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谁?德国哲学家尼采生平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谁?德国哲学家尼采生平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谁?德国哲学家尼采生平简

本文导读:1844年10月15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师。儿时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1849年7月,尼采的父亲死于脑软化症。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当时尼采才5岁,亲人接连的死亡,使尼采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内倾的性格。

父亲死后第二年,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祖母关于其波兰贵族家族史的灌输对尼采贵族情结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但是尼采并没有忘记父亲,父亲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

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尼采曾经这样讲述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

考。”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这对他日后的成长和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岁时他就读于瑙姆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

14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人,如诗人和剧作家诺瓦利斯,语言学家和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Schlegel,以及康德的继承者、伟大的先验主义和道德哲学的代表费希特。可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这时的他除了理智的发展并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尼采幼年曾受教于普鲁士当时最好的女钢琴家,当他的母亲为他聘请这位老师时,尼采就深感日后的生活离不开这样的精神支持了。

1861年17岁尼采患严重疾病,首次出现健康恶化的征兆,被送回家休养。3月接受基督教的按礼。

攻读哲学

1864年,尼采和他的朋友杜森(Paul Deussen)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但第一学期结束,便不再学习神学了。尼采不喜欢黑格尔、费希特、谢林的各种公式,也不喜欢实证科学,阅读福格特和比希纳的唯物主义论文,同时

他对平民政治不感兴趣,而且他从没想过要过一种安宁舒适的生活,所以他不会对有节制的欢乐和痛苦这样一种可怜的生活理想感兴趣。

尼采热爱希腊诗人,崇尚希腊神话中各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并把他们巧妙地同德意志的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尼采还在校学习时就深深体会到精通和弘扬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这充分地体现他对古文字、文学,古典主义艺术的热爱。他热爱巴赫、贝多芬,以及后来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热情褒扬的那位歌剧巨人——瓦格纳。

1865年,他敬爱的古典语言学老师李谢尔思(F. W. Ritschls)到莱比锡大学任教,尼采也随之到了那里。当时的尼采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开始哲学沉思了。

在莱比锡期间,他偶然地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欣喜若狂,每日凌晨2点上床,6时起床,沉浸在这本书中,心中充满神经质的激动。后来他回忆说,当时他正孤立无助地经历着某些痛苦的体验,几乎濒于绝望,而叔本华的书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现了世界、人生和他的心境。他觉得叔本华好像专门为他写了这本书一样。那时,尼采非常困惑:为何像叔本华那样的天才会被现世所抛弃,其伟大的著作为何只在书架的偏僻角落才找得到?叔本华是这个青年心中的偶像,他在以后也被认为是叔本华唯意志论的继承者。这时的他,此外还从朗

格、施皮尔、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那里汲取了传统的抽象概念。同年因拒绝参加复活节圣餐引起了家庭的恐慌。

1867年10月,被征召入南姆堡炮兵联队。从马上摔下,胸骨受重伤。

教授生涯

1869年2月,年仅24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此后的十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对愉快的时期。在巴塞尔,他结识了许多年长和年轻的朋友,例如瑞士著名文化艺术史学家雅可布·布克哈特(Jakob Burckharat)。

1869年4月,尼采申请放弃普鲁士国籍获得批准,从此保持无国籍人士的身分一直到去世。

1869年5月17日,尼采初次到瑞士卢塞恩城郊的特利普拜访了瓦格纳。同月28日,他在巴塞尔大学发表就职演说,题为《荷马和古典语言学》。当时,巴塞尔城里所有贵族家的大门都对他敞开,他成为巴塞尔学术界的精英和当地上流社会的新宠。

1870年,尼采被聘为正教授。不久传来了德法开战的消息,尼采主动要求上前线。在途经法兰克福时,他看到一队军容整齐的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城而过。突然间尼采的灵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强至高的‘生命意志’决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于一种‘战斗意志’,

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

1870年10月,尼采重返巴塞尔大学讲坛。他结识了神学家弗兰茨·奥弗尔贝克(Franz Overbeck),两人很快成为挚友并共居一所住宅,彼此影响着对方。

创作生涯

1872年,他发表了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Die Geburt der Tragodie)。这是一部杰出的艺术著作,充满浪漫色彩和美妙的想象力;这也是一部幼稚的哲学作品,充满了反潮流的气息。但是在这部哲学著作中已经形成他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尼采哲学的主题是生命的意义问题,而他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便是:靠艺术来拯救人生,赋予生命以一种审美的意义。尼采并不就此止步,他毅然攻击最受尊敬的典范—大卫施特劳斯,以此抨击德国人的粗俗的傲慢和愚笨的自得:“司汤达曾发出忠告:我一来到世上,就是战斗。”

《悲剧的诞生》和《不合时宜的考察》(Unzeitgemabe Betrachtungen)的第一部发表之后,引来了一片狂热的喝彩声,同时也遭到了维拉莫维茨领导的语言学家圈子的排斥。教授的名声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1873至1876年,尼采先后发表四篇长文,结集为《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书的主题仍是文化批评。

第一篇《告白者和作家大卫·施特劳斯》,以施特劳斯为

例,批判了庸人型的学者。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第一次公开抨击了普鲁士的霸权主义,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此后尼采一贯立足于文化的利益而批判强权政治,并且在德国陷入民族主义的政治狂热之时自称是“最后一个反政治的德国人”。

