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几点经验与今后的发展设

(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几点经验与今后的发展设

(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几点经验与今后的发展设
(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几点经验与今后的发展设

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几点经验与今后的发展设想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全面奔小康”战略的需要。

一、工业发展现状

工业经过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拉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奠定了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工业经济初具规模,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66亿元,在地区八县一市中排第一位。第二产业在三产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对一、三产业的拉动不断增强。2006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4:46:30。工业增加值达到10.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为全县经济贡献了10.2个百分点的增速。工业化的核心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

(二)企业管理日益规范,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全县工业企业按照《市区工业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企业管理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得以夯实,经济效益多年保持较好水平。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达79.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5.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8亿元,其中利润4.3亿元,在全市区县中排第八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9.4,总资产贡献率为11.9%,资本保值增值率113.4%,资产负债率62.9%,全员劳动生产率66067元/人。

(三)技术进步力度增强,新增长点不断涌现。通过技术改造,新的增长点得以不断涌现,工业企业技术装备不断上档升级。2006年,全县技术改造在建项目33项,项目总投资16.1亿元,完成财务支出5.8亿元。新产品和新品种的开发基本做到了生产一批、储备一批、试制一批、科研一批,共实施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34项,通过市级新产品鉴定2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8%。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储备、建设、竣工投产,为工业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后劲。

(四)重点企业持续发展,支撑作用凸显。重点企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2006年,12户重点工业企业区内部分实现工业总产值5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1.3%;实现销售收入5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7.6%;实现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9.6%;实现利税13.4亿元,其中利润3.9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9%和90.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3.7,高出规模以上工业24.3个点。

全县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工业总量偏小,产业链条短而散,集群度不高,自我调控能力弱,且又处于阶段性的成熟期,发展速度趋缓。二是工业结构不理想,与全市主导产业的衔接对接能力不强,承接主城区的辐射和拉动能力弱。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滞后,闲置资产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五是重点工业企业发展显现疲态,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形势

在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日益趋好的情况下,推进新型工业化拥有众多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为我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新跨越指明了方向。

二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利于我区抓住机遇,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开发的投入,在国债资金安排上,将提高对工业技术改造和装备投入的比重,这些政策措施又将使工业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是三峡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库区产业化政策和对口支援的机遇。为保证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三峡移民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国家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的发展,加大对三峡库区后期扶持力度,这必将为我区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对口支援库区经济建设,特别是省对口支援迈入新的阶段,势必会为工业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提供发展良机。

四是两个区域城市化进程对工业化的支撑和促进。一方面是主城区推进城市化。直辖以来,迅速加快的主城区城市化建设已惠及,的发展硬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位于中部,处在市外三环线,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水陆交通便利。这将进一步提高区位优势,凸显作为中部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地位,也将促进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是自身推进城市化。目前,城市骨架拉开、国道319线涪武路段改造、港口码头复建、城区移民迁建防护工程等陆续建成,极大地改善了的城市环境,增强了发挥承上启下、承东启西、辐射长乌两江的能力。这也为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

五是良好的发展工业的基础。通过十多年发展,形成了几家初具规模的企业集团,有几家在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有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品牌,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发展工业经济的好经验,为发展工业奠定了比较厚实的基础。

六是区委区政府一以贯之坚持“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实施重点发展战略”的工作思路,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大力发展工业的共识,区级各部门为发展工业营造了比较宽松的软环境。还具有一大批能征善战、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这些机遇和有利条件必将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发展。

同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我们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沿海发达地区凭借良好的开放条件和经济、科技、人才优势,在近期可能进一步与内地拉开距离,我们实现赶超战略的任务十分艰巨;技术创新、成果转让缓慢和人才短缺,已经成为等欠发达地区的软肋;工业经济发展仍有许多的困难和不足,如生产要素资源短缺、基础设施欠帐大、环境容量有限、产业结构层次低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制约因素。

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只有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善抓机遇,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再创辉煌。

三、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兴区,坚持重点发展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壮大规模,转变增长方式,增强企业的整体活力和竞争力,实施“161”工程,构筑长、乌两江“T”字型工业经济带,建成市新兴工业基地。

(二)战略目标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二十一世纪的头10年是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以2002年为基数,围绕2007年再造一个工业,2010年再造两个工业的总目标,实现“三壮三升”。

——工业投资总额明显壮大。在2002年基础上,全县工业投资总额年均递增19.3%,

到2007年达到21亿元,2010年达到30亿元,累计投资额达到160亿元。

——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壮大。到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产值达到14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到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8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22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扩大,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6%。

——工业企业规模明显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到2010年力争达到200户左右。10户企业进入工业五十强行列,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20亿元、10亿元的企业群体。同时拥有一批年销售收入3—5亿元的后备队伍。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到2007年,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53,到2010年达到16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007年的9万元/人·年,2010年的12万元/人·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07年,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到4吨标煤,2010年下降到3.5吨标煤;从2006年到2007年,工业企业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到2010年,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显著提升。到2007年,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到25亿元,利润达到8.4亿元;2010年利税总额达到40亿元,利润达到15亿元。

