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鳖甲的炮制方法

鳖甲的炮制方法

鳖甲的炮制方法
鳖甲的炮制方法

鳖甲的炮制方法

【来源】

本品为鳖科动物鳖TrionyssinensisWiegmann的干燥背甲。

【炮制方法】

一、净制置蒸锅内,沸水蒸45分钟,取出,放入热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去皮肉,洗净,晒干(《药典》)。浸泡,去净皮肉,洗净,日晒夜露至无臭气(《药典77》)。取原药材,放入缸或池内,用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水要高于药料约18cm,将缸封严,泡20-30天,泡至皮骨分离为度,取出,用水洗2-3次,晒干,簸去皮屑(《北京》)。取原药材,拣净杂质,埋于地下。先铺1层湿沙土,埋1层鳖甲,1层湿沙土,1层鳖甲,候皮肉分离时取出,用清水洗净,晒干或烘干,簸去皮屑(《北京》)。取鳖甲置缸内或地内,用石灰碱水浸泡10天左右,取出轧破,去净皮肉,用清水冲洗干净,晒干。每鳖甲100吨,用石灰100kg,碱2.5kg(《河北》)。

二、切制用时捣碎(《北京》)。

三、炮炙

1.醋制取沙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鳖甲,不断翻动,烫至表面淡黄色,取出,筛去沙子,醋淬,干燥,用时捣碎。每鳖甲100kg,用醋20kg(《药典85》)。

2.炒制取鳖甲块,用微火炒至黑黄色(《集成》)。

3.沙烫取沙子炒至烫手,加入生鳖甲,炒至酥松表面淡黄色,取出,筛去沙子,摊凉(《浙江》)。

【现代研究】

1.本文报告取新鲜或冰冻的猪胰脏,除去外层脂肪和结缔组织。称重后绞碎,加水少许搅匀,置于纱布上挤压过滤,取滤汁配制约0.5%的溶液。用碱料(Na2CO3)调pH8.0-8.4间。水浴加温至近40度时,加入已煮熟的鳖甲或龟板,使其全部淹没,上面保留3-5cm水层。恒温于35-40℃,每隔2-3小时搅拌1次,约经12-16小时,残皮和残肉能全部脱掉,捞出洗净,晒干,至无臭味即得。

此法原料易得,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省时间,有利于大规范生产。加工出的鳖甲。龟板色泽好,无残皮残肉,甲块易裂开,但在下一步沙烫时,火宜轻,醋炙时用醋量约增加一半。因此,对其所含成分动物胶有无影响,尚待研究(辽宁东沟县医药公司:中草药通讯,(4):42,1973)。

2.选用ASI.398蛋白酶、209碱性蛋白酶、166放线菌中性酶及AT

3.942蛋白酶对水解龟板、鳖甲皮膜、残肉的速度进行了初步筛选工作。在此基础上做了放大试验及质量检定工作。结果表明,采用制革工业中的定型设备——悬挂式转鼓为机械,在转动搅拌情况下,应用ASI、398蛋白酶制剂进行水解,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腐蚀皮膜、残肉,并使皮骨分离,达到龟板、鳖甲炮制生品的质量要求。该工艺工效较高,工艺简单,不受季节气候限制,有一定优点(田大芳等:中药通报,(1):19,1981)。

3.历来用烂法除去龟板、鳖甲上附着的腐肉污衣,近年来改良法为加入蛋白酶、动物脏器或其它微生物等,人工控制,加快速度,但道理与烂法相同。在除去腐肉污衣的同时,必将损耗部分有用的胶原蛋白。作者试用kjeldahl定氮法,通过蛋白质含量测定探索对龟板、鳖甲加工方法的改进。取得以下结果:

(1)龟板、鳖甲各部分碎块间蛋白质含量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多大区别。龟板角膜(外衣)的蛋白质含量为77.5%,比龟背含量高3倍多,但主要属于角质蛋白,难于煎出(经72小时水煎熬,只煎出33.52%),因此,熬胶煎汤,作用都不大。

(2)龟板、鳖甲经烂法处理,蛋白质含量均有损失,生龟板比原龟板损失9.07%;生鳖甲比原鳖甲损失10.32%。

(3)生龟板、生鳖甲加水煎煮,蛋白质极难煎出。因此,建议加工龟板。鳖甲,废弃传统的烂法,而以水煮法代替。但是制得的生龟板与烂法制得的一样,需用热碱水去油,否则久贮易泛黄。

(4)生龟板含蛋白质21.990%,炙龟板含蛋白质22.937%,蛋白质含量增加4.3%。生鳖甲含蛋白质21,928%,炙鳖甲含蛋白质21.727%,减少0.9%,说明从生品到多品,蛋白质含量基本稳定。但与相应的生品煎出情况比较,则煎出率大大提高(炙龟板提高14倍,多鳖甲提高11.6倍)。提高原因可能是炙制品、质地酥松,空隙变多,大大增加了与水的接触面积。

上述结果说明:

(1)《炮制规范》对处方“单写药名者副炙品”的规定是合理的;

(2)煎药时应适当延长煎熬时间。炙品在头煎的2.5小时是主要的,随后煎出速度减慢。如果采用生品入药,更应先煎;

(3)熬胶时原料药以采用炙品为宜(吕秉森:药学通报,(6):31,1981)。4.以蛋白质含量为主要指标,比较了蒸法、高压蒸法、水煮法和沙烫法等热解法炮制龟板、鳖甲的质量。观察到炮制方法不同,制品中蛋白质含量也有区别。龟板蛋白质含量依次为沙烫法>蒸法>高压蒸法>煮法。鳖甲依次为蒸法>高压蒸法>煮法>沙烫法,但差别不大。外观质量比较沙烫法较农。其它三法的制品洁净而有光泽。其中蒸法不仅蛋白质含量稍高,而且不像煮法那样容易流失水溶性成分、高压蒸法那样需添置设备。蒸法与传统方法比较,龟板蒸法制品蛋白质含量比传统制法炮制品高2.81%,鳖甲蒸法制品蛋白质含量比传统法制品高4.43%。统计分析表明改用蒸法对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效果是极显著的(李明善:中药材科技,(6):27,1984)。

