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清史参考书

明清史参考书

明清史参考书
明清史参考书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孟森:《明清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等,中华书局2005年版。商鸿逵:《明清史论著合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郑天挺:《清史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钟翰:《清史杂考》、《清史新考》、《清史续考》,中华书局1963年版等。

韦庆远:《明清史新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谢国祯:《明清史丛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增订晚明史籍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料学》第九章《明代史料》、第十章《清代史料》,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

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

1、孟森:《明清史讲义》

2、吴晗:《胡惟庸党案考》

3、黄彰健:《律例辨疑大明律直解及明律集解所附三书所载明律之比较研究》

4、王世华:《朱元璋惩贪“剥皮实草”质疑》

5、罗元信:《也谈“剥皮实草”的真实性》

6、黄彰健:《论明史所记四辅官事》

7、王毓铨:《明朝的配户当差制》

8、王毓铨:《明代的军户明代配户当差制之一例》

9、何炳棣:《明清土地数字的性质》 10、梁方仲:《一条鞭法》 11、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 12、王钟翰:《关于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 13、郭润涛:《帝国终结时期的官僚政治体制与运作系统(清)》 14、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15、吴承明:《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 16、陈春声:《清代经济运作的两个特点》 17、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18、余英时:《清代思想史的一种解释》 19、Faure, David. Emperor and Ancestor 第二部分:选读 1、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南炳文、汤纲.《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戴逸:《简明清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4、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5、李治亭:《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杜婉言、方志远:《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7、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8、王其榘:《明代内阁制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9、李龙潜:《明清经济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10、王毓铨:《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 11、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12、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3、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14、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5、粱方仲:《明代粮长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956]。 16、栗林宣夫:《里甲制の研究》。东京:文理书院,1971年。 17、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18、何炳棣:“南宋至今土地数字的考释和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2-3期。 19、郑振满:“明清福建里社考”。《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8年,第255-267页。 20、邱仲麟:“敬老适所以贱老──明代乡饮酒礼的变迁及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6本第1分(2005年3月)。 21、刘志伟编:《粱方仲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22、王业键:“清雍正时期(1723-1735)的财政改革”,《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2

册(1961年),第47-75页。 23、郭松义:“论…摊丁入亩?”,《清史论丛》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4、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葛兆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25、马丁.海德拉(Martin Heijdra):“明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崔瑞德、牟复礼编:《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卷,第401-55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6、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27、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28、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29、藤井宏:“新安商人研究”,傅衣凌译,《徽商研究论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 30、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31、张彬村:“美洲白银与妇女贞节:1603年马尼拉大屠杀的前因与后果”,《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经济脉动》,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 32、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33Elvin, Mark. 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34、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35、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350-1988》。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36、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社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论社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37页。

37、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38、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Brenner)、艾仁民(Christopher Isert):“英格兰与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分岔:财产关系、微观经济学与发展模式”。《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2003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19-282页。 39、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刘晓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958]。

40Pasternak, Burton. “The Role of the Frontier in Chinese Lineage Developme nt.”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8 (1969): 551-561. 41Ebrey, Patricia B. and Jam es L. Watson, eds. Kinship Organiz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000-1940. Ber 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42、郑振满:《明清福建的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43、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3-14页。 44、常建华:《明代宗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45、井上彻:《中国の宗族と国家の礼制:宗法主义の视点かろの分析》,东京:研文,2000年。

46、陈柯云:“略论明清徽州的乡约”。《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47、朱鸿林:《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十章。 48Faure, David. Emperor and Ancestor: State and Lineage in South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49、宋怡民(Michael Szonyi).“胡田宝与清中叶同性恋话语”。《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一卷第一期(2003年4月),第67-82页。 50、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 51、陈宝良、王熹:《中国风俗通史.明史卷》。上**艺出版社,2005年。 52、林永匡、袁立泽:《中国风俗通史.清史卷》。上**艺出版社,2001年。 53、赵荣光:《满汉全席源流考述》。昆仑出版社,2003年。

政治学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 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1982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轮》,商务印书馆 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 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 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本,三联 霍布豪斯,《自由主义》,商务1996 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 邦亚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

