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欧洲历史上的罗马帝国_情结_

论欧洲历史上的罗马帝国_情结_

论欧洲历史上的罗马帝国_情结_
论欧洲历史上的罗马帝国_情结_

收稿日期:2007-03-09

作者简介:张文伟(1966-),男,浙江杭州人,上饶师范学院史地系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研究。

论欧洲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情结0

张文伟1

,蒋水财

2

(1.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334001;2.乐平中学众埠分校,江西乐平335500)

摘 要:罗马帝国对欧洲古典文明发展的贡献特别是它的/大一统0统治深深地印刻在了欧洲历史上,成为萦绕欧洲人心头的一种/情结0。罗马的统治被视为/正统0,拥有/罗马皇帝0头衔的统治者被认为是/正宗0和/合法0的。从中世纪直到现代,借罗马帝国的名号谋求/统一0或霸权是欧洲的一种历史现象,罗马重要的遗产)))基督教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整合力量。罗马帝国/情结0是当今欧洲人认同联合的重要情感基础。

关键词:欧洲;罗马帝国;情结;联合

中图分类号:K5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07)02-0077-06

二战后,欧洲联合的发展引人注目,这是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反映,也与欧洲共同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正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孕育的各种内在力量奠定了今天欧洲联合的基础,/毫无疑问,将欧洲凝聚在一起的仅仅是些共同的记忆和经历0[1]。其中罗马帝国曾经建立的

/大一统0,不但创造了令欧洲人深感骄傲的灿烂古典文明,也是当今欧洲人认同联合的重要情感基础。昔日统一帝国曾有的辉煌成为欧洲人心中永远的记忆,重建/大一统0的/帝国0也是欧洲在分分合合的历程中挥之不去的/情结0。

相对于古代东方,欧洲范围内文明初期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包括欧洲地区在内的整个地中海区域的文明都达到了古代文明发展的顶峰,即先由部落发展为城邦而转入文明时代,再经历城邦间的兼并建立统一的王国,地域性王国通过对外扩张形成统一的大帝国。罗马帝国首次将包括欧洲南部在内的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区域联结成为统一的/世界性0国家,欧洲文明也由地方性

的分散发展转入了欧洲古代一体化发展的高峰。

[2]

地理上的/欧洲0概念也从最早的克里特岛的狭小地

域的名称演变成现在的整个欧洲大陆的名称。

[3](P1)

今天欧洲各区域被认为具有同源性,这种同源性主要体现在它继承了希腊的、罗马的(包括基督教的)文明遗产,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0[4]

(P524)

这是欧洲区别于其他大陆尤其是亚洲大

陆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欧洲人认同联合的共同历史文化背景。希腊文明作为古典时代最灿烂、辉煌的文明之一,除了在哲学、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硕果累累之外,给近现代欧洲留下的还有自由与民主的思想。虽然罗马文明在上述方面的成就不及希腊

文明,但在政治、法律和宗教思想方面的功绩是其他古典文明无法企及的。从地理概念或范围而论,罗马帝国不能说是纯欧洲区域的政治实体,它是跨地中海区域的联合或统一。但是它的建立者来自欧洲,而且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作为罗马文明主要精髓的一些因素以及它所保留的希腊文明的因素在东方逐渐被排斥或摒弃了,而在欧洲却被比较完整地继承下来。所以,罗马帝国曾有的辉煌和它的/大一统0统治都深深地印刻在了欧洲的历史上。

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及文化风格对世界特别是欧洲具有深远的影响。罗马长期处于共和体制之

第27卷第2期

2007年4月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JO UR NAL OF SHANGRAO NOR MAL CO LLEGE

Vol 127,No 12Apr 12007

下,即使在帝制建立后也还长期保留着共和外衣,罗马在共和制的运作中所确立的权力制衡机制还成为近代之后欧洲政治发展的普遍原则。罗马帝国通过采用行省制度把幅员辽阔的土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并逐步推行罗马化,程度最高的无疑是数百座自治城市。这些城市的规划、政治法律体制、货币制度、公共设施的规模形制和文化格调都源自罗马城。/法是罗马人民天才的最高表现。0[5](P1)罗马共和国时代就形成的法制传统,到帝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光大,罗马帝国在力图建立稳定有序的社会过程中创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这个体统即便在帝国覆亡后仍成为欧洲地区习惯法的基础,被视为近现代西方法制文明的源头。拉丁语作为帝国的通用语言在各地流行,也成为中世纪欧洲广泛使用的宗教语言,对各民族语言发展演变有着极大的影响。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还把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思想传播给了境内的其他民族,从而大大扩大了古典文明影响的范围。基督教的信仰也是罗马帝国的重要遗产。基督教产生于反罗马帝国统治的过程中,曾遭帝国政府的迫害和镇压,直到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5宽容敕令6,基督教才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宽容性宗教政策的施行使基督教完成了其内部的整合,同时也实现了与罗马社会的融合并演变成为罗马国教。共同宗教信仰的形成加强了罗马人在精神上的彼此接近和认同。进入中古时代,东方被伊斯兰化后,基督教逐渐成为纯欧洲的宗教了。基督教会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成了中世纪碎片化欧洲的主要整合力量,也是使曾作为罗马帝国臣民的人们趋于认同的主要精神和感情因素。

总之,罗马帝国借助武力建立并维持了数百年的/大一统0,赋予了希腊、罗马文明以欧洲意义,使欧洲一直维系着/大一统0的观念。这种观念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对罗马政治制度的追忆,二是在基督教的基础上的对心灵拯救的渴望。[6]这些都成为一种政治和文化遗产积淀在欧洲人的心里,成为萦绕在欧洲人心头的/情结0,不断激起中世纪之后欧洲统治者的追忆和民众的向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0入侵的冲击下最后覆灭,欧洲进入了以分裂割据为主要政治特征的中世纪。但在分裂的社会表层下面一直涌动着复兴/帝国0的潜流,一是罗马帝国/被后人认为是理想的国家0[6],长期的分裂动荡使人们一直怀念帝国曾提供的相对安定繁荣的环境;二是罗马帝国的统治长期被视为/正统0,只有拥有/罗马皇帝0头衔的统治者才被视为/正宗0、/合法0。故重建/罗马帝国0便成为中世纪之后欧洲纷乱的政治舞台上许多统治者的梦想和追求。

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仍存在了一千多年,但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它的影响仅限于东欧。随着4世纪后期/蛮族0大规模侵入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陷入了四百多年的混乱和动荡,/蛮族0国家林立,相互之间的征伐兼并更成为普遍的现象。直到法兰克王国崛起才/使整个欧洲世界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形式统一0[7](P68)。到查理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发展为庞大的的查理曼帝国。公元800年圣诞节,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加冕,查理成了/罗马人的皇帝0。查理曼帝国成了欧洲统一的新象征,在西欧已经长期无人问津的罗马皇冠重新被戴起,中断了400余年的/罗马帝国0形式上又在西方/复兴0了。查理曼帝国的版图与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吻合,还将欧洲中部囊括了进来。查理曼帝国在统一过程中借用了罗马教会的势力和影响,使/蛮族0在欧洲的统治被原罗马帝国的臣民所接受而/合法0化了。这对近现代欧洲联合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查理曼帝国的统一密切了日耳曼各部族之间、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之间彼此依存的关系;另一方面,查理曼帝国的统一和统治也扩大、巩固了基督教在西欧的影响和势力。法兰克人早在克洛维带领下内迁的时候就皈依了罗马正教,查理曼帝国统治时基督教再次获得了国教的地位,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西欧以基督教为核心的共同文化的发展。法兰克统治者为巩固和加强王权,执行与教会结盟的政策,也促使都以追求和实现欧洲/大一统0为目标的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的结合,/大一统0的观念在欧洲得到了加强。843年/凡尔登条约0将帝国一分为三,查理曼帝国短暂的/统一0遂告结束。但是罗马帝国/正统0统治的观念在欧洲依然是根深蒂固的。