——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到2010年,4—5户企业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07年达到20%,2010年达到25%;新产品产值率2007年达到26%,2010年达到39%;到2007年新增全国驰名商标2个,全国名牌产品2—3个,到2010年新增全国驰名商标2个,全国名牌产品2个;外贸出口总额到2007年达到10000万美元,2010年达到15000万美元;全县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每年有明显提高。

(三)战略思路

围绕前述战略目标,我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将秉承“团结求实、文明诚信、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精神,增强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着力实施“161”工程,即“构筑一个平台,建设六大基地,培植十强企业”,确保再造两个工业目标的如期实现。

构筑一个平台

即构筑李渡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平台。以发展新型工业、壮大经济总量为目标,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培植新的财源,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落户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用好用活市园区建设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努力构建以临港产业、加拿大园、医药制造、新型建材、化工、食品为主的产业集群;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到2010年“再造两个工业”的目标,以整体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重点,将李渡工业园区打造成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体现现代工业形象的生态工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2007年,李渡工业园区(含龙桥片区)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180亿元。

建成六大基地

建成医药、化肥、食品、纺织、机械冶金、建材六大基地。到2007年六大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85%,2010年达到89%。

以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基地。依托太极集团、三九医药等龙头企业,发展以生产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建设西布曲明、硫酸软骨素等原料药生产线,建成优质中药材产业化种植基地和儿科用药基地,加快优质原药生产步伐,提高中西药品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生产水平,形成中西成药产业化。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达到21.5亿元,2010年达到35.5亿元。

以磷氮肥为主的化肥基地。依托中化公司和建峰化工总厂两大企业集团,主攻磷肥、氮

肥,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磷、氮肥为核心的优势化肥产品群,实现产能翻一番以上,达到年产化肥400万吨能力,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建成长江上游的化肥基地和我国最大的磷、氮肥生产基地。适时发展精细化工、有机化工等项目。增加农药生产品种。积极开展精对苯二甲酸(PTA)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到2007年,化工工业实现产值34亿元,2010年实现产值85亿元。

以榨菜为主的食品基地。以榨菜集团、辣妹子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带动榨菜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到2010年,全县青菜头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总产量120万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提高榨菜加工水平,开发榨菜附产物,提高榨菜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产业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榨菜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达到600元。建成中国榨菜交易中心。充分发挥新涪公司豆油加工生产能力,适时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积极争取卷烟生产计划,进一步提高卷烟档次和附加值;稳定饮料等食品生产;积极发展多孔淀粉等其它农副产品加工业,鼓励和扶持绿色食品种植、加工业发展。到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达到40亿元,2010年达到50亿元。

以苎亚麻丝纺为主的纺织基地。抓住机遇,壮大以苎亚麻纺织品、丝绸深加工为主的纺织工业。以金帝集团为龙头,扩建布料染色及后整理生产线,提高染色坯布质量,开发特宽幅汽车、装饰等产业用布;依托国际国内成熟知名品牌,扩大服装加工能力,提高服装档次,开发苎麻、亚麻高档面料和服装;积极开展新型纤维的研究、生产加工,提高纺织品的生产规模和附加值。扩大蚕桑规模,发展丝绸业,增加农民收入。建成6万亩苎麻种植基地。到2007年,纺织工业产值达到5.5亿元,到2010年达到11亿元。

以铝及汽摩配件为主的机械冶金基地。抓住建设“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的有利时机,振兴以汽车、摩托车零部件、输变电设备、船舶产品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到2007年,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建成输变电设备工业园区,发展其它电子、电器设备生产制造业,到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川东造船厂为龙头,以镇安、蔺市为重点,振兴船舶修造业。鼓励船舶修造企业实行联合重组,形成以船舶制造企业为核心,修船、配套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形成“大产业、小分工”的产业集群,建成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内河船舶修造中心。到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用川东造船厂具有较完备的大型和重型钢结构生产装备和超重运输设施,生产制造大型钢结构,到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施煤电铝(材)联营,扩大电解铝生产规模,达到年产10万吨。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开展广泛合作,着力开发铝锰、铝镁等铝合金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到2007年,机械冶金业完成工业产值20.5亿元,2010年完成产值43亿元。

以管材及建筑装饰材料为主的新型建材基地。提升以新型墙体装饰材料、工程用管材、干法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建成新型建材工业基地。以国通管业、朝华晶化石公司、建陶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加大配套产品和环保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档次。积极发展环保型内外墙装饰材料、塑料管材管件、卫生洁具等新型建材。大力调整水泥企业,坚决关闭生产设备落后、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低的水泥企业,加快发展新型窑外分解干法水泥生产线,重点扶持大型水泥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做大规模,尽快达到年产150万吨规模。发展商品混凝土等建材产品。到2007年,建材工业实现产值14亿元,2010年实现产值25亿元。

培植十强企业

在继续保持我区现有工业50强企业外,有针对性地对区内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到2007年,力争全县有10户工业企业进入工业50强。到2010年,全县有10户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新增1—2户企业进入中国500强。

