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级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7级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7级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

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错误,文中并未说农业产业不需要创新。C项,“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错误,选项混淆概念,应该是在农业产业

化示范区基础上推动的龙头企业集群,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

作用。D项,“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故选A项。

2.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

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论述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故选D项。

3.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再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

文体会,要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

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发生改变”错误,选项“……,就不会……”的说法太绝对,另外,

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不仅仅是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故选C 项。

4. 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

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说法绝对,材料三中说“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

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另外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分析错误,根据材料四

中“利用大数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和“将其深化应用”的信息可以看出,只要处理

得当,收集的这些信息还是有作用的,保存它们并非“实际意义不大”。

5.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整合并分析文中信息能力。根据材料四中“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

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的信息可知,“智慧交通的自身建设”与“智慧交向智慧城市的各

行业进行延伸”是同时进行的两件事情,两者是并列关系,后者并不是前者的前提条件。

6.①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并制定统一的标准;

②协调各行业各部门机构,群策群力;提升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共享;

③立足“大交通”理念,进行全面管理;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的实际运用。(每点2分,共6分)

7. B【解析】B项,“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不正确。不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而是对小铡刀作用的肯定。故选B项。

8. ①小铡刀多次出现,使情节更加曲折,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②小铡刀体现了林掌柜对鞋子质

量的严格要求,代表着他的坚守与追求,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③小铡刀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营的营商理念,有助于突显小说主题。

【解析】此题要求分析“小铡刀”在文中的作用,考查鉴赏作品形象和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本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到文中关于“小铡刀”的描写,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

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中,“小铡刀”分别出现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交代小铡刀的作用,

中间杨跛子要用小铡刀铡鞋,林掌柜与父亲谈话揭示小铡刀的意义,结尾用酒敬小铡刀,从情节

发展来看,小铡刀多次出现起到了使情节曲折、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

林掌柜用小铡刀来证明鞋子的质量,表明自己坚守信誉和质量的态度,所以写“小铡刀”起到了

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表达主题来看,“小铡刀”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

商的理念,因此写“小铡刀”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9. 同:都是次要人物,都推动了情节发展,有利于展现小说主题。异:“我”是故事的叙述者,

又是事件的参与者,诚信经商的理念在“我”身上延续,拓展了小说主题。杨跛子是反面角色,

其讹鞋和骗酒的行为有助于塑造林掌柜和父亲形象,从而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

【解析】此题要求分析“‘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的异同,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

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筛选出与“我”和杨跛子有关的情节,从主要人

物塑造、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我”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是故事的叙述者,“我”洒掉掺水的酒的行为,又表明“我”还是事件的参与者,而且继承了诚信经商的理念,所

以“我”不仅起到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且拓展了小说的主题。杨跛子在文中也是次要人物,他用耍无赖的手段从林掌柜那里讹走了鞋,又用欺骗的手段从父亲那里骗了酒,林掌柜不与

他计较,让他把鞋拿走,表现出林掌柜的大度和宽容,父亲舍不得倒掉被掺了酒的水,反映出父

亲的动摇,所以杨跛子这个形象除了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还起到了突出主要人物和主题的

作用。综合上述分析,考生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10. A【解析】“司刑少卿”是官职名,不可拆开,排除B、C两项;“称冤”为“昌宗”的谓语,“抗表”是状语,故不能分开,排除D项。故选A。

11. C【解析】C项,掌管全国矿冶的是工部尚书。故选C。

12. C【解析】C项说杨再思像高丽人的是张同休而不是张氏兄弟,原文为“同休戏曰:‘杨内史

面似高丽。’”。

13. (1)(你)快点离开不要做声,小心被他人捉住。希望留下公文,余财全部送给你。

(准确补充主语1分;“为……所”,被动句式1分;“幸”,希望,1分;“相遗”,赠送给你,1分;整体句义,1分)

