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摘要:本文引入城市意象理论,通过其五要素分析徐州户部山依傍黄河、因山建宅等城市地理学上的特点;整合文脉的梳理作答这些城市现象形成的根源。文章旨在将当地居民记忆中的元素重新拼接,试探寻户部山古民居之原貌,并为其修复项目提供线索。

关键词:户部山;古民居;城市意象;漕运

1、引言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漕运城市的功能转型,黄河改道对城市地理学上的影响和黄河“文化层”的断代,苏、鲁、豫、皖一带传统建筑的纵、横两向对比等课题,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为了分析这个特定的古城区,本文引入“城市意象”(CityImage)理论,并运用其原理展开分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林奇教授(Prof.KevinLynch)的城市意象主要是指通过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心理印象,来评价城市的客观形象。他提出: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城市或城区可以分成五个元素:区域、道路、边界、节点和地标。各个元素之间的意象表达是可以变换和传递的,一个城市设施可以具有多重意象元素。研究城市意象可以唤起人们对城市的记忆,并分析城市的心理地图。

2、徐州户部山古聚落的渊源

濒临黄河故道的徐州古城,在历史上多次受黄河水患侵袭,造成了著名的“叠城”现象。而其中最具破坏力的一次可以追溯到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大水三年未退。直至崇祯八年(1635年),徐州城经过重建才恢复旧观。因此所谓徐州古民居,主要指的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据考证,清同治时期,徐州城的范围大致是:北至黄楼,南至道平路,西至燕子楼,东至黄河故道①。徐州城民国初期尚维持原状,建国初期也改变不多,只是近20年变化最大。

黄河让徐州城饱受摧残,但同时也促成了兴盛的漕运。天启年间毁灭性的大水之后,正是徐州在漕运路线上的关键性地位,才使得当地百姓和官员没有放弃这座城市,并坚定了与洪水做斗争的信念。水患之际,户部分司署移至城南的南山(戏马台)上办公,此山遂得名户部山。

户部山地势较高,可抵御洪水;其位置靠近奎河上的漕运码头,商业位置绝佳。洪灾期间大量的官署迁徙于此,逐步确立了徐州乃至苏北新的政治中心。从此富裕的市民们争相在此购地,添置产业,达官显贵们在此修建宅邸、书院、会馆、庙宇、道观。户部山顿时成了一块寸土寸金,炙手可热的土地。“穷南关,富北关,有钱人都住户部山。”由这一流传至今的徐州俗语可见一斑。正是这一些列的历史事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户部山开始了长达近400年的繁荣。

3、解读户部山古聚落的城市意象

3.1道路(path)

3.1.1道路布局

从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上看户部山的街巷系统,如果把黑色的构筑物作为图,那么道路就可以视为白色的底。整个构图形成的“环放射”的骨架支撑起居民们粗略的“公众意象”②。

户部山因漕运而生,因贸易而兴,所以沿街户型多为上宅下铺、前店后坊。由于中国古代日常用品除了官粮、官盐由官府统一销售之外,布料、酱油、茶叶等商铺均为私人经营,所以明清时期的户部山既汇集了官方漕运和民间贸易,又促进了萌发的手工业。

有趣的是,拿户部山和同一时期营造的北京城相比,尽管它们尺度上差异巨大,但在构图和路网组织上有相似之处;而其不同之处,户部山受山丘地形影响,形成的环近似于圆。总体格局符合《管子。乘马》中关于“自然型”城市的经营模式。而北京城位于平原,又深受《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③中关于“理想都城”规划思想的影响,所形成的环近似于方。由此可推测,其一,环放射形的路网系统在中国古代有着较高的便利性和可达性;其二,中国古代,内陆平原以及丘陵地区的城市有着较为相似的心理地图。

3.1.2街巷尺度

在1998年大规模改造前,户部山的内部街巷系统非常局促,环状主干道的宽度不足2m,放射状小巷仅1m左右。经测绘,老盐店北部一带的道路最窄处,仅可供一个人通行。从现代规划理论来看,这是极不合理的道路尺度,而它恰恰是户部山当年聚集人气的魅力所在。

究其原因有三。其一,中国自春秋时期就施行里坊制度,即城市被规划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坊四周设墙,内部由四通发达的窄巷连接,坊墙外才设街

