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课后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物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课后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物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课后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物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课后习题附答案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一支向高空瞄准的步枪,扣动扳机后射出一颗子弹,子弹没有击中目标,最后下落陷在土地中。请你说出以上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在该过程中,开始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后来机械能又转化为内能。

2.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具体说明以下效率的意义。

①某太阳能电池工作的效率是16%

②某电动机工作的效率是83%

③某锂电池充电时的效率是99%

④某柴油机工作的效率是35%

⑤某电热水器工作的效率是87%

16%是指太阳能电池工作时,有16%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83%是指电动机工作时,有83%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99%是指锂电池充电时有99%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5%是用来做有用功,即转化为机械能;87%是指电热水器工作时,有87%的电能转化成了水的内能。

3.小华家使用的是天然气热水器,该热水器的铭牌标明了它的热效率,表示该热水器工作时,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消耗的化学能,有多大比例转化为水的内能。小华尝试估测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以核对铭牌上的数值是否准确。他把家里自动洗衣机的“水量”设置为40L,用热水器输出的热水注入洗衣机,当注入水的体积达到40L时洗衣机便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 关联速度1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物体,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子相连,如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和m B,当水平力F拉着A向右运动,某时绳子与水平面夹角为θA=45?,θB=30?时,A、B两物体的速度之比VA:VB应该是________ 小船过河1若河宽仍为100m,已知水流速度是5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即船速(静水中)小于水速。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求渡河位移? 2.欲使航行距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求渡河时间? 平抛1小球从斜面上方一定高度处向着水平抛出,初速度v0,已知传送带的倾角为θ。1.若小球垂直撞击斜面,求飞行时间t1 ,求水平位移x1; 2.若小球到达斜面的位移最小,求飞行时间t2 求速度偏转角的正切值; 3.反向平抛,何时离斜面最远; 平抛实验1如右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用方格纸记录了小球的运动轨迹,a、 b、c和d为轨迹上的四点,小方格的边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v0 2.b点时速度大小为vb

3.从抛出点到c点的飞行时间Tc 4.已知a点坐标(xy)求抛出点坐标 水平圆周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圆锥顶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圆锥体固定在水平面上不动,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小球以一定速率绕圆锥体轴线做水平匀速圆周运动,求恰好离开斜面时线速度 竖直圆周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相切,半圆形导轨的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将弹簧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获得某一向右的速度后脱离弹簧,当它经过B点进入导轨的瞬间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8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到达最高点C.(不计空气阻力)试求: 1.物体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2.物体从B点运动至C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开普勒第三定律赤道卫星中同步轨道半径大约是中轨道半径的2倍,则同步卫星与中轨道卫星两次距离最近间隔时间_________。 万有引力两个完全相同的均匀球体紧靠在一起万有引力是F,用相同材料制成两个半径为原来一半的小球紧靠在一起的万有引力________。 黄金代换若分别在地球和某行星上相对于各自的水平地面附近相同的高度处、以相同的速率平抛一物体,其水平距离之比为k,且已知地球与该行星半径之比也为k,则地球的质量与该行星的质量之比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课本答案

九年级物理课本答案 篇一:九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 九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全册)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P7) 解答:暖水瓶中水面上方热空气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 2、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加热或散热的情况?( P13) 解答: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有利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比如北方楼房取暖用的“暖气”,就是让流动的热水慢慢经过散热器时放出热量;工厂中的一些机器利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3、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 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的温度;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会有什么不同?( P14) 解答:(1)Q吸=cm(t-t0) (2)Q放=cm(t0-t) 4、(1)在四个冲程中,哪些冲程发生了能量的转化? (2)哪个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3)哪个冲程排出了汽车的尾气?( P19)解答:(1)压缩冲程: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料混合物的内能;做功冲程: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内能在转化为机械能。 (2)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3)排气冲程排出汽车的尾气。 5、燃料的种类很多,固体燃料有木炭、煤等,液体燃料有汽油、柴油等,气体燃料有煤气、天然气等。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是相同?要找出事实来支持你的论点,并进行分析。(P22)解答: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相同,例如:燃烧1kg的干木柴、1kg的烟煤和1kg的煤气,干木柴释放的热量较少,烟煤释放的热量较多,煤气释放的热量最多。 6、在内燃机中燃料是否能够完全燃烧?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都到哪里去了?(P24) 解答:内燃机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走向:转化为有用机械能;废气带走了大部分能量;克服机械之间的摩擦消耗的能量. 7、停止用力,秋千越摆越低,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讨论秋千和小球在运动中的能量转化。为什么它们的高度会逐渐降低?是否丢失了能量?你认为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 P28) 解答:高度逐渐降低,说明机械能减少了,但能量并没有丢失,实际上是通过摩擦或 碰撞把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高一物理下学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测考试卷

