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加坡配电网规划简介

新加坡配电网规划简介

新加坡配电网规划简介
新加坡配电网规划简介

新加坡用电负荷已趋饱和,电网发展较为成熟,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7%。目前电压等级分为400kV、230kV、66kV、22kV、6.6kV和400/230V等,其中22kV及以下为配电网。新能源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的目标是/经济、可靠、及时规划,以迎合需求,其配电网规划方法强调网络运行与维护的简洁性、网络拓展的灵活性,网络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综合考虑。

配电网规划周期

新加坡新能源电网公司对66kV电压等级的电网规划周期为10年,每年做一次滚动修正。但由于地区发展的不确定性,66kV电压等级后5年的规划方案为概念性规划,仅供参考。

新能源电网公司22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电网规划无固定周期,随新增用户进行。由于其接线方式的标准化,不会导致配电网发展无序的问题。

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新能源电网公司目前采用的负荷预测方法为自下而上的方法,即以用户的负荷发展信息为基础(其中500kW及以上的用户做负荷发展调查),采用负荷密度分析法,应用负荷调整及负荷阶段,计算66kV变电站的基本负荷,如下图所示。

(1)新负荷增长=新申请容量*负荷调整系数*负荷阶段系数

(2)负荷调整。住宅区:35%;负荷低于5MVA的高压负荷申请:85%;负荷低于2MVA的低压负荷申请:60%。

(3)负荷阶段。高压负荷申请(低于5MVA):第一年为30%;第二年为50%;第三年为20%。低压负荷申请(负荷低于2MVA):第一年为60%;第二年为40%。

网络设计

1、标准化

(1)网络设计标准化。按不同的电压等级进行配电网标准化设计。如22kV为闭环运行,其上级电源为变压器并联运行并与其他电源联络;6.6kV为辐射型网络,N-1开环运行并与其他网络互联。

(2)用户接入方式标准化。单个用户接入方案需确保与整个配电网络规划和设计理念相吻合。

2、站址选择

新加坡能源管理局规定66kV和22kV变电站站址由土地开发单位负责落实,其中66kV变电站为独立建筑,而22kV变电站基本上与建筑物结合建设,尽量把配电站与发展项目结合。

方案选择

新能源公司在设计配电网规划方案时,一般考虑2个及以上的规划方案。这些方案首先必须满足技术性方面的要求,然后以经济最优来决定方案的选择。经济性方面同时考虑建设费用以及今后的维护费用。