查理曼帝国之后,日渐式微的/王权0和日益固化的封建割据,外加新的一轮外族侵扰,使欧洲政局陷入了再次的动荡。实力日益强大的诸侯们反对统一,封建的社会和封建的经济也没有建立大的统一政治实体的需求,西欧的统一也就失去了基本动力,西欧政治的碎片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时,原居住在罗马偏僻之地的德意志民族利用西欧出现的政治真空开始觊觎罗马/皇位0,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0,标志着在西欧又萌生了一个新/罗马帝国0,这就是延续了800余年的/神圣罗马帝国0(962年)1806年)。这个/神圣0

78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第27卷)

帝国没能像查理曼帝国那样统治整个西欧,也没改变西欧分裂和割据的本质,甚至从未对所谓的/帝国0实施过有效治理。实质上,罗马皇帝的皇冠只给了神圣罗马皇帝一个最高君主的感觉,在西欧它的存在维系了一个/统一0罗马的躯壳,在保留/统一0观念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P39)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0的皇冠被拿破仑打落。

在东欧地区,帝国的/幽魂0也同样在游荡,重建大一统帝国也是东欧一些君主的梦想。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继承了包括亚洲、北非和东南欧在内的罗马帝国领土,在西欧陷入中世纪混乱之时仍然维持着相对的稳定和繁荣,并以罗马帝国的当然继承者和/正统0自居,号称/第二罗马0。相对西欧而言,拜占庭更多继承和发扬了罗马文化和思想因素,还通过向斯拉夫地区的经济和宗教渗透,把基督教和罗马文化传播到了更广大的欧洲地区。6世纪前期,查士丁尼统治的拜占庭帝国达到了极盛,以合法罗马皇帝自居的查士丁尼在位其间编纂了集罗马法之大成的5罗马民法汇编6,弘扬了罗马的法学成果和法制传统。他还野心勃勃地要/收复0西部领土,恢复基督教的罗马帝国。他把自己大部分精力投入这项/伟大0事业,依靠名将贝利撒留对西部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战争,收复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的大部分。但这不过是昙花一现,查士丁尼死后他/收复0的土地很快丧失。其后,东方波斯人、阿拉伯人的进攻使拜占庭帝国自顾不暇,再也无力考虑西征和/统一0之事。虽然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一度中兴,但随着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它只能居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端苟延残喘了。在西欧地区开始转向近代之时,拜占庭帝国已经濒临灭亡, 1453年被东方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征服。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反而使欧洲人的相互认同感得到了加强,因为面对穆斯林的威胁,他们必须团结起来,以维护欧洲帝国曾经的辉煌。在东欧重建统一帝国的梦想又被新兴国家俄罗斯承接,从而诞生了所谓的/第三罗马0。居住在欧洲东北部的斯拉夫人的文明发展长期落后于西欧和东南欧,俄罗斯地区直到八、九世纪之交才跨入文明门槛。此后,在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中受到了拜占庭文明的极大影响,包括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东正教的信仰、世俗政权对宗教的控制,还有语言文字、建筑服装等等方面。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洗礼正式皈依了东正教,并将其定为国教,从此东正教在东斯拉夫人中迅速传播,到11世纪末遍及俄罗斯全境。[8](P98)东正教的传入和传播更使其承载的罗马文明因素在俄罗斯扎下了根。基督教会和世俗政权相互利用、相互支持,对俄罗斯民族意识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深受拜占庭思想文化的影响,本身与原罗马帝国没有多大关系的俄罗斯在民族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也融入了建立罗马式帝国的愿望和渴求。穆斯林对东欧文化和宗教中心君士坦丁堡的占领,给刚摆脱蒙古人统治的莫斯科大公国以千载难逢的机会,它开始以拜占庭的继承者和东正教的中心自居。因亡国而投奔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拜占庭帝国末帝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伊凡三世因此也把自己看成是拜占庭帝国的直接继承人,他还将拜占庭的双头鹰徽号借用过来作为自己国家的国徽。早在1328年就将莫斯科作为自己驻扎地的罗斯都主教也自命为全东正教会的首脑,罗斯东正教会成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心理和精神支柱。1492年罗斯都主教佐西玛称伊凡三世为/君士坦丁堡新沙皇0,莫斯科是/新的君士坦丁堡0[9](P41)。16世纪初普斯科夫叶利扎罗夫修道院院长菲洛费伊在给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的奏折中提出:/所有基督教王国都归于您的一个王国,两个罗马已经消失,而第三罗马却屹立不动,至于第四罗马则将不存在0。[10]/莫斯科即第三罗马0开始被俄罗斯广泛宣扬,1547年伊凡四世被教会加冕为/沙皇0(将罗马独裁者/凯撒0名字作为俄罗斯君主的尊号,很明显地是将自己视为罗马帝国当然承继者,罗马皇位的合法继承人)。1589年/莫斯科即第三罗马0更获宗教法的承认[9](P43)。这折射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另外,基督教的普世精神也成为俄罗斯民族思想的精髓之一,俄罗斯一些思想家和统治者认为俄罗斯民族将代表上帝行使/救世使命0,它负有重新恢复基督教世界统一和使俄罗斯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政治中心的重任。这种特殊的救世使命感渗入俄罗斯的民族思想和精神中,因而追求国家的强盛、不断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也就成为此后俄罗斯现实的政治行为。在15世纪80年代前,俄罗斯基本上还是一个被侵略和征服的国家和民族,但到16世纪中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就/统治着一个实实在在的多民族的-帝国.了0。[11](P28)俄罗斯也由一个偏远的小国发展成为在欧洲政治格局中不可或缺的大国。

罗马帝国/情结0在东欧地区的存在和延续,可以说是冷战后欧盟东扩的历史文化基础,欧盟东扩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向真正/欧洲统一0迈进的重要一步。

79

第2期张文伟,蒋水财:论欧洲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情结0

中世纪统一的基督教信仰在精神上联系着整个欧洲,也成为欧洲整合的重要力量。基督教会在重塑/罗马帝国0统一的实践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也可以说是欧洲罗马帝国/情结0延续的重要表现。

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并没有导致基督教在欧洲地位和影响的削弱,基督教还在当时/丰富了欧洲的精神文明,激励了欧洲人的觉醒,努力促进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融合0。[13](P10)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欧基督教借中世纪初期蛮族统治的混乱和之后西欧的封建割据,迅猛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一方面,加强内部的整合,使基督教在教义、组织、制度等方面更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担当起了重建欧洲社会秩序和文明的重任。另一方面,教会参与了中世纪欧洲政治秩序的重建,努力塑造一个拥有共同宗教信仰、感情和文化的欧洲。它把罗马帝国未能涉足的蛮族世界和帝国曾统治的区域在精神上联为一体,还将它所承载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传播到其他欧洲区域。基督教/使西方文明同化了并接纳了日耳曼、诺曼、匈牙利和斯拉夫文化0[13](P9),在这个过程中,基督教赋予了延续至今的欧洲文明所独有的基督教文化的因素,欧洲成为一个真正的信仰共同体。至此,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标志的欧洲古典文明完成了向以基督教文明为核心的欧洲文明的过渡。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在政治上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它们都试图谋求欧洲的一体化。

