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信息的内容、形式与载体

论信息的内容、形式与载体

论信息的内容、形式与载体
论信息的内容、形式与载体

论信息的内容、形式与载体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张辑哲

[摘要]信息内容只能通过信息形式方可存在于物理时空中并充分实现其信息价值;信息内容对信息形式虽具有内在决定性,但信息形式对信息内容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外在限定性:某些信息内容会因信息形式的限定而不能形式化,不能充分实现其信息价值。信息形式是信息外化处理行为的产物与“工具”,有物理形式和物质形式两大类,本态信息①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式。狭义信息载体是信息主体的创造物即“第二实在”②,有“全载体”和“半载体”之分;“全载体”又可分为“直观(直接)载体”和“非直观(间接)载体”两大类。信息形式与信息载体对信息内容以及信息行为和信息效应的性状具有技术性决定意义。

[关键词]信息形式信息载体信息全载体信息半载体

信息的内容、形式与载体是信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问题),因为它们从根本上决定着信息的状况和信息价值的实现。虽然信息内容是信息的根本所在,但其形式、载体并非无足轻重。深入研究并弄清它们的基本理论问题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理论(定理式)关系,是进行正确的信息实践的理性前提。但已有信息理论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欠缺或薄弱。

一、信息的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一对不可分的哲学范畴(概念):没有没有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没有形式的内容;内容虽具有根本性,但形式绝非无足轻重,因为内容只能通过形式方可存在于物理时空中并实现其价值(有意义);虽说内容会内在地决定其形式,但现实中既有以及可能有的具体形式也会外在地限定其所能表现的内容。内容与形式不能相互分离存在并有意义。

在信息问题上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这种哲学性理论关系体现得尤为明显,如西文(拼音文字)这种形式就不能表达、实现中文(象形文字)“书法”作品所蕴涵的美学性信息内容,也难以忠实再现唐诗宋词的神韵与意境。而人们心目中所形成的许多极其复杂、玄妙、玄奥的本态信息,则是任何已有或可能有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字)都无法准确表达的——“道可道,非常道”;“语出道断,文成意死”——它们只能栖息游荡在人们的心目中。这当然也就限制了其信息价值的实现:至少它们很难成为可与人共享(传递、交流)的信息。

信息内容即具体的信息所指③,也就是每一个具体的信息本身,或说每个具体信息所指称、所蕴涵的“意思”。如“明天要下雨”和“外面已经下雨了”这两个信息所指称、蕴涵的“意思”,就是这两个信息的内容。信息内容是信息的根本所在——没有它,信息就无从谈起,信息就不成其为信息。

信息内容是由信息主体即生命体的信息能力决定的,而且体现着信息能力的质(主导)的方面。由于不同信息主体的信息能力不同,所以同一个信息所指对象④在不同的信息主体中会形成不同的信息内容(信息所指)。信息内容不仅从根本上决定着信息的性质、价值、质量,同时也内在地决定着信息的存在形态及其具体形式(可能是什么、只能是什么或不能是什么)。如上述那种复杂、玄妙、玄奥的信息内容就只能是本态,不能或很难是物态⑤;而“明天要下雨”或“外面已经下雨了”这样的信息内容就既可以是本态,也可以是物态。当然,信息形态及其形式、载体与信息内容的关系也并不完全是被动的、被决定的,它们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反过来影响、限定、甚至决定信息内容,尤其是信息内容的性状和其价值的实现:如本态信息的确定性、稳定性程度就明显不如物态信息,其价值的实现程度(至少在被

传播和被使用的范围上)也绝对不如物态。

信息形式是信息内容在现实世界物理时空中的存在与显现方式及其样式,它是信息形态的下一逻辑层面——即信息形态在现实时空中的具体表现与展开,且只能是物态信息的具体显现方式及样式。信息形式有物理形式和物质形式两大类:前者如信息主体用以表达、传递信息内容所做出的肢体动作,所发出的声音;后者如信息主体所刻画出的痕迹,所书写出的文字,所画出的图形、图画,所制作出的图象、影象、雕塑,所建造出的建筑物(物质形式)等等。本态信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式。上述具体形式虽也可虚在于生命体中(如人们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想象场景时心目中同样会有“图形”、“图象”、“文字”、“声音”等“形式”),但这毕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形式,因为它无法实现形式的价值与功能:在外在的时空中表达、展现内容。

