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中国近代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岳麓版中国近代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岳麓版中国近代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岳麓版中国近代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岳麓版中国近代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1、19世纪前期,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①扩大国外市场,②推销工业品,③掠夺原料

2、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的危害: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由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从财务、健康、政治和军事上记忆)

3、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25日

意义:①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②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③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4、英国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借口:保护通商。

5、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6、①清军爱国将领关天培、陈化成,在战争中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

②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群众抗英战争中,规模最大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7、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地: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纳税:英商在华进出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8、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

主要内容: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并永久居住等特权。

9、1844年,中美《望夏条约》(先);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后)

10、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1856—1860年,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两国积极支持英、法侵华,以“调停”为名,从中渔利。

3、条约:(1)1858年《天津条约》;(2)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

九龙司)

意义: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新增11处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

4、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俄国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千米)

5、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了华尔,后来又多次击败由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第3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侵占新疆南部及北部一些地区。

2、英、俄支持阿古柏割据,俄国还出兵占领伊犁。

3、1876年,左宗棠分三路进军新疆,摧毁了阿古柏政权。

4、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统一。

5、1881年,中国收复伊犁。

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政,任命刘锦棠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7、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①1894年7月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舰长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②辽东失陷(1895年)

8、《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

(1)内容: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2)三国(俄、法、德)干涉(日本)还辽(辽东半岛):“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

4、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1)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反帝爱国运动):重大战役:①廊坊之战,②大沽之战,③天津保卫战。

2、慈禧太后先曾采用招抚政策,后又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3、评价义和团: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义和团的蒙昧迷信及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4、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5、攻入北京后,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逃往西安。

6、《辛丑条约》(1901年)

(1)内容:①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影响: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洋务运动

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出现,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以“自强”创办近代军事企业,(19世纪60年代)

(1)著名企业: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②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③福州船政院(左宗棠)

(2)具体情况:这些企业的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但它采用机器生产,实行雇佣制。

4、以“求富”创办近代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

(1)著名企业:①轮船招商局(李鸿章)②汉阳铁厂(张之洞)③开平矿务局

(2)具体情况: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5、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洋务派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还创办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课堂,并派人出国留学。

6、洋务运动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第6课:戊戌变法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梁启超、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上书虽未成功,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康有为几次上书,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3、内容:

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官吏,取消旗人特权。

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4、各省督抚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其他大多持观望态度。

5、翁同龢被免职后,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荣禄的部下袁世凯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宣布由她“训政”,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前后经历了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7、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国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9、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谭嗣同。

第7课:辛亥革命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2、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黄兴任执行部庶务。

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表在《民报》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5、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6、在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式下,袁世凯依靠他培植的北洋军,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软硬兼施,迫使清帝于1912年2月退位,清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

7、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

第8课:新文化运动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科学和民主,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陈独秀被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到北京。

3、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参加编辑部,成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锋芒集中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

5、(前期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四、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1、1919年5月,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传来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

2、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院的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

3、五四运动中要求惩办的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4、口号: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③“取消二十一条”④“誓死争回青岛”等。

5、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天津(周恩来)、济南、上海、长沙(毛泽东)等城市。

6、学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国家——美、英、日等国联合向北洋政府施加压力,敦促加紧镇压学生。

7、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8、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释放、罢免、拒绝)

9、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普遍的群众性。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性质、参与者的作用、波及范围、意义上记忆)。

第11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2、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起核

心和纽带的作用)。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的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2)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②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目标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1924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2、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共产党员周恩来等人先后担任了政治部主任。

3、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5、英勇善战的叶挺独立团,战功显赫,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6、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7、“宁汉合流”(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汪精卫发动政变后,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8、“东北易帜”(1928年初)

张学良冲破日本的阻挠,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第13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发动南昌起义。

2、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地区发动秋收起义。

4、1928年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巩固)

6、安排: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

7、1928年7月,彭德怀、藤带远在湖南领导了平江起义。

8、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9、留守在井冈山的红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以井冈山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湘赣革命根据地。

