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安防技术资料

2012年安防技术资料

安全防范工程的施工、安装和调试

简易问题解决办法

江阴市安心防盗设备厂

江阴市朝阳智能化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2012年

https://www.doczj.com/doc/6613901067.html,

安全防范工程的施工、安装和调试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施工、安装和调试是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一个优秀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必须依靠工程公司的施工、安装和调试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也是决定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步骤。所以,严格按规范和规定的要求认真进行施工、安装和调试,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安装和调试,也是较为复杂、细致的工程过程。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安装和调试,是工程建设的必要保证。安装和调试既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程过程,也是一个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要求严格进行施工的过程,是整个系统施工的有机机组成部分。因此,本章将对系统的施工、安装和调试的有关问题分别加以详述。

第一节工程的施工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施工包括管线施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三个部分。本次主要讨论管线施工的有关要求。

一、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施工,是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应用的重要环节,系统施工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系统能否正常发挥作用。为了保证系统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如《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施区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经过公安机关批准,确认其资格,并取得许可证的专业单位和专业人员承担。系统的施工必须受公安机关的监督,在系统竣工后、使用前,必须经公安机关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一)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必须准备齐全

这些文件和图纸应该是经过批准的。对原设计有修改的部分必须经设计主管人员签字。

(二)施工人员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施工规范,了解本工程所选用安防器材的主要特点,掌握这些器材的安装方法。

设计人员应以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特殊问题应做明确的交待。

(三)设备、仪器、器材、工具、辅材、机械以及有关必要的物品应准备齐全,以满足阶段施工或连续施工的需求。必要时,应备有施工调试中所需要的通信联络工具。

(四)熟悉施工现场

对施工现场应提前熟悉和检查,以便决定进住现场的具体时间以及设备、器材在现

场的存放地点。施工现场如在室内进行时,应在主体工程完毕、内装修开始或已有本系

统工程的各类预乾埋管道(已经过验收)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施工。对改造性工程,应与用户单位协调好管线的走向、安装方式等情况下再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在室外进行时,应了解施工沿途的具体情况。包括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情况;允许用杆架设的杆路及自杆路的情况;敷设管道、电缆和直埋电缆的地质和地下其它管路情况。

(五)施工单位应委派一名现场工程师负责安装、施工全过程的有关技术工作。

设计图纸如与现场情况不符,需修改时,一般由现场工程师提出设计变更方案,经原设计人员认可后填写设计变更表,并由现场工程师与设计人员共同签字盖章。

(六)准备好施工现场的用电,对所用各类施工材料列表清点、分类。

(七)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设备安装种类与数量、所配施工人员的数量及技术水平,制定出施工计划(包含对人员的必要培训、施工顺序、设备安装顺序以及工程周期),作为现场组织施工安装的依据。

二、管槽铺设

图1-1

管槽铺设是保证安防系统中各类信号能够有效传输的基础工作。一般情况下新建建筑中安防系统的管槽铺设应采用暗装形式,随基础建设一同进行。必须采用时装方式铺设管槽的,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二)进入落地式配线箱的电线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基础面不小于50mm。

(三)电线管路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穴和裂缝等现象,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弯曲半径符合下列要求:

1、明配时,一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如只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4倍;

2、暗配时,不应小于关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四)在电线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中间应加装接线盒或拉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

1、管子长度超过45m,无弯曲时;

2、管子长度超过30m,有一个弯曲时;

3、管子长度超过20m,有二个弯曲时;

4、管子长度超过12m,有三个弯时。

(五)配塑料管槽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

(六)塑料管槽在进入接线盒或配线箱内时,应加以固定。

(七)塑料管在砖墙内剔槽敷设时,必须用强度不小于100号水泥沙浆抹面保护, 厚度不应小于15mm。

(八)管槽敷设工程的支持件固定应牢固,在砖、石、混凝土上安装时宜用粘接法或膨胀螺栓固定;用木螺钉或铁钉固定支持件时,宜选用尼龙塞或塑料塞。

(九)管槽敷设工程用的金属附件(如管卡、线卡、支架、吊钩、拉环、各种盒等)均应用镀锌制品或刷防腐漆。

(十)管槽在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及沉降缝处,应有补偿装置,在跨越处的两侧应将导线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十一)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

