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注】①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专题1】山麓自然带(基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专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或者说,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有相似

性。)

【专题3】垂直自然带谱数目的影响因素:

1.山体的海拔高度;

2.山体所处的纬度;

3.山体的相对高度(从山麓到山顶)。

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

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

【专题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

2.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因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阴坡。

【注】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但判断该类题目时往往以热量作为主要依据,

一般地,自然带分布高的坡为阳坡。

【专题5】雪线的分布高度

1.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①—雪线高度②—气温③—降水量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

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3)坡度:坡度越小,越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低;而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注】①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并不在赤道而是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

②雪线高度同样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但常以降水为主要依据,因此,雪线低的坡往往确

立为迎风坡。

【专题6】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半球相反。

2、判断纬度带和气候带:依据山麓自然带(基带)来判定。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依据雪线高低来判定。

论文:水平地带性及垂直地带性

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水平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或经线方向延伸的规律性;垂直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随地势高度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垂直分异的规律性。 观点: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在表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垂直地带性受山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又有其自己的不同于水平地带的特点。 论述: 1、温度递减这一共同成因,使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之间出现了相似之处,且在海洋性条件下,垂直带谱能较好地“重复”水平带谱的更替规律。 2、垂直地带性并不像“竖起的水平地带性”。 (1)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对比关系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出现了外貌截然不同的自然带。 (2)基带把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联系起来,同时又制约着垂直地带性带谱的性质和类型,出现了高、中、低纬之间,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之间,山体垂直带谱的差异。 (3)垂直地带性还受山体自身特点,如山体与风向、山体形态、山体高度等的影响,出现了不同于水平地带性的特点。

(4)外貌相同的自然带,在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中,其生态条件、结构特征、种类组成也不一样,表现为热量条件、温度变化、植物种类、结构的差异。 综上所述,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是由温度递减产生联系,基带是他们的纽带。同时,基带的特点及山体本身的特点,又使他们产生差异,各具特色。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陈炳涛: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陈传康、伍夫和、李昌文:综合自然地理学 武吉华、张坤:植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陈尔寿:地理(高级中学课本?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更替方向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水热状况 (水分、热 量) 由山麓 到 山顶的 垂直更替 高大的山地 【注】①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专题1】山麓自然带(基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专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或者说,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 有相似性。) 【专题3】垂直自然带谱数目的影响因 素: 1.山体的海拔高度; 2.山体所处的纬度; 3.山体的相对高度(从山麓到山顶)。 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 【专题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 2.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 风坡): 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 坡,因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阴坡。 【注】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但判断该类题目时往往以热量作为主要依据,一般地,自然带分布高的坡为阳坡。 【专题5】雪线的分布高度 2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依据雪线高低来判定。 1.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①—雪线高度②—气温③—降水量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 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3)坡度:坡度越小,越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低;而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 高。 【注】①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并不在赤道而是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 区。 ②雪线高度同样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但常以降水为主要依据,因此,雪线 低的坡往往确立为迎风坡。 【专题6】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半球相反。 2、判断纬度带和气候带:依据山麓自然带(基带)来判定。 3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1.峨眉山概述 1.1位置概述 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西距峨眉山市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景区面积154 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9.3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1.2气象气候概述 峨眉山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陡然高出的峨眉山主峰,阻挡东南面来的潮湿、温暖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峨眉山区常年多雨、多雾、少日照,常年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在峨眉平原拔地而起,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温差大,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誉。 据30年气候调查资料,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322.1天,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年平均雾湘139.4天,雨湘141.3天,这在同一纬度的自然环境中是极为罕见的“玉树琼花”的奇观。山顶和山麓温差较大,大约相差14℃,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度。峨眉城区最冷在1月,月平均气温4.3度,最低气温为零下4度左右。峨眉山顶月平均气温从11月到下年3月都在零下,最冷月1月,为零下6度,最低气温为零下20度左右。7月平均气温为11.8度,最高气温为20度左右。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峨眉山都是白雪皑皑的,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冬春之别。 1.3植被概述 峨眉山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为各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峨眉山154平方公里的“绿岛”中,珍藏着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分布着高等植物280科,3700余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以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地理 10.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的判读

