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3.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4.重点及分析: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也是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

5.难点及分析:

①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运用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解决这个教学难。初步学会遵守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印象,感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

6.教学过程

章节导入:激素又称化学信使,在第2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激素可随着血液流到人体和动物体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那么,植物体能不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想要了解植物体自我调节的奥秘,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开始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植物激素的发现。

节引入:有句古诗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满园的美好春色关是关不住的,园里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了。那老师就有疑问了:园内的红杏怎么会伸到墙外呢?(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园内外的外界环境差异主要是什么呢?由于墙阻挡了一部分阳光,所以园外相对于园内接受的阳光更多,红杏要想争夺更多的光照,是不是要伸到园外呢?)这主要是由于红杏在单侧阳光的照射下,朝向太阳方向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向光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移动的方向而移动。由此可见,向光性的定义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46页,观察问题探讨中的图,图中的植物是怎么生长的呢?(学生回答)这种现象是不是就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那它弯曲的部位是在幼嫩部位还是成熟部位呢?为什么成熟部位不发生弯曲呢?为了解答这些疑问,19世纪到20世纪的科学家们设计了许许多多的实验来研究。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设计实

验来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呢?

植物受单侧光照射弯曲部位在幼嫩部位,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假设:植物的向光性与植物尖端有关。提出假设后,我们就要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假设。在进行实验前首先要确定实验材料,19世纪末,达尔文就有先见之明地提出用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来做实验,为什么要用金丝雀虉草来进行实验呢?它有什么优势吗?首先,金丝雀虉草的形态特征明显,生长期短,便于我们短期内观察到实验现象;其次它是种子萌发后首先穿出地面的结构,避免了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光照、温度、水分等。这样我们的实验材料就确定了,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设计实验了。

(实验思路: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作用于胚芽鞘下部——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传递到下部,使其分布不均匀)

想要证明“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你们觉得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呢?(学生回答,老师引导:要想证明这个假设成立,我们就需要看在胚芽鞘尖端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植物是否仍有向光性。)所以我们要设置两组实验:

A组是给予单侧光照射,不切除胚芽鞘尖端

B组是给予单侧光照射,切除胚芽鞘尖端

在观察实验现象后,我们就能得出结论。

如果A组弯向光源生长,而B组没有弯向光源生长,则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植物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如果B组弯向光源生

长,而A组没有,则说明假设错误,我们需要重新设置实验。

达尔文在我们之前做了这个实验,结果发现A组弯向光源生长,而B 组没有生长。这就证明了植物的向光性确实与胚芽鞘尖端有关。B与A比较还能得出,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某种影响促进自身生长。

在这组实验中,AB组的区别在于是否切除胚芽鞘尖端。像这种在实验中保持其他量不变,而特意控制的量,称为自变量。随自变量而改变的量称为因变量,那么实验中的因变量是什么呢?(实验中随胚芽鞘的切除,向光性这一现象消失,所以因变量就是植物的向光性)同时,A组的实验结果是我们之前预知的,不用实验就知道的常识,它在实验中起对比作用,称为对照组;而B组则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是实验中要进行探究的,称为实验组。大家要将这些实验中的概念掌握透彻,方便大家设计实验。

既然植物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那胚芽鞘尖端是不是感光部位呢?请大家拿一张纸出来,将你们设计的实验写或者画在上面,并且标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下课后交上来?

首先,我们要做出假设: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然后再去设计实验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如果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它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应该是弯向光源生长;如果它不是感光部位,那它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应该是直立生长。根据这个假设我们可以设置两组实验C\D,C组是给予单侧光照射,不做其他处理,D组是给予单侧光照射,并且用锡箔纸将胚芽鞘尖端遮住。在这个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

因变量又是什么呢?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哪个?