5.根据草菇菌依靠自身的多种分解酶将培养基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后加以吸收利用。龟板、鳖甲上的鳞片、筋肉、筋膜都是蛋白质类化合物,可做为草菇菌的营养来源的道理,利用单菇菌固体发酵法,对龟板、鳖甲进行净制,克服了传统制法的缺点。认为菌种来源广泛、操作简便、费用低,有实用价值(张德政:中药材(5):35,1985)。

大骨高汤的熬制方法

大骨高汤的熬制方法 大骨头高汤熬制好可以用于作为面汤来烫面或者粉条等,而且也有可能用于做麻辣烫的汤底,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而且味道比较清淡,适合提高大家的胃口。大骨高汤的类型有很多种,主要是根据大家选择的食材来决定的,如果是选择胡萝卜玉米炖汤就会偏甜一点,选莲藕的味道就会偏淡。 如何熬制高汤 高汤熬制方法很有考究,因为高汤的种类也很多,不同的高汤自然做法也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熬制方法是大同小异的,只是其中的原材料不大一样,处理的方法有一定的差别。为满足大家不同口味的需要,下面为大家搜罗了几种常见的高汤的做法,爱浓汤的你赶紧学起来吧! 肉骨高汤:准备筒子骨1根,姜1块,白胡椒粒5g,桂圆肉10g。准备一锅开水,将猪骨下入烫半分钟后,捞起,置流动的水下冲洗干净,备用;将桂圆壳拍碎,剥出果肉备用;准备适量开水倒入汤煲中(水量约能没过大骨),放入猪骨,姜片,桂圆肉和胡椒粒,开大火煮沸;煮沸后,捞去浮在表面的泡沫,转小火熬煮4小时即可。 猪骨高汤:将猪骨棒骨、脊骨洗干净斩大块,入滚水锅中汆汤去血味,捞出后,放入加有开水的汤锅中,加葱段、姜块小火煲煮3~4个小时。 鸡高汤:将鸡架冲洗干净,入滚水锅中焯透,放入汤锅中,

加入适量清水煮沸,转小火熬煮2小时,再加几块姜提味去腥,继续续煮到汤浓味香时撇去浮油就可以了。 牛骨高汤:将牛骨洗干净斩大块,入滚水锅中汆汤去血味,捞出后,放入加有开水的汤锅中,加葱段、姜块旺火烧沸,转小火煲煮4~5个小时。煮到汤汁乳白浓稠时就可以了。 熏骨高汤:取小牛骨洗净剔除多余油脂,斩断放入烤箱,烤到呈褐色,然后把烤好的牛骨入滚水锅中,加香叶、百里香、丁香、陈皮煮滚后,转小火煲煮3~4个小时,撇清汤面,用纱布过滤一下即可。

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究

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究 发表时间:2015-11-19T15:13:57.7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作者:段桂峰嵇传良 [导读]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对其自身药理有一定影响,深入研究炮制方法对药理的影响作用有助于临床更好的开发白术的治疗功效。 段桂峰嵇传良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白术不同炮制手法对自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有一定,加强对不同手法炮制的白术药理作用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药物功效的合理运用。本文对近几年白术不同炮制手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白术;炮制手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白术作为临床常用中药材,是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干燥之后所得的成品,具有性甘、味苦、燥湿利水、安胎、健脾益气、止汗等诸多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倦怠无力、胎动不安、痰饮水肿、自汗等症状效果显著[1]。我国中医方剂中大量应用到白术这种药材,目前白术的相关制剂已经多达五百余种,成为我国中医药配方中最常用的药材之一。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对其自身药理有一定影响,深入研究炮制方法对药理的影响作用有助于临床更好的开发白术的治疗功效。 1.白术典型炮制方法 白术的炮制最早可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历史上有记载的有土炒白术、麸炒白术等,都广泛用于各类中医药制剂,我国目前常见的白术炮制方法有土白术、炒白术、麸炒白术、醋白术、米泔白术、焦白术等,方法多样种类多样,已经创造了药材炮制品种与方法的一大新开端。目前较为常见且常用的白术炮制方法有清炒白术、土白术、生白术、麸炒白术等。清炒白术是将白术与蜜炙麸皮混炒,麸皮入锅冒烟后加入白术片,待白术变为焦黄色且有药材香气溢出之后则为成功,取出后晾凉所得即为清炒白术。土白术是利用伏龙肝细粉中火煎炒之后加入白术片炒至色泽土黄即为成功,取出后晾晒筛选即可得土白术。生白术是将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后的白术清水浸泡12-24h,待成熟之后再闷润24-32h,将内外湿度相同的白术切成厚薄相同的白术厚片,晾干后即可备用。麸炒白术与清炒白术较为相似,都是利用麸皮加热后锅中翻炒麸皮及白术,文火炒至黄棕色后取出、晾晒即可获得麸炒白术。 2.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对要药理作用的影响 因白术这种药材本身含有约1.4%左右的挥发油,因此不同的炮制方式对药材本身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有一定影响。白术本身所含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苍术酮与苍术醇为主,其中苍术酮高达30%-60%,其余成分则包括石竹烯、11-二烯、榄香烯、吉马烯茁等,这些成分受炮制方法影响含量与化学性质都会发生较大改变,导致药材本身药理作用受到影响[2]。药材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以白术内酯I、II、4与双白术内酯、15环氧羧基白术内酯等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谷氨酸、白术三醇、多糖成分等,都是对炮制方式与手法有较大敏感度的物质。实验室研究发现,白术不同炮制手法对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大,基本上炮制之后挥发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尤以焦白术含量最低,其次是土白术,生白术、清炒白术与麸炒白术含量相对受影响较小一些。 对不同炮制方式中白术内白术内酯I、II III含量进行研究发现,I在麸炒白术中含量最高,包括麸炒黄品、轻品与焦品,互相之间含量相差较小,炒白术与生白术相对含量下降较为明显;白术内酯II在清炒、麸炒、土白术、生白术中含量基本相同,但是在麸炒炮制手法中会有所升高,以麸炒黄品、轻品与焦品尤甚,至于白术内酯III 也在麸炒白术中保持最高,总体来说,麸炒黄品、轻品与焦品是三种白术内酯含量最高的炮制手法,麸炒黄品含量最高[3]。对比土白术、生白术、炒白术、麸白术几种炮制手法中白术内酯含量发现,炮制后白术内酯I、II III含量均有明显变化,其中III含量明显增加、II含量明显降低、I含量虽然有所变化但是不太明显。对不同炮制手法的白术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白术内酯I、II III与苍术酮在色谱环境下存在明显吸收峰,苍术酮一定情况下可转化为白术内酯,白术内酯III加热后可转化为I与II,因此会造成白术炮制后白术内酯II含量增加。 正是由于不同炮制手法对白术挥发油及白术内酯含量影响较大,因此白术本身药理作用也受到较大影响。白术本身可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助于调节脾胃,具有镇静作用、血管扩张作用及延缓衰老、抗癌细胞等功效。经过炮制后的白术其内含的双白术内酯可显著提升心肌收缩与负荷功能,在临床大鼠试验中显示器对大鼠离体心肌有着负性频率与负性心肌效用,内含的白术多糖提升了大鼠血清溶菌酶、外周白细胞、NBT阳性率,从而达到抗氧化、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4]。临床对白术内含的白术内酯I、II III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I可显著提升人体唾液淀粉酶活性,在调节、改善脾胃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因此麸炒、清炒白术在促进胃肠道吸收方面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各类胃肠道药物制剂配方。因生品白术及炮制白术对胃肠道作用影响有明显差异,生白术促进小肠蠕动效果显著因此经常用于治疗便秘,炒白术因白术内酯含量升高在泄泻方面效果更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白术不同炮制手法对自身挥发油、白术内酯含量等有较大影响,因此在药理作用方面各自表现不一,加强对不同手法炮制白术的药理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临床中白术功效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阳柳平.研究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2(21):607-609. [2]周爱珍,程斌,王和平.炮制对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0(2):79-80. [3]李庆.白术的不同炮制法对临床作用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02-303. [4]嵇仁帼.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究[J].医学信息,2014(35):155-157.