浅谈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应用

浅谈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15T15:24:35.5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作者:陈玉明 [导读] 摘要:供电可靠性是主要是指供电系统对用户能够持续供电能力的具体体现。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固原供电公司宁夏固原 756000) 摘要:供电可靠性是主要是指供电系统对用户能够持续供电能力的具体体现。同时,它也是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直接反应了供电系统对用户的服务质量和供电能力,是一个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的综合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不仅是广大用户的期望,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不懈努力的终极目标。本文主要探讨了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应用。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网规划;方法;应用 1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1.1配电网网络接线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配电网网络接线质量及水平直接影响电网故障修复效率。高水平及高质量的电网网络接线可以使故障检修的时间大大缩短,通常情况下,配电网网络接线水平由接线模式的典型化率来评价。电网网络线路的分段直接影响电网故障的影响范围,一般情况下,一个线路分段中出现电路故障会影响整个分段线路电力的正常供给,因此,缩小电网接线分段的范围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范围,但过小的电网接线分段范围会增加电网运行管理的成本,因此,在配电网接线分段时要经过综合的考量,选择适中的分段范围,以在电网运行管理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上减小故障的影响范围。此外,电网各分段线路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变电站具备的备用主变性能对故障发生后各电网分段之间负载的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供电技术水平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配电网的技术水平主要从配电自动化建设水平、带电作业水平、状态监测及检修水平3个角度来衡量。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将配电网的实时运行信息、电网结构、设备状态等信息集成而构成的完整自动化系统。系统的运用可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电工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带电作业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状态检修是指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状态检修可减少不必要的检修工作,进而可降低因检修而导致的停电时间。 1.3电网运营管理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电网运行管理对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也有极大的影响。配电网运行管理是配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而配电网运行管理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主要分为运行管理模式、运行管理制度、运行管理人员素质、运行管理自动化水平等几方面的因素。首先,配电网运行管理制度直接关系配电网电网构建、电力输送、供电设备管理、故障维护等各个工作环节的开展模式与方法。其次,配电网运行管理人员素质是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是否能够高效开展,配电网工作是否能够有条不紊进行的关键。此外,配电网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是影响配电管理工作及配电工作各环节效率的重要因素。配电单位在电网运营管理方面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培养优秀的运营管理人才,提升配电网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从而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2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应用 2.1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整体思路 面向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整体思路,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对现有配电网的现状进行科学有效地调研、对配电网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制定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案以及对方案的进一步验证。对配电网现状进行调研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供电企业以及供电区域的整体具体情况进行调研、配电网的可靠性现状进行有效的调研以及对可靠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调研。在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案制定的环节,首先要根据调研的配电网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找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薄弱环节,然后再制定该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性目标,最后制定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方案的主要依据是以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对制定方案的验证主要是对涉及计算方案在充分执行的前提下能否达到之前设定的供电可靠性的目标。 2.2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薄弱环节的分析方法 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配电网存在设备水平、技术水平、网络结构以及运营管理四个维度。因此,本文主要从这几个维度的角度出发来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相对应的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实际调研数据时的主要依据。分析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薄弱环节通过对共带你区域的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指标进行科学有效的调研,可以做到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水平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对其进行的调研也是从设备水平、技术水平、网络结构以及运营管理四个角度出发,充分结合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相关的指标数据,对引起停电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停电时间在总停电时间中所占的比重,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发现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中的薄弱环节。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做到供电可靠性的提升。 2.3供电可靠性提高方案的制定及应用 2.3.1合理的网络结构 合理的配电网结构是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为了优化网络结构,一方面应该优化线路的分段数。对于用户较多的线路应多装设线路分段设备,尽量减小分段用户数,以缩小线路的停电范围。另一方面,应该提高线路的环网化率和线路可转供率。配电网环网结构可以实现线路间的负荷转供,进而可以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2.3.2提升技术水平 推广带电作业。带电作业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供电企业应深入研究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形成符合所辖配网实际情况的不停电作业核心技术。在供电企业内部开展配电常规带电作业项目的技术培训,提高实施带电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首先,应提前开展配电网通信系统建设,保证信息及时接入是配电网自动化的关键环节。在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及主站系统均具备接人条件的情况下,若没有有效的接人通道,将使自动化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在推广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同时,应加强配电网运营人员在配电网运行、维护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水平,提高配电运营部门对配电网故障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联合工作能力。推广设备状态监测及检修。首先,应全力推进状态监测模式转变,逐步建立以带电测试为主、停电实验为辅,结合巡视、抽查等多种形式的状态