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战略措施

(一)坚持重点发展战略,做大做强重点企业

始终不渝地坚持重点发展战略,发展并依托重点企业,大力推进产业适度集中,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骨干企业集团。按照积极稳妥、企业自愿、优势互补的原则,结合全县产业结构实际,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有名牌产品、知名度高、技术开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大胆实施跨行业扩张,实施围绕主导产品上下游企业的扩张,尽快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具备产业优势、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大公司、大集团。到2010年,太极集团力争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并形成初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力争烟厂、建峰化工、化工、新涪公司等企业销售收入过20亿元,金帝集团、榨菜集团、水投集团、东升铝业、国通管业等一批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

(二)合理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合理布局几大行业。重点发展T字型产业密集区,形成T字型经济带。按照城市规划的定位,城区周边可保留医药、烟草工业,李渡片区重点布局机械、食品和建材工业,南岸浦片区及白涛镇重点布局化学工业,清溪以下重点布局有色工业,长江沿岸发展船舶修造和船舶运输业。鼓励企业延长产业链,并按照产业分工相对集中,形成产业集群。到2007年,沿江T字型经济带实现工业产值达到145亿元,到2010年达到255亿元。

二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抓好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朝华科技回涪发展IT产业,引导部分有实力的企业涉足高新技术行业,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落实优惠政策,扶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

三是发展信息产业。充分利用我区现有光纤网络,发展高速信息网,构建全县结构合理、高速宽带、内畅外通的信息高速公路。推进政务、企业、金融、财税、贸易领域信息化,建好政府公众信息平台,增强服务功能。到2007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县的、综合性的、多媒体化的信息基础网络体系,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网络娱乐等普遍开展,“数字化”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以自主培育、资源整合、招商引进、企业孵化为途径,大力培育信息产业龙头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朝华科技、长丰通信回涪发展,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重视对中小型企业的孵化哺育,使其脱颖而出。尽快建成区科技孵化园,创办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企业群与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发展“点”、以产业基地为基础“面”、以产为链为牵引“线”的信息产业基地。

充分抓住“信息化试点区”和“制造业信息化试范区”建设契机,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尤其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企业管理、开发、生产、营销、采购、结算等环节的流程再造。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整合区内外信息化技术资源,充分借助网络技术集成资源的优势,搭建企业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

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榨菜、苎麻、中药材、丝绸、畜禽等产品的加工,搞好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到2010年,培育龙头企业30户,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要努力上规模上档次,力争做大做强。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增长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

着力实施“12345”发展战略,即培育10强年产值(销售收入)过3亿元、利税过3000万元的非公有制经济领航企业;培育20颗年产值(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过1000万元的非公有制经济明星企业;培育30户年产值(销售收入)5000万元一1亿元、利税过500万元的

非公有制经济新星企业;培育40个年产值(销售收入)500—5000万元、利税过50万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小巨人企业;培育50朵年产值(销售收入)100—500万元、利税过10万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小金花企业。

(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狠抓技术创新。以构建我区“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为工作目标,把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作为着力点,把引进技术、培育产学研联合体作为主要措施,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到2007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250项,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个,高新技术产品达到40个。

二是抓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滚动实施61项重点项目,实现策划一批、开工续建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项目管理体系。加大项目市场分析、效益测算、技术保障、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工作力度。通过推进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布局合理、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全面提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综合素质。

(五)大力招商引资,拓宽扩大再生产的渠道

坚持“以开放总揽全局、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以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为目标,以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出口为着力点,依托区内、区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面向全球经济、发达地区、知名企业三个层面,提高竞争、创新、服务、学习四个水平,全面开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新局面。

以李渡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促进全方位特色招商、错位发展。实施“亲商、安商、富商”工程,增加对工业的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进核心企业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力争实现外资项目的产业示范和带动效应。

(六)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工业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行为。运用高科技手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自我保护能力。大力实施质量兴区战略,发展一批“老名牌”,创造一批“新名牌”,培育一批“未来名牌”,全面提高我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到2007年,重点工业企业IS09000系列产品质量认证率达到100%。注重提高品牌的文化含量,高度重视和强化营销工作,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不断提高我区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推进企业改革和管理,实现企业体制创新

一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革。尽快研究制定解决我区国有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相关政策,把实现产权多元化与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鼓励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和经营管理者持有股权,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二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三是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推动国有资本向“四优”集中,即向优势行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产品集中、优势企业家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调控力。加大劣势企业退出力度,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现有国有亏损企业和“三无”企业的问题,妥善安置这类企业的职工。

四是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加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力度。制定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抓住辅业产权多元化改制和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两个关键环节,积极创造条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快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步

伐。

五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国有资产监管新机制,建立有效监管国有资产的法规体系。构建国有产权合理流动机制,完善国有资产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六是切实加强企业管理。继续推行《区工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不断学习和创造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管理方式,用信息化促进管理创新。坚持以营销管理为龙头、财务管理为核心,扎扎实实开展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效益稳步增长。

(八)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鼓励发展环保型企业,倡导绿色GDP 增长。严格执行工业项目“三同时”制度,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并转。抓住国家治理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契机,积极规划实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加大工业废水治理的力度,尽可能实现污水循环利用,到2007年,全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到2010年达到80%;同时加大工业废气的治理力度,尤其是二氧化硫的治理。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强化排污在线监控,切实减轻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实现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