10.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的判读 典图探究 典图展示 自主探究 图1 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1,完成下列问题。 (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并说明理由。 试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该山地位于四川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基带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并说明理由。 试答:水分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主要为荒漠和草原。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图2 某山地南、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2,完成下列问题。 (3)该山地位于 (温带、热带、亚热带),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试答:亚热带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山麓地带的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其对应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说明该山地地处地中海气候区,位于亚热带 (4)据图判断,该山地阴坡是 ,迎风坡是 。 试答:北坡 北坡 类题指导 1.通过山地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山地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山地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所处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海拔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山地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山地所在的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或南坡基带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相反。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脉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相同的海拔处,背风坡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比迎风坡高)。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 读“我国某山地典型植被带谱图”,回答下面两题。

垂直地带性 专题练习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 右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2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N 坡是向阳坡,S 坡是迎风坡 C 、S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S 坡是向阳坡,N 坡是迎风坡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 表示冬季最低气温, 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 ) A 、T 冬<18℃ B 、T 夏<18℃ C 、T 冬<10℃ D 、T 夏<20℃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其垂直自然带明显。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3-4题。 3.非洲大陆沿赤道东西部自然带迥异,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洋流 C .海陆位置 D .地形 4.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 A .南坡温度高 B .南坡温度低 C .南坡降水多 D .南坡降水少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5~6题。 5.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6.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山地可能是( ) A .太行山 B .长白山 C .大兴安岭 D .秦岭 8素是( )

A.海拔B.洋流C.热量D.水分 (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 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10.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1~12题 1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1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3~15题。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

第一篇:《山地垂直带谱分析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析与判读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随着水热状况的变化,形成了相应的自然景观,自然带呈现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这种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 的纬度地带性规律相似。 一、影响山地垂直带的因素分析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 (1)纬度 若海拔相当,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2)海拔 若纬度相当,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3)相对高度 若纬度相当,山顶与山麓的相对高度越大,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相对高度越小,山地垂直带 谱越少。 2、影响山地同类自然带海拔高低的因素 (1)纬度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水热状况越好,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类自然带 分布的海拔越低。 (2)坡向 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更高;在阴坡分布的海拔更低。 二、山地垂直带的判读方法 1、通过山地基带名称确定所处的温度带 基带是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如某山地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山地带谱数量多少判定所处纬度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带谱数量越少,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 3、通过南坡与北坡同类自然带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说明南坡热量更充足,为向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为南半球。