智能配电网规划的方法和工具是什么

实现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关键在于研究开发适合其特点的方法与工具。文章基于第23届国际供电会议规划分会(CIRED2015-S5)中的相关议题,从负荷模拟和预测、网络模拟和表示、规划中广泛涉及的电气计算和分析3个方面介绍了与智能配电网规划有关的方法和工具,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开发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0引言 传统配电网规划一般仅考虑了最严重工况的情形(如最大负荷的预测值),而采用节点负荷的历史极大值对配电网荷载能力及电压分布进行校核计算,这样造成规划方案一般都会事先预留较大的容量裕度,且对配电设备一般不设置监控手段。在负荷增长率较快和无分布式电源(DG)接入的情况下,这种传统方式尚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负荷越来越主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越来越高,造成电网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确定性的规划方法,必然造成电网容量的利用率低、投资建设成本高、故障风险难于掌控等负面后果,而这些又都有可能成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障碍。 为了提高电网建设的经济性,未来的规划应该主要考虑大概率事件以及小概率大损失事件,这依赖于对长期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实时运行数据的监测管理,而这又依赖于量测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的发展。相应地,配电网规划方法和工具的研究重点也将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考虑不同的负荷量测方式和预测方式。由于可以利用从智能电表获得的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可实现基于每小时/每季度的电能计量数据构建较为精确的负荷模型,包括一年以上的预期负荷变化曲线以及描述这一预期变化曲线的正态分布函数。 2)考虑低压网络(LV)规划的需求。由于在低压系统中接入了大量可再生能源,出现了像电动汽车这样具有潜在高同时率的新型负载,并且要求更高的供电质量和用电效率,因此,配电网规划重点必然会逐渐从中压系统转向低压系统。 3)摒弃传统的确定性建模方法。由于需要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量测和控制手段变化以及规划模型的经济性,在对长期规划方案进行选择时,应采用负荷和DG出力的概率模型来模拟风险,通过合适的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未来发电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应采用概率潮流计算方法,在模型中用概率密度函数取代一个个确定性的数值,潮流计算结果则由期望值及其概率分布组成。 国际供电会议(CIRED)致力于展现和推广供电技术及管理方面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包括网络元件、电能质量、运行控制和保护、分布式能源、配电系统规划和DSO监管等6个研究分会。其中,配电系统规划分会(S5分会)包含以下4个议题: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网络发展、配电规划、方法及工具。本专题连载分别对应上述4个议题,推出了4篇系列文章:系列文章之一介绍了配电网消纳高占比可再生能源的风险管控方法;系列文章之二和之三分别介绍了配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和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关键技术;本文为系列文章之四,主要介绍能够支持配电网规划和投资的创新性方法、模型与工具;后续还将有3篇文章,主要介绍与智能配电网规划和运行有关的案例分析。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深圳供电局企业标准 Q/3SG—1.03.02—2001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2001—09—30 发布 2001—10—01 实施 前言 为规范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运行工 作,规范用户电能计量方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划分、规划设计原则及深圳城市中压配电网、低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规定了用户供电方式与技术要求;规定了电能计量方式;规定了实施配网自动化的原则。本标准的制定参照了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并考虑了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本标准由深圳供电局生技部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供电局规划分部、深圳供电局计量测试所、深圳 供电局生技工作组。 本标准由深圳供电局规划分部负责解释。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及规范 (1) 3. 总则 (2) 4. 一般技术要求 (2) 5. 中低压配电网结线 (5) 6. 用户供电 (7) 7. 用户电能计量方式 (11) 8. 配网自动化原则- (11) 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 (13) 附图1:城市中压配电结线方式图 (14) 附图2:各类用户高压供电方式示意图 (16) 附图3:含居民用电的综合型低压配电系统分类计量设计示意图 (17) 1. 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运行工作。 1.2根据深圳城市发展规划,特区内的福田、罗湖为市级中心;南山区、盐田区,以及特区外宝安区的新安镇、西乡镇,龙岗区的龙岗镇(龙岗中心城)为次级中心。本标准所指的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即为与上述区域相对应的由深圳供电局运行维护及与其联网的中压(10kV)、低压(380/220V)配电网;本标准所指的用户为在上述区域内由深圳供电局通过中压或低压配电网供电的用户。 2. 引用标准及规范 下列标准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导则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在被引用标准被修订后,应重新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能源电[1993] 228号“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 DL/T 599-1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原则” GB 12325-90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Q/3SG-1.03.01-2001 “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 Q/3SG-1.05.01-2001 “11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范” SD325-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

城市规划-从新加坡城市规划中所得到的启示 精品

从新加坡城市规划中所得到的启示 ——反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高尚 摘要:新加坡是赤道附近一个极小的岛国,在刚建国时被人戏称为一个仅拥有阳光和空气的地方,然而依据坚持将近40年的严谨而又全面的城市规划,新加坡一下发展成为亚洲最美丽的城市,有着“花园城市”的美称。而今中国也在经历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矛盾问题也逐渐凸显,新加坡的总体规划的成功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借鉴。虽然身为大学在校学习的建筑系学生,但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思想很值得我去学习与思考,对我未来的建筑设计以及职业发展会有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新加坡,总体规划,概念规划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及发展基本情况 新加坡作为一个成功在战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它的城市规划经验是我国城市发展可借鉴的良好范例。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来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由于自然资源的约束,新加坡需要在狭小的641.4平方公里的国土内完成诸如过滤水的提供、污水处理、焚化工厂、发电厂、军事设施、机场以及住宅、工业、商业和娱乐设施等的建设。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对于其国家的生存尤显重要。 新加坡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使土地的利用最有化,