信息形式实质上是信息主体(生命体)对信息进行外化处理⑥的产物与“工具”,其可能的具体形式同样由信息主体(生命体)的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能度⑦决定,且体现着信息能力的技术性方面。如复杂、玄妙、玄奥的本态信息之所以难以形成物态,无法形式化这一事实,实质上意味着它已达到了人类信息能度的技术边界(极限),即人类虽然具备获取(内化)其内容的能力,却不具备将其外化(物化、形式化)的能力,创造不出(找不到)可将这种信息内容准确外化的形式、物质载体和方法。信息形式的这种倚重于信息技术能度的性质,对信息显然具有技术决定性意义。

二、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载体是指承载有信息的物质实体,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信息载体是指所有承载有、蕴涵有信息,即生命体可从中形成、获取信息或可将信息赋予、固化其中的物质实体,即所有的第一和第二实在⑧,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房屋衣饰、笔墨纸砚等等,当然也包括生命体自身在内;狭义信息载体是指专门用于承载、固化信息或兼有承载、固化信息作用的物质实体,它只能是信息主体(生命体)有目的的创造物即第二实在,如笔墨纸砚、房屋衣饰等等。理论信息学意义上的信息载体当然是指狭义而非广义。

信息载体对于信息的意义、价值可分解为宏观、微观两个层次:从宏观上讲,信息载体对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存在及价值实现具有物质基础性支撑意义。换句话说,没有广义尤其是狭义信息载体,信息的内容、形式均无法存在,无从谈起。因为信息虽然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却不能离开物质、能量而存在;从微观上讲,信息载体的物质特性直接决定着信息、信息行为乃至信息效应的性状,如信息内容与形式的确定性、可靠性,信息行为的速度、效率,信息效应的时效性、深刻性、持久性等等。

狭义信息载体又可分为“信息全载体”和“信息半载体”两种:“信息全载体”是指只用于承载、固化信息而无其他目的物质实体,如纸张及其墨迹、胶片及其图象、磁盘光盘及其所载数据等等;“信息半载体”是指兼有承载、固化信息和其他实用功能的物质实体,如建筑物、服装、器具等等。形象地说,制作信息全载体的全部目的(功用)只在于承载、固化信息;而制作信息半载体的目的只有一半是承载、固化信息,另一半则是居住(房屋)、穿戴(衣饰)等实用目的。更狭义或曰严格意义上的信息载体应该是指信息全载体而不应包括信息半载体在内,因为人们建造房屋、制作衣服、器具的主要目的是实用而并不是承载、固化信息。但这些实用性的制造物一旦被制造出来,就必然具有承载、固化信息的功能,而且这种信息功能往往是信息全载体所不具备的(如其比信息全载体中的信息更直接、更原始、更形象、更鲜活)。所以人类社会在将其作为实用物品使用的同时,也将其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信息物)对待,这在某些领域(如刑侦、考古、文物工作等)表现得尤为突出。信息全载体和信息半载体之间的信息功能差异可另外做专门的深入研究。理论信息学目前所研究的狭义信息载体,在包括全载体和半载体在内的概念前提下,主要是针对信息全载体。

信息全载体显然是信息外化处理行为中“物质化”行为(即信息技术)的产物和“工具”。

信息的外化处理行为分为“物理化”和“物质化”两个部分,前者是指肢体动作、说话等行为,并不涉及信息主体之外的物质实体的动用,所以也涉及不到严格意义的信息技术;后者是指刻画、写字等行为,必然要动用生命体之外的物质实体,同时也就涉及到严格意义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历史起点显然应从信息的物质化行为的发端(刻画、写字)算起,信息技术的外延显然应包括从刻画、写字到现代以电子技术为主导的所有具体的技术,而决不仅仅是指现代所谓“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简洁而形象地说,信息物质化处理行为与信息技术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是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形成的两个概念——因为它们实质上是在做一件事情:动用信息主体之外的物质实体并运用、利用其物质特性,在信息主体之外的时空中处理信息,以便于人们更有效地获取、使用信息。与信息内化处理⑨行为相比,虽然它永远处于辅助地位,但它对信息行为和信息价值实现的影响却是全方位的。

信息物质化处理行为即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至今已动用使用过的信息全载体也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但所有这些信息全载体可分为“直观(直接)载体”和“非直观(间接)载体”两大类。直观(直接)载体是指信息形式直接固化于物体表面,生命体可直接、直观地从中获取信息内容的载体(如载有文字、图画的纸张、墨迹等);非直观(间接)载体是指信息形式未直接固化于物体表面,而是隐存在其内部和相应的技术机制中,生命体不能直接、直观地获取信息形式与内容,而只能通过启动其机制才能间接获取信息的物体,如电脑及其磁盘、光盘,录音机、录象机及其磁带、磁盘、光盘等。从信息形态的角度讲,前者是物质态信息中恒定态信息的载体,后者则是非恒定态⑩信息的载体。这两种不同的载体及其所形成(承载)的两种不同形态的信息,有着明显不同的信息行为效应和信息技术效应:前者确定性、可靠性程度高而速度、效率低;后者速度、效率高而确定性、可靠性差。