4、通过南坡与北坡自然带谱的数量判断南北半球 一般情况下,山地向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谱的数量多于阴坡。如果南坡自然带谱数量多于北坡,说明南坡热量更充足,为向为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为南半球。 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降水的共同影响,气温高的山地雪线也高,而降水多的 山地雪线要低。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热量高于北坡,但因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有丰富的降水,雪线在5500 m左右,远低于北坡雪线高度6000m左右。一般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所以雪线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降低,如赤道非洲雪线为4500-5000m,阿尔卑斯山为2500-3000m,挪威在1540m左右,南 北极圈内雪线已低达海平面附近。但雪线位置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比赤道附近少的地区。 1一般地,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四图比较) 2、但雪线位置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比赤道附近少的地区。(乞山和珠峰比较) 3、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乞、天、阿均如此);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珠峰 最明显,乞山、阿山、天山都有此特点)。两种条件矛盾时,一般是看主导因素降水(迎风 坡)。 4、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图中无法说明) 5、同一种自然带,通常阳坡高,阴坡低。(珠峰、天山、阿山都如此。) 6、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纬度越低越复杂。(可拿天山和乞山比较一下) 三、巩固练习 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2题。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山地最可能是。 1. 该山地可能位于()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 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更替方向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水热状况 (水分、热量) 由山麓到 山顶的 垂直更替 高大的山地 【注】①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专题1】山麓自然带(基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专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或者说,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有相似 性。) 【专题3】垂直自然带谱数目的影响因素: 1.山体的海拔高度; 2.山体所处的纬度; 3.山体的相对高度(从山麓到山顶)。 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 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专题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 2.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因 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阴坡。 【注】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和降水的 共同影响,但判断该类题目时往往以热量 作为主要依据,一般地,自然带分布高的坡为阳坡。 【专题5】雪线的分布高度 1.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①—雪线高度②—气温③—降水量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3)坡度:坡度越小,越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低;而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注】①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并不在赤道而是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 ②雪线高度同样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但常以降水为主要依据,因此,雪线低的坡往往确 立为迎风坡。 【专题6】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半球相反。 2、判断纬度带和气候带:依据山麓自然带(基带)来判定。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依据雪线高低来判定。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地域分异规律 主导因 素 更替方 向 分布规律 主要分 布地区 山地垂直地域 分异规律 水热 状况 (水分、 热量) 由山 麓到 山顶 的 垂直更 替 高大的 山地 【注】①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专题1】山麓自然带(基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专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或者说,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有相似 性。)【专题3】垂直自然带谱数目的影响因素: 1.山体的海拔高度; 2.山体所处的纬度; 3.山体的相对高度(从山麓到山顶)。 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 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 【专题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 同 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 2.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因 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阴坡。 【注】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和降水的 共同影响,但判断该类题目时往往以热量 作为主要依据,一般地,自然带分布高的坡为阳坡。 【专题5】雪线的分布高度 1.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①—雪线高度②—气温③—降水量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注】①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专题1】山麓自然带(基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专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或者说,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有相似 性。) 【专题3】垂直自然带谱数目的影响因素: 1.山体的海拔高度; 2.山体所处的纬度; 3.山体的相对高度(从山麓到山顶)。 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 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 【专题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 2.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因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阴坡。 【注】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但判断该类题目时往往以热量作为主要依据, 一般地,自然带分布高的坡为阳坡。 【专题5】雪线的分布高度 1.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①—雪线高度②—气温③—降水量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 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3)坡度:坡度越小,越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低;而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注】①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并不在赤道而是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 ②雪线高度同样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但常以降水为主要依据,因此,雪线低的坡往往确 立为迎风坡。 【专题6】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半球相反。 2、判断纬度带和气候带:依据山麓自然带(基带)来判定。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依据雪线高低来判定。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培训讲学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模块地理1 章节:选自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三框题 课时:10 分钟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程标准解读: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本节课主要讲解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即垂直地带性。 二、教材分析: 承上启下,地位重要:本节课节选自《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为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也是整本书的最后一节。对于本章来说,它是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因为它们同为自然环境的两大特征。对于整个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而言,它是对必修1前面知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大圈的一种提升和整合,它又为后面学习必修2和必修3农业地域类型、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荒漠化的防治、区域经济发展等人文地理内容做了知识铺垫和理论指导,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对于自然地理知识已经有了总体把握。 2. 能力基础: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空间想象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但由于这部分的内容综合性、空间性强,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对于地理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不强,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3. 心理特征:高一学生探究欲旺盛,对自然地理景观非常感兴趣。因此,需要搜集与生活关联的景观图片和地图,以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同化与整合。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够能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因素; ②能够总结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探究、图片展示、材料分析,总结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因素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②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1. 教学重难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因素和规律。 2. 重难点突破策略 ①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展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②利用图标比较分析,得出原因。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1. 教学方法:①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

垂直地带性

1、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3、读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表示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2)引起图中各山地自然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高度 (3)下列有关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赤道地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分布,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的分布类似 B、同一山地的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 C、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种类越多 D、南半球的三座山的北坡是阳坡,北半球的三座山的北坡是阴坡 4、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针阔混交林带 (2)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典范,其形成受下列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纬度位置 B、山体坡度 C、大气环流 D、海拔高度 5、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B、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该山可能位于() A、40°S附近 B、赤道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6、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针阔混交林带 (2)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典范,其形成受下列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纬度位置 B、山体坡度 C、大气环流 D、海拔高度 7、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体垂直地带性

读下图“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迎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背风坡 6.图中①②之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针阔混交林 B.高山草甸 C.高山针叶林 D.高山荒漠下图为某山地资料图(局部)。读图完成10-11题。 10.南坡为 A.阳坡、背风坡B.阴坡、迎风坡 C.阴坡、背风坡D.阳坡、迎风坡 11.关于该山地说法正确的是 A.该山地可能为泰山B.该山同一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 该山地可能为泰山B.该山同一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 C.该山地不可能有冰川D.该山麓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下图是甘肃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带上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表。据此回答23-24题。

