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

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

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
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

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分类及功能

(一)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膳食的基本营养成分,占人类膳食能量来源的40%~80%。随着营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某些碳水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效,这些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碳水化合物统称为功能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糖醇类、低聚糖类、多糖类与膳食纤维。

1.糖醇类主要生理功能

①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与胰岛素无关,不会引起血糖值和血中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可用作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特定食品。

②无龋齿性。可抑制引起龋齿的突变链球菌的生长繁殖,从而预防龋齿。并可阻止新龋齿的形成及原有龋齿的继续发展。常用在咀嚼片中。

③部分多元糖醇如木糖醇、乳糖醇、异麦芽糖醇等,有类似于膳食纤维的功能,可预防便秘、改善肠道菌群、预防结肠癌等作用。

2.低聚糖类生理功能

①低热量,难消化由于大多数功能性低聚糖的糖苷键不能被人体内的消化酶水解,摄食后难以消化吸收,因而能量值很低或为零。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能有效防治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②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功能性低聚糖也是一类低分子量的膳食纤维,与一般膳食纤维相比有如下优点:甜味圆润柔和,有较好的组织结构和口感特性;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且不影响食品原有的性质;在推荐范围内不会引起腹泻;日常需求量较少,约3g左右等。

③防龋齿主要是由突变链球菌引起的,大量研究表明突变链球菌产生的葡萄糖转移酶,不能将低聚糖分解成粘着性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另外突变链球菌从功能性低聚糖生成的乳酸也明显比从非功能性低聚糖蔗糖、乳糖生成的乳酸少,故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低龋齿性糖类。

④促进矿物质的吸收研究表明,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具有截留矿物质元素如Ca、Mg、Fe和Zn的能力。低聚果糖不能被消化酶分解,在到达大肠后,随着低聚果糖被双歧杆菌发酵分解,释放出矿物质离子。另外,低聚果糖经双歧杆菌等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降低了肠道pH,在酸性环境中,许多矿物质溶解速度增加,更有利于吸收。

⑤肠道中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增殖。

3. 活性多糖类主要生理功能

①调节免疫功能例如大枣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补体活性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②改善糖代谢如魔芋多糖不易消化,并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发挥降低血糖和改善糖代谢的作用。

③调节血脂水平如魔芋多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可黏附胆酸并减少其通过肝肠循环,抑制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胆固醇和血脂水平。

④低热量,不易消化如菊粉不易消化,有助于维持餐后的饱腹感,同时能量值较低,长期使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魔芋多糖不易消化,在胃里停留时间长,使人具有饱腹感,同时其热量值低。改善便秘作用明显。

⑤抗氧化作用如枸杞多糖可显著降低机体心肌组织的脂褐素的含量,增加脑和肝脏组织的SOD酶活力,从而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壳聚糖是带氨基阳离子的多糖聚合物,可将自由基迅速结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组织损伤,保护正常组织。

⑥一些动物多糖还可以改善骨骼质量如通过增加硫酸软骨素的供应,机体自身调节机制得到抑制,骨骼硬化减少,紧实柔韧的骨骼比脆弱的骨骼,体积减少10%,强度大大增强。

⑦对皮肤的有益作用透明质酸、胶原蛋白酸具有保持皮肤弹性的功能,还能保留大量水分子,对皮肤具有保湿作用。

(二)功能性脂类

保健食品常用的功能性脂类主要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类。特别是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共轭亚油酸、大豆磷脂。主要生理如下:

①健脑作用DHA是人脑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人脑脂质的10%,主要以磷脂形式存在,在胎儿大脑形成及心血管系统的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婴幼儿DHA含量状态依赖于母体在怀孕和哺乳期DHA的摄入量。因此,孕妇应摄入足量的DHA,以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和脑细胞的增生。临床数据表明,血浆中DHA含量较高的孕妇,其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得较快。DHA和EPA还能延长萎缩的大脑神经,使被破坏的神经网络再生,从而防止大脑功能的衰退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②对血脂调节作用。

③减少体脂作用。

(三)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类

氨基酸是蛋白质构成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肽是由2

个或2个以上的氨基酸通过肽键(-CONH-)连接而成的化合物。由2个或3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分别称为二肽或三肽,3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为多肽。常见的该类功效成分及主要生理如下。

1.牛磺酸

①促进婴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②提高神经传导和视觉功能。

③促进脂肪的吸收和代谢。

④增强人体免疫力。

⑤影响糖代谢。

⑥抗氧化。

2. 大豆低聚肽

①调节免疫功能。

②抗氧化作用。

③增强肌肉运动力、加速肌红蛋白的恢复。

3.酪蛋白磷酸肽(CPP)

CPP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矿物元素结合肽,CPP能与多种矿物元素结合形成可溶性的有机磷酸盐,充当许多矿物元素如Fe2+、Mn2+、Cu2+、Se2+,特别是Ca2+在体内运输的载体,能够促进小肠对Ca2+和其它矿物元素的吸收。因此CPP可促进儿童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在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加快骨折病人的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贫血病人的预防治疗也有明显的效果。还可以预防龋齿。

4.乳铁蛋白

①参与铁代谢乳铁蛋白具有结合并转运铁的能力,到达人体肠道的特殊接受细胞后再释放出铁,这样乳铁蛋白就能增强铁的实际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并稳定还原状态的铁离子,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②提高机体免疫力乳铁蛋白能增强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杀灭作用,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

5.胶原蛋白

①增强皮肤代谢胶原蛋白及其水解物与人皮肤胶原的结构相似,相容性好。胶原的这些特点赋予了它对人的皮肤具有多种作用。胶原含有18种氨基酸,可给予皮肤必需的养分,使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活性加强。胶原蛋白和周围组织的亲和性很好,从而具有修复组织的作用。胶原蛋白分子中含有大量亲水基,使之具有良好的保湿功效,能够达到保持皮肤润泽的目的。胶原蛋白具有调节和稳定肌肤pH的作用。胶原蛋白对皮肤和头发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达到营养皮肤的作用。此外,胶原蛋白溶液还有很强的抗辐射作用,减少阳光照射对皮肤的影响。

②增强免疫。

③胶原的天然结构,尤其是足够发达的四级结构,是胶原具有凝聚能力的基础。

6.大豆蛋白

①调节血脂大豆蛋白能与肠内胆固醇结合,阻碍固醇类物质的吸收,并促进肠内胆固醇排出体外。

②增强免疫。

③减少骨质丢失动物蛋白质富含含硫氨基酸,大量摄入会加快尿钙损失,导致机体钙负平衡。大豆蛋白中的含硫氨基酸含量偏低,是所有高蛋白食品中引起尿钙损失最少的。动物试验证明,食用大豆蛋白能阻止骨质丢失,从而减少患骨质疏松的危险。