10、1927年—1930年参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有:方志敏、徐向前、贺龙、邓小平。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中央政治主席——毛泽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军总司令——朱德。

第14课:红军长征

1、1933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3、红军首先连续突破敌人的4道封锁线,再渡过湘江,强渡乌江,然后攻占遵义城。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主要内容: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历史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天闻代替博古负总责。接着,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6、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雪山),过草地。

7、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

8、红四方面军从川陕根据地出发,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出发,先后长征。

9、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0、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

2、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导致东北三省沦陷。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4、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5、1935年夏,日军侵入华北,策划一系列事变,统称“华北事变”。

6、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

7、九一八事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8、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避蒋抗日。

9、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双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

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

1、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

2、1937年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3、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日军占领上海后,分两路进攻南京。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

5、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被屠杀的中国军民达30多万人。

6、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7、1940年夏的宜枣战役中,第33集团的张自忠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8、1942年,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他们与英军配合,痛击侵缅日军。

9、1940年秋,八路总部发动“百团大战”(105个)。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

10、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4月的湘西会战成为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

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的时间地点:1945年4~6月在延安召开。

(2)主要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依靠力量: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根本保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任务: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目标: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②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明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抗战胜利前的形势:

(1)国际形势:1945年夏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加强了对日军攻势。(2)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3)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军发起猛烈进攻。国内形势:(4)中国军队展开全面反攻。

6、1945年,日本投降:

(1)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3)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向国民政府提交了投降书;

(4)10月25日,台湾回归祖国。

7、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采取“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1945年8月,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民主,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

3、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

(1)内容:接受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意义: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4、1946年6月,国民党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5、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为诱敌深入,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但毛泽东仍留在陕西,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6、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7、(如图)1947年夏,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战略反攻。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区开展了土地革命。

2、三大战役

名称时间指挥者战斗军队战略结果

辽沈战役1948.9~11 林彪、罗荣桓东北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1948.11~1949.1 刘伯承陈毅粟裕邓小平潭震林中原华东中间突破

分割歼灭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

平津战役1948.11~1949.1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华北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华北全境解放

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3、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它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4、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第六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

第21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

2、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著名的实业家有“南张北周”:张謇(状元资本家)与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4、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通过改订新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税自主权。同时,实行财税和币制的改革,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中国的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和破坏、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统治和限价政策,使中国的民族经济受到摧残。

6、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疯狂掠夺人民,国统区的民族工业纷纷破产。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日益密切,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改变。

2、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3、近代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4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照相、电影、交际舞等成为娱乐新时尚。

5、19世纪中期以后,新闻广播事业产生并得到发展,报纸、广播成为大众传媒,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6、鸦片战争后,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成为社会潮流。

第23课:近代科技之星

1、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被誉为“中国工程之父”。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通车)

2、李四光是卓越的地质学家,他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四光依据地质力学理论,认为中国东部地层有丰富的石油,否定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论”。发现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

3、候德榜是著名化学家,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被称为“世界制碱权威”。1939年,他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使中国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

第24课: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1、近代思想

(1)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意义:这些学说的介绍,对处于民族危机的中国其了震聋发聩的惊醒作用,激发中国知识分子探索西学,救亡图存。

2、近代教育

(1)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

(2)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3)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4)近代后期的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

3、近代文艺

(1)文学

①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阿Q 正传》,最擅长——杂文;

②矛盾——《子夜》;③老舍——《骆驼祥子》;④周立波——《暴风骤雨》

(2)戏曲

①田汉——《名优之死》;②曹禺——《雷雨》和《日出》

(3)音乐

①聂耳——《义勇军进行曲》;②冼海星——《黄河大合唱》

(4)美术

①齐白石——《虾》;②徐悲鸿——《奔马》

2020秋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 第1课鸦片战争 一、学习目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认识到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二、预习导学: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为了,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3、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 (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结果: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44年美国、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美《黄埔条约》。