使有限的土地满足所有的需求;第二是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由于有很多发展限制,规划者必须很好地协调土地的各种利用,以创造一个有特色的、绿色而美丽的多功能城市。要达到一个平衡非常困难。尽管如此,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在过去30 年内得到了飞跃提高。它的自然环境高度城市化,但它仍是一个典型的热带花园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矛盾突出时期 上世纪50 年代末到60 年代初,新加坡的城市问题已经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过度拥挤、住房短缺以及不卫生的生活条件在城市中心区随处可见,到处拥挤,满是贫民窟。1 / 4 的居民挤在岛上1 % 的地区里。生活条件更令人震惊,常常是50 多个人挤在一个二、三层楼的商铺房间内。为解决问题,合理进行土地的利用,新加坡于1985年出台第一个总体规划。所有的城市土地逐步分区,划出了绿色地带和新城镇区。并把提高生活质量和解决拥挤问题列为议程上首需解决的问题。 2.城市初步形成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共住房计划迅速解决了城市的拥挤问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共完成了5.4 万套公寓,这比由新加坡殖民当局建造的2.3 万个单位超过了一倍还多。新加坡的有效土地重新利用政策以及使新加坡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政策推动了建筑的快速进展。6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恢复工程因为活跃开展。期间为指导长期的城市开发推出了概念规划。这项规划设计用于指导基础设施的开发,其针对的目标依次是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住房需求以及人们的基本社会需要,通过一项周密的分散政策,将市中心的居民人口和工业人口逐渐转移。与此同时,市中心通过城市复兴逐渐成为了国际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 3.特色发展期 随着城市建造的不断发展,新加坡逐渐解决了市中心的拥挤问题,并于80年代开始将城市建设的中心转向城市形象的塑造。更多的重点转向了生活质量,其中重点包括环境品质。重心在于建造一个现代金融中心,利用自己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热带城市。对品质和特色的格外重视甚至波及到公共住宅领域。住宅开发部试图改变延续至今的房屋设计标准,以实现每个城镇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 4.城市发展新时期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新加坡进行了社会经济的改革,同时,新加坡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新加坡政府面临的已不仅是人口过剩,其政策也相应地转变为通过各种发明和有选择的移民来鼓励人口增长。在经济方面,政府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经济增长更加适度。政府预留了充足的土地给商业、贸易和工业。港口、道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平衡和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新加坡将目标瞄准为独特的、怡人的热带城市。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经验 中国高人口密度城市规划的借鉴典 13281150 泽英运输1305 摘要:透过新加坡城市规划成果,本文分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思路与模式,探析城市规划新理念及新思路,寻求值得借鉴的城市规划经验,为我国高人口密度城市的规划探寻借鉴之处。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规划、高人口密度城市、借鉴 新加坡作为著名的热带花园城市,成功平衡了城市发展与人居生活环境改善关系的规划要素。新加坡的规划者和城市经营者们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最优化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两大挑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的高人口密度城市所面临的亟待完善的规划管理制度寻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新加坡1965年建国初期,作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国情与欧美不同,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及人口密度方面,大高于欧美各国。新加坡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管理,较好解决了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经济、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了一个飞跃的提高,成为一个典型的、怡人的现代化热带花园城市。其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 1.制度设计合理

(1)建立统筹空间规划的专门部门。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统一协调规划编制.其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市区重建局,负责与空间利用有关的规划和管理。所有用地规划、土地售卖、发展管制、市区设计及旧屋保留等都由市区重建局完成.与土地局、建屋发展局等公共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不存在权力交叉和重叠。 (2)健全专业部门与规划部门协调的体制机制。新加坡从体制上将专业规划编制的权力赋予市区重建局.专业部、]不再单独编制专业规划。通过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来反映和落实各专业部门的用地需求,从而从体制上解决了规划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规划不协调的问题。(3)通过成立多部门委员会制度来协调各专业的规划编制。其委员会制度包括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总体规划委员会和发展管制委员会。概念规划需要所有的与规划编制及其实施相关的部门参与,并且通过协商取得共识,由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总体规划委员会的作用是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使之尽快得以落实。发展管制委员会的职责是针对私人发展方案提出审定意见,参与制定或修改与私人部门开发活动有关的规划标准、政策和规定。 2. 规划理念先进 (1)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利用综合的规划理论,即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勒·柯普西埃的“现代城市”两种理论的有机融合。结合新加坡的实际,将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值得借鉴的创新理念广泛吸纳、整合。其核心思想仍然是功能完善的社会性城市,同时结合了技术的进步,以现代交通系统与高层建筑相结合的新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地启示 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地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亚洲地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更是景色优美地旅游胜地,度假休闲地理想之地,素来享有“花园城市”地美称.与其他仅仅在城内大修花园地城市不同,新加坡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让人们在里面工作、居住和休闲. 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地进程制定了科学地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 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地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提出相应地目标:60年代地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地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地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地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种地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9.82,0.18,1.87%>前12年地绿色规划,该规划更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地生活环境. 另外,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面积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地生态环境.从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地理念. 这一系列地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地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项目项目地顺利进行. 点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地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地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地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地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城市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2新加坡城市绿地建设成绩斐然,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地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地美誉. 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地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生存繁衍;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公顷~50公顷,服务城镇居民;社区公园,面积一般为0.2公顷~0.5公顷;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地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 新加坡制定了细致地绿地指标:在公寓型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