早在基督教从东方传入罗马之时,罗马主教就借罗马城在帝国的中心地位,开始谋取成为欧洲教会的首领,他们声称罗马教会/是领导的教会0;/世上只有一个上帝、一个基督、一个教会、一个按教主的话而建立在彼此身上的教会0;/教会的完满的团结不但由彼得的继承者来继任,而且由他来体现。罗马主教的宝座是彼得的宝座0。[12](P134)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又/努力促进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融合0。[13](P10)入侵的/蛮族0先后接受了基督教,罗马教会也在/蛮族0统治的西欧获得了特殊的地位。教会依据基督教的普世理论,认为基督教应该统治整个世界,因而教会不可避免地要介入世俗事务,因此基督教会依靠其影响力支持/蛮族0的统治,基督教与/蛮族0统治者逐渐实现了合流并相互利用。/蛮族0君主由此获得了在西欧/合法0的统治地位;而罗马教会不断与西欧最强大的/蛮族0首领或君主,如克洛维、丕平和查理等结合,武力镇压与自己相左的/异端学说0及其它世俗势力,以实现自己统一欧洲基督教会的/理想0,/丕平献土0更奠定了中世纪教皇国的基础。查理曼帝国统一西欧并获罗马教皇的加冕,也进一步提高了罗马教会在西欧的地位和号召力。罗马教皇和罗马教廷倡导组织的十字军东征(1096年)1270年),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外征服战争一统基督教世界。在东征过程中,罗马教会以其特有的组织力量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化功能,客观上增强了西欧世界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也大大提高了罗马教会在道德和精神上的感召力及其统一的权威。对于当时分裂的欧洲而言/十字军成为统一的象征,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联合0。[13](P11)

总之,中世纪基督教在宗教精神领域维系着对/欧洲观念0的认同,基督教会则通过教会网络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西欧各个角落,罗马教皇利用封建割据时的各种矛盾使不少西欧君主成了教廷的封臣,并用开除教籍、停止神权等办法,威胁各君主臣服于自己。罗马在14世纪以前成了西欧的政治中心,整个西欧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结成了一个松散的/基督教联邦0。14世纪以后,当地方性王国实力得到增强后,罗马教廷的政治权威遭到了强烈的抵制。宗教改革后各国更建立起了民族教会,绝大多数欧洲人摈弃了罗马教廷,教皇的政治权威也大不如前。但这不等于欧洲人开始放弃基督教,欧洲依然是基督教世界,仍是一个完整的基督教文明区。基督教在欧洲精神形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4世纪之后欧洲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君主和大诸侯开始通过战争、联姻等手段扩大其实际控制的领地,世俗权利逐渐得以增强。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和发展,各君主和诸侯的领地之争又夹杂了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这成为唤起欧洲民族意识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在英国和法国萌芽了主权民族国家雏形,在西欧逐渐诞生了近代欧洲的主权国家体系。这样在近现代西欧政治发展中出现了几个新的现象:第一,一些力量强大的君主开始撇开教会完全凭借本身的实力不断扩张、谋求霸权或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统一欧洲0,而是否符合/正统0和能否获得罗马的/皇冠0已经不重要了;第二,近现代欧洲国际关系均势原则逐渐被大家所默认和接受,在这种理念之下形成了大国既竞争又可以根据需要结盟的局面,一旦有强国试图谋求欧洲霸权往往成为众矢之的,这样一个大国依靠武力控制欧洲也成为不可能;第三,参与欧洲霸权争夺的除了西欧大国外,北欧和中东欧的一些新兴强国也

80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第27卷)

加入了该行列,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欧洲概念所包括的各区域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联结在了一起;第四,罗马教会的权威一落千丈,教会/一统0西欧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罗马教会首先失去了对英法等国家教会的控制权,更不用说再干涉其世俗权利了。甚至神圣罗马皇帝头衔由教皇加冕的制度,在哈布斯堡家族获得帝位并确立德意志七大/选帝候0选举皇帝的制度后也被废弛了,新的神圣罗马皇帝不再到罗马接受教皇加冕了。宗教改革更加大了这种趋势,它/打破了基督神圣一统天下的思想,西方文化中出现了种族主义因素0[13](P16)。

这时的欧洲,民族主义作为进步的思潮被人们所追捧,主权国家概念被普遍接受。人们对欧洲联合的热情逐渐削弱了,欧洲的分裂趋向固定化、持久化,欧洲人的罗马帝国/情结0似乎逐渐淡漠了,但实际上欧洲人心目中的帝国印记是抹不掉的,只是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民族国家激烈斗争带来的冲突和战争撕裂着欧洲,也使欧洲人对和平安宁的渴望更强烈了,探讨欧洲的联合一直是欧洲思想理论界的重要话题。如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的5君王论6、伊拉斯谟的5基督教理6和莫尔的5乌托邦6,这些著作的价值都是超越国界的。其中14世纪初诗人但丁仍想通过唤起人们对罗马/帝国0的追忆倡导欧洲联合,他倾入极大热情所写的5论世界帝国6就论证了世界帝国存在的自然合理性,主张用/罗马皇帝0作为帝国君主的尊号,把首都设在罗马,书中对古罗马帝国推崇备至,称/罗马人是天生的统治者,,罗马人征服全球了,凭借公理而取得世界统治权0[14](P43)。之后,欧洲不断有思想家和政治家提出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基督教精神和共同的地域实现欧洲联合的思想主张。

另一方面,在政治实践中试图通过霸权或武力一统欧洲的行动也越来越露骨和激烈。15世纪开始拥有神圣罗马皇帝头衔的哈布斯堡家族通过联姻等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控制范围,16世纪初查理五世统治的领地光欧洲部分就超过中世纪以来的任何欧洲国家的领土,大有一统欧洲之势。这对其它刚形成的欧洲民族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尼德兰革命的爆发和三十年战争的发生,哈布斯堡王朝/统一0欧洲的美梦被彻底击碎。17世纪是法国中央集权最强大的时代,法王路易十四也曾梦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帝国政权。18世纪末,拿破仑更实践着建立欧洲帝国之梦,拿破仑依仗武力发动了对全欧洲的征服,并自诩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他曾表示:/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货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各国人民变成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0[15](P223)拿破仑还被加冕为/法兰西人的皇帝0,欧洲的皇帝称号第一次脱离了/罗马0的名号。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作为欧洲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帝国,其建立者威廉二世在巴黎的凡尔赛宫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又一次高傲地宣称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0的继承者。现代希特勒所建立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也是试图/统一0欧洲,重温昔日/罗马帝国0的辉煌。应该看到,近现代/统一0欧洲实践的特征就是使用武力,其驱动力都是狂热的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结果是激烈的竞争和大规模战争毁坏着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欧洲文明孕育着越来越深刻的危机。这说明近现代主权民族国家的激烈竞争和试图按一种模式武力征服统一欧洲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上欧洲确实存在一种/罗马帝国0情结,这种/情结0对今天欧洲人的相互认同和接受一体化联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法国历史学家克罗德#戴尔玛所说:/无论欧洲国家的对抗招致何等严重之四分五裂,都不妨碍欧洲依然属于共同的文明。0[15](P143)几百年的动荡,引发欧洲人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又唤醒了欧洲人试图重建/罗马帝国0式的大一统来维护欧洲和平安宁的意识。于是便产生了在民族国家之上建立/超国家0的/邦联0或/联邦0,以维持欧洲/永久和平0的思想和主张。二战后,欧洲各国逐步接受了这种思想和主张并加以实践。多样性的统一观念被欧洲各国所接受,即承认共同利益又保护各民族的特殊利益,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近半个世纪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阿道夫#穆希格.关于欧洲认同的思考[J].读书,2003,(10):37-41.

[2]陈振昌.欧洲传统文明的统一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1-74.

[3]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计秋枫.论欧洲一体化的文化与思想渊源[J].世界历史,1998,(1):20-28.81

第2期张文伟,蒋水财:论欧洲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情结0

82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第27卷)

[7]克里斯托夫#道森.宗教与西欧文化的兴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8]乐峰.东正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宋瑞芝.俄罗斯精神[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10]转引自:岳汉景./俄罗斯思想0的精髓:莫斯科即第三罗马[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4):4-6.