制川乌

·27· 制川乌 Zhichuanwu RADIX ACONITI PRAEPARATA 本品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鉴别】照川乌项下的〔鉴别〕(3)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检查】酯型生物碱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乌头碱对照品20mg,置1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5ml、0.50ml、1.0ml、1.5ml、2.0ml、2.5ml,分别置25ml 量瓶中,均加无水乙醇使成2.5ml,各精密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1.5ml,摇匀,在60~65℃水浴中保温10分钟,放冷,加高氯酸铁试液13ml,摇匀,放置5分钟,精密加入高氯酸试液8ml,用高氯酸铁试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5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取本品粗粉约1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与氨试液4ml,密塞,摇匀,放置过夜,滤过,药渣加乙醚50ml,连续振摇1小时,滤过,药渣再用乙醚洗涤3~4次,每次15ml,滤过,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转入分液漏斗中,用三氯甲烷3m1分次洗涤容器,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0.05mol/L硫酸溶液提取3次,每次5ml,酸液依次用同一三氯甲烷10ml振摇洗涤,合并酸液,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9,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ml,三氯甲烷液依次用同-水20ml振摇洗涤,合并三氯甲烷液,低温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适量使溶解,转入5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分次洗涤容器,洗涤液并入量瓶中,再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及无水乙醇空白溶液各2.5ml,分别置25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各精密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1.5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酯型生物碱的重量(μg),计算,即得。 本品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过0.15%。 【含量测定】取本品中粉10g,精密称定,照酯型生物碱测定法项下的方法,自“加乙醚50ml”起至“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用乙醚-三氯甲烷(3:1)的混合液代替乙醚。残渣加混合液5ml使溶解并蒸干,再加乙醇5ml使溶解,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15ml、水15ml与甲基红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黄色。每1ml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12.9mg的乌头碱(C34H47NO11)。 本品含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少于0.20%。 【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同川乌。 【用法与用量】1.5~3g。宜先煎、久煎。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甲鱼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研究

甲鱼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研究 甲鱼,学名鳖,又称水鱼、团鱼、鼋鱼、元鱼、老鳖、王八,自古就是我国 传统食疗滋补佳品。 中国现存甲鱼品种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等20多个种类,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研究最多。中华鳖又有普通中华鳖、中华乌鳖、太湖鳖、 日本鳖、台湾鳖之分,其种类之间的成分差异很小,产于我国各地,尤以湖北荆 北地区、湖南汉寿、江苏扬州、镇江等地较多。甲鱼自2005年以来每年产量约14万吨,产值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甲鱼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糖及多种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其肉、血、胆、卵、脂、头、骨不同 部位具有不同的营养保健功能,均可入药,是开发高级保健食品的良好原料。甲鱼主要功效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促进伤口愈合,滋阴,滋补,提高血浆蛋 白含量,促进造血功能,增强体力,清热等。中国最早的医药书《神农本草经》 记述了关于鳖的医药效能,书中还记述了长期食用鳖的人的生活体验及产生的功效。 1 营养成分 1.1 蛋白质及氨基酸 甲鱼的蛋白质含量因其部位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有关专家测得甲鱼裙边含蛋白质为29%,甲鱼卵含23%、甲鱼肉含18%,而甲鱼肝含蛋白质最少,仅为8%。可见,甲鱼各部位的蛋白质含量趋势为:甲鱼裙边>甲鱼卵>甲鱼肉>甲鱼肝。甲鱼的蛋白质含量还受养殖生态条件的影响。将仿生鳖与温室鳖的裙边、肌肉及肝脏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发现仿生鳖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温室鳖。 另外,专家还测得鳖内脏提取物的蛋白质含量为46.5克/100克 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质量除考虑其蛋白质含量外,其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构成也至关重要。 甲鱼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研究基酸不但含量高[(76.3±21.5克)/100克],而且种类齐全,人体所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45.8±8.7克)/100克]占其氨基酸总量的60%以上。同蛋白质含量的分布规律相似,甲鱼不同部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 处方名调剂给付 麻黄应付生麻黄 应付蜜麻黄 蜜麻黄、制麻黄、炙麻 黄 桂枝、桂枝尖应付桂枝 紫苏应付全紫苏(叶、茎均有)香薷应付生香薷 生姜应付鲜生姜 荆芥应付生荆芥 荆芥穗应付生荆芥穗 苍耳子、炒苍耳子应付炒苍耳子 牛蒡子应付炒牛蒡子 炙桑叶、蜜桑叶应付蜜炙桑叶 杭黄菊、黄菊花应付杭菊花 蔓荆子应付炒蔓荆子 醋柴胡、炙柴胡应付醋柴胡 升麻应付生升麻 葛根应付生葛根 煨葛根、炒葛根应付煨葛根 石膏、生石膏应付生石膏 煅石膏、熟石膏应付煅石膏 知母、盐知母、炒知母应付盐知母 芦根、苇根应付芦根 栀子、山栀子、生栀子应付栀子 焦栀子、栀子炭应付焦栀子 决明子、草决明、炒决 应付炒决明子 明子 黄芩应付生黄芩 酒黄芩、炒黄芩应付酒炒黄芩 黄连应付生黄连 酒黄连应付酒炙黄连 姜黄连应付姜炙黄连