配电网规划技术专业调考试题题库勘误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专业调考试题题库 规划技术专业 、单项选择题 63?某110kV变电站平均负荷为15MW,因故障造成全站停电,为满足第三级供电安全水平要求,最少应有______ 负荷在15分钟内恢复供电,其余负荷在3小时内恢复供电。(A)《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A.3MW B. 10MW C. 12MW D. 15MW 导则》 A.安全电流 B.短路电流 C.最大负荷电流 D.短路冲击电流。 72?以220/380V供电的非车载充电机功率因数应不低于_________ ,不能满足要求的应安装就地无功补偿装置。(C)《电 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电网技术规范》 A. 0.8 B. 0.85 C. 0.9 D. 0.95 87.10千伏并网的光伏发电站,当并网点电压跌至0时,应能不脱网连续运行______ 秒。(B)《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 网相关技术规范(修订版)》(该题删除) A. 0.05 B. 0.15 C. 0.25 D. 0.5 89.充电设施容量大于100kVA,宜采用专用配电变压器,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低于_____________ 。(C)《电动汽车充换电设 施接入电网技术规范》(该题删除) A. 500kVA B. 630kVA C. 800kVA D. 1000kVA 107:某地级市110kV电网目标形成单链结构,变电站接线为2线3变扩大桥,主变本期规模1-2台,远景规 模均按3台50MVA设计,变电站负载按75%考虑。按照“导线截面一次选定”的原则,贝U 110kV线路导线截面宜选 择: ______ 。(已知:线路最高允许温升按80 C,钢芯铝绞线长期允许载流量LGJ-185为531A、LGJ-240为613A、 LGJ-300为755A、LGJ-400为840A,环境温度25C的折算系数为1、80C的折算系数为0.81 。)(C)《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2 A.185 mm 2 B.240 mm 2 C.300 mm 2 D.400 mm 115.10kV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要求,B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 _________ 。(A)《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A. 3km B. 5km C. 10km D. 15km 135.C类供电区域的综合电压合格率规划目标不小于 _____ %。(C)《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法

城市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需要,是城市电网发展的原动力。城市高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接受上一级输电网或地方电厂的电力,另一方面还要起着向下一级中低压配电网提供电源的作用。如何保证城市高压配电网既有充足的接受电力的能力,又能安全可靠地给下一级中低压配电网提供优质可靠的电源,是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 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原则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高压配电网规划必须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研究,提高电力需求预测的水平,以电力需求为导向,既要考虑电网建设的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电网建设的经济效益。规划所安排的电网建设项目必须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供售电量的增长。 高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也要贯彻电力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适度超前的方针,加强高压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 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法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越来越高的新要求。使近期城市高压配电网的建设,能够兼顾长远目标,更好地发挥送变电工程的效益。 高压配电网规划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行业规划的宏观性和指导性,坚持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高压配电网的技术创新,以确保高压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综上所述,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将电力安全可靠地输送到负荷中心的前提下,使电网的建设和运行费用最小。 在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工作中应体现如下四点原则[1]: (1)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要认真研究,科学分析能源分布,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高压配电网的骨干网架结构。 (2)电网配套发展原则。电力的生产、供应和销售是相对独立但又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必须同时加大输变电设施、调度通信自动化设施等的规划和 ◆ 华北电力大学 孔维利 陈广娟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侯 勇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2)

新加坡城市绿地特点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针对建国初期市区中心交通过度拥挤、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协调各机构间土地利用、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点,如可持续交通策略、城市发展形态、住房、经济发展、绿化、保护文化遗产等 1 城市规划特点 1.1 可持续交通策略。 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另外,为支撑商业和住宅密集地区,在进行详细交通规划时选择在该地段建立主要交通车站及设施,以有效连接这些重要枢纽,保证换乘的便捷性。用地规划方面也同步配合,在公交枢纽周围规划较高密度发展,以推进公交导向型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提供便捷、票价低廉的公交服务和不断扩大公交网络,大力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拥车证制度控制车辆增长、实施电子公路收费系统管理道路使用。这些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道路系统的负荷,保持道路交通通畅,将道路用地控制在12%以内,确保国家持续发展。新加坡的目标是2020 年前,高峰时段公交出行比例从目前的59%提高至70%。 1.2 紧凑型城市。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与其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鉴于国土面积有限、人口持续增长,新加坡从可持续土地利用角度,采取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建设模式。除了公交导向式的建设,也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使每个开发地段的建设达到规划可容许的最高密度,尽量节约土地,保存未开发地段。采取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也可以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更有效地利用已建成的交通系统、公共与基础设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1.3 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 在商业发展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加强中央商业区的发展之外(如目前重点发展的滨海湾新市区计划),也规划了多个区域商业中心和周边商业中心,见图3。在全岛各地提供活动中心,不但能避免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也在全岛范围内提供就业机会和服务设施,减少对交通系统的需求,节能减排,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4新镇与政府组屋。 新加坡约80%的人居住在全岛23 个新镇内的政府组屋。这些新镇经过全面性的规划,为居民创造自给自足的居住环境。新镇内除了高质量、可负担的住房,还就近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学校、公园、诊所、民众俱乐部、图书馆、体育设施、商场等,见图4。新镇周边也规划低污染的工业区,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由于日常所需的基本设施都近在咫尺并有便利的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可以减少居民出行的需求。另外,新镇设计也考虑了街道景观、步行系统连通性等,以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国网福建公司-配电网规划调考试题-规划技术专业试卷