信息全载体显然也由信息能力和信息能度决定,且同样取决于信息主体的信息能力和信息能度的技术性方面。直观载体和非直观载体的上述差异实质上也意味着人类没有发现、创造速度、效率和确定性、可靠性俱佳(兼具)的物质实体并将其运用于信息物质化行为中的能力,是人类信息能度的一种具体体现。

三、几点结论

信息内容是信息的根本所在,信息形式和信息载体(及其信息技术)只是相对于信息内容才有信息意义,它们对信息内容的存在尤其是外化存在和物质化存在,虽具有基础支撑性和技术决定性意义,但只有在符合(至少不悖逆)信息内容对其形式、载体的内在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其意义,才能与信息内容一道共同完成信息使命,实现信息价值。

信息内容、信息形式、信息载体之间的异同之处及其理论(定理式)关系可归结为以下四点:一、信息内容与信息形式、信息载体均由信息主体的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能度决定:信息内容体现着信息能力的根本(本质、主导)性方面;信息形式和信息载体体现着信息能力的技术性方面;二、信息内容内在地决定着其具体的信息形式和信息载体,具体信息形式和信息载体只有符合信息内容的这一内在要求,方能使信息成其为信息并实现其价值(如真理、定律等抽象的信息内容,就内在地决定了其表现形式只能是语言文字符号等可表达抽象信息内容的形式,而不能是手势、动作、影象等形式);三、既有及可能有的具体形式和物质载体外在地决定着信息内容可形式化、可物质化的程度和限度:这实质上意味着信息内容不可能全部形式化、物质化;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信息内容都能有、会有可将其准确表达的形式和可将其物质化的物质载体;四、信息内容的数量远远多于信息形式和信息载体的数量,因为不同内容的信息可以有完全相同的形式和物质载体。如人类浩如烟海的文章著作就是浩如烟海的不同的信息内容,但其表现形式却是一个:文字符号,其物质化载体的数量也是很有限的,无法与信息内容的数量相比。

①参阅拙文:《论信息形态与信息质量(上)——信息形态及其意义》(载《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2期)

②“第二实在”是我提出的一个哲学本体论概念范畴,指生命体创造出或改造过的物质实体性的存在,如建筑物、衣饰、笔墨纸砚等;人力未介入过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自然物质实体性存在为“第一实在”。

③参阅拙文:《论“信息所指”“信息所指对象”和“信息能指”的认识论价值》(载《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6期)

④同③

⑤同①

⑥信息的内化处理和外化处理是我在信息行为论中提出的两个基本概念,信息的外化处理是指信息主体用物理方式或物质的载体、工具、技术等手段,将信息内容展现在生命体外部空间中所采取的一切行为,如做手势、说话,刻画、写字等等。

⑦同③

⑧见②

⑨信息内化处理是指信息主体在其生命体内部对信息的“处理”:如确认、记忆、分析、思考等等。

⑩同①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已出版、发表学术论著若干,现正在进行其自创的旨在弄清信息基础理论问题的“理论信息学”研究。)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论十大关系》精品品读心得体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于1956年4月25日发表。这篇文章,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近60年的时间里,毛主席的这次讲话对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依然有着巨大的作用,足见其影响之深远。这次通过品读《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结合教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品读经典,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大公无私、艰苦奋斗、自觉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典型团体,足见其思想的伟大和博大精深。结合我国实际,综合理论研究,细细品味其中深意,了解其时代背景,理解其科学内涵,借鉴其分析问题的方法,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为处理这些问题奠定好思想理论基础,不偏离正确的前进方向。同时,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科学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客观事物、指导工作,坚持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反对教条主义。 在1956年初,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时已有一定经验,也逐步了解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在毛泽东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的汇报的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觉的开端。 该讲话主要讲了十个问题,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下面是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感悟: 页脚内容

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内容是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结构和组织。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是叠态的影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改变。但形式又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它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反之,就起严重的阻碍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两型社会”教育,将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一、综合实践活动 如果说素质教育的提出带来了中国教育的“第一个春天”,那么2001年,教育部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提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迎来了中国教育的“第二个春天”。其中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最直接的途径。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界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

