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之行的感受

其实大一时我们就想去河北省博物馆了,第一次,没有带身份证;第二次,博物馆整修没开门;第三次,终于如愿以偿。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有市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这次实践课,给了我们一个了解河北文化和历史的机会,给了我们一个了解自己的机会,给了我们一个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也给了我们一个将历史文化古韵融入广告创作的机会。

我们首先去的是省博物馆,其实我们觉着省博物馆那群白鸽也算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白鸽象征和平,也承载着我们建设和谐河北的愿望。从审美角度讲,和平鸽的白色配上博物馆的复古灰色,也别有一番风味。只不过,和平鸽留下的痕迹就不那么美观了,应该加强打扫力度,保持整洁,给游客留一个好印象。这次省博物馆主题有四个,一楼是燕赵古迹和龙的传说,二楼是日本鸟取县文化遗产图片展和南水北调文物展。我们三个都来自保定,可是我们站在保定古城雅韵的展厅里却对什么都不了解,看什么都那么陌生。当来到龙的传说展馆时,看着保定的简介,我们又一次傻掉了,古莲花池还听过,但是慈云阁等等就不知道了。直到那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所谓的了解是那么微不足道。而这次参观我们知道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弥补了我们的不足、知道了一些不知道的事。遗憾的是馆藏精品刘胜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窦绾金缕玉衣都没有看到,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然后我们去的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主要展出景泰蓝陶瓷、村里的日子和唐山彩瓷、年画等等。其实我们可以把年画当做元素用到广告创作中。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村里的日子,这个展厅里都是泥塑的,反映了古代及现代人生活的状态,最接近我们的生活。其中有一对老头老太太拿着手机,下面写着夕阳红、时代的气息,反映了当今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以及社会的现状和时代的变迁。

最后我们去的市博物馆了,我们去的时候只开放了俩个展区,一个景德镇作品展,一个是农耕和民俗展。景德镇展馆是我们最喜欢的展馆了,只是可惜不许

拍照。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国色天香和十二金钗,只不过金陵十二钗选的是正册和又副册的,一共12幅,都是经典片段,像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撕扇等等。但是这样容易产生误会,一般我们说金陵十二钗皆指正册的十二钗,而晴雯却是又副册的,这样把正册和又副册的放一起容易误导不知道人。而且第二排放得有点高,向我们这些身高比较sorry的看不到上面的画和字。其实像景德镇这样的展览对我们中国风的广告创作是十分有益的。

这次省博物馆之行,收获还是颇多的,对河北各地文化和历史有了一定了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在广告创作上收集更多的创作元素和广告创意的构思,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我们的影响和益处是深远的和长期的,是有附加值的。像我们广告创作中可以把年画、瓷器、泥人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融合进去,不仅可以增添艺术感、美感也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好印象,达到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但是也有些问题。像我们进去之后,根本就不知道要看什么,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印发一些宣传册和单页,介绍一下展块、展品、精品、路线图。还应在推出新展品活动时派发宣传册和宣传单页,将博物馆作为一个“产品”或“品牌”“推出去”,走向大众、接近大众。可以利用四大传统媒体以及户外媒体、新媒体、交通等媒体以及微博营销、病毒营销、行为艺术、快闪等营销方式宣传博物馆,为博物馆的活动造势、加大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达到教育的目的。与学校、企事业单位联合,倡导学生和员工参观博物馆,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倡导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加入博物馆志愿服务行业,这样既宣传了博物馆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达到双赢局面。其实博物馆缺乏趣味,很难吸引青少年,要投其所好,激发起兴趣,寓教于乐。

这次博物馆之行已然落下帷幕,但是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却是长期而无形的,我们都受益匪浅。

1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范文3篇

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 号,原馆址是“北京孔庙”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首都博物馆的, 欢迎大家的阅读。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一)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11 月24 日,我们四年级全体师生参观了首都博物馆。物馆总共分为5 层,分为东区西区。 我们观看了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那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我们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四层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四层还有京剧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脸谱,戏服,听戏的茶楼,坐在小桌旁看着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戏剧,能真实亲切感受到当时来茶楼休闲的人,那种自在享受的情绪。 四层还有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它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重要遗址、墓葬、窑藏出土文物为主。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个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宝——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 五层是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分为新石器至南北朝时期、隋唐至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三大部分。本展览从展现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发,反映了北京地区 的玉器发展史和艺术特色。我十分喜爱青白玉,看上去十分的纯净,有些能够说

