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基酸在葡萄上

氨基酸在葡萄上

氨基酸在葡萄上
氨基酸在葡萄上

氨基酸液肥灌根对红地球葡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期刊论文贺学信.王甲寅氨基酸液肥涂干补充果树营养-河北果树2004,""(1)

近年国内外研究,氨基酸是微肥最好的螯合基,各地都先后利用动物蹄角、毛发、豆饼等动植物高蛋白分解制取的复合氨基酸,来配制液肥.由于这种复合氨基酸本身又是富含氮、磷、钙、硫的有机活性营养,因此根据作物生长发育需要,连续多次叶面喷用氨基酸液肥,果树用其涂干或灌根,不只可以补足多种微量元素,而且可以不断的补充氮素和其它营养,替代追施化肥.

2.

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为了延缓葡萄成熟期成龄叶片衰老黄化脱落和促进幼叶生长发育,提高葡萄果实品质,从而达到延迟葡萄采收时间,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葡萄生长后期进行不同时期和不同次数氨基酸液肥灌根,研究了氨基酸液肥灌根对葡萄叶片生长发育、果实发育及品质、光合特性,抗氧化物酶及渗透物质的影响。其主要试验

结果如下:

1、氨基酸液肥灌根后与对照相比对成龄叶叶长和叶宽影响不明显,对厚度影响较小,对鲜重的影响显著,且与灌根次数正相关。氨基酸液肥灌根后对幼叶长、宽、厚、鲜重的影响显著,且与灌根次数正相关。氨基酸液肥灌根后幼叶达到全叶的时间提前和成龄叶黄化比例降低。

2、氨基酸铁和氨基酸锌液肥灌根后葡萄果实纵横径、单粒重、穗重、可溶性固形物、Vc 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且果实纵横径、单粒重、穗重、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的提高与灌根次数之间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与灌根次数之间负相关。单纯的氨基酸液肥灌根后对果实纵横径、单粒重、穗重的影响较小,对品质的影响较大,灌根后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的提高与灌根次数之间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与灌根次数之间负相关。

3、氨基酸铁和氨基酸锌灌根后与对照相比均提高了成龄叶和幼叶叶绿素含量,且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与氨基酸处理次数之间正相关。氨基酸铁和氨基酸锌灌根后与对照相比均提高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了胞间CO2浓度,且对光合参数的影响与处理次数之间相关。单纯的氨基酸液肥后处理与氨基酸铁和氨基酸锌前处理的结果相似,与对照相比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降低了胞间CO2浓度,且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与处理次数之间相关。

4、氨基酸铁和氨基酸锌灌根后与对照相比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提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单纯的氨基酸液肥灌根后与对照相比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提高;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降低。

氨基酸肥料:改善土壤品质渴求行业规范

时间:2010-03-16 06:36:40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作者:周战衡

小肥料,大作用

能够提供各种氨基酸类营养物质的肥料统称为氨基酸肥料,它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轻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徐阳春认为氨基酸肥料可以改善作物的营养平衡,不仅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且品质也大为改善,尤其是粮食、蔬菜、水果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等含量增加口感也会更好。

氨基酸肥料也可使农作物按比例吸收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因肥料流失产生的环境污染,由于缺素引起的疾病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山东润和肥业(集团)有限公司刘效勇说:“有针对性地施用氨基酸肥料是提高中、低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也是维护高产田连续增产的重要手段。”

那么市场上氨基酸肥料主要有哪些形式呢?宜昌汇丰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小平说:“氨基酸肥料可以为植物提供更全面的营养,能以控制的方式按作物的生长需要平衡地提供营养,满足作物整个发育期的需要,也可以做叶面肥、浓缩肥、液态肥等多种形式肥料。”

小市场,大前景

“氨基酸肥料是随着我国人民对健康食品的要求愈来愈严格的基础上顺势而生的。虽然它占据肥料市场非常小的份额,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徐阳春说。所以许多化肥生产商看重小肥料中的大商机,目前,我国氨基酸肥料企业达数百家,龙头企业为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新天地氨基酸肥料有限公司等为主。近日,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新建10万吨氨基酸肥料生产试车成功,该公司“莲花”牌氨基酸肥料年产量突破50万吨,规模之大,莲花味精在氨基酸行业发展壮大的决心可见一斑。

刘效勇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传统的化肥产业深陷困局,新型肥料却成了2009年唯一一支胜利之师。究其原因是由于新型肥料中的…新?,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施肥理念和新的产品优势。”

“氨基酸肥料还可以用微小的代价换取很大的利益,其产出与投入比高达50∶1-100∶1,这对于越来越会算账的农民来说绝对会发现氨基酸肥料的优势,因此许多经销商也看中了它的商机。”杨凌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悦说。

大问题,大堪忧

氨基酸肥料虽然有着可观的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却也有自身的困扰和裹足。淄博润泽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志成说:“对于很多小肥料生产企业来说,最怕的莫过是一年销售季节过后出现大批退货的秋后算账,大批的退货往往会造成开始一片大好的销售形势变成最终的颗粒无收。”

另外,氨基酸肥料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标准,市场太混乱。青岛瀚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伟说:“氨基酸肥料的生产原料有粮食做的,也有下脚料做的,这就导致了原料成本的价格悬殊,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施用效果自然也不同。由于好的原料太贵,所以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农民施用到地里看不到效果,也就对氨基酸肥料失去了兴趣。可以说,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徐阳春也认为现在许多企业也只是炒作概念。他说:“好的氨基酸肥料产品应该是微生物酶解发酵生产的,而现在市场上的氨基酸肥料许多是工业加工的副产品,这些肥料中缺失一些重要的氨基酸种类,如谷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等,施用到农作物上的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且现在市场上也没有办法区别生物发酵生产和化学水解生产的氨基酸,这就更给了商家可乘之机。”

氨基酸在植物上的作用

1、氨基酸是植物营养剂,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因为氨基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对动植物的重要性大家应该很清楚吧。植物缺少氨基酸就不能正常生长。

2、氨基酸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显著效果,它可以增加植物叶绿素含量,提高酶的活性,促进二氧化碳的渗透,使光合作用更加旺盛,对提高作物品质,增加Vc和糖的含量都有着重要作用。

3、氨基酸是有效地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物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物质,这些营养元素、物质的吸收数量比例以及在体内的平衡状况,对作物的营养生理影响很大,可直接关系到作物果实的品质,而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成份,植物喷施或灌施氨基酸营养液肥可增加植物体内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加剧干物质的积累和从植物根部或叶部向其他部位的运转速度和数量,调节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各种营养成份的比例和平衡状态,从而起到调节植物正常生长的作用。