第二篇《论历史对于生命的利弊》,指出生命因历史的重负而患病了,呼吁解放生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

第三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抨击哲学脱离人生,要求以叔本华为榜样,真诚地探索人生问题。

第四篇《瓦格纳在拜洛伊特》,重点批判现代艺术。这篇文章名义上是替瓦格纳音乐辩护,视为现代艺术的对立面,其实明扬暗抑,已经包含对瓦格纳的批评。文章写于1875与1876年间。在此之前,尼采内心对瓦格纳已经产生了隔阂。

1878年1月,瓦格纳给尼采寄去了一份表现基督教主题的《帕西法尔》的剧本,尼采没有一字回音。5月尼采把《人性的,太人性的》(该书包含有明显批判瓦格纳的内容)一书寄给瓦格纳夫妇。从此,互相不再有任何往来。

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与此同时,尼采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1882年4月,在梅森葆夫人和另一位朋友雷埃邀请下,

尼采到罗马旅行。在那里,两位朋友把一个富有魅力、极其聪慧的俄国少女莎乐美介绍给他,做他的学生。尼采深深坠入情网,莎乐美也被尼采的独特个性所吸引。两人结伴到卢塞恩旅行,沿途,尼采向莎乐美娓娓叙述往事,回忆童年,讲授哲学。但是,羞怯的性格使他不敢向莎乐美吐露衷曲,于是他恳请雷埃替他求婚,殊不知雷埃自己也爱上了莎乐美。莎乐美对这两位追求者的求爱都没有允诺。最后,两人只能保持着友好的接触。然而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却对他们的友谊满怀妒恨,恶意散布流言蜚语,挑拨离间,使他们终于反目。仅仅5个月,尼采生涯中的这段幸福小插曲就终结了。

1883年,他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了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了最后一部分。尼采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著名的“同一性的永恒轮回”的思想。这是他的两个主要思想体系中的一个。而另一个“趋向权力的意志”的构思,由于他的身心崩溃而半途夭折。著名的“超人”理想和“超人”形象就是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尼采评价自己这部著作:“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给予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馈赠。这部著作发出的声音将响彻千年,因此它不仅是书中的至尊,真正散发高山气息的书—人的全部事实都处在它之下,离它无限遥远—而且也是最深刻的书,它来自真理核心财富的深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放下去的每个

吊桶无不满载金银珠宝而归。这里,没有任何‘先知’的预言,没有任何被称之为可怕的疾病与强力意志混合物的所谓教主在布道,从不要无故伤害自身智慧的角度着眼,人们一定会首先聆听出自查拉图斯特拉之口的这种平静的声音的。‘最平静的话语乃是狂飙的先声;悄然而至的思想会左右世界。’”

1886到1887年,尼采把他浪迹天涯时写下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1886年)和《道德的系谱》(1887年)。在这两个集子中,尼采希望摧毁陈旧的道德,为超人铺平道路,但是他陈述的一些理由却难以成立。此外,这两个集子中所阐述的伦理学的体系还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充满刺激性的夸张。在尼采发疯的前夜《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瞧这个人》、《尼采反对瓦格纳》一气呵成。它们写得标新立异,很有深度。但同时这些书也具有闻所未闻的攻击性和令人瞠目的自我吹嘘。

发疯去世

1889年,尼采的灾难降临了。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据说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数日后,他的朋友奥维贝克赶来都灵,把他带回柏林。尼采进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1890年5月,

母亲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

1897年4月,因母亲去世,尼采迁居到位于魏玛的妹妹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的家中居住。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终是他的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员始终围着他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精心呵护他,尽量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但尼采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像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飘泊游荡,忍饥挨饿,沉思冥想。[2] 1900年8月25日,尼采在魏玛与世长辞,享年55岁。

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下))_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 溺爱中成长的少年 1844年10月15日,尼采生于吕琛地区的勒肯镇(现在德国撒克森州境内),出身于宗教家庭,其祖先七代都是牧师。他的父亲名叫卡尔·路德维希·尼采,曾任普鲁士王国四位公主的教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尼采是他们的长子,尼采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的弟弟在两岁时就夭折了。尼采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由于尼采的父亲曾执教过四位公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尼采5岁时,父亲不幸坠车震伤,患脑软化症,不久便去世了。 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 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 10岁时他就读于南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14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人,如哲学家和爱国者费希特。可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这时的他除了理智的发展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从事教育活动 1867年尼采应征入伍,后因受伤而退役,1869年2月,尼采被聘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系副教授。1869年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额外教授。 1872年,他发表了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这是一部杰出的艺术著作,充满浪漫色彩和美妙的想象力,这又是一部幼稚的哲学作品,充满了反潮流的气息。后来陆续创作了:《不合时宜的思考》、《希腊悲剧哲学》的片断、《不合时宜的思考》的第二部分《论历史对生命的损益》、第三部分《教育家叔本华》、《不合时宜的思考》的第四部分《理查华格纳在拜罗伊特》、《人性的,太人性的》、《曙光》、《查拉图拉如是说一为一切人而不是为一人的书》、《善恶的彼岸》、《反基督教》和《权力意志》等。 1878~1879期间,他因患精神分裂症,而辞去教职。后来,他完成了具有语录体和散文诗特点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886到1887年,尼采把他浪迹天涯时写下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系谱》。此外,以极快的速度一气呵成五部著作《华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看那这人》、《尼采反驳华格纳》。 《权力意志》是尼采的代表作,他从“权力意志说”出发,建立了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非道德主义的理论体系。他认为权力意志是一切可能确定的事物中最基本的事物,是万事之起源,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唯一动力。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谁?德国哲学家尼采生平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谁?德国哲学家尼采生平简 介 本文导读:1844年10月15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师。儿时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1849年7月,尼采的父亲死于脑软化症。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当时尼采才5岁,亲人接连的死亡,使尼采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内倾的性格。 父亲死后第二年,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祖母关于其波兰贵族家族史的灌输对尼采贵族情结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但是尼采并没有忘记父亲,父亲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 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尼采曾经这样讲述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