④具有减肥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饥饿感、增加代谢率而降低人类肥胖的发病率。

7.辅酶Q10

①抗氧化作用。

②增强免疫。

③抗疲劳。

④调节血脂。

(四)维生素与矿物质类

2017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第一批)营养素补充剂保健功能目录》中指出:保健功能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包括补充钙、镁、钾、锰、铁、锌、硒、铜、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尼克酸)、叶酸、生物素、胆碱、维生素C、维生素K、泛酸、维生素E。同时公布《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一)营养素补充剂原料目录》。

1.常量元素

2.微量元素

3.脂溶性维生素

4.水溶性维生素

(五)植物活性成分

除人类常食用的谷类、豆类、蔬菜、水果、坚果等植物性食物以外,中国传统的种类繁多的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泛称为植物化合物,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甾醇、酚类化合物、皂甙等。特别是中草药对于某些慢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更是得到了我国传统医学数千年的经验证明,发掘和研究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利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深入探讨其生物学作用机制,同时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将有利于开发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又达到现代科技先进水平的保健食品。

1.左旋肉碱

左旋肉碱主要来源于动物,在羊肉中最丰富,含量可高达2 100mg/kg。植物中由于缺乏肉碱合成的前体赖氨酸和蛋氨酸,因而其含量极少或无。

①转运脂肪左旋肉碱是脂肪的运载工具,可把脂肪送入线粒体中,氧化产能。

②降低血脂作用。

③抗疲劳作用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可提高机体耐受力。

2.咖啡因

咖啡因存在于60多种植物,主要存在于咖啡豆和茶叶中,巧克力、可可籽、槟榔和可乐果也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其他植物来源有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及树皮,山茶科植物茶的枝、皮、茎等。其中茶叶中含2%~4%的咖啡因,是医用咖啡因的重要来源。

咖啡因对大脑皮层具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小剂量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改善思维活动、振奋精神、消除瞌睡疲乏,使动作敏捷、工作效率增加。大剂量能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且血压升高,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3.褪黑素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分泌产生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几乎存在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真菌、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等所有生物体中。褪黑素的生物合成受光周期的调控,夜间褪黑素分泌量比白天多5~10倍,凌晨2~3点达到峰值。

褪黑素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中老年人睡前补充少量褪黑素能改善睡眠,增强生物钟节律。褪黑素对调整夜间工作者和跨时区旅客的睡眠习惯也有良好效果。

4.蒜素

蒜素又名蒜辣素、大蒜素,主要存在于百合科大蒜的球形鳞茎中。完整的蒜瓣中难以找到蒜素,此时存在的成分是它的前体蒜氨酸。当蒜瓣里的间隔受到破坏,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蒜氨酸被迅速转化为蒜素。

①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②降血脂。

5.儿茶素

儿茶素作为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占绿茶干物质的12%~24%,占茶多酚(TP)总量的60%~80%。

①抗氧化作用。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试验表明,儿茶素对心血管病的防治作用主要表现在降血脂、降血压、保护心肌、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血栓的形成等方面。

6.银杏黄酮

①抗氧化作用银杏黄酮含有多个酚羟基,具有较强的供氢能力或还原性,故清除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及过氧化氢自由基等)的能力较强,对于由于氧自由基造成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如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雀斑,润泽肌肤,美丽容颜)。

②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

③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7.大豆异黄酮

①维持骨代谢平衡大豆异黄酮可改善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尤其是老年妇女由于更年期综合征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提高骨中的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促进骨代谢。动物试验表明,大豆异黄酮可直接抑制骨骼的再吸收,促进骨骼健康。

②抗氧化。

③免疫调节作用。

④(抗)雌激素样活性大豆异黄酮的双羟基酚结构与动物和人体内雌激素的结构类似,故具有弱雌性激素活性,可竞争性地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大豆异黄酮还可表现出2种相反的生物学活性,即雌激素活性和抗雌激素活性的双相作用。当体内或细胞内雌激素活性较强时,它主要显示拮抗作用;而当体内或细胞内雌激素水平低下时,它则可显示类雌激素活性。故大豆异黄酮能缓解妇女更年期因雌激素分泌量的急剧下降而引起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8.葛根素

葛根素即葛根黄酮,是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中。葛根素是葛根总黄酮中含量最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也是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①保护肝。

②调节免疫。

③抗氧化葛根素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阻断脂类的自动氧化过程,保护生物膜免遭氧化损伤。

④改善视力。

⑤血糖血脂调节。

9.丹参素/丹酚酸

丹参素又名丹参酸甲,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和甘西鼠尾草的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酚酸性有效成分,以丹参中含量最高。

①抗氧化作用。

②改善睡眠。

③降血脂作用。

④保护肝。

10.丹参酮

①血脂调节。

②免疫调节。

③美容。

④保护肝。

11.蒽醌类

蒽醌类化合物在天然药用植物中较为常见,主要分布于蓼科(如大黄、番泻叶、酸模、虎杖、何首乌等)、鼠李科、豆科(如决明子)、茜草科、玄参科、百合科(如芦荟)等。具有致泻作用。

12.原花青素

原花青素在葡萄、山楂、松树皮、银杏、花生、野生刺葵、番荔枝、野草霉、可可豆、贯叶金丝桃和白桦树等植物中含量丰富。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葡萄籽和葡萄皮中的原花青素,其中葡萄籽中约含5%~8%的原花青素。

①抗氧化作用原花青素属多羟基类化合物(酚类),能提供氢或中子,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预防脂质过氧化能力,尤其是其体内抗氧化活性较强,是维生素C的20倍,维生素E的50倍。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可有效预防组织的自由基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进程。

②提高血管壁弹性原花青素可通过提高血管弹性而降低血压,并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减少血管壁上胆固醇的沉积,预防血栓形成,故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原花青素对心肌细胞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③改善视力。

④调节免疫。

⑤保肝。

13.人参皂苷

①抗氧化。

②改善认知能力人参皂苷具有显著的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保护神经系统,进而改善认知能力。