是晶莹剔透,看了就让人喜爱。五层还有老北京民俗展,在这个展厅随处可见用 小泥人模仿当时婚庆热闹喜庆的场面,透露出当时纯朴的民风民情。除了这些还记得有剪纸展,风筝展,北京小吃展,服饰展。 透过此次参观,孩子们大大开阔了眼界,首都博物馆留给我们的是太多惊奇, 太多的震撼,真让人难忘啊!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二) 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首都博物馆,一路上我都兴奋不已。 终于看到高大雄伟的首都博物馆了,它共有6 层,位于复兴路上,从天安门一直往西就能到。进馆的时候,安检真严格。我准备用来剪开香肠的剪刀也被“没收”了。 我们先来到三层,参观老北京民俗展厅。那里有老北京泥人,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老北京人的生活。馆内还有古代佛像展,艺术精品展,古代绘画技术精品展。 我最喜欢的就是“秋郊大猎图卷”它画的是秋天人们在山林了打猎的情景 绘画工艺精致,一丝不苟,人物,山,水,尤其是树枝,几乎没有重叠。山脉也画的特别细致,逼真的就像在你面前一样,真是百看不厌。我太佩服作者了。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镇馆之宝——水月观音。观音的身后有一轮圆月,因此得名。

苏州博物馆社会实践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沦为了历史。 那么,历史是什么?它是时间的印记么?抑或是每个历史时刻、每个历史事件都被时间所固定而成为永恒?而在历史的点滴时刻,又有哪些震撼的绝响,久久不能平息,幽幽萦绕于后人的耳际?一座城市有着怎样的发展史,它是怎样改变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一个国家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带着一种探索的情绪,带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带着对古代人民的敬仰,来到了苏州历史博物馆和,参观展览,穿越时空,回望历史,思索未来。 苏州博物馆新馆占地平方米,建筑占地617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最高不超过17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新馆建筑为地面二层,地下一层。有书画厅、两塔瑰宝厅、明清工艺厅、吴文化厅和临时展厅,另设有书店、影视厅、多功能厅、贵宾厅、观摩室、书画装裱室、文物修复室、陈列设计部、考古部和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地下库房、面积达57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 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格式,高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新馆分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及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新馆占地不大,约10700平方米,但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却独具匠心,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 主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这4个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常设展览。其中位于地下一层的"吴地遗珍"系列包括史前陶器、玉器等主题展室。地面一层的"吴塔国宝"系列包括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馆内还珍藏吴江海堤、吴县草鞋山、苏州越城等三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构形惟妙惟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馆藏从虎丘塔发现的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碗,造型精美别致,釉色晶莹滋润;从瑞光塔发现的北宋大中祥符六年所制“真珠舍利宝幢”,虽历千年之久,仍然斑斓璀璨,富丽堂皇,体现了当时在雕刻、镶嵌、漆工、金银细工等方面高度的技术水平;同时发现的宝幢内木函四壁彩绘、天王像和木刻版妙法经华经册等,也是价值很高的文物。特别在地下一层,珍藏了70余幅清代苏州地区状元书扇,其数量占清代地区状元数量的一半以上,是具有地方特点的书画扇。设计了一个宏大的水幕墙。水流沿石墙面翻卷出条条白色水花,跃入下面的池水中,池中游鱼可数,登楼踏阶,清心赏目。博物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顶和墙面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博物馆的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组成的写意画面体现着园艺的创新。西墙下的这处片石假山象是中国山水画里面连绵起伏的远山。博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 从苏州最古老的古塔虎丘塔中发掘的“五代密色瓷莲花碗”陈列在吴塔国宝展区的虎丘宝藏厅中。莲花碗由盏托和碗组成,高度为13。5厘米,整只碗颜色介于瓷色和青玉之间,看上去非常通透,瓷碗却让我感受到了玉碗的质感,难以想象这只碗居然来自一千多年前,完全打破了文物在我心里破破烂烂,岁月斑驳的形象。碗身饰有浅浮雕大瓣莲花图案,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古朴优雅、清新脱俗,虽没有那种金碧辉煌的华丽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的