考。”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这对他日后的成长和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岁时他就读于瑙姆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 14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人,如诗人和剧作家诺瓦利斯,语言学家和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Schlegel,以及康德的继承者、伟大的先验主义和道德哲学的代表费希特。可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这时的他除了理智的发展并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尼采幼年曾受教于普鲁士当时最好的女钢琴家,当他的母亲为他聘请这位老师时,尼采就深感日后的生活离不开这样的精神支持了。 1861年17岁尼采患严重疾病,首次出现健康恶化的征兆,被送回家休养。3月接受基督教的按礼。 攻读哲学 1864年,尼采和他的朋友杜森(Paul Deussen)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但第一学期结束,便不再学习神学了。尼采不喜欢黑格尔、费希特、谢林的各种公式,也不喜欢实证科学,阅读福格特和比希纳的唯物主义论文,同时

尼采哲学思想

我看尼采的哲学观念 姓名:冯芊芊学号:1120220098 班级;11级思政专转本班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诗人,作家。这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人物,有着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他高喊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口号: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不仅在东方,就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就是一个有争论的人物。尼采哲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以独特的方式预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深刻的精神危机。尼采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哲学家。他将哲学的深邃、诗歌的浪漫、音乐的震撼、心理学的精细和语言学的广博融为一体,自成一家。 对于尼采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谴责那些自由资产阶级称他们为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的庸人,认为必须否定受理性主义、基督教以及人道主义的影响而日趋没落的西方文明,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和对生活的肯定态度,强调进化即是权力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人生的目的就在于发挥权力,扩张自我。但是,他非常反对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民主。与现在人们的思想恰恰相反。现代人认为医生救人是体现了医生的医德,救死扶伤;而尼采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应该谴责医生拯救病人是一种犯罪,主张艺术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家就是高度扩张自我、表现自我的人。正好这个主张符合尼采的哲学思想。尼采的学说预示了西方社会进入了价值观念根本变化的时代身为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对尼采思想的研究却可能是在当代哲学界最缺乏一定共识的领域了。人们可以容易的看出尼采提出的主要概念,但这些概念背后的真正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的重要性先后都是相当具有争议的。尼采曾知名的提出“上帝已死”的主张,而这种上帝之死不是为了形塑成激进的观点主义,便是迫使读者接受“真相”永远是具有既定观点的主张。尼采也区分了主人-奴隶道德说,主人的道德是来自于对生命的颂扬,而奴隶的道德却是来自于对前者的愤恨。这种区分方式直接指出了“好与坏”与“善与恶”两种道德标准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在主人道德中的“好”却在奴隶道德中被视为是“恶”。 对于尼采的哲学思想,他带有很强大的批判性,尼采最常受到的批评之一便是他“缺乏一套建设性的体系”。在《善恶的彼岸》的序言中他指出许多以教条原则建构哲学体系的思想家带有的往往只是普遍的偏见罢了(例如灵魂的概念)。不过尼采也有一些带有建设性色彩的概念例如超人说以及永恒轮回,尼采认为超人是人类以及个人可以靠着自己力量达成的一个目标。例如他有很多极具经典语录,“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梦寐以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中辨认出自己。” 一、反民主倾向。这主要针对尼采的“超人哲学”而言。不容否认,“超人哲学”有 其颇为可取的一面,但是,“超人哲学”所反映的英雄主义又是极端的、褊狭的。 二、对爱与同情持否定态度。这种思想倾向典型地体现在他对女人的态度上。他说: “男人训练来战斗,女人应当训练来供战士娱乐。其余一概是愚蠢。” 三、唯意志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尽管尼采的哲学颇多歧义,但总的说来是叔本 华唯意志主义的直接继承者。他同叔本华一样把意志当作世界和人生的基础,都 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一场悲剧。

德语班报(尼采简介)