4、、氨基酸是强有力的络合剂N、P、K等大量元素、Zn、Fe、Cu、Mn、B、Mo等微量元素是作物体内所必需的物质。作物会经常出现缺乏某些元素的症状,其原因是可被作物吸收的有效部分含量太少,而氨基酸可与难溶性元素发生螯合反应,对作物所需元素产生保护作用,并生成溶解度好、易被作物吸收的螯合物,从而有利于植物吸收。在此氨基酸正是起到络合剂的作用。

氨基酸微肥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目前,微量元素对农作物具有增产增收作用,已被农业科技界所证实。然而,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又受到微量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和土壤pH值的严重影响。为保证农作物的丰产丰收,近几年来,微量元素的利用率问题越加受到重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选择合适的螯合剂,将微量元素螯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对其吸收率。研究发现,螯合剂中复合氨基酸是效果最好、价格最低的一种。其不仅稳定常数适中,且不受土壤pH值及其它离子的干扰,可被作物直接吸收。氨基酸微肥用于农作物,具有明显的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另外,由于氨基酸微肥生产工艺不断改进,

氨基酸微肥已在农业生产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范围

青菜、扁豆)等,几乎对所有的农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二,使用方法和应用效果

氨基酸微肥对农作物具有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农药残留等作用,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但对于不同的作物其使用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使用方法一般有喷施、拌种、基施3种方式。喷施以300--600倍液为好,拌种则以1%为好。从增产效果比较,喷施优于拌种和基施。谷物在拔节期喷施,棉花、花生、大豆在初花期喷施,水果类作物在幼果期喷施,每667平方米用稀释液50kg左右,增产幅度可达10%--50%;拌种的增产效果一般达5%--10%;而基施的可达10%--15%。

介绍在几种主要农作物上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效果。

3.茶树

喷施氨基酸微肥后,能提高茶树光合作用,增进茶树体内酶的活性,促进新梢生长量增加,芽叶粗壮,持嫩性强,芽头密度增多,百芽重增加,提高产量。同时喷施氨基酸微肥可促使茶树生长速度加快,提前达到名优茶采摘标准,从而提早名优茶的采摘期。喷施时间在茶树休眠期喷1次,在采摘前26d再喷1次。喷施时应在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叶面叶背两面均应喷湿。

4.大棚蔬菜

据对棚室番茄、黄瓜、辣椒、韭菜等蔬菜试验,每667平方米用氨基酸复合微肥300--400倍液50kg,在蔬菜定苗后每隔10d喷1 次,连喷3次,各类蔬菜比对照增产19.0%--35.1%,且品质提高。此外还可防治一些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等。喷洒氨基酸复合微肥后,能增加植物体内花青素、叶绿素等物质的合成,活化植株机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此外还能增强植物固氮作用,加强营养生长以提高产量。若加以拌种,还可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寒、抗旱作用。

6.西瓜

在西瓜伸蔓期、开花坐果初期、膨瓜期分别喷施氨基酸复合液肥300倍液,可使西瓜增产444.6kg/667平方米,提高15.8%;可溶性固形物百分含量增加11%,比对照提高11.3%。

7.果树

苹果树上喷施氨基酸复合肥,可使百叶重增加21.0--31.5g,每667平方米产量提高21.6%--30.8%。同时,可明显改善苹果品质,即可使硬度提高0.02--1.22kg/平方厘米,糖含量增加0.60%--0.84%,花青苷含量也有增加。氨基酸复合肥在苹果树上的喷施质量浓度为500--700倍液。

脂肪乳的不良反应

脂肪乳的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长链与中链各占一半的物理混合型中-长链脂肪乳剂,它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或肝功能不良者,那么脂肪乳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脂肪乳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脂肪乳的不良反应 脂肪乳剂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但仍有可能会发生输液反应、血尿、急性肾衰、精神异常、过敏反应、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外周静脉炎等,尤其是脂肪乳剂导致的脂肪超载综合征更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充分重视。 脂肪乳剂是临床常用的静脉营养药物,可提供人体营养所需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如亚麻酸和亚油酸。脂肪乳剂适用于需要高能量、肾损害、禁用蛋白质的患者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经胃肠道摄取食物的患者,主要用于大手术前后不能进食、严重能量消耗、慢性腹泻、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严重营养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等患者的治疗。 在以往静脉营养时所选用的能量物质是葡萄糖,输入后易导致高血糖及肝功能损害。近年来已改用由葡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混合能源,这样可减少葡萄糖用量,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 脂肪乳剂的原料大多数为大豆油,也可用其他植物油制成。它以

卵磷脂为乳化剂,制成的脂肪微粒与人体内天然的乳糜很相似。即使在应激状态下,输入的脂肪乳剂仍然能被机体充分氧化利用。用于制备脂肪乳剂的甘油三酯以其碳链的长度分为长链、中链及短链3种。其中,中链甘油三酯具有穿过线粒体膜时不必依赖肉碱、在组织中能被更快地氧化,而且几乎不在体内沉积等特点。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长链与中链各占一半的物理混合型中-长链脂肪乳剂,它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或肝功能不良者。由大豆油制备的脂肪乳剂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后者对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以橄榄油为主要原料的脂肪乳剂,可明显减少制剂中的PUFA含量,能减轻上述的免疫抑制作用。 结构脂肪乳剂是另一种兼含长链和中链甘油三酯的脂肪乳剂,它比物理混合型中-长链脂肪乳剂有更高的省氮效率,血中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浓度的变化幅度不大。第三代脂肪乳剂以含鱼油为特色,如Omegaven,以及SMOF等。鱼油内含有相当多的ω-3脂肪酸,后者的许多生理特性对机体非常有利,如维持细胞膜正常流动性及稳定性、免疫调节、调节内脏血流、抗血栓、抗粥样硬化和抑制肿瘤生长等。 脂肪乳的注意事项 静脉营养时,应先将各种营养素在体外混合后输入。 只有热量物质(如葡萄糖、脂肪乳剂)、含氮物质(复方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素同时输入,才能发挥最佳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要避免营养制剂的单瓶输注,不但疗效差,还易发生不良反应。