首都博物馆参观感受

首都博物馆参观感受 今天气温很宜人,没有了周四的寒冷,我决定去参观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于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能力超过100万人次。北京国宝荟萃,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历代宫廷古瓷,还可以欣赏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新首都博物馆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另外地下一层还有潘玉良画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逐一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我对历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先参观了历史文化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都展示在观众眼中。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我对这种古董没有什么研究,只能停留在看的水平,看哪个好看就行,我拍了两张比较喜欢的,一个是松石粉彩多穆壶,还有镂空六方套瓶,这两种都应该算彩瓷,当然还有喜欢的,但手机屏幕小拍不下了,有些许遗憾。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一进入这个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仿搭的戏楼,里面在介绍京剧的角色、行当,我没有坐在那里看,继续参观,从左边看是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的演出资料以及他演出时所穿着的戏服,做工精致,保存完好。右边是京剧的脸谱及角色,因为我对京剧不是特别懂所以就不多介绍了,说错了就是对国粹的亵渎了。 还是看看民俗文化展览吧,还是民俗最贴近百姓生活了,这一点无论何时都是让人怀念的。这也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许多外国观众对这些老北京京腔京韵的文化也是感到惊奇不已的。当我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8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是件很繁复的程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虽然繁复但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 这次参观令我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初三五班 王廉钧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活动策划书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活 动策划书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类型: 主题活动 二、活动主题: 自然博物馆之行,阅巴渝自然文化 三、活动背景: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是中国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该馆藏有地质矿产、古生物、动物、植物、土壤和旧石器等标本近7万件,模拟标本和其他珍稀标本100余件。它是重庆市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青少年科普和德育教育基地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身为地协成员,完全有必要对自然历史及科普进行了解。 四、活动目的: 1、了解自然,丰富知识 2、为所有地协成员的深刻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3、团结集体,增长友谊 4、缓解学习压力 5、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 五、活动时间: 2012年3月24日(周六) 六、活动地点: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自然博物馆 七、活动机构: 重师地理协会 八、活动内容: 1、参观自然博物馆 2、欣赏自然文物,体会文物艺术 3、了解相关自然文物知识 4、成员间交流心得 九、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 1、通知会员及有兴趣的同学,统计具体人数 2、地协召开会议,讨论具体的活动安排,如负责人分工、路线、食物等 3、出发前准备好相机、记事本等 4、提醒同学们注意活动期间的安全,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二)、活动过程中 1、观看自然,听讲解 2、参观过程中做到有序文明 3、拍照,以便返校后整理相关资料 4、成员间交流感想 (三)、活动后

1、合影留恋 2、总结此次活动的心得 3、出活动海报 十、注意事项: 1、将活动的时间地点提前告诉参与者 2、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注意安全 3、预先制对可预料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方式 4、时刻注意保持大学生形象 策划人:××× 2012年3月21日

参观苏州博物馆的作文7篇

参观苏州博物馆的作文7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今天下午,我们将要去逛古街,参观博物馆。一点多种,我们乘着巴士经过繁华的街道,来到了平江古街的一头,就开始了“长途跋涉”。进入古街,我立刻感觉到我好像身穿战袍,手提宝剑,骑着快马回到了古代。小河旁一排杨柳显得十分苍翠,地上的石板路都快被游人走平了。路边有一座亭子,里面有游人手持折扇,边赏景边乘凉,好不自在。提到赏景,当然要品茶了。瞧,这里就有一个茶楼,十分清雅。接着往前走,我发现了一个名叫“名堂青年旅社”的店,可能这就是以前的宾馆吧,虽然外观不好看,但有空也要到里面去看一看。继续走了一段路。我发现了一个客房部,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平江客栈”,这大