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开展清洁产品质量认证试点,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对城市生活垃圾、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渣)、化工公司的磷石膏等固体废弃物加以妥善处置和开发利用,用于掺烧发电和水泥、沙砖、墙板等建材产品的生产,到2010年,力争全县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户数达到40—50户,产值达到15—20亿元。稳步推进工业企业生态园建设,发展循环经济。

三是加快资源节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步伐。通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力度促进资源节约活动的开展。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完善和严格执行高耗能行业的准入条件,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扶优扶强,促进优胜劣汰;积极组织实施一批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项目,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水平。

四是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职工的资源节约意识,推进我区工业资源节约工作向纵深发展,使我区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九)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可靠保证

一是加快能源建设步伐。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向导,以加快能源开发和管网建设为中心,以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配置为重点,按照“优化调度,平衡供求,未雨绸缪,超前规划,加快建设,迅速扩张,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要求,突出重点,增添措施,努力构建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源体系。到2007年实现三个突破,三个翻番,即电力工业:全县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突破36万千瓦,在2002年发电装机容量36万千瓦的基础上翻一番;天然气工业:城区日供气能力突破100万立方米,力争达到120万立方米,在2002年基础上翻两番。到2007年,全县天然气需求量达9.6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4.5亿立方米,其中,安成燃气公司供气量达4.3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3.4亿立方米,建峰化工总厂供应量达5.4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1.2亿立方米。到2010年,全县天然气需求量达到14.8亿立方米,其中建峰化工总厂达9.2亿立方米。煤炭:全县煤炭年产量突破85万吨,在2002年煤炭年生产能力40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

在电源点建设上,重点抓好龙桥热电联产机组2×2.5万千瓦,南川水溪坑口电站1×3万千瓦火电机组,建峰化工总厂1×2.5万千瓦火电机组,白涛煤矸石电厂2×5万千瓦,龙桥电厂15万千瓦垃圾掺烧机组等项目。扎实推进建峰化工厂核电站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1座100万千瓦电站,2015年建成2座,届时装机达到20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总装机达400—600万千瓦。适时参与区外电源点开发建设,充实电网电量。

加快管网建设。2004年—2007年,实现系统电压由110千伏升级为220千伏,全面完善110千伏输电网络,彻底解决城区网络结构薄弱问题,形成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110千伏环形供电网络为骨架,全县“重点乡(镇)一座35千伏变电站”的较为合理的、可靠的供电格局。到2010年,争取实现系统电压220千伏升级到500千伏。加快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扩大供气能力。尽快建设化肥基地的专用输气通道,确保依托中化公司和建峰化工而建的化肥基地所需天然气的供输。根据城市的发展搞好城内配套管网措施建设。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协调互动发展。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及区域交通的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吸引区外工业企业及资本落户的能力,实现工业和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加快李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李渡工业发展优质的硬环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构筑四通八达的城市和乡镇道路;大力推进渝怀铁路复线、涪利铁路、涪南铁路等项目建设,构筑铁路大通道。加快铁公水码头、黄旗码头和其它港口、码头建设步伐,提高水上运输、装卸、储存能力和通达速度,为我区货物进出提供便捷的水上通道。加快进出口货物通关速度。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结合我区的地理特点、产业布局等情况充分利用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物流园区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通过扶持、引导,鼓励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重点培育一批骨干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来物流企业,促进我区物流业发展。争取到2010年把建成中部的物流中心。重点建设三大物流园区,即北拱铁公水物流园区、港口物流园区、李渡工业园物流园区,形成发展工业的现代物流体系。

四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强化基金征缴,提高基金征缴率。到2007年各类企业和职工参保率达到80%,2010年达到90%;基金征缴率达到90%。确保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加强人才建设,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智力支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抓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发掘、培养、引进等措施,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认真贯彻执行《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队伍。做好企业党建工作,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

(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加大事后追究力度。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政策、程序和标准的透明度,切实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活动,所有政府职能部门、执法部门除依法组织的检查和上级安排的检查外,一律不得到企业检查、评比和要求企业完成其本身业务之外的其他事务,对必须开展的检查,也要尽量合并、集中时间联合进行。

二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工业经济的导向投入。建立发展区新型工业化财政专项资金(原区工业发展基金),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并逐年有所增加,到2007年力争达到0.5亿元,2010年力争达到1亿元,原则上用于重大工业技术改造、创新项目、工业园区建设及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等重大项目导向性投入及贴息。

三是制定落实有关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激励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将节能、节水设备(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加大对重大节能技术研发、示范

项目的投入,安排财政资金对重大资源节约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对超过单位产品能(水)耗限额的用能(水)实行加价收费。促进企业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四是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确保工业投资稳定增长。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企业上市、建立股份制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等途径,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工业项目,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用好用活现有技术改造、园区建设、新产品开发实行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快企业技术改造。鼓励和组织企业积极申报科技项目计划,争取国家和市的财政专项资金补贴,让企业充分享受到相关的优惠政策、扶持政策与激励政策。加快信用环境建设,构筑成熟的信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五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领导,建立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全县上下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放在我区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建成新兴工业基地和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地位,高度重视。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把我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各项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实行严格考核。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共60题,共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讲终要落实到()这个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上来。[2分] A政策 B资金 C人才 D技术 正确答案: C 2.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要统筹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人才。[2分] A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B重点专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C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D重点专业,重要地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正确答案: A