(2)杨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一同受皇帝命令审理此案,竟然不能发现王同皎所

受到的冤屈,致使王同皎被处死。众人都认为此案有冤。

(“制”,命令,1分;“按”,审理,1分;“枉”,受到的冤屈,1分;“冤”,意动用法,

认为……有冤,1分;整体句义,1分)

【译文】

杨再思,郑州原武人,少年时参加明经科考试中举,授玄武县尉。他被派遣到京师出差,住

在客舍。小偷偷窃他的包袱,刚好被杨再思碰见,小偷当面认罪,杨再思对他说:“足下肯定是

贫困之极,才有此行。你快点离开不要做声,小心被他人捉住。希望留下公文,余财全部送给你。”小偷打发走后,他也不讲这件事,借钱返回。后累功升任天官员外郎,先后任左右肃政台

御史大夫。延载初年,任鸾台侍郎,代理宰相。证圣初年,调任凤阁侍郎,依旧代理宰相,兼任

太子右庶子。不久,迁任内史,从弘农县男晋封至郑国公。

杨再思在朝廷任职经历了三主,管理政事十余年,从来没有推举人助人发展的事。他为人巧

佞邪媚,能体会主上的细微心意,皇上心中不想的,他一定抨击毁坏,皇上心中所希望的,他一

定称扬赞誉。但是他待人恭、处事慎,谨小慎微从未违忤他人。有人问杨再思:“您名高位重,

为什么如此卑躬曲膝呢?”再思答道:“世道艰难,正直的人遭受灾祸。如果我不这样,凭什么

来保全自身?”长安末年,昌宗已被法司拘留审问,司刑少卿桓彦范判决解除昌宗的职务。昌宗

不久又上表申冤,武则天本意想申理宗昌的案件,在廷上问宰相道:“昌宗对国家有功没有?”

杨再思回答道:“昌宗过去因合炼神丹,陛下服用很有效,这实在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了的功劳。”武则天听了很合心意,昌宗最终因此恢复了官职。世人看重桓彦范,轻视杨再思。当时左补阙戴

令言作《两脚野狐赋》来讥讽他。他知道了很是恼火,贬戴令言到长社去做县令,朝中官员更加

嗤笑他。杨再思做御史大夫时,张易之的兄长司礼少卿张同休曾上奏请公卿大夫到司礼寺参加宴会,参加的人皆尽醉极欢。张同休戏弄杨再思说:“杨内史面似高丽人。”杨再思欣然,并剪纸

贴在巾上,披着紫袍,跳起高丽舞来,摇头摆手,举动合着节拍,满座嗤笑。还有一次,张易之

的弟弟张昌宗以姿貌讨得武则天的宠爱,杨再思又奉承说:“别人说六郎(张昌宗)面似莲花,我

看是莲花似六郎,哪里是六郎似莲花!”他倾巧取媚达到如此的地步。

长安四年,杨再思以他原有官职又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中宗即位,

他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兼任中书令,后转任侍中,以太子属官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又册令

顺天皇后使,赐五百段五色绸缎。当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杨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

韦巨源一同受命审理此案,竟然不能发现王同皎所受的冤屈,致使王同皎被处死。众人都认为此

案有冤。杨再思不久又任中书令、堆积吏部尚书。景龙三年,迁任尚书左仆射,加封光禄大夫。

就在同一年,杨再思去世。赠特进之职和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号恭。

14. C【解析】C项,“以景结情”错误,这句是叙述。

15. ①从描写手法来看,本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集中笔力描摹室外之景,上句写月出惊鸟,禽翻竹动,叶颤霜下,属于动态描写;下句描摹了人立梅花之下,明月高悬的静态画面,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生动形象。②从塑造形象上看,本联“竹”“梅”“月”等意象及整个画面的描写,营造出一个清雅幽静的意境,烘托出一位情操高洁、心境淡泊的诗人形象。(每点3分,手

法1分、具体分析2分)

