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白杨礼赞看表现手法

从白杨礼赞看表现手法

从白杨礼赞看表现手法
从白杨礼赞看表现手法

一、文章赏析

白杨礼赞

茅盾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加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原载《文艺阵地》月刊第6卷第3期,1941年3月10日出版)[2](云南曲靖2017)

二、知识梳理

这篇文章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

1.欲扬先抑

2.对比

3.托物言志

4.象征

5.烘托

备注:

主要表现手法:

象征:使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更鲜明刻画人物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震撼力。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前后照应

对比等

(还有表现手法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叙事抒情、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动静结合、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对比、用典等等)

三、巩固练习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20.选文采用了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爱花、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3分)

21.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3分)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

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

22.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3分)

23.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4.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深刻含义。(3分)

20.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选花(或悟花)变花(或学花)

21.答题示例:“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1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1分)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一种难言的美丽。(1分)

22.答题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以花喻人、花像眼睛,“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1分)

23.答题示例: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作者巧妙地由上段卖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2分)

24.答题示例: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寓意了高远的人生志向;(1分)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1分)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1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8~21题。(15分)

香山野桃悄然开

黄亚洲

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惊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敬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18.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3分)

惊呆——()——()——()

19.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20.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3分)

21.“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5分)

答案:18.出神惊心惦记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而作者的情感也是此文的一条线索。完成时,只要仔细阅读,不难找出答案。

19.示例(A):“腰肢大颤”“互相厮磨”“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中摇摆的情形,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示例(B):“庄重自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同时又把野山桃比作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小后,阳光照射下的情态,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赏析。根据题意,从修辞角度人手,可用“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一句式作答。

20.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树权、枝丫以及指路红布条的状态,表现碎石山径上春风之大。这样写的目的,一方面也突出野山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不容易,从而为下文“我”惊呆的情感埋下伏笔。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把握。表现手法有象征、欲扬先抑、托物寓意、化静为动、对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小见大等。

21.(1)刚经历了冬天,虽然风野,但是无意中看到了在山间顽强生长的野山桃,被它们那种顽强的精神所温暖。

(2)人生中,我们也会不经意间,在身边发现一些所不熟知的的人或者事物并为之感动。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和字词的理解与把握。完成时,应尽量多角度考虑,既要结合情节本身,又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0题。(15分)

胡记面馆(马苏玥)

(1)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6)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7)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8)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9)“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10)“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11)“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12)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13)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14)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15)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16)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17)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18)胡良回了老街。

(19)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20)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良泪汪汪地听。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选自《齐鲁晚报》2017-03-02,有删改)

17.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4分)

18.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9.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4分)

20.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答案:17.【答案】承接上文表现胡记面馆口碑好,引出下文对胡记面馆工艺精细的描写;

突出了老胡坚守规矩的形象特点;为后文写老胡反对破坏规矩做铺垫。(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这段表现了胡记面馆的数量有限,老胡对祖宗的规矩的遵守;从结构上看,引出下文胡良不遵守祖辈规矩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8.示例:(1)运用一系列动词,详写拉面过程,表现了胡良手艺高超,做面工艺精细。(2)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表现了胡良动作干净利落,手艺精湛。

(指出分析角度1分,点明效果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人物动作描写来分析。句子主要描写了胡记面制作的过程,从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面的制作复杂,也正因此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19.【答案】示例:

(1)胡良开分店前期生意红火,后来入不敷出,回归传统后生意仍然红火,前后对比,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也凸显了主题。

(2)胡良破坏规矩经营失败,老胡坚守优良传统生意兴隆,两个人物形成对比,暗示了主题。

(举例2分,分析作用2分。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文中的对比有:老胡对祖训的遵守与胡良对祖训的弃之不顾;食客对老胡与胡良面的夸赞;胡良在开分店前后的态度等,表现出做生意要厚道,要以真实的手艺来博得顾客的赞誉。

20.【答案】老胡对儿子的手艺感到欣慰;希望儿子守好底线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欣慰2分,希望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题目所给的句子正是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从老胡对祖训的坚守,胡良生意的失败,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做生意就得守本分,要诚信。

