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课题

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课题

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课题
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课题

《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课题》

一、引言

最近一个阶段,体育教育界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阐述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体育教学为素质教育做贡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是把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和体育教师每天的体育教学活动密切联系起来,让每个教师都知道应该如何着手这方面发表一点为成熟的看法。

现在公认的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全体性、全面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说,这三个特征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得越强,我们的体育教学也就越接近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为素质教育所做的贡献也就越大。因此,当前一段时间内的体育教学改革,理应是体育教学改革,理应以这三个基本特征的强化为课题,而这应是体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实施的结合点。

二、教育的全体性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课题

没有教育的全体性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使体育教学属于全体学生”。应该说在城市的大部分学校里,都能够坚持正常的体育教学,也基本上能够使除了一少部分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外,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

间上等到基本平等的教育。换句话说,我们在体育教学的“形”的方面,已具有全体性。而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在“神”的方面能具有全体性的问题。这里所指的“神”的全体性包括:1、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学习与锻炼,而不是一些学生学的、练的很多,而另一些学生学的、练的就少;

2、承认并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并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3、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不能因为我们教学的一律性和强制性使一部分学生获得乐趣,而使另一个部分学生则品尝无意义的失败和苦涩;

4、在评价方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切合实际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和新的动机。

要实现上述的全体性我们应针对“1”来研究统一练习与自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按体能分组进行锻炼的教学模式;按体能分组进行锻炼的教学方法和以个人或小组进行运动处方式教学的尝试。针对“2”进行小组学习法和各种范围的选择性教学的尝试和实验;需要对学习卡片和单元内容过程内过程式评价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开发。针对“3”,我们应多多研究各种能使学生都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应靠修改比赛规则、改变场地器材等“教材化”手段,使教学中的学习竞赛也能照顾到技能差和身

体条件不好的那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反50米跑、四门足球、五分制篮球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4”我们应考虑改100分制的终结评价为5分制评价,现时加强过程评价在终结评价中所占的比例,探讨进行过程评价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内评价方法与程序的研究。

三、教育的全面性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课题

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性应是,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技能和体力,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快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个薄弱环节(当然在“会”上也有问题)。因此,我们要使体育教学更加具有全面性就必须在“懂”和“乐”上加大努力。

“懂”的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想”,让学生脑筋动起来,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掌握了原理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这才能体现教材的范例性。而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就必须有好的设问,设真正的悬念的问题和与技术有内在关系的关键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方面进行“理性的教材化”,同时还要辅以探究式、发现式的问题式的教学模式的开发与运用。“乐”的问题牵扯的因素较多。

一是教材的选择,教材中的确有相对枯燥和相对有趣味的内容之分。怎么才能把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的教材进行强化,是我们今后课程安排的问题。另外是教材意义理解的问题,有时只从健身、学技术出发会大大淡化教材固有的竞争合作等有趣味的因素。例如,只学篮球的单个技术,而不让进行篮球赛,就是如此,应该是技术教学和情感体验都不偏废。再就是教法的问题,这也是教师的问题。本可心让学生先玩后练的,非光练不玩;本来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下的,非要强制安排;本来可以把场地、器材改变一下的,非要墨守成规;本来可以鼓励教学,非要责备求全,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最终降低了体育教学质量,也使学生本来可以在体育教学得到陶冶的那些东西没有得到。

四、教育主动性和体育教学改革的课题

提倡教育主动性,一是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唤起,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让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以往的体育教学在追求健身和学技术的思想指导下,有时容易把教学质量与运动负荷和技评联系得更紧密,常常出现为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而牺牲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实际上来自于学习中的可选择性。可选择性一是指对外面的东西的选择,如

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目标、学习参考资料、场地器材等等;另一个是指内部的选择,即对头脑中的东西的选择,如问题的答案、价值的判断、评价的标准、思考的方式方法等等。如果我们抹杀和否认这些选择性,做任何事时只给学生一个答案,只练一个内容,只是一种方法,都是一个难度和进度,对问题不让学生想,都是教师说得对,那么学生是不会有主动性产生的,学生最终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使学生感到体育教学的贫乏和生硬,从而产生厌学现象。

对此,第一,我们在教学中也应“抓大放小”,一些基本的东西可以由教师把握住,一些“小”的环节可以放开让学生去尝试、去学习,如准备活动就不一定非得由教师统一安排,可由学生去准备、去领做。放松活动,游戏活动也是如此。第二,在有条件的情况允许各种进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进度。如栏间距的长短、跳箱的高度和方向、不同人数的足球比赛等等。从而使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并习惯于这种选择。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第三,要启发学生多想,不要一开始就告诉答案,要让学生在多种选择中,在“有价值的弯路中”去产生疑问、去领悟体会,从而帮助他们真正提高锻炼身体和娱乐、游戏的能力。