氨基酸和葡萄糖如何穿过核膜

:氨基酸和葡萄糖如何穿过核膜? 核膜的主要功能 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在进化史上有重要意义。核膜作为细胞质同细胞核之间的界膜,对稳定核的形态和化学成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核膜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1.屏障作用。核膜是遍布细胞中的“膜系统”的一部分,它的特殊功能之一是把核酸,尤其是DNA集中在细胞核中。 2.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信息和物质交换。主要有以下几点。 (1)离子与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核膜。但是,对某些离子(如Na+)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可是不属于主动运输过程。 (2)单糖、二糖、氨基酸、染料、核苷、核苷酸、鱼精蛋白、组蛋白、RNA酶以及DNA酶等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核膜。 (3)大分子和小颗粒物质的交换:高分子如γ球蛋白、清蛋白等进出细胞核要由核孔通过。3.核膜在染色质(体)的定位和细胞分裂时的作用。 (1)染色质的终末细丝常常连接在核孔上。这样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非常复杂的染色质在异常活跃的细胞核内不致紊乱。 (2)当细胞分裂开始之初,染色体的聚集有可能开始于核膜,然后由外向内发展。在前期或早中期分裂相中,核膜破碎,这些碎片可能加入核膜所附的微管成分,促其生长,从而使所附的染色单体定位并且发生分离。当细胞分裂完成,子细胞核重建,核膜新生或恢复时,它可能有使核仁组成中心定位,趋向中心位置的作用。 4.核膜在细胞核融合时的作用。当卵细胞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核膜可以相互识别并且相互接触,在一个以上的部位相互连结,进而相互融合成一个核。 5.核被膜具有某些生物合成的功能。在外层核膜表面附着核糖体,因此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核周腔中存在多种结构蛋白和酶,它也能合成少量膜蛋白、脂质和组蛋白。有人还报道核膜有糖的合成作用。 对高中生就不能讲这些了,我的学生恐怕记不住这些,考试也不会涉及,只能作为课外阅读,但又怕扰乱他们的思维,只能不讲也许更好

氨基葡萄糖介绍 氨基葡萄糖的种类和服用

氨基葡萄糖介绍氨基葡萄糖的种类和服用 目录1、氨基葡萄糖的基本信息2、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物理参数3、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作用4、氨基葡萄糖的药理作用5、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氨基葡萄糖硫酸盐的区别6、氨基葡萄糖适用养护人群7、氨基葡萄糖的功效8、氨基葡萄糖主要作用氨基葡萄糖的基本信息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一个氨基取代的化合物。分子式C6H13O5N,俗称氨基糖,简称氨糖。又名葡萄糖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2-氨基-2-脱氧-D-葡萄糖通常以N-乙酰基衍生物(如甲壳素)或以N-硫酸酯和N-乙酰-3-O-乳酸醚(胞壁酸)形式存在于微生物、动物来源的多糖和结合多糖中。氨基葡萄糖型氨基葡萄糖为针状结晶,熔点88℃,比旋光度+10047.5(水);型为针状结晶,熔点110℃(分解),+28+47.5(水);溶于水。2-氨基-2-脱氧-D-葡萄糖是多种抗生素的组分。氨基葡萄糖,它是人体内合成的物质,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是健康关节软骨的天然组织成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氨基葡萄糖的缺乏越来越严重,关节软骨不断退化和磨损。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量医学研究表明:氨基葡萄糖可以帮助修复和维护软骨,并能刺激软骨细胞的生长。种类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氨基葡萄糖盐酸盐,英文D-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分子式C6H13NO5HCl,分子量215.5,它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肝肾解毒,发挥抗炎护肝作用,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症和胃溃疡有良好的疗效,是合成抗生素和抗癌药物的主要原料,还可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饲料添加剂中。性质描述该品为白色结晶,熔点190-194C,比旋光度72.5(c=2,H2O,5hrs.),水溶性

关于“葡萄糖、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的探讨

关于“葡萄糖、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07-09T14:17:31.3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9月总第111期供稿作者:张恩卿 [导读] 由此可见,新旧教材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描述是不同的。 张恩卿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三高级中学457000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在生物科技日益发展、教材编写反复更新的今天,教师们需要就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探讨,从而使日常教学不断贴近科学真相。2010年全国卷二有一道高考题就引起了生物老师的注意。 32、(9分)请回答: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______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______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______(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 (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0~120mg/dl,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_____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当血糖浓度高于180mg/dl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_____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______。 (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0mg/dl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载体主动运输(2)葡萄糖浓度差(3)胰高血糖素肝糖原(4)尿量砖红色(5)脑组织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对能量的需要(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此题考查葡萄糖的运输方式,以及血糖的调节。 这道题目引起老师的关注,主要是因为(1)(2)两道题目中涉及到了葡萄糖的运输方式,而这部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描述是不一样的。 在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上,高中教材涉及到三种方式,即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对自由扩散、胞吞胞吐这两种运输方式的描述,新旧教材都是一样的,但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描述是有差别的,具体如下:在旧教材中,没有提到协助扩散,但是讲到“主动运输的特点是被选择洗手的物质是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必须有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虽然教材对于主动运输有这样的定义,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只要不是自由扩散就是主动运输,而进行自由扩散的物质很少,所以大部分的小分子和离子的运输都是按照主动运输对待的,协助 扩散的例子仅见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其它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则是主动运输。 新教材中的描述是这样的:“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葡萄糖等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Na+、K+和Ca2+等离子,都不能自由的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主动运输。” 若按照新版教材的理解,结果应是这样的:物质(小分子或离子)出入细胞膜是协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不是取决于分子或离子的性质,而是取决于物质的浓度。氨基酸、葡萄糖和各种离子出入细胞时,若从高浓度的一侧到低浓度的一侧,只需载体,不消耗细胞内释放的能量,都称之为协助扩散;若这些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到高浓度的一侧,这时既需要载体又需要消耗能量,称之为主动运输。 由此可见,新旧教材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描述是不同的。那么事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河南郑州的张俊杰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博士生导师桑建利老师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对话,桑建利老师的回答是“新版教材的论述是正确的,旧版的论述显然不对。对于小分子或离子来说,跨细胞质膜运输是采取被动运输还是主动运输取决于物质跨膜的电化学梯度,并不是某种分子一定是主动运输,而某种分子一定是被动运输。” 针对这个问题,汪堃仁主编的《细胞生物学》一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在87页,书中这样介绍被动运输:“通过自由扩散或者通过促进扩散,物质顺着浓度,由高浓度想低浓度运动,运动的动力来自浓度梯度,不需要由细胞提供代谢能量,这种物质运输的过程称为被动运输。”另外书中还介绍了参与被动运输的几种重要的运输蛋白,其中就有运输糖、氨基酸或金属离子的载体蛋白。在书中的92页,是这样介绍主动运输的:“主动运输与上述的被动运输不同,在主动运输过程中,物质逆着浓度梯度由低浓度想高浓度运输,在此过程中需要提供能量。”书中介绍了在动物细胞中主要有几种通过“泵”的主动运输,如钠钾泵(即Na+—K+—ATP酶)、钙泵(即Ca+—ATP酶)以及钠泵和载体协同运输系统。书中这样介绍葡萄糖的运输“一般认为,动物细胞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主动运输不直接需要ATP水解的能,而是由于钠泵排出的Na+所产生的电位梯度的作用使物质进入细胞……钠泵需要ATP提供能量不断将Na+泵出细胞外,造成细胞外的Na+高于细胞内,由此产成了电位梯度。Na+与糖分别与载体蛋白的不同位点结合,借电位梯度的力量使Na+与糖相伴进入了膜内侧……一般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是通过这种途径逆着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 由此可见,桑建利老师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新教材的改编使知识更加符合真相,判断葡萄糖、氨基酸等的运输方式必须根据其运输方向,若为逆浓度则是主动运输,若为顺浓度,则为协助扩散。