高一下学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60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曲线运动的说确的是( )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作曲线运动 C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始终为5m/s ,在流速为3m/s 的河中航行,则河岸上的人能看到船的实际航速大小不可能是( ) A .2m/s B .3m/s C .8m/s D .9m/s 3、某物体在一个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向西运动,当它受到一个向南的恒定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将是( ) A .直线运动且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 .曲线运动,但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不变,是匀变速运动 C .曲线运动,但加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D .曲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和大小均改变,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4、一种玩具的结构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滑铁圈环的半径 cm R 20=,环上有一个穿孔的小球m ,仅能沿环作无摩擦滑动,如果圆环绕着通过环心的竖直轴21O O 以s rad /10的角速度旋转,(g 取2/10s m )则小球相对环静止时与环心O 的连线与21O O 的夹角θ可能是( ) A .30° B .45° C .53° D .60° 5、设地球半径为R ,a 为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b 为一颗近地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 为地球的一颗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 .下列说确的

经典-九年级物理电学综合习题-带答案

九年级电学综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干电池和蓄电池,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它们工作时把 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电动机工作时把_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能。 2. 小明家的电能表上标出的额定电流是10A,那么允许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各种用电器额定功率的总和是 。 3.如图一所示的电路中,①、②、③是三个电表。闭合开关S 。灯L 1与L 2串联,电路中 是电流表。 4. 如图2所示,电阻R l 、R 2和R 3接到电压为12V 的电路中,电压表V l 的示数是6V ,电压表V 2的示数是8V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2.4W 。则电阻R 2__________Ω;经过10s ,电阻R 3消耗的电功是__________J 。 5. 马路的路灯总是一齐亮,一齐灭。如果它们其中一盏灯的灯丝断了,其他灯仍能正常发光。根据这些现象判断路灯是______________。 6.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电阻R 处发生故障,使得电路中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此时电阻R 可能出现_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 7.在“陶瓷杯、铜线、盐水、橡胶棒”这些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____. 。 8.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________ 而具有了____________的性质。 9.10s 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流为0.5A ,电流做功180J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_____V 。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____Ω。 10. 已知电阻R 1=3Ω,R 2=6Ω。当它们并联在电路中时,等效电阻R = ________Ω。 一个10Ω的电阻,通电10s 钟产生的热量是400J 。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量是_____C 。灯L 1标有“6V 6W ”,灯L 2标有“6V 3W"。把它们串联在电压为9V 的电源上,灯L 1的功率是______W 。 11. 碘钨灯是一种新型电光源,一种照明用的碘钨灯工作电压是220V ,额定功率是100W 。该灯正常工作时,以通过灯为电流为____A ;每秒消耗的电能是__J 。 12. 某用电器的电阻为100Ω,接在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1.2A,则该用电器在5min 内能产生 J 的热量,它的发热功率为 W. 13.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V ,动力电路的电压是 V ,只有 V 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14.一种叫“满天星”的节日彩灯,一组有100只小灯泡串联,将它们接在220V 电压下,每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V ,如果每一只小灯泡的功率是0.5W ,则通过每一只小灯泡的电流是___________A 。 15. 小红家里的电能表标有”3000revs/KW.H ”的字样,则该电能表的转盘转过1转,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___J 。现小红利用该电能表测定家中电热取暖器的电功率,当取暖器单独工作时,电能表的转盘在90s 内转过60转,则该取暖器的电功率是___________W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6. 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原因是( ) A .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 .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D .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 1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B .酸碱盐溶液导电时,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相反,故电流方向无法确定 C .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 D .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但如果给它加热到红炽状态就变成导体 18. 如图6所示,要使灯泡L 2发光,必须闭合的开关是( ) A .S 2 B .S 2、S 3 C .S 1、S 3 D .S 1、S 2、S 3 19.如图7所示,当开关S 闭合后,灯L 1、L 2、L 3均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灯L 1、L 2、L 3是串联在电路中的 B .灯L 1、L 2、L 3不是并联在电路中的 C .甲、乙、丙是三只电流表 D .乙表测的是灯L 2、L 3两端的电压之和 20.如图8所示, 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图中位置向a 点移动时,电表V 1、V 2、A 的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 A .V 1减小,V 2减小,A 增大 B .V 1增大,V 2减小,A 增大 C .V 1增大,V 2减小,A 减小 D .V 1减小,V 2增大,A 减小 图 2 图 4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天体运动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天体运动专题练习(含答 案) 天体是天生之体或者天然之体的意思,表示未加任何掩盖。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天体运动专题练习,请考生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4武威模拟)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神舟十号航天员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 普教育活动,这是一大亮点.神舟十号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指令长聂海胜做了一个太空打坐,是因为他不受力 B.悬浮在轨道舱内的水呈现圆球形 C.航天员在轨道舱内能利用弹簧拉力器进行体能锻炼 D.盛满水的敞口瓶,底部开一小孔,水不会喷出 【解析】在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万有引