福建配电网规划技术专业2014年岗位考试 (全员普考A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在括号内填上正确选项) 1、国家电网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方案,“管理一个口”是指各类、各级、各专业规划和计划要纳入( C )和综合计划,实现发展部门归口管理和综合协调,专业部门协同配合和业务指导。 A、电网发展规划 B、企业规划 C、总体规划 D、专项规划 2、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管理规定,省经研院负责编制(C )电网规划,地市经研所负责编制( C )电网规划。 A、35~500千伏;10千伏及以下 B、110(66)~500千伏;35千伏及以下 C、220~500千伏;110千伏及以下 D、500千伏及以上;220千伏及以下 3、刘总在2014年公司“两会”上提出,2014年配电网重点工作:加大农村电网重过载配电变压器、老旧线路、计量装置等改造和更换力度,解决( C ),优化县域电网结构,年内解决“孤网”运行、与主网联系薄弱县域电网问题。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实现户户通电。 A、电动汽车接入 B、分布式电源接入 C、农村“低电压”问题 D、中压长线路 4、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应做到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以远景规划为指引,按( B )选择导线截面,提高配电网对负荷增长的适应能力。 A、经济电流密度 B、饱和负荷密度 C、现状负荷情况 D、现状装接配变容量 5、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对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提出了原则要求,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

原则上A+、A、B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 B ),C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 B ),D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 B ),E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 B )。 A、不宜超过2km;不宜超过4km;不宜超过15km;应根据需要经计算确定 B、不宜超过3km;不宜超过5km;不宜超过15km;应根据需要经计算确定 C、不宜超过3km;不宜超过5km;不宜超过10km;不宜超过15km D、不宜超过2km;不宜超过5km;不宜超过10km;不宜超过15km 6、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要求220/380V线路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原则上A+、A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 B )、B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C 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D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E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 A、不宜超过100m;不宜超过200m;不宜超过400m;不宜超过500m;应根据需要经计算确定 B、不宜超过150m;不宜超过250m;不宜超过400m;不宜超过500m;应根据需要经计算确定 C、不宜超过150m;不宜超过250m;不宜超过400m;不宜超过500m;不宜超过800m D、不宜超过200m;不宜超过300m;不宜超过400m;不宜超过500m;不宜超过800m 7、对于一个规划期内年负荷平均增长率为10.5%的区域,110千伏容载比建议范围为( C )。。 A、1.7~2.0 B、1.8~2.0 C、1.9~2.1 D、1.8~2.1 8、用户接入应符合电网规划,不应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及电能质量。100千伏安及以上的用户,在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宜低于( B );其他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0;农业用电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85。 A、0.98 B、0.95 C、0.92 D、0.90 9、配电自动化终端的作用(B)。。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唐子来 城市规划 一、国家发展部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管理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国家发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主管形态发展和规划,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城市重建局(URA-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地区政府(town councils)不具有规划职能。规划法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的主管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受理规划上诉、并可直接审批开发申请。 二、城市重建局 从1989年11月1日开始,原来的规划局并入城市重建局,形成统一负责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保护的规划机构。城市重建局的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除了各个职能部门以外,还设置两个委员会,分别是总体规划委员会(MPC-Master Plan Committee)和开发控制委员会(DCC-Development Control Committee),由总规划师兼任主席,成员则由部长任命(见下图)。

规划当局的机构框架 MPC的成员包括主要公共建设部门的代表,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政府部门的公共建设项目,提交部长决策。MPC的作用是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使之尽快得以落实。DCC的成员包括有关专业组织(新加坡的规划协会和建筑师协会)和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局和环境部)的代表,同样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非公共部门的重大开发项目。DCC可以修改URA的开发控制建议,参与制定或修改与私人部门开发活动有关的规划标准、政策和规定。 三、其它相关的政府机构 与形态发展规划有关的其它政府部门包括住房发展部(HDB)、裕廊工业区管理局(JTC)和公用事业局(PWB),分别负责居住新镇、工业园区和公共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因而与UBA的形态发展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MPC就是为了协调和落实这些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需求。