概也是宾馆吧。我们穿过马路,来到了东北街上,再走了一会儿,我一眼便认出,那是“忠王府”!“忠王府”是古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我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大门旁的两个石像狮子显得很庄严。进入大门,发现里面十分宽敞,难怪是一个王府啊!终于来到了苏州博物馆。以前听爸爸说苏州博物馆,里面很大也很漂亮,今天终于瞧见了,馆里全是些高科技。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一些名人的作品,他们画得很有创意,我非常喜欢,甚至想用照相机拍下来,可惜没有。当我们来到一间房间时,里面的物件让我惊叹不已,全都是古代的陶器、玉器,漂亮极了,我真佩服能保存现在。博物馆里面还有一个池塘,里面有五颜六色的鱼儿,金的、黄的、蓝的、红的,真是美不胜收!这次还没看够,下次再来细细欣赏一番。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10篇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一):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11月24日,我们四年级全体师生参观了首都博物馆。博物馆总共分 为5层,分为东区西区。 我们观看了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那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我们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四层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四层还有京剧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脸谱,戏服,听戏的茶楼,坐在小桌旁看着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戏剧,能真实亲切感受到当时来茶楼休闲的人,那种自在享受的情绪。 四层还有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它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重要遗址、墓葬、窑藏出土文物为主。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个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宝----中国古 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 五层是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分为新石器至南北朝时期、隋唐至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三大部分。本展览从展现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发,反映了北京地区的玉器发展史和艺术特色。我十分喜爱青白玉,看上去十分的纯净,有些能够说是晶莹剔透,看了就让人喜爱。五层还有老北京民俗展,在这个展厅随处可见用小泥人模仿当时婚庆热闹喜庆的场面,透露出当时纯朴的民风民情。除了这些还记得有剪纸展,风筝展,北京小吃展,服饰展。 透过此次参观,孩子们大大开阔了眼界,首都博物馆留给我们的是太多惊奇,太多的震撼,真让人难忘啊!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二):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在我踏出首都博物馆的最后一步时,不禁连想感慨:这是一个蕴含着多么璀璨礼貌的瑰宝呀!我很庆幸这天能与相识已久的同学们一齐观光,一齐分享,一齐收获。好奇的来,惊喜的走。满载着无限的乐趣与满足。从一层逛到五层,映入眼帘的一切都一向在充实着一颗空虚的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一刻,向我展开了。 岁月流转,几十,几百,甚至是几千年的东西,这天依旧那么清晰。看似简单的,其实这些全都是让人洒尽汗水的。远处金碧辉煌,活灵活现的佛像,往近处细细斟酌,才知道这一道道的刻画有多么不容易。 看着那些古代玉器,看着那一道道形态不一的花纹,不一样的形状,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条理不一的瓷器,各具风韵的京城旧事,开拓眼界的书房珍玩,辉煌的古都北京历史一幅幅赞不绝口的画面在眼前出现,这是一个令人多么难以忘却的时刻呀,在博物馆里,玻璃架上的,立在地面上的,挂在墙上的,无不反应出了以前北京人的聪慧。 在这个非凡的境界里呆了三小时,感受,品味,斟酌了许多非凡的东西。心里不禁生出了一丝羡慕,欣赏。为何上一代的人如此伟大?为何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此璀璨?真期望,在将来

观苏州博物馆有感

观苏州博物馆有感 博物馆是过去历史的印证,是张显城市特征的独特标志之一。 说到苏州博物馆,其馆的建筑更值得一提, 纵观整个博物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建筑明确的功能分区和简洁的形式。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并且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空间上的布局真可谓恰到好处。 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坐落别致的玻璃屋,使自然光进入博物馆的展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馆内有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一个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馆内的珍藏物品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令人惊叹。许许多悠久的历史文化成果都凝聚在保存众多的文物身上。它们有体有形,可捉可摸,形象的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以及不断进取,艰苦奋斗的革新精神。许许多多的文物,还以它们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艺术形象,为人类的生活更添风彩。 在馆中各类型的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排列有秩。它们之中,有不少已具有数百年、上千年、上万年的历史,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无论是瓷器还是金器再或者木雕和象牙雕等都精致到极点。我认为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总是离不开内容题材与艺术形式的高度完美和统一,就其艺术表现,也离不开敏锐的感觉和熟练的技巧这两大元素。因而这大大小小的文物身上显现的无疑是古代人类勤劳与智慧的象征; 馆内陈列了好多珍贵的瓷器,件件精致而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瓷器是中华民族的卓越创造。在北宋时出现了专供帝王陈设把玩的宫廷瓷,此后名窑名瓷名釉辈出,品种繁多,成为人们最爱收藏的艺术品类。古瓷器的窑口、胎质、瓷轴、器形、纹饰、铭文都有其历史的规范特征,是今人辨别古瓷真傍的依据。与瓷器紧挨着的是玉器。玉器是一种中国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玉料藏量非常丰富,而且品种齐全,质地优良。由于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开始创造,中国的玉器制造技法特殊而先进,造型纹饰典雅,内涵丰富而深蕴。玉器在中国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我们的一个教学特色就是:自然特色。为加强学习,我