(十二)明配于潮湿场所和埋于地下的钢管,均应使用厚壁钢管;明配或暗配于干燥场所的钢管,宜使用薄壁钢管。

(十三)钢管内、外均应刷防腐漆,埋入混凝土人的管外壁除外;埋入土层内的钢管,应刷两层沥表或使用镀锌钢管;埋入有腐蚀性土层内的钢管,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十四)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丝扣连接,管端套丝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在管接头两端应焊跨接地线;

2、套管连接宜用于暗配管,管套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1.5~3倍;连接管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

3、薄钢管的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

(十五)钢管进入拉线盒、接线盒或配线箱时,暗配管可用焊接固定,管口露出盒(箱)应小于5mm;明配管应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十六)钢管与设备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内;如不能直接进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干燥房屋内,可在钢管出口处加保护软管引入设备,管口应包扎严密;

2、在室外或潮湿房屋内,可在管口处装设防水弯头,由防水弯头引出的导线应套绝缘保护软管,经弯成防水弧度后再引入设备;

3、管口距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200mm。

(十七)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应用软管接头连接;

2、软管应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

3、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

(十八)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接线盒

或配线箱边缘的距离为150mm ~500mm ;中间的管卡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钢管中间管卡最大距离

(十九)硬塑料管适用于室内或有酸、碱等腐蚀介质的场所,不得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敷设。

(二十)硬塑料管的连接处应用粘合剂粘接,接口必须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插入法连接:插入深度为管内径的1.1~1.8倍;

2、套接法连接: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内径的1.5~3倍,连接管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 (二十一)明配硬塑料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接线盒或配线箱边缘的距离为150mm ~500mm ;中间的管卡最大距离应符合表3-2的规定。 表1-2 硬塑料管中间管卡最大距离

最大允许距离(m ) 硬塑料管

内径(mm ) 20以下 25-40 50以下

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

1.0 1.5

2.0

(二十二)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面不低于500mm 。

(二十三)塑料槽板适用于干燥房屋内明配敷设。使用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 。

(二十四)槽板宜敷设于较隐蔽的地方,应紧帖于建筑物表面,排列整齐。

(二十五)槽板固定点的间距

底板应小于500mm ,底板离终端点50mm 处应固定。

(二十六)槽板在敷设时,盖板的接口与底板的接口应错开,并小于20mm 。

(二十七)槽板的盖板在直线段上和再转90°角时,均应锯成45°角的斜口相接。 (二十八)导线在槽板内不得有接头,受挤压;接头应设在槽板外面。

(二十九)槽板与各种探头底座连接时,导线应留有余量,底座应压住槽板头。

敷设方式 钢管名称 钢管直径(mm ) 15-20 25-30 40-50 65-100

最大允许距离(m )

吊架、支架、

或沿墙敷设 厚钢管 1.5 2.0 2.5 3.5 薄钢管 1.0 1.5 2.0

三、线缆的标识、测试与铺设

线缆在敷设前必须对照图纸仔细核对规格、耐压等参数。核对无误后还须用万用表欧姆挡测量其通断情况,并检查线缆外观是否有破损、严重烙痕等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铺设。安全技术防范工程中的报警线路、控制线路、电源回路、信号回路等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或电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应一致。例如:直流供电系统中“+”线应为红色,“-”线应为黑色;信号输入线应为黄色等等。接线端子箱内的端子和探测器内的端子宜选择压接或带锡焊点的端子板,其接线端子及进入的导线上应有相应的标号。

(一)普通线缆的铺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1、报警系统的线路导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额定工作电压不超过50V时,导线的绝缘等级不应低于交流250V,额定工作电压超过50V时,导线的绝缘等级不应低于交流500V。

2、在管内或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3、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导线,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电压低于65V的回路除外)。

4、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5、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子截面积40%。

6、敷设于垂直线管中的导线每超过30m时,应在管口外或接线盒中加以固定。

7、导线穿入钢管后,在导线出口处,应装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盒(箱)内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做密封处理。

8、直埋电缆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低于1mm;只有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埋设浅些,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9、敷设线缆施工中应做好隐蔽工程的随工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表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总包单位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隐蔽工