力充当向心力,飞船及航天员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聂海胜做太空打坐时同样受万有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A错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的液体将以圆球形状态存在,所以B正确;完全失重状态下并不影响弹簧的弹力规律,所以拉力器可以用来锻炼体能,所以C正确;因为敞口瓶中的水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即水对瓶底部没有压强,所以水不会喷出,故D正确. 【答案】 A 2.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太阳与地球中心间距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T.则太阳的质量为() A.B. C. D. 【解析】地球表面质量为m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G=mg,对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有G=m.解得M=,D正确.

【答案】 D 3.(2015温州质检)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的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的轨道均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已知神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74109 m,杨利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45109 m.假设两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星相比较() A.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大 B.神舟星的加速度大 C.杨利伟星的公转周期小 D.杨利伟星的公转角速度大 【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有:G=m=ma=m()2r=m2r,得运行速度v=,加速度a=G,公转周期T=2,公转角速度=,由题设知神舟星的运行速度比杨利伟星的运行速度大,神舟星的轨道半径比杨利伟星的轨道半径小,则神舟星的加速度比杨利伟星的加速度大,神舟星的公转周期比杨利伟星的公转周期小,神舟星的公转角速度比杨利伟星的公转角速度大,故选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1.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哪种电? 2. 如图15.1-6,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 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已经带 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 附近,观察吸管运动的方向,并回答:吸管带的是 哪种电?餐巾纸带哪种电?为什么?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哪个失去了电子? 哪个得到了电子? 3. 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 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多少库仑的电荷?为什么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课后习题答案 1.甲带负电解析:乙吸引丙,而且丙物体带正电,则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判断乙物体带负电;甲排斥乙,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可知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由乙带负电可知甲也带负电。 2.(1)不能由此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因为摩擦过的饮料吸管带电,既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也可以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2)吸管与玻璃棒相排斥,说明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即吸管带正电。那么餐巾纸一定带负电。因为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由于得、失电子,带上的是等量异种电荷 (3)吸管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餐巾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3.金属锡的原子核外有50个电子,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C,则这些电子所带电荷量为8×10-18C,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体上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1. 图15.2-8 甲是把电池和玩 具电风扇连接起来的电路图。 请在图15.2-8乙中用笔画线表 示导线,连接相应的电路。 15.2-8 连接玩具电风扇 2. 在图15.2-9 中有电子门铃、电源和开关,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它们连起来,使得门铃能够正常工作,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电子门铃可以用“—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 例l. 在下图甲中时间轴上标出第2s末,第5s末和第2s,第4s,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甲乙 例2.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 B.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 C.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 例3. 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在这段过程中 A.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例4. 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1v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2v从枪口射出,1v和2v均指平均速度。 D.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例5.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v,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2v,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如果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1v,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2v,全程的平均速度又为多少? 例6.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A. 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D.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例7.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m/s。 例8.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高一物理必修2-3.1-天体运动专练题

