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1B卷

岳麓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1B卷

岳麓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1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7八下·汕头月考)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B . 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 .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 . 有28个民族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2. (2分) (2017八下·惠民期末) 2009年,在澳门庆祝回归祖国十周年时,广西也在庆祝解放六十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为()

A . 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 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 . 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

D . 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3. (2分) 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北省西柏坡提出“面向未来的赶考”;六十五年前,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提出“进京赶考”。下列能够体现毛泽东“进京赶考”成绩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

③土地改革④港澳回归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4. (2分)学校举行图片展。下列四幅图片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 . 中华民族救亡图存

B . 三大改造

C . 民族独立与富强

D . 中国外交的巨大成就

5. (2分) (2018八下·乌审旗月考)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45.292.191.4

富农、地主14.554.87.98.6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包产到户”的实施

6. (2分) (2017八下·孝南月考) 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

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就是()

A . 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B . 巩固新生政权

C .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7. (2分) (2017八下·武城月考) 志愿军烈士邱少云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

A . 英勇杀敌

B . 严守纪律

C . 服从分配

D . 爱憎分明

8. (2分) (2017八下·长春月考)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

A . 1969年

B . 1971年

C . 1972年

D . 1979年

9. (2分)(2017·洪泽模拟) 农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198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32056万吨,1984年为40731万吨,增长达到了27%。这一时期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因为()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土地改革

C .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10. (2分) (2018七下·肇源期末) 1950—1952年,人民政府在全国农村中开展的重要改革是为了解决农民的()

A . 工资问题

B . 住房问题

C . 土地问题

D . 负担问题

11. (2分) (2018八下·宁津月考) 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起止时间:1950年冬至1952年底

②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

③结果:近3亿多农民分到了7亿多亩土地以及农具等

④它的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

⑤这样,在农村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③④

D . ②④⑤

12. (2分)(2016·烟台)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3. (2分)张华搜集了有关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历史资料,要办一期手抄报,请你为他的手抄报拟一主题,你认为下列最恰当的是()

A . 工业化的起步

B . 巩固政权

C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14. (2分) (2016八下·南宁月考)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其重点地区是在()

A . 东北地区

B . 沿海地区

C .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 中部地区

15. (2分) (2017八下·潍坊月考) 下列成就不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时期的是()

A . 大庆油田的建成

B .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 . 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D . 沈阳第一机床厂投产

16. (2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的时间是()

A . 1952年

B . 1953年

C . 1954年

D . 1955年

17. (2分) (2018八下·梅江月考) 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 .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8. (2分) (2018八下·晋江期中)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 .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公布

C . 开国大典

D . 土地改革完成

19. (2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主要形式是()

A . 建立合作社

B . 实行公司制

C . 实行股份制

D . 实行企业的公私合营

20. (2分) (2018八下·东台月考) 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的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 . 工商业改造

B . 人民公社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土地改革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60分)

21. (25分) (2017八下·海南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1979年元旦社论

(1)

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错误(问题)是什么?

(3)

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2. (20分)(2017·徐州模拟) 综合探究: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昨日雄关漫道真如铁】

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开元纪事》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以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初胜利……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力求用自觉的行动来实现中国的自强。

【今日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明日直挂云帆济沧海】

材料五:2016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材料六:观察如图

(1)

古代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有过灿烂辉煌的时代,通过材料一可以用于研究历史上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政绩?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至少两点,不得照抄原文)。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学习西方的两大“自觉的行动”分别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4)

结合材料四,说说在改革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

(5)

哪一事件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6)

此图反映了当今世界什么样的政治局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3. (15分)(2017·宿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文革”时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媳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3)

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应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

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60分)

21-1、

21-2、

21-3、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3-1、

23-2、

23-3、

2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