Deutscher Schriftsteller(德国作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尼采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 学家Philosoph (m)和思想家Denker(m)。西方现代哲学 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Dichter(m)和散文家 Verfasser(m)。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 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 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 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 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首先是一个语言学家Philologe(m),然后作为一个哲学家或者称之为自由思想者,他的许多着作品里都包含了现代心理学Psychologie (n)的内容。他是一个充满着反叛精神的诗人哲学家,他强力地批判了西方传统的基督教Christentum (n)文化,否定基督教传统的道德体系,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更提出了超人Superman(m)理论和永恒轮回unverg?ngliches Samsara 的命题,渴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强力的思想文化体系。从本质上来说,尼采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的思想为后来的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us(m)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先驱 Vork?mpfer (m)之一。 尼采生平 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一个小村庄洛肯(Roecken),他父亲是基督教路德宗的牧师。 1846年,7月,妹妹伊丽莎白·尼采出生。 1849年,尼采父亲病故。 1850年,搬家到萨勒(Saale)河畔的南姆堡(Naumburg)1864年,进入波恩大学,修习神学与古典语言学。 1865年,尼采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古典语言学,并开始接触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后来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起点。1868年,初识瓦格纳,瓦格纳是尼采的年轻时代的好友。1869年,年仅25岁的尼采尚未正式毕业就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1870年,升为正教授。8月,普法战争爆发,志愿从军,因伤退役。 组员: XX XXX 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1882年,去意大利旅行。经人介绍与罗?莎乐美相识。五月,完成《快乐的科学》并出版。同月,向莎乐美求婚,被拒绝。 Lou Salomé, Paul Rée and Nietzsche, 1882 1883年,开始撰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部。7月开始撰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二部。 1884年,在威尼斯撰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部。11月起执笔《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 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The residence of Nietzsche's last three years, along with archive in Weimar, Germany, which holds many of Nietzsche's papers "The ill Nietzsche") by Hans Olde 1899

尼采经典语录大全

篇一:尼采经典语录 尼采经典语录 人物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文献。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主要著作有:《权利意志》《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 语录 要填饱肚子,是人不能那么容易的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原因。 没有哪个胜利者信仰机遇。 鄙薄自己的人,却因此而作为鄙薄者,尊重自己。 智慧愿我们——勇敢、无忧、矜高、刚强,她是一个女人,永远只爱着战士。 致孤独者。如果我们在我们一个人独处时不能像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下时那样尊重别人的荣誉,那我们就算不上正人君子。 我爱那些使自己的德行成为自己的目标或命定的人。 要破坏一件事,最刁钻的办法是: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 人的价值惟有与他人相照,才能衡量出来。 哪里缺乏意志,哪里就急不可待的需要信仰。意志作为命令的情感,是自主和力量 的最重要标志 人是一根绳索,驾于超人与禽兽之间。

他是思想家,这意味着:他善于简单的---比事物本身还要简单---对待事物。 对真理而言,信服比流言更危险。 如果阁下长时间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样回望着阁下。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我是太阳! 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使我变得更坚强! 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我属于今天和过去,但是我的一些东西,将是属于明天后天和今后的。 强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种已实现的快乐,对人生具有更大的激奋作用。 一个勤奋的人虽然会因为他的勤奋而损害到他的见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与创意,但是他依然会受到褒奖 何为生?生就是不断地把濒临死亡的威胁从自己身边抛开。 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篇二:尼采经典语录20句 尼采经典语录20句 尼采经典语录20句 1.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够忍受任何生活。――尼采 2.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尼采 3.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这么做。尽管有无数肯载你渡河的马、桥和半神,但必须以你自己为代价,你将抵押和丧失你自己。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尼采《成为你自己》 4.就算人生是出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出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尼采 5.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尼采

尼采诗选(德国).doc

尼采诗选(德国)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语: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900年)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 忧郁颂 忧郁啊,请你不要责怪我,我削尖我的鹅毛笔来歌颂你,我把头低垂到滕盖上面、像隐士般坐在树墩上歌颂你。你常看到我,昨天也曾有多次,坐在上午的炎热的阳光里:兀鹫向谷中发出贪婪的叫声,它梦想着枯木桩上的腐尸。 粗野的禽鸟,你弄错了,尽管我在我的木块上休息,象木乃伊一样!你没看到我眼睛,它还充满喜气、在转来转去,高傲而得意洋洋。尽管它不能到达你那样的高处,不能眺望最遥远的云海波浪,它却因此而沉得更深,以便象电光般把自身中存在的深渊照亮。 我就这样常坐在深深的荒漠之中,丑陋地弯着身体,象献祭的野蛮人,而且总是在惦念着你,忧郁啊,象个忏悔者,尽管我

年纪轻轻!我就这样坐着,欣看兀鹫的飞翔,欣闻滚滚的雪崩发出轰隆之声,你毫无世人的虚伪,对我说出真情实话,面色却严肃得骇人。 你这具有岩石野性的严厉的女神,你这位女友,爱出现在我的身旁;你威胁地指给我看兀鹫的行踪和那要毁灭我的雪崩的欲望,四周飘荡着咬牙切齿的杀机:要强夺生命的充满痛苦的渴望!在坚硬的岩石上面,花儿在那里怀念着蝴蝶,象进行诱惑一样,这一切就是我──我战战兢兢地感到──受到诱惑的蝴蝶,孤独的花枝,那兀鹫和那湍急奔流的冰溪,暴风的怒吼──一切都是为了荣耀你,赫赫的女神,我对你深弯着身子,头垂到膝上,哼一首恐怖的赞美诗,只是为了荣耀你,我才渴望着生命、生命、生命,坚定不移! 恶意的女神,请你不要责怪我,我编造优美的诗句将你裹起。你露出可怕的脸色走近谁,谁就发抖,你向谁伸出恶意的右手,谁就战栗。我在这里发抖着,哼一首一首的歌,以一种有节奏的姿势战栗地跳起:墨水在流动,削尖的笔在挥写──啊,女神,女神,让我──让我独行其是! 太阳沉落了 1 你不会再干渴得长久了,烧焦了的心!约言在大气之中飘荡,从那些不相识的众人口中向我吹来,强烈的凉气来了…… 我的太阳在中午炎热的照在我头上:我欢迎你们,你们来了,