黄柏、川黄柏应付生黄柏 连翘心应付连翘子 贯众应付生贯众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 处方名调剂给付 射干应付生射干 川射干应付生川射干 山豆根、广豆根应付山豆根 北豆根、苦豆根应付北豆根 地黄应付生地黄 地黄炭应付生地黄炭制品 大黄、生大黄应付生大黄 酒大黄、炒大黄应付酒炒大黄 熟大黄、制大黄应付酒制大黄 甘遂、制甘遂应付醋甘遂 巴豆应付巴豆霜 牵牛子应付炒牵牛子 制川乌应付制川乌。用生品应写明“生 川乌”,且只限外用。 制草乌应付制草乌。用生品应写明“生 草乌”,且只限外用。 乌梢蛇应付酒炙乌梢蛇 木瓜应付生木瓜片 酒秦艽应付酒炒秦艽 狗脊应付炒狗脊 藿香应付川藿香 广藿香应付广藿香 炙厚朴、姜厚朴应付炙厚朴 豆蔻、白豆蔻应付豆蔻 薏苡仁应付生薏苡仁 泽泻、盐泽泻应付炙泽泻 滑石、飞滑石应付滑石粉 车前子、炒车前子、盐应付盐炒车前子

传统中药炮制工具

五、炮制的工具 中药炮制工作是一种复杂的科学技术工作,操作方法很多,应用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工具的选择、准备是炮制工作中一项主要的物质条件,为此,现将工具及应用范围分述如下。 (一)手工操作工具 (1)切药刀:配合切药刀的工具有切药用的竹把子、单切用的虎头钳、螃蟹钳、拦药的刀方、接药的药斗、擦刀的油帚子、水帚子。 (2)片刀:式样与菜刀相似,刀片薄,刃口为两面,呈弧形,具切、削、片、劈多种作用。(3)锉:为木质、角质药材锉末的工具。(4)铁锤:药材破碎用。(5)碾槽:系生铁铸成。(6)冲筒:为临时捣碎工具。(7)乳钵:研粉用。(二)制药机械 应用机械制药,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具有很多优越性,为中药炮制的发展方向。现在有轧粉用的粉碎机,切制饮片用的切药机,各地式样较多,这里不赘述。 (二)铁研船(铁研槽、铁铅、研槽) 多系生铁铸成,分研槽、研盘两部分,研槽中部阔大,两端较狭,里面凹进状如船形,大小不一,一般以3尺长、中阔约6寸为适宜。小的容量不多,过大人力踏研不易。研盘为扁圆形铁饼,直径约l尺,中心贯有铁杆,突出两旁,全长约0.8-1尺,操作时两足踏其上前后转动,使药物通过推研而粉碎。研船兼具截切、轧压和研磨等作用,占地少,单人即可操作,粉碎度较细,对于小作坊生产,是十分实用的粉碎工具。 三)切药刀 分刀身、刀床、刀脑三部分。刀身即刀片,又称刀叶子,略成长方形,后上端竖立刀柄,稍向前弯,前下端微有小角突出(俗称刀鼻),上开一小孔,与刀床前端之刀脑联合,组成铡刀状,为切制饮片的主要工具。切药刀多带有几种附件,即竹把子、刀撮(cuō)子、刀斗子。 四)炒药锅 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有耳的锅,口径较小,约1.5尺,供炒煅少量药物使用,适用于灶台或大风炉上,比较方便灵活。另一种是无耳的平口锅,口径较大,约2-3尺,供炒、煮、炮、煅、炙、蒸、制各项用途,多置于固定灶台上,与通常煮饭的锅相同。炼丹用的铁锅系用生铁铸造而成,口径1.5尺到1.8尺,左右各有一耳,方能提携。古代炼丹家把“锅 称为“鼎”,所以丹家有“安灶立鼎”之炼丹术语。 五铁铲 系用熟铁制成,全长约一尺余,有木柄与铁柄两种,为炒炙或煮药时翻拌药料之用。 六)炒药灶 砖砌单放锅一口,而锅有平放、斜放两式。南方一般习惯用平锅,翻炒便利,药品接触锅面面积大,受热均匀;北方多用斜锅,药料常堆聚下方,受热不均,但盛取药物比较便利。 七)木蒸甑(zèng) 呈圆筒形,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上面有盖,底部有屉,用以置锅上蒸制药物。