③抗疲劳作用。

④增强免疫。

14.绞股蓝皂苷

①调节脂质代谢。

②抗氧化作用。

③护肝作用。

15.三七皂苷

①免疫调节作用。

②自动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

③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

④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

⑤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

16.红景天苷

①抗缺氧。

②抗疲劳作用。

③保肝作用。

④防辐射作用,清除自由基作用。

17.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如西瓜、南瓜、李子、柿子、胡椒果、桃、木瓜、芒果、番石榴、葡萄、红色葡萄柚、红莓、云莓、柑橘等的果实,茶的叶片及萝卜、胡萝卜等的根部,

成熟的红色植物果实中含量较高。在每l00g食物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分别为:西红柿3~20mg、西瓜2.3~7.2mg、番石榴(粉红色)5.23~5.50mg、番木瓜0.11~5.3mg、葡萄柚(粉红)0.35~3.36mg、胡萝卜0.65~0.78mg。

①抗氧化作用番茄红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其抗氧化能力是β-胡萝卜素的3.2倍,更是维生素E的100倍。

②降低血脂。

③增强免疫力。

18.叶黄素

深绿色叶蔬菜如新鲜生甘蓝、玉米、菠菜、西葫芦等含有丰富的叶黄素,瓜果如猕猴桃、葡萄、柑橘等也含有较丰富的叶黄素,人血浆的提取物都含有少量的叶黄素顺式异构体。

①抗氧化叶黄素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活性,阻止活性氧自由基对正常细胞的破坏。

②保护视力。

19.虾青素

虾青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如虾蟹外壳、牡蛎、鲑鱼及藻类、真菌均含有大量的虾青素,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含量为1.5%~3.0%。

①抗氧化作用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也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最高级别产物(β - 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等都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中间产物),因此在自然界,虾青素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性。

②缓解眼疲劳症状,提高视觉灵敏度。

(六)真菌、益生菌和藻类

目前我国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有:

半知菌类:蝙蝠蛾拟青霉、蝙蝠蛾被毛孢。

酵母属: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乳酸克鲁维酵母、卡氏酵母、富含铬酵母、富含硒酵母。

灵芝属:灵芝、紫芝、松山灵芝。

红曲菌属:红曲菌(即红曲霉)、紫色红曲霉(即紫红曲霉)。

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羊肚菌等。它们既是一类重要的菌类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要资源。

我国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包括:两岐双岐杆菌、婴儿双岐杆菌、长双岐杆菌、短双岐杆菌、青春双岐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嗜热链球菌、罗伊氏乳杆菌。

1. 铬酵母

①富铬酵母作为铬的一种有机形式发挥作用。

②参与糖代谢,调节血糖胰岛素是糖代谢的核心物质,而胰岛素发挥作用又必须有铬参加。

2.灵芝

①补气安神灵芝味甘性平,入心经,能够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宜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引起的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乏力,食少者食用。灵芝能安神健脑。灵芝制剂可有效缓解神经衰弱患者的不适,失眠健忘、体虚乏力、心神不宁的人群可多食灵芝。

②止咳平喘灵芝能够入肺经,可以补益肺肾之气,具有止咳平喘之效。可以用于治疗肺虚咳喘,久咳不止等症。灵芝能安神健脑。灵芝制剂可有效缓解神经衰弱患者的不适,失眠健忘、体虚乏力、心神不宁的人群可多食灵芝。

③补益五脏灵芝可以入五脏.补益五脏的精气,所以无论心、肺、肝、脾、肾任何一脏虚弱,均可服用灵芝。

④提高免疫力灵芝是纯天然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激活剂,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灵芝孢子粉能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灵芝多糖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活性,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活性。从而增强身体对各种疾病的坻抗能力。

⑤抗肿瘤灵芝可以提升人体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细胞的指标水平,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某些有效成分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和扩散。灵芝中的灵芝子实体、灵芝多糖、灵芝孢子中分离出来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是抗肿瘤、防癌以及癌症辅助治疗的首选药物。

⑥养肝护肝灵芝对多种物理及生物因素引起的肝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服用灵芝可减轻肝损伤、保护肝脏的健康。灵芝还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使肝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还能促进肝脏与药物,毒物代谢,有助于消除中毒性肝炎引起的头晕乏力,恶心,肝区不适等症状。

⑦保护心脑血管灵芝有强心肌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等作用。灵芝对“三高”人群来说是一味良药,它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酵、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且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⑧美容养颜灵芝具有养颜护肤之功效,能延缓人体衰老。灵芝能调节皮肤水分,恢复皮肤弹性,使皮肤细腻,湿润,并可以抑制皮肤中的黑色素的形成和沉淀,清除色斑,使头发增加光泽,具有养颜护肤,美容的功效。

3.红曲

①降压降脂近代医学认为,红曲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所含红曲霉素K可阻止生成胆固醇。

②食品染色红曲米外皮呈紫红色,内心红色,微有酸味,味淡,它对蛋白质有很强的着色力,因此常常作为食品染色色素。

③健脾消食红曲米与化学合成红色素相比,具有无毒、安全的优点,而且还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

④活血化瘀红曲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功效,对于积食腹胀,赤白下痢,以及产后恶露不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而且也可以用来调理跌打损伤等病症。

4.益生菌

①促进消化吸收益生菌对乳制品的发酵,使乳糖转变为乳酸,使蛋白质发生水解,同时还增加了可溶性钙、磷及某些B族维生素的数量。此外,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能促进宿主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②防止便秘双歧杆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同时双歧杆菌的生长还可以使大便湿度提高,从而防止便秘。

③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纠正肠道功能紊乱益生菌能通过自身代谢产物以及与其他细菌间的相互作用,维持和保证肠道菌群最佳优势组合及稳定性。益生菌在人体内可发酵糖类产生大量的醋酸和乳酸,还可抑制病原性细菌生长繁殖。

④调节免疫、抑制肿瘤作用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能诱导产生干扰素和促细胞分裂素,活化免疫细胞,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抑制肿瘤发生能力。

⑤降低血清胆固醇益生菌能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水平,可预防高血脂导致的冠状动脉硬化以及冠心病。

5.螺旋藻

①调节免疫螺旋藻中富含的多糖和生理活性物质,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生长,提高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特异性体液免疫能力,从而起到调节与提高人体免疫作用,同时,藻蓝蛋白有促进淋巴功能作用,可全面提高机体抵抗力。

②降血脂螺旋藻中的β-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有明显作用。

③抗氧化、抗疲劳、耐缺氧螺旋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硒等,这些物质都是很好的抗氧化剂,能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螺旋藻对氧自由基有直接清除能力,可以作为人体需要的抗氧化剂。