关于尼采的总结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语: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1889年1月3日,尼采在都灵的卡罗·阿尔伯托广场看到一个马车夫用鞭子抽打一匹老马。他抱着马哭了起来,然后昏倒了。尼采最终丧失了理智。他疯了。一疯就是10年,直到1900年8月25日去世,从此再也没有恢复 死后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斯宾诺莎、康德、叔本华、黑格尔并列为世界哲学史上不朽的思想家。 星座:天秤座学说:超人说 著作,《悲剧的诞生》;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著名的“超人”理想和“末人”形象就是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尼采说伟人因为被人误解方才成为伟人。尼采的生平及其学说被人歪曲误解要超过尼采本人的想像力: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士兵经常在战壕里捧读的“圣经”就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法西斯的元凶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公开声称是尼采的信徒 尼采的基本思想 1、不合时宜的思考纵观尼采56年的生命,他的全部思想活动自始至终处于一种不合时宜的思考之中。尼采的不合时宜的思考一般以两种外在表现形式出现:第一种形式,恳求。例如,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一而再、再而三地恳求人们超越自己、迈向超人 第二种形式,摧毁。摧毁偶像,变革传统观念,创造新价值、新理想和新文化。摧毁西方世界在传统观念基础上所形成的理想观、价值观和信仰观,。总之,尼采要打碎西方世界在超过二千年间所形成的全部上层建筑。正如尼采所说:“想在善与恶之间成为一个创造者,必须先成为一个破坏者,破坏了一切的评价。” 2、强力意志 3、超人哲学 “超人”将精神、强力意志的内容包溶于一身,“超人”不是英雄崇拜,而是个人和人类的自我超越。尼采是反对一切崇拜的,在尼采看来,“超人”不是理想,而是上升的生命类型。而“超人”就是要个体生命成为那生命强力旺盛的人。如何变得强大呢?尼采认为,就是不断地体验生命的痛苦,在痛苦中强大生命。 因此,只要我们真正做到生命的不断超升,我们每一个人都可成为“超人”。 实际上,“超人”所强调的就是个体生命的自我提升,生命力量的提升也就意味着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在尼采看来,一个实现了自我提升,在自我超越意义上成为了自己的人,也就是一个自由的人。自由是尼采道德价值理想的最高境界。 语录 1女人对男人说:我爱你,因为你有吸引力;我恨你,因为你的吸引力不够,不能把我从远处吸引到你的身边。2我宁可追求虚无,也不无追求3我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想给予不想取得 4“当你不再感到自我羞愧,你就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5我们爱生命,并非因为我们习惯生命,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 6女人是一切祸根的来源!男人的幸福是:我要,女人的幸福是:他要。 创造女人是上帝的第二个错误,一生中有过几次恋爱,只是都不成功罢了。单相思、被婉言拒绝;莎乐美由于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出于嫉妒而进行干预和挑拨,两人才不欢而散。 在极度的孤寂中,他一次次发出绝望的悲叹:“我期望一个人,我寻找一个人,我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而我不再期待我自己了!”‘现在再没有人爱我了,我如何还能爱这生命!” 7一个受难者没有悲观的权利! 8我是神!!却打扮成这样! 9什么是人道主义?就是不使他(她)人感到羞耻。 10“一个真正的男子需要两种不同的东西:危险和游戏。因而他需要女人,当作最危险的玩物。

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尼采《悲剧的诞生》

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尼采《悲剧 的诞生》 摘要:古希腊文明一直是西方文化得以传承的衣钵和主体。尼采崇尚古希腊精神,他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悲剧的诞生》从古希腊酒神现象的出发,视为理解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密码,乃至从哲学角度,用以批判当时的德国文化界的现状。尼采《悲剧的诞生》在希腊悲剧理论中涵盖美学及哲学殿堂的基础,是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 关键词:古希腊;尼采;悲剧;酒神精神 1引言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1844—1900),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1858年尼采在普夫达求学,最喜欢希腊课,埋下了崇尚希腊精神,反对基督文化的种子(万志勇 2002:8)。《悲剧的诞生》发表于1872年,尼采从古希腊悲剧出发,重点描述古希腊的酒神文化,将它作为了解希腊悲剧的密码,并从哲学角度,用以批判当时的德国文化界的现状。要从整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就必须以古希腊悲剧为根基,了解尼采对古希腊精神的崇尚,才能领悟《悲剧的诞生》所蕴含的的哲学。 2古希腊悲剧精神 古希腊悲剧的起源难以界定,有的人认为它来源于山羊之歌,古希腊语是(tragoidia),而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则认为希腊悲剧来源于多利亚(Nancy Sorkin Rabinowitz 2008:18)。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人羊神合唱,“这种人羊神的合唱,是由狄俄尼索斯的狂欢诱起阿波罗的幻想。经过狄俄尼索斯如此欢欣陶醉之后,勾引出生命潜在的力量,而后把冻结的生命世界重新赋予动律,以此狂热情绪来克服一切忧患,打破种种困苦,并以此狂热情绪,激发创造的冲动。这即是希腊悲剧精神之所在”。[1]。