10kV配电网规划实用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0kV配电网规划实用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24T10:53:31.217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11期作者:李树梁[导读] 通过制定的电网规划,使城镇电网在保持现在现状基础上,实现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南海供电局 528200) 摘要:在进行在城镇10kV电网规划时,要根据规划时期内城镇负荷增长和电源规划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10kV电网结构,保证电力输送可靠、经济。通过制定的电网规划,使城镇电网在保持现在现状基础上,实现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10kV配电网;规划;负荷预测;电力平衡;网架规划前言 电力系统的发、输电通过配电网,连接到用户设备上,实现对用户的供电工作。配电网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对供电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进行城镇电网规划设计时,应在现在电网基础上,增加电网技术的科技含量,使电网得到优化和改善。 1城镇配电网规划方案内容城镇配电网运行复杂、技术要求高,做好规划和设计工作是保证电网施工建设和运行正常的重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把电力系统划分为若干时间段,并针对每个时间内配电网运行的情况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处理,使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进一步提高。 配电网进行规划和设计要考虑到现有电网情况、负荷量,变电站的结构接线模式供电范围以及电能的消耗等等。 (1)分析现状电网。 在对城镇电网进行规划前,要先对城镇的现状电网进行分析。通过从供电部门获得的相关数据,对现状电网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城镇电网的高、中、低压设备及运行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现状网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制定电网规划方案时提供数据支持。 (2)预测负荷。 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电网规划,必须做好城镇的负荷预测工作,预测负荷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用电单耗法、弹性系数法、空间负荷预测法、趋势外推法、类比法、自然增长率法等,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 具体预测过程中,应采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比对,并充分考虑到各项影响因素,例如地理区域、功能分布等,只有这样,负荷预测结果才会更加准确,电网规划更具有可靠性和经济性。 通过预测城镇负荷发展状况,合理对配电网进行规划。要高度重视预测负荷的工作,它对电压等级选择、电源点布点、网架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站点选址 站点选址,包括选择开关站、划分供电范围、确定配电站位置等。 确定站点前要结合城镇发展规划及用电负荷预测,确定变电站的供电区域与供电半径。开关站的设立,能够使网络接线更加灵活,可及时对变电站出线间隔进行调整。 开关站位置选择要尽量接近负荷中心,这样可以方便,减小配电线路长度,节省费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接线过程不能太复杂,以方便为未来的配电发展和规划留有足够空间。选址要根据城镇电网规划的指导和要求进行,结合规划地区的实际情况基础上进行合理选择。 (4)网络构架建设 网络构架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保证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建设时,应根据有关的标准进行,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行,避免故障出现,产生停电问题。 10kV配电网接线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如辐射网、单、双环网等,每种方式均有其优点与不足,具体选择时要结合配电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可靠、安全、灵活、经济为原则,确定接线方法。 由于每个配电区的情况不同,电网的负荷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规划前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接线要采用环网的连接方式。10kV配电网通常采用辐射网、环网进行接线。通过环网对负荷密度区接线,并对最大载流量进行控制,保证其处在安全范围内。如果超出安全范围时,应制定有关措施进行分流处理,以确保线路运行安全。用户专线采用10 kV辐射网,并适度控制其最大供电负荷与半径。 (5)配电台区的建设。 配电变压器布设要遵循密布点原则,以有效控制低压配电网的供电半径。通常采用以配电变压器作为中心的树状放射式的结构实行分区供电。同一电房内的2台配电变压器的低压母线之间应当设置联络开关以作突发事故的备用。要确定低压线路的供电范围,防止出现跨区供电问题。 (6)导线截面选择。 10kV配电网必须满足当地用电负荷需求。配电网的主干线为闭环接线,属于开环运行结构。在合理控制配电网线路的供电半径,以小于3km为合适,低压供电半径以小于250m,繁闹市区小于150m)。 (7)开关站的选择和建设。 配电网需要建设相应数量的开关站,其主要功能是对电力进行分配以及出线保护等。目前高压变电站普遍存在中压出线间隔不够、出线通道不畅等问题,开关站的建设,除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外,还可以减少相同路径的电缆条数;使电网联络加强,供电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2、10kV配电网规划实际应用 在进行具体的10kV配电网规划与设计时,应结合配电区域的负荷要求,对区域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经济发展快、人口众多的区域,应特别重视。这些属于电能消耗大的密集区,规划时要采用大容量、高性能的电网设备,如果经济发展及人口相对小的区域,应适当缩小设备规模。