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说明书卡文

请以印刷说明书内容为准! 核准日期:2007年1月16日 修改日期:2007年3月7日 2009年4月16日 2010年12月9日 2011年1月11日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如外袋破损,不得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 商品名称:卡文? 英文名称:Fat Emulsion, Amino Acids(17) and Glucose(11%)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ifangru Anjisuan(17) Putaotang(11%) Zhusheye 【成份】 本品的包装袋分为内袋与外袋,在内袋与外袋之间放置氧吸收剂。内袋由二条可剥离封条分隔成三个独立的腔室,分别装有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及脂肪乳注射液。 本品有2400ml、1920ml和1440ml三种包装规格,不同包装规格所容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和脂肪乳注射液的体积见下表: 2400ml1920ml1440ml 葡萄糖 (葡萄糖11%)1475ml1180ml885ml 氨基酸 (凡命 18 Novum)500ml400ml300ml 脂肪乳 (英脱利匹特 20%)425ml340ml255ml 总能量 (kcal)170014001000使用前,须开通可剥离封条并将三个腔室中的液体混合均匀。 本品为复方制剂,混和后混合液组份为: 2400ml1920ml1440ml 精制大豆油(g)856851 精制蛋黄卵磷脂(g) 甘油(无水)(g) 无水葡萄糖(g)16213097 丙氨酸(g) 精氨酸(g) 门冬氨酸(g) 苯丙氨酸(g) 谷氨酸(g) 甘氨酸(g)

肠外营养液(TPN)有关数据要求

肠外营养液(TPN)有关数据要求 TPN的组成:TPN的一般组成包括糖(5%GS、10%GS、50%GS)、脂肪(MCT、LCT、MCT/LCT、结构脂肪乳)、氨基酸(普通氨基酸、肝安、肾安)、电解质(10%Nacl、10%Kcl、25%MgS04、%乳酸钠、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处方中不应单用其中几种,特别是不单用脂肪乳或氨基酸。此外,肝素钠、雷尼替丁、磷制剂。 肠外营养液(TPN)有关数据要求: 1、液体量规定:一般方法:液体量:1500ml/20kg体重,体重每增加1kg,一般液体量增加20ml液体。可视临床情况加以调整,鼻胃管引液、腹泻、烧伤、创伤需增加液体量;肝病、肾病、心肺疾病、闭合性脑外伤需减少液体量,但总体积一般不少于1500ml。成人每天需水量30~40ml/Kg/d,儿童每天需水量50~100ml/Kg/d。 2、葡萄糖浓度规定:若液体量需要限制,可以配合使用5%、10%葡萄糖和5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在TPN中的比例(g/ml)一般应小于23%,最好小于15%,PN稳定,如外周途径则<10%,减少刺激。 3、能量规定和糖脂比:非蛋白质热卡由葡萄糖和脂肪提供,能量的需要量取决于病人的基础代谢和病情需要,一般在1800~4000 kcal,每日推荐供能20~30Kcal/Kg/d。糖与脂肪热量的1:1~2:1,能量供给应循序渐进式,如从20 kcal/kg/日逐增,对于严重应激病人,短期内予以“允许的摄人不足”(permissive under feeding) 反而对

病情有利。肿瘤患者糖:脂肪供能少于1:1或倒置,高糖代谢增加脂肪供能,胰岛功能或肺功能受损者,应降低葡萄糖的热卡比;血脂偏高者,应适当降低脂肪乳的热卡比,而脂代谢失常、休克、急性胰腺炎患者要禁用脂肪。非蛋白质热卡中的脂肪与糖的比例:按规范,脂肪供能占PN应<50%,一般30~50%,每日不超过2g/d;糖供能占PN 的50%~70%,每日不超过7g/d。 4、热卡计算方法:a)葡萄糖:1g=4Kcal(千卡)b)脂肪:1g=9Kcal (千卡)20%脂肪乳:1ml=2Kcal(250ml=500Kcal);20%橄榄油脂肪乳:1ml=2Kcal(250ml=500Kcal);20%结构脂肪乳:力文:1ml=(250ml ≈500Kcal);20%中/长链脂肪乳:乔光卡路:1ml=(250ml≈500Kcal);力能:1ml=(250ml≈500Kcal);ω-3鱼油脂肪乳:尤文:1ml=(100ml ≈100Kcal) 5、氨基酸计算方法:复方氨基酸(18AA-Ⅱ)%(乐凡命)14gN/L (250ml=);复方氨基酸(18AA-Ⅲ)% L(250ml=);丙氨酰谷氨酰胺(力太、玺太)32gN/L(100ml=);复方氨基酸(9R)%(肾安)L (250ml=);复方氨基酸(17AA-H)(绿甘安)(500ml=);复方氨基酸(20AA-H)10%(安平)L(500ml=) 6、非蛋白质热卡与氨基酸氮比例:非蛋白质热卡包括葡萄糖、脂肪的贡献。非蛋白质热卡与氨基酸氮比例=150~200(Kcal):1g(高应激状况、高蛋白质需要时可达到100:1)。

葡萄糖 氨基酸 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葡萄糖、氨基酸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的? 井中之蛙 新课程必修一P76: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我想请教的问题是: 1、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对所有的细胞都是这样吗? 2、那么在逆浓度梯度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什么呢? 3、人体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分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那么,当很饥饿的人在饭后其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分子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吗? 搜到了郑州张俊杰老师和桑建利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博士生导师,负责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的学科知识把关)的对话,供大家尤其是教过旧版本的老师学习。 桑老师:您好! 我是郑州市生物教研室的张俊杰老师,据赵占良老师介绍,您是细胞生物学方面的专家,现想就细胞生物学的一个问

题向您请教。 在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上,高中教材涉及到四种方式,即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内吞和外排(新版本教材称胞吞和胞吐)。对自由扩散、内吞和外排这两种运输方式的描述,新旧教材都是一样的,但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描述是有差别的,具体如下。 若按照旧版本教材的理解: 1.物质(小分子或离子)出入细胞膜是协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取决于分子或离子的性质,而与物质的浓度无关。且协助扩散的例子极为少见,仅见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这一例子(高校细胞生物学教材中也仅列举这一个例子),其它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则是主动运输。 2.氨基酸、葡萄糖和各种离子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暂不考虑离子通道),不论这些物质浓度的高低,都只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主动运输通过消耗能量既能将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也可以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这时物质既顺着浓度梯度又消耗能量,运输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但按照新版教材的理解,结果应是这样的: 物质(小分子或离子)出入细胞膜是协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不是取决于分子或离子的性质,而是取决于物质的浓度。