三、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按提示,仿案例,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案例。内容: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提示: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影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1)内容:赔款——。提示:加重了谁的负担? 影响:。 (2)内容:通商——。提示:对中国有何影响?这对英国有什么好处? 影响:。 (3)内容:关税——。提示:对中国有何影响?对外国有什么好处?影响:。 【探究问题二】探究鸦片战争。 (1)一向以“天朝上国”自诩的清王朝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2)战争过程中,哪位历史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假如你是当时的清朝皇帝,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获胜?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从鸦片战争中得出的深刻历史教训。 3、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材料二:中国政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巴麦尊致义律的机密件》 (1)材料一是哪位禁烟大臣的话?他领导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他“誓与此事相始终”的决心?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word教案文档: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社会主义 制度的基本建立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 立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课标内容]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答教材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和归纳史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编写读书提纲,进一步掌握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开展访问、调查研究活动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

第一个五年计划不仅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而且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引导学生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先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向当地的人民代表了解人民代表的活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情况。 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我国封建土地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强调指出: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没有解决把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岳麓版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和协约国(英、法、俄、塞、意),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欧洲战场是一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南、西三条战线,以东线和西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4、一战的主要战役有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其中尤以凡尔登战役最为惨烈。 5、1917年4月,美国以反对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对德宣战。 6、一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7、一战的影响: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厚灾难。大战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美国为什么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对德宣战?美国参战有何影响? 答: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在战后从头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处于晦气的外交地位。美国参战带动了一批中立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的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 问题讨论: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均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从头瓜分世界,在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殖民地过程中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三对

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这两大军事集团狂妄的扩军备战,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双方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也会爆发。 畅想天地 答:小毛奇的依据是此战标志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此后将陷入一场永远的阵地战,这对于处在被协约国东西夹击两面作战的德国来说极为晦气,德国的失败也就难以避免了。

2015年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 班级: 姓名: 总分: . 1.《翻身农奴把歌唱》表达了西藏人民感激与喜悦的心情,这是因为()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民主改革完成 D.实行改革开放 2.历史兴趣小组开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专题网站,有关人物不包括( ) A.彭德怀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叶挺 3. 1978年被称为“中国命运大转折”的一年,这一“大转折”指的是(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4.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是() A.朱德 B.贺龙 C.林彪 D.彭德怀 5.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6.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7. 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县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公私合营 8.大庆石油工人代表被称为“铁人”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是 (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城的居民看到了( )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平津战役 C.开国大典 D.五四运动 11.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2.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面五星红旗,它是毛主席亲手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中国(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②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③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 “红卫兵,决心强,灭资兴无当闯将,彻底摧毁旧世界,共产主义放光芒。”这首歌谣最有可能流行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运动中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4.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5.中国的民主党派有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民主同盟等8个党派。1982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_____________”的方针( ) A.与时俱进 B.生死与共 C.荣辱与共 D.互不干涉 16.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7.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宪法》 18. 历史上的“地主”是指拥有了比较多的农用土地,并把这些土地中的大部分拿去出租,收取地租的人,标志我国地主阶级被彻底消灭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9.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1953-1957年 B.1949-1953年 C.1950-1954年 D.1952-1956年 20.“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摧残 2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四五”运动的兴起 D.毛泽东逝世 22.“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A.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深圳 23.“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一五”计划完成 24.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因经济领域的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被法院判处死刑,这说明了()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国家加大对经济领域犯罪的打击力度③罪刑法定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我国首先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 ①上海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标志、意义;西藏和平解放 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关系 运用: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知识梳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年9月 2.地点: 3.内容: (1)通过了。《共同纲领》起着的作用。 (2)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确定了首都:;代国歌:国旗:。 4.意义:为做了重要准备。 二、新中国的成立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时间:1949年lO月1日下午2时。 (2)内容:①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②确立为政府的施政方针。 ③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④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新中国的诞生 (1)时间:年月日。 (2)标志: (3)意义:①国内意义: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入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过渡的新时期。 ②国际意义: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的和平解放 1.时问:年。 2.标志: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 3.意义:标志着中国领土除——和其他一些海岛及、等地外,全部获得解放。【基础自测】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的会议是 (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规定了国旗、国歌④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⑤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的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是 (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4.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和最终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 ) ①新文化运动②五四运动③抗日战争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很多人取名叫“国庆”,是因为出生在国庆节那一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最大的在2012