[11]爱伦#F#丘.俄国历史地图解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2]G#F#穆尔.基督教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3]玛丽娅#格拉齐娅#梅吉奥妮.欧洲统一贤哲之梦:欧洲统一思想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14]但丁.论世界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5]乔治#博尔多诺韦.拿破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16]陈乐民./欧洲观念0的历史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许婴校对李未醉] On the Roman Empire Complex In European History

ZHANG Wen-wei1,JIAN G Shu-i cai2

(1.Shangrao Normal College,Shangrao Jiangxi334001,Chi na;

2.Zhongbu Branch Campus,Leping Middle School,Leping Jiangxi335500,China)

Abstract:Roman Empire.s contribution to the classical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Europe,especially its unification in Europe,which becomes one kind of complex in the European psychology,has left deep prin ts in the European history.The Roman.s governing was considered legi timacy,and rulers with the title Roman Emperor were regarded as orthodox and licit ones.The Rulers usually seek to Reunited or Establishment hegemony by the name of the Roman Empire in the European history after the Medieval.The Roman Em-pire Complex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motion of European unification.

Key Words:Europe;the Roman Empi re;complex;uni fication

(上接第52页)

The Value,Main Content and Method of Research of

of the Party-government System of Chinese Kuomindang

TIAN Xian g-bo,HU ANG Yi

(College of Poli 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082,China)

Abstract:The angle of view of former studies are usually limi ted within either the party or the government and few studies are made involving Guomi ndang and the government.Analysing the two poli tical subjects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s in fact analyzi ng the system of party-government.The party-government began in1924,but on a small scale.After Nanjing Kuomindang Govern-ment was established,the sys tem of the party-government was put in force throughou t the country formally.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nd material reveals that the basis of study is available,bu t the limitations are very obvious.If we analyse the di -structure of Kuomi ndang and the government by the two new concepts of/party-govern ment system0and/party-government mechanism0,build the frame of study and study it in some poli tical ways,we can find a full view of completely new party-govern-ment system and its operating mechanis m.

Key Words:Chinese Kuomindang;party-governmen t system;party-govern ment;party-government mechanism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概述 中世纪,传统的概念是指公元476年后至公元1453年止,是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始。在整个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世纪其实是一个较为普通的过渡时期,它是从有罗马帝国统治的古典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过渡,而整个欧洲历史向来是依靠封建统治的发展作为主线,所以中世纪也可以看作是欧洲封建阶级建立统治地位直到资本主义思想觉醒的一段时期。又因为在圣经中曾把这一时期指做过世界的末日,因此一些神学论者也把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称作“中世纪黑暗时代”。而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一些人文主义学者也把这一时期称作“黑暗时期”。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彼特拉克把当时的欧洲历史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即中世纪。因为人文主义者相信古罗马帝国终有一天会卷土重来,复苏早期纯洁的古典时代,因此这种称为在笔者看来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历史 自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攻破以后,欧洲大陆上兴起了很多新兴的蛮族王国,例如:法兰克,盎格鲁萨克逊等。他们总体上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再后来的世界历史中,这些民族在不断的战争和历史变迁中最终形成了现在已有的欧洲人种分支。 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中最先繁盛起来的是有法兰克人克洛维建立起来的墨洛温王朝,468年这支日耳曼民族的分支军队战胜了高卢人,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偶来法兰克王国不断的向外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同时在大不列颠岛上,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在6世纪末七世纪初分别建立了七个国家,史称“七国时代”并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首先形成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原因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原因: ①城邦的基础被破坏。罗马的共和政体是在城邦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邦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当大量使用奴隶,奴隶制充分发展,意大利的地产日益集中于人数不多的大土地所有者手中的时候,小农经济瓦解了,城邦的经济基础也就崩溃了,因而,城邦也必随之灭亡。共和制的倾复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 ②原来的元老院不能代表整个地中海地区奴隶阶级的利益,它只能代表局部奴隶主的利益。经过公元前三至二世纪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罗马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统治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的霸国。原来极少数元老贵族把持的元老院已不足以代表整个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以及广大海外领地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广阔范围的奴隶主要求废除一小撮元老贵族操纵政权的局面。 ③共和国城邦公民权的保守性已不利于罗马对整个地中海地区的统治。在地域辽阔的帝国内部,罗马公民权的授予则非常保守,这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罗马对整个帝国辽阔领土的统治。 ④原有的国家机器不能充分发挥执行镇压奴隶,维护统治之任务。内战时代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在奴隶制社会各种固有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激化的新形势下,共和制度已不能充分执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职能,已不适应加强奴隶主专政的需要,不能适应意大利和各行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因而,建立在军事统治基础上的帝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帝国终于取代了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标志: 公元前30,屋大维战败安敦尼,结束了“三头政治”,建立起了元首政治,埋葬了罗马共和国,罗马从此进入了帝国时期。关于帝国开始的日期,有的史家认为应从屋大维的公元前27就职国家元首算起。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主要区别: (1)政体不同。两者的国家政治机构不同。共和国最高权利机构是元老院。执政官或独裁官是具体最高权力的执行者。帝国最高行政权力是元首、奥古斯都、多米那斯,或皇帝。称谓不同,世纪权力是一样的。政体是君主制度。在三世纪危机后,戴克里先皇帝又曾实行“四帝共治制”。 (2)军队的数量、建制不同。共和国时期的军队数量和军团编制基本上是不断增加的。而帝国时期时而缩小时而扩大。 (3)国家内部的公民权不同。共和国时期国家授予其境内的公民权数量保守的,而帝国时期则大大扩大了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此外,两者对其辖区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兴衰 有关罗马起源的传说是这样的:特洛伊城失陷之后,一位名叫艾涅阿斯的英雄率领着幸免于难的特洛伊人飘洋过海,来到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平原。艾涅阿斯的子孙们在拉丁姆平原世代为王,直到罗慕洛斯和雷慕斯推翻阿穆略的统治,并在母狼哺育过自己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是为罗马。 罗马在起源方面不像希腊和东方国家那样有一个古老悠久的文明源流,它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而是一种强制性的混杂产物。 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是由王政时期到共和国早期到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的政治改革到共和国向帝国的演变。 王政时期(前8世纪-前6世纪) 由于特别缺乏原始时代遗留的古物,罗马文化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处于扑朔迷离之中。 据推测,来自小亚细亚的入侵者埃特鲁斯坎人约在公元前800—700年间征服了台伯河北部地区和拉丁姆平原,公元前7世纪以后,又征服了罗马,建立起一个王国,此即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期”。 在“王政时期”,发生了很多典型的历史大事。 前753年: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建立罗马市(ab urbe condita) 前753年-前715年:国王罗穆卢斯在位。 前715年-前673年:国王努玛·庞皮留斯(Numa Pompilius)在位,创建了元老院和祭司团。 前672年-前535年:四位国王相继在位 前535年-前509年:末代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在位。 前509年:塔克文被驱逐,罗马共和国建立。 而王政时期之后,便到了共和国早期的寡头政治 其主要特征是: 库里亚大会仅保留宗教方面的职能。 少数贵族家族控制着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元老院,并产生出两个为期一年的行政首长——执政官。 公元前470年左右,平民迫使贵族同意设立保护平民权利的保民官,保民官对贵族们制定的侵犯平民权利的法律有否决权。 公元前450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把以往由贵族们随意解释和滥用的习惯法变成了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的成文法,从而使法律成为一种公正的约束力量。 公元前287年通过霍腾西阿法案,规定特里布斯会议(即平民会议)的决议无须经过元老院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这些胜利成果使平民与贵族在一段时间内(公元前3-前2世纪)携起手来,创造了一种较民主的政治气氛。 到了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革拉古兄弟的两次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平民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终于演成不可调和之势,激起了内战,并导致了军事独裁制的出现。 苏拉独裁后出现的“前三头同盟”(克拉苏、庞培、恺撒)第一次公开地表露了骑士阶层对元老院权力的蔑视。 恺撒死后,屋大维(前63年-前14年)依凭着与恺撒的亲戚关系跃居高位,与恺撒部将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反对元老院的“后三头同盟”。镇压了刺杀恺撒的共和派贵族力量。 在屋大维执政的40多年时间里,他虽然没有公开称帝,而是谦虚地自称为“第一公民”,但是他却已经在共和国的旧瓶中装上了专制主义的新酒。