【分析】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介绍胡记面馆的特色;第二部分(4~11),写胡良央求父亲每天多做些面,能挣更多的钱,遭到老胡的拒绝;第三部分(12~20),写胡良不听父亲的劝告在外另开分店,但终究被人品出了味道的不同,生意以失败告终,又回到老胡的身边;第四部分(21~23),写老胡在临终前对胡良在生意上的满意和嘱托。

本阅读第(2)题是阅读的典型题,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尤其注意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2017 泰州)阅读陈振林的《秦琼卖马》,完成18-21题(22分)。

(1)进江州城的人,有一处必去,就是书场。

(2)一溜儿五间不大的屋子,几根粗木柱立着,全是串通的,宽敞明亮。屋子里的正北方,用砖石切成八仙桌大小的台子,高尺许。台上立一桌,小,宽,不过七八寸,长约三尺。四只桌腿像初生牛犊的小腿细,摇摇欲坠,随时会散架到下的样子。这便是说书人的舞台了。屋外立一对联:汉萧何追韩信闻香下马,周文王访子牙知味停车。上无横批,只悬着匾额,三个字:铁嘴刘。

(3)铁嘴刘正是屋子的主人,江州城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其实。“铁嘴刘”这名号已传下来三代人了。铁嘴刘说书有规矩,白天休息加学习,晚上才登场。铁嘴刘刚过不惑之年,因其喜好蓄须,倒是有了些仙风道骨。

(4)近日,正说《秦琼卖马》①,那情节人物大家伙儿早烂熟于心。但仍然喜欢来听,听过三四遍的,不下百人,但仍然来捧场。快八十的张老太爷说,又听一回,就像吃一道新菜,味道大不同呢。

(5)这日铁嘴刘正开讲,抚尺一拍,全场静息。长须一捋,大声道:“且说秦琼秦叔宝解配军至潞州天堂县投文,只因知县不发回文,困居客店……“

(6)他口里在说,目光一移,瞟至最东座椅上端坐的一人,五十上下,青衣小帽,口微张,耳微侧,入迷一般。铁嘴刘更是卖力,字字如珠玑,诗文对句,句句相连。

(7)“要知秦叔宝黄骠马命运,且听明日分解。”铁嘴刘按住抚尺。子夜散场,听客散去,他与夫人正收拾屋子,抬眼,青衣小帽者还在,似有难言之隐。

(8)“欢迎客官光临……”铁嘴刘客套说。

(9)来人欠了欠身,轻声说:“久闻大名,今日果然。但明日为老母寿辰,在下得回楚州探母,三日后再来相扰,只怕听不到黄骠马之结局也。”说完,一步一回头,消失在黑夜中。

(10)白日无话,第一晚照样满场,不想,才听到开场几句,听客顿觉大不同。说的还是秦叔宝,事儿却新鲜了,店主索房饭钱,秦叔宝与之周旋,足足说了一晚,将人情世故,穿插在情节之中。

(11)暮色又合,第二晚。听客们听说了《秦琼卖马》中的新鲜事,都来了,铁嘴刘开口便说黄骠马膘肥体壮,乃是匹宝马。……再说秦琼痛哭黄骠马。这黄骠马,说了一晚上。

(12)第三晚,铁嘴刘拍拍抚尺:“前面说要知黄骠马命运,且听今日分解,我继续卖嘴啦……”

(13)众人一惊,知道这是接上了大前天晚上的故事。那昨晚“黄骠马”和前天晚上的“人情世故”不都是在原地儿转么?在看最东边的座椅,端坐的正是那晚的青衣小帽人。

(14)铁嘴刘的声音更响:“店主带过黄骠马,秦叔宝不由得两泪如麻。为还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

(15)子夜散场,听客散去,青衣小帽人对着铁嘴刘深鞠一躬,铁嘴刘回躬相敬。没有言语,青衣小帽人骑马疾驰而去。

(16)第二日,江州城传出消息,青衣小帽者为荆州知府蒋大人,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

(17)铁嘴刘每晚照样说书,《秦琼卖马》照样是他的拿手好戏。倒是有一回,夫人轻轻问了一句:“铁嘴啊,你当初咋就知道是荆州知府蒋大人?”