50部新闻学必读书目

新闻学专业书单 1、盖伊·塔奇曼:《做新闻》,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2、迈克尔·舒德森:《发掘新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3、(荷)迪克着,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4、(美)林文刚编,何道宽译:《媒介环境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保罗·莱文森着,何道宽译:《新新媒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凯斯·桑斯坦:《信息乌托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7、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8、黄旦:《作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版 9、尼尔·波兹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11、尼尔·波兹曼着,章艳、吴燕莛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埃默里父子着,展江译:《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莫利:《电视、受众和文化研究》,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14、(美)凯瑞着,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15、(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6、(英)迈克·费瑟斯通着,刘精明译:《消费文化和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7、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18、王卫明:《高级新闻采编实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9、(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三联书店,2016年版 20、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1、罗素着,何兆武等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22、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23、(英)安东尼·吉登斯着,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4、扬之水:《读书十年》(一、二、三),中华书局,2012年版 25、(美)詹明信着,张旭东编,陈清侨等译:《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97年版 26、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7、(美)詹姆斯·麦迪逊着,尹宣译:《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册),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28、(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戒》,三联书店,2013年版 29、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杨光斌:《政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1997年版 3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33、(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92年版 34、马克思·韦伯:《学术与政治》,三联书店,1998年版 35、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5年版

明清史专题明清史参考书目

明清史参考书目 1、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 2、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5年。 5、戴逸《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 8、王其榘《明代内阁制度史》,中华书局,1989年。 10、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F129.48/5 11、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D691.9/6 12、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F812.948/3 13、粱方仲《明代粮长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956]。F812.948/1 17、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F129.48/1 18、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人民出版社,1956年。F729.49/1 19、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F129.4/2 21、Elvin, Mark. 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22、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F327.2/1 26、常建华《明代宗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K820.9/34 28、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索介然、龚颖译。中华书局,1997年。B248.05/4 3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 31、粱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B249/11 3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B249.05/1 33、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C092/1/1

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参考书目 重点任务: 1.收集考研信息,包括所报考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就业难易程度、所报考专业的难易程度、所报考学校的录取率、资料。毕竟考研所需关注的点无非就两个:一是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二是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2.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决定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对于这一点,才思教育团队认为,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方案有两个:一是,选择尽可能好的学校,如北大、清华、人大、中央财经、南开、复旦,专业可以稍微差一点;二是,选择尽可能好的专业,如金融、经济、计算机、自动化等,学校可以差一点。这样的好处是,以后方便就业,具体的原因分析请关注之后的相关文章。 3.购买参考书,慢慢熟悉所考专业。这个时候学校课程还比较多,且处于学期末,考试又比较多,学校事情繁杂,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以“预热”为主。不易过快进入紧张的复习状态。 4.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复习的重点,为下一步全面展开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考研学生最后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不是因为没有努力,更不是付出不够,而是方法不得当,重点没把握好。这一任务的实现,一般需要有考研经验的师兄师姐的帮助。这一点也是才思教育专业课授课的重点之一。 5.制定复习计划。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是考研成功的“寻宝图”。没有好的复习计划,只能每天手忙脚乱的复习,昏昏然,却没有丝毫进步的感觉。 6.在整个过程中,数学和英语都要一步步的安排复习。数学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通过做题积累知识点。英语,主要以单词和真题为主,真题要每做一套就分析透彻。专业课的复习,主要以掌握参考书的目录和框架为主,不需要去费力的记忆。 第二阶段:发力(7月1日-10月1日) 原因: 这个阶段时间比较充裕,没有学校里的繁杂事情影响,可以安心的投入复习。抓住这个阶段,就成功了一半。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晁福林先秦史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晁福林先秦史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23人,下设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共3个专业。 中国史专业下设瞿林东的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向燕南的传统学术思想与史学;汪高鑫的中国史学思想史;张越的中国近现代史学;王培华的历史文献学;张升的历史文献学(含历史地理文献);晁福林的先秦史;张荣强的汉唐史;宁欣的隋唐五代经济—社会史;游彪的宋辽夏金史;倪玉平的明清史;王东平的北方民族史;张涛的易学文化;李帆、孙燕京、张昭军、郑师渠的中国近代文化史;朱汉国的中国现代社会史;张皓的中国现当代政治史。 二、考试的科目 先秦史的考试科目为: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②2251先秦史③3714中国古典文献(《左传》) 三、导师介绍 晁福林,中国著名先秦史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并担任国务院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柒

壹六,贰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北师考博英语 北师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北师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