欧洲中世纪黑暗吗从三个方面澄清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黑暗吗?  ——从三个方面澄清中世纪欧洲中世纪黑暗吗?——从三个方面澄清中世纪王恩引言对“黑暗中世纪”的误解和扭曲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常识观 念,直至18 世纪历史主义的兴起以来,西方学界才对此重 新做出辨析。但在新教的教会历史观中黑暗”仍是主流观点, 对教会历史观的误解就会导致对中世纪上帝护理教会的误解,甚 至出现基督徒因为被世俗作家写的中世纪历史而洗脑而羞于启齿 这段历史,不会主动了解中世纪教会的模式,更不会效法中世纪 西方教会的优秀遗产。本文旨在澄清黑暗的中世纪,为中世纪教 会正名,重新认识中世纪历史和中世纪 的西方教会。 学术界对“黑暗”中世纪的几点辨析和澄清 1.1 对“黑暗”中世纪的概念的澄清 田薇教授探究了“中世纪”一词的出处,学术界公认的是意大 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次使用了该词,来指西罗马帝纪的文艺复兴,意大利的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比特拉克首先使用了“黑暗时代”这个曾经极为流行,并至今仍为一些人所使用的术语。比特拉克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两部分: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前的时代称为古代,此后直到他自己的时代为 国灭亡到比昂多自己生活的时代。中世纪后,随着15-16 世近代”。只有古代、特别是罗马时代才是光明的时代,值得

大力赞扬,而“近代”则是野蛮的、黑暗的,不值得一提。此后,人文主义的思想家们面对东方的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特别是面对重新发现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公元6 世纪以来中世纪古典文化 的衰落极为不满,把占居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文化,特别是它的粗陋的语言风格和僵化的逻辑形式斥为“野蛮的”,使他们把中世纪视为一片黑暗,因此就十分崇尚典雅富丽的古典文风,把古人奉为权威,崇拜得五体投地。然而,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尚缺乏深刻的理性批判精神, 正如罗素所说,他们只不过是“用古代人的威信替代教会的威 信。”不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过分抬高古人,贬斥中世纪的思想倾向,在后来却进一步得到了肯定和发展。伴随 着启蒙主义运动对理性的高扬,对科学和民主的提倡,信仰 主义的中世纪更加被斥为“野蛮的”、“专制的”、未开化的”、愚昧的”、“黑暗时代”,而文艺复兴则被看作是将人类从一个罪恶痛苦的深渊解放出来,带进一个科学自由的光明世界的伟大时代,从此开始了现代文明。[1]20 世纪以前,这种观点一直是学者们所奉行的主导观念。特别是在瑞士的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一权威著作的影响下,这种观点更加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见。在18 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理性主义史学的代表吉本在其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19世纪末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西蒙兹在自己的著作《意大利文艺复兴史》、20 世纪美国学者弗里曼特勒在自己 的著 作《信仰的时代》都认为文艺复兴前的时代,西欧的蛮族陷于愚昧无知的黑暗深渊中、人类的理智出于昏睡状态、“宗教信仰时代”的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期”等论调和言辞。在我国,由于对欧洲中世纪文明更加缺乏研究,近代以来,打开国门后直接继承了文艺复兴影响后的历史观,因此,把中世纪看作是一个“黑暗时代”,把文艺复兴看作是和中世纪决裂的“光明时代”的观点。但文艺复兴这种断裂式的历史观认为 光明时代”好像是从地底下突然冒出来的。然而史学家们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1500 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与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中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 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地理环境: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 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

中世纪各个时代的欧洲地图

中世纪各个时代的欧洲地图 公元1年的欧洲地图 经过长期的无数的战争,古老的地中海世界诸国,接连被新兴的罗马灭亡,整个地中海,空前绝后地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内湖 ========================================

由于地中海气候的恶劣,农业耕种的错误,地力的过度消耗,罗马国力的衰弱,政局的混乱,帝国西部出现了普遍的衰退,公民权的贬值,对雇佣军的依赖,也在缓慢腐蚀着帝国,在戴克里先时代甚至更早,帝国的中心已经悄然向东迁移,那里依然富裕,戴克里先同时对基督徒和共和制的残余进行残酷的打压,基督徒遭到严重迫害,元老院权利进一步被架空,皇帝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但皇帝的努力并未完全成功,元老院虽然一蹶不振,但基督徒仍在发展壮大,到君士坦丁时期,基督徒横跨罗马所有阶级,不断从东向西扩散,最终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合法,并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君士坦丁大帝,另一有巨大影响的行动,就是在拜占庭的城址上,建立第二罗马,也就是后来的君士坦丁堡。 ============================================

分崩离析的帝国,终于于395年正式分LIE,此时西部帝国已经逐渐崩溃,不具备抵抗蛮族的能力,大土地主和基督教早已毁掉了罗马的财政,公民权的贬值,元老院地位的下降,也已经毁掉了罗马过去引以为傲的精神,教义争端毁掉了罗马的团结,长期腐化的生活,对雇佣军的依赖,也在毁掉罗马的军事力量,阿德里安防御体系最终终于崩溃,法兰克占领了北部高卢,西哥特人占领了西班牙和阿奎丹,汪达尔人占领了北非,罗马城也惨遭劫掠,西部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风雨飘摇,不过,影响后世至今的将宗教和世界帝国结合起来的世界社会学说也已建立。 得益于东部对君主制的适应,得益于东部气候条件的优越,得益于东部的富裕,东罗马帝国得以维持繁荣,尽管同样也受到萨珊波斯和蛮族的一定冲击。 =============================================== 西罗马终究灭亡了,权柄又交回东罗马皇帝的手里,意大利被东哥特人占据,东哥特在意大利维持着温和的统治,但由于宗教和民族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当地权贵的充分支持,法兰克人皈依了基督教,并接受罗马的册封,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仍旧信仰阿利乌斯教派,507年,法兰克人夙愿得偿,通过战争,击败西哥特,获得了阿奎丹地区,东罗马帝国则在抵御波斯的入侵,并为收复失地作准备。 ======================================= 罗马再次复兴,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贝里撒留率领罗马军队,在击败入侵的波斯后,远征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收复了迦太基,随后又从西哥特统治下的西班牙那里,收复了南部地区,在此之后,经过漫长的战斗,终于灭亡了意大利的

论罗马帝国崛起的原因

论罗马帝国崛起的原因 罗马,一个古老的名字,罗马被誉为“万城之城”,他有着辉煌的历史,罗马帝国的荣耀,天主教廷的至高无上都构成了罗马近2500年的辉煌。罗马发源于意大利台伯河中下游,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崛起于公元前2世纪。 罗马在起初只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沿岸的一个小城邦。但到了公元1世纪,它已统治了一个帝国,其疆域北起不列颠,南抵利比亚和埃及,西至西班牙,东达叙利亚地区。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它的幅员辽阔,还有其生命力的长久:从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起,直到公元5世纪蛮族入侵时为止,罗马帝国维持了约700年之久。这种非凡的扩张历程是通过同大大小小的邻邦——北非的迦太基等强大城邦,东方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后继者等君主,以及占据着西班牙、高卢等地的诸多部落——进行不间断的战争而完成的,直到罗马再也没有对手为止。 经过如此漫长的征战,罗马最终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罗马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小的城邦,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呢? 探究罗马的兴盛是有着多样的原因的,毕竟由一个弹丸之地一跃而成为地跨亚欧非、囊括地中海的大帝国不可能是因为某一种单一的原因促成的。共和制度的设立、法律的开明、统治者的贤智、人民风俗的质朴、品德的良善都是罗马兴盛的原因。但是真正支持罗马前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㈠罗马的军事制度 罗马的军制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罗马漫长的征战之中不断蜕变。