活,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具体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为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以自身发展为最终目标;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多样的学习体验和能力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相对灵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的特点,制定课程实施标准,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进行相应的校本开发和实施。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对象的研究型活动,包括制定方案、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二是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为主的实践型活动,包括参观、考察、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三是以项目设计和技术实践为主的设计型活动,包括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以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技术实践,进行大胆创新。这三类实践学习活动可以相对独立,更多的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信息的一般特征是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一般特征是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 2.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3.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是信息。 4.信息技术的英文简称是IT. 5.信息技术经过了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6.Windows是微软公司开发的视窗操作系统,它是目前电脑上用的最多的操作系统。 7.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频是它的一项主要性能指标,主频越高,CPU的速度就越快。 8.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四个环节): 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9.搜索引擎指用于因特网上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最早的搜索引擎出现在1994年4月。美籍华人杨致远和美国人David Filo创建的搜索引擎是雅虎。2000年1月,李彦宏和徐勇创建了百度。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主要可划分如下: (1)全文搜索引擎,代表性的有google,百度等。这些比较专业的全文搜索引擎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检索程序,俗称蜘蛛程序或机器人程序。 (2)目录搜索引擎,他们将收取到的各个网站的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共人们分类查找,这种方式也成为分类搜索。 10.搜索技巧: (1)在特定网站上搜索可以用site。比如在重庆八中网站上查找“高考喜报”信息? 在百度中输入:高考喜报site:https://www.doczj.com/doc/6c11128341.html, (2)限定网址中包含字符串:inurl 如在网址中包含edu的网站中搜索“高考状元”可以在百度中输入: 高考状元inurl:edu (3)查找某一类特定文件:filetype 查找双曲线的ppt课件,可以在百度中输入: 双曲线filetype:ppt 11.ftp服务器是一种文件传输服务器。如果一个ftp服务器的ip地址是192.168.23.168, 正确的地址应该是:ftp://192.168.23.168 12.计算机的文件名由主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连接。主名可以有使用者自行确定,扩展名则用来表明文件的类别。文件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的文件类型有不同的扩展名。如文本文档的扩展名是txt,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是exe,word文档的扩展名是doc,excel的扩展名是xls等。计算机的文件主要分为两种: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 13.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再造等一系列过程,是收集到的信息称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14.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确立信息加工目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再造——根据目标修改加工。 15.信息加工方式的转变:正在由人工加工方式向计算机加工方式转变。 16.信息加工的类型: 1.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2.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加工。 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加工。

创新载体形式弘扬传统文化(20200704201025)

创新载体形式弘扬传统文化 三全食品创始人、郑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陈泽民: 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百家姓”的血液 “中华文化百家姓,其实是互相包容、交流、交融在一起的,大家都和你有亲缘关系、人人都是亲人,就形成了中华民族都是大家庭的局面。”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食品创始人、郑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陈泽民说,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善良、勇敢的伟大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姓氏都随着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与各姓氏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的身上,其实都流淌着“百家姓”的血液。 陈泽民认为,《百家姓?起源故事》的拍摄,可以增强各个姓氏的自豪感,增强其凝聚力和向心力。说起陈姓起源,陈泽民告诉记者,目前“陈” 是中国第五大姓氏,历史悠久,全球“陈”姓人口总数约9000 万人。 根据研究,陈泽民了解到自己虽然出生于重庆,但追根溯源,明末清初时则是从湖北红安一带随着“两广填四川” 而迁徙到四川重庆;更早以前的陈姓先祖,则在唐代生活于江西德安县,正是赫赫有名的“义门陈” 。