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无菌保证与细菌内毒素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1.简介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商品名卡文,系由费森尤斯卡比集团公司研制,自2004年起由XX公司进口销售。经费卡董事会批准XX公司接受费卡公司就该产品的技术转移,在XX公司无锡生产基地建造生产线,产品供应中国市场并出口至亚太地区市场。项目分为生产线建设和产品注册两个相互影响的部分。由于国内药品生产注册申请受理前要求必须具备实际的生产线并经验证生产出注册报批样品,在等待审批过程中必然存在生产设备投资的闲置问题。由于生产设施中自动化制袋/灌装/装外袋的设备投资很大,为求得产品注册进展,项目费用、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最优平衡,决定分两个阶段建设生产设施: 第一阶段,2008年实现投资较低的进口成品空袋、半自动灌装,每小时灌装200袋的生产能力,以达到年产100万袋的产能,产品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其中配制、灭菌、灯检、装箱等设备和公用工程应能为第二阶段每小时900袋的生产能力配套。 第二阶段,2010年投资一套全自动的制袋/灌装/装外袋的设备,以取代第一阶段的半自动设备,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可供应亚太地区。 根据上述项目建设策略,因灌装速度的限制,会存在配制批量、灭菌能力超过第一阶段的灌装能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以1440ml规格的产品计算,脂肪乳注射液最大配制批量2000升生产,灌装时间会达到40小时;以最小批

量1000升生产,则需要的灌装时间为20小时。1920ml规格的产品灌装时间分别低于上述数据。通常,营养类输液产品灭菌前存放时间超过12小时,应考虑灭菌前微生物繁殖导致的产品无菌保证和细菌内毒素质量的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风险。 而就产品的理化质量而言,只要产品灌装前和灌装后具有同样的氮气保护,相对于产品2年以上的稳定性保证,几十小时的灌装时间不会造成特殊的风险。 本文以产品的无菌保证和细菌内毒素质量风险控制为目标,通过分析药液长时间灌装导致微生物繁殖的各种风险因素,说明项目在设备与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策略等方面采用的全面的风险控制策略与方案,并结合相应的验证和试验结果,以评估产品的实际风险控制水平。 2.风险评估 2.1风险因素分析 本项目的最大潜在风险因素在于药液自配制完成至开始灭菌最长可能有48小时的时间。作为营养性输液产品,药液中存在的微生物可能以产品为底物大量繁殖,造成灭菌前微生物无法控制进而超出灭菌工艺的能力,威胁产品无菌保证水平;同时也可能使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谢物细菌内毒素超出安全水平。 产品中细菌繁殖的总量取决于药液温度、微生物的种类、时间以及药液的特性,如pH、可供微生物利用的成分等。在本项目中,药液等待灭菌的时间是

脂肪乳、氨基酸

骨科药品学习 脂肪乳注射液 性状: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能量补充药。本品是静脉营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须的氨基酸,用于胃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必需氨基酸,预防和治疗人体必需氨基酸缺乏症,也为经口服途径不能维持和恢复正常必需脂肪酸水平的病人提供必需脂肪酸。30%脂肪乳注射液更适合输液量受限制和能量需求高度增加的病人。 规格:250ml:75g大豆油:3.0g卵磷脂 用法用量:成人:静脉滴注,按脂肪量计,每天最大推荐剂量3g(甘油三酯)/kg。本品提供的能量可占总能的70%。10%、20%的脂肪乳注射液500ml输注的时间不少于5小时;30%脂肪乳注射液250ml输注时间不少于4小时。 新生儿和婴儿:10%、20%的脂肪乳每天使用剂量为0.5—4g/kg,输注速度不超过0.17g/(kg.小时)。每天最大量不超过4g/kg。 用法:本品可单独输注或用于配制含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全和一”营养混合液。只有在可配伍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将其它药品加入本品内。本品也可以与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通过Y型管道混合后输入人体。该法既适用于中心静脉也适应于外周静脉。 不良反应:可引起体温升高,偶见发冷畏寒以及恶心呕吐。 禁忌:休克和严重脂肪代谢紊乱血栓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本品慎用于脂肪代谢功能减退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腺炎、甲状腺机能低下以及败血症患者慎用。这些患者输注本品时,应密切观察血清甘油三脂浓度,连续使用一周以上的患者,应检查脂肪廓清能力。 本品开瓶后一次未使用完的药液应予丢弃,不得再次使用。 贮藏:25℃以下,不得冰冻。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V) 适应症:氨基酸类药。用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外科手术前后。 规格:250ml:8.06g总氨基酸与12.5g木糖醇 用法用量:1、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一次缓慢静注500ml或遵医嘱。2、外科手术前后一次缓慢静脉滴注1500ml或遵医嘱。按30-40滴/分,老年患者及重症患者应根据年龄、症状、体重调整或减慢低速,每日输注木糖醇的量不得高于100g。 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象疹样的过敏反应,症状较少,如发生应停止用药。2、消化系统: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生。3、心血管系统:偶有胸闷、心悸等症状发生。4、长期输注可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偶可影响肝肾功能。5、其他:偶有发冷、发热、或头痛一般反应。禁忌:1、下列患者禁用本品:肝昏迷或有肝昏迷趋向、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或血氮过多者、氨基酸代谢异常的患者。2、下列患者慎用本品:患有严重酸中毒者、患有充血性心脏衰竭者、肝肾及肾功能损伤患者。 注意事项:1本品含有约38mmol/L的钠离子及46mmol/L氯离子,大剂量用药或与电解质合并使用要注意监测血清电解质。2、本品应一次用完,切勿贮藏再用。3、大剂量木糖醇快速滴注时,有报道观察到草酸钙沉积于肾、脑等器官。4、注意:使用前详细检查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切勿使用如:药物内有异物或浑浊、药液变色、内包装破损、有渗漏现象、存放时请勿重压。