通过达尔文的实践,结果发现C组弯向光源生长,D组直立生长。根据这个实验结果我们就能得出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

得到这个实验结论后,大家有没有其他的想法?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那胚芽鞘尖端下部是感光部位吗?刚才的试验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下部不是感光部位吗?(当然可以,将胚芽鞘尖端遮住,如果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那植物应该也能弯向光源生长,但是现在植物是直立生长,说明感光部位只有胚芽鞘尖端)

通过上面两个实验的探索,我们知道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而且胚芽鞘尖端就是感光部位。同时,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说明植物背光侧要比向光侧生长快,那请同学们大胆猜测,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老师引导: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照射后,可能向胚芽鞘下部传递了什么影响,造成植物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导致了向光弯曲的现象)很好,大家的推测能力都很强,连达尔文都比较赞成我们的观点,他在完成上面的实验后,也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伸长区位置:在分生区的上部。细胞特征: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伸长区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伸长区的细胞出现液泡,能迅速伸长。功能:具有吸收作用,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那么,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的?请大家阅读课本47页,看看詹森和鲍尔所做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在他们设计的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同学回答)詹森设置了两组实验。一组切去胚芽鞘尖端,给予单侧光照射;另一组在胚芽鞘尖端和下部之间插入琼脂片(琼脂片是能够让化学物质通过的一种材料),给予单侧光照射

结果显示:切去胚芽鞘尖端的一组不生长;插入琼脂片的一组弯曲生长。切去胚芽鞘尖端后不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插入琼脂片后,仍能弯曲生长,说明这种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并且这种化学物质能够通过琼脂片由尖端向下传递。

然后我们一起来看拜尔的实验。拜尔在黑暗环境中设置了两组实验。一组切除胚芽鞘尖端,将其放在胚芽鞘的左边;另一组组切除胚芽鞘尖端,将其放在胚芽鞘的右边.

结果显示,胚芽鞘尖端在左边,幼苗向右弯曲生长;胚芽鞘在右边,幼苗向左弯曲生长。(对侧生长)结合詹森的实验结果,我们能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后,将它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下部,造成了这种物质在下部分布不均匀。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这个实验结论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荷兰科学家温特产生了怀

疑,他想再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他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快上,经过几个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这些琼脂快切成几小块。然后将经过处理的琼脂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一侧,发现胚芽鞘能够朝向对侧弯曲生长。这就证明胚芽鞘产生的这种影响能够运输到下部使其弯曲生长,也证实了之前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

温特认为这种化学物质可能与动物激素类似,所以他将这种物质命为“生长素”。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们一直没能分离出生长素。随着科技发展,科学家们才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确认了生长素的真面目,它是一种化学物质,叫做吲哚乙酸,简写为IAA。除了IAA,植物体内还有许多其它具有生长效应的物质,比如苯乙酸和吲哚丁酸。

现在,我们就能完整地来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了:植物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改变了生长素的分布,使得背光面生长素多,细胞生长快;向光面生长素少,细胞生长慢。所以使得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根据以上的科学家所做的实验,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植物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

4.植物向光性的外因是光照(分布不均)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能总结出实验探究的步骤:以我们设计的第一个实验为例,首先观察到了一些现象——植物具有向光性,然后

做出假设——这种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来解释这一现象,为了验证假设正确他就进行了一系列的验证试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所以,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置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了解了生长素的发现,那么它是在哪里产生,又运输到哪儿去呢,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48页,然后我请同学来回答。

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分布于各器官,但相对集中地分布于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它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韧皮部位于植物的树皮和形成层之间的结构。比如:胡萝卜的韧皮部在外围一圈。胡萝卜的“心”,即中部那个较细的部分是木质部。)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由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也就是极性运输。在形态学上,分生迅速,向上或者向下延伸的是上端;分生缓慢,不延伸或者延伸很少的是下端。对于地上部分而言,树枝是形态学上端,而树干是形态学下端。

极性运输(又称纵向运输)就是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往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而不受重力影响。所以生长素运输的方向也就是极性运输。

现在,我们知道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那植物体中只有生

长素这一种物质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吗?其实,在植物体内还有很多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显著影响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比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

了解了植物激素的定义,大家有没有感觉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有些相似呢?它们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在机体内都是含量很少的,也都能调节生理活动,能调节发育;如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与发育,生长激素调节动物的生长与发育。

不同点:植物激素是由组织产生或者是一些细胞产生,植物没有分泌腺;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产生,动物有特定的腺体。