整个罗马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战争贯穿于整个罗马发展的始终。可以这么说,罗马是一个在马背上建立的国家。 罗马的军队整体上从共和初期到中期的罗马军制的基本原则是由市民自备装具服义务兵役。兵役对罗马市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义务,倒不如说是一种代表荣誉的高贵权利。尤其在共和初期,军队组织几乎是直接作为政治实体(军人会)发挥作用的。当时,17岁到46岁的公民全都有义务应征入伍,并按照年龄和所持财产多少被分为4个兵种。首先,年少者和无力自备重装步兵所需装备者充当被称为“维利特斯”的轻步兵。他们不着甲胄,仅靠头盔和直径约1米的小圆盾护身,以数枝轻投枪和剑为进攻武器。此外,47至60岁的高龄市民,虽不必服野战军的兵役,但有义务随时应召参加罗马城的守备部队。最后,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多兵种混成战斗单位,被称为军团(LEGION)。 在之后的几百年里,以军团为基础,罗马的军队制度不断改进,为了适应各种环境、各种名族的战斗,逐步演变扩展,并以此征服其它名族。 ㈡罗马的政治制度 任何成功的军事征服都与有效的政治制度有密切关系,古希腊学者波利比乌斯把政治体制比作是泉水的源头,它不仅是所有行动和规划的启始,而且也随之于途,直至完成。 至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推翻埃特鲁里亚人塔克文的统治,废除王政建立共和,罗马自此进入了漫长的共和时期。此时罗马的最高行政官是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由森都里亚大会选举产生。执政官负责指挥军队,召集元老院会议和公民大会。但是由于执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权力有限,彼此间又相互牵制,所有他们并不是罗马的最高统治者,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是元老院。

九年级历史上:6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华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华师大版 【内容标准】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独特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 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一系列小王国,西欧逐步进入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并形成一系列特点。

【新课探究】 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查理·马特采邑制的核心内容是什 么? 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

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封建金字塔”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身上。归纳强调: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频繁的内战令罗马人怨声载道,罗马人民希望有一个新的整体来取代旧的共和国,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帝国就应运而生。可是罗马帝国还是衰落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奥古斯都定下的制度只是暂时阻止罗马衰落的脚步,他死后,继任的皇帝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他们只懂吃喝玩乐,完全忽略治理国家,坐吃山空,傍着前人留下的财富,挥霍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些只顾酒池肉林的皇帝,全城百姓就“理所当然”的腐败堕落。结果加速罗马帝国的衰落。 我认为,其实在另一方面也说明罗马人的自负骄傲心理,从平民到皇帝,没有前瞻意识,没有居安思危的心理,总想着自己是强悍的一组,飘在云端就忘了下落的危险,所以,罗马人民的心态也加剧帝国动摇。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我认为这是罗马帝国覆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整个罗马由之前的好斗功利到现在的腐败堕落,军事制度的改变可以说是主要原因。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那时从军对罗马人来说是一种权利,只是罗马公民才拥有的,而且武器由自己提供,战事结束就回家休息。崇尚武力的罗马人就开始到处扩张版图获得财富,这样的军队虽然是非职业化可是一旦战斗,数量庞大,而且上下一心,最富有战斗力。但是随着战线拉长,而公民权又限于罗马人,这就出现兵源短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募兵制出现了,使得罗马军队成为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军队的出现又导致军队成分改变,由有财产的公民变得是罗马的无产者。可是这些无产者不再关系荣誉,更多的是瓜分战利品的权利,他们变得只对将军忠心而非整个罗马共和国,从这里开始,罗马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因为一个国家的军队不是众志成城而是各为其主。再到罗马帝国时期,这种由罗马无产者为主的职业志愿军又被外族人和奴隶组成的雇佣军所取代。罗马公民必须缴纳军事费用来养雇佣军,而那些被罗马政府的外族人就伺机寻找反抗的机会,雇佣军随时可以调转枪口攻击罗马。而实际上,后来的罗马也证实这点,皇帝成了军队手中的傀儡,谁满足雇佣军谁就是主。 而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军事防线都没有了,根本没有能力反抗,最后只能在别人股掌中衰落,罗马就是这样,三次兵制的改变实际上将罗马从一个英勇善战的国家推向一个任人鱼肉的砧板上。 第三,我觉得,罗马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文化浸养,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

读书笔记:《欧洲中世纪史》

读书笔记:《欧洲中世纪史》 欧洲中世纪是从罗马帝国覆灭到现代民族国家兴起 的中间1000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即从更大的范围、而不是局限于民族国家的层面来看现代欧洲的形成,因为现代民族国家仅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在这片土地上更长的时间内是没有明确国家的,教皇国、英法之间的烂账、南法和意大利北部、神圣罗马帝国的糊涂账。 因此这本书站在了更高的全局的角度,虽然在历史脉络上按照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和中世纪晚期来分别阐述,但是依然着墨了诸多核心线索,天主教与东正教、西欧与拜占庭的分合、教皇与世俗国家的权力争夺、教会的内部变革、欧洲的社会性变革等等。400多页描绘了1000年的历史,信息量大却又不显松散。 初探中世纪,大部分人会想到的第一个词是“黑暗”,正如我们想到国民政府的第一个词会是“反动”一样。“黑暗”并不是中世纪的正确概念,或者说漫长1000 年中,在整个欧洲大陆上,人们所想象的黑暗只是很小、很短的一部分。中世纪有战乱的纷争、有相对和平的时代、有

宗教黑暗但是孕育了繁盛的时代。 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欧洲文化的复兴来自于16世纪后的文艺复兴,称霸全球前年的中华帝国跟欧洲在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逐步拉开差距。但种子的萌芽在中世纪早已经种下。在1100年时,欧洲已经有非常多的学生和教师,1200年时第一批重点学习医药、哲学和法律的大学已经在欧洲各地发展起来:这批大规模的教育普及运动造就了大量的地方学校、教会学校和大学。而在中世纪晚期,伴随着地方语言的发展基础教育也开始繁荣。说到教育,这也是我看好越南市场的原因,越南的人均GDP相当于20年前的中国,但是其成人识字率相当于9年前的中国。经济未动,教育先行。 历史的发展有着必然性,但是也充满着偶然。英国首创君主立宪的政体成为民主的标杆,离不开征服者威廉在每次获得一片土地的时候都会分给他的领主们,因此每个领主最终得到的土地都散落于全英各处,迫使每个领主都从全国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决定了英国未来的贵族议政的政治形态。 从更高的层面看,欧洲缺乏大一统的稳定性。一方面,有教皇权力制约世俗权力,1122年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标志着教权和君权在俗世授职方面的妥协,腓力四世后来抓捕卜尼