(18)铁嘴刘轻轻捋了捋长须:“天下清廉知府,谁人不知蒋大人?天下孝心知府,谁人不晓蒋大人?天下爱听评书知府,当然首推蒋大人,青衣小帽,且无随从,乃至行事风格……”

(19)夫人也轻轻一笑:“难得你这么用心,等着蒋大人的那两晚,编了那么多的情节。”

一年之后,有人看见,荆州知府蒋大人身旁多了个十三四岁的书童,名唤刘天,据说是铁嘴刘家的独子。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注】①故事梗概:秦琼落难卖马,与单雄信相识,二人英雄惜英雄。尽管后来一人保唐,一人反唐,但兄弟情谊始终如故。

18. 本文主要写了铁嘴刘与蒋大人的故事,请结合相关情节完成填空。(6分)

19.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第(17)段和第(19)段加点的“轻轻”都写出了夫人说话时的心态,但意蕴有所不同,第17段的“轻轻”表现她,

第(19)段的“轻轻”,表现她(3分)

(2) 你从书场外立的那副对联中读出了刘铁嘴怎样的心意?(4分)

20. 第(16)段中写“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蒋大人有没有来请呢?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看法和理由。(4分)

看法:

理由:

21.本文第4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各自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5分)

【链接材料】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都用了的表现手法。

本文第四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18. 答案:编情节等待蒋大人归来;探母归来听说书;回躬相敬。

【解析】本题属于“概括内容”“筛选信息”题。“概括内容”题的答案格式是“谁干什么”。第一空定位到第(10)、(11)两小节,根据“说的还是秦叔宝”“这黄骠马,说了一晚上”,可见并未说“黄骠马之结局”,铁嘴刘在编故事等蒋大人。第二空落实到(13)(14)小节,根据“正是那晚的青衣小帽人”得出答案。第三问抓住“刘铁嘴回躬向敬”即可。

19.(1)平和安静、淡泊名利(不重视);有疑而问,不解;无疑而问,赞赏(理解)。

(2)

【解析】此题属于“揣摩人物心理”题,阅读时宜根据上下文内容,揣摩关键词表现的人物心理。说话总是“轻轻”可见性格平和安静。另外,从“倒是有一回”,夫人没有立即询问,可见淡泊名利,没把这件事放心上,不重视。第二问联系语境,可知有“好奇不解”之心,第三问从“难得你这么用心”,可知对丈夫的理解欣赏之心。

20. 示例一

看法:没来请

理由:蒋大人是刘铁嘴的“粉丝”,他会尊重刘铁嘴;蒋大人是刘铁嘴的“知音”,知道刘铁嘴热爱说书,无志于仕途;蒋大人清廉,不会以权谋私,搞团团伙伙。

示例二

看法:来请

理由:一是蒋大人欣赏刘铁嘴有口才,说不定能在官场上做个“政府发言人”发挥刘的特长;二是刘铁嘴编情节等蒋大人,表现了对蒋大人的欣赏和尊重,蒋大人让这样的人进入的“知府衙门”,会更有利于官员之间的团结。(答来请,理由不宜从蒋的个私角度去思考,这样不太符合蒋的正面清廉形象。)

【解析】这类题属于“补充情节”题,情节补充要符合相关人物形象特点(有时要符合前文的伏笔暗示),言之有理即可。从文章结尾蒋“清廉”“爱听评书”“不带随从”的特点去揣摩人物会不会有“请刘”的行为,这样就比较合理了。

21.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手法】

本文第四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以张老太爷又听《秦琼卖马》如吃新菜的陶醉样子【情境内容】侧面烘托了铁嘴刘技艺高超。【效果】

链接材料的表达效果:以观众听口技时的惊慌反应【情境内容】侧面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具体分析效果】