3. 就两个市场发展来看,()方式仍占我国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绝大部分。[2分] A期权融资 B债券融资 C民间融资 D股权融资 正确答案: D 4. 我国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无论是能源、矿产,还是土地和水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分] A六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 D

5. 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持续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美国在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其研发经费的比重约为()。[2分]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正确答案: B 6.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和规范人才工程项目财政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2分] A政府,高校,社会 B政府,社会组织 C政府,高校,组织 D政府,企业,社会 正确答案: D 7.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人 文 论 坛169 INTELLIGENCE ············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程丽文 摘 要:近代之后,皇权崩溃、文化危机及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为提倡个性 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在中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美自由主义为蓝本,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本文依时间脉络,通过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发展过程的重要节点,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自由主义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主要是由两种因素促成的,首先是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自由主义者要求实施民主政治、保障个体自由、主张在政治和社会改革中采取渐进方式,这些原则与中产阶级的利益是天然一致的,这些主张正好成为了在外国资本、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压迫的夹缝中生存的中产阶级的理论武器,中产阶级构成了中国自由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其次是皇权崩溃和文化危机。皇权崩溃导致儒家价值观念的失范和权威没落,为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尤其是英国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道路。总的来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国和美国的自由主义为蓝本,首先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因此,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是外来思想本土化的过程。 一、自由主义与思想启蒙 霍布豪斯在分析早期自由主义的特征时指出:“自由主义最初是作为一种批判出现的,有时甚至是一种破坏的、革命性的批判。在长时期内,他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发现人类受到压迫,立志要使其获得自由。”[1]自由主义进入中国之后,无论是国民性改造思潮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它首先扮演的仍然是破坏的角色,实质上都是知识分子运用自由主义思想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的思想运动。 1859-1898年的维新运动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点[2]:(1)西方自由主义观念是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被引进的,因此“民族自救”成为贯穿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内容;(2)维新运动的发展为自由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机遇,与“救亡图存”观念的结合减少了自由主义为中国传统观念所接受的阻力。认同西学价值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特征,在维新运动之后,他们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尽其所能把西学介绍给中国,二是尝试运用其中的一些原则对国民性改造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具体来说,1870年代兴起的重民思潮中,人们普遍认为没有新的国家就不会有新的国民,因此那个时代批判的目标主要是独断专行的君主专制制度。经过戊戌维新之后,士大夫逐渐意识到当时的国民品质还不足以为建立和运作一个新的制度提供保障.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认为,与西方相比,国民的劣根性在于爱国心之薄弱、独立性之柔弱、公共心之缺乏、自制力之欠缺。于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由转变政体过渡到对国民性格的塑造,指出“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3] 1905年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次转向。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以及清朝假立宪等事件的影响,拒俄、排满运动迅速发展,此后一直到辛亥革命前期,中国自由主义虽然没有完全消失,却几乎淹没在了民族主义的巨浪之中。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自由主义在这时已不是少数先知者的呐喊,而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整整一代人的追求。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新文化时期可视为文化批判时期,积极上说是要介绍自由主义观念,消极上说则是批判中国传统观念。这一时期的自由主义表现为:政治上提倡民主,要求政治自由;思想上反对尊孔,提倡思想、信仰自由;人生观上,反对以家族和国家为本位的团体主义和国家主义,提倡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由主义。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的高涨不仅表现为伦理、道德革命和白话文运动,而且在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回响。但是,这一时期的中国自由主义者还没有意识到西方有英国(洛克)传统和法国(卢梭)传统的区别。到了新文化运动后期,有的自由主义者产生了认同法国传统的倾向。就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由主义者主动接受西方文化影响以及启蒙思想的逻辑结构构成而言,与世纪之交的国民性改造思潮的不同之处在于,国民性改造更加注重培养国民的公德心、责

各国城市化进程

各国城市化进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率(2009 年) 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11-02-21 1920-2000年日本城市化进程 来源:日本统计局添加日期:2008-08-05 战后日本在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高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城市化发展纪录:1947 年到1965 年,仅仅18 年的时间,日本城市化率由33.1%提高到68.1%,年均提高1.94 个百分点,年新增城市人口约228 万人。其中1947 年到1955 年,城市化率每年提高2.9 个百分点,城市人口每年增加305 万。 1790-2007年美国城市化进程 来源:美国添加日期:2008-08-05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所经历的时间较长,自1840 年美国城市人口超过10%,到1960 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70%,美 国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5%,沿着S 型曲线阶段性上升。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07-09-26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化率(1989-2050 年) 来源:华创证券添加日期:2012-07-01 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来源:联合国添加日期:2007-10-24 该图表描述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与日本和韩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比较。 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率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美国在1880-1960,日本在1930-1970 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我国自1995 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 年。

城镇化进程 及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1978年以前 1.城市化水平。 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 上海