作文素材之尼采

作文素材之尼采 作文素材 生平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 1844年10月15日诞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洛肯镇。 1858年14岁10月起,在南姆堡近郊帕弗达预科学校读书。 1864年20岁10月,进波恩大学,修习神学与古典语言学。 1865年21岁10月,转入莱比锡大学。 1867年10月,被征召入南姆堡炮兵联队。 1869年受聘巴塞尔大学。 1872年1月,出版《悲剧的诞生》。 1885年执笔《善与恶的超越》 1888年续写《快乐的知识》,完成《道德的谱系》等作品。 1889年患严重的中风与精神分裂。 1900年56岁8月25日在魏玛咽下最后一口气息,8月28日葬于故乡洛肯镇。死后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斯宾诺莎、康德、叔本华、黑格尔并列为世界哲学史上不朽的思想家。 成就 在尼采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如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里尔克、赫塞、托玛斯·曼、斯蒂芬·乔治、萧伯纳、纪德、萨特和马尔卢这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仅在德、法语区域闻名遐迩,而且还流传于遥远的北美、南美、亚洲、大洋洲、非洲。关键词 1、自由,约束。(石) 原文摘抄: 到普夫塔中学的第一年,他写了好几首诗。其中有一首是: 不要问我, “你的故乡在何方?”

我决不接受空间的约束, 也不受 时间的框框。 我像苍鹰一般 自由翱翔! 20年后,当他开始作为一个既是思想上也是实际行动中的飘泊者四处游荡时,这首诗就成了一个十分应景的写照。 读后感:在谈论比如说内心的自由,约束等方面可以使用。最好把诗歌使用在开头和结尾,就是很好的得分点。 2、朋友,交友,友谊。 原文摘抄: 尼采在普夫塔同在小学时一样,仍然是不合群的,只习惯于同一、两个亲密朋友单独交往。正由于缺乏广泛的交往,尼采特别重视个别知心朋友的友谊。知心朋友的友谊,这在他一生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在普夫塔,他也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由于音乐,他结识了戈斯多夫;由于诗歌,他结识了杜森。在给母亲的信中,尼采说,在学校里,“我另有一个令人愉快的包括各种朋友的小圈子,可是从他们那里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启迪。我 首先想要结交的是比自己更强的人。”这两个朋友不一定比他强,但都是十分忠实可靠的人。 戈斯多夫是尼采在琴房认识的。他们都喜欢弹钢琴。戈斯多夫对于尼采的音乐才能佩服不已。一直到尼采去世的那一年,戈斯多夫在给尼采的另一个朋友的信中还回忆起这一段经历说:“我不认为贝多芬会比尼采在即兴演奏时更动人,尤其是在天空出现雷鸣的时候。”以后他们的友谊就不仅仅限于音乐领域。 读后感:在谈论比如说是朋友或友谊,交友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使用这则材料。在使用时要注意对原文中材料的引用,但此则材料不适用于开头或结尾。注意对材料的把握。 3、人类的本质,自我。寻找,新的开始。 原文摘抄:

尼采简介

尼采简介 弗里德里希·尼采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哲学家,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最有才华的诗人兼散文作家之一。他于己于人1844年10月报15日生于芦肯的一个牧师家庭,很小就学会了读书识字。1858年进入德国著名的普福达寄宿中学就读,1864年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言学。次年转入莱比锡大学专攻古典语言学。1869年毕业,在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古典语言学。1879年,因病辞去巴塞尔大学教职,在家修养并从事著述。1889年,摔倒在地,引起精神错乱。1900年8月25日去世。 弗里德里希·尼采一生短暂,但著作颇丰,1872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书中他认为希腊的悲剧源于所谓的“阿波罗精神”和“狄奥尼索斯精神”的融合。阿波罗精神是管理者统治者的精神,代表理性,秩序和和谐,而狄奥尼索斯精神是被管理者,象征的是非理性,放纵和激情。1878年为纪念法国哲学家思想家伏尔泰逝世100周年,尼采发表了五本格言集中的第一本,取名《太有人性的人》。此后,失恋在让尼采感到忧郁的同时,引出他的一系列思没有考,使他创造了箴言式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对自己的思想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完整的表述。但是先行发表的前三部分(1883—1884)没有引起任何反映,受此打击,尼采情绪消沉低落,只把第四部分拿去印了结40本,送了如指掌本给朋友。后来这个版本成了收藏家竞相获取的对象。1886年和1887年尼采出版了《善恶的彼岸》和《道德体系论》。用散文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思想。1888年发表《瓦格那的境遇》,论及文化和堕落问题。1888年好写了4部著作,其中1889年出版的《偶像的黄昏》概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1895年写的并于死后出版的《基督教之敌》将矛头直指基督教会。1895年出版的《尼采与瓦格那》则是他写的有关瓦格那的文章的合集,1908年才发表的《瞧这个人》回顾了他自己的一生。1901年,尼采的妹妹精心整理了他的笔记,出版了《权利意志论》。 尼采早期并未太受重视,直到生命后期世人才逐渐认识到他的重要性。1888年,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特斯开始在哥本哈根大学举办尼采讲座。从此尼采就成了众多批评家和学者关注的对象。但是在西方思想史上恐怕没有谁比尼采更有争议,也没有谁比尼采更遭人误解。尽管有人充分肯定了尼采自爱理论上的先驱性和预见性,如德国大诗人贝恩说:“我们这代人还在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企图领悟,尼采却早就有过论述了。他早就发现了这些原理,剩下的只不过是对这些原理作出阐述而已。”但也有人对他的理论表示怀疑和诋毁。更有一些人出于罪恶目的,对他的理论加以利用,使之背上恶名。但是相信尼采的思想和观点会有从见天日的。