不同种类氨基酸和糖的美拉德反应

1 美拉德反应概述 美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指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有羰基的化合物之间经缩合、聚合而生成类黑精的反应。此反应最初是由法国化学家美拉德于1912年在将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共热时发现的,故称为美拉德反应。由于产物是棕色的,也被称为褐变反应。反应物中羰基化合物包括醛、酮、还原糖,氨基化合物包括氨基酸、蛋白质、胺、肽。反应的结果使食品颜色加深并赋予食品一定的风味,如:面包外皮的金黄色、红烧肉的褐色以及它们浓郁的香味。 和焦糖化反应(caramelization)相比,美拉德反应发生在较低的温度和较稀的溶液中。研究证明,美拉德反应的程度与温度、时间、系统中的组分、水的活度、以及pH有关。当美拉德反应温度提高或加热时间增加时,表现为色度增加,碳氮比、不饱和度、化学芳香性也随之增加。在单糖中,五碳糖(如核糖)比六碳糖(如葡萄糖)更容易反应;单糖比双糖(如乳糖)较容易反应;在所有的氨基酸中,赖氨酸(lysine)参与美拉德反应,可获得更深的色泽。而半胱氨酸(cysteine)反应,获得最浅的色泽。总之,富含赖氨酸蛋白质的食品,如奶蛋白易于产生褐变反应。糖类对氨基酸化合物的比例变化也会影响色素的发生量。例如,葡萄糖和甘氨酸体系,含水65%,于65℃储存时,当葡萄糖对甘氨酸比值从10:1或2:1减至1:1或1:5时,即甘氨酸比重大幅增加时,色素形成迅速增加。如果要防止食品中美拉德反应的生成,就必须除去其中之一,即除去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中的氨基酸化合物,或者高蛋白食品中的还原糖。在高水分活度的食品中,反应物稀释后分散于高水分活度的介质中,并不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在低水分活度的食品中,尽管反应物浓度增加,但反应物流动转移受限制。所以,美拉德反应在中等程度水分活度的食品中最容易发生,具有实用价值的是在干的和中等水分的食品中。pH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一般随着pH的升高,色泽相对加深。在糖类和甘氨酸系统中,不同糖品在不同pH时,色度产生依次为: pH<6时:木糖>果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 pH>6时:木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 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美拉德反应。面食烘烤产生棕黄色和香味,就是面团中糖类和氨基酸或蛋白质反应的结果,这也是食用香料合成的途径之一。

氨基葡萄糖

氨基葡萄糖 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一个氨基取代的化合物。分子式C6H13O5N,俗称氨基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2-氨基-2-脱氧-D-葡萄糖通常以N-乙酰基衍生物(如甲壳素)或以N-硫酸酯和N-乙酰-3-O-乳酸醚(胞壁酸)形式存在于微生物、动物来源的多糖和结合多糖中。 α型氨基葡萄糖为针状结晶,熔点88℃,比旋光度+100°→47.5°(水);β型为针状结晶,熔点110℃(分解),+28°→+47.5°(水);溶于水。2-氨基-2-脱氧-D-葡萄糖是多种抗生素的组分。 氨基葡萄糖化学分子结构式 氨基葡萄糖,它是人体内合成的物质,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是健康关节软骨的天然组织成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氨基葡萄糖的缺乏越来越严重,关节软骨不断退化和磨损。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量医学研究表明:氨基葡萄糖可以帮助修复和维护软骨,并能刺激软骨细胞的生长。 氨基葡萄糖种类 氨基葡萄糖硫酸盐与盐酸盐的区别 目前,市场上氨糖主要分为氨糖盐酸盐与氨糖硫酸盐两种,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中,氨糖硫酸盐与盐酸盐治疗效果相似,但是就对身体副作用来说,氨糖盐酸盐身体有不适的一组较多,主要体现在胃部疼痛,好转反应多,效果相对不明显。在国际上,众多知名终端产品含有氨基葡萄糖,如爱尔兰罗达制药厂的维固力、美国登喜健(鲨鱼软骨素氨糖片)、倍健等品牌都选用性能优越的硫酸氨糖。 研究: 盐酸氨糖的临床效果并不明显:科学家们观察了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膝关节炎病人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治疗,结果发现8周后,疼痛指数与治疗前及安慰组没有明显区别。 为什么硫酸型氨基葡萄糖更易吸收? 人体软骨对氨糖的吸收主要是靠“硫酸根”介导的,硫酸氨糖则具有这种“硫酸根”;而盐酸氨糖则是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差的“盐酸根”。人的关节重要成分含有“硫酸根”(如硫酸软骨素等)对于同含有“硫酸根”的氨糖,会显得更为“亲近”,吸收更好。此外硫酸氨糖的氨糖比例高,纯度高,杂质极少,这无疑更提高了硫酸氨糖对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葡萄糖 氨基酸 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教学提纲

葡萄糖氨基酸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 进入细胞

葡萄糖、氨基酸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的? 井中之蛙 新课程必修一P76: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我想请教的问题是: 1、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对所有的细胞都是这样吗? 2、那么在逆浓度梯度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什么呢? 3、人体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分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那么,当很饥饿的人在饭后其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分子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吗? 搜到了郑州张俊杰老师和桑建利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博士生导师,负责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的学科知识把关)的对话,供大家尤其是教过旧版本的老师学习。 桑老师:您好!

我是郑州市生物教研室的张俊杰老师,据赵占良老师介绍,您是细胞生物学方面的专家,现想就细胞生物学的一个问题向您请教。 在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上,高中教材涉及到四种方式,即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内吞和外排(新版本教材称胞吞和胞吐)。对自由扩散、内吞和外排这两种运输方式的描述,新旧教材都是一样的,但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描述是有差别的,具体如下。 若按照旧版本教材的理解: 1.物质(小分子或离子)出入细胞膜是协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取决于分子或离子的性质,而与物质的浓度无关。且协助扩散的例子极为少见,仅见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这一例子(高校细胞生物学教材中也仅列举这一个例子),其它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则是主动运输。 2.氨基酸、葡萄糖和各种离子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暂不考虑离子通道),不论这些物质浓度的高低,都只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主动运输通过消耗能量既能将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也可以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这时物质既顺着浓度梯度又消耗能量,运输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但按照新版教材的理解,结果应是这样的:

肠外营养用药

肠外营养用药药名成分、用法用量、备注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 5%,8.5%,11.4% 250ml/瓶;500ml/瓶平衡型氨基酸 8种必需+2种条件必需+8种非必需(无半胱、羟脯) 根据PN+EN配方需要应用 Thr Met Lys Try Leu Ile Val Phe His Arg Tyr Cys-Cys Cys Gly Ala Ser Asp Glu Pro Hyp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 10% 500ml/瓶用于肝性脑病急性期或表现期的静脉营养: 1、增加门冬酰胺、鸟氨酸,强化精、谷、丙;(氨中毒学说) 2、降低芳香族、强化支链;(芳/支比) 3、降低蛋、去除胱;(氨、醇、scfa协同毒性作用学说) 4、强化甘、谷,去除胱,添加半胱,利于形成谷胱甘肽; 用量:7~15ml/Kg 滴速:1~2ml/Kg.h 禁忌:非肝源性氨基酸代谢紊乱、酸中毒、水潴留、休克。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6AA) 8.44% 250ml/瓶用于肝性脑病纠正高血氨、芳/支:亮、异亮、缬、谷、精、门冬氨酸*口服制剂:15g/袋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3AA) 4.26% 250ml/瓶 用于肝性脑病,纠正芳/支:亮、异亮、缬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 5.53% 250ml/瓶用于急慢性肾衰的静脉营养:必需氨基酸+组氨酸 用量:肾衰250~500 ml/日透析1000~1500 ml/日滴速:1~1.5ml/min *口服制剂:3.45g/袋,3.45g qid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N) 6.1% 200ml/瓶用于急慢性衰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营养状态和手术前后的氨基酸补充:适量增加必需氨基酸用量(约1.2倍),同时减少非必需氨基酸量(约3倍) 用量:200~400ml/日滴速:≤200ml/2~3小时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脂肪乳剂是临床常用的静脉营养药物,可提供人体营养所需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如亚麻酸和亚油酸。脂肪乳剂适用于需要高能量、肾损害、禁用蛋白质的患者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经胃肠道摄取食物的患者,主要用于大手术前后不能进食、严重能量消耗、慢性腹泻、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严重营养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等症状的治疗。作为现代肠外营养治疗的标志性产品,脂肪乳剂对临床许多无法正常摄食的患者的良性转归具有重要作用。脂肪乳剂按其中三酞甘油所结合的脂肪酸链的长短分为长链三酰甘油脂肪乳剂(LCT)和中链三酞甘油脂肪乳剂(M CT)。将一定比例的中链和长链脂肪乳通过物理混合形成物理混合型中/长链脂肪乳剂(LCT/M CT)。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主要为此类脂肪乳剂。 1 脂肪乳剂的研究进展 以大豆油为原料得到LCT自1964年问世以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研究发现,LCT 能提供过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致使脂肪酸的构成出现异常,增加过氧化,并造成二十碳类衍生物的生成失衡。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新制剂的开发,研制出了结构型中/长链脂肪乳,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或深海鱼油的脂肪乳新制剂,它们各有其优点,除了提供能量及必需脂肪酸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结构型中/长链脂肪乳更有利于改善氮平衡,并可增加处于应激状态术后患者的脂肪氧化,比LCT易于被清除。含深海鱼油的脂肪乳富含ω-3脂肪酸,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主要用于创伤和手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炎性肠道疾病和支气管哮喘。含橄榄油的脂肪乳富含α-生育酚,可减少过氧化作用的发生,并有利于降低脂肪乳过氧化的敏感性。目前最新的脂肪乳是由大豆油、鱼油、MCT、橄榄油及维生素E物理混合而成,这种脂肪乳严格按照国家健康协会推荐的比例配制,可抗炎性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2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 脂肪乳剂的基本原料无毒性,乳化后所形成的脂肪微粒与天然乳糜极相似,具有能量密度大、溶液为等渗性、无利尿作用和代谢率不下降等优点。即使在应激状态下,输入的脂肪乳剂仍然能被机体充分氧化利用。由于其良好的理化性质及代谢特点,脂肪乳剂在临床的应用已相当普遍,肠外营养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显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脂肪乳剂在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中占特殊地位,它不仅是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而且在防治肠外营养并发症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肠外营养时如果单用葡萄糖,很容易发生高血糖等异常情况,特别在严重应激状态下,会使糖代谢明显失常。葡萄糖的长期过量使用还会发生肝脂肪变性等不良后果.因此,肠外营养已不再提倡单用葡萄糖,而采用糖/脂肪联用的混合能源(糖脂比为1:1-2:1)。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以大豆油为基础的长链脂肪乳、以椰子油合成的中链脂肪乳及物理混合型中/长链脂肪乳。凡无法或不宜经口进食超过1周者,均为肠外营养的适应证。许多外科重症患者,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重度烧伤

Voltaflex(氨基葡萄糖)

Voltaflex(氨基葡萄糖) 1.药品介绍 - 药品分类:抗炎药 - 氨基葡萄糖 : 氨基葡萄糖是存在于人体的滑液和软骨内的自然物质。VOLTAFLEX可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症状。 2.使用前需要注意的几点 1.如有一下情况,不要服用此药 - 如果你对氨基葡萄糖或任何一种voltafelx药品成分过敏。 - 如果你对甲壳类动物过敏(此药来自甲壳类动物成分) - 如果你对花生或者黄豆过敏 2.注意此药 服用此药前,请咨询医生: - 你是否是糖尿病患者,当您开始服用氨基葡萄糖,可能需要更频繁的血糖监测. - 如果您有肾脏或肝脏功能不足,没有研究可以确定适当剂量。 - 如果你有一个已知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一些服用了氨基葡萄糖的患者已经被观察到高胆固醇血症。 - 如果您患有哮喘,服用此药可能让哮喘病情加重。 3.如果您同时在服用其它药物: - 请咨询医生是否可以同时服用氨基葡萄糖类药物。尤其重要的是要咨询医生,如果您已经服用四环素(针对感染使用抗生素)或类似产品(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 4.饮食: 饭前,饭中,或者饭后服药都没有关系。 5.孕妇及喂奶期不要服用此药 6.驾车及机器使用 服用此药没有对驾驶或机器使用有已知的影响。但如果您觉得服用此药后感到疲劳或者头痛,请不要驾驶。 7.药品成分的几点重要信息: 此药含有食用黄色铝色淀,有可能会带来过敏反应。 3,怎样服用此药。 正常剂量:每日一次,一次2片。 带水吞食,饭前,饭中,或者饭后服药都没有关系。 此药并不是用于对急性疼痛的治疗,所以如果服药2,3月后没有感到病情好转的话,可以考虑是否继续服用。(那这样说的话,你们说的一个疗程就算3个月就好了)。 老年人:不需要考虑调节药品剂量。 有肾脏或肝脏功能不足患者:没有研究可以确定适当剂量。 儿童及青少年:18岁一下不可服用此药。 如果过量服用了本药品:咨询医生或医院就诊。 如果忘记服用:不要加量服用来弥补。 4,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像所有药品一样,本药品可能会对某些病人有副作用。如果出现:脸,舌头和/或喉咙肿胀,呼吸困难(血管性水肿)。这些都是非常罕见的副作用(万分之一)。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下列副作用也可能: 寻常副作用(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患者):头痛,疲劳,恶心,腹痛,消化不良,拉肚子,便秘。