道。里坊制度虽然因为日益繁荣的小手工业经济在唐宋时期逐步瓦解,但是对后世的中国民居有深远的影响。

其二,明清时期户部山商铺的作坊不大,生产、销售周期也很短,这就意味着贮藏、运输规模都比较小。由室内贮藏和人力运输即可实现,街巷自然不需太宽。

其三,马车如法进入小巷,虽然交通效率降低了,但安全性大幅度提升。由于尺度过于狭窄,巷子反而从线性空间转变为带状空间,提供给居民以驻足,聊天,甚至下棋、吃饭的场所。

3.2边界(edge)

…“边界?是种线形要素,它们通常是两地区的边界,相互侧面的参照作用。”④

3.2.1伦理界定功能

古老的中华文明早在两千年前就找到了应对拥挤的机制,那就是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社会规范建立的高密度行为准则。它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每种人在自己的言行规则上各行其是。作为补充,道家则留以人心灵上的桃花源。无论得失,贫富,每个人都可以保持一个自得其乐的心境。

户部山的居民既有翰林、状元,也有农工商等小户人家。在院墙之内遵循的是主从、尊卑的规则;院墙之间的街道则洋溢着自由自在的气息,流行的也是世俗的生活。

如果把户部山的文化氛围分成出世和入世,那么墙就充当了渗透儒道互补的文化边界;如果把户部山比做一个巨大的容器,那么墙就是街道和院落两个子容器的实体边界。

3.2.2区域围护功能从构造角度,户部山民居的墙体做法多用“里生外熟”,即模数为58x125x260mm青砖内外两皮。中间形成的腔体内填充土坯与废砖,墙厚可达500mm。据古建修复专家孙统义先生介绍,此做法仅见于徐州一带,所砌筑的墙体热工性好,利于防潮,且结构稳定。而这种貌似出于抵御风寒而设的厚重外墙,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和建城2500年来挣扎在争战之中的徐州人的防御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3区域(district):

户部山的分区,可以从第五立面上所形成的肌理来认知。1区代表大块的空地,以戏马台为主。2区代表官宦世家,院落尺度较大。如翰林府、状元府等。3区代表市井小民的院落。诸如苏家院、魏家院等。

从城市空间方面,伊利尔。沙里宁(E.Sarrian)在所著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死亡》中提出“城镇设计应当一开始就按三维空间的要求进行考虑”使城市设计理念从单纯的景观设计提升到了三维空间形态观念的高度。

虽然户部山古聚落的形成和规划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标高上的分区遵循着严整的规律。内圈(山顶)以戏马台为中心,供奉象征皇权的霸王项羽。中圈(山坡)以圆形的环山路相隔,分布着其乐融融的居住区。外圈(山脚)则布满商铺和作坊。户部山的地形和上述阶层金字塔完全契合,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3.4地标(landmark)

地标一:位于户部山山顶的戏马台遗迹不仅是地标,也是徐州建城数千年来,最为当地人引以自豪的古迹之一。

地标二:崔翰林府前院东南角伫立着一座十余米高的更楼,它不仅用定时发出的声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提供时间尺度上的参照,也为居民在空间定位上提供了参照。作为户部山最高的一座构筑物,更楼在整个聚落的立面效果上起到统帅作用。因为不仅只有崔家才有财力修建,而且崔家是居民中官位最高、人丁最旺的一家,只有崔家才有资格修建更楼。

地标三:户部山特有的建筑“鸳鸯楼”以其奇特的造型和巧妙的布局,为当地人所称道。由于户部山寸土寸金,不可按平地来布置房屋,只能因山造景,因地制宜,利用山坡高差,采用阶梯式的竖向布置,使各房屋相互依借。鸳鸯楼正是如此,它上下压叠,内无楼梯,楼上楼下,朝向相反。

2019-2020年整理徐州市城市总体计划(含计划总图)汇编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 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 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 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 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 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 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 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 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 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 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 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 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 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 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 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 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 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徐州文案

徐州文案

美丽徐州 ――徐州旅游宣传片创意文案 一、编导阐述 本宣传片因播放场合与收视效果的需要,片长拟设计在10分钟。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视宣传片的视听效果,将借鉴当代影视传媒同类作品的先进制作理念