尼采的道德观

尼采的道德观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道德观对西方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采的道德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反对传统道德尼采对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持强烈的批评态度。他认为,传统的道德观念束缚了人类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使人们变得弱小、无助和消极。他认为传统的道德观念是奴隶的道德,旨在便人们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因此,他主张通过反对传统道德来建立新的价值体系。 2.强调意志的力量尼采认为,人类的行动和行为是由意志所驱动的。他强调意志的力量和作用,认为只有通过意志的力量,人类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他认为,只有具有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走向成功和胜利。 3.强调个人主义 尼采主张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独立思考、追求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他反对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认为这种观念扼杀了个人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主张个人应该勇于面对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4.强调生命的价值尼采认为生命的价值是极其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并使其更加有意义。他认为,生命是有目的的,人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行为来实现这个目的,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5.强调创造性的行动尼采认为,只有通过创造性的行动,人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他认为,创造性的行动是一种超越传统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精神活动,它能够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使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 总之,尼采的道德观具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和个人主义倾向。他认为,通过反对传统道德强调意志的力量、个人主义、生命的价值和创造性的行动,人类可以摆脱束缚并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这些思想对西方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哲学、文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哲学家尼采是谁

尼采,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 的诗人和散文家,其兼具艺术家的浪漫气质,是现代最伟大的思 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尼采的简介,希望 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尼采的简介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语:FriedrichWihemNiet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 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 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 现代主义上。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 的谱系》等。 尼采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 他认为自己是叔本华的继承者,其实,在许多地方他都超过 了叔本华。

他是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哲学家,然而他的学说在 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各种回声。 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父亲是威廉 四世的宫廷教师,曾深得国王的信任,做过四位公主的老师。小 时候的尼采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两岁半才开口说第一句话。5岁的时候,尼采的父亲和年仅2岁的弟弟相继逝去,这让天性敏感 的尼采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也铸成了他一生内向忧郁的 性格。 父亲的过早离世,并没有让尼采忘记父亲,相反,他一直以 父亲为榜样。由于父亲是新教牧师,祖父又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因此尼采在教养方面极具宗教特色。他自幼相信 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他想像父亲一样成为 一名牧师,所以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还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 在大学期间,尼采在古典语言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所 以在他还没有取得学位之时,就接受了巴塞尔大学的邀请担任语 言学的教授,当时他才25岁。后来,由于健康原因,尼采在1879

将要的哲学 读懂尼采的未来展望

将要的哲学读懂尼采的未来展望尼采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的姓氏。他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最具争议和启迪性 的思想家之一。尼采通过他的著作揭示了现代人类存在的困境,并提 出了对于未来人类发展的独特观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尼 采的未来展望。 一、文明的精神危机 尼采认为,现代西方社会正面临着一场精神危机,这一危机源于欧 洲文明的崩溃和传统价值体系的解体。他批判了基督宗教、民主制度 和科学思维对个体自由和意义的侵蚀,主张“超人”(Ubermensch)的 概念,以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限制,追求人类的超越和自我实现。 二、意志的力量与价值重建 尼采强调了意志力的重要性,并认为个体的发展和创造力取决于个 体意志的强大和积极性。他认为人类应该超越现有的道德和行为准则,通过自我创造和自我超越,重新建立起个体的价值体系。其中,他提 出了“永恒回归”的概念,即每个人都应该以肯定和接纳生命的方式去 体验人生,不断重塑自己的意义和目标。 三、主观性与权力的重构 尼采对主观性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个体,应该根据个体自身的经验和感受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准则。他反对普遍的真理和价值观,主张每个人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

真理和评判标准。此外,尼采对权力的观点也颇具独特性,他主张废除传统的道德和权威,呼吁个体以自由和有意义的方式行使权力。 综上所述,尼采的未来展望基于对现代社会和文明的批判,并通过重新塑造个体意义、重建价值观和赋予主观性以权力来实现人类的超越和自我实现。尽管尼采的思想在当时备受争议,但其对于哲学、文学、政治等领域的影响持久而深远,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平等主义、个体自由和反权威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找寻人类未来发展的新路径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哲学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哲学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介绍 中文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外文名: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别名:尼采 国籍:德国 民族:日耳曼人 出生地: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洛肯村 出生日期:公元1844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公元1900年8月25日 职业:哲学家、诗人、散文家 毕业院校: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 信仰:唯意志论 主要成就:唯意志论继承者 存在主义的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代表作品:《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等;《尼采全集》共26卷(未译完) 血型:AB型 受影响:荷尔德林、叔本华、瓦格纳 施影响: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 施影响:萨特、加缪、福柯