现在,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学习了实验探究的步骤(发现——提出——设计——得出),实验中的一些概念,比如自变量、因变量等,然后我们还学习了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和运输,也比较了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区别。在下节课中,我们将继续对生长素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了解一下它有哪些生理作用,请大家回去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调节学案 一、考点: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Ⅰ)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二、知识梳理:创新设计第172页 三、热点分析: 一、生长素的发现 注重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学会分析实验过程。 例1:燕麦胚芽鞘系列实验 以上实验均可设计相应对照实验,具体有: (1)图①②表明:。 (2)图①③表明:。 (3)图③④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 (4)图①②③④表明:。 (5)图⑤⑥对比分析表明:。(6)图⑥⑦对比分析表明:。(7)图⑤⑥⑦对比分析表明:。 (8)图③⑥⑧对比分析表明:。 (9)图③⑨⑩对比分析表明: (10)比较图⑾和⑿表明:。

变式训练: 下图中甲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过一段时间后,乙、丙、丁三图所示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 B.向右弯曲向左弯曲向左弯曲 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 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 二、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 例2:如图为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变式训练: 1.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 布)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⑥ D.②⑤⑦

2.(08山东理综)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例3据图回答问题: (1)乙图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 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解决的办法是 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mol·L-1。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生长。 (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点浓度,因此根将生长。表示⑤侧浓度的是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点浓度,所以侧生长快,茎将生长。 (4)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mol·L-1,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mol·L-1。 变式训练: 1.(09海南卷)(9分) 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笔记)

植物的激素调节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思考】: 实验①(与黑暗情况下对照)说明什么?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①与②对照说明什么?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实验③与④对照说明什么?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达尔文的推论是:胚芽鞘的尖端不仅具有感光作用,而且可能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从顶端向下传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不均匀,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思考】:该实验说明了什么?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下部某些部位的生长。 (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 【3个试验结论小结】: ①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③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三看法) ①一看有无生长素:如果没有生长素,则不能生长; ②二看能否向下运输:如果不能向下运输,则不能生长; ③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如果均匀向下运输:则直立生长; 如果运输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由色氨酸(合成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 生长素作用部位:尖端下段(即伸长区),机理为促进细胞伸长 5、生长素的运输方向: 横向运输(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②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例题分析】 6、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分布规律】 (1)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 (2)生长旺盛部位>衰老组织,如幼根>老根 7.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注意】: 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②秋水仙素不是植物激素,秋水仙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③植物激素处理后,植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④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相比,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产生部位生理作用 对应的生长 调节剂 应用 生长素 幼根、幼芽及发 育的种子 促进生长,促进果 实发育 萘乙酸、2, 4-D 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 花落果;③农业除草剂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 成熟的种子等幼 嫩的组织和器官 ①促进细胞伸长, 引起植株长高;② 促进种子萌发和 果实发育 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② 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 眠,提早用来播种 细胞分裂素 正在进行细胞分 裂的器官(如幼 嫩根尖) ①促进细胞分裂 和组织分化;②延 缓衰老 青鲜素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 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 间乙烯 植物各部位,成 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利 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 花形成率,增产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 片等 抑制细胞分裂,促 进叶和果实衰老 与脱落 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 大量脱落 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举例分析如下: (1)相互促进方面的有 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促进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的有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例1、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 3 4 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如图甲所示的弯曲角度(α),且α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

【组培技术】各种植物激素的简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组培技术】各种植物激素的简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类似植物激素的化合物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植物外源激素。它们少量施加即可有效地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加农作物产量,在农业和园艺上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以下几类。@亚龙组培 1.生长促进剂。为人工合成的类似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新器官的分化和形成,防止果实脱落。它们包括:2,4-D、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2,4,5-T、2,4,5-TP、胺甲萘(西维因)、增产灵、GA3赤霉素、激动素、6-BA、PBA、玉米素等。 2.生长延缓剂。为抑制茎顶端下部区域的细胞分裂和伸长生长,使生长速率减慢的化合物。导致植物体节间缩短,诱导矮化、促进开花,但对叶子大小、叶片数目、节的数目和顶端优势相对没有影响。生长延缓剂主要起阻止赤霉素生物合成的作用。这些物质包括:矮壮素(CCC)、B9(比久)、阿莫-1618、氯化膦-D(福斯方-D)、助壮素(调节安)等。 3. 生长抑制剂。与生长延缓剂不同,主要抑制顶端分