们决定参观“自然博物馆”。 3月30日我们冒雨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动物骨骼标本,还有着历史悠久的化石。 首先我们看的是恐龙展厅,刚一进门就被硕大的恐龙吸引,它是恐龙家族里个体最庞大的马门溪龙。这只恐龙成年后长22米以上,重达十吨。生活在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晚侏罗世四川盆地一带。它的最重要特征是脖子很长。吃东西的话要经过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胃里,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恐龙,慢慢的,仿佛回到了几亿年前的恐龙世界。站在霸王龙的脚下,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小,想到了我们刚上过的一节课《小人国的故事》。 转弯处,看到了蕨类植物繁荣时期的景象,一株株形态各异的高大树木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实是蕨类植物不是树木。我们可以看见一只很大的蜻蜓。足有70公分长,很难想象当时的蜻蜓有那么大,感觉像进入了科幻世界。其实是因为当时的空气含氧量高达30%。 将我要离开这恐龙世界时,我看到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一些科学家的推算,是恐龙灭绝的种种假说,当我认真地读完这些字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后来我们又看了昆虫,哺乳动物,森林等展馆。听着讲解员跟我们讲解着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讲到很多国家的国旗上都有动物的标志,又有很多动物都已经人为地灭

苏州博物馆导游词

苏州博物馆导游词 【篇一:苏州博物馆参观感想】 苏州博物馆新馆参观感想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这是苏州博物馆留给我的总体印象。作为一名建筑系的学子,贝聿铭的封山之作是一直想要去参观的。所以这篇感想的内容也多是设计建筑方面的。 贝聿铭,是一名建筑界多产的华裔建筑师,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里度过。 贝聿铭也是自己比较尊敬的建筑师之 一,站在苏州博物馆中,一股浓厚的江南气味迎面而来,贝聿铭没有因为在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而被现代主义风格所感染,反而更有一种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的独特美感。 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但精妙之处在于从新馆任意空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的坡度与远处或更远处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几乎不差分毫。在建筑结构方面,现代几何结构形成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断地繁衍和重构,西方古希腊罗马神庙的三角体立方体的构成、哥特式夸张的三角形、立体主义极简主义艺术的冷峻理性与苏州传统建筑潜在的三角形、围墙线形的运动以及建筑的方形空间交织在一起,东西方的图形自然转换。见解、抽象、有力度,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并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混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再加上随处可见的晶莹剔透的玻璃天窗。空间既有围合感,又有通透感,折射出了一些禅宗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层信息。 因为去过很多的江南园林以及江南水乡,穿梭在苏州博物馆中,虽然是极具现代感的建筑,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在水乡漫步在青石板路上的感觉。新馆保留了苏州温和、清淡、俊秀的黑白基调,为了与周围的古建筑的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材料尽管都是新型建筑材料,但外墙和内墙都是以纯净的白色作为主色调,仅仅在空间转折处用灰色的线条来勾勒外形,同时深灰色石材的屋面与白墙相配,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色彩肌理相融合,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三篇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三篇 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xx号,原馆址是“北京孔庙”。接下来是我为各位整理的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三篇,欢迎各位的阅读。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一 一进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指示牌,上方清楚地说展区的分布。博物馆总共分为x层,分为东区西区。 首先我来到的是“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那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对于绘画作品我能够说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画家透过笔墨丹青,挥洒出的那种意境深邃、飘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我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 四层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四层还有“京剧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脸谱,戏服,听戏的茶楼,坐在小桌旁看着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戏剧,能真实亲切感受到当时来茶楼休闲的人,那种自在享受的情绪。四层还有我最关注的也是看的最仔细的“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它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