④预防贫血螺旋藻中含有丰富的铁质,其含铁量高达190~550mg/kg,并以铁氧蛋白的形式存在。容易消化吸收,可用于预防贫血。螺旋藻的高蛋白质含量及丰富的叶绿素(含量为8~20mg/g)都保证了对铁质的有效吸收。

6.盐藻

①调节免疫能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淬灭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

②保护视力作用盐藻是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的单细胞藻类,其主要功能作用为β-胡萝卜素发挥的功能作用。

③清除自由基盐藻素中的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多个共轭多烯双键的特殊结构,这种结构使它能与含氧自由基发生不可逆反应,达到清除自由基以及淬灭单线态氧的作用和捕捉并清除过氧化自由基,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侵害,保护细胞膜,增强了细胞的通透性。

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

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 杨萌 天然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是人体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属于必需营养素。必需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但是人类食物中含有的化学成分远远不止这几类营养素。以马铃薯这种看似简单的食物为例,经鉴定含有150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茄属生物碱、草酸砷、鞣酸等100种以上“没有营养作用”的物质。橘子油中已发现含有40多种化学成分,包括12种醇类、9种醛类、2种脂类、4种酮类和14种烃类等。人们每天由食物中摄取的这类食物成分多达数百种以上。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对机体产生什么潜在影响?是有益还是有害? 对生理功能具有什么调节作用?以前这些问题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由于营养流行病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研究发展,使人们有条件对这些成分的生理作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利用这些活性成分或含有这些成分的原料,以及人们熟知的蛋白质、脂类等各种必需营养素,经过适当的加工过程和科学评价,可以得到调节生理功能或预防疾病的保健食品。 一、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的定义 目前对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尚无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是指在保健食品中能够起到调节人体特定生理功能,并且不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的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应该与该产品保健功能相对应,并应含有其功效成分的最低有效含量,必要时应控制其有效成分的最高限量; 2.必须能在保健食品中稳定存在(即在食品的加工与贮存过程中不会完全破坏),而且他们在保健食品中应具有特定存在的形态和含量; 3.在进入人体后,必须能够对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有效地使机体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保健食品主要原料有明确的单一功效成分尽量用该成分作为功效成分。没有单一功效成分或者虽然含有但目前难以检测的,可用标志性成分代替功效成分。 二、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分类及功能 一般而言,对营养和功能性成分的分类有化学结构和功能特性两种方法。考虑到营养素和植物化合物的复杂性,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一)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膳食的基本营养成分,占人类膳食能量来源的40%~80%。随着营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某些碳水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效,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虎杖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白攀芦醇苷,具有扩血管、抗血栓艟休克、降血脂厦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虎杖还具有抗茵、抗病毒和保肝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各种病毒感染等疾病. 美键词虎杖;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茎。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其主要成分为:游离蒽醌和葸醌苷、黄素、大黄索甲醚、犬黄酚、总苷A、慈苷B、芪类化合物(白黎芦醇苷、糖苷类氪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癀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近年来,根据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广,现综述如下。 1 种质资源 虎杖喜温暖湿润生长环境,耐寒,不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等省[1]. RAPD[2]、ISSR[3]和SRAP[4]扩增结果表明,22个引物中l7个引物扩增产物具多态性。。22个引物共得到98条扩增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获得4.45个DNA片段,其中90.8%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3—8个DNA段,平均可扩增出5.24个多态性片段,表明虎杖种质资源多态性水平较高(90.8%)。说明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栽培技术 2. 1繁殖育苗 在5~6月份虎杖开花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提前1 d浇足水,以确保植体内水分充足。翌日,剪取地上部粗壮主枝,去除叶片、叶柄、侧枝及顶部细弱枝条;将枝条在分枝处剪开,保留5~10节,作为繁殖用种条。 将准备好的种条,整齐横放,排列成行,行距10cm,覆沙5~8 cm,浇足水,并注意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直至萌芽齐全方可少浇水或不浇水。种条埋人沙中7~10 d后,自茎节处萌生新芽,萌芽率约60~70%;15 d左右自节处生根,生根率达98%以上。 2. 2 移栽定植 2. 2.1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地块,施人腐熟的饼肥后深翻一次(25- 35cm),清除草根及杂物,耙细、整平。 2. 2.2移栽与定植 种条埋人25 d左右,长出嫩芽、生根数量较多后,可挖出种条,并从芽点处剪断,每小节即一株小苗。按株行距30 cm×60 cm定植,每穴1~2株,芽点向上斜放,培上细土,浇足定根水。移栽苗的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 3栽后管理 虎杖幼苗定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期要结合除草,松土。当植株长高后,可转为粗放管理。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在功能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的低聚糖类(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乳果糖、乳酮糖、大豆低聚糖等);有整肠作用的难消化糊精、瓜尔豆胶降解物、聚糊精等;调节血脂的壳聚糖;调节胆固醇的大豆蛋白;钙铁吸收促进剂CPP等;对妇女有保健作用、降低血脂、改善骨质疏松的大豆异黄酮;有护眼作用的叶黄素;有消炎和预防过敏作用的紫苏提取物;有抗氧化和预防冠心病作用的红葡萄提取物等。由于技术和价格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在食品领域中推广较好的是低聚糖类,特别是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 1、营养强化剂——为功能食品提供更完善的营养结构 功能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复合能改善单一保健成分的不足,而且通过多种营养成分复合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如,AD钙就是维生素A、D与钙制剂的有机复合,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吸收。食品添加剂中常用的营养强化剂有:矿物质类,葡萄糖酸盐(锌、钙、镁、钠、钾、铜、锰、亚铁)、乳酸亚铁、乳酸锌、乳酸钙、磷酸二氢钙、磷酸三钙、活性钙、生物碳酸钙、海藻碘;维生素类,牛磺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叶酸等;氨基酸类,L—赖氨酸盐酸盐、L-丙氨酸等。 其他新型的功能性原料:

玉米缩氨酸:从玉米醇蛋白中抽提出缩氨酸并精制而成,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的功效。 糙米核酸:以糙米为原料制取的核酸,德国科学家首先发现了一旦超过20岁,体内的核酸就会日渐减少而出现衰老现象。 鱼油粉:可用于婴儿食品和面类营养添加剂。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防治动脉硬化症。 功能性低聚糖:改善肠道功能,具有低热量、抗龋齿等主要功能。 茶叶色素:其主要成分的药用价值已被揭示,它不仅可以作为传统色素的食品着色剂,而且可以应用于医药领域。茶叶色素对肿瘤、高脂血症等相关疾病的防治呈现出显著的效果。 乳清蛋白:乳清蛋白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阻止化学诱发性癌症的发生,同时增加骨骼强度和降低LDL胆固醇水平。所以,乳清蛋白在保健制品和营养药品产品的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全天然膳食补充剂:能够促进人体免疫系统,抑制致病菌生长,促进铁质的吸收,预防结肠癌和保护双歧杆菌。 大豆肽和小麦肽:有抑制胆固醇上升的作用。小麦肽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其功能物质是低聚蛋氨酸,可用于调节人的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小麦肽能阻碍血管紧张素酶的作用,因而有降血压作用。小麦肽的特点之一是含高谷酰胺,能够有效调节神经,也可作肠功能障碍时的特殊营养物质。 2、赋形剂——保持功能食品良好形态及口感 赋形剂是改良和稳定功能食品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物质。片剂、粉剂有糊精、淀粉、硬脂酸镁、被膜剂等;水剂、膏剂有各种助溶剂、胶体、乳化剂等。它们不但能改善保健品的形态,使得保健品能保持良好口感及品质稳定的实物结构,而且能改善功能食品在人身内的吸收状态。 3、食用色素——更多的色素丰富了功能食品的色彩 “秀色可餐”,功能食品作为食品的一种来消费,好的形象外观是很重要的。可用于功能食品的天然色素有红曲红、辣椒油树脂、辣椒红、高粱红、焦糖、栀子黄、可可壳棕、虫胶红、叶绿素铜钠盐等。红曲色素本身就有保健功能,作为降血脂产品已经打入国内外市场。类胡萝卜类的天然色素、黄酮类天然色素生理功能研究也在深入进行中。 4、调味、调香——为功能食品加香增味 很多新型产品能赢得市场,它的秘诀是和完善的调味调香分不开的。很多香料够赋予产品一定的风味,还能抑制和矫正某种食物不良的气味。功能食品首先强调的是功能,所以很多功能食品(如一些保健食品)本身风味是不好的,但作为一种特殊食品,好的口味也十分必要。比如营养多肽,是多种动物、植物、微生物蛋白在一定条件下经酶解而得的高营养多肽,但口味并不象我们常吃的食品那么好,含有反应产生的不愉快的气味,也有原料带入的腥味,只有经过活性碳脱臭处理,以及调入适当的天然香料及甜味剂才能得到让人能够接受的完美的保健食品。 用于功能食品调整口味的天然甜味剂有甜菊糖甙、甘草素等,鲜味剂有氨基酸、核苷酸。酸味剂有柠檬酸等。 5、酶制剂及加工助剂 很多功能食品有效成分是从各种功能性原料中提取的,如微生物提取物需要各种酶来实现,破壁酶、分解酶、转化酶、蛋白酶等,植物提取物需要淀粉酶、糖化酶、果胶酶、纤维素等,萃取有效成分常用的就是超临界法,其中用的加工

功能性食品的科学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科学概念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食品也叫保健食品或营养食品或机能性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多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有以治治疾病为目的食品。 保健食品有以下特点:二.保健食品有以下特点:保健食品有以下特点1.保健食品是食品,且多毒、多害,符合应 有的营养要求; 2.保健食品必须具有功能性; 3.保健食品适合特定人群食用。4.保健食品的配方组成和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5.它有以治治为目的,有能摄代药物对病人的治治作用。6.保健食品有仅需由卫生部指定的单位进行功能评价和其他检验,而且必须经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同意后,报卫生部审批。 三.功能性食品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 1. 增强免疫力; 2. 延缓衰老; 3. 辅助降血脂; 4. 辅助降血糖; 5. 抗氧化; 6. 辅助改善记忆 7. 缓解视疲劳; 8. 促进排铅; 9. 清咽;10. 辅助降血压;11. 改善睡眠;12. 促进泌乳;13. 缓解体力疲劳;14. 提高缺氧耐受力;15.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16. 减肥;17. 改善生长发育;18. 增加骨严有;19. 改善营养性贫血;20.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21. 祛痤疮;22. 祛黄褐斑;23. 改善皮肤水分;24. 改善皮肤油分;25. 调节肠道菌群;26. 促进消化;27. 通便;28. 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 四、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项目目的有效成分摄摄摄定摄摄时摄摄摄量毒性量效关系制品规不药品治治疾病单一、少少、已已医生生病时医生规定有有同程有毒性严严严严功能性食品调节生理功能、增进健增单一或复合+未已物质消消消随时较随意多量摄摄一多多毒有不严不有不严严 §8-2 功能性食品的常见基料 (保健食品常用的功效成分) 一、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蛋白质、多肽、 1.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A.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可清除体内自由基 B.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SOD预防炎症、关节病等。 2.大豆多肽大豆多肽(由3-6个氨基酸组成):大豆多肽 A.增强肌肉运动力、加速肌红蛋白的恢复; B.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3.谷光甘肽谷光甘肽(GSH): 谷光甘肽 A. 消除自由基; B.射线、放射性药物或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能够起到有力的保护作用; C.防止皮肤老化和色素沉积等等。 4.牛磺酸(存在于坚果、豆科植物的籽实中):4.牛磺酸 A. 增强学习记忆力; B.改善是神经功能; C.抗氧化作用; D.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 E.免疫调节作用。 二、具有保健功能的碳水化合物:具有保健功能的碳水化合物: 1.膳食纤维:膳食纤维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 第一部分功能学评价程序 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 2、本程序适用于评价保健食品的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份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 3、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实验规程。 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基本要求 1 对受试样品的要求 1.1应提供受试样品的原料组成或/和尽可能提供受试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有关资料。 1.2 受试样品必须是规格化的定型产品,即符合既定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规范。 1.3 提供受试样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以及卫生学检验报告,受试样品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食品。功能学评价的样品与毒理学评价、卫生学检验的样品必须为同一批次(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实验周期超过受试样品保质期的除外)。 1.4 应提供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营养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1.5 如需提供受试样品违禁药物检测报告时,应提交与功能学实验同一批次样品的违禁药物检测报告。 2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 2.1 根据各项实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2.2 动物的性别、年龄依实验需要进行选择。实验动物的数量要求为小鼠每组10-15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8-12只(单一性别)。 2.3 动物应符合国家对实验动物的有关规定。 3 对给受试样品剂量及时间的要求 3.1 各种动物实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在3个剂量组中,其中一个剂量应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折算为每公斤体重的剂量)的5倍(大鼠)或10倍(小鼠),且最高剂量不得超过人体推荐摄入量的30倍(特殊情况除外),受试样品的功能实验剂量必须在毒理学评价确定的安全剂量范围之内。 3.2 给受试样品的时间应根据具体实验而定,一般为30天。当给予受试样品的时间已达30天而实验结果仍为阴性时,则可终止实验。 4 对受试样品处理的要求 4.1 受试样品推荐量较大,超过实验动物的灌胃量、加入饮水或掺入饲料的承受量等情况时,可适当减少受试样品中的非功效成分的含量。 4.2 对于含乙醇的受试样品,原则上应使用其定型的产品进行功能实验,其三个剂量组的乙醇含量与定型产品相同。如受试样品的推荐量较大,超过动物最大灌胃量时,允许将其进行浓缩,但最终的浓缩液体应恢复原乙醇含量。如乙醇含量超过15%,允许将其含量降至15%。调整受试样品乙醇含量应使用原产品的酒基。 4.3 液体受试样品需要浓缩时,应尽可能选择不破坏其功效成分的方法。一般可选择60-70℃减压进行浓