7个步骤轻松制作家庭简易版高汤

7个步骤轻松制作家庭简易版高汤 7个步骤轻松制作家庭简易版高汤 “家庭简易版”这几个字被我用滥了。呵呵,不过我做的确实都是些很简易的,个人认为又比较适合家庭操作。以前我还真不好意思把这些太简单的东西拿出手,现在不了,思想开始转变了。因为我发现越是简单实用的,越受大伙儿欢迎。比如前两天那篇凉拌白菜心博文后,我就收到不少博友的留言,反馈自己试做后的体验以及试做成功后家人和孩子如何如何喜欢。 平常我做菜,家里没有高汤时,偶尔也用点鸡汁或汤宝调味。但只要周末有时间,我还是喜欢自己做一锅高汤,然后分装在保鲜袋或保鲜盒内,冷藏或冷冻室起来,以备平常煮汤炒菜调味用。天然的和人工的是没法比的。无论是做汤还是炒菜,添加一些自制的高汤,只需调点盐,味道就足够鲜美。 我的过程图拍得比较详细,有的人大概会觉得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骨头弄干净了然后在锅里慢火炖制而已;也有的人会说,制作需要那么长时间啊!其实只要前期工作准备好,最后小火炖制的过程也无需有人在一旁看守,你该干啥干啥去,不耽误你的功夫。 烧好的高汤,自然冷却沉淀(仔细点的需要过滤),去除表面的油脂后,分装冷冻起来,随用随取,如果下班没有时间做汤,只要拿出一包来,加热后放些蔬菜,就是一道好汤。做菜时凡需加水的地方换作加高汤,菜肴必定更美味鲜香。周末即使多花上一点心思和功夫,接下来一个礼拜的伙食变得有滋有味,何乐而不为呢? 你的家庭自制高(简易版的),有啥妙招,咱们一起交流吧! 原料:猪腿骨、鸡架骨。 做法: 1、骨头冲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去血水,中间换水; 2、起锅烧热水,水开后下入骨头,煮出血水和杂质; 3、捞出,用热水冲洗表面的浮沫和杂质; 4、添加少量葱姜,添加没过的热水,大火煮开; 5、继续滚煮,撇净表面的浮沫,捞出葱和姜,盖盖转小火慢炖; 6、约一个半小时后,肉和骨头可以轻易分离了,关火; 7、漂在表面的油脂,待自然冷却凝固后,去除干净。

中药炮制21种方法,你知道几种

中药炮制21种方法,你知道几种? 各种炮制方法说明,药物疗效的高低,不但取决于药物本身,而且与炮制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正如明代陈嘉谟所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也就是说炮制一定要适度。 修制 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说是种药物进行炮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炮制。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1、拣:用于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一般是除净核粒、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粒)、泥块、沙石等,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连翘拣去果柄,杏仁拣净油粒,佩竺、荆芥拣去须根和杂草,乳香、没药拣去木屑、五灵脂拣去泥沙。2、摘:将根茎、花叶等类药物的残茎、叶柄摘除,使药纯净,夏枯草摘梗柄,川连摘除绒根及时叶柄等。3、揉:对某些药物须揉碎后,再通过筛、簸除去茎梗杂质,如桑叶、臭梧桐叶等;某些质地松软而呈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4、擦:用二块木板,将药物置于中间来回唐擦,达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莱菔子、火麻仁、牛蒡子

等。5、磨:用石磨垫高磨芯,把药物磨去外皮、壳、刺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苍耳子。6、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灰尘或茸毛,如枇杷叶、石苇须刷去叶背的绒毛;瓦楞子、牡蛎刷去沙土。7、刮:用铁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药材外面的粗皮或青苔,如杜仲、肉桂、厚朴、黄柏等;刮去茸毛的如金狗脊、毛知平等。8、镑、刨:用镑刀或木刨,将药物镑刨成薄片,便于入药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檀香片,苏木片等。9、剥:将药物敲击后,取壳去种仁,或取仁去壳,如蔻仁、蔻壳、草果仁、砂仁壳、使君子仁、石莲肉、白果、桃仁、杏仁等。10、切:切法广泛应用于根茎、藤木、皮壳、叶、草类药材,将原药或润软后的药材,按不同的药物用刀或切片机切成片或小块。一般分横切的园形、咀片,斜切的斜片,直切成顺片,横或直切成丝、方块等,切片的厚薄长短,简介如下:(1)根、根茎和藤类:质地比较硬的切薄一些,约1.5mm左右,如独活、川芎等;质地比较疏松的切厚一些,约3mm左右,如肉苁蓉、锁阳等,形状细长的可切成小段,约长1—1.5cm,如茅根、芦根,夜交藤等。(2)皮类:质地坚硬而厚可切成丝丝,宽约6mm,如厚朴、黄柏;质地较疏松而薄的可切成宽丝,宽约1—1.5cm,如杜仲;质地松脆者可不切,如地骨皮、远志等。(3)叶类:质地厚而韧者,不易碎者,切成宽约o.3-1.5cm的丝,如枇杷叶、石苇等。(4)全草类:茎较细一般可切成长1.5cm的段,如麻黄、