明清史研究综述只是分享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2008-11-11冯尔康《明清史》2008年第3期点击: 698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冯尔康 《明清史》2008年第3期 摘要:当前的清史研究改变了其在断代史研究中的后进面貌,且有后来居上的可能。清史研究资料之丰富为其他断代史所不可企及,需要充分地、高水准地利用。清史研究仍须努力摒除意识形态的干扰,以便走得好一些。正在进行的《清史》编纂工程,其参与者需有“诚惶诚恐”的写作态度,力求避免浮躁世风的不良影响;满汉民族矛盾贯穿有清一代,纂修《清史》似宜给予特别关注,而不能刻意回避。 关键词:断代史/清史/意识形态/满汉关系 我对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及当前纂修《清史》值得注意的问题,近年来已撰写过《清史研究与政治》[1]和《简述清史的研究及史料》[2]两文,如今再次进行简单地回顾,主要谈五点感想,不知当否,敬请清史研究同仁指教。 一、在断代史研究中清史研究改变了后进面貌,且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清朝灭亡至今不到百年,在此以前,有清朝官修的专题式本朝史,这当然是属于传统的史学编纂类史书,而不是近代意义的史学著述;到了清朝末年,出现了体制外的民间对清史的局部研讨,而真正近代意义的清史研究,是在清朝灭亡之后。这种研究的起步,比起其他断代史,来得晚一些,特别是原始资料的整理方面,不同于清代以前的历代历史——史料整理早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所以清史的研究,无疑处于后进状态。我在20世纪50年代读大学本科时,喜爱隋唐史,获知隋唐史研究有陈寅恪、岑仲勉和唐长孺等大家,且陈氏、岑氏著述流传广,容易找到。及至五六十年代之际上研究生班,攻读中国古代史之明清史方向,发现明史方面有傅衣凌、吴晗、黄云眉、

明清史概论

1、明代内阁制度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了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大明永乐帝虽有洪武帝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应运而生。 故明代的内阁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是变动性。明代内阁组织虽有四殿二阁,但并不同时设置,缺此少彼成为常事,须视皇帝好恶而定,而大学土员额亦多寡不等。至于内阁权力亦随皇帝宠信的程度而转变,若皇帝或信阁臣,或信宦官,或信奸臣,则内阁权力,便会因而增大或缩小。 其次,是附属性。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君主独裁时代,内阁权力常因皇帝委任与否而有轻重之别,且内阁职权出自皇帝授予,不得独立行使,向各部及地方政下达命令时,必须透过皇帝谕旨,可见内阁实属皇帝的附属机构。 再者,是个别性。内阁大学士虽由皇帝任免,但大学士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责任亦不连带,各自独立以己见辅助君主。 还有,是欠缺法定性。内阁能否产生作用,皇帝之影响至大。 内阁制度,对明代的政治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 首先,是助长君主专制。太祖废除丞相以巩固其统治权,内阁制度随着君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内阁首辅虽俨如汉、唐之宰相,但并无节制君权的作用,事无大小都要秉乘皇帝的旨意行事,内阁只是皇帝加强专制独裁的工具而已,是明统治者用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有力措施。明朝皇帝以内阁佐理政务,而一切施政皆由皇帝专权独断,大学士仅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实属皇帝的附属机构,皇帝往往借内阁以遂其私心,使明代之君主专制比历代为甚。 其次,是助长君主荒政。内阁大学士的职责是对奏章作出票拟,再呈皇帝批红,原意在于使大学士能对政事作出「提议」,但若皇帝无心理政,可以不加细阅,便作批决,阁臣亦无可奈何。因此,内阁的「意见」遂演变成为「决策」,无疑助长助了君主荒政。明代皇帝多荒废朝政,与此不无关系。 再者,是形成宦官弄权。明代内阁因为欠缺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往往难有作为,随着明中叶以后,君主的日益腐朽,更弊端百出。明代皇帝日渐颓废,往往深居内殿,不亲政事,不与大臣相接,而往往把宦官视作心腹,委以重任。综观明代宦官为祸之烈,实与废相后,内阁无实权,加上君主过于宠信宦官,使宦官得以居中用事所使然。 还有,是演成朋党倾轧。明之内阁上受君主箝制,内受宦官操纵,阁臣之欲握权柄者,皆不免以不光明之手段得之:一方面要交结内监;另一方面则又须倾轧同列之大学士,遂演成朋党之祸。 最后,是导致政风因循。 由于明代内阁受所处的地位和职权的限制,权力由皇帝授予,而宦官又居中窃柄,阁臣于是只能对皇帝唯唯诺诺,对宦官俯首听命而不敢有违,一辈阁臣都碌碌无能,遂使政风因循腐化。 总结而言,有谓明代无善政,是始于太祖废相。在某程度上是有其道理的。如上述所言,因为没有宰相,令皇权失却制衡;加上内阁无合法性,故无实权,事事听命于皇帝,造成君主独裁。如遇