检查结果

安装质量部位图号1

2

序号检查内容

程内容3 4 5 6

建设单位/总包单位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验收人:日期:签章:验收人:

日期:

签章:

验收人:

日期:

签章:

注:1、检查内容包括:(序号1)管道排列、走向、弯曲处理、固定方式;(序号2)管道搭铁、接地;(序号3)管口安放护圈标识;(序号4)接线盒及桥架加盖;(序号5)线缆对管道及线间绝缘电阻;(序号6)线缆接头处理等。

2、检查结果的安装质量栏内,按检查内容序号,合格的“√”,基本合格的打“△”,不合格的打“×”,并注明对应的楼层(部位)、图号。

3、综合安装质量的检查结果,填写在验收意见栏内,并扼要说明情况。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信号的传输,应根据传输距离的远近选择光纤或同轴电缆传输方式。传输距离远,宜选用光纤传输。传输距离近宜选用同轴电缆传输。

传输图像信号用的电缆线,也即特性阻抗为75Ω的同轴电缆。我国的此类电缆型号主要有SYV——75——5、SYV——75——7、SYV——75——9、SYV——75——12等。型号中的尾数愈大,电缆愈粗,损耗愈小,但价格愈高。所以,根据传输距离和所选用的传输方式,合理地选择电缆是很必要的。究竟选择什么样的电缆线,最好根据传输距离和传输方式以及电缆线型号(主要是确定单位长度的衰减量)通过计算后确定。另外,还要考虑电缆线在户外架设时的环境情况,气候情况,决定电缆线的强度,耐高低温的性能。有时还要考虑外加护套管、加铠甲等。有些质量低劣的电缆,从外表上可能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其特性阻抗及其他有关技术指标,可能都达不到规定指标的要求。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否则在线路敷设完毕调试不到规定指标的要求。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否则在线敷设完毕调试时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造成极大的被动。因此在必要时,可对所选择的电缆线进行必要的测试。

(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用同轴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

2、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

3、室外设备连接电缆时,宜从设备的下部进线。

4、电缆的长度应逐盘核对,并根据高等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电缆。宜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

5、架设架空电缆时,宜将电缆吊线固定在电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挂钩的间距宜为0.5m~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档应留出余量。

6、墙壁电缆的敷设,沿室外墙面宜采用吊挂方式;室内墙面宜采用卡子方式。

墙壁电缆沿墙角转弯时,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电缆卡子的间距在水平路径上宜为0.6m,在垂直路径上宜为1m。

7、敷设管道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敷设管道线之前应先清刷管孔;

(2)管孔内预设一根镀锌铁线;

(3)穿放电缆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

(4)管口与电缆间应衬垫铅皮,铅皮应包在管口上;

(5)进入管孔的电缆应保持平直,并采取防、防腐蚀、防鼠等处理措施。

8、管道电缆或直埋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均采用钢管保护。钢管伸出地面不宜小于2.5m;埋入地下宜为0.3m~0.5m。

用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安防监控信号具有造价低和施工方便等优点。但存在阴抗空易失配,而造成图象质量变差,传输距离较近(几百米以内)等缺点。

四、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用光纤的敷设要求

为了提高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以及扩展图像信号的传输距离,可用光缆代替同轴电缆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其传输特性和多功能是同轴电缆所无法比拟的。此外,先进的传输手段、稳定的性能、高的可靠性和多功能的信息交换网络还可为以后的信息高速公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单模光纤在波长1.31μm或1.55μm时,光速的低损耗窗口,每公里衰减可以做到0.2dB~0.4dB以下,仅为同轴电缆每公里损耗的1%。因此,模拟光纤多路视频传输系统可以实现20km无中断转输。这个距离基本上能满足超远距离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同轴电缆由于衰减大,用它组成的传输网,干线放大器之间的距离一般为427m~610m,即每公里需增加1~2个干线放大器。当前,光纤多路视频传输系统传输的频率范围已由40MHz~550MHz扩展到40MHz~862MHz。通过一根光纤可传输几十路以上的视频信号。