龟甲的功效与作用

龟甲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神屋、败龟甲、败龟、龟筒、龟底甲、龟腹甲、坎版使用提示:内服:煎汤,15至30克,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存性,研末掺或油调敷。 龟甲知识介绍: 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和腹甲。乌龟体呈扁椭圆形,背腹均有硬甲,栖息于河、湖、池沼中,有饲养,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全年均可采收,将捕获后的活龟杀死,除去筋骨,将龟甲洗净晒干,称为“血板,煮后取龟甲晒干,称为“烫板”。 龟甲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色,前端有颈角板1块,脊背中央有椎角板5块,两侧各有对称的肋角板4块,边缘每侧具缘角板11块,尾部具臀角板2块。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10至20厘米,宽7至10厘米,厚约5毫米。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色,角板共12块,每块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骨板9块,呈锯齿状嵌接。前端钝圆截形,后端具三角形缺刻;两侧均呈翼状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墙板)。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龟甲补充信息: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龟甲、醋龟甲、酒龟甲,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醋龟甲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龟甲适合人群: 脾胃虚寒、内有寒湿及孕妇禁服。 龟甲食疗作用: 龟甲味咸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 质坚镇潜;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养心安神,调经止血的功效; 主治阴虚阳亢,眩晕耳鸣;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阴虚风动,手足蠕动;肾阴不足,腰膝酸软,小儿囟门不合;心神失养,惊悸虚烦,失眠健忘;经血失调,吐血衄血,月经过多,腹痛,崩漏带下。龟甲食物相克: 龟甲恶沙参、蜚蠊。 龟甲做法指导: 1. 肝肾阴亏,肝阳偏亢,头晕目眩,目胀耳鸣者,可与生牡蛎、怀牛膝、生白芍等配伍。 2. 痿厥,筋骨软,气血俱虚甚者,可与黄柏、干姜、陈皮等配伍。 3. 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惊悸虚烦,失眠健忘者,可与龙骨、远志、菖蒲配伍。 4. 阴虚血热,损伤冲任,月经过多,崩中漏下者,可与白芍、黄芩、黄柏、椿根皮等配伍。 龟甲:滋阴益智、养血补心 龟甲就是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味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能滋阴抑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多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真阴亏耗、虚风内动及骨蒸潮热诸证。 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种常用方: 龟甲地黄汤:龟甲、生地、熟地各15克,白薇、地骨皮各10克。煎汤饮。这款汤以生、熟地黄滋养肝肾之阴,以龟甲滋阴抑阳,以白薇、地骨皮清虚热。最适宜阴虚发热、潮热骨

醋鳖甲工艺规程

目录

2、生产工艺流程

4、质量监控:见“SCGL506201 醋鳖甲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 5.1 鳖甲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醋鳖甲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醋鳖甲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 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6.2 包装说明文字: 品名:醋鳖甲 规格: 产地: 重量: 产品批号: 生产日期: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生产企业: 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 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 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

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 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 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 (99.0-101.0%) 本批领用量 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 标签物料平衡= ×100% (99.0-101.0%) 本批领用数 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二章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一节中药制药论 一.制药原则 清代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其制之义又各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亦称之为传统的制药原则 二.含义与应用 1.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黄连,酒大黄。 (黄连苦寒,吴茱萸辛热,用吴茱萸制黄连,可以吴茱萸的辛热杀黄连的大寒之 性。) 2.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蜜制甘草。 (蜂蜜甘平,益气补中,和百药。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和中作用,二者药性 相似,蜜制甘草可增强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蜜制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 效。) 3.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如姜半夏。 (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等;生姜发表,止呕,开痰作用,以生姜炮制半夏可抑 制半夏的使人呕吐副作用,降低毒性,增强化痰止咳作用。) 4.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减弱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如米泔水制苍术。 (苍术芳香燥烈,米泔水甘平,益气除烦,可缓和苍术的燥性。) 5. 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 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强商品价值。 如醋制乳香、没药。 6. 制其形: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如:碾、捣或切制,不同药用部位分开入药 7.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性能。 如酒制黄连 8.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如醋制乳香 9. 制其质: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质地。 如王不留行炒至爆花,穿山甲、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淬等 第二节中药生熟论 1.生泻熟补:有些中药生品具有泻下作用,炮制后泻下作用缓和,能够产生滋补的功效。 如生地黄清热凉血而主泻,熟地黄滋阴补血而主补。 2. 生峻熟补:生品作用猛烈,制熟后大为缓和。如大黄。 3. 生毒熟减:生品毒性很强炮制后毒性降低。如乌头。

川乌解毒

川乌解毒的研究进展 摘要:川乌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和其他生物碱,其中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是川乌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对川乌进行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保证其能充分发挥良好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关键词:川乌解毒研究进展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味苦、辛,大热,有大毒,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行淤止痛[1]。研究表明川乌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因其毒性大,临床上常因用药不当而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现代对川乌的毒性和解毒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十年川乌解毒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和动态,旨为川乌今后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更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川乌的毒性研究 川乌对健康动物毒性研究相对较多,而川乌对病证动物模型的毒性研究较少。由于乌头类有毒中药的安全性研究中大量实验已证明,乌头类中药水煎液对疾病模型动物产生的毒性效应与健康动物有差异[2]。有实验通过设定7个煎煮时间点和给药剂量,引入均匀设计法,研究川乌水煎液对痹证动物模型的长期毒性的影响。模型对照组和各给药组于复制痹证动物模型后,按组给药30 d。观测动物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停药15d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将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煎煮30min,给药剂量为临床用量120倍时,川乌水煎液对痹证动物产生的毒性最大,但同时药效最佳[3]。张少华等[4]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的水煎液分别给小鼠灌胃,观察防己对川乌急性毒性实验的影响。结果说明,防己与川乌配伍能降低川乌的毒性;但是腹腔注射未出现上述结果。 2.川乌的解毒研究 川乌主要含有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碱甲乙,塔拉第胺,杰斯乌头碱,异翠雀花碱、脂乌头碱、脂次乌头碱、脂中乌头碱等。历代本草均标明其有剧毒。其去毒的方法有水漂、火制、蒸煮及用辅料去毒等。文献记载川乌的炮制法有70余种,医家都十分重视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并为适应临床应用而改进和创造许多新的方法来炮制药材,以达到减毒和增效的目的。 川乌炮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去毒机制为:川乌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生物碱类,其中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胺类毒性很弱,几乎无毒性。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性质不稳定,易被水解,其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时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若继续水解,C14位上的苯甲酰单酯碱和乌头原碱的毒性较小,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在炮制工艺中,加水、加热处理(包括干热法、湿热法),或蒸法,或煮法都能促进水解反应,使剧毒的双酯型乌头碱分解而“去毒”。药效学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认为,炮制后由于双酯型乌头碱类成分的分解破坏而使其毒性降低,但其镇痛作用的生物活性仍然作用明显,大致与生品相近。 川乌的炮制原理决定了炮制工艺研究始终围绕着“水”和“热”两个要素而进行,其目的都是通过水和(或)加热的方法来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从而降低其毒性,用水浸、漂、泡等方法处理乌头,可将毒性强的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小的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和乌头原碱而解毒。但此种减毒方法,后两种的生物碱随水流失较多。乌头经炮制后,生物碱平均含量减少78%---82%,其损失程度,随原药材体积的大小,质地的坚硬程度,以及浸泡的时间、温度、加水量的多少和换水次数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为了避免成分过分流失,有人采用干热