明清史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2.明清小说和戏曲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3.明清的主要科技成果。 【评价反馈】 1.自行梳理,整理成表格。 2.准确、全面。 【主要内容】 通过情境教学,设置以下问题: 1.明清文学作品呈现的特点及其成因? 2.明朝中后期《牡丹亭》中出现提倡人性、批判旧礼教思想的原因? 3.为什么中西方文化在同一个时期出现了相同的主题和批判精神,但东西方最终却道路两歧? 【评价反馈】 1.根据情境,结合所学,尤其是上一节课的内容,独立或者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2.课堂成文,把自己的思考下下来。 【主要内容】 1.(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7)明代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常借《中庸》“率性之谓道”这一句中的“率性”二字论道,推出自然情欲论。《明儒学案》中徐抛谓:“圣贤教来学,率性而已。”据此可知,他们都( ) A.受到世人普遍的赞誉 B.继承程朱理学的思想 C.提倡个性自由与独立D.务实而不尚空谈之学 2.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3.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状元及第》《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市民阶层价值追求B.艺术的教化功能 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D.进步思想的影响 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5.明代中后期,人们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旅游普及到最普通的百姓。每逢佳节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众人成群结队,就近选择风景美妙之处尽情游览,体会平日劳苦之外难得的闲暇之乐。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 ) A.政府户籍管理宽松B.民众个体意识觉醒 C.雇佣关系已经成熟D.农耕经济趋于衰落 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评价反馈】 6道选择题均为高考真题,有一定难度,能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成程度。 教学过程设计 【图片导入】四大名著和四大名剧的海报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耳熟能详、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唤醒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学繁荣的记忆 【明清文学】 表格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文学、戏剧作品,以及学者冯天瑜关于明清文学的相关点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题材、数量、主题等直观了解,认识到明清时期文学作品呈现世俗化、通俗化的方向发展。 【明清思想】 《牡丹亭》为何能家传户诵?又为何屡次被禁?明朝中后期《牡丹亭》中出现提倡人性、批判旧礼教思想的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具有冲突性的设问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通过梯度的层层设问引发学生前后联想,既能回顾到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的知识,又能引出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最终认识到明清思想承古萌新的特征。 从经济、文学作品本身、作品传达的主题思想等方面设置情境,提出为什么中西方文化在同一个时期出现了相同的主题和批判精神,但东西方最终却道路两歧?

北大政治学理论考研参考书一览

北大政治学理论考研参考书一览 由于北大政治学理论考研一般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所以加大了同学们的复习难度。给大家推荐一套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参考书,当然仅仅看这些是不够的。大家也可以有选择地看一些从其它渠道得知的对考研有帮助的参考书,这里提到的仅供大家参考。下面我们对这套书作一下简单解析。 北大政治学理论考研科目一:政治学原理 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莱斯利•里普森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李景鹏著:《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燕继荣著:《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北大政治学理论考研科目二:综合一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 2.G.萨托利著:《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馆,2006年。 3.[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著:《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杨红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4.[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著:《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 5.唐晓、王为、王春英著:《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6.梁琴、钟德涛著:《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 7.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8.杨凤春著:《中国政府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盛世清北—专注北京大学考研|保研|考博辅导https://www.doczj.com/doc/6c18319534.html,

■元明清史参考书目(本科生写读书笔记用)