五、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一项紧迫的时代工程,要求教育的每个有机部分都去完成各自应完成的任务。当我们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后,我们就应马上从具体的方面入手,去探索实现和体现这些特征的那些具体的教改的方略和方法。这是我们当前体育教改应该思考和做好的当务之急。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市实验学校—中学部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 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强责任感。 3、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评价感,树立自尊、自信。 4、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养成规的行为习惯及终生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摘要: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学校体育和素质教育,如何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有何要求,文章围绕这一主题,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的探讨。 关键词:学校体育;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沿着《纲要》指明的方向,开展素质教育,进行全面育人,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那么,如何理解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呢?下面,从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作用和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一、学校体育和素质教育的概念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是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以体育运动的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体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一种教育过程。而素质教育则是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教育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符合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需要。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要求。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

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会凝聚人心,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4.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5.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

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改革是中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中小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应从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造就适应21 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一、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 人民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思想,教育方针的贯彻,一代新人的培养要靠广大教师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实施要靠广大教师去完成。教师的各种表现都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效仿,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良好的师德,不能为人师表,或者只注意教书,不注意育人,或有文凭无水平,这样的教师依然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邓小平提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发展学生的素质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必需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政治道德素质。体育教师必需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性格、行为情操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2.知识技能素质。现代的教师必须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扎实、精深的基础专业知识和认知自学、组织表达、教师创新等能力素质,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3.心理审美素质。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性格,高尚的审美情操以及不断进取自我完善的心理品质。 “教人先正己”,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把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教育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认识历史所赋予的特殊使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挖掘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体育学科教学不只是动作和技巧的教学,它包含了极强的德育内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 通过我国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和我国体育健儿为了祖国的荣誉,在国际大赛中奋勇拼搏,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系列生动、具体、振奋人心的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通过队列队形、接力跑、篮球、足球、排球、游戏等项目 的教学与练习,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配合、友好合作、勇 敢果断、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3.通过耐久跑、障碍跑、跳马双杠等教材的特点,渗透意志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坚忍不拔、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质。 4.组织教学比赛、达标检测、单元技术考试是体育教学经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应很好的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纪律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豁达、开朗的性格。 5.通过健康教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人的生长发育规律,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人生观,顺利度过青春期。

最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精编版

2020年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精编版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 不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内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 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 强责任感。 3、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基 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自 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评价感,树立自尊、自信。

浅谈初中生物的素质教育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的素质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中学阶段生物的教学也就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素质教育教学,是每个中学生物教师都要极力探索的问题。 一、加强学生对生物重要性的教育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限制,我们的边缘学科都不被大家所重视,教育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教育和学习。对于生物、地理、历史等这些在初中教育得不到社会、家长们的重视,甚至学生都对这些学科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让这些学科在初中教育成为了一个空白。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传统上一直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医疗、制药、卫生等等方面。随着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现在,生物学的影响已突破上述传统的领域,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等等方面。作为一门涉及广泛,多学科交叉,影响社会生产力提高,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学科,

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例如:“计划生育”的实施意义、相应的《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法规和及其重要的生态意义,让学生能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地球”的意识,让学生在生物教学学习到法律知识。这些措施不仅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更好地为学生后续的深造学习打下坚实的科学素养和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索的能力。 二、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提出时我们国家面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审时度势做出的正确的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分析、调查、探究、总结等实验教学探索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自主的学习过程。作为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工作者面对实验器材的缺少,我们应该积极的开展一些户外实验探索活动,让同学们在大自然这个伟大的生物宝库中期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户外实验探索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学习技能、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采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讨论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让素质教育真正的体现在教育教学上,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生物的魅力,提高学好

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与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与探 索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 1 坚持体育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引导学生自觉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教师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 坚持“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1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也要关注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2.2 坚持体育教学的全面性。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缺少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