陈泽民认为,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哪里需要开疆拓土,中华民族就会到这个最艰苦的地方去,各个姓氏也会加快融合。 对于《百家姓?起源故事》,陈泽民表示,自己不仅支持,也积极参与了相关活动。他还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期待:“希望这部作品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成为人见人爱的作品,使大家尤其是青年观众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和故事,为自己的祖先、姓氏光宗耀祖。” 人生七十古来稀。虽然陈泽民已逾七旬,在别人看来这是他功成名就、可以安享天伦的年纪,但是,他一直践行“攀登者文化”,从不满足现状,一直往前发展,不断创新、革新。从医院副院长到创办三全食品,如今,他又行走在“二次创业”的路上,进军新能源。 三全食品,是陈泽民50 岁时下海创立的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企业。今年3月,虚岁74 岁的陈泽民,成立了郑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军新能源产业。他介绍说,目前地美特已经在美国和新西兰收购了相关企业,利用中国的技术对其进行改造,谋求实现转型升级。陈泽民认为,开发地热利用,是寻求清洁能源,缓解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地热转变成电能,相当于整个地球就是个大锅炉。不但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环保的能源,而且能解决新能源的问题,解决雾霾的问题,造福人类。”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华夏文化的核心是家国文化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1、如何理解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 在艺术构思中,形式是追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作品有怎样的内容,就会呼唤适合这内容的表现形式,而特定的形式也往往是为特定的内容服务的。这种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是建立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割裂开来的基础之上的,即艺术作品的内容在未物化为形式之前。事实上,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统一在一起的,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所以,我们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实际上这是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两者的关系而得出的结论。 2、如何理解形式的能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形式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每个不同的艺术家,在选择创作题材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身把握艺术语言的特长来加以取舍裁定,一般不会强己所难而为之;其次,还表现在选用不恰当的艺术形式,对于内容的表现,不仅不能使之增色,反而会糟蹋内容、歪曲内容。 艺术作品形式的相对稳定性,首先,表现在某一种类型的作品,在将形式剥离内容后依然可资利用的继承性上,即鲁迅所提出的“旧瓶装新酒”;其次,还表现在有些艺术作品形式的美,可以抽取出来,构成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3、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是怎么体现的?(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内容是有形式的内容,形式是有内容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相互包容、相互转换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1、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来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作品有怎样的内容,就会呼唤适合这内容的表现形式。 2、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所以,从艺术鉴赏即接受角度来看,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是形式,这形式被认知、被体验了就是内容,所以,形式又先于内容、决定内容。(1)首先,艺术欣赏必须从对形式的解读、感受开始,进而才能达到对内容、意蕴的把握。 (2)其次,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内容的欣赏。 (3)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自身就是内容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讲解稿 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我代表第六组全体成员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篇被称为探索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ppt1——《论十大关系》——毛泽东ppt2,准确的说我们现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的前身,这是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次讲话构成《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Ppt3 现在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P256页,咱们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最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标题以及作者,一个好的标题能帮我们快速的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作为一篇讲话稿,当然也不例外,比如说这篇《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最上面三排字,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节选)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ppt4,很明显告知我们,这篇讲话稿的作者,发表的时间,以及它的主要内容。对于毛泽东,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前面我们也已经学习过他的《实践论》、《矛盾论》,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语言上多直白表述,但是往往隐藏着深刻寓意,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的琢磨,总体上毛泽东的文章还是易于理解的。这里我们还是简要介绍一下毛泽东出生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乡湖南湘潭;逝世1976年9月9日,享年83岁。荣誉称号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Ppt5 作者在做这篇讲话时正63岁的高龄,任国家主席。 就这个标题来看,这篇讲话稿只是原稿的一部分,在这里十大关系并没有完全阐述,而只是摘取其中前五个方面。原稿的十大关系ppt6展示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非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外国与中国的关系 发表时间1956年4月25日,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讲,这直接关系到当时的一个时代背景,这篇讲话出现在这个时候有着时代的必然性,同时它的形成有着相对的偶然性ppt7 我们先来看时代的必然性从国内来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推进并取得巨大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无论是工业、农业、科技,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很落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Ppt8 从国外来看,第一,紧张局势日趋缓和第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我们党更加明确了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自朝鲜停战以来,经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国际紧张局势日趋缓和。毛泽东认为,现在有可能给我们十年或者更长的和平时间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他还看到,美国的军队布置不像是要打仗的样子。当然,毛泽东也估计到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帝国主义搞突然袭击从苏共二十大中得到的最大的收益,就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Ppt9 形成上的偶然性阅读十大关系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十大关系主要来自34个部委的总结所得,毛泽东回忆说:“这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渐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毛泽东在1958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记录)但是毛泽东听取这个汇报是偶然的,1956年一月中旬,毛泽东从杭州回到北京不久,从薄一波那里听说刘少奇正在听取国务院一些部委汇报工作,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对薄一波说:“这很好,我也想听听,你能不能替我组织一些部门汇报?”《毛泽东文集》

网络中的信息载体和通信线路

网络中的信息载体和通信线路 教学重点: 数字通信中的几个概念(通信载体、信道、带宽等) 教学难点: 复用和交换技术的理解 重难点突破预设: 活动一:网络中的信息载体 [问题导入]:信息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的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那么信息的传递呢?它是否需要载体?网络中的信息的载体又是什么? [小组学习]:阅读教材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1、信息传输载体有电磁波和激光。并且强调不是所有的电磁波都可以用于数据通信。2、有线通信依靠线缆传输,无线通信依靠大气和太空传输。 活动二: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问题导入]:两地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从它的发展历程来看,所有的信息传递都具有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数据通信的目的是什么? [小组学习]:阅读教材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1、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2、特别指出通信模型: 发送端通信信道接收端 3、数据通信的发展: 第一阶段:以语言为主,通过人力、马力、烽火等原始手段传递信息。 第二阶段:文字、邮政。(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手段) 第三阶段:印刷。(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第四阶段:电报、电话、广播。(进入电器时代) 第五阶段:信息时代,除语言信息外,还有数据、图像历史 [问题导入]:如何有效提高通信线路的使用效率? [小组学习]:阅读教材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复用和交换两种技术都是为了提高通信线路的使用效率而采用的技术。 ?多路复用是一种在一条通信线路上允许同时传输多种信号的技术。