重要遗址、墓葬、窑藏出土文物为主。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个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宝——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 那里有太多让我吃惊,甚至是让我震撼的作品。很多我以前只在书上见过,没想到这次能够见到实物,这让我十分的兴奋。有一件工艺绝对堪称精细,那就是景德镇窑青白釉戏剧舞台人物纹枕,此瓷枕雕镂成戏台形式,戏台上珠帘漫卷,众多演员正在演出一场戏剧,反映了元代戏剧流行的社会风尚。瓷枕镂雕精细,集建筑、舞台与瓷塑艺术于一体,表现出元代戏剧艺术的面貌及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工艺。瓷枕里边的人物、舞台竟也雕刻的如此精致。而且它的舞台梁柱、栏杆都十分的细,真怕轻轻一碰就会断掉。不知道怎样会保存到此刻还这么完整。真是让我激动感慨万分!陶瓷展厅里的很多展品都太让我大开眼界了,可惜记忆有限,不能在那里一一列举了。真期望还有机会,让我看的更仔细一些。 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四层,来到了五层。五层是“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分为新石器至南北朝时期、隋唐至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三大部分。本展览从展现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发,反映了北京地区的玉器发展史和艺术特色。我十分喜爱青白玉,看上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因老师的要求我参观了苏州博物馆,在去之前我就了解到苏州博物馆是由贝聿铭设计的,也因此知道了贝聿铭原来是苏州人,所以我对苏州博物馆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想能够早点亲眼见到这位建筑大师的作品。 苏州博物馆是个造型独特的建筑。走进苏州博物馆,我不禁为其设计之高深而赞叹:苏州建筑的乞丐依旧,粉墙、黛瓦、灰砖、花窗等元素处处可见,但没有古旧陈旧之气。现代、简约融入其中,却毫无突兀之感。光与影的呼应,情与景的交叉,一切都那么相融相生,使建筑和展览之间没有争夺之势,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展品而准备。 进入中央大厅,看到博物馆主体为三层式结构,地下一层为的展室以史前陶器、玉器等为主题,地面一层以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室为主展区。一面别具一格的大型水幕墙纵贯三层,错落的瀑布从上落下,水声潺潺,底部是一个莲水池,池中色彩艳丽的游鱼成群,悠哉游哉。 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设计都采用了大量的框架线和几何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加上光线的穿透造影作用,像是一幅奇妙的错觉绘画,给人以别有情趣的视觉感受。 迈入展厅,一个个优雅的名字美妙如诗,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忠风雅、吴门书画…倘佯其间,除了领略历代佳作和精品外,还有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创作让我赞叹不已. 中央大厅外,有一个兼具古典和现代创意的山水庭院,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里面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每一棵树,每一方石都体现了设计思的巧妙用心,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让我禁不住步步惊叹,流连忘返。难怪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与画,精妙的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件极品。 大厅后面的忠王府是根据旧有的建筑,加以修缮和改造的宅第园林,长长的走廊,曲折的小径、雕花的木格子门窗,还有林立的古树名木,珍贵的彩绘壁画等等,既有雕梁画栋的精致,古典园林的幽雅,又有官宅府坻的庄重,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巍峨。 这次的苏州博物馆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感受到了贝聿铭大师的才华,更感受到苏州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历史的悠久,让我更加的喜欢苏州。

最新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精选5篇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精选5篇 前两天,老师告诉我们3月9日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班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在底下商量着参观时吃什么、穿什么、带什么……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1 今天,我跟随剑桥少儿英语学校的旅行团参观了著名的陕西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共分为两大部分,北面是科普广场,南面是自然展览馆,中间有一座高100米左右的?望塔。我们首先进入了科普广场,这里简直是机械的世界!这里有科普剧场、音乐喷泉、科普电影院等近20个科普项目,其中最有趣的是科普电影院。走进大厅,灰黄色的屏幕占了天花板、左、右以及前面的墙,形成了一个向内凹的圆。过了一会儿,影片开始放映了,开始放映的是美国儿童科普片--《恐龙》,影片主要讲了肉食恐龙怎样捕食、已发现的恐龙化石和恐龙可能是怎样灭绝的。 走出科普广场,穿过?望塔,我们走进了自然展览馆,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大厅中央的一副骨架,我走上前,骨架旁边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黄河象骨,发掘于甘肃省,门牙长3米,又名剑齿象,比非洲象大。看了这个木牌后,我大吃一惊,心想:现在的非洲象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了,我国竟有比非洲象还大的象,这真是奇迹呀! 陕西省自然博物馆真是名副其实呀!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2 清明节那天,我们班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到宝天曼博物馆参观。 宝天曼博物馆的大门高高耸立,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进大门,一副生机勃勃的石雕画映入我的眼帘。听导游阿姨介绍:这幅画的正上方画的是宝天曼的标志,他象征着光明的太阳。在这光明的阳光下,小鹿、小猪、金钱豹在清澈的小溪旁饮水。 我们跟着导游阿姨进入了自然生态厅。眼前一个绿绿的小池子里,金色的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乌龟和鳄鱼正在水边悠闲地晒着太阳。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站在高高的悬崖峭壁边上,好像刚把一个没有到手的猎物逼下了悬崖。我们顺着弯弯曲曲的阶梯爬上了山顶。树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珍禽异鸟。我们好不容易上到了山顶,一个比推土机轮子还要大的马蜂窝吸引了我们的眼睛,猴子、金钱豹和松鼠自由自在地在树上穿梭,好像看到我们来了,他们也更加高兴了。我们又绕了一个弯,穿过一片树丛,来到了一个枯树旁,枯树上站着一只大秃鹫,眼睛直盯着前方,目光锐利,令人毛骨悚然。 我们穿过一座吊桥,来到另一座展馆。这里是陈列各种恐龙和昆虫标本的地方。一跨入小门,一副恐龙的骨架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两边摆放着火山蛋和恐龙蛋,令我们大开眼界。我们又上到二楼,这里是蛇的天下 。一只老虎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两边还有金钱豹和梅花鹿的标本。另一边则是眼镜王蛇和金环蛇、甲鱼的标本。再往前走,便有许多蝴