藠头的主要功能成分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藠头的主要功能成分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Progress of studying main functional components and effects of Allium Chinense G.Don 周向荣1夏延斌1周跃斌2邓后勤1 ZHOU Xiang-rong1XIA Yan-bin1ZHOU Yue-bin2DENG Hou-qin1(1.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产业处,湖南长沙410128)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Changsha 410128,China; 2.Department of Industrial,Hunan,Changsha 410128,China) 摘要:介绍了藠头的化学组成及主要功能成分,分析了藠头功能作用的研究情况,提出了藠头深加工的研究方向和利用途径。 关键词:藠头;功能成分;保健作用 Abstract:A introd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ain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Allium chinense G.Don.The healthy effects of it was given in this paper.In addition,some trends on the further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Allium chinense G.Don was suggested. Keywords:Allium chinense G.Don;Functional components;Healthy effects 藠头,学名Allium chinensis G.Don.(syn.,Rakkyo),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分布广泛: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均可见到,以我国南方各省栽培最多。据有关文献考证[1],藠头又称为薤,荞头,薤白为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或薤(Allium Chinense G.Don)。藠头既可食用又能入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的功能,是当前农产品中为数不多的复合型功能食品。 1化学组成 国内以姚新生为代表在藠头的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藠头的化学成分研究首先是从藠头的挥发性成分开始的[2]。其中大多数为对称或不对称烷基取代的二硫及三硫化合物[3]。从藠头中还分离得到了含氮化合物[4],皂苷类化合物[5~7],长链脂肪酸、棕榈酸、油酸、亚麻酸、21-甲基二十三烷酸,丁二酸、月桂酸(lunularic acid)、对羟基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琥珀酸、酶[8]、前列腺素A和前列腺素B等。此外,对藠头的一般营养特性研究显示,藠头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宏量元素含量较高的有钙、镁、磷;微量元素有铁、铜、锰、锶、锌等[9];另外,藠头中镉、铬、铅3种有害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药典标准。 —————————— 作者简介:周向荣(1974-),男,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在读研究生。E-mail:chowsunrise@https://www.doczj.com/doc/6c14475667.html, 通讯作者:夏延斌 收稿日期:2006-03-11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

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

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保健食品和原料的卫生要求、功效成分和卫生指标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1.2 本规范适用于保健食品的检验受理、项目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 2 基本要求 2.1 凡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保健食品通用卫生要求",该"要求"所列的各项目必须按规定执行。附表1所列检测项目是对"保健食品通用卫生要求"补充规定。 2.2 保健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品种名单。检测机构根据产品配方检测合成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及抗氧化剂的含量。 2.3 凡使用有机溶剂提取物为原料的产品,其使用的有机溶剂要符合GB2760附录D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推荐名单要求。 2.4 保健食品应具有与产品配方和申报的保健功能相适应的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申报时须检测配方中主要原料所含的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附表2所列原料为主的产品须检测表中规定的项目。 2.5 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委员会可根据产品的具体配方、工艺等相关资料,要求申报单位检测指定的项目。

2.6 功效成分、特征成分、营养成分及卫生学指标的检测方法应根据其产品适用的方法学范围选择国家标准、卫生部部颁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际上权威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2.7 在没有相应的标准方法之前,其产品中所声称(具有)的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所需的标准品对照品及特殊试剂均由申报单位提供,并说明其产品中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分析方法的来源。如属自主开发研究的分析方法,需提供方法学研究的相关资料,同时将方法学研究的资料报卫生部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协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备案,必要时卫生部将组织方法学验证,其费用由申报单位承担。 2.8 检验机构受理保健食品检测时,申报单位应提供该产品的配方、工艺及企业标准等相关资料。 2.9卫生部对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的检测机构进行认定,检测机构的名单由卫生部门公布。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检测工作应在卫生部认定的检测机构进行。违禁成分的检测由卫生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2.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3.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五、功能性食品的常用原料 (一)药食两用的动植物品种 我国卫生部至今已批准3批共77种属于药食两用的动、植物品种。用除此之外的中草药加工制得的产品,从严格角度出发,不应属于功能性食品的范畴。 这77种药食两用品种分别为: 1.种子类 枣(大枣、酸枣、黑枣)、酸枣仁、刀豆、白扁豆、赤小豆、淡豆豉、杏仁(苦、甜)、桃仁、薏苡仁、火麻仁、郁李仁、砂仁、决明子、莱菔子、肉豆蔻、麦芽、龙眼肉、黑芝麻、胖大海、榧子、芡实、莲子、白果(银杏种子)。 2.果类 沙棘、枸杞子、栀子、山楂、桑葚、乌梅、佛手、木瓜、黄荆子、余甘子、罗汉果、益智、青果、香橼、陈皮、橘红、花椒、小茴香、黑胡椒、八角茴香。 3.根茎类 甘草、葛根、白芷、肉桂、姜(干姜、生姜)、高良姜、百合、薤白、山药、鲜白茅根、鲜芦根、莴苣。 4.花草类 金银花、红花、菊花、丁香、代代花、鱼腥草、蒲公英、薄荷、藿香、马齿苋、香薷、淡竹叶。 5.叶类 紫苏、桑叶、荷叶。 6.动物类 乌梢蛇、蝮蛇、蜂蜜、牡蛎、鸡内金。 7.菌类 茯苓。 8.藻类 昆布。 (二)食品新资源品种 食品新资源管理的6类14个品种现已作为普通食品管理,它们也是开发功能性食品的常用原料。 1.油菜花粉、玉米花粉、松花粉、向日葵花粉、紫云英花粉、荞麦花粉、芝麻花粉、高粱花粉。 2.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