文献的载体形式

第二講文獻的載體與形式 甲骨 甲骨指龜甲和獸骨,乃商代占卜是用的工具,上有刻辭,以作貞卜的紀錄。 甲骨文的發現和拓印乃二十世紀初年的事,之後著名學者如羅振玉、王國維等識讀了不少文字,大大推進了古文字、歷史等方面的研究。 甲骨與王國維。 金文 金文主要指銘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屬商周時期的器物。 殷周金文與甲骨文有同有異,內容多是當時戰爭、盟約、條例、賞賜等政治活動的紀錄。 西周時的金文已有較長篇的記事文,如毛公鼎就是著名的例子。 簡牘 竹簡和木牘是較早的書寫材料,對後世的書籍形式有深遠的影響。 簡牘可以數量較有彈性,可以記錄不同類型的資料,包括律令、史事、思想等。 上世紀陸續有許多簡牘出土,加深了我們對古代的歷史和文化的認識。 中研院《漢代簡牘數位典藏》。 帛書 帛書指書寫在絲綢繒帛上的文字帛書,最遲在公元前六、七世紀已出現。 帛書較竹牘簡便,易於攜帶,後世紙張出現後,縑帛仍是重要的書寫工作。 竹牘與簡帛在上個世紀有許多重大發現,吸引許多學者參與,堪稱顯學。 簡帛研究網

紙卷 紙是四大發明之一,相傳為東漢蔡倫所造,但其實西漢時已有類似的纖維紙。 紙是優良的文字傳播工具,結果很快普及,並且傳至國外,包括朝鮮、越南以至印度。 現存出土文物證實,西漢時已有古紙。 關於紙的考古發現,當以敦煌紙卷最為重要。這批文獻約三萬餘卷,內容廣泛。 文獻的數碼化 中央研究院「瀚典」 https://www.doczj.com/doc/6c11128341.html,.tw/index.html? 臺灣故宮「寒泉」 http://210.69.170.100/s25/index.htm 香港中文大學「漢達文庫」 https://www.doczj.com/doc/6c11128341.html,/ 四庫全書電子版 https://www.doczj.com/doc/6c11128341.html,.hk/resources/e-resources/skqs.html 流通的方式 背誦 阮元《文言說》 古人無筆硯紙墨之便,往往鑄金刻石,始傳久遠;其著之簡策者,亦有漆書刀削之勞,非如今人下筆千言,言事甚易也。許氏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左傳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此何也?古人以簡策傳事者少,以口舌傳事者多,以目治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故同為一言,轉相告語,必有愆誤,是必寡其詞,協其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释义: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即是说,就设计而言,看得见的是形式,如形状、结构、材质、色彩等表现形式指的是它的装饰性;看不见的是功能,如衣食住行,指的是它的使用价值、实用性。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其中“为人造物”指明了设计必须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且必须具备有用性即实用功能。在设计中,一般来说设计作品的内容即是其功能,而与内容相对的,必然要有相应的形式。设计作品的形式,作为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形状、色彩等在作品外部形成可被人感知的实体,因此设计中要求的“按照美的规律”也主要体现在对形式的创作中。一般来说, 人造物的发展大致要经过功能至上、形式至上、功能与形式的融合三个阶段。每当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时, 设计会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或以更高的形态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一、设计生产之初的功能至上 如果说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那么“为人造物”就是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设计的标准。 人类产生之初,造物行为就是植根于人的生存、生活需要,进行造物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制造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物品,在以后的石器制作中无论是制作技术从一次加工到二次加工以及到后来的局部磨光、整体磨光,还是工具的品类从单一到多样化再到专门化和组合,始终都体现着“功能至上”的原则。而在漫长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实用的目的对物的原形不断进行改造,在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快感和舒畅的基础上,人类萌发了对形式中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最初认识。 二、追求形式的手工业时代设计 当人类的设计活动进入手工业时代,由于最初的设计是在一种“功能至上”思想指导下进行,设计出的产品都是以追求物的有用性为根本目的,因此,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到了手工业时期其内在的使用功能就趋于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当一件东西的基本功能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形式作为一种可以为人所感知的外部形象,在不影响物的有用性的前提下,对它的处理就有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度。 手工业的独立是在原始社会的瓦解时期,伴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居于社会下层的手工匠人所生产出来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居于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彰显社会地位、炫耀财富的需要,手工匠人在制作器物时往往不记成本的追求“错金镂(lòu)银,雕缋(huì)满眼”的效果,有时甚至到了穷加雕饰的地步,在这一时期的设计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状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的设计中都得到反映。比如明代的宣德炉,再如洛可可时期的路易十五的办公桌和豪华台柜,都是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典型作品。圆明园的海晏堂是仿制的西方建筑,但是由于对功能结构原理的忽视以至喷泉的动力机构瘫痪后,只得由人工提水来维持其正常喷水,这更加是只重形式。 三、手工业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型期中形式与功能的争斗 18世纪的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以煤、铁、钢等新材料的使用为基础的工业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在强大的机器面前,个性的设计屈服于机器的生产,那些充满艺术创意和手工技艺的设计也被惟利是图的商人所摈弃,传统的审美趣味被单纯注重使用功能和效率的大批量机械产品所掩盖。 针对机器生产引起的产品艺术质量的下降,也是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关注,威廉·莫里斯领导了工艺美术运动。随后,以法国、比利时为首开展了新艺术运动,还有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装饰艺术运动。