元明清史参考书目 元史参考书目: 1.[明]宋濂等撰:元史,1370年。201卷 2.[元]佚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1322年,60卷 3.[元]孛求鲁翀:大元通制条格,22卷,原本88卷 4.[元]赵承福:宪台通纪,1316年,1卷,原本24卷 5.[元]唐惟明:宪台通纪续,1352年,1卷,原本15卷 6.[元]刘孟琛:南台备要,史料截止1353年。1卷 7.[元]佚名:吏学指南,收入居家必要事类全集。 8.[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1331年,15卷。 9.[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1237年。 10.[明]陶宗仪:辍耕录,1366年,30卷。 11.[明]叶子奇:草木子,1516年,4卷。 12.[元]孛兰肸:大元一统志,10卷。1285-1303 13.[元]王祯:农书,36卷。 14.[元]司农司编:农桑辑要,7卷,1270年刊行。 15.蔡美彪:元代白话碑集录,科学出版社1955版 16.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51卷,1324年刊行。 17.[元]苏天爵:元文类,73卷。周南瑞:天下同文集 18.[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100卷,附录1卷 19.[元]虞集:道园学古录,50卷 20.[意大利]马可·波罗:东方闻见录 21.和德理:和德理中国旅行记。 22.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编著:蒙古学论文资料索引(1945-1985) 23.蔡美彪、周良宵、周清澍:中国通史,第七卷 24.陈高华:中国史稿,第五册。 25.韩儒林:元朝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6.陈得芝:中国通史,第八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7.周良宵、顾菊英: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明史参考书目: 1.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南炳文审定:《明史研究备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南炳文:《辉煌、曲折与启示:20世纪中国明史研究回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倪玉平明清史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倪玉平明清史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23人,下设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共3个专业。 中国史专业下设瞿林东的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向燕南的传统学术思想与史学;汪高鑫的中国史学思想史;张越的中国近现代史学;王培华的历史文献学;张升的历史文献学(含历史地理文献);晁福林的先秦史;张荣强的汉唐史;宁欣的隋唐五代经济—社会史;游彪的宋辽夏金史;倪玉平的明清史;王东平的北方民族史;张涛的易学文化;李帆、孙燕京、张昭军、郑师渠的中国近代文化史;朱汉国的中国现代社会史;张皓的中国现当代政治史。 二、考试的科目 明清史的考试科目为:①1101英语或1103日语②2224中国古代史③3194明清史 三、导师介绍 倪玉平,1975年生于湖北汉川,200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全国百篇优博获得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学术专长为清代财政史,代表作为《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柒

壹六,贰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北师考博英语 北师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北师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分数线拟录取考研经验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考研科目参考书 考研分数线拟录取考研经验 一、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简介-启道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普通高校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的教学与研究,以及外交与涉外工作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政治学系,1963年改名为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院即由此发展而来。1996—1998年,原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亚非研究所经合并调整,组成现在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目前,国际关系学院由5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此外还管理着20多个科研中心。教学辅助机构和行政机构包括院行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国际项目办公室、继续教育办公室、网络办公室、《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以及北大图书馆国关分馆等。 学院现有3个本科、9个硕士和6个博士专业对外招生,即本科的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博士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经济学。其中国际政治、科社与国际共运是全国重点学科。学院还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际办学已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学院现与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瑞士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与发展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蒙特雷国际关系学院均有联合培养的双学位项目;与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共同执行三国间政府项目“亚洲校园计划”。参加联合学位及英文授课硕士项目的国际学生每年超过50人。此外,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新潟大学等亦保持着长期或短期的交流关系。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54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2人,讲师3人。至2017年秋季学期,本科生共有455人,硕士研究生355人,博士研究生189人,其中外国留学生总计323人。招生规模特别是研究生、留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北大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考研招生专业-启道

最新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中学生必读书目及推荐书目

该套书目分为:一、《中学生必读书目》;二、《给中学生文史哲爱好者的推荐书目》;三、《给中学生文艺爱好者的推荐书目》;四、《给中学生科学爱好者的推荐书目》。二、三四种推荐书目包含国家教育部《中学语文教育大纲》指定书目,每一部分各包括图书50种,其中:《给文史哲爱好者的推荐书目》主要分为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科学、经济、历史地理学八大类。 《给文艺爱好者的推荐书目》主要为文学理论、中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艺术理论、艺术作品五部分。 《给科学爱好者的推荐书目》分为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地球、生物、环保等科学、医学及农业、工业技术五种。 尽管本书目所列有部分图书本馆暂时还未购到,但作为信息储备,了解该书概况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学生必读书目(共40种) 一.初高中必读部分: (10种) 1. 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3.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5.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6.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7.阿Q正传//鲁迅选集/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8.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9.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0.数理化通俗演义/梁衡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初中必读部分: (15种) 初一年级: 1.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安徒生童话选集/(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译林出版社 3.童年/(俄)高尔基著;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4.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法)凡尔纳著;范希衡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5.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著;田雅青译.——中国少儿出版社 初二年级:

060106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60106) 一、培养目标 历史学是以探讨人类社会进程及其规律为要旨的综合性学科。它与哲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为此,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在继续拓宽和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紧跟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明确并加强专业方向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掌握从事独立科研和教学的必要技巧,使学生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 1. 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 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动态,能够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学科文献并进行学术交流,具备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创新和分析能力。 3. 能完成具有一定新意并符合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成熟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先秦史 2.秦汉史 3.魏晋南北朝史 4.唐宋金元史 5.明清史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凡修满最低学分、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率达2/3以上,且在CSSCI以上级别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相关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与学院认可,并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以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年。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论文或未能顺利通过答辩者,可延期答辩并可申请离校,在论文完成后再申请答辩。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总计最低需修满32学分方可毕业,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 凡报考本专业的学生,在确定录取后,由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提供一份经典文献目录,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至少两本)。在第二学期的期末,学生需提交两份书面经典文献阅读报告,计1学分。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各专业方向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在配合导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作者: ————————————————————————————————日期: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明清史论文丛】论明代的阁权

【数据库】文史哲全文数据库(1951-2004) 【文献号】2276 【摘要】内容提要:明代内阁自建立以来,有四...义皇权的统治效能。就明代的权力结构考察,内阁...都有失于片面。内阁系明代最重要的中枢权力机构,因而历来是明史研究中一个倍受关注...很具代表性,就连许多明朝人也持此说。“昔太...,非高皇帝本意⑴”。明代著名史学家王世贞也认...赫然真相矣!”⑵而《明史》则直以“宰臣”称...谓有其实乎!”⑷综考明代历史,颇感上述两种说...者掇拾有关史料,拟就明代阁权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中旨”。这类事例在明代史籍中可以说是俯拾皆 【分类】史学 【标题】论明代的阁权 【作者】李渡 【期号】199506 【总期号】231 【页码】89 【正文】 内容提要:明代内阁自建立以来,有四项制度一以贯之,法定阁权不是也不可能转化为相权。阁权完全从属于皇权,其主要政治功能是提高和强化专制主义皇权的统治效能。就明代的权力结构考察,内阁与司礼监是最重要的两个中枢机构,但二者都不是国家最高一级行政实体,而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办事机构。因此,说阁权是相权的复活,或说其职任同于翰林学士,都有失于片面。 内阁系明代最重要的中枢权力机构,因而历来是明史研究中一个倍受关注的热点课题。最近几年,一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对内阁的组织制度、职权、作用等进行了研讨,其中争论最多而分歧又最大的问题就是阁权的权力性质及其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综合之,不外乎两种观点:其一,阁权是传统相权的复活。这种看法颇被认同,很具代表性,就连许多明朝人也持此说。“昔太祖高皇帝罢丞相,散其权于诸司,为后世虑至深远矣。今之内阁,无宰相之名而有其实,非高皇帝本意⑴”。明代著名史学家王世贞也认为:“……迨景及宪,(内阁)大权始集。今视之,赫然真相矣!”⑵而《明史》则直以“宰臣”称之。“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夫治道得失,人才用舍,理乱兴衰,yī@⑴宰臣是系。”⑶其二,阁权不过是“司内外制而已”,其职任同于翰林学士。这种观点可以黄宗羲为代表。他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⑷综考明代历史,颇感上述两种说法都有失于片面。笔者掇拾有关史料,拟就明代阁权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 首先我们来考察一下内阁大学士究竟是否“有宰相之实”。自内阁制度建立后,其体制、职权、作用先后不尽相同,也可以说变化很大,但有四项制度却始终一以贯之,不曾变动。第一,“大学士则称近臣,不为置僚属,亡所治。”⑸第二,“不得专制诸司”⑹。第三,“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⑺。第四,“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⑻。而司礼监之“批红”,究其实,亦不过是“事皆朝廷总之”的一种间接方式而已。这四项制度决定了阁权不是也不可能转化为相权。 相权论者之所以将阁权视为相权,主要依据就是内阁大学士握有“票拟”之权。“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⑼票拟亦称拟票、票旨、条旨、调旨,其制发端于宣德中,成制于正统初年。“英宗以九岁登极,凡事启太后,太后避专,令内阁议行。此内阁票旨之所由始也。”⑽所谓票拟,即外廷章奏先经御览,皇帝阅后发交内阁,由内阁大学士以皇帝名义拟就批答文字,用小票墨书贴于章奏上,随同封进。皇帝如同意内阁票拟,则亲自或交司礼太监以朱笔照票批发各衙门执行,称为“批红”。孝宗朝大学士刘健曾言:“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之太监,太监乃达于御前。”⑾由上可知,票拟制度在权力运作机制上完全受制于皇权。章奏由皇帝先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