功能性食品(参考)

10个题:名词解释4个,问答6个。 1、功能(保健)食品系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 2、亚健康:身体的确有不适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它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出于健康与疾病知道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功效成分: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4、牛初乳:是指母牛分娩产犊后乳腺在7d内(有时仅指2~3d内)所分泌的乳汁。 5、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6、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7、疲劳:在劳动或运动过程中,由于劳动或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或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称为疲劳。 8、低聚糖(功能食品配料)或寡糖:由2——10个分子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9、膳食纤维:指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性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10、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先进的管理系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防御氧化损伤的一种重要的酶,能催化底物超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维持细胞内超氧自由基处于无害的低水平状态。 11、我国功能(保健)食品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过程大体都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这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如鳖精、蜂产品、乌骨鸡、螺旋藻等。 第二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必须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某项保健功能。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 第三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保健功能,还需查明具有该项保健功能的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及其作用机理。如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等。 12、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和药品的区别: 与药品的区别: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集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2,功能性食品要求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3,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与一般食品的区别:一般食品为健康人所摄取,从中获取各类营养素,并满足色、

抗疲劳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抗疲劳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1880年,黄桑(Mosso就开始了对人类疲劳的研究,他在1915年就提出了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物导致的一种中毒现象;1980年Karlsson提出,疲劳是丧失保持所需或预想的输出功率,在1982年的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不能保持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运动性疲劳,即生理性疲劳是由于工作或活动本身引起的,以区别于诸如疾病,环境和营养等原因所致的疲劳,我国学者把人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辐射下降的现象,叫做运动性疲劳[2]。“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即由于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3]。 1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机制[4] 1.1能源耗竭学说 磷酸原储备减少与疲劳在激烈运动的30秒内,肌肉中大量消耗ATP和CP供能。肌肉中储量明显下降,维持运动时,则ATP和CP保持在低水平下,短时间精疲力竭的运动后,ATP和CP都不会耗尽;糖储备减少和疲劳当达到或超过50%~60%,最大吸氧80%~90%最大吸氧量强度运动时,首先是慢肌中糖原下降,继而快肌中糖原也下降。以80%~90%最大吸氧量强度运动时。肌糖原下降速度较快;脂肪的作用和疲劳运动时脂肪组织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当脂肪酸利用增加时,葡萄糖和糖原利用速度下降。但脂肪不能代替供能,因为氧化脂肪供能时,输出功率将比糖低50%,运动能力必将下降;蛋白质的消耗和疲劳当长时间耐力运动时,蛋白质分解增多,而食物按常人量供应时则会引起蛋白质营养不足而表现为负氮平衡。当肌体长时间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时,很容易造成肌体疲劳水分和无机盐与疲劳当体液减少量达到体重的30%时,运动能力便显著下降,体液减少达到10%时,将引起代谢紊乱,循环血量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肌肉出现抽筋,四肢无力,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 1.2代谢产物堆积学说

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

保健食品得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分类及功能 (一)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就是人类膳食得基本营养成分,占人类膳食能量来源得40%~80%。随着营养学研究得深入,人们发现某些碳水化合物还具有一定得生理功效,这些具有特殊生理活性得碳水化合物统称为功能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糖醇类、低聚糖类、多糖类与膳食纤维。 1、糖醇类主要生理功能 ①在人体得代谢过程中与胰岛素无关,不会引起血糖值与血中胰岛素水平得波动,可用作糖尿病与肥胖患者得特定食品。 ②无龋齿性。可抑制引起龋齿得突变链球菌得生长繁殖,从而预防龋齿。并可阻止新龋齿得形成及原有龋齿得继续发展。常用在咀嚼片中。 ③部分多元糖醇如木糖醇、乳糖醇、异麦芽糖醇等,有类似于膳食纤维得功能,可预防便秘、改善肠道菌群、预防结肠癌等作用。 2、低聚糖类生理功能 ①低热量,难消化由于大多数功能性低聚糖得糖苷键不能被人体内得消化酶水解,摄食后难以消化吸收,因而能量值很低或为零。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能有效防治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②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功能性低聚糖也就是一类低分子量得膳食纤维,与一般膳食纤维相比有如下优点:甜味圆润柔与,有较好得组织结构与口感特性;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且不影响食品原有得性质;在推荐范围内不会引起腹泻;日常需求量较少,约3g左右等。 ③防龋齿主要就是由突变链球菌引起得,大量研究表明突变链球菌产生得葡萄糖转移酶,不能将低聚糖分解成粘着性得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另外突变链球菌从功能性低聚糖生成得乳酸也明显比从非功能性低聚糖蔗糖、乳糖生成得乳酸少,故功能性低聚糖就是一种低龋齿性糖类。 ④促进矿物质得吸收研究表明,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具有截留矿物质元素如Ca、Mg、Fe 与Zn得能力。低聚果糖不能被消化酶分解,在到达大肠后,随着低聚果糖被双歧杆菌发酵分解,释放出矿物质离子。另外,低聚果糖经双歧杆菌等发酵,产生得短链脂肪酸降低了肠道pH,在酸性环境中,许多矿物质溶解速度增加,更有利于吸收。 ⑤肠道中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增殖。 3、活性多糖类主要生理功能

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汇编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 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 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 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①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

保健食品与功能性食品申报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 一、定义区别: 功能食品不等于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经过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的,而国外进口的很多所谓的功能食品其实就是食品,连特殊膳食用食品都不是!虽然在国外可能是功能食品,因为象美国,功能食品是不需要特别注册的,管理是相对宽松的。 功能食品如果没有经过SFDA注册,只能是食品,功能食品只是他的一种叫法。 二、制度管理区别: 在中国,只有保健食品才是功能食品,其他的只是特殊膳食用食品,或者压根就只是食品。要宣传功能,就必须符合规定的27种功能的要求,申请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否则只能按照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要求,只能宣传原料的功能。一旦宣传保健功能的就必须是保健食品。 另外还要看原料,如果使用了保健食品可用而普通食品不可用的原料的,也必须申请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才行。 从最严格的管理角度来说,普通食品是不能宣称自己的功能的.特殊膳食用食品可以宣传所含的营养素的功能.保健食品可以宣传整个产品的功能。 三、要求区别: 功能性食品或特殊膳食用的食品:是以食品为主,保健功能为辅。其包装上就不可以注明保健功能或特定人群等保健食品专用词汇。在广东省,特殊膳食用食品是需要经过省卫生管理部门批准的.而普通食品只需要在当地卫监部门备案而已。