八年级历史下(岳麓版)期末测试题

临淮中学八年级历史下期末测试题 选择题 小明的伯伯刚好出生于举行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今年(2007年)的国庆节是小明伯伯的多少岁生日() A、53 B、54 C、56 D、58 2、“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你认为诗中所说的“那场战争”是指() 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土地革命战争 3、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 A、土地归集体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4、在土改中,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孤立地主阶级,保证土改顺利进行 B、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C、为了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 D、为了保护富农的合法利益 5、我国至今已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你知道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 6、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建国初期()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7、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的代表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的感慨密切关联的事件是() A、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一五”计划的完成 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9、“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出现,是由于() A、林彪及其反革命集团挑动的结果 B、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分析的结果 C、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结果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要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要点(岳麓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 课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弱国无外交”)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2.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3.斗争主力:学生(前期);工人(无产阶级)(后期,斗争进入新阶段指“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4.两个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后期6月3日后) 5.斗争方式:学生罢课、集会、游行(前期);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后期) 6.领导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7.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此次运动的性质)、“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8.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 ②撤消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有: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其次是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形成了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强大压力。9.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彻底”指它斗争的坚决性;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反帝),内惩国贼(反封建)。外争主权是指:巴黎和会上对德和约无视中国主权,中国应拒绝签字,国贼是指曹汝霖等人。 10.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准备。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节的由来) 第 11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历史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该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3.组织和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起组织,起核心与纽带作用;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其他各地也相继建立)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最后一天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2.代表:13位出席,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 3、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②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是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③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4、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

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北宋的统治

第28课北宋的统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北宋建立的过程及中央集权的强化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理解重文轻武的国策,及这些措施产生的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宋的建立 难点:重武轻文的国策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 2.合作探究法; 3.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北宋的建立 请说出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960年;赵匡胤;陈桥;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图片):宋太祖黄袍加身画面和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系马槐)照片。现在位于今开封市封丘县陈桥镇。 五代十国后期地图,后周两字变为北宋。北宋统治者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统一战争。谁的时候灭掉了十国割据势力?到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时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局面。北宋的疆域图(把割据政权并入北宋)。 在统一战争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他怎么当上的皇帝?兵变。现在最怕什么?兵变。于是宋太祖赵匡胤上演了一出戏。(字幕):杯酒释兵权 看小字一分钟,打开图片杯酒释兵权,请两位同学看图即兴讲故事(分别扮演皇帝和大将)。 解决了什么问题?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又故技重演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板书:三、皇权的加强 1、解除朝中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 那么谁来管地方呢?打出示意图:节度使→文臣板书:2、派文臣做地方官3、并派官员管理地方财政 军队怎么办?示意图:大将、节度使→禁军→皇帝板书:4、皇帝直接控制禁军 另一个示意图: 概括记忆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二除:二派:一控制: 文字材料:自宋以文臣知州事,历代因(继承)之,遂无复(不再有)弱干强枝之患。

问:节度使专权结束于何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结束于北宋初期,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 看录象:赵匡胤 这些措施的结果,使整个北宋以至于南宋300余年再也没有发生过兵变,自唐朝中期以来的武将拥兵自重,割据混战,威胁中央的局面终于结束。为宋朝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保障。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度的集权又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反馈练习:一、选择:1、下列哪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B、北宋初期的统治者采取措施,消除了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现象C、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官僚机构的膨胀D、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2、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的时间是:() A、875年 B、907年 C、960年 D、1069年 3、以下哪一项不是周世宗改革的措施:() A、安顿流亡农民 B、惩治贪官污吏 C、减免苛捐杂税 D、善于用人纳谏 4、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是() A、杯酒释兵权 B、玄武门之变 C、靖难之役 D、陈桥兵变 5、北宋哪位皇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神宗 D、宋仁宗 6、五代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后周②后梁③后唐④后汉⑤后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②③⑤④① D、⑤④②③① 7、向宋太祖建议加强中央集权的宰相是:() A、石守信 B、宗泽 C、王安石 D、赵普 8、下列哪一项不是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表现:() A、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 B、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C、地方节度使权力过重 D、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9、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中,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保甲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10、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①新法推行后没有取得成效②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③推行新法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④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宋太祖、宋太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及教学反思岳麓版