如果采用多芯光缆则容量成倍增长。

光纤传输不像同轴电缆那样需要相当多的中继放大器,因而没有噪声和非线性失真叠加。此外光纤传输还具有保密性好、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由于光纤具有细而轻、抗腐蚀、不怕潮、温度系数小、不怕雷击等优点,所以为光纤的敷设工程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光纤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敷设光纤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核对光缆的长度,并应根据施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和其它障碍物;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在杆旁1m以内。

(三)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做好技术处理;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进行牵引。牵引力应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

(四)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

(五)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时,再进行接续。

(六)架空光缆应在杆下设置伸缩余兜,其数量应根据所在冰凌负荷区级别确定,对重负荷区宜每杆设一个;中负荷区2~3根杆宜设一下;轻负荷区可不设,但中间不得绷紧。光缆余量的宽度宜为1.52m~2m;深度宜为0.2m~0.25m。

光缆架设完毕,应将余缆端头用塑料带包扎,盘成圈置于光缆预贸留盒中;预留盒应固定在杆上。地下光缆引上电杆,必须采用钢管保护(3m以上)。

(七)在桥上敷设光缆时,宜采用牵引机终点牵引和中间人工辅助牵引。光缆在电缆槽内敷设不应过紧;当遇桥身伸缩接口处时应作3~5个“S”弯,并每外预留0.5m。当穿越铁路桥面时,应外加金属管保护。光缆径直走道时,应固定在支持物上。

(八)管道光缆敷设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由人工逐个入孔同步牵引。预先做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好,并盘成圈放置在托架高处。

(九)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它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

(十)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十一)在光缆的妆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

五、布线系统的文档内容和要求

系统布线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包括设计变更后的图纸)进行。为了便于今后的调试、维护与管理,施工单位布线后.提交以下文件:

(一)布线竣工图

布线竣工图上应详细标明线路的走向,以及所选导线的类型、截面、耐压、颜色和编号。

(二)管线设计变更记录

管线设计变更记录说明原设计中管线的敷设方法、变更设计的原因、变更好的示意图。设计变更记录上应有用户方、设计方、施工方的签字或盖章确认。

(四)检验记录

检验记录包括对管槽敷设质量的检验,线缆穿线前的测试记录,穿线后绝缘电阻的测试记录,以及管槽接地电阻的测试记录等内容。

检验记录上应有检验人员的签名及检验日期。

第二节工程设备安装

一、设备的检验和调试

所有设备在安装之前应进行检验和调试。各种部件、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要求,产品外观应完整,无损伤和任何变形。主要设备应具有公安部安全防范产品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进口设备应让乙方出示商检合格让书等有关材料。有源设备均应通电调试各项功能。如入侵探测器通电检验时各种指示灯应显示正常,电源功耗应符合说明书中所列技术指标,报警时应有输出信号等等。在有条件的工程中应对有源设备进行老化试验,所有被老化设备在老化期间不应出现死机、过热、功能失效、可靠性下降现象。例如入侵探测器在正常的气候环境下,连续工作7天不应出现误报警和漏报警,其灵敏度和探测范围的变化不应超过±10%。

二、设备安装的具体要求

安防设备在安装时既要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又要注意设备本身特性及现场环境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作用。设备安装通常分为前端设备的安装和终端设备(监控室内的设备)的安装。

(一)常见前端设备安装的具体要求

1、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安装:

(1)壁挂式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安装高度距地面2.2m左右,为获得最高探测灵敏度,探测器的视场与可能入侵方向成90°角,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视防护区域覆盖要求确定。

(2)吸顶式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一般安装在重点防范部位上方附近的天花板上,

应水平安装。

(3)楼道式被动红外探测器,视场而对楼道(通道)走向,安装位置以能有效封锁楼道(或通首)为准,距地面高度2.2m左右。

(4)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视窗不应正对强光源以及阳光直射的窗口。

(5)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附近视场内不应有可能引起温度快速变化的热源,如暖气、火炉、电加热器、热管首、空调的出风口等

(6)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防护区不应有障碍物。

2、微波--被动红外双技术入侵探测器:

(1)壁挂式微波——被动红外探测器,安装高度距地面2.2m左右,为获得最高探测灵敏度,探测器的视场与可能入侵方向成45°角。若受场地条件限制,不能兼顾微波和被动红外灵敏度时,应首先考虑被动红外的灵敏度。即探测器的视场与可能入侵方向应在45°角~135°角之间。探测器与墙壁的仰角视防护区域覆盖要求确定。