23.山地阳坡有机质含量相对阴坡低的原因主要是 A.阳坡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 B.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 C.阳坡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 D.阳坡降水多,气温高,土壤有机质淋溶、分解作用强 24.在3580海拔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坡度较小B.降水量大C.太阳辐射强D.气温较低 下图示意中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场欢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山位于 A.西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8.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气候变暖 B.开发矿产 C.栽培花卉 D.扩展牧地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

高一地理垂直地带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垂直地带性》知识点总结 一、垂直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随海拔高度而发生变化。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每上升1千米气温下降6℃,这与纬度水平变化每相差1个纬度气温相差1℃相比,要大600倍左右,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在高差几千米之内便可出现从热带至极地的巨大变化。 但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在湿润的迎风坡,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多,过了一定限度,降水出现减少的趋势;在背风坡由于焚风作用,降水量由下向上递增甚微,且同一高度背风坡降水往往低于迎风坡。如阿尔卑斯山的最大降水带是海拔XXm 左右;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直增加;而珠穆朗玛峰的南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直递减。 在山地,最大降水带出现的高度与气候的干湿度有关,一般是气候越湿润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低,相反,越干旱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高。

二、垂直带谱的几条重要的界限 垂直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取决于带谱所处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中的位置,即基带座落的具体地点,以及山体本身的特点,如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及局部地貌条件的变化等。 由于沿海向内陆湿润状况的变化,沿海气候湿润地区的山地形成森林型海洋性垂直地带谱,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地区的山地则产生大陆性草原荒漠型垂直地带谱。 一般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带谱的性质由湿润趋向干旱,带谱的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同类型垂直分带的分布高度则有上升的趋势。 一个完整的垂直带谱有几条重要的界限: 1.基带 指垂直带普的起始带,基带一般与所处的水平地带一致,决定了整个垂直带普的性质。 森林上限是垂直带普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这条界线以下发育着以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以上则是无林带,发育着灌木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带,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

山地垂直地带性高考专题

试卷第1页,总11页 …………○…………: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绝密★启用前 高考问答题汇编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每当雨季,西藏松茸破土而出。波密是西藏松茸的重要产地,县城海拔2700米,1月均温-0.2°C,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冰舌前端伸入森林,蔚为壮观。下图为波密所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波密县松茸产量最多的月份是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2.“冰舌前端伸入森林”中的森林最可能是 A .针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常绿硬叶林 3.冰雪带与森林带之间无草原带和苔原带过渡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多 B .海拔高 C .气温低 D .光照强 【答案】 1.C 2.A 3.A

试卷第2页,总11页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青藏高原西南的气候特点及山地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因素。 1.西藏每年4-6月属于雨季前夕,降雨量较小,6月底及7月初开始进入雨季高峰,降雨量大,因此7-9月最可能为产量最大的季节;C 正确;1-3月为旱季,A 错误;4-6月雨季刚开始,松茸发育较小,不适合采摘,B 错误,10-12月雨季结束,当年松茸采摘完成,D 错误。 2.材料中提到“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因此冰舌深入的森林应该是最靠近冰原带的,针叶林是最可能的,A 正确;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植被,其分布的海拔高度低于针叶林,B 错误;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一般属于亚热带植被,其海拔分布低于落叶阔叶林,CD 错误。 3.冰川发育不仅受气温影响,还受降水控制;气温决定了冰川的消融,降水量决定冰川的积累。波密正处于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上,高大的山脊起着明显的屏障作用,造成降水极为丰沛,雪线附近年降水量估计可达2500—3000毫米,这正是巨大冰川发育的主导因素,雪线海拔较低,冰川的海拔低,发育了数量和规模巨大的冰川,巨大的推进力使冰舌沿沟谷自上而下穿越了草原带和苔原带,直达森林带,A 正确;山地海拔低顶部可能缺少苔原带和草原带,但是图示区域山地海拔很高,不会因海拔高缺少自然带,B 错误;草原带和苔原带一般分布在高海拔、气温低的山地顶部,因此气温低不会造成草原带和苔原带缺少,C 错误;光照对自然带的影响不大,D 错误。 【点睛】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南坡,波密县境内发育有西藏最大的冰川--恰青冰川(也叫卡钦冰川),系山谷冰川,是中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又称暖冰川)。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 .积雪厚度 B .降水量 C .大气温度 D .植被覆盖度 5.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 .年降水量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冬季风力最大 D .年日照最少 6.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