【解析】此题属于“鉴赏技巧”题,这类题的答题思路为:①手法(本文抓住“张太爷感受”和“观众的反应”,就可得出“侧面烘托”的结论)。②内容(某人干某事时什么样子或什么怎么样)。③效果(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如本题说“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则未加具体分析。)另,课本上的重点课文的内容主旨和写法,也要有所理解和记忆。

22【试题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是“慢”和“精彩”,“慢”是原因,“精彩”是结果。这样就可以确定文章的一个重点就是“怎样慢”和“如何精彩”,从而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这一主题。思路示例:慢慢的阅读,欣赏到语言文字表现的美妙意境和深刻含意;慢慢行走,慢慢观看,体会到了生活的惬意幸福和风景的美妙(水城慢生活,尘世幸福多);慢慢做手工(画画),创造了美妙精彩的手工艺术品(慢工出细活);把自己的心情放慢,不急不躁,平和自然,淡定从容,就会发现,环境很美,人很美,生活很精彩。

有关小说《秦琼卖马》的材料

附1 原小说最后一段:

一年之后,有人看见,荆州知府蒋大人身旁多了个十三四岁的书童,名唤刘天,据说是铁嘴刘家的独子。

附2 小说作者认为:结尾铁嘴刘的儿子最后到蒋的幕府,是个很有意思的结尾,出题者删去是不佳的。如果是原文,可以这样出题:铁嘴刘的儿子最后去了蒋大人的幕府,原因是什么?

结尾刘的儿子跟了蒋,这是因为刘对蒋为人为官的欣赏,把儿子交给他是最好的选择。)

附3《百花园》2016.4 评点:

商榷:20题可否改为改为:如果爱听说书的不是蒋知府,而是一平民,铁嘴刘还会加两天情节吗?请写出看法和理由。(改题是从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角度出题。)

(2017山东潍坊)(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2分)

逃匿的倭瓜

蒋建伟

①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②可能是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也可能有自知之明,从夏天开始,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丛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然而当冬天快要来了的时候,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黄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突然的惊喜:“倭瓜!满地跑的大倭瓜!”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倭瓜金灿灿的,橘黄黄的,橘黄黄的,身上掺杂的那一丁点的绿,过不了几天也会变黄的。摘倭瓜的当儿,猫下腰,找到老根子往上一拽,“啪啪啪啪”,瓜蔓下的嫩根子一阵乱响,叶子也乱响,黄的绿的,“窸窸窣窣”的尘土惹了一身,直直腰,阳光正毒,大汗“稀里哗啦”地乱淌,湿漉漉的衣服粘在皮肤上,有点痒痒,可一看见瓜秧上悬挂的一个个灯笼,这点脏算什么?只是纳闷:它们到底是如何隐藏了一夏半秋的?

③倭瓜的叶子是瓜果类植物中最大的。夏天里,瓜秧有节,蛇似的向前爬,一条两条许多条,贴住地皮的节伸出五六个嫩根子,像手脚一样牢牢抓住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腐草。瓜秧一枝发四个杈,吐叶,开花。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扯直嗓子,唱着歌儿。拼命高爬过其他的枝枝蔓蔓。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叶子有两个手掌大,朝阳的一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刺儿,一不小心就扎你一下,正因为这样,你不敢随随便便去摘花儿,哪一朵花下边不是一大片叶子?

④可是,哪怕扎手也要摘花儿,一种谎花﹣﹣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儿。谎花装成不说谎的样子,怒放金黄的花蕾,释放出满世界的暗香,吸引蜜蜂纷纷前来采蜜,也吸引你来采花儿。采来的花掺和粉芡鸡蛋油炸,或热水一焯,小葱蒜泥凉拌,下酒就饭,横竖那叫一个好吃。大自然的这类纯绿色食材,你还上哪儿找啊?

⑤不说谎的倭瓜花儿,其实就是小瓜纽纽儿。有的秧子每个杈能结两个瓜,有的只结一个瓜,有的瓜纽纽儿长着长着就没了下文,真正坐果之后,那些瓜纽纽儿好像吹小气球似的,从瓜屁股开始,一鼓作气长到头顶,几十天的工夫就变成一个个篮球、一个个大肚子、一个个有梦的人。它们的梦会是什么呢?