试谈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赵凯博

试谈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赵凯博 发表时间:2013-06-28T16:33:55.78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赵凯博 [导读]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陕西省周至县哑柏初级中学赵凯博 710406 【摘要】:推行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这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但是走极端,则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和歪曲,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育人观念,它具有广泛的范畴和丰富的内涵,必须认真领会。 【关键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在这场革命中,教育界自上而下,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大胆的实践,但由于变革的复杂性,很多认识、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局部的偏差,有必要共同探讨,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让这场革命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素质教育不是特长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学校、教师过分夸大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特长得到发展,一些家长也认为,孩子没有一两项特长,不能顺应潮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因此,一提到转轨,这些学校不是从办学思想上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认为办几个“特长班”或“兴趣小组”就是素质教育。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学校有没有“特长班”等作为其是否推行素质教育的标志。社会上(包括教育系统内部)各种“特长学校”,“兴趣学校”应运而生,家长、媒体推波助澜,孩子刚从“特长班”出来,又送进“兴趣学校”,整得身心疲惫,苦不堪言。这样,一是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二是削弱了对基础学科的学习,违背基础教育阶段必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知识上的、能力上的)原则;三是过早刻意塑造孩子“出众的特长”,有可能拔苗助长;四是过分强调“特长”,忽视文化科学知识这个人的核心素质,“特长”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发展不是可持续发展。 二、素质教育不是全优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一部分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群体人人皆优;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素质教育要使受教育个体方方面面都优,即面面皆优,所以素质教育就是全优教育,实际上这是对素质教育的错误理解。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的素质更是千差万别,面向全体学生,并非要求我们让全体学生“人人皆优”。素质教育恰好要求我们在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先决条件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教育,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的发展建立在自己的生理、心理、基础、智能之上,允许他们长短有别,高低有分,而不是整齐划一。 让学生全面发展是指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并不是要学生全面平均地发,展,要求他们各个方面都优。素质教育强调提供“全面性”的教育机遇,并不意味着要求每个学生“面面俱优”, 相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承认学生的“个性”上存在的特殊性,这个“全面性”的教育机遇,正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使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特长,为将来成为某个方面的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素质教育不是活动教育。 还有些同志将素质教育简单化,认为:“增加文体活动,户外活动,搞些小制作,多开几次运动会”就是素质教育。诚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探索课程结构的改革,增加活动课,但这种活动应寓于系统的学科知识传授之中,在活动中渗透学科知识,而不是简单的增加活动课。如果我们不注意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仅靠多开活动课,那只能是100%的应试教育+大量的额外负担(各种活动),让师生承受更大的压力,让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个性在疲于奔命中丧失殆尽,这样只能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四、素质教育不是要削弱课堂教学。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学校、部分教师认为搞素质教育就应彻底抛弃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取消考试,淡化智育。他们在转轨过程中,表面文章做得轰轰烈烈,特长班、兴趣组、活动课……应有尽有,对课堂教学他们则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精力的不足,采取降低要求、降低难度,甚至删减教学内容,随意改变国家课程计划等手段而大大削弱。 其实,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必然严重阻碍“两全”的落实,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特别是在学生基本素质中居核心地位的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这种削弱课堂教学,追求表面热闹的搞法,只能是舍本逐末。 不过,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倒是需要研究,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奴隶的方法,应该被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共同探讨,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心智,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所取代,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乐园。 五、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素质教育是针对和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一提到应试教育,很多人自然把考试当成罪魁祸首,不仅平时的单元测验取消了,就连期中、期末考试也不敢理直气壮地进行。 实际上,应试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偏离受教育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可见考试并非祸根,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是产生应试教育的根源。 相反地,考试作为一种手段,它帮助我们评价一个阶段教师教的怎样,学生学的如何,同时通过试卷分析,及时反馈信息,为我们调整教法、学法,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提供了依据。它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考试仍然是有效的检测手段之一,但是,过多的考试可能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师生重新回到疲于应付考试的老路上去。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推进,需要政府、社会的广泛支持,我们教育界内部更应该一刻学的态度,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含义,不高非此即彼,把素质教育全面推向21世纪。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1-06-17T09:03:40.0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7期下供稿作者:周永亮[导读] 要不断地努力加强学校的体育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周永亮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056300 摘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 自觉锻炼身体,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要不断地努力加强学校的体育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关键词:思想品德智育水平承受能力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体育又能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体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1、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 从教材的内容看,体操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2、体育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此外,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十分活跃,可以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育水平的发展 1、人的智力的提高,大脑的功能首先要提高。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 科学研究证明,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能够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 2、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力。 人体中唯一管思考、管记忆的器官就是大脑。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能使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提高。 3、消除大脑的疲劳。 中学生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大脑容易疲劳,这种疲劳主要是大脑“缺养”(营养物质和氧气的缺乏)造成的。人体生理学的理论和体育锻炼的实践证明:学习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为锻炼后的学习储备足够的能源。同样,学习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则可使工作后有关学习的中枢得到休息,保证营养物质的及时补充,这即是所谓“8-1(小时)>8(小时)“,即“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抽出一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后,7小时的学习效率要大于8小时”的理论依据。 三、体育能使学生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美 学习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骨路和肌肉等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仪表美、心灵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获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 体育对这两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中学生中有不少同学受到学习、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扰而忧心忡忡,这说明培养青少年及儿童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并需解决的问题。而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锻炼学生勇敢、坚毅、果断及自控能力等优秀品质,还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交往和协作能力,同时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体育活动可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体育活动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体育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后天可塑性,经过心理训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体育竞赛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体育竞赛从外在形式看是一种游戏,但从内在实质看它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模拟,通过这种模拟的游戏,能够使参与者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尤其是对青少年,这样的锻炼对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更加积极的作用;(2)体育竞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激烈的竞争是它的魅力所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提高了;(3)通过体育竞赛能提高参与者对社会和自己的认知能力,能更加客观看待自己和社会,学会辩证地分析认识事物,在困难的时候想到光明,在胜利的时候想到挫折,无论胜利和失败,都有事物可能向反方向发展的心理准备,可以减少因没有思想准备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行,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体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足够重视,这应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阶层所必须认识到的。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的前沿阵地,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要不断地努力加强学校的体育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我们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当尽快地投入到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努力去实现它、做好它,要不遗余力地贯彻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方针,通过我们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沈阳市实验学校—中学部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