配电网电力基础业务知识培训

一、电力系统介绍 1.电力系统的构成 2.配电、用电 配电、低压入户是电力系统中直接与用户相连并向用户分配电能的环节。配电系统由配电变电所(通常是将电网的输电电压降为配电电压)、配电线路(即1 千伏以上电压)、配电变压器、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组成。 低压入户是由配电变压器次级引出线到用户入户线之间的线路、元件所组成的系统,又称低压配电网络。 配电网络是从变电站出线到配电变压设备之间的网络。电压通常为 6~10千伏,城市多使用 10 千伏配电。随着城市负荷密度加大,已开始采用 20 千伏配电方案。 配电线路按结构有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农村和中小城市可用架空线路,大城市(特别是市中心区)、旅游区、居民小区等应采用地下电缆。 二、线路建设 1.线路建设的目的 线路建设的目的就是将发电厂的电能通过架空或电缆线路、变电站等组合的系统传递给用电单位。 主网线路的主目的是将发电站的电力输送至变电站,再由变电站进行降压处理。(由110kV、220kV、500kV降至10kV)。 配网线路的主要目的是从变电站将10kV送至居民区、工厂、商业区附近,再由杆上变、变电箱等设备将电压降至380V或220V,最后送至用户使用。

2.电网建设主要参与角色 电网公司、设计院、施工单位、运检单位(电网网公司)。 3.配网线路建设流程 配网线路的主要建设流程如下: ①由国网公司作为甲方发起设计工作的招标。 ②设计院中标后,开始进行线路设计,将设计成果提交给国网公司。 ③国网公司确认设计成果后,发起施工的招标。 ④施工单位中标后,开展建设工作。完成建设后需要由国网公司根据设计进行验收。 ⑤完成建设后,国网公司将线路移交给运检修单位进行维护。 三、设计工作的内容 1.设计流程 整个设计过程分为4个步骤: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设计。理论上,上一阶段的设计成果通过审核之后才能够进入下一个设计阶段。但对于配网工程来说,一般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可研阶段工作主要目标是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工作范围,一个比较大的作用是估算投资。工作内容包括:选线&选址、初步勘察、线路路径图、取得协议。 初步阶段是整个设计构思基本形成的阶段,如设计原则确定、最佳路径的选择、杆塔基础形式的选择等。这一阶段需要输出的内容有:线路路径图、平断面图、杆塔明细表。 施工图阶段的工作是将已明确的设计进行细化,相关设计成果将作为施工的依据。对于架空线路,主要工作内容有:杆塔设计、金具设计、基础设计。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 一、发展规划 新加坡的发展规划采取二级体系(tow-tier system),分别是战略性的概念规划(Concept Plan)和实施性的开发指导规划(Development Guide Plan,简称DGP)或原来的总体规划(Master Plan)。 1、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概念规划的作用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pubilc sector development)的长期计划,并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规划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是详细的土地利用区划,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活动,因而不是法定规划。 在1967-1971年期间,新加坡编制了第一个概念规划(见下图)。这是一个环状发展方案(Ring Plan),发展环的核心是水源的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活动;城市中心在南海岸的中部,将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沿着快速交通走廊(大容量快速交通体系和高速公路),形成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new towns),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将疏散到这些新镇;一般工业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工业区;国际机场位于本岛的东端。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1971) 在1991年,新加坡重新制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并对概念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编,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个阶段的形态发展框架。新一轮概念规划的重点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中心,并形成四个地区中心,完善快速交通体系,在交通节点和地区中心周围发展由科学园区(science parks)和商务园区(business parks)构成的“高科技走廊”(technolohy corridors),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提供更多的低层和多层住宅,并将更多的绿地和水体融入城市空间体系。值得指出的是,概念规划的远景只是一个发展目标(指新加坡的人口达到400万),并没有具体的实现期限(year X)。 2、开发指导规划/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曾经是新加坡的法定规划(statutory plan),作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由于总体规划的法定地位,其编制、修改和审批都必须遵循法定程序,这就是1962年的总体规划条例。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制定土地使用的管制措施,包括用途区划和开发强度,以及基础设施和其它公共建设的预留用地。 对于具有重要和特殊意义的地区(如景观走廊和历史保护地区),以及开发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还需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非法定的地区规划,包括局部地段区划(microzoning plans)、城市设计指导规划(urban design guide plans)和项目规划(scheme plans),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的开发控制和引导(如有关建筑物和基地布置的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