⑥是绿意萌动的春天?那,是它们小的时候。

⑦三四月里,随便做一个深呼吸,满肺腑都是甜甜的空气。刚钻出大地的倭瓜叶子,先是小小怯怯的两片鹅黄嫩绿,而后是变大的一片油绿,然后是一片一片。这当儿,瓜秧子还是嫩嫩的呢,叶子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呢,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但是,它们大口大口地喝着阳光喝着雨露和风,才几天,一片比一片变大,变肥厚,墨绿墨绿的。它们大手拍着小手,赞美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⑧太阳底下,瓜秧上的最上边几片叶子在鼓掌。一片叶子突然朝下边望了望,一惊,发现最初的两片叶子,已经变黄、枯萎。它们为什么这么苍老呢?那可是我们的老大!

⑨这个小精灵呀,仿佛看见了那两片叶子出生前的一幕:

⑩一个下午,南风尚寒,零下二摄氏度的天气,一个人在一小块空地里,种下了几粒种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6日有删改)18.文中标题中的“隐匿”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分析。(2分)

答:

19.请简要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20.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

答:

②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

21.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独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赏析。(4分)

答:

答案:18.①倭瓜隐藏于浓密肥大的叶子中,不易被发现;②倭瓜到处结果,满地都是;③倭瓜悄悄生长,四处蔓延。(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9.过渡句(1分),将文章由上文对瓜纽纽的描写,转到下文对春天三四月份倭瓜秧子的描写,使文章自然贯通,融为一体(1分)。

20.①运用拟人(1分),活用“胆小”“现出原形”“慌不择路”“满地乱跑”等词语,赋予了人的情态,描写出了倭瓜丰收时满地果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1分)

②示例一:运用比喻,将“倭瓜叶”比作“绿色的大手”,从色彩、形态方面表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示例二:运用叠词“浩浩荡荡”“郁郁葱葱”(夸张),充分彰显了倭瓜叶铺天盖地、繁盛的生长气势,极具张力。(2分。答出一点即可,手法1分,分析1分)

21.写作思路:以时间为线索,用倒叙的手法将倭瓜的一生完整再现出来,依次展开,思路清晰。(2分)表现手法:①从眼前的事物写起,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使文章内涵丰富,韵味十足;

②将倭瓜人格化,赋予其人的特点,使倭瓜形象更加生动、可爱,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

白杨礼赞阅读及答案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共14分) 一、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 《白杨礼赞》选自《》。本文是一篇,作者茅盾,原名,字,作家、社会活动家。“礼赞”一词的含义是。全文的抒情线索是“。” 1. 见闻杂记散文沈德鸿雁冰怀着敬意地赞扬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4分)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答: 3.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4分)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挺立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努力力争上游 4.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2分) 答: 5.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2分) ①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与挺拔 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 6.放声诵读第④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2分) 答:

白杨礼赞阅读理解题

白杨礼赞》阅读理解 (一)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二)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三)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四)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 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选文从哪几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答:外形、色彩、风格。 2.选文从哪几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作用是什么? 答:干、枝、叶、皮四个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突出其正直、倔强、不折不挠 紧扣“力争上游”,为写白杨树的精神美作铺垫外形--“笔直”,干--“绝无旁枝”“丫枝 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 枝--“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叶--色彩:“银色”“淡青

《白杨礼赞》阅读及答案教学提纲

《白杨礼赞》阅读及 答案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共14分) 一、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 《白杨礼赞》选自《》。本文是一篇,作者茅盾,原名,字,作家、社会活动家。“礼赞”一词的含义是。全文的抒情线索是 “。” 1. 见闻杂记散文沈德鸿雁冰怀着敬意地赞扬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4分)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答: 3.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4分)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挺立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努力力争上游 4.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2分) 答: 5.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2分) ①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与挺拔 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 6.放声诵读第④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2分) 答:

白杨礼赞阅读题(附答案)

