及體育、外國語等。其中以教導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也就是以英語的閱讀、寫作、文法、拼字以及數學為核心課程,由專任教師擔任教學,其他科目則由科任老師擔任教學。 由美國的教學科目中可以清楚看到台灣領域教學的影子,九年一貫課程將教學內容統整為七大領域,包括: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藝術以及綜合活動等,這些課程規劃與美國的教學科目有百分之八十的相似度,台灣的教學領域中多了一門綜合活動,還有學校可自由運用的彈性課程,看起來比美國的課程內容還要充實! 參、美國小學的學校規模 美國的小學規模都不大,平均每班人數在20至30人之間,都會型小學學生人數會超過千人,一般地區小學的學生數都只有數百人。小班小校的發展在美國十分落實,反觀台灣常自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小學,學生人數動輒上萬人,大而無當的小學規模,凸顯出台灣的教育品質的低落。其實小班小校才能發展學校特色、發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習效果。台灣小學的班級學生數從20年前的每班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段丽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段丽 发表时间:2019-10-17T09:40:44.0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作者:段丽[导读] 乳山市畅园学校山东威海264500 小学科学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意味着科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德育、美育等多方面的重任。因此,在深入挖掘科学教材内容、寻找智育与德育结合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学生极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聪明”“好胜”“要强”“以我为中心”“散漫”,缺少应有的团结合作精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也没有爱惜、整理器材的好习惯……这些德育问题无疑成了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教育任务。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我粗浅地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有渗透 小学科学在具体的教材编写中就渗透有大量的德育内容。如:讲授生活中的材料单元中《纸》这一课,当学生从书本中了解了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后,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又通过课件展示了解到造纸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和水,同学们又感受到纸张来之不易,从内心发出要珍惜、节约用纸的呼声,并借此内容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发出节约用纸的倡议。 教材中还有大量认识小动物的学习任务,如:《蚂蚁》《猫和兔》《它们都是鸟》《多样的动物》等等。我们经常会把小动物带进课堂学习研究。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知道它们的身体构造,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而且要让学生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要珍爱生命、关爱周围的小动物。一个对小动物有爱心的孩子,必定会爱他的父母、老师、同学,爱他的班集体,将来也定会爱家乡、爱祖国。 二、注重探究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科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方法上,绝大部分内容都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特别要重视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以起到事半功信的效果。 1.在探究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爱情器材、整理器材的好习惯。 对这些“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爱惜实验器材,觉得今天敲碎一支试管或烧杯,明天从家长那里拿钱来赔偿便了事了,针对学生这种不良的思想状态,教师不能放松,切不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反复对学生讲清爱护器材的意义,并告诉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器材。教师要以身作则,平时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学生养成爱惜器材的好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还会发现,在每次实验课后,虽然器材没有损坏,但实验桌上器材摆放乱七八糟,由此可见孩子们缺少整理器材的良好科学实验习惯。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在实验中爱惜器材,实验完毕后整理器材的好习惯。这些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也是我们科学课更好开展的基础和有力保证。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取了相互评价、共同进步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实验课后,小组之间根据实验纪律、仪器摆放、合作交流等方面互相评价,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发放流动小红旗,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会非常爱惜器材,也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实验结束,学生能自觉协助老师清理或清洁实验器材,整理放置好实验器材,渐渐地就会发现学生的实验习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实验课后,实验桌上实验器材摆放井然。当然,这些行为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 2.在探究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就成了一条虫。”这句顺口溜,对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来说都有刺心的酸痛,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深思:我们的教育在哪个环节上出现了这么一个严重的问题呢?我们不仅要扪心自问。究其原因: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缺乏是我们长期教育中过于追求功利所致。新课程改革已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与培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不仅是种行为表现,而是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和行为的综合体,给学生提供了协作交往与实践的情景与机会,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由于目前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以我为中心”的小皇帝们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智取瓶中球”的比赛,让同学们在玩中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其次,设计一些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探究项目,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共同探究、共同观察实验现象,共同讨论实验结果,使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自身的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只要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永久效应。但目前我们的社会现实与学校的德育在很多地方存在着矛盾,如进重点中学、大学更重视智育成绩,不重视学科德育;社会上很多人做了好事自己受伤却得不到社会相应的保障等等问题,都是造成当前学校德育事倍功半、成效甚微的状况。这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极力配合与统一,为学校德育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样才会使学校德育及各科德育渗透工作成为有效之举。

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案例

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案例 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案例 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明发展的阶梯。教师将思想素质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结合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适时地进行生动有效的德育渗透,通过堂教学这一渠道,将思想素质教育渗透于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1、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自古以我国就是一个礼仪之帮,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日常口语教学,让学生从小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如教材中,问候语:“Gd rning!H are u?Nie t eet u!”英语中的“Than u!Exuse e”经常出现,教师可利用这些礼貌用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明礼貌的习惯,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身教重于言教”,堂用语讲究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说“Exuse e”学生帮了忙,不忘对他说声“Than u!”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rr”等,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学生说就是最好的教育。同时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培养学生养成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寓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教学bs一时,对于学生瞧不起farer职业的思想,我是这样引导的:T: h dn't u lie farers? S1: The are ver tired and dirt T: es, the are ver tired, beause the have t r ever da 我边说边用简笔画描绘出一幅农民的画像: 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大汗淋漓地在田间劳作;同时,我还板书单词seat。T: But the are ver happ during the harvest tie 我边说边画出秋天一位农 民收获庄稼的情景,并板书单词seet。然后在单词seat和seet前分别添加一个单词,便组成了一句谚语:N seat, n seet 在这个案例中,我对学生的偏差思想没有用“e shuldn't l dn upn farers Their r is ver iprtant e an't live ithut farers ”等生硬的话语进行说教,而是巧妙地利用形象的图画,配以简练和寓意深刻的谚语,向学生渗透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 3、寓社会美德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教学单词ithen,living r,bathr,bedr时,我设计了这样的Fun Tie 活动。T:D u n hi?He is r Frgetful(呈现一个小男孩)And this is his bus rning(呈现这个小男孩早晨忙乱地收拾学习用品的情景)an u help hi?r Frgetful:(r Frgetful的声音)here is bag?S1:(学生仔细观察并帮助r Frgetful寻找物品)It's in the bathr r Frgetful:here is hinese b ?S2: It's in the ithen r Frgetful:here is …?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不仅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帮助了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