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内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强责任感。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摘要: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策略 1、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 2、目前国内外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2.1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无论是在教材改革上还是教法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育思想上,都有很多专家同仁做出了努力,得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创造出如“娱乐体育”、“快乐体育”、“创新体育”等等学说。但毛振明教授在《第四届中日学校体育研讨会随笔》中谈到日本学者在看完我们两节中小学体育观摩课后,提出了许多疑问,如:“课中内容教多,但主线不太明确”、“教案中提出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加强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如何进行”? 这些的确是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尤其是农村小学校,受体育教师本身素质,文化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领导重视程度以及应试教育旧观念和场地器材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还存在以下一些重要问题:首先,教材重复严重,教材建设思想上没有清楚地突出教材主线,没有明确地划分阶段重点培养目标。如在某阶段应该发展哪项素质,培养哪方面的卫生知识能力等。其次,教学方法单一,“导学”不全面,只顾“中间”忽视“两头”,忽视学生发展状况,不能做好因材施教,忽视德、智、体、美、劳的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再次,考试制度一体化,“一刀切”,升学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四是健康教育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教材和教学实践活动;五是课外活动名存实亡。

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科教育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1 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涉及到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健康、劳动技能等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因时代不同、需求不同而有不同 的侧重点。例如,现阶段文化科学素养方面,除文化科学知识外,还要加强科学 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试教育在全面贯彻教育 方针方面是突出智育,忽视其他方面,以文化课考试代替了素质的全方位要求。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的平等。现代的教育质量观是“卓越教育”,既求公平又求效率,所以基础教育的重心应从少数“重点校”转向大批“薄弱校”,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应成为我们实现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最完美的途径。应试教育是只抓少数尖子学生,放弃整体学生的“精英主义教育”,既谈不上公平,更谈不上效率。素质教育的价值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因为少数的精英可以引进,但整个国民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素质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随着终身学习社会的到来,基础教育不过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而非“终结教育”。现代学校担负着两个课题:一是促进“人格形成”;二是促进“学力形成”,这 种学力是由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可持续独立学习的态度这三个要素组成。学生 时期是主要的学习时期,既要学会立足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本领,更要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学校应创造适应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教育体制,形 成学校适应学生的校园文化。而应试教育则急功近利,为一时的分数的提高而排 斥其他。素质教育注重开发个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个性发展的核 心是创造能力的发展,而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学 校的功能首先是发展功能,而不是选拔功能。因此学校应从传统的偏重单向灌输 知识转变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全 面发展的教育,使其有机会把某一方面的潜在的才智得到良好的启蒙、发现、培 植和发挥,从而高于一般人。而应试教育注重的是选拔,就很难发展人的个性和 创造才能。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用符合教育 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发展学习兴趣,培养思维习惯初中生物教学以实验现象为基础,这本身恰 好符合初中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容易形成学习生物的兴趣,然而初中的学 生缺乏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学习的知识是零散的,现象与概念不能联系到一起, 所以有的学生开始也喜欢生物,可是学习起来遇到困难后兴趣就减退了。为了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充满兴趣,在初一开始不久就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活 动主要是带着学生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做一些生物课本中的小实验,如鳍在鱼游 泳中的作用、食物营养成分调查,也可以利用探究实验,如西红柿早熟的秘密等,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开端。正是通过这样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再对经历实践的感受进行反思,才能促使一些思考的碎片得以拼装,把抽象 的知识与实验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这样的学习过程也帮助 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生物的方法,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兴趣是人力求认识、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体育课是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课程,可保证学生连续接受教育。学生的各种思想 和个性可以在体育课的实际活动中直接表现出来,平时较难掌握的学生心理特点在体育课中 易于暴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言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其 他学科所不可比的。体育学科本身就有很强的思想性,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往往会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热爱每位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追求人人有发展, 个个有进步,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的需要赋予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多采用“一律化”“齐步走”的模式,出现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身 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厌恶并远离体育。要改变这一现状, 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就要认真了解和研究每位学生,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空间 和时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进行适度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不仅要关心优 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 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进行适当的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 上进行简化,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树立他们的信心,多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激发他们的 自尊和上进心。 