白杨礼赞阅读题(附答案) 导语:《白杨礼赞》以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以下是由的《白杨礼赞》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一)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①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②也许你要说它 不美。③如果美是专指“婆婆”或“旁速科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④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⑤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林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⑥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⑦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 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⑧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 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本文段选自一写的(白杨礼赞),该文是一篇托物言____的散文。 2.对第③句中“好女子”的“好”的解释,恰当的是哪一项?() A.美 B.婆婆 C.旁逸斜出 3.本文段的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

A.不能,四句是递进关系 B.能,四句是并列关系 C.不能,四句是因果关系 D.不能,第一句总括后三句,后三句是因果关系 4本文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5.对本文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先抑后扬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扬抑结合作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先场后抑作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答案: 1.茅盾志 2A3. A4B5. B (二)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是你回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子去“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却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

《白杨礼赞》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3

《白杨礼赞》同步训练 基础知识: 一、选出加黑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 A、婆娑(suō)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ǎi)倔强挺立(jua) B、开垦(kěn)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虬枝(qiú) C、锤炼(chuí)秀颀(qí) 外壳(qiào)恹恹欲睡(yàn) D、毡子(zhān)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出坦荡如砥(dǐ) 二、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 A、傲然伟岸参天妙手偶得 B、视野贱视挺拔积雪初溶 C、靠拢错综质朴诸如此类 D、宛若鄙视佩服纵横决荡 三、选出加黑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 A、旁逸斜出以逸待劳名人逸事 B、视野旷野野蛮 C、参天参考参拜 D、潜滋暗长滋蔓滋芽 四、句子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像消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淡青色。 4、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着西北风。

A、映入屹立露出抵抗 B、扑入耸立泛出对抗 C、进入矗立显出抵御 D、闯入直立现出抗拒 五、画横线的词语在句中有同义词的一项是()。 A、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B、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C、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D、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中哨兵? 六、解释词语。 1、妙手偶得—— 2、坦荡如砥—— 3、伟岸—— 4、纵横决荡— 5、秀颀—— 七、指出下边的陈述句哪些是肯定,哪些是否定。 1、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2、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世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 3、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 4、海水冶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 () 5、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 ()

《白杨礼赞》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白杨礼赞》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二)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回答18-20题。(11分)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 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8.请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2分) (2)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2分) 1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分) 20.文中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白杨礼赞》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白杨礼赞》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白杨礼赞》选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⑥可不是,⑦单调,有一点儿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文中写出高原辽阔的词语是________,写出高原平坦的词语是________。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4.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5.概括描写高原特色的句子是________ ,其关键词语是________。 6.文中“雄壮”、“伟大”、“单调”都加引号,这三处引号

白杨礼赞阅读理解题

《白杨礼赞》阅读理解 (一) (一)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二)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三)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四)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选文从哪几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答:外形、色彩、风格。 2.选文从哪几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作用是什么? 答:干、枝、叶、皮四个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突出其正直、倔强、不折不挠紧扣“力争上游”,为写白杨树的精神美作铺垫 外形--“笔直”,干--“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枝--“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叶--色彩:“银色”“淡青色”;风格--“倔强”,“直”“不折不挠”“力争上游”。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它表现了白杨树不仅外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课后习题人教版

15《白杨礼赞》课后习题 一、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参考答案: 课文中其他地方出现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有: 第一处:第4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二处:第6自然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三处:第8自然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四处:第9自然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这些语句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照应文章标题,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 作者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三个方面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首先描写黄土高原,赞美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其次描写它的“干、枝、叶”笔直、向上的特点,赞美其外部形态的不平凡;最后描写白杨树力争上游,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的特点,赞美其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二、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高原上有黄色的土和绿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 2.文章第7段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了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和“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抑;但笔锋一转,则变抑为扬,说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夸它是“伟丈夫”等。本文抑扬手法的运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茅盾《白杨礼赞》阅读练习及答案

茅盾《白杨礼赞》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5分)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9、文中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白杨礼赞》检测练习题