施影响:巴塔耶、德里达 星座:天秤座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享年55岁),德国人,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文献。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尼采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

疯狂的天才哲学家尼采

疯狂的天才哲学家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首倡“权力意志〞说,鼓吹“超人〞哲学,被视为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驱。对他的评论历来众说纷坛,有人把他描述成邪恶的魔鬼,说他用思想的毒剂腐蚀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类:也有人把他说成是圣洁的天使,持身严谨,有如圣徒。其实,他是一个身患麻痹症的残疾者。尼采的病态与病态心理,对其哲学的形成,起过直接的作用。他的一生就如同一那么恐怖的神话,震撼着每个了解他及其学说的人。1844年10月15日,尼采诞生于普鲁士王国洛肯村一个世袭的传教士家庭,他祖先是波兰人,后移居德国。尼采自幼多病,敏感脆弱,五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因而性格变得内向、忧郁,时常离群索居。少年时入校读书时,虽然学习刻苦,但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1864年,20岁的尼采考入波恩大学,不久又转到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与古典语文学,由于深得语言教授考里奇尔的赏识,因而尼采从神学转攻语文学,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段时间尼采很幸运,25岁财经考里奇尔的推荐,被巴塞尔大学授予教授职称;紧接着,莱比锡大学又在不经任何考试,甚至无需提交学位论文的情况下,授予他博士学位。然而,命运对尼采并不垂青,就在它慷慨地赋予他无尚荣誉的同时,也把一束不幸的光柱投向这位才华横溢的骄子。从此,他的生命之树就开始慢慢枯萎了。1867年,尼采为适应战争需要而接受军事训练,结果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胸骨受重伤,并一直都未完全康复,致使终生备受此次重伤之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因身残和严重的眼疾,而体检落选,不能参军,只能充当一名救护人员。但这位敏感的青年,一见伤员的鲜血竟晕了过去,尼采异常脆弱的神经,不能经受长期的强烈刺激,终于惊恐成疾,被遣送回家。这并不是荣耀的事情,给尼采的精神施加了压力。他只好去当教授。1876年,尼采的病情开始恶化,死亡的灵光时刻威胁着天才的生命,他一年之中几乎有二百天处于病魔的纠缠之下。虽然在短短的十年间,尼采出版了?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思想?、?人牲的,太人性的?等一系列不朽著作,但是无休止的病痛折磨,使他那富有活力的青年学者形象失去了原有的光泽。1879年,年仅35岁的尼采因日益严重的神经麻痹症而被迫退休。祸不单行,他的双眼几乎失明,眼睛极易过敏,害怕阳光,他只能终日困于书房,用写作打发时光。双重的病痛折磨着他,使他逐渐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他开始变成了一个遁世者。但就是在这种痛苦的生活中,他的心灵得到净化,他以超人的意志,完成了许多著作,其中有不朽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当尼采成为自己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人物之时,病魔也把他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尼采疯了!1899年1月,尼采突然爬上自己房屋屋顶,写出许多语无伦次的信件。这个自称“神秘的与近于疯狂的灵魂〞,终于真的疯了,他在最后几封通信中写道:“您曾经发现过我,找到我是容易的,但现在的困难是,如何摆脱我……〞署名为“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另一封信写得更为荒唐,他在信中竟然号召要在罗马召开一次各国君主会议,以决定将年轻的德国皇帝枪毙于此,署名是“尼采—凯撒〞。当尼采的朋友们赶来营救时,只见他在一片狂乱中用臂肘弹压钢琴,高唱亢奋的歌曲,精神完全错乱了。从此,他成了一个没有思想、丧失了意念的“活僵尸〞。尼采的著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语录〞式的警句、格言,带有很明显的随意性,这是因为他的眼睛敏感怕光、不能持久使用,只好把观点与随想“语录〞下来,然后连缀成文。尼采在自传?瞧啊,这个人?中有这样一些刺激人的标题:“我为什么这样明智〞,“我为什么这样聪颖〞,“我为什么如此伟大〞,“我为什么写出了这么多的好书〞……假设不了解他不幸的一生,可

哲学家尼采的简介

哲学家尼采的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语: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其兼具艺术家的浪漫气质,是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 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 代主义上。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 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 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 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对尼采哲学却情有独钟,后现代主义者从尼采哲学中吸纳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甚 至尼采的哲学风格。尼采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采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对尼采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 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 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 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 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使人们失去 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 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 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 生命意志。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 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 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 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 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 情无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基督教伦 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尼采认为,基 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 落是历史的必然。

尼采十大狠毒名言

尼采十大狠毒名言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 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 尼采24岁时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尼采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尼采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 ——尼采 ●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采

●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尼采 ●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 ——尼采 ●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尼采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尼采 ●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尼采 ●完全不谈自己是一种甚为高贵的虚伪。 ——尼采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尼采

●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尼采《善恶的彼岸》 ●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一个人都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尼采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 ——尼采 ●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尼采 ●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尼采 ●不要停在平原,不要登上高山,从半山上看,世界显得最美。 ——尼采 ●也许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你每天都离顶点更进一步。今天的你离顶点还遥遥无期。但你通过今天的努力,积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 ——尼采 ●愚昧无知是一切痛苦之源。 ——尼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