(2)吸顶式微波——被动红外探测器,一般安装在重点防范部位上方附近的天花板上,应水平安装。

(3)楼道式微波——被动红外探测器,视场对楼道(通道)走向,安装位置以能有效封锁楼道(或通道)为准,距地面高度2.2m左右。

3、主动式红外探测器:

(1)红外光路中不能有可能阻挡物(如室内窗帘飘动、室外树木晃动等)。

(2)红外接收机安装方应严禁阳光直射内部透镜。

(3)周界需由两组以上收发射机构成时,宜选用不同脉冲调制红外发射频率以防止交叉干扰。

(4)正确选用探测器的环境适应性能,室内用探测器严禁用于室外。

(5)室外应用要注意隐蔽安装。

4、电动式振动探测器:

(1)室内应用明敷、暗敷均可。通常安装于可能入侵的墙壁、天花板、地面或保险柜上。

(2)安装于墙体时,距地面高度2m~2.4m为宜。

(3)室外应用时,通常埋入地下,深度在10cm左右,不宜埋入土质松软地带。

(4)安装位置应远离振动源(如室内冰箱、空调等,室外树木、拦网桩柱等),室外一般应与振动源保持1m~3m以上的距离,室内用酌情处理。

(5)不宜用于附近有强振动干扰源的场所(如临近公路、铁路、水泥构件厂等)。

5、振动传感电缆周界入侵探测器:

(1)安装于网状围栏上时,电缆应敷设围栏的2/3高度处,固定间隔视产品说明书要求确定。

(2)安装于栅状围栏上时宜将传感电缆穿入金属管内置于栅栏的顶端,固定金属管的卡子与管子之间应留有少量活动空间,以便入侵时能够产生振动。

(3)安装于墙上时,宜将电缆敷设在墙上的铁刺网上。

(4)电缆敷设需经过大门时,应将电缆穿入金属管埋入地下1mm深处。

(5)室内安装时,将电缆敷设在可能入侵的房屋墙体的2/3度处或天花板、地板上,明敷、暗敷均可。

(6)接口盒(内置前置信号处理器)应固定安在传感电缆附近的桩柱或墙体上,且注意防破坏,地线应良好接地。

(7)电缆分区要恰当,每个警戒区域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300m,以便能确定入侵部位。

6、磁控开关::

(1)注意所防护门窗的质地,一般普通的磁控开关仅适用于木质的门窗,钢铁门窗应采用专用磁控开关。

(2)所选用磁控开关的控制距离至少应为被控制门、窗缝隙的2倍。

(3)磁控开关应安装在距门窗拉手边约15cm处;舌簧管安装在门、窗框上,磁铁安装在门、窗扇上,两都间对准,间距0.5cm左右。

(4)一般情况下,特别是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合最好采用暗装磁控开关,引出线也应加以伪装。

(5)设防部位位于强磁场中,或有可能经常遭受振动,以及门窗缝隙过大或不易固定的场所,不宜使用磁控开关。

7、紧急报警装置:

(1)安装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容易可靠触发的部位。

(2)要隐蔽安装

8、摄像机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检查:

(1)将摄像机逐个通电时行检测和初调。

(2)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定准云台转动的起点方向。

(3)检查摄像机在防护套内紧固情况。

(4)检查摄像机防护套的雨刷动作。

(5)检查摄像机座与支架或云台的安装尺寸。

9、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

10、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安全距离。

11、摄像机装置的安装应牢靠、稳固。

12、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m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均应固定,并不能和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13、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

(二)终端及监控室设备安装的具体要求

1、壁挂式报警控制器通常挂在墙上,固定时其底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5m,如靠门安装时,靠近其门轴的侧面距离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不应小于1.2。

2、台式报警控制器通常安装在报警控制台上,控制台后面板距墙不应小于0.8m,两侧距墙不应小于0.8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5m。

3、报警控制器上的显示部件应避开阳光直射。

4、控制台安放竖直,台面水平。

5、控制台应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划痕。

6、控制台内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固定;内部接线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7、控制台的主电源引入线必须直接与电源连接,不得使用电源插头。

8、监控室内,电缆的敷设应符号下列要求:

(1)采用低槽或墙槽时,电缆应从机架、控制台底部引入,将电缆顺着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次序放入槽内;拐弯处应符合电缆曲率半径要求。

电缆离开机架和控制台时,应在距起弯点10mm处成捆绑扎,根据电缆的数量应每隔100mm~200mm绑扎一次。

(2)采架槽时,架槽宜每隔一定距离留出线口。电缆由出线口,从机架上方引入,在引入机架时,应成捆绑扎。

(3)采用电缆走道时,电缆应从机架上方引入,并应在每个梯铁上进行绑扎。

9、控制室宜采用活动防静地板。

10、采用活动地板时,电缆在地板下可灵活布放,并应顺直无扭绞;在引入机架和控制台处还应成捆绑扎。

11、引入、引出房屋的电(光)缆,在出入口处应加装防水罩。向上引入、引出的电(光)缆,在出入口处还应做滴水弯,其弯度不得小于电(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电(光)缆沿墙上下引入、引出时应设支持物。电(光)缆应固定(绑扎)在支持物上,支持物的间隔距离不宜大于1mm。

12、监控室内光缆的敷设,在电缆走道上时,光端机上的光缆宜预留10m。余缆盘成圈后应妥善放置。光缆至光端机的光缆连接器的耦合器工艺,应严格按有关要求进行。

13、监视器可装设在固定的机架和柜上,也可装设在控制台操作柜上。当装在柜内时,应采取通风散热措放。

14、监视器的外部可调节部分,应暴露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并可加保护罩。

15、所有接地极的接电电阻应时行测量,经测量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在接地极回填土中加入无腐蚀性长效降阻剂;当仍达不到要求时,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采取更换接地装置的措施。

16、监控室内接地母线的路由、规格符号设计要求。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地母线的表面应完整,无明显损伤和残余焊剂渣,铜带光滑无毛刺,绝缘线的绝缘层不得有老化龟裂现象。

(2)接地母线应铺入在地槽或电缆走道中央,并固定在架槽外侧,母线应平整,不得有歪斜、扭曲。母线与机架或机顶的连接应牢固端正。

(3)电缆走道上的铜带母线可采用螺丝固定;电缆走道上的铜绞线母线,应绑扎在横档上。

17、系统的工程防雷接地安装,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接地安装应配合土建施工同时时行。施工结束后应对接地电阻时行实际测量,测量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三、设备安装文档的内容和要求

(一)建立设备安装文档的必要性

设备安装文档是设备维修、系统扩充与更新的重要资料。一个安全技防范系统如果具有良好的设备安装文档,即使系统运行若干年后,没有参加过本系统施工的技术人员也可根据设备安装文档对系统进行维护。如果一个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没有设备安装文档或只有设备清单之类的简单文档,则系统运行若干年后,即使是参加过本系统施工的技术人员,也很难对系统进行维护。因此,加强施工、设备安装文档管理力度,是一个安防企业提高自身品质的必由之路。

(二)设备安装文档的内容和要求

1、设备安装清单。

设备安装清单不仅要标明设备的名称、数量、单价等信息,还要说明设备的购买日期、采购人员姓名、供货方公司名称、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为以后维护工作提供方便。