举例说明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1.举例说明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数据的内涵。例如我有一条数据表明一位同学的姓名身高等,而这之间,这个学生的姓名可称为一条信息,这些信息组成起来就是一定数据。区别:数据可表示信息,但不是任何数据都表示信息,同以数据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信息是抽象的,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数据表示方式。 2.试述MRP,闭环MRP,MRPII,ERP的原理 MRP: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 闭环MRP:根据长期生产计划制定短期主生产计划 MRPII:根据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实现按需按时进行生产 ERP:供应链管理 3.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典型的瀑布模型,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信息系统有其生命周期及其严格的阶段性;要求预先严格定义系统的需求;抽象方法;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方法 原型法,引入迭代的概念,自始至终强调用户的参与,在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描述及系统实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用来评价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用来建立系统的某个部分;不排斥传统生命周期法中采用的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实现软件可重用;实现了数据和过程,数据与算法的融合;容易的用户沟通,从而确定系统需求 4.什么是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它对系统开发阶段所划分的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又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或瀑布模型 优点:A强调系统的思想和系统的方法,整体的思路清楚能够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 B将系统生命周期分解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目标明确,任务相对独立,简单,便于不同专业人员分工协作,从而减低软件开发难度 C每个阶段有明确的要求,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及与开发的软件系统完全一的高质量致的文档资料

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原因和结果 1.概念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原因是引起他事物或他现象的产生,结果是受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作用而产生。 2.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 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2)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主要表现在: ①原因和结果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取消了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 ②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相对的。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就变成了原因。 (3)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生产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方法论意义 (1)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2)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总结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3)准确地把握因果联系,能增加工作中的预见性,增强行动的自觉性; 4.举例 神话里有一个国王听巫师说他的儿子长大后会弑父娶母,他怕寓言成真,就命令侍者带走孩子并杀了他,但侍者只是把孩子放进木盆顺水而下,结果被邻国的人收养并长大,成年后出去历练时遇到粗暴的老者,言语不和时错手杀了老者,这个老者就是他的亲生父亲—国王。他继续前进,到了国王的王国,此时国家正在闹瘟疫,但是国王却被人杀死。他拯救了国家,被百姓推选为新的王,娶了前皇后,也就是他的母亲,并保证会抓到杀死前国王的凶手。后来查出凶手就是自己,自杀而死。弑父娶母的结果造就了送走孩子的原因,而原因必然导致结果。二、现象与本质

《论十大关系》摘抄

《论十大关系》摘抄 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所谓沿海,是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3.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防不可不有。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红军要更强些,装备也有所改进。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5.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6.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点。 7. 党和非党的关系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8.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9. 是非关系 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过去,在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当权的时候,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学了斯大林作风中不好的一面。他们在社会上不要中间势力,在党内不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不准革命。 10.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就是要把戏台上的那个架子放下来。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形式和内容