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造成顶端优势丧失,使侧枝增加,叶片缩小。它不能被赤霉素所逆转。这类物质有:MH(抑芽丹)、二凯古拉酸、TIBA(三碘苯甲酸)、氯甲丹(整形素)、增甘膦等。 4.乙烯释放剂。人工合成的释放乙烯的化合物,可催促果实成熟。乙烯利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乙烯利在pH值为4以下是稳定的,当植物体内pH值达5~6时,它慢慢降解,释放出乙烯气体。 5.脱叶剂。脱叶剂可引起乙烯的释放,使叶片衰老脱落。其主要物质有三丁三硫代丁酸酯、氰氨钙、草多索、氨基◇◇等。脱叶剂常为除草剂。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特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是指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由外部施用于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的化学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 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已发现有121种,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商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还有些化合物不具有赤霉素的基本结构,但也具有赤霉素的生理活性,如长孺孢醇、贝壳杉酸等。目前市场供应的多为GA3,又称920,难溶于水,易溶于醇类、丙酮、冰醋酸等有机溶剂,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遇碱中和而失效,所以配制使用时应加以注意。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防止离层形成、解除休眠、打破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也可以诱导开花、增加某些植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增加雄花分化比例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

植物激素

吲哚乙酸,其他名称:生长素,吲哚醋酸,异生长素,茁长素。 [理化性质]人工合成的吲哚乙酸为吲哚环羧酸类化合物,纯品为无色结晶。熔点168—170℃。不清于水、氯仿、苯、甲苯、汽油,洛于丙酮、乙醚,易溶于乙醇、醋酸乙酶、二氯乙烷。其钠盐、钾盐比酸稳定,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后遇光或加热易分解,应注意避光保存。商品为粉剂或可湿性粉剂。 [作用机制] 吲哚乙酸有维持植物顶端优势、诱导同化物质向库(产品)中运输、促进坐果、促进植物插条生根、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果实成熟及形成无子果实等作用,还具有促进嫁接接口愈合的作用。居植物生长促进剂。主要作用方式是促进细胞伸长与细胞分化。在细胞组织培养中证明,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完成细胞分裂过程。吲哚乙酸被植物吸收后,只能极性运输,即从顶部自上向下输送。根据生长素类物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这类化合物的不同效应往往与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素的含量。 有关例如,当果实成熟时,内源生长素含量降低,如外施生长素可以延缓果柄离层形成,防止果实脱落,延长挂果时间。在生产中可用于保果。果实正在生长时,内源生长素水平较高,如外施生长素类调节剂,会诱导植物体内乙烯的生物合成,乙烯含量增加,会促进离层形成,可起疏花疏果的作用。 在组织培养基中,可诱导愈伤组织扩大与根的形成。在生产中多使用它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耐乙酸、2,4—D等。其效果相同,且价格便宜,植物吸收后不易被植物体内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分解。吲哚乙酸的使用浓度范围一般为0.01—10PPm。 [配制方法]将吲哚乙酸结晶洛于95%乙醇中,到全溶为止,约配成20%乙醇溶液。然后将乙醇溶液徐徐倒入一定量水中再定容。切忌将水倒入乙醇溶液中。如遇出现沉淀,则要重配。用于组织培养时,应先将培养基消毒后再加入吲哚乙酸溶液。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举例分析如下: (1)相互促进方面的有 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促进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的有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例1、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 纵切至约34 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如图甲所示的弯曲角度(α),且α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与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