16. (1)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重

在辨析词语的意义侧重点。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成语)辨析。题目中设计四组“近义词(成语)”。第一组:传诵千古:某种行为、品德,或者某些文艺作品等被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文中形容《滕王阁序》代代相传,应用“传诵千古”。第二组:白驹过隙:

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文中

形容悲伤的情绪很快消失,应用“转瞬即逝”。第三组:振聋发贵: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

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文中

形容王勃的语言文字使人清醒,应用“振聋发贵”。第四组: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文中形容王勃这类人斗志昂扬,应用“意气风发”。18.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

不合逻辑,还要掌握每种病句类型所包含的几种错误。

解析:本题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三个角度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不满二十多岁”不合逻辑,可删掉“不满”;二是语序不当,“两次遭贬”和“对……希望”的主语都是“他”,所以“他”要放在“虽”前。怀着,比喻藏着不可告人的心事;贬义词。此处与“信心”“希望”不搭配。只有D选项完全修改正确。

19.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回答此类题目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补写句子与前后文都能联系起来。补写句子时需要关注话题的一致性、补写句子的位置以及关联

词语的搭配等。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通过前后文内容可知,王勃并没有选择隐居避世,所以排

除A、C一两项;王勃并不是因为“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而不再失意苦闷,而是受到前代仁人士

的启发,D项的表述与文段内容不符,排除。所以选择B。

20.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实用文体的文体知识和特点,尤其要注意该文体语言表达得体的问题。

参考答案:(1)“莘莘学子”修改为“学子或同学”;(2)“莅临现场”修改为“踊跃报名或

其他”;(3)“()或括号”修改为“删除或改为“如””;(4)“全部”修改为“全都”;(5)“据或到”修改为“删除“据”或“到”,也可改“据”为“从”;(6)“执行”修改为“谅解”。评分说明:一处1分,包括找出并修改,找对并修改正确才可得分;仅找出问题,而

修改错误,不得分。共6分。

2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

此类题目,要用提炼、概括、归纳等方法,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照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

明了的短语段,甚至一句话。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

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察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

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

参考答案: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规模最大。科技最

先进。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每点1分,共5分)

2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属于语言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为E级。要求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解析:本题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这类几句话或几段话的材料,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关联。审题时,既要读懂每段话的意思,明了各自强调的重点,又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立意时既可以侧重于某一个点,又可以综合全部材料,找出它们共同的指向进行立意。

根据要求,必须明确,这道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青年与祖国”这一主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鲁迅的话,重在讲青年人的“行与言”一致,而且重在讲“行动重于言语”;材料二

习近平的话,重在强调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材料三意在说青年人应该为祖国的现在与未来发展

“从我做起、亲力亲为”。材料四意在说青年人就是祖国的代言人;材料五意在鼓励青年人要有

正确的价值观,拒绝“负面影响”,为祖国积极奉献、发光发热。

阅读材料时,要全面把握几则材料内容,综合材料大意。确定立意时,要联系当下时代主旋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而思考青年应该如何为祖国奉献自己、肩负历史使命的时代问题。构思文章时,要理清“青年”与“国家”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切入点,

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文章既要有理性思维,也要有青年人价值观、人生观

的追问,尤其要有对一些青年人错误价值观或行为的“驳论”。题目宏大、宽泛,尽可能找到

“具体”的写作角度。

任务要求。一是请以“青年与祖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二是请以报刊评论员的身份为本报“青春之声”专栏写一篇文章。

参考立意:

1. 青年要用行动,为祖国奉献。

2. 实现中国梦,青年应奋斗。

3. 青年,祖国的代言人。

4. 青年当自强,祖国有前途。

偏题立意:

1.谈青年人的理想。(以偏概全,而且忽略了主题“青年与祖国”及关系)

2.谈祖国发展,或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抓住了“祖国”,但偏离了“青年”与“家国”

的关系)

评分标准可参考“2019年高考评分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