眩晕中医辨治进展

第15卷第7期V01.15No.7 中莲药导敏 GuidingJournal 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y 2009年7月 July.2009 蔗★喃:带●靠渤 {新‘善;视’誊;点j 眩n晕、中?医一辨t治进展 李志,指导:张崇泉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全国师承博士学位班,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对眩晕的病因病机研究概况及从脏腑论治(肝、肾、脾、胃、肺)眩晖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治疗眩晕提供辨证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1眩晕;中医辨治 【中图分类号】112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1X(2009)07-0090-03 ProgressintheTreatmentofVertigo 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L/Zhi,Director.ZHANGCong-quan TheAt嚣IiatedHospitalofHunanProvineialAcadem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angsha,C由i玎&410006【Abstract]Itwassummarizedthattheprogressonetiologicalfactorsandpathogenesisofvertigo,treatmentfromfiveviscerabasedonrecentfiveyearsliteratures.Thatsuppliedsomethinkingwayandmethodforthetreatmentofvertigo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Keywords】Vertigo;Treatment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按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11指出:“眩晕是l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西医多种疾病。凡梅尼埃病。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节(指眩晕)有关内容辨证论治。”2003年4月全国(重庆)眩晕会议将眩晕分为耳性眩晕,前庭神经性眩晕,脑性眩晕和颈性眩晕4大类。其中以梅尼埃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为最常见诱因1wI。现就近年来中医辨治眩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的研究 袁静14I等总结了肾精亏虚,肾阳不足,肝血不足,阴虚阳亢,中气不足,中阳虚弱,心脾两虚均可致眩晕之“无虚不作眩”的病因病机,认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皆可发为眩晕。王永钦l斗认为梅尼埃病眩晕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多由风、痰、瘀作祟,缓解期多由心、脾、肝、肾失调为患,发病有标本缓急之分。孟真等lo认为耳性眩晕发病病因为内因,外因属诱因。其病有实、有虚、有虚实夹杂之分,累及脏腑,主要为肝、脾、肾,可旁及心肺。李芳17l从瘀论治眩晕,详细列出痰浊血瘀,气滞血瘀,阳亢血瘀,肝热血瘀,气虚血瘀,阳虚血瘀,血虚血瘀,外伤血瘀所致眩晕的病因病机。王鹏阀总结导师范炳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2007BAll0801-063)华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认为《灵枢》和张介宾的“上虚作眩”,与现代医学的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十分相似。常富业口认为从严用和“六淫致眩说”得到启示,必须抓住眩晕可因六淫致病,而六淫之邪可首犯肺脏,亦可由它脏累及肺。麻晓汞嘲等认为耳源性眩晕病变在耳,病根在肾,病机特点是耳中积水,肾主耳,因此要抓住“肾”与“水”这一邪正矛盾的特点,其病理特征是水湿瘀积。积水不运。王秋风…J等总结路志正教授经验,从调理脾胃论治眩晕,认为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职,升降失司。皆可致眩晕。方志坚【-2l等总结罗翌教授治眩晕经验.结合岭南地区多湿的气候特点,认为湿邪易困脾,脾虚生湿聚痰,痰凝则气滞,气滞血瘀,故眩晕的发生以痰、虚、瘀为主因,而三者之中。又以虚为主,并多属本虚标实之证。郭亚红【131总结陶根鱼教授经验,认为痰瘀互结是眩晕的根本病机,表现为气虚血瘀痰阻,气滞血瘀痰阻,痰瘀互结。因此提出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秦润笋114l介绍郑绍周教授治老年眩晕经验,认为其病机特点以虚为本,本虚标实,虚包括元气亏虚和脾肾亏虚,实则以风痰瘀为主。故主张治疗应该以补肾益气健脾为原则。 2从脏腑论治的研究 临床大多从肝脾肾辨证论治,最近亦出现了从肺论治的新观点。分述于下。 2.1从肝论治任绍林㈣以滋肝熄风立法,方用:生地20g,麦冬20g,白芍30g,钩藤20g,桑叶10g,丹皮12g,益母草30g,生牡蛎30g。茯苓15go治疗38例患者总有效率81.6%。刘占涛I蝈 万方数据

介绍四种中药传统炮制方法

介绍四种中药传统炮制方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彭银亭老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生前从事中药炮制、鉴别和传统制剂加工八十余载,临床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其鉴证我国中药炮制发展兴衰近一世纪,为湖北省中药界的泰斗,本人有幸被他收为弟子,跟随他学习传统中药炮制、鉴别和传统制剂加工,通过多年的跟师学习,对老师的传统炮制经验进行总结,现将其部分药材传统炮制方法介绍如下: 1.山药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清水浸泡透,捞取,沥干水分,切斜片,放在铁折子上,置烘箱中烘八成干后,置撞筛中撞光,烘干。注:山药炮制要掌握水浸泡时间和季节气温,要浸泡透,浸泡时大小分档,避免浸泡时太过或不及;山药在夏季气温高炮制时,润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易发粘变红,并且切片后要及时干燥,以烘干品为佳,因烘干品起粉,撞去边角后,饮片好看,晒干品不起粉,饮片不如烘干品好看。 米炒山药将浸湿的大米均匀撒入锅中,用中火加热,另将山药摆在麻袋皮上,俟米冒浓烟时,将麻袋皮放在米上熏待山药变黄色时,轻轻抖动麻袋皮,使山药表面色泽变均匀黄色时,出锅,晾凉。