《抗美援朝》 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的课程环节: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应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朝鲜战争爆发、跨过鸭绿江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通过逐一进行讲解,让学生去感知教材,理解教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朝鲜战争: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军队进入朝鲜,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受降分界线,形成了南北两个占领区。在美国、苏联的分别支持下,朝鲜半岛南、北部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政权。美国为了巩固和扩大在东亚的利益,进一步推行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使朝鲜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2.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同朝鲜人民军一起抵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取得了一定战果。在苏联建议下,交战各方开始进行停战谈判。3.经过战场上和谈判桌上的反复较量,1953年7月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由于朝鲜战争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的复杂背景下爆发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它对主要参战国及东亚地区的国际局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使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中国通过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了深刻认识此次战争的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相应的背景资料,增强学生对这一时期世界局势的理性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主要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场战争关系到国家安危,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妄图将新生的人民政

八年级历史下(岳麓版)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下(岳麓版)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小明的伯伯刚好出生于举行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今年(2007 年)的国庆节是小明伯伯的多少岁生日() A、53 B、54 C、56 D、58 2、“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你认为诗中所说的“那场战争”是指() 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土地革命战争 3、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 A、土地归集体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4、在土改中,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孤立地主阶级,保证土改顺利进行 B、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C、为了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 D、为了保护富农的合法利益 5、我国至今已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你知道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宪法是() A、《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 6、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建国初期()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7、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的代表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的感慨密切关联的事件是() A、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一五”计划的完成 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9、“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出现,是由于() A、林彪及其反革命集团挑动的结果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综合检测 班别: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道光帝 D、关天培 ()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3、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4、1900年,西方列强纠合为侵略联军,大举入侵中国。参与的国家一共有 A、2个 B、4个 C、8个 D、11个 ()5、“紫竹林租界内,张德成大摆火牛阵,在几十头牛的尾巴上捆上油絮,点燃后把牛往租界猛赶”以上情节应该出现在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6、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分别是 A、洋务运动、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中共一大召开 D、甲午中日战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7、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8、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 A、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C、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9、李大爷今年92岁了,请问他出生于民国哪一年? A、民国二年 B、民国三年 C、民国四年 D、民国五年 ()10、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①法国②美国③日本④英国⑤俄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1、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A、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2、率军痛歼阿古柏侵略军,收复除伊犁以外全部新疆领土的清军将领是 A、左宗棠 B、丁汝昌 C、林则徐 D、邓世昌 ()13、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国民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14、小明计划明年国庆节去参观辛亥革命遗址,你猜他会去哪里呢? A、武昌、南京 B、天津、北京 C、延安、遵义 D、上海、广州 ()15、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袁世凯到北京天坛“祭天” B、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C、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6、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提高工人阶级觉悟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8课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习题精选第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 “倭患”习题精选第二篇 第1题【单选题】 20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决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 ) A、600 世界“航海日” B、500 中国“航海日” C、600 中国“航海日” D、500 亚洲“航海日”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戚继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假若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列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 )

A、印度洋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大西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我国沿海地区受倭寇侵扰开始于( ) A、元朝初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 D、清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常熟市志载:“嘉靖年间,楼寇多次自沿江侵犯县境焚掠民居。知县王铁率兵民齐心筑城抗倭,并屡次出击,打败入侵者。”材料中的“知县王铁率兵民齐心抗倭”发生在(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荷兰 B、日本 C、英国 D、葡萄牙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面是夏明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他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你给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鉴真东渡②张骞通西域③郑和下西洋④宋设市舶管理海外贸易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练习题.doc