高一物理天体的运动 一、考点探究: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天体质量、密度的求解计算问题; 3、天体瓦解问题; 4、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重力加速度)随半径(或高度)变化的关系型问题; 5、卫星发射、运行过程中的超重、失重问题; 6、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推导问题; 7、同步卫星问题; 8、双星问题; 9、卫星的变轨 二、重点与难点: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迹的半长轴的立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4、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F=G 2 21r m m ,式中G=6.67?1011-N·m 2/kg 2 。 5、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质点、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或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大小时。 6、万有引力的特点:任何客观存在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很小,只有质量巨大的星球或天体附近的物体间才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7、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地球表面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以分解成为物体的重力和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 心力;通常情况下,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很小,万有引力近似全部充当重力,即G 2r Mm =mg 。 8、天体运动: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F 向= G 221r m m 。 9、人造地球卫星:分为普通卫星、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 10、天体运动的运算:可应用公式G 2r Mm =m r v 2=m 2 ωr=m 224T πr 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以及天体运动 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11、第一宇宙速度:卫星沿地球表面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又叫环绕速度;是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是物体成为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v=gr =7.9km/s 。 1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地球束缚的最小速度;v=11.2km/s 。 13、第三宇宙速度:脱离太阳束缚的最小速度;v=16.7km/s 。 三、考点梳理 1、基本方法:把天体运动近似看作圆周运动,它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Gr v m r Mm 22==mω2 r=mr T 224π 2、估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由G 2r Mm =mr T 224π得:M=2 324Gt r π.即只要测出环绕星体M 运转的一颗卫星运转的半径和周期,就可以计算出中心天体的质量.由ρ=V M ,V=34πR3 得: ρ=3 233R GT r π.R 为中心天体的星体半径。 特殊:当r=R时,即卫星绕天体M 表面运行时,ρ=2 3GT π (2003年高考),由此可以测量天体的密度. 3、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重力加速度问题 表面重力加速度g 0,由 02GMm mg R = 得:0 2 GM g R = 轨道重力加速度g ,由 2()GMm mg R h =+ 得: 22 0()()GM R g g R h R h ==++ 4、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沪科版物理高二第二学期-第十一章 B 感应电流的方向 右手定则-教案设计

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及其原因。 2.理解右手定则。学会用右手定则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学会操作电磁学实验,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4.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左、右手定则解决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感应电流方向探究的过程,再次感受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物理研究方法。 2.在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左、右手定则的过程中,感受哲学中的因果关系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增强自信。 2.通过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协作,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在用肢体语言作为依据判断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悟方法对学习、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右手定则及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难点:确认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场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间有确定的空间关系。正确的选择左、右手定则解决综合的问题。 【教学设计】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二是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有关并建立右手定则,三是应用右手定则解决相关问题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问题:“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从演示实验中得到问题的答案,然后建立抽象的模型,用上节课的知识予以解释。学生探究实验是本设计第二个内容展开的主要方式,学生采集到实验数据后,将建立左手定则的方法迁移到本节课,建立右手定则。在应用右手定则的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直接应用左手定则解决简单的问题,然后在较为复杂的情景中,让学生逐步理清左、右手的使用区别,并学会综合运用两只手。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右手定则并会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方法是:学生通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汇总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集锦及典型例题 各部分知识网络 (一)运动的描述: -(D 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1(2》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Q )物理意义:表示物休位置变化的快慢 [平均速度严巻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当加-0时山二号^方向为那一刻的运动方向 「①速厦是 矢童,而逋率是标量 平均速率=遐遅 时何艸砲卒时间 ③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I 加速度峠定小=汪汽速度的变化率人单位m/乳是矢量 ' 〔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关系不确定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何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 俨一E 图象丿 ②判斯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1 ③比较运动快慢 I ④确定也移或时间等 图象] (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 ②求位移(面积) I 图象] ③判斷运匪性质(静止、匀速、匀变速、非匀变速) ④ 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⑤ 出较加速度大小等 X [根据纸带上点谨的疏密判断运动情况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求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卫=善 .粗略求瞬时速度’当心取很小的值时,瞬时速度釣等于平均速度 x=aT 2 , o (a 6 a 5 a 』(a 3 a ? aJ a 2 (3T) (推述运动的物理量v 速度 ⑶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2②平均速度二 运 动的描 述 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不物体速度蛮化的快馒 定义2=耳^(速度的变化率人单位m/d 矢量. 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不确定 、速度、速度变化量 与加速度的区别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判斯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 卩一£图象」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③比较运动快慢 、④确定位務或时间 靈臾匸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 ② 求位移(面积) ③ 判断运动性质(静止、匀速、匀变速、非匀变速) ④ 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 ,加速度恒定?速度均匀变化] Vt = v^+at 工=Sf+*亦 < —说=2a 工 一 询+讪 吟一y-二叫 a 与v 同向,加速运动;a 与v 反 向,减速运动。 咽 —II 匀变速 直线运€ 动 的规律 咱由落体运动 la=g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 多少倍? 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 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 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

力向上拉玻璃板(图13.1-8)。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 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图13.1-8 测力计的 示数有变化吗? 图13.1-8 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 1?10-2m81.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n==1010-10m-10 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亿, 1016