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创新驱动发展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发展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发展心得体会 前些时间,我在县大剧院聆听了《创新驱动发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后,感受较深,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要讲究创新的方法。实现创新,需要具备追求卓越的意识、开拓创先的精神和独具卓识的方法。要学会掌握和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等方法,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孤立性,善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解决学习、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力争达到独创性、系统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就在于创造,创造就在于人脑的训练。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发散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重组所给的和记忆中的信息,得到众多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案。它的特点为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思考,让思维多向流动,以便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这种思考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拘于传统方法,可以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已知的领域去探求未知的境界。

二要加强知识的积累。要勤于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开阔视野。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就有足够的闪光点用来进行“想象”、“整合”和“类比”。阅历和知识越多样化,头脑中能够产生的关联就会越多。因此,要培养自己对各类事物的观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各种理论和实践活动,力争对各个行业、各种事物都有所了解。同时,要养成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能将各个不同领域内看似毫无内在关联的问题、想法、事物成功地联系在一起,找出所有事物共同点、共通点,为“整合”、“创造”打好扎实的基础。最后,要锤炼坚持不懈的品格。创新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不仅需要超常的智力,更需要非凡的勇气和精神支撑。面对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要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惰习气,把追求创新、努力创新作为学习、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注重锤炼自信、坚毅、独创、不迷信权威等品格,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三要勇于实践。就是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如今国家各项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企业的人员也呈现多样化,作为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已做到一丝不苟。对我来说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的要求很严格,它要求我必须认真、细致。无误的数据便于以后的查账,所以,必须要认真,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著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 城市规划的方法 (4)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 简介 (5) 问题 (5) 意识 (7) 研究成果 (7)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 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 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 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 城市规划的任务 (10) 城市规划的作用 (10)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课程标准与教材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城市化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转移的,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能够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这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包含两方面影响,一是城市数量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是城市居住地环境的变化,使教学最终归结在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人教版地理教材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编排为一节内容,湘教版将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与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编排为两节内容,相比而言,湘教版关于城市化过程的内容比较丰富,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两个方面分类清楚。 ●具体内容 一般地域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都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一、城市化 1、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乡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注意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一个是人口向城市的集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二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需要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来接纳人口,提供服务。三是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是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包含三种类型①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②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③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从人口迁移来说 ①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平常我们在新闻中听到的,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多少,就是用城镇人口的比例来衡量的,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人口的比重,考虑到人口就业、为人口提供的各种服务等要素,它反映出来的是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②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作者:“自由主义评论家”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 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主张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的道德优先性 平等主义:赋予所有人以同等的道德地位 普世主义:肯定人类种属道德统一性 社会向善论:认为所有社会制度与政治安排可纠正改善 “一个体制,是否具有合法性取决于它与其国民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国民需要满足的助益。”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自由主义是与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共生共存的思潮与意识形态。西方社会和少数西方国家也一直以来以自由主义为旗帜作为西化中国的武器。作为产自西方近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固然有合乎西方自有文化的合理性,但世界是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西方国家不应该也不能将这种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文化和主权国家。 自由主义的观念来源: 1.具体历史形式:斯多葛主义、基督教、怀疑主义、对神的信仰主义、理性的力量 2.哲学:天赋人权、功利主义 3.不同民族文化 一、近代自由主义的先声 1.贡斯当:“对现代人而言,自由意味着一个在法制之下受到保护的、不受干涉或独立的领域;而古代人的自由意味着参与集体决策的权利。” 2.伯里克利在其著作《葬礼演说》中陈述了自由主义的平等原则与个人主义原则 “对于私人的争执,法律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人。我们享有地自由也扩展了日常生活,但这种自由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无法无天。我们被教导要尊重长官和法律,并且永远不要忘记保护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我们可以如其所愿地自由生活,然而,我们也总是准备面对任何危险。” 二、近代早期的自由主义 1.托马斯·霍布斯:毫不妥协的个人主义,完全的现代性标志着与中世纪基督教的社会哲学彻底决裂。他断言每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而行动;相信人类不得不避免暴死这一最大的恶。 “根据人类的本性和境遇,他们注定要永无休止地追求其不断变换地欲望目标。” 2.狄克特·斯宾诺莎:人类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拥有自我保存这一高于一切的自然倾向。 他比霍布斯更接近自由主义,因为他把个人自由视为一种内在的价值。但是斯宾诺莎并不是

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1978-200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从城乡居住人口这个城市化指标来看,2000年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达到36·22%,比1978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而1949—1978年的29年里,城镇人口比重仅提高了7·3个百分点。但并不是说这个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应该能够做得更好一点。本文试图对这22年的城市化做出恰当的评估,指出其特点和成因,并依此提出建议。 一、1979年以前中国城市化评估 (一) 城市化水平。 众所周知,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1] 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 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2] 另据麦迪森计算,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 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3]

城市化进程中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

城市化进程中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城市化进程中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是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城市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由乡村向城市转化的趋势和过程,主要表现为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得到改善,二、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所占份额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社会变迁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保持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一种全球化趋势,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无不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目前正处于加快推进城市化的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加快城市化进程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已成为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全面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加快城市化进程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全力打造现代化新型城市。