新的植物激素

新发现的植物激素简介及相关试题 一、独角金内酯 独角金内酯最初是由棉花根分泌液中分离出来的,独脚金内酯具有刺激植物种子萌发、促进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产生分枝, 直接或间接抑制植物侧芽萌发等诸多作用。其生理作用的发挥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有相互作用。 目前,国际上对独脚金内酯调控植物分枝发生的机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主要是基于生长素运输管道形成假说而提出的。生长素运输管道形成假说的核心观点是极性运输的生长素增多总是伴随着分枝的增多,独脚金内酯可以降低生长素的运输作用从而减少分枝的发生。 二、水杨酸 水杨酸是一种酚类激素,可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与离子的吸收与运输也有调节作用。水杨酸同时也可以诱导植物细胞的分化与叶绿体的生成。水杨酸还作为内生信号参与植物对病原体的抵御,通过诱导组织产生病程相关蛋白,当植物的一部分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在其他部分产生抗性。通过形成挥发性的水杨酸甲酯,这一信号还可在不同植物间传递。 三、茉莉酸 茉莉酸及其甲酯是一类脂肪酸的衍生物,是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茉莉酸能诱导气孔关闭;抑制Rubisco生物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影响植物对N、P的吸收和葡萄糖等有机物的运输;还与抵抗病原侵染有关,诱导植物对外界伤害(机械、食草动物、昆虫伤害)和病原菌侵染做出反应。 四、活性氧中间体(reactiveoxygenintermediates,ROI)和一氧化氮(NO)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时,活性氧中间体(reactiveoxygenintermediates,ROI)和一氧化氮(NO)参与了植物抗病性的建立。病原菌与寄主非亲合性互作会导致植物体内NO增加,另外许多氧化酶可以催化氧爆发产生ROI。ROI和NO通过氧化还原信号启动寄主细胞局部的过敏性坏死反应和全株系统获得性抗病性。 五、H2O2 近年来, H2O2作为植物中新的信号分子的发现, 使H2O2与植物抗病性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在动物细胞中, 已经证实H2O2参与激素及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转录因子的活化、DNA 的合成等多种生理活动,H2O2可直接调控蛋白激酶及磷酸酯酶的活性, 并可以与DNA 上的反应元件直接相互作用。在植物方面, 水杨酸诱发植物产生系统抗病反应并激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 可能是通过抑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增加植物体内H2O2的浓度来调控的, H2O2在此可能作为第二信使起作用。 H2O2对于病原菌的防御和信号转导有着重要意义。H2O2不仅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还可以促进细胞壁木质化。此外, H2O2是一种扩散的小分子, 跨过细胞膜进入病原菌侵染点以外的组织中, 作为第二信使激活防卫基因的表达, 最终导致对病原菌产生抗性。 例题

高考生物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生物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 点总结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以下是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请考生仔细阅读。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

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简介

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 包括胚胎发生、种子萌发、营养生长、果实成熟、叶片衰老等都受到多种植物激素信号的控制。人们对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生理作用已有大量阐述,在生产上的应用也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对其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并不是很全面。今天小编和大家聊一聊,9大类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 1.生长素 与生长素信号转导相关的三类蛋白组分是:生长素受体相关SCF复合体(SKP1, Cullin and F-box complex)、发挥御制功能的生长素蛋白(Aux/IAA)和生长素响应因子(ARF)。早期响应基因有Aux/IAA基因家族、GH1、GH3、GH2/4、SAUR基因家族、ACS、GST。生长素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有4条: TIR1/AFBAux/IAA/TPL-ARFs途径、T MK1-IAA32/34-ARFs途径、TMK1/ABP1-ROP2/6-PINs或RICs 途径和SKP2AE2FC/DPB途径。 2.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途径是基于双元信号系统(TCS),通过磷酸基团在主要组分之间的连续传递而实现。双元信号系统主要包含3类蛋白成员及4次磷酸化事件: (ⅰ)位于内质网膜或细胞膜的组氨酸受体激酶(histidine kinases, HKs)感知细胞分裂素后发生组氨酸的自磷酸化;(ⅱ)将组氨酸残基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自身接受区的天冬氨酸残基上;(ⅲ)受体天冬氨酸残基上的磷酸基团转移至细胞质的组氨酸磷酸化转移蛋白(His-containing phosphotransfer protein, HPs)的组氨酸残基上;(ⅳ)磷酸化的组氨酸转移蛋白进入细胞核并将磷酸基团转移至A类或B类响应调节因子(response regulators, ARR s)。在拟南芥中已知的细胞分裂素受体有AHK2、AHK3和AHK4 3个,AHP有6个(AHP1?6),A类和B类ARR分別有10个和1 2个,它们是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通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植物激素调节 一、单选题 1.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于黑暗条件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右图。这个实验能够证明( ) A.顶端在光下产生某种“影响物” B.“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能 C.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D.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2.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 …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 4.松树主干长得粗壮,侧枝细弱,树冠呈“宝塔型”;而丁香却没有明显的主干与侧枝,树冠也不呈“宝塔型”,这是由于() A.松树是阳生植物,具有顶端优势;丁香是阴生植物,不具有顶端优势 B.松树是阴生植物,具有顶端优势;丁香是阳生植物,不具有顶端优势 C.松树和丁香均具有顶端优势,但松树的顶端优势较丁香显着 D.松树和丁香均具有顶端优势,由于丁香开花后顶端枯死,顶端优势随之解除 5.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其中最可能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的处理() 组别甲· 乙 丙丁 处理自然 状态 开花后,用适 宜浓度的生长 素处理柱头。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 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 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 袋。 |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 后,用适宜浓度的秋水 仙素处理柱头,然后再 套上纸袋。 注:黄瓜是雌雄异花植物 6.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主要是由于() A.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植物不起作用 B.生长素类似物能够强烈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 C.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D.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 ` 7.向日葵主要收获种子,番茄主要收获果实。上述两种植物在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关于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 B.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向日葵的产量下降 C.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D.番茄形成有籽果实,产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无籽果实 8.某高三某同学从生物学资料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②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③将3株全部保顶芽:④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将甲株的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⑤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⑥观察三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B.①②④⑥ # 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 9.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与激素作用无关的是() A.带芽的枝条扦插易生根B.阉割猪以利于育肥 C.无籽西瓜的培育D.无籽番茄的培育 10.一般在幼果生长时期,含量最低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B.赤霉素C.乙烯D.细胞分裂素 11.植物的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①萘乙酸②生长素③2,4—D ④细胞分裂素⑤乙烯 ~ A.②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 12.下表为用不同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茄子的花蕾以后植株的结实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植物激素的危害