神圣罗马帝国等级一览表

神圣罗马帝国等级一览表,含领主伯爵和帝国城市 版本说明 G.厄斯特莱希和E.霍尔策编制 I. 1521年名册上的帝国等级 (参照1755年的材料) 说明:1521年帝国名册刊印在《德意志帝国等级会议档案》(1896年)第56期第424年―442页,并见诸K.措伊默尔《德意志帝国体制史原始资料集》(1913年第二版),第181期第313―317页。本表所包列等级集团的编号系编制者所加。表中注明+号者表明该等级也包含在1755年由克利斯蒂安-奥古斯特-贝克为约瑟夫大公汇编的半官方材料中(见1964年印行的《玛利亚-特蕾西娅时代的帝国体制》,第530―557页);注明“―”号者则表明是同一材料中所没有的。1521年和1755年之间变动的材料主要根据约翰-海茵里希-策德勒的《大百科辞典》(1732―1754年哈勒和莱比锡版)和约-雅-莫泽尔的《德意志帝国等级、帝国骑士等级及其他直接的帝国成员》(美茵河畔法兰克福1767年版,或《新德意志国家法》,第四卷)以及其他著作。另外还参考了A.蒂勒《德意志邦国领地》一书中所附的《帝国各部分(1521你那和1792年)一览表》(1931年第七版,第二卷,第194页以下)。――对各等级的注释性说明以简要形式另栏出现 这是G.厄斯特莱希和E.霍尔策编制的<帝国等级一览表>刊载于<格布哈特德意志史手册>第二卷附录之中,录入的部分说明了1521年到1755年之间的的帝国成员及其变动. 帝国等级一览表按照等级编制,所有在1521年已经成为帝国成员的都被列入其中,到1755年仍然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以"+"注明,不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则以"-"注明,帝国成员不属于其原有等级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等级变化(像巴伐利亚成为选侯等级)也可能是被大邦国吞并失去其直属帝国的地位,也可能是被临国兼并而不再属于帝国,还有帝国名录记录错误而被删除者,一般都在该行注有原因,对于1521年还不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一般都单独列成一项注明为到1755年新的等级成员. 帝国成员名录 首先是选侯等级,序号1-7的是1521年列为选侯等级的帝国成员,巴伐利亚和汉诺威则是1755年统计时已经成为选侯等级的帝国成员, 选侯之后是诸侯等级这个等级当中首先列出的是教会和世俗诸侯,教会诸侯包括大主教和主教们,然后是世俗诸侯,作为补充的是分别列出的至1755年新的教会和世俗诸侯, 在教会和世俗诸侯之后是高级教士,以及伯爵和领主们,高级教士包括修道院院长和大教堂教长,女修道院院长,以及骑士团领地(骑士团本身被列为教会诸侯等级), 最后是帝国城市等级 I选侯 序号 1521年 1755年说明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Part 1概括: 本章的前面部分介绍了古罗马思想的渊源,包括了古罗马发展的简单历程与古罗马思想的渊源与演化。关于古罗马思想的内核,主要涉及了古罗马思想的“伦理化的倾向”;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从斯多葛派到宗教唯心主义和Zero提出的超级国家的思想。 Part2 重点 1)古罗马的城市生活形态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古罗马时代毫无疑问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繁 荣阶段。该时期的城市建筑风格明显表现出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的特征。2)繁荣背后的“罗马病” 与古希腊简陋的城市但却拥有充实的城市文明所不同的情况是,古罗马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却始终未能造就出健康的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城市的物质繁荣与精神空虚的矛盾,使得罗马人渐渐迷失了方向。 客观地说,在城市建设、市政技术乃至城市管理等方面,罗马的成就均大大地超越了希腊。但可悲的是,罗马人的梦想一直是努力将城市造就成一个巨大的、舒适的享乐容器,却在根本上忽视了城市文化与精神功能,忽视了城市环境所应具有熔炼人、塑造人的特质要求。 在当今许多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功能的认识上也常常存在着同样的误区,因此常称其为遗传了“罗马病”。(书上对罗马病的解释是:奴隶主们几乎把创造的全部财富都用于非生产性的消费,而广大的罗马市民普遍对劳动表现出厌恶的情绪,残酷的剥削使得奴隶们消极怠工而毫无工作热情……)当今城市规划设计中遗传了罗马病的实例有哪些,“罗马病”如何防止和治疗? Part3对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总结 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古罗马人通过城市规划所追求的主要不是精神上 与自然、宇宙的和谐,而是自身生活范围内的种种“现实”利益。 凸显永恒的秩序思想——古罗马在城市的总体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和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富于纪念性的效果。高超的空间设计手法及对建筑群体秩序的把握与创造,成为了后世城市规划设计的典范。 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手法——为了使城市和建筑显现出一种具有 征服力的崇高感与震撼感,罗马人在规划、建筑实践中通常热衷于选择大模数,许多建筑的空间尺寸与规模远超其使用功能需要。(实际上就是挥霍)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提出了理想城市模式,将理性原则与直观感受、理想美与现实生活的美结合起来,统一了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同以人体美为依据的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了建筑物整体与局部及局部、整体间的比例关系,且充分考虑到了城市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该理想城市模式能否在当今或是未来切实存在?是否已有这样的例子?)

中世纪欧洲

中世纪欧洲 一、基督教的兴起 1.基督教基本常识 时间:公元一世纪 地点:巴勒斯坦地区 创始人:耶稣 主要信徒:贫苦的穷人 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2.经典:《圣经》 包含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乃基督教唯一的宝典,为信徒信仰和生活行为的准则。 3.教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富人加入教会,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二、法兰克王国 1.国家建立 建立时间:481年 建立者:克洛维。 关键措施: (1)克洛维饭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2)在征服罗马帝国的过程中,他没收了2/3的土地,并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 2.封君与封臣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 (1)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 (2)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3)规定采邑不得世袭,只限终身,而且如果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或者死亡,赐于者有权收回采邑,终止封授关系,要是继续以前的关系。则必须重新分封。

□封臣对封君的义务 无害,即不能加害封君的身体; 安全,保证封君安全,不能疏忽于防卫,不能背弃责任; 忠诚,尊敬、正直,不能在司法审判上做有害封君名誉的事情; 服军役,身为封臣应该随时应召军事任务,其核心任务主要是防卫性的工作,一直应该维持到敌人退却; 提供金钱,这一内容广泛,比如封君情况紧急时给予金钱支持(也就是赎金),封君儿女授骑士礼、出嫁的排场费用,以及封君出行时的费用。 劝告,提出种种意见,使封君作出最合理的判断,而且事无巨细得一一过问。□封君对封臣的义务 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 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特点: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 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影响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三、法兰克王国的扩张 1.背景: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位,四处征伐,进行扩张。 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2.加冕为帝 世俗政权与教会的结合是查理曼政权的重要特征。 加强与教会的结盟,是查理曼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查理曼以教会保护人的姿态,极力维护和提高罗马教会的权益。 他每征服一地都强化基督教势力,强迫他们皈依基督教,要求人民缴纳“什一税”同时还极力维护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

罗马帝国兴衰史[管理资料]

罗马帝国兴衰史[管理资料] :《罗马帝国衰亡史之两安东尼治下的黄金时代》[原创 2006-04-28 22:46:33] 英国历史家爱德华?吉本着《罗马帝国衰亡史》全书出版至今已逾二百年。我国出 版界传出它的一卷节编本中译本问世的信息,依然令人鼓舞。爱德华?吉本出身于 一个拥有大地产的资产阶级家族。据他追记,其家族在,,世纪时开始拥有土地。到,,世纪后期,其远祖已获得缙绅的称号。当时风气,农村殷实之家,大都把子弟送往城市习商。这个家族已有几代人到伦敦从事商业活动,并出现过一位周游西欧并远游美洲的旅行家。吉本的祖父爱德华曾任南海公司董事,由于一次船只失事而破产,但他东山再起,又复积资十万英镑。吉本的父亲亦名爱德华,曾就读于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为托利党人,拥有缙绅称号,一度担任伦敦城的区长,并曾当选英国议会下院议员。吉本的母亲朱迪思?波顿为伦敦商人之女。吉本于,,,,年出 生于伦敦附近的帕特尼镇,是父母的长子。他后来在回忆录中颇以其出身门第而自豪:“我出生于一个自由而文明的国家,一个科学和哲学的时代,一个门第荣耀、 家资富有的家庭。”吉本幼年身体孱弱多病,母亲连生多胎,无力照管,幸赖姨母凯塞琳?波顿悉心看护,几次转危为安。他所受的初级教育很不完整,时常因病中断,,,岁丧母后,又一度辍学,幸赖他生性好学,又得姨母辅导,读了许多古希腊罗马的人物传记,启发了对古典时期历史的兴趣。在入大学之前,他对希腊文和拉丁文都已打下良好基础。,,,,年吉本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当时只有,,岁。他对世界历史怀有很浓的兴趣,从古代而及于近代,几乎尽读所能得到的关于阿拉伯、波斯、蒙古和突厥史的英文着作,在他阅读的书单中也列入了中国史籍。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学院生活使他失去学习兴趣。他更换了一位导师,这是一位“只记得薪俸,不记得职守”的人,对学生既不指导,也乏管理,虽同住一院,却只见过一面,俨然路人。吉本深感无聊,称这段日子为修道院生活,时常离校出