山东省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近年来,兖州市坚持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大规模实施了城市综合开发和旧城改造。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兖州市按照市域一体化思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将全市651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突出城市中心区的核心作用,坚持城镇并举、充分融合,形成市域一体化格局,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达到65%以上;到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达到75%以上。通过强力发展,逐步建成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生态城,建成城市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城市品位切实提高,城市形象大为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的富有特色的现代化新兖州。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高点定位、突出特色,以大气魄规划大蓝图 城市特色是城市的生命力、吸引力所在,有特色的城市才是有魅力的城市。城市特色首先来源于准确科学的城市规划定位。实施城市化战略,把兖州建设成为经济强市的高地、文化名市的亮点,必须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乐于请名家、聘高手,注意借鉴运用中外先进的理念和手法,充分展现城市特色和风格,提高城市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体现超前性、科学性、新颖性,努力实现个体与群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念。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历史时期。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最早出现在英国,确切地讲是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一批思想家,如霍布斯和洛克等关于天赋人权、契约论、自然法学说的提出,个人自由在历史上第一次被作为社会等价物优先于社会价值来讨论,并把对个人自由的维护作为出发点,寻求国家的起源,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制度的安排,从而形成近代完整的自由主义体系内容。第一次对自由主义做出系统哲学表述的是托马斯·霍布斯。他的学说对近代自由主义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个人主义内涵,标志着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中世纪神学的决裂。在他看来,国家并非先验存在的,更不是道德实体,它只不过是每个人为保证各自的权利不被侵犯而组成的人造物,同时也是人们实现各自利益的工具,个人的权利是第一位的,而国家和社会次之。 但是,只要以人类社会整体存在的方式发展,就不得不以一种更高的权威来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这就是国家主权。然而,国家是由契约产生的,缔结契约的同时人们表达了服从的意愿。这种服从并不是一时冲动产生的,是通过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虽然这时的霍布斯还没能够提出自由的结论,个人的自由没有保留到社会状态中去,但为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由主义的核心要素被提炼为一整套知识传统,

并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运动表达出来,是在英国内战期间以及光荣革命之后的执政时期。其最重要的代表是约翰·洛克,洛克对自由主义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学说奠定了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基石:其一是个人自然权利的理论,其二是政府必须基于被统治者同意的理论。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其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洛克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与霍布斯相似,即从自然状态出发构建合理的政治秩序,自然状态是一种无政府状态。洛克笔下的自然状态一方面可以被理解为历史上或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状态。洛克曾举美国的印第安人作为这种状态的例证。但更为重要的是,自然状态是一种哲学家的理论构想。哲学家希望探讨政府的目的、形式等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们便提出一个理论预设:假如没有政府人们会处于何种状态,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当代著名保守主义哲学家诺齐克在构建政治理论时,也是从讨论无政府状态下个人的权利以及个人生活的不便开始,从而进一步推导出最小政府的结论。 洛克的理论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近年来,这一说法受到一些挑战。但至少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洛克的理论是对光荣革命后确立的立宪政体的最好阐释之一。洛克的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乎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十八世纪,自由主义的大本营在法国,当时的法国是欧洲思想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地方。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启蒙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德斯鸠、卢梭、贡斯当和托克维尔。这些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今天自由主义讨论的核心问题。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

广州近年城市发展的进程与成就 王炜文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 摘要 广州近十年来的城市发展可说是一日千里.在第九个五年经济计划 中, 广州在市建设方面的总投资约为630亿元人民币,是前八个五 年城建投资总和的三倍.从s数字中可看到近年广州在城市发展的 惊人步伐.这些累积的发展令广州在城市基础及提升城市总体质素 方面获得颇大的成就. 本文试图就广州近十年来的城市建设与发 展作一回顾,并列举其在城市规划,整体基建,市内交通,城市改造, 环境优化及如何提升城市形象与内涵,甚至是综合城建与经济发展 的互为关系作为实案,以引证广州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各种困难 与局限,所作出的政策和对应,从而最终达到现有的成就. 1. 广州简介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亦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 心. 广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州的北缘,濒临南海,毗邻香 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要道,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中国的 南大门. 广州市管辖十个行政区(越秀,东山,海 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芳村,花都及番禺)和两个县级市(增城 和从化).全市总面积743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865万,县级市人 口约145万. 全市地势自北向南缓缓下降,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

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部份,珠江及其支流流经境内,具备优良的内河航运条件. 於2002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约2980亿元人民币,人均生产值约万元,为国内城市中各种综合经济实力第三位.工业总产值约为3940亿元,列全国十大城市排行第二.过去五年的平均经济指标增长约为11%,是一个经济与发展极活跃的城市. 2. 广州市的规划基础 广州市的结构性发展规划,最早是依据国务院在1985年提出的要求,和参照国家计委1987年颁发的『国土规划编制办法』为基础,而作出初步建构,并在1989年成立广州市国土规划办公室,正式负责组织编制广州国土规划工作. 根据国家计委和规划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市规划分为专题规划和总