《白杨礼赞》同步练习题 1.选出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A.婆娑(suō)潜滋暗长(qián)主宰(zǎi)倔强挺立(juè) B.开垦(kěn)无边无垠(yíng)倦怠(dài)虬枝(qiú) C.锤炼(chuí)秀颀(qí)外壳(qiào)恹恹欲睡(yàn) D.毡子(zhān)旁逸斜出(yì)泛出(fàn)坦荡如砥(dǐ)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傲然伟岸参天妙手偶得 B.视野贱视挺拔积雪初溶 C.靠拢错综质朴诸如此类 D.宛若鄙视佩服纵横决荡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 (1)《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2)象征与比喻、拟人不同。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更深刻。因此象征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拟人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3)《白杨礼赞》是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的主线的。() (4)《白杨礼赞》作者是杨朔,我国现代作家。() 5.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

白杨礼赞中考题阅读答案

(09年广东梅州)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11.文段选自 写的散文《白杨礼赞》,“礼赞”的意思是: 。文中“坦荡如砥”的“砥”的读音是( ),“倔强”的“强”的读音是( )。(4分) 12.简要分析第⑤自然段划线部分的结构特点。(3分) 13.第④自然段与第⑥自然段能否对调?请结合句中相关词语作简要分析。(3分) 14.对上面文段内容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②段对黄土高原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对高原的赞美是所选文段的重点。 B. 写高原的“雄壮”、“伟大”是正面衬托白杨树,写“单调”是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 C.“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加点的“扑”换成“进”,效果相同。 D. 文中“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改成“远远有一株、三五株,或一排”效果是一样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白杨礼赞》同步试卷

《白杨礼赞》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婆娑(suō)主宰(zǎi)倔(juè)强潜(qián)滋暗长 B. 开垦(kěn)倦怠(dài)虬(qiú)枝无边无垠(yín) C. 锤(chuí)炼秀颀(qí)鄙(bǐ)视恹(yǎn)恹欲睡 D. 毡(zhān)子晕(yùn)圈刹(shà)那坦荡如砥(d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哨兵伟岸屈曲盘旋咀嚼回味 B. 驰骋耸立旁逸斜出如火如茶 C. 雄壮联想诸如此类万赖俱寂 D. 傲然靠拢力争上游纵横绝荡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时,令全世界为之瞩目。 B. 金庸先生开新派武侠先河,其笔下行侠仗义的武侠人物、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人生百态。 C.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好好把这些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 D. 随着“大阅读”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市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每年都在逐年攀升,大量阅读已被许多学生接受。 4.下列语句中的划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B. 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C.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主宰:支配。) D. 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旁逸斜出:到处出没。) 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美国,一部佳作未必卖座,而卖座的不一定是上乘之作。。 A. 但美国影评界却公认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二者兼备。 B. 但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却被美国影评界却公认为是卖座的佳作。 C. 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美国影评界公认为二者兼备。 D. 美国影评界认为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是卖座的佳作。 6.读课文《白杨礼赞》,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汽车在望不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比喻) B.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反问) C.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白杨礼赞》选段阅读答案

《白杨礼赞》选段阅读答案 阅读《白杨树礼赞》选段,回答问题(17分) 它没有波娑的姿态,没有曲屈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木(那也是挺秀颀的)。去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17) 9、在选文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4分) 答:反问、排比、比喻、对比。(2分一个0.5)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同时在比喻中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赞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意思相同均可)(2分) 10、选文第二段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本段在揭示文章思想内容上起了什么作用?(4分) 答:议论、抒情(1分)本段进一步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的原因,点明全文的主旨。(3分) 11、选文第三段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2分) 答:本段是全文的结尾,以木反衬白杨树,收束全文(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与开头相照应。 12、选文中作者“礼赞”白杨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神”,它象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象征了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意思相同均可)

白杨礼赞中考题阅读答案白杨礼赞阅读题答案

白杨礼赞中考题阅读答案白杨礼赞阅读 题答案 (09年广东梅州)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 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 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 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 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 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 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 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 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 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 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 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 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 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 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11.文段选自写的散文《白杨礼赞》,“礼赞”的意思 是:。文中“坦荡如砥”的“砥”的读音是( ),“倔强”的“强”的读音是( )。(4分)

《白杨礼赞》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1分)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4分)13.文中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3分)