保健(功能性)食品审批程序 一、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对保健食品的审批;负责进口保健食品的受理、形式审查;组织对保健食品检验机构进行认定。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委托,负责国产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受理和形式审查;对保健食品试验和样品试制现场进行核查,组织对样品进行检验。检验机构负责注册前的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试验、功能学试验(包括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试验)、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卫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其他必要的检测,负责注册中的样品检验和复核检验。 二、保健食品的注册申请与审批程序 (一)国产保健食品的注册申请与审批程序 1.申请者按照《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核酸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野生动植物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氨基酸螯合物等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的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补充规定(试行)》的要求进行产品研发和资料准备。 2.在确认的检验机构进行相关试验 (1)安全性毒理学试验。 (2)功能学试验(包括人体和/或动物试验)。 (3)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 (4)卫生学试验。 (5)稳定性试验。 (6)兴奋剂、违禁药物等检测报告(申报缓解体力疲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功能时为必测项目)。 (7)原料鉴定、菌种毒力试验等。 3.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申请资料,由其进行形式审查和试验现场核查并进行样品复核检验后,提出审查意见,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处。 4.保健食品审评中心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评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符合要求的产品颁发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二)进口保健食品注册申请与审批程序 1.申请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应当是已经在国外销售1年的产品。 2.在确认的检验机构进行相关试验 (1)安全性毒理学试验。 (2)功能学试验(包括人体和/或动物试验)。 (3)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 (4)卫生学试验。 (5)稳定性试验。 (6)兴奋剂、违禁药物等检测报告(缓解体力疲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 (7)原料鉴定、菌种毒力试验等。 3.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申请资料,由其进行形式审查,必要时进行试验现场核查并进行样品复核检验后,提出审查意见,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4.保健食品审评中心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评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符合要求的产品颁发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完整版)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 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 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 、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 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 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 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 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白茶的功效成分研究及保健作用

白茶的功效成分研究及保健作用白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主产于福建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市、松溪县,台湾等地也有少量生产。 白茶原料采自特定的茶树品种,采用独特的加工工艺,形成白茶外表满披白毫,汤色浅黄明亮,滋味鲜醇、清甜爽口的独特品质特征,内含丰富的茶氨酸、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功能成分,受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欧美等国的消费者青睐,被视为珍品,是福建省传统的特种外销茶。白茶性味寒凉,是民间常用的降火凉药,具有消暑生津,退热降火、解毒的功效。 而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茶在具有与其他茶类一样的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抗辐射、美容祛斑、抗肿瘤、抑菌抗病毒等方面的保健药用价值的同时,在保护心血管系统、抗辐射、抑菌抗病毒、抑制癌细胞活性等方面的效果更具特色。 茶是一种富含功能性成分的饮料或食品。茶叶中既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等普通营养成分,又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咖啡碱、茶叶皂苷等功能成分,除了具有一般食品皆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而白茶性味寒凉,其消暑生津、退热降火、清凉解毒的功效尤为显著。 一、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组成与含量是茶树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利用价值和茶叶的品质。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目前已分离鉴定的化合物约有70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糖类、脂肪、茶多酚、氨基酸、茶色素、茶多糖、生物碱、维生素、芳香物质等,特别是构成茶叶香气的芳香物质更为复杂多样。无机矿物元素有钾、钠、钙、镁、铜、锌、铁、锰、硒、硼、钼等30余种。茶叶中的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如表所示。 据汪东风报道,茶叶中存在所有的15种天然稀土元素,其中镧(La)、铈(Ce)、钕(Nd)、镨(Pr)和钇(Y)的含量约占茶叶所含稀土元素总量的90%以上。茶叶中的稀土元素3/4以上不溶于热水而残存在茶渣中,而茶渣中的稀土元素约有16%是以与α-纤维素结合形式存在,人们喝茶时摄入的稀土元素不足茶叶中稀土含量的1/4。 天然生长的茶叶中存在着与稀土元素镧、钕结合的茶叶脂多糖,即稀土一脂多糖。茶

功能性食品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课程主要讲授功能食品基本理论、功能食品分类、活性成分提取和分离技术、功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功效成分检测技术及进展等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功能食品现状及趋势、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理、技术要点、生产管理、申请审批流程、功能评价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为日后从事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功能性食品开发基本程序为主线,结合理论传授、案例分析、专家讲座、课后练习和小组研讨等学习方式,使学生们掌握的功能食品开发基本原理、生产管理、审批流程、功能评价等知识要点,让同学们掌握作为功能性食品研发人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模块:功能食品的理论基础,功能食品的研发思路与配方设计,规范的评价方法,注册管理及申报流程。 (1)功能食品的理论基础: - 1 -

理论课以讲授为主,辅助以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重点强调基础规范的学习、训练和掌握。明确《功能性食品》的内容范围,了解和掌握常见功能活性成分,如蛋白类生物活性物质、活性肽类、活性多糖、功能性甜味剂、自由基清除剂、矿物质、维生素、功能性油脂等的类别、特性、功效等内容。 (2)功能食品的开发、评价、管理、配方、加工及检测技术: 通过课堂教授、案例分析、市场调研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a.具有不同功效,如延缓衰老、减肥、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脂、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血糖、辅助改善记忆等功能性食品的类别、分离与稳定方法、提取和纯化技术、生产技术等主要内容;b.了解和掌握对食品功能性成分的不同测定方法和技术;c.了解毒理学评价、功能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内容;d.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监控与品质管理相关内容; e.了解功能性食品管理和申报等法规。 (3)功能食品设计课程答辩: 根据兴趣,使学生自主选题,模拟研发一种功能性食品,使用PPT手段高效、清晰、准确的展示同学们的设计成果,邀请学院及企业专家对设计进行考评,从而有效提高同学们的对功能食品研发的理解及设计能力。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生理学、食品工艺学。本课程与这四门课程密切相关,构成了食品功能及营养系列课程群,功能性食品是前四门课程的延伸和应用,而只有在前面四门课程的基础上,功能性食品的教学与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第一,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第二,了解和掌握功能活性成分的类别、特性和功效;第三,了解具有不同功效的功能性食品的类型,熟悉掌握功能性食品的不同加工技术; - 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