我国城市化现状进程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 阶段的城市化带有恢复性性质,“先进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第一,表现 在大约有2000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返城并就业,高考的全面恢复 和迅速发展也使得一批农村学生进入城市;第二,城乡集市贸易的开放和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大量城镇暂住人口;第三,这个时期 开始崛起的乡镇企业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第四,国家为了还过去城市建设的 欠帐,提高了城市维护和建设费,结束了城市建设多年徘徊的局面。这个阶段,就人口来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 2)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以 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 3)1992-2000年,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 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1992年到1998年,城市化率由27.63%提高到 30.42%,年均提高0.42个百分点。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已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展开。1995年底与1990 年相比,建制市已从467个增加到640个,建制镇则从12000个增加到16000 多个;从人口来看,城市化水平也从1990年的26.41%提高到28.62%。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 十六大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以平 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2011年, 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1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 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67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了12585万人。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的一系列思想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着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 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自由主义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政策非常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罗伯特·欧文)——花园城市(艾比尼泽·霍华德)——带形城市(索里亚·伊·马塔)——工业城市(加尼埃) 巴黎改建:奥斯曼在1851年开始的18年中的大师之作。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奥斯曼的都市计划严格地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城市地底下的工程才是城市建设有最有远见的最佳指标。巴黎的地下工程除了闻名世界的地铁网络以外,还有令后来无数市民引以为傲的下水道系统。巴黎的下水道简直就像一个地下城市,每条街道地下都有宽敞的下水道,也设有街名,一部分的下水道被规划成为下水道博物馆,在隧道似的空间里,展示出下水道的系统设计与各种设备,这里已经成为巴黎的观光景点之一。奥斯曼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开辟了好几个大型公园,利用大型空地开辟出来的公园。以及保留资源地景开辟出来的大型公园,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奥斯曼在他的回忆录中特别强调,公园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非常重要,在公园里市民可以享受到充分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与开敞的空间,这个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处处展现出高水准的地景专业与优秀传统。在密集的人造环境中,保留出一片绿地,也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者的共同目标。 新协和村:当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形成,开始暴露其种种矛盾时,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已经产生的社会弊病,提出了社会改良的设想。罗伯特·欧文主张建立的“新协和村”,居住人口500~1500人,有公用厨房及幼儿园。住房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作坊,村外有耕地及牧场。为了做到自给自足,必需品由本村生产,集中于公公仓库,统一分配。他宣传的这些设想,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拒绝。1852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带了900名志同道合者去实现“新协和村”。随后还有不少欧文的追随者建立了多个新协和村形式的公社。 花园城市:“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771-1858)提出的。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了题为区《明天的花园城市》的专著,阐述了"田园城市”的理论,随后也影响了全世界的城市建设,他提出的田园城市,是具有生态理念的社会城市·在实践中常被简单理解为花园城市·就是注重城市园林绿化。我国最早的松江新城主干道设置上百米的绿化带·使建筑掩映在绿化中,成为各地政府学习的榜样。由此各地城市不惜巨资,注重建设公园和道路绿化。使得绿化园林建设成为地方政府政绩工程。花园城市理念和目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新城建设绿化标准和园林美学,但有些人为的形象工程绿地不成体系,徒具形象,却不具备生态优化的价值。 以花园城市为样本建设的最新案例是苏州工业园区。在园区建设十五年来,经过生活检验,暴露出了若干问题:用地强度较低,使得城市空间过于疏远,交通距离略长。由于沿主干道都是绿化带,因为绿化使得街道单调,缺乏人性化。商业集中在邻里中心,导致汽车依赖,

城市化进程,发展历史

1.城市化 城市化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最主流的事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言“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是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中国正处在一个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在未来的30年中,城市化将是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的主流。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刚达到6.1亿人,城市化率约47%,每年增长将近一个百分点。在未来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达到75%左右,中国将会出现巨大的人口变迁过程,即将有6亿农业人口走进城市。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的变化。我们甚至可以以城市化进程度量房地产业的未来。每年城市人口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消化新增住宅供应的大半。以南京为例,根据建委统计,在2000-2005年,城市人口增加了125万,每年增长25万人,按照人居住房面积30平米计算,每年城市人口增加的增量需求为750万,基本等同于每年房地产市场供应量的平均值。新增城市人口也为住房投资的转让和租金实现提供保障。南京市2020年人口要超过千万,基本上仍将持续每年增长20-30万人。 从城市化的数量来看,其是分阶段的,30%以下是城市化低水平时期(我国2000年前),30%以上是快速增长期,50%以上是平稳增长期,70%以上才是成熟期,而郑州是2011年3月份的数据显示郑州的城市化进程是41%,还有30—40年的黄金发展期。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工业革命前时期。

早期城市因生产力水平不高,可提供城市居民需要的农副产品数量有限,所以城市发展受到限制。那时城市数目少、规模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主要分布在灌溉发达、利于农业生产或便于向周围征收农产品的地带。早期城市主要为行政、宗教、军事或手工业中心。这个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00年,世界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二是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中叶开始,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城市发展之快、变化之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欧美国家城市数目激增,城市规模快速增长,英国在1900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近代世界城市化的又一特点是亚非国家城市化的兴起,出现了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世界城市体系的出现是近代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上升到29.2%。三是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开始形成世界规模。因为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政治独立以后,经济上也有一定发展,这一切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已经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 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形曲线。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70%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发达国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