氨基葡萄糖详细讲解

氨基葡萄糖详解 氨基葡萄糖详解氨基葡萄糖,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一个氨基取代的化合物。分子式C6H13O5N,俗称氨基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2-氨基-2-脱氧-D-葡萄糖通常以N-乙酰基衍生物(如甲壳素)或以N-硫酸酯和N-乙酰-3-O-乳酸醚(胞壁酸)形式存在于微生物、动物来源的多糖和结合多糖中。目前主要萃取自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基本简介氨基葡萄糖(C6H13NO5)又称葡萄糖胺、葡糖胺或氨基葡糖,是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葡萄糖是蛋白质或脂类糖基化反应中的重要前体。氨基葡萄糖衍生物N-乙酰氨基葡萄糖是甲壳素的单体,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以及真菌的细胞壁之中。另一种衍生物N-乙酰基胞壁酸是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氨基葡萄糖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单糖之一[1]。工业上通常采用水解甲壳类动物外骨骼制取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经常被用于骨关节炎的膳食辅助治疗,但是疗效仍然有一定争议。 基本信息α型氨基葡萄糖为针状结晶,熔点88℃,比旋光度+100°→47.5°(水);β型为针状结晶,熔点110℃(分解),+28°→+47.5°(水);溶于水。2-氨基-2-脱氧-D-葡萄糖是多种抗生素的组分。氨基葡萄糖,它是人体内合成的物质,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是健康关节软骨的天然

组织成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氨基葡萄糖的缺乏越来越严重,关节软骨不断退化和磨损。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量医学研究表明:氨基葡萄糖可以帮助修复和维护软骨,并能刺激软骨细胞的生长。种类编辑盐酸氨基葡萄糖通过刺激粘多糖的生化合成及增加量骨骼钙质的摄取,提高骨与软骨组织的代谢功能与营养,亦能改善及增强滑膜液的粘稠度,增加滑膜液合成,提供关节润滑功能,本品可阻断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防治疾病进展,改善关节活动功能,缓解关节疼痛,抑制及消退关节变性形成。中文名盐酸氨基葡萄糖 中文别名:盐酸葡萄糖胺;葡萄糖胺盐酸盐;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葡糖胺盐酸盐外文名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主要成分盐酸氨基葡萄糖。性状 简介通用名盐酸氨基葡萄糖英文名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主要成分盐酸氨基葡萄糖,其化学名为:2-氨基-2-脱氨-葡萄糖盐酸盐:其结构式为分子式: C6H13N05· HCl分子量:215.63性状本品为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药代动力学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氨基葡萄糖盐酸盐,英文D-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分子式 C6H13NO5·HCl,分子量215.5,它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肝肾解毒,发挥抗炎护肝作用,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症和胃溃疡有良好的疗效,是合成抗生素和抗癌药物的主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 1.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2.营养液24小时用完,不用时放入4℃冰箱保存。 3.已打开的单瓶营养液未使用完毕,应弃去。如:脂肪乳,氨基酸。4.为减少光敏感性维生素的降解,在储存和输注过程中,要注意避光。 5.有条件的话,选用多层的营养袋。 6.为最大程度的减少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维生素的氧化反应,在配制完成以后,要排尽营养袋中残存的空气。 7.在加入脂肪乳之前要仔细观察营养液中是否已产生沉淀或浑浊现象。 8.已破乳的肠外营养液严禁使用。 9.氨基酸,脂肪乳单独使用时,注意输注速度。由慢点开始,维持速度35-50滴/分。 正确的混合配置顺序: 一般来说, 应该在先加入磷酸根, 混合顺序的末尾加入碳酸根。 钙在混合顺序 的末尾加入, 能减少沉淀产生的几率。 另外, 氯化钙比葡萄糖酸钙较易产生沉淀; 有机磷制剂如甘油磷酸比磷酸根的无机盐类易产生沉淀。 为避免磷酸氢钙沉淀的 生成,选用钙制剂最好选用葡萄糖酸钙;选用磷制剂,也最好选用有机磷制剂。 钙剂和磷酸盐应分别加入不同的溶液内稀释, 以免发生磷酸钙沉淀,在加入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后, 检查有无沉淀生成,如确认没有沉淀再加脂肪乳液体。而且混合液中不能加入其他药物,除非已有资料报道或验证过。

具体步骤: 1.将电解质、微量元素、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中; 2.再将磷酸盐加入另一瓶氨基酸中; 3.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混合加入脂肪乳中; 4.将氨基酸、磷酸盐、微量元素混合液加入脂肪乳中; 5.最后将脂肪乳、维生素混合加入静脉输液袋中。 6.排气、轻轻摇动三升袋中的混合物,以备使用。 破乳定义: 将脂肪乳加入到全胃肠道营养液中以后,有多种因素可能使脂肪乳的油滴相互融合,粒径增大,继而析出肉眼可见的黄色油滴, 发生明显的两相分离,此称为脂肪乳的“破乳”。

葡萄糖氨基酸在人体哪里消化

葡萄糖氨基酸在人体哪里消化 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肠胃道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人体对 蛋白质的需要实际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吸收后的氨基酸只有在数量和种类上都能满足人体需要身体才能利用它们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营养学上将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对成人来说,这类氨基酸有8种,包括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对婴儿来说,有9种,,多一种组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并不是说人体不需要这些氨基酸,而是说人体可以自身合成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得到,不一定非从食物直接摄取不可。这类氨基酸包括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12种。。有些非必需氨基酸如胱氨酸和酪氨酸如果供给充裕还可以节省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 要 氨基酸葡萄糖胶囊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有什么区别 氨基葡萄糖-----骨关节保健的主力军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 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很高,中年以后常发,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70%有OA症状,是最常见的关节病变,并且是导致成年人长期残疾的第二大病因。临床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以前者为主。药物治疗构成了非手术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氨基葡萄糖、透明质酸、激素等,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因能缓解疼痛、控制症状,成为骨关节炎治疗最常用的一线药物。 1956年,瑞典研究人员首先发现盐酸氨基葡萄糖可能对骨关节炎病因起作用。之后,经过各国科学家几十年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从20世纪末开始,在美国及欧洲各国,氨基葡萄糖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首选对因治疗药物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量的临床研究都显示氨基葡萄糖治疗早、中期骨关节炎的安全性非常好,体现在用药过程中不良事件非常少,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令人满意。这也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USP 25版就将这类产品归为非处方的食物保健品(dietary supplement)的原因之一。而欧洲则因该类产品所显示的一定的临床疗效将该产品作为处方药品进行管理和提供患者所需 国外研究人员认为,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容易透过生物膜,且与关节中的软骨有很强的亲和力,是合成蛋白多糖的底物,更重要的是能抑制一些损害软骨的酶,这些酶类可破坏软骨并波及周围组织,故口服氨基葡萄糖既可抑制破坏软骨的酶,并能保护软骨,正是由于氨基葡萄糖有可能修饰关节软骨的结构,调节关节软骨的代谢而具有延缓关节炎病程的作用,因此,这类产品已成为潜在的改善骨关节炎病情的药物(disease-modifying osteoarthritis drugs,DMOADs)。 市场调研机构Mintel公司指出:由全球各地商家推出的含有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原料的产品数量呈稳定增长的态势,美国骨关节保健食品年销售额9亿~10亿美元。其中,氨基葡萄糖类产品年增长率高达36%。2010年,中国占全球氨基葡萄糖原料的市场份额达到85% - 90%。预计今后多年,其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