6即6×10,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67×10倍。 96?1092. 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为了预防感冒,在教室里熏醋,不久醋味就扩散到教 室的每个地方。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一个人吸烟,由于烟的扩散,会让房 间里所有人都被动吸烟。 3. 在热水杯中的水更甜。我们感觉到甜味是由于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扩散。由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热水杯中的糖分子扩散更快,糖水更甜。 4.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在距离很小时才比较显著。用干净的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就使一些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很小,产生分子引力,使玻璃和水吸在一起,所以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增大。 5. 很小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天体运动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天体运动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总分:100分 时间:60min 一、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本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 人造卫星在运行中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会慢慢减小,在半径缓慢变化过程中,卫星的运动还可近似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当它在较大的轨道半径r 1上时运行线速度为v 1,周期为T 1,后来在较小的轨道半径r 2上时运行线速度为v 2,周期为T 2,则它们的关系是 ( ) A .v 1﹤v 2,T 1﹤T 2 B .v 1﹥v 2,T 1﹥T 2 C .v 1﹤v 2,T 1﹥T 2 D .v 1﹥v 2,T 1﹤T 2 2. 土星外层上有一个土星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测量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 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① 若v R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②2v R ∝,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③若1v R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④若21v R ∝,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假如地球自转速度增大,关于物体重力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的万有引力不变 B.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不变 C 赤道上的物体重力减小 D 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增大 4.在太阳黑子的活动期,地球大气受太阳风的影响而扩张,这样使一些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被大气包围,而开始下落。大部分垃圾在落地前烧成灰烬,但体积较大的则会落到地面上给我们造成威胁和危害.那么太空垃圾下落的原因是( ) A .大气的扩张使垃圾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而导致的 B .太空垃圾在燃烧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就会不断增大,所以垃圾落向地面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集锦及典型例题 一. 各部分知识网络 (一)运动的描述: 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x=aT 2 ,6543212 ()()(3) a a a a a a a T ++-++=

a与v同向,加速运动;a与v反向,减速运动。

(二)力: 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研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F=KX.

(三)牛顿运动定律: . 改变

(四)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静止 平衡状态 匀速运动 F x 合=0 力的平衡条件:F 合=0 F y 合=0 合成法 正交分解法 常用方法 矢量三角形动态分析法 相似三角形法 正、余弦定理法 物 体 的平衡

二、典型例题 例题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下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 cm,x2=4.74 cm,x3=6.40 cm,x4=8.02 cm,x5=9.64 cm,x6=11.28 cm,x7=12.84 cm. (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根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t图 象(以0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由图象可得,小车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 /s2 例2.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例3.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求:(1)第4s末的速度;(2)头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例4. 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一辆汽车以36km/h的不变速度从后面越过公共汽车。求: (1)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汽车? (2)后车追上前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是多少? 例5.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 电功》 1. 一个电能表,表盘上标明“720 revs /( kW · h )”,这表示什么意思? 2. 小明家中一周前、后电能表示数如图18.1-4 所 示,小明家所在地区每度电的电费是0.6 元,请你 估算他家每个月需要付多少电费。 记下你家电能表今天的示数,和一周后的示数对比。 根据你家所在地的电费标准,估算你家一个月应交 多少电费。 3. 一个小灯泡的两端加2.5 V 电压时电流是0.3 A ,它在这种情况下通电2 min ,电流做了多少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4. 有一块手机用的锂电池,上面标明电压为3.7 V ,容量为1 130 mA · h ,它充满电后,大约储存了多少电能? 答案: 1. 电能表转盘每转720转,消耗的电能为1kwh 2. 100.32 3. 90J 90J 4. 15051.6J 解析:根据公式W=UIt=3.7V ×1130mA ×1h=3.7V ×1.13A ×3600s=15051.6J 第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 1. 一只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标着“220 V 1 000 W ”的字样,它正常工作时,电流是多少? 2. 一盏电灯25 h 耗电1 kW · h ,这盏电灯的电功率是多少? 3. 一个“220 V 800 W ”的电炉,正常工作时电阻丝的电阻有多大?假如电路中 的电压降低到200 V ,电阻丝的电阻不变,这时电炉实际的电功率有多大? 4. 某次雷电的电流约2×104 A ,电压约108 V ,放电时间约0.001 s 。这次雷电的电功率约多少千瓦?释放多少能量? 答案: 1. 4.55A 提示:利用公式I=P/U 计算 2. 40W 提示:利用P=W/t 计算 3. 60.5Ω 661W 提示:计算时注意电阻是不变量,利用公式R=额额 P U 2计算出电阻,再利用公式R U P 2实实 计算出电炉在200V 实际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4. 2×1012W 2×109J 提示:可利用W=UIt 和P=UI 来计算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经典题型汇总(全)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经典题型汇总(全)