白杨礼赞阅读题答案

白杨礼赞阅读题答案 一.阅读阅读第二段做题。 1.解词 (1)垠(2)砥(3)视野 2.“黄与绿主宰着”中的“黄”指________,“绿”指________________。 3.“你会忘记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高原景色的目的是什么? 5.“并肩”前应填____-。与它意义相近的还有_____和_______。 6.给文段分层,并归纳层意。 7.“扑”与哪一个词呼应?体会其表达作用。 8.找出文段中运用夸张,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并仿照此句写一句话: 二.阅读第5、6自然段。 1.解词 (1)旁逸斜出(2)不折不挠 2.找出文段的中心句。 3.“一律”的含义是___________;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_____。 4.文中说和白杨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又说它“决不是平凡

的树”,矛盾吗?为什么? 5.文段中的白杨树象征着什么? 6.能高度概括白杨外形特点和内在气质的一个词是_________。 7.给本段文字分层,正确的是() A123/45/67 B1/2345/67 C12/34567 D1/23456/7 8.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黄绿措综坦荡如抵妙手偶得潜孳暗长 倔强挺立旁遗斜出艰强不屈不折不扰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根据课文对白杨树的描写,补写出第一联的下联。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__________。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三.阅读第7段做题. 1.文段《》,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 2.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3.将“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改为陈述句。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5《白杨礼赞》课时练习试题

《白杨礼赞》课时练 一、语基达标训练 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 A、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外壳.(qiào) 恹.恹欲睡(yàn) D、毡.子(zhān) 旁逸.斜出(yì)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 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 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 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 无处不耐人寻味。 3、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弛,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②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劲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绝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错别字 改正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改正。 ①今年全国将有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②

江苏省是试点省份之一,在沿江8市20所中小学试点开办京剧课。③除此以外,江苏还将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④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 识。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 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 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冬小麦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播种完毕,因为出土的幼苗必须经历一整冬的雪压霜欺,最后才能在来年的5月扬花吐穗,孕出果实,倘若要躲掉那个刺骨的冬天,执意把它播种在温暖的春天,最终也只能徒长枝叶,永远不会结出一粒果实。雪压霜欺对冬小麦来说,是一段不能缺失的经历,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种种磨难,倘在逆境中__________ ______。 (1)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对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到关于生命的哪些启迪?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 充完整。 (3)白杨树使你联想到那些人物或精神品质? 二、课内精彩阅读 (一)

白杨礼赞参考答案

四,学生阅读全文讨论给课文分段: 提示:1,本文一共几小节?9 节 2,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总结: 一(1节)点明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二(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衬托白杨树不平凡。 三(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 四(7-8)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五(9)通过对比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明确: 1,分法较多,有道理就行。 2,本文的线索: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阅读课文讨论思考: 1,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 明确:“一条大毡子” 2,课文运用了哪些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土高原的? 总结:黄绿错综--------颜色;无边无垠-----空间;坦荡如砥-------地形。 3,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有如何? 总结:先是:“雄壮”“伟大”然后:“单调” “恹恹欲睡”。 4,讨论文中提示“写对高原的“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两种感觉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总结:正反衬托:正,生长环境的伟大。白杨树还是值得赞美。 反,离开白杨树还是单调, 5,总结写作顺序:面点。 象征与比喻的异同点: 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即写作方法,是就整个篇章而言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象征义;而拟人和比喻则是修辞手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是都把事务人格化,但象征的写法大都用在立意上,即把某种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描写的事物的形象中,拟人则是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通常并不寄寓更深的意义。

象征和借喻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借喻是建立在相似的基础上,象征则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二)精读语段,探究主旨 1、找出课文直接写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思考:分别写了白杨树的那些方面的“不平凡”? 2、朗读描写白杨树外在美的段落,思考: (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3、研读第7段思考: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明确课文的线索;课文的写作背景。 2,作者有关知识。 集体订正 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总结全文。 三,学生阅读5-6节思考并讨论: 1,概括5-6节内容。 明确;写白杨树的外形表现白杨树的不“不平凡”。 2,第5节主要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总结明确: 总:力争上游,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性格: 干:丈把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