1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内容,由于条件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一对广泛而又具体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首诗、一篇散文、一部小说或一出戏,总是抒写着某种思想、感情和描述着某些人、某件事,表达着一定的生活内容;而这些内容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们在语言、体裁、结构和表现方法上各不相同。如果把所有这些不同的作品加以分析归纳,则每一部作品都具有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抒写什么,描述什么,这是它的内容;怎样抒写,怎样描述,这是它的形式。我国古典诗文理论里,就已开始把文学作品分为志(情)与文、质与文、意与辞、实与华、情与采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中志(情)、质、意、实等概念,都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即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辞、华、采等概念,都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即相当于形式的概念。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从创作过程看,总是先有了一定的内容,然后才有用来表现这种内容的艺术形式。作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了深刻的感受,在脑海里逐渐形成生动的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酝酿和构成作品的主题,然后才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把这些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组织起来,赋予一定的形式,构成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不是并列的、没有主从之分的,在两者之间,内容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 2含义: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以及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是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之一。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辩证关系:1、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2、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3、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意义:自觉运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的原则,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自觉运用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原则,可以利用旧形式和创造新形式为新内容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克服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 3

论信息的内容、形式与载体

论信息的内容、形式与载体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张辑哲 [摘要]信息内容只能通过信息形式方可存在于物理时空中并充分实现其信息价值;信息内容对信息形式虽具有内在决定性,但信息形式对信息内容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外在限定性:某些信息内容会因信息形式的限定而不能形式化,不能充分实现其信息价值。信息形式是信息外化处理行为的产物与“工具”,有物理形式和物质形式两大类,本态信息①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式。狭义信息载体是信息主体的创造物即“第二实在”②,有“全载体”和“半载体”之分;“全载体”又可分为“直观(直接)载体”和“非直观(间接)载体”两大类。信息形式与信息载体对信息内容以及信息行为和信息效应的性状具有技术性决定意义。 [关键词]信息形式信息载体信息全载体信息半载体 信息的内容、形式与载体是信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问题),因为它们从根本上决定着信息的状况和信息价值的实现。虽然信息内容是信息的根本所在,但其形式、载体并非无足轻重。深入研究并弄清它们的基本理论问题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理论(定理式)关系,是进行正确的信息实践的理性前提。但已有信息理论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欠缺或薄弱。 一、信息的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一对不可分的哲学范畴(概念):没有没有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没有形式的内容;内容虽具有根本性,但形式绝非无足轻重,因为内容只能通过形式方可存在于物理时空中并实现其价值(有意义);虽说内容会内在地决定其形式,但现实中既有以及可能有的具体形式也会外在地限定其所能表现的内容。内容与形式不能相互分离存在并有意义。 在信息问题上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这种哲学性理论关系体现得尤为明显,如西文(拼音文字)这种形式就不能表达、实现中文(象形文字)“书法”作品所蕴涵的美学性信息内容,也难以忠实再现唐诗宋词的神韵与意境。而人们心目中所形成的许多极其复杂、玄妙、玄奥的本态信息,则是任何已有或可能有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字)都无法准确表达的——“道可道,非常道”;“语出道断,文成意死”——它们只能栖息游荡在人们的心目中。这当然也就限制了其信息价值的实现:至少它们很难成为可与人共享(传递、交流)的信息。 信息内容即具体的信息所指③,也就是每一个具体的信息本身,或说每个具体信息所指称、所蕴涵的“意思”。如“明天要下雨”和“外面已经下雨了”这两个信息所指称、蕴涵的“意思”,就是这两个信息的内容。信息内容是信息的根本所在——没有它,信息就无从谈起,信息就不成其为信息。 信息内容是由信息主体即生命体的信息能力决定的,而且体现着信息能力的质(主导)的方面。由于不同信息主体的信息能力不同,所以同一个信息所指对象④在不同的信息主体中会形成不同的信息内容(信息所指)。信息内容不仅从根本上决定着信息的性质、价值、质量,同时也内在地决定着信息的存在形态及其具体形式(可能是什么、只能是什么或不能是什么)。如上述那种复杂、玄妙、玄奥的信息内容就只能是本态,不能或很难是物态⑤;而“明天要下雨”或“外面已经下雨了”这样的信息内容就既可以是本态,也可以是物态。当然,信息形态及其形式、载体与信息内容的关系也并不完全是被动的、被决定的,它们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反过来影响、限定、甚至决定信息内容,尤其是信息内容的性状和其价值的实现:如本态信息的确定性、稳定性程度就明显不如物态信息,其价值的实现程度(至少在被

内容和形式

表现:指针对于人感觉的一种感知。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 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 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例如,谁都可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但要揭示这个现象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则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相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 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 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也就是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它们所规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和形式是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两者是对立的。同时,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内容都具有某种形式,离开了形式,内容就不能存在;任何形式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离开了内容就没有形式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 通俗的讲,“内容”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人们不容易看到。而形式是外在的表现出来的,人们可以看到、听到或者感觉到的,能够从中总结出经验的东西。 所以形式可以把内容表现出来,有什么样的内容就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措施项目费的调整 (一)《计价规则》有以下规定: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完整版)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