————————————————————————————————作者:————————————————————————————————日期:

1、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 应用动能定理涉及一个过程,两个状态.所谓一个过程是指做功过程,应明确该过程各外力所做的总功;两个状态是指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 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 ②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在哪段位移过程中做功?正功?负功?做多少功?求出代数和. ③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及E K2 ④列方程 W=E K2一E k1,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的潜在条件,补充方程进行求解. 2、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这一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 (2)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够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该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 (3)用动能定理可求变力所做的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 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不能直接用W=Fscos 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但可由动能定理求解. 一、整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一)水平面问题 1、一物体质量为2kg ,以4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大小为4m/s ,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做功为( ) A. 0 B. 8J C. 16J D. 32J 2、 一个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 ,u=0.1,现用水平外力F=2N ,拉其运动5m 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 ,求其还能滑 m (g 取2 /10s m ) 3、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 ,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 S L V V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内能 § 1分子热运动 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em,分子的直径约为d x io「10m,该 正方形中约有___________________ 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 A ?花香四溢 B .腌咸菜 C .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 D .空气清新剂的使用 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_____________ 杯中的更甜。说明扩散 块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 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表格。 § 2、内能 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内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能__________ 。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内能_______ ;机械能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 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 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 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完整word高一物理《天体运动》单元检测卷.docx

高一物理《天体运动》单元测试卷 一、 1、我国已成功地射了“神舟 6 号” 人船,已知船在太空中运行的 道是一个,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所示.船在运行中只受到 地球它的万有引力作用,在船从道的 A 点沿箭方向运行到 B 点的程中,以下法中正确的是() A .船的速率不 B.船的速率增大 C.船的机械能守恒D.船的机械能增加 2、把水星和金星太阳的运匀速周运.从水星与金星和太阳 在一条直上开始,若得在相同内水 星、金星的角度分θ1、θ2(均角),由此条件可 求得水星和金星() A .量之比B.太阳运的道半径之比 C.太阳运的能之比D.受到太阳的引力之比 3、若两行星的量分M 和 m,它太阳运行的道半 径分 R 和 r,它的公周期之比?() M R3MR3R2 A. m B. r 3 C. mr D.r 2 4、假地球可量均匀分布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大小 g0,赤道的大小 g;地球自周期 T,引力常量 G.地球的密度()A .B.C.D. 5、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运碰到苹果.下列述中正确的是() A.由苹果量小,地球的引力小,而地球量大,苹果的引力大造成的 B.由地球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地球没有引力造成的 C.苹果地球的作用力和地球苹果的作用力是相等的,由于地球量极大,不可能生明的加速度 D.以上法都不 1 6、离地面某一高度 h 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 ,高度 h 是 1 地球半径的()A.2 倍 B. 2 C.4 倍 D.( 2 -1)倍

7、均匀分布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空的三颗同步通信卫星能够实现除地球南北极等 少数地区外的“全球通信”。一直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 球自转周期为 T,下面列出的是关于散客卫星中任意两颗卫星间距离s 的表达式, 其中正确的是() 4222 332233gR T C.gR T D.42 8、北斗卫星系统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与低轨道卫星两种组成,这两种卫星在轨 道正常运行时() A .同步轨道卫星运行的周期较大B.同步轨道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较大 C.同步轨道卫星运行可能飞越南京上空D.两种卫星运行速度都大于第一宇宙 速度 二、多项选择 9、列关于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等于7.9 km/s B. 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C.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 D.第一宇宙速度与卫星的质量有关 10、2014 年 10 月 24 日凌晨 2 时,“小飞”嫦娥五号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成功,并于11 月 1 日顺利返回,成功着陆.这是中国首次实施从月球轨道 返回地球的返回飞行试验器.试验器对嫦娥五号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验证,以确 保后续的探月计划顺利进行.设想几年以后,我国宇航员随“嫦娥”号成功登月: 宇航员随“嫦娥”号登月飞船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测出飞船绕行 N 圈所用的时间为T;登月后宇航员利用随身携带的弹簧秤测出质量为m 的iPhoneN 手机所受的“重力”为 F.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根据以上信息我们 可以得到() A .月球的密度B.月球的自转周期 C.飞船的质量D.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11、由于某种原因,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减小了,那么 A.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线速度减小 B.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增大,周期减小 C.卫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减小 D.卫星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