?植物激素安全性惹争议专家提醒滥用会危害健康 ?最近催熟剂、膨大剂、催红剂、增甜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被推向风口浪尖,这些调节剂被媒体冠名为“植物激素”之后,引起了消费者的不少担忧。 究竟“植物激素”危害大不大?应该禁止还是推广?针对这些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记者昨天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官员。记者了解到,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农业专家表示,植物生长剂属于农药范畴,基本都属于低毒和微毒农药,大部分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是一种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并且是安全的。 不过一些食品专家也担忧,瓜农果农菜农为了高额利润,存在滥用植物激素,随意提高浓度,随意更改施用时间等现象,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 植物生长剂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农作物 “我们认为,最近的一些报道对消费者有误导作用。”昨天,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研究员江腾辉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最近一些媒体把植物生长剂讲得太过恐怖。 “事实上,植物生长剂归属农药管理,并且属于低毒和微毒农药。”江腾辉说,前几天,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部分专家,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包括催熟剂和膨大剂在内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作物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农业增产、增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加强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引导社会公众科学看待,避免因一些不实信息或虚假消息误导消费者,切实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和广大农民的利益。 “作为一项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植物生长剂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农作物,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江腾辉说“广东每年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约220吨,大概占全国使用量的3%多一点。”江腾辉说。 “植物生长剂跟化肥以及其他的农药本质是一样的,而且它还是低毒、微毒的。”江腾辉说。 农业专家: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含答案)

第0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多种激素 D.乙烯 2. 植物具有向光性,是因为 A.单侧光抑制了生长素的产生 B.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C.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D.单侧光破坏了生长素的结构 3. 若从植物中提取生长素,下面几个选项中最理想的材料是 A. 根 B. 茎 C. 叶 D.幼嫩的种子 4.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A.培育无籽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 D.促进插枝生根 5. 如右图所示,曲线Ⅲ表示的是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下,某植物芽的生长状况,如果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根,能表示根生长状况的曲线是 A.ⅠB.ⅡC.ⅣD.Ⅴ 6. 在生产实践中,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 A.获得无籽辣椒 B.促进果实成熟 C.处理扦插枝条促进生根 D.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7.采用几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其实验结果如下,则选择最佳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应为 A.9mg/ml B.3mg/ml C.4.5mg/ml D.6mg/ml 8.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三号宇宙飞船中,放置有一株水平方向伸展的豌豆幼苗,在太空