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从93年来北京上大学,到现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来,每天 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因老师的要求我参观了苏州博物馆,在去之前我就了解到苏州博物馆是由贝聿铭设计的,也因此知道了贝聿铭原来是苏州人,所以我对苏州博物馆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想能够早点亲眼见到这位建筑大师的作品。 苏州博物馆是个造型独特的建筑。走进苏州博物馆,我不禁为其设计之高深而赞叹:苏州建筑的乞丐依旧,粉墙、黛瓦、灰砖、花窗等元素处处可见,但没有古旧陈旧之气。现代、简约融入其中,却毫无突兀之感。光与影的呼应,情与景的交叉,一切都那么相融相生,使建筑和展览之间没有争夺之势,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展品而准备。 进入中央大厅,看到博物馆主体为三层式结构,地下一层为的展室以史前陶器、玉器等为主题,地面一层以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室为主展区。一面别具一格的大型水幕墙纵贯三层,错落的瀑布从上落下,水声潺潺,底部是一个莲水池,池中色彩艳丽的游鱼成群,悠哉游哉。 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设计都采用了大量的框架线和几何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加上光线的穿透造影作用,像是一幅奇妙的错觉绘画,给人以别有情趣的视觉感受。 迈入展厅,一个个优雅的名字美妙如诗,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忠风雅、吴门书画…倘佯其间,除了领略历代佳作和精品外,还有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创作让我赞叹不已. 中央大厅外,有一个兼具古典和现代创意的山水庭院,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里面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每一棵树,每一方石都体现了设计思的巧妙用心,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让我禁不住步步惊叹,流连忘返。难怪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与画,精妙的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件极品。 大厅后面的忠王府是根据旧有的建筑,加以修缮和改造的宅第园林,长长的走廊,曲折的小径、雕花的木格子门窗,还有林立的古树名木,珍贵的彩绘壁画等等,既有雕梁画栋的精致,古典园林的幽雅,又有官宅府坻的庄重,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巍峨。 这次的苏州博物馆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感受到了贝聿铭大师的才华,更感受到苏州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历史的悠久,让我更加的喜欢苏州。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篇一: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想 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 一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自然博物馆,我就被眼前这个巨大的恐龙化石吸引住了。它是我国发现的第一条恐龙——许氏禄丰龙。它的个头太大了,站在它的脚下,根本无法拍照下它的全貌。于是,我急忙跑到楼上,才勉强拍到了它完整的全貌。 随后我又看到很多的恐龙骨架,有体长达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体长达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真让我目不暇接。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使我了解了许多神秘而宝贵大自然的知识。我知道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经历了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六次生命大爆炸,才形成地球现在的样子。我们也知道了人类是由动物通过劳动进化来的。并且我还了解到现在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濒临灭绝,就像恐龙那样永远的在地球上消失,这使我深深体会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动物灭绝了。 我带着对神奇大自然的神奇的赞叹,和对大自然中很多问题的不解,走出了自然博物馆。我想: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等 长大以后,要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大自然的奥秘,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 篇二:游自然博物馆 今年的春游,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延安东路,是坐北朝南6层英国古典风格的建筑,馆名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书写的。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共有24万余件标本藏品。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现代动物三部分,现代动物又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还有上海地区古尸展,海洋动物展览共有九个陈列室。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厅中央的合川马门溪龙和黄河古象:前者身长22米,肩高3.5米,体重几十吨,发掘于四川合川县,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后者体长8米,身高4米,一对门牙就有3米长,发掘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也是古兽中的庞然大物。 这次参观自然博物馆,使我了解了许多的生物的结构特点及进化过程,丰富了我的自然科普知识,也提高了我探索自然的兴趣。 篇三: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馆可多啦~有生态万象、演化之道等多个展馆。 为了这次参观,妈妈在手机里下载了自然博物馆官方app,有了这个app,我们只需找到相应的7个拍摄点(分别是:东北虎、马门溪龙、露西、风神翼龙、刃齿虎、山旺以及禄丰龙),打开app对准标本拍摄扫描成功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动画效果和数据分析,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不过想找到这些拍摄点可不是这么容易的,它们分散在各个层面上 的各个展区里。我和妈妈可是花了很多时间才找齐的,有的时候会很容易就错过,这就考验了你的观察力。 当然,我最喜欢的展区非生态万象展区莫属了。展区内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动植物标本。先说说非洲馆吧,那里简直是野生动物的王国,有长颈鹿、斑马等等,都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一进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指示牌,上面清楚地介绍展区的分布。博物馆总共分为5层,分为东区西区。穿过曲缓的走廊,我们逐层观阅。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 首先我来到的是“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踏着清缓流转的音乐,走进了明清绘画作品展,这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昏黄的灯光下,一幅幅巨大的山水泼墨画,或挂立,或横铺,笔墨工细,设色淡雅,诗画相融。文人画家通过笔墨丹青,肆意挥洒出意境深邃,飘逸,清幽,惟美的世外桃源。而这形神兼备的绘画艺术足以展示古代封建文化鼎盛时期的独特魅力。对于绘画作品我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画家通过笔墨丹青,挥洒出的那种意境深邃、飘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