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

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法学。古代罗马的法学十分发达,公元前450年,在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中制定了习惯法的汇编《十二铜表法》。到共和国末期,《十二铜表法》逐渐被新的原则所取代。这些新条例和新原则有各种来源,有的是因为习惯的改变,有的来自斯多噶教义,有的来自大法官的文告。屋大维时期曾赋予一些法学家解释法律的特权。公元1世纪时法学家们开始著书立说,当时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盛行。公元2世纪法学家盖约著有《法学阶梯》。公元2世纪末到3世纪初出现了五位著名的法学家:盖约、巴比尼安、包鲁斯、乌尔比安和莫迪斯蒂努斯。罗马皇帝曾颁布引证法,规定若在法律上遇有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依照他们的著作来解决。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法学家编撰了《格里哥里安法典》和《赫尔摩格尼安法典》,包括了3世纪末4世纪初的法律。提奥多西二世时颁布了帝国最早的一部官方法典——《提奥多西法典》,包括了4世纪以后的皇帝敕令。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时期,根据前述基础,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国法大全》。 (2)文学。早期文学创作多是民间歌谣,流传下来的较少。公元前3世纪出现真正的文学作品,罗马历史上第一个诗人是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2世纪罗马戏剧繁荣,主要有悲剧和喜剧两种,著名悲剧作家是阿克齐乌斯,著名的喜剧作家是普罗塔斯等。拉丁散文也逐渐兴起,开创者是加图。屋大维时期是罗马文学的繁荣时期,著名的诗人有维吉尔、贺拉西、奥维德。维吉尔早期写成的田园诗被称为牧歌,其中流露着对意大利田园风光的深切感情。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颂扬了罗马,前6卷叙述了埃涅阿斯率领特洛耶人到意大利途中的故事;后6卷是埃涅阿斯征服拉丁姆及建立罗马的创业经过。主题思想是强调奥古斯都创建的罗马帝国的伟大。贺拉西以抒情诗见长,代表作是《颂歌》,他的作品或者歌颂罗马人的传统精神,或者颂扬奥古斯都的“功业”。奥维德的作品多以爱情为题材。早期写成的3卷《爱情诗》,是描写他与幻想中情人科琳娜的恋爱故事。奥维德的精心杰作是《变形记》,重述了古代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从宇宙开始创造起,到恺撒最后变成神,情节充满了欢乐与幻想。公元前8年,奥维德被流放到黑海沿岸,在荒凉的岁月里,他写了《悲歌》和《本都来书》,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史学。古罗马最早的历史作品是《年代记》,大约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第一位罗马的历史学家是法比乌斯·皮克托。罗马史学真正的奠基人是加图,著有《创始记》。公元2世纪时希腊史学家波利比阿著有《通史》,叙述了布匿战争以及罗马在地中海东部的征服,现存前5卷,其他仅有残片。共和时代末期历史学家萨路斯提乌斯,著有《喀提林那阴谋》和《朱古达战争》,记录了共和后期罗马的重要史实。帝国时代著名历史学家有李维、塔西陀、阿庇安等。 (4)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最著名的代表人是老普林尼,著有《自然史》。古罗马的农业科学也比较发达。共和时期主要的代表人有加图和瓦罗,分别著有《论农业》。公元1世纪时出现农业科学家科鲁麦拉,代表著作也称《论农业》。地理学方面,屋大维时代曾编制了地图,公元前1世纪时希腊人斯特拉波编著了《地理学》,总结了当时西方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并绘制过一幅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的世界地图。天文学方面,公元2世纪托勒密著有《天文学大全》,对天文学有所贡献,但主要是继承和完善了地心说,其谬说后来为教会所利用,统治欧洲达千年之久。医学方面,提比略时代塞尔苏斯著有一部医学论著,但仅有残片保留。

世界中世纪史名词解释

世界中世纪史名词解释 封建庄园制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 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但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采邑制是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查理·马特时期改革土 地制度,分给贵族、骑士、教会的土地称采邑;领地不能世袭,死后归还国家;受封采邑者要为国王服兵役。采邑制的实行,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以及以中小封建主为基础的骑兵制度。以后大封建主纷纷效仿国王,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促进了自由农民农奴化,加速了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圣像破坏运动8~9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 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发展。7世纪以后,正统教会和修道院则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成为社会各阶层怨恨的目标。利奥三世于726年发布禁止崇拜圣像的诏令,凡抗拒者其财产充公,是为圣像破坏运动之始。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813利奥五世即位,反圣像派重新得势。843年,皇帝迈克尔三世的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再次宣布恢复圣像供奉,大批圣像破坏者以异端罪被处死。圣像破坏运动从此结束。 索贡巡行罗斯大公以武力征服邻近地区。除了掠夺财物和奴隶外,还强迫被 征服的部落称臣纳贡。每至秋末冬初,罗斯大公便率大队亲兵到各地征收贡物,收取毛皮。蜂蜜、蜂蜡及粮食和奴隶,史称“索贡巡行”。这种制度构成罗斯国家早期对内统治的主要特征。 《罗斯法典》基辅罗斯及封建割据时期古罗斯的法令汇编。来源于东斯拉夫 人习惯法、罗斯王公法令和法院判例,约在11~12世纪编成。法典明文规定:破坏田界、偷盗牲畜、纵火焚烧庄园或打谷场、杀害王公贵族及官员者,都要处以重罚;将债农、奴仆、斯美尔德(农民),置于封建依附地位,农民死后无嗣,其财产归主人所有;废除血族复仇习俗,代之以罚付“血款”,即杀人者偿付被害者家属40格里夫那,杀死领主等显贵,加倍偿付,封建主杀死一个农民则只付5个格里夫那的偿金。它们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具特点的法律文献。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二)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二)华 东师大版 【内容标准】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独特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 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二、罗马天主教 1、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说明:教会凭借罗马国教的余威影响西欧,并且趁机扩张。“丕平献土”实际上就是世俗君主与教会势力的互相结合利用(课本36页小字第二段),此后,教皇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了一定的世俗权力。 2、基督教分裂(1054年) 东方:东正教 西方:天主教 3、天主教会影响:控制西欧 经济:直接占有大量土地——财 政治:教皇是至高无上仲裁者——权 思想:控制西欧思想和文化——势

4、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西方文明主流 天主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拥有大量土地,从事土地剥削,教民还得交纳“什一税”作为向上帝的奉献,实际都落入教会腰包。 西欧封建社会,存在两大权力体系——世俗政权势力与教会神权势力。西欧封建制初期,罗马教廷势力超过世俗君主势力,干涉各国内政,教皇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世俗君主屈从于罗马罗马教皇。但是他们双方既互有矛盾(课本38页小字),又相互勾结,共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西欧中古初期文化落后,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会推行“愚民政策”,教皇曾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天主教神学,扼杀、迫害反对的思想和人士。教会的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造成西欧中古时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当然它也渗透到西欧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了很多遗迹和踪影,举例:圣诞节、教堂(课本37、41页)、拉斐尔圣母像、米开朗琪罗雕塑、十字架国旗(理解为什么有人把西欧地区归入基督教文化圈)。 三、西欧城市的复兴 1、背景 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工商业中心)兴起。11世纪前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城市作为工商业中心开始兴起。 2、影响 经济上:促进手工业和商贸交通发展 政治上: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治斗争此起彼伏,市民力量正在成长。 结合课本38页,归纳:一、城市居民的主体是工商业者,是新兴群体;二、城市土地都属于封建主领地,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实际上是为了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榨;三、形式多样,有的温和(赎买),有的激烈(起义),大多数城市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或独立。 文教上:西欧社会诞生最早一批大学,显示了西欧文化教育的进步和突破神学控制的努力。 总之,西欧城市的复兴,标志西欧中古社会进入兴盛时期,也为西欧迈向近代准备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四、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全盛:7世纪前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西罗马476年就宣告灭亡,而东罗马帝国则持续到了1453年,比西罗马多了上千年。 2、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改君士坦丁堡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16世纪中成为地跨三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