飞行中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的生长特点是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茎都向下生长 C.根、茎水平生长 D.根水平生长,茎向上生长 9.用燕麦幼苗做如下两个实验:①组实验是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B进贴C切面上,数小时后如图中甲所示处理。②组实验是将附有琼脂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图中乙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两天后,胚芽鞘D的生长向左,因B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右侧生长快 B.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右,因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 C.两天后,胚芽鞘G直立生长,因为X、Y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 D.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左,因B侧生长素浓度低,根的生长慢 10.下表为用不同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茄子的花蕾以后植株的结实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常用植物激素介绍

常用植物激素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 (一)生长素类 1、吲哚乙酸,IAA 分子式:C10H9O2N 分子量:175.19 性质:纯品无色.见光氧化成玫瑰红,活性降低。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PH低于2时很快失活,不溶于水,易溶于热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它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较稳定。用途:植物组织培养 2、吲哚丁酸,IBA 分子式:C12H13NO3 分子量:203.2 性质:白色或微黄色。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用途:诱导插枝生根。作用特别强,诱导的不定根多而细长。 3、萘乙酸,NAA,相似的有萘丁酸、萘丙酸 分子式:C12H10O2 分子量:186.2 性质:无色无味结晶,性质稳定,遇湿气易潮解,见光易变色。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钠盐溶于水。 用途:促进植物代谢,如开花、生根、早熟和增产等,用途广泛。 4、萘氧乙酸,NOA 分子式:C12H10O3 分子量:202 性质:纯品白色结晶。难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乙醚、醋酸等。 用途:与NAA相似。 5、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滴 分子式:C8H6O3Cl2 分子量:221 性质:白色或浅棕色结晶,不吸湿,常温下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它的胺盐和钠盐溶于水。 用途:植物组织培养,防止落花落果,诱导无籽,果实保鲜,高浓度可杀死多种阔叶杂草。 6、防落素,PCPA,4-CPA,促生灵,番茄灵,对氯苯氧乙酸 分子式:C6H7O3Cl 分子量:186.6 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性质稳定。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酯等有机溶剂。 用途:促进植物生长;防止落花落果,诱导无籽果实;提早成熟;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常用于番茄保果。 7、增产灵,4-碘苯氧乙酸。相似的有4-溴苯氧乙酸,又称增产素 分子式:C8H7O3I 分子量:278 性质:针状或磷片状结晶,性质稳定。微溶于水或乙醇,遇碱生成盐。 用途:促进植物生长;防止落花落果,提早成熟和增加产量等。 8、甲萘威,西维因,N-甲基-1-萘基氨基甲酸酯 分子式:C12H11O2N 分子量:201.2 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工业品灰色或粉红色。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遇碱(PH大于10)迅速分解失效。 用途:干扰生长素运输,使生长较弱的幼果得不到充足养分而脱落,用于苹果的疏果剂。同时它也是一种高效低毒沙虫剂。 9、2,4,5-T,2,4,5-三氯苯氧乙酸 分子式:C8H5O3Cl3 分子量:255.5 性质:与2,4-D相似。

高考生物-植物激素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 植物激素调节 一、选择题 1.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2.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处理插条 D.400 mg/ L 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3.用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3组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1、2、3、4组能说明幼嫩的植物茎叶中存在生长素 C.若用脱落酸处理黄豆,则黄豆有可能长不出不定根 D.若用乙烯处理黄豆,则黄豆最可能不会长出不定根 12.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 B.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并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C.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是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 D.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均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必须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B.植物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但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 C.植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微量有机物 D.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14.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ABA诱导 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 D.脱落酸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有拮抗作用 15.下面4幅是植物激素的相关示意图,表示错误的是() A B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举例分析如下: (1)相互促进方面的有 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促进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的有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例1、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 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 弯曲生长形成如图甲所示的弯曲角度(α),且α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

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与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例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同时存在对茎切段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B.图2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作为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 C.图3中幼根a侧生长素浓度若在曲线C点,则b侧生长素浓度一定在F点 D.图4中侧芽b和顶芽a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为A和D 例3、(2011·浙江理综,30)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而且__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________组织。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率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答案(1)顶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抗生长素 (2)侧芽的伸长分生(3)植物激素 例4、(2010·重庆卷)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下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