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往上走,我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中国书法艺术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之一,可谓中华文化艺术之“大雅”与“大美”。“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有如无声的诗,无音的歌,一寸毫錐,挥洒气韵风骨,爱恨离愁,书写着人们最本质的精神世界。有“集书之大成者”美誉的著名书画家文徽明书法造诣深厚,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工。适笔遒劲流畅,法度严谨,笔峰挺秀,自成一体。令人拍案称奇。“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 第四层是“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有各种兵器,如直内短胡——穿戈,柱脊短剑,长铤箭镞,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争战不休的社会状况。也陈列着许多生活用具,如饮酒纹鼎,礼仪上用于客人洗手的双耳蝉联纹盘和装饰的鸠权杖首饰。这些埋藏了千年而又重见光明的器物,尽管有些是锈迹斑斑,但以其丰富的器类,高超的工艺技术,超凡的艺术价值,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等鲜明的特点早已闻名于世。这些闪烁着古人智慧光芒的青铜器体现了古人模仿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也是研究当时社会形态的珍贵材料。

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苏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苏州博物馆更是如此。本文将介绍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苏州博物馆 二、调查指导教师***************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1、了解建筑空间环境组成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 2、了解空间功能构成功能关系、流线组织; 3、体验空间空间属性、空间限定、空间组合方式、空间的穿插与贯通; 4、体验建筑建筑的基本形体、构成关系; 5、了解建筑技术建筑的结构、设备、材料等。 四、调查目的 通过参观城市建筑,让学生在建筑空间中体会和深入理解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通过建筑实习对城市及其建筑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城市的建筑文脉,体会建筑发展的历史环境,分析其空间形式组合特点,借鉴、吸收其中的成功经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 五、调查报告内容

8月21日一早抵达苏州后,我们先参观了拙政园,然后就去了苏州博物馆。在这里着重介绍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元旦,是一座苏州地方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36件,二级文物1146件,三级文物13657件,珍贵文物数量占到文物收藏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还收藏有古籍善本720种3121册,普本28501种91754册,为全国首批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之一。馆藏文物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见长,是苏州地区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的中心。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近半个世纪来,苏州博物馆多次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和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各项业务基础工作规范有序,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借助新馆建设契机,苏州博物馆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对公众免费开放后,苏州博物馆年接待海内外观众达百万人次,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空间环境组成 苏州博物馆卫星图 苏州博物馆主入口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 建筑室内空间 建筑室外环境 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博物馆空间功能分析 A东北街大门 B主入口庭院C中央大厅D莲花池E塔放瑞光F晨光熹微G争伯春秋H锦绣江南I都会流韵J宝藏虎丘K书斋长物L陶冶之珍M攻玉巧技N文芳雅事O锦绣浮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