2、设备连接示意图。

设备连接示意图要标明系统整体连接情况。图中应明确显示出系统设备由哪几部分构成,彼此是如何连接的,使没有参加过本系统施工的技术人员,通过本图很快掌握本

系统概貌,建立起整体概念。

3、设备接线图。

设备连接线图要详细标明系统内所有设备的接线端子排列情况,相互连接所用电缆的种类、接插件针角的定义及所用连接导线颜色等详细信息。

4、设备检验记录。

设备检验记录应详细说明所有设备检验的过程与结果。一个系统中如果使用多个相型号的设备,则需要记录检验结果与设备编号,无需重复记录检验过程。

设备检验记录可以作为维修时的参考。

5、设备安装方法记录。

对某些较为特殊设备的安装方法要做详细的记录。如在安装过程中根据现场需要自己加工某些特殊支撑件,紧固件,应详细记录加工图纸及加工工艺。

6、设备工作电压记录。

设备安装完毕通电后,对设备初始工作电压应做详细记录。设备工作电压记录包括控制器向前端设备输出的电压、电压经线路传输时各配线箱的电压降、前端设备端电压。

该记录作为今后对系统维护保养时的对比依据。

第三节工程的系统调试

调试工作是整个工程完成的最后技术价段,也是技术性强、环节复杂、易出现各种问题的阶段。比较好的调试顺序应该是:分设备调试(设备检验与调试)、分系统调试、系统联调。

一、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系统调试的具体要求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系统调试应建立在设备检验安装、管线施工与测试、终端设备连接的基础上,其中单项设备的检验是在设备安装之前进行的。有些单项设备自身单独可能不便于进行检验和调试(例如总控制台上的操作键盘),这类设备可与配套的设备共同进行单项调试和测试。单项设备在安装之前如能检验或调试完毕,在完成整个系统的安装之后进行分系统调试或整个系统联调时,则既能做到心中有数,又能起起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够进行单项检验调试的设备及调试内容有:各类开关量输出入侵探测器的报警测试、功耗测试、报警控制器的加电测试、打印测试、警笛测试、摄像机某些电气性能的调试(如电子快门、逆光处理γ较正、增益控制、ABL调整等)、配梧镜头的调整(包括后截距的调整)等;终端解码器的自检;云台转角限位的检验与调试;放大器的调试(视频放大器或射频放大器),以及其他一些能够独立进行检验调试的设备、部件等。

在单项设备的检验调试中,要注意同类、同型号设备性能的一致性。某些同类、同型号设备的性能不能调试一致时,当估计会影响系统整体性能时,应考虑更换或设法用

与连接的设备部件进行补偿。

在系统调试中常用的仪器有:

万用表:用于测试系统电压、回路电阻、电流等参数。

接地电阻测试表:用于测试系统接地电阻。

绝缘电阻测试表:用于测试线路绝缘电阻。

示波器:用于各种信号波形及参数的测量。有条件的公司可配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示波器,以解决前端设备的测试问题。

小型监视器:携带方便,用于室外分系统或摄像机的测试。

二、各子系统的调试

子系统的调试包含两方面的概念。一个是按其功能或作用划分。譬如,传输系统的调试,就是按功能和作用划分的一种子系统调试。而对某一路信号或某一区域信号(图像信号、控制信号及与其对应产生的运动和动作)的调试就是既按功能划分,也是按部位或区域划分的一种子系统的调试。总之,为了在整个系统联调时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按分块解决问题的简化原则,子系统的调试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子系统安装完毕,也就意味着整个系统联调即将胜利在握了。否则,整个系统安装完毕后一起调试,出现问题时很难判断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上,解决起来则事半功倍。

子系统的调试一般来说难点在于传输系统,特别是摄像机路数多,传输距离又远的系统。但是,如果在安装过程中能做到按要求精心施工,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线路的敷设,合理准确地使用传输部件,并且每条线路都能保证质量,进行过通、断、短路测试并作出标记,那么传输系统的调试就会顺利的进行。在线路质量保证的前提下,传输系统在调试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噪声干扰问题和阻抗匹配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解决。

三、系统联调

当单项设备的调试及子系统的调试进行完毕后,就可以进入整个系统的联调。如果前两项的调试都完成的很好,那么一般说来系统的联调会很顺利。

在系统联调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供电电源的正确性。不能短路、断路,供电电压符合设备要求。经验证明,这是一个既常见又重要的问题。例如经常发生子系统调试功能都正常,而联调时送不上电。此类问题多发生在供电电压极性送反上,而当改变极性后重新送电时,系统功能又不正常。此种情况多为前端设备因电源送返而损坏。

其次就是信号线路的连接极性的对应关系的不正确性(例如输入、输出的对应关系)。当系统联调出现问题时应判断是哪一个分系统出现的问题,这样就会化整为零去解决问题。在系统联调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完成某些性能指标的测试,这样既利于系

统的调试又利于在调试中出现问题时作为分析判断问题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系统综合测试的一些项目参数。

在进行系统综合测试时,应对所需测试的项目画出表格进行记录。对有些难以测试的项目(主要是仪器条件的限制),工程公司应与用户采用主观评估的方式完成并达成共识,并记录在案。但某些重要指标项目,应该尽量做到定量测试。