第2课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知识点1 朝鲜战争爆发 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是 ( )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朝鲜内战爆发③土地改革开始④朝鲜战争结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如果看到“平江起义”“百团大战”“抗美援朝”“共和国元帅”的解说词,那么可判断介绍的历史人物应是 (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贺龙 D.彭德怀 知识点2 跨过鸭绿江 3.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 A. 彭德怀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叶挺 4.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时间是 ( ) A. 1950年6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6月 D.1951年10月 5.“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西藏解放 6.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 )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马本斋④雷锋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3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7.以下有关抗美援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抗美援朝是为了援助朝鲜,更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 B.抗美援朝是一场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C.由于中国这个大国和朝鲜一起作战,在军事实力上大大超过美国,所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综合点抗美援朝 8.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依次为( )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③“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④“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图片: 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纪念碑抗美援朝纪念章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请你说出他们中的两位,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什么精神?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_-岳麓版

牛场乡果宝小学八年级历史期末(上册)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1、下列事件,在近代史上最早向世界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决心的是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左宗棠收复新疆 2、近代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右图的清军爱国将领牺牲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出所 5. 1915年的上海街头,某青年高举一本杂志,向围观的群众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你论为他手中的杂志应该是 A、《国闻报》 B、《新青年》 C、《每周评论》 D、《申报》 6.孙中山先生在探索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曾经亲自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次运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主要原因是 A、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革命过到了使中国自强的目的 C、革命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 D、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7、李明在撰写历史小论文中的关键词: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第一枪。他研究的是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百团大战 8.2013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年的纪念日 A、89年 B、90年 C、91年 D、92年 9.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后来被称为“铁军”,那么在哪一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 荔城中学:侯春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途 径了解考古动态,关心有关的研究进展,锻炼收 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 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 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 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具:图片、影片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以及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起源 1、关于人类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神话。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 神话故事呢? 2、今天人类已知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非洲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与人类有哪些主要差别?那么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或者说人脱离动物界、走向独立发展的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制造。 3、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4、三大人种的形成 给出三大人种图片,说一说 他们分别属于哪一人种?你是怎么样分辨出来的? 人种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影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各人种毛发、肤色等体貌特征的差异,就是他们适应各自环境演化的结果。 强调:各人种只有外表上的差异,决无智商高低、种族优劣之区分,各种族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是后天因素决定的,种族歧视是决无道理的反文明行为。 二、母系氏族社会 1、原始社会主要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石器(复习新、旧石器时代) 2、原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什么?氏族(介绍氏族,河姆渡和半坡遗址) 3、人类社会先经历母系氏族,后经历父系氏族。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教案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时]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课标内容]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及所附图表,探讨课中思考题,让学生感知开国大典的动人场面,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2)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走访经历过新中国成立时代的老人,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伟大的事件之一,以此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农奴主势力的控制和掠夺,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成果。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导学、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同学们能概括一下建国前夕解放战争的形势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4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到9月,全国大陆基本解放。中国人民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导入新课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会议的召开 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哪些方面的代表?这体现了会议的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进行讲评和点拨。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综合检测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b )1、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道光帝 D、关天培 (a)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c )3、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b )4、1900年,西方列强纠合为侵略联军,大举入侵中国。参与的国家一共有 A、2个 B、4个 C、8个 D、11个 ( c )5、“紫竹林租界内,张德成大摆火牛阵,在几十头牛的尾巴上捆上油絮,点燃后把牛往租界猛赶”以上情节应该出现在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b )6、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分别是 A、洋务运动、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中共一大召开 D、甲午中日战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 d )7、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c )8、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 A、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C、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d )9、李大爷今年92岁了,请问他出生于民国哪一年? A、民国二年 B、民国三年 C、民国八年 D、民国九年 ( b )10、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①法国②美国③日本④英国⑤俄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 c )11、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A、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 )12、率军痛歼阿古柏侵略军,收复除伊犁以外全部新疆领土的清军将领是 A、左宗棠 B、丁汝昌 C、林则徐 D、邓世昌 ( d )13、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国民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 a )14、小明计划明年国庆节去参观辛亥革命遗址,你猜他会去哪里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