2.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 任务,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 的集体,才会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 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要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树立克服困 难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意识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 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 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 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 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浅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浅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0-06-08T16:48:42.717Z 来源:《学园》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郭虹 [导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 郭虹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虹轴学校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G80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09)12-0162-02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素质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现在已把素质教育工作作为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活动性为发展学生主体性人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客观条件。这就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体育。体育教学应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来体现这一要求。体育素质是学生未来身心全面发展的潜在基础,体育教学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体育教师最本质的工作。只有上好体育课,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使每个学生受到应有的体育教育,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才能得到真正落实。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体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外交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亚运会,我国的体育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胜利,这些辉煌的胜利,象征着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的繁荣,人民的团结。各级各类的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都有助于形成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和谐统一和团结和睦的气氛。在奥运会上,每当看到中国运动员参加的各项比赛时,更是紧紧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当我国运动健儿站在领奖台上含着泪水,仰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不禁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这些对青少年来说是一堂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球类的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简述中国女排历经千辛万苦拼夺“五连冠”的战绩,也有许多田径、体操运动员也是经过艰苦的训练,在运动场上拼搏才获得冠军的,用这些来激发学生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武术课上,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活动,教育学生做到爱国爱民、匡扶正义,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意行。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投身体育锻炼。 二、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在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进入 21世纪,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而为之忧心的严峻问题,发展和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对指导学生不断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增强勇气和信心都有好处。训练时,设置一些“高而可攀”的难点和技术难度,有意识地让学生“碰碰钉子,经受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对参加竞赛失败的学生,更要帮助其调整心态,培养他们逆境的承受能力。 2.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 现在中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娇弱,身体抵抗力差,患病率高。体育课运动量稍大一点就气喘吁吁,深感疲劳。其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缺少体育锻炼之故。尤其是有些家长限制孩子的户外活动,有的孩子学习之余挤点时间去打球或跑跑步,就被家长斥之为“贪玩”、“不好好学习”。其实,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既影响孩子们体质健康,又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顽强的意志品质 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炼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无论是体育课的练习还是竞赛活动都能体现出学生的意志品质。在耐久跑的教学训练中,可以培养学生“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不怕苦的顽强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跳马的练习中,总有少部分的学生心理害怕,对自己没有信心,在这种时候应给这些学生多些鼓励,常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他们能为自己下达积极的暗示词:“别人行,己亦可为”。这样的鼓励,学生的自信心更充足了,而且还能使每个学生受到积极意识的支配,从而产生敢于克服困难和顽强拼搏的勇气。 4.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的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体育教学中,游戏和比赛最容易反映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正是进行心灵美教育的好机会。如在竞赛性较强的游戏中,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完成任务,必须要克服困难,应付突发情况,从而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体验、去探索,有利于青少年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5.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些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等在各个年级重复出现,教师就没有必要再重新教一遍动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解决,或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去完成,在一些技术细节上学生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示范,而后放手让学生去练。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练习过程中练习一个动作应允许学生自己有创意,在进行准备活动时,也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学生在组织时往往有很多新的方式,教师从中也可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同样,结束时的放松内容也可让学生自己组织,甚至课堂中一些内容也可让学生自行组织练习,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教师做适当引导。从而使他们的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