四、调试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调试报告是对系统联调情况的综合反映。安防系统计计任务书下列出的主要技术要求,在调试报告中一般均应有所体现。正式调试了告应在系统联调记录的基础上,系统运行120小时无故障后再填写。

(一)本工程基本情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址;

3、使用单位、联系人、电话;

4、调试单位、联系人、电话;

5、设计单位、联系人、电话;

6、施工单位、联系人、电话;

(二)工程中使用的主要设备

1、设备名称型号;

2、数量;

3、生产厂商;

4、备注。

(三)对施工质量的检查情况

1、系统反应时间;

2、系统防破坏功能测试情况;

3、报警复核功能情况;

4、利用五级损伤制评分级对图象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评分分级;

5、系统自检功能测试情况;

6、系统故障报警功能测试情况;

7、系统报警记忆、打印功能测试情况;

8、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自动充电测试情况;

9、备用电源欠压、过压报警功能测试情况;

10、各项联动功能测试情况;

11、报警复核功能测试情况。

(五)系统试运行记录

系统调试无问题后可以进入试运行阶段。在试运行价段应认真按GA308-2001标冷填写试运行记录。对试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系统调试完毕后应通过试运行来检验施工效果。在系统试运行期间,应注意认真填写系统试运行记录表。系统试运行期间如发生故障,施工人员应积极配合技术人员寻找

故障点并迅速排除故障。

第四节防雷接地施工

一、一般规定

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施工,应按规范的规定和已批准的设计施工文件进行。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工程中采用的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3、电工、焊工和电气调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测试仪表、量具,应鉴定合格,必须在有效期内。

二、接地装置

1、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深度不应小于0.5m宜埋设在冻土层以下。水平接地体应挖沟埋设,钢质垂直接地体宜直接打入地沟内,其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并均匀布置,铜质和石墨材料接地体宜挖坑埋设.

2、垂直接地体坑内、水平接地体沟内宜用低电阻率土壤回填并分层务实。

3、接地装置宜采用热镀锌钢质材料。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宜采用换土法、降阴剂法或其他新技术、新材料降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4、钢质接地装置宜采用焊接连接,其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2)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3)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

(5)焊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

5、钢质接地装置应采用焊接或熔接,钢质和铜质接地装置之间连接应采用熔接或采用搪锡后螺栓连接,连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

6、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

7、接地装置施工完工后,所测试的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隐蔽工程部分应

有检查验收合格记录。

三、接地线

1、接地装置应在不同处采用两根连接导体与室内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相连接。

2、接地装置与室内总等电位连4接带的连接导体截面积,铜质接线不应小于50mm2,钢质接地线不应小于80mm2。

3、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应采用螺栓连接,其连接导线的截面积应采用不小于160mm2的多股铜芯导线,穿管敷设。

4、铜质接地线的连接应焊接或压接,并应保证有可靠的电气接触。钢质接地线连接应采用焊接。

5、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保护地线(PE)与接地端子板的连接应可靠,连接处应有防松动或防腐蚀措施。

6、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等自然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如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卡箍连接,但应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防腐措施。

四、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电位连接带)

1、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 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 B)与第一防护区(LPZ1)的界面处应安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材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与接地装置连接。

2、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宜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第一防护区(LPZ1)与第二防护区(LPZ2)界面处预埋与房屋结构主钢筋相连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房采用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宜使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排作为单点连接的妆地基准点(ERP)。

2)机房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宜使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带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构成铜带接地网络。

3、砖混结构建筑物,宜在其四周埋设环形接地装置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带,构成共用接地系统。电子信息设备机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铜带安装局部等电位连接带,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绝缘铜芯导线穿管与总等电位连接带相连。

4、等电位连接网络的连接宜采用焊接、熔接或压接。连接导体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应用螺栓连接,连接处应进行热搪锡处理。

5、等电位连接导线应使用具有黄绿相间色标的铜质绝缘导线。

6、对于暗敷的等电位连接线及其连接处,应做隐蔽记录,并在竣工图上注明其实际部位走向。

7、等电位连接带表明就无毛刺、明显伤痕、残余焊渣,安装应平整端正、连接牢固,绝缘导线的绝缘层无老化龟裂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