植物激素知识大全

植物激素知识大全 一、五大植物激素比较 二、植物生长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1)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植物的生长表现在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目的增多,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体积增大,使植株生长;而细胞分裂素则是促进细胞分裂,使植株的细胞数目增多,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2)生长素与乙烯:生长素的浓度接近或等于生长最适浓度时,就开始诱导乙烯的形成,超过这一点时,乙烯的产量就明显增加,而当乙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超过了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时,就会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 (3)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强烈地抑制生长,并使衰老的过程加速,但是这些作用又会被细胞分裂素解除。 (4)脱落酸与赤霉素:脱落酸是在短日照下形成的,而赤霉素是在长日照下形成的。因此,夏季日照长,产生赤霉素使植物继续生长,而冬季来临前日照变短,产生脱落酸,使芽进入休眠状态。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素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特点: (1)容易合成 (2)原料广泛 (3)效果稳定 3、实例 (1)剩用乙烯利催熟,如凤梨的有计划上市,香蕉、柿子、番茄等上市前的催熟。 (2)利用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增加纤维长度,如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就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3)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产生α一淀粉酶。 (4)青鲜素可以抑制发芽,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的贮藏期。 4、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两面性 (1)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例子很多,如马铃薯、莴苣使用赤霉素处理可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芹菜、苋菜、菠菜等在采收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喷施可促进营养生长,增加产量;黄瓜、南瓜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喷施可促进雌花分化。 (2)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如青鲜素可用于洋葱、大蒜、马铃薯块茎,延长休眠,抑制发芽,延长贮藏期,但青鲜素是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如果水果远未达到成熟期,营养物质没有足够的积累,此时就盲目地用乙烯利催熟,必然改变水果的营养价值及风味。

各种植物激素的用途

各种植物激素的用途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培养基中关键物质,对植物组织培养起着生根而又明显的调节作用,没有哪一种比植物调节剂所生产的影响更大,它用量的多少,配比的适当程度,将影响培养的成败,即影响到愈伤组织的生长,形态建造,根和芽的分化等等。 目前已知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植物激素,几乎都与分化有关。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调节剂,尤其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生长调节就不可能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生长素常用2.4-D,萘乙酸(IAA),吲哚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其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生根,对愈伤组织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细胞分裂常用激动素(KT),6-苄基氨基嘌呤(BA),玉米素(ZT),2-异戊烯腺嘌呤(Zip),它们经高温高压灭菌后性能仍稳定。SLKT受光易分解,故应在4-5℃低温黑暗下保存,细胞分裂素有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延长组织衰老,增强蛋白质合成,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及显著改变其他激素作用的特点。 通常认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时,有利于根的形成;比值小时,则促进芽的形成。低浓度2.4-D 有利于胚状体的分化,但妨碍胚状体进一步发育,NAA有利于单子叶植物分化,IBA诱导生根效果最好。赤霉素(GA)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植物伸长,节间伸长,分生组织芽生长,诱导淀粉的合成,打破休眠和促进开花等,与生殖器官发生有关,一般不常用。 脱落酸是植物体天然存在的生长抑制物,有促进叶部脱落,诱导休眠作用,与生殖器官发生有关。 乙烯是植物内唯一呈气体状态的激素,与植物衰老和成熟有关。 植物营养培养基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类别名称缩写词分子量使用浓度范围母液配制说明 生长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21.0 0.001-10mg/L 生长素通 常用NaOH 溶液滴至 溶解成溶 液。 能溶于乙 醇 IAA易被植 物细胞所氧 化。故培养基 中很少单独 使用。 α-萘乙酸NAA 186.2 0.001-10mg/L 吲哚-3-乙酸IAA175.2 0.001-10mg/L 吲哚-3-丁酸IBA203.2 0.001-10mg/L 细胞分裂6-苄基氨基嘌呤BA 225.2 分裂素通 常能溶于 稀NaOH, 含水乙醇 或稀盐酸 玉米素不耐 热,不能高压 灭菌。 6-糠基氨基嘌呤KT 215.2 N-异戊烯氨基嘌呤 (玉米素) ZT 219.2 赤霉素赤霉素GA 3 346.4 能溶于乙 醇 不耐热不能 高压灭菌在 愈伤组织和 悬浮培养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