每山药10kg, 用米1.2kg。注:山药米炒时,大小分档,麻袋皮抖动用力适中,将山药均匀翻动,使其色泽一致,用麻袋隔锅米炒其炒制品色泽均匀精致美观,不焦糊。 2.爆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用清水浸2h,捞取,沥干水分,闷润1~2h,先将木甑或蒸笼垫上布,放入薏苡仁隔水蒸上大汽1~2h,至透心,取出,在通风处凉至半干,将结陀块者用手搓散,晒干。另取油砂置锅中,用武火加热,至滑利易翻动时投入蒸薏苡仁,不断翻动,炒至膨胀鼓起,微黄色,气香,取出,筛去砂,晾凉。注:薏苡仁经清水浸泡蒸熟晒干再用油砂拌炒,成品松泡,气香色白漂亮,无焦斑,健脾胃作用佳。 3.白扁豆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至皮软时,捞取置冷水中浸泡,用搓板搓去皮,晒干,簸取种皮和仁,分别入药。将扁豆仁用开水泡2min,捞取,在簸箕里摊开,吹去表面水分。取油砂置锅内,武火加热,炒至砂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扁豆仁拌炒,快速翻动,炒至扁豆起泡(俗称痱子嘴),颜色加深时,出锅,筛去砂,晾凉。该法制成品为黄褐色,表面起泡,色泽均匀一致,质地酥脆焦香。 4.乳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块者砸碎。另取谷壳过筛,洗净,晒干。将锅洗净,中火加热,投入净乳香不断翻炒,炒至冒烟,表面微熔,有油渗出时加入净谷壳拌炒,至乳香表面发亮时,出锅晾凉,搓碎,筛去谷壳。与清炒品比制成品松泡,发亮,好看,去油效果好,谷壳容易筛去,较其他加入面粉、茯苓碎末拌炒制成品颜色一致,松泡,辅料易于筛去。

高汤的做法

高汤又称“清汤”、“上汤”、“顶汤”,是指用猪骨、鸡骨、鸭架、碎肉头等原料熬制好的毛汤,加入和成稀糊状的、未加盐的鸡茸或肉茸处理,使之清澈如水、味浓而鲜的一种汤料。 在烹调中,高汤是制作菜肴中不可或缺的。荤菜长用的高汤是以肉骨,鸡身等熬煮而成,同样我们荤菜也常常使用高汤,让素食更加鲜美,但受到材料的限制。素高汤的做法与荤高汤有异。素高汤基本以黄豆芽及胡萝卜为主料,可引申多种做法。 ******************************************* 高汤(鲜汤)一般分为毛汤、奶汤、清汤三大类 1、毛汤 毛汤大量用于普通烹调,餐厨中常常连续滚煮,连续取用补水。 原料:鸡骨,鸭骨,猪骨,碎肉,猪皮等,无特别要求。 火侯:冷水煮滚,去沫,放入葱姜酒,小火慢煮几小时。 出汤率:原料的3—5倍。 2、奶汤 原料:选用鸡鸭猪骨,猪爪,猪肘等容易出汤白(脂酸)的原料。 火侯:原料用滚水烫过。放冷水旺火煮开,去沫,放入葱姜酒,文火慢滚至汤稠呈乳白色。出汤率:原料的1—2倍。 3、清汤 清汤分普通清汤和精制清汤。 (1)普通清汤: 原料:老母鸡(自然放养的老母鸡),配部分瘦猪肉。 火侯:原料用滚水烫过。放冷水旺火煮开,去沫,放入葱姜酒,随后改小火,保持汤面微开,翻着碎小水泡。火侯过大会煮成白色奶汤,火侯过小则鲜香味不浓。 出汤率:原料的1-2倍。 (2)精制清汤(上汤,顶汤,单吊汤,双吊汤) 取普通清汤用纱布过滤。取鸡肉斩成肉茸,放葱姜酒及清水浸泡片刻。把鸡肉茸放入清汤,旺火加热搅拌。待汤将沸时改用小火,不能让汤翻滚。汤中浑浊悬浮物被鸡茸吸附后,除尽鸡茸。这一精制过程叫"吊汤"。精制过2次的清汤叫"双吊汤"。 清汤是制汤中最难制的汤,也是质量最好的汤。清澈鲜香。 常用于鱼翅,海参或高档清鲜汤肴。 牛骨高汤 材料: 牛脊柱1200克、牛腱1块、葱1根、姜1块、水32碗(熬3小时所得汤汁约16碗) 作法:

川乌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川乌 药材名称: 川乌 拼音名称: CHUANWU 别名: 乌头、乌喙、奚毒、即子、鸡毒、川乌、毒公、耿子。 科属: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产地: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栽培。 性味: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脾、肝、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中成药: 共有266种中成药使用川乌:定喘膏庆余辟瘟丹壮骨追风酒骨友灵搽剂追风壮骨膏天和追风膏复方南星止痛膏阳和解凝膏麝香镇痛膏骨增生镇痛膏等。 应用:

1、用于风寒湿痹。本品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治寒湿头痛、身痛、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白芍、黄芪等同用,如乌头汤。若治中风手足不仁、筋脉挛痛,常与乳香、没药、地龙等同用,如小活络丹。 2、用于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等。本品具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若用治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单用本品浓煎加蜜服,即《金匮》大乌头煎;治 外伤瘀痛,常与乳香、没药、三七等同用;取其麻醉止痛作用,可做手术麻醉 用药,多与蟾酥、生南星、生半夏等同用,如外敷麻药方。 用法用量: 煎服,3~9G。若作散剂或酒剂,应减为1~2G,入汤剂应先煎0.5~1小时,外用适量。一般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 注意事项: 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反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土,洗净,晒干。或放缸内 用热水泡12小时后捞出,拌上草木灰,白天摊晒,夜里堆放,反复多次,直至 晒干。 炮制工艺: 1、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用时捣碎。 2、制川乌: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 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剧毒的二萜双酯类生物碱,如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弟胺、川乌碱甲和川乌碱乙。尚有毒性较弱的阿替新、氨 基酚及去甲基乌药碱。 2、药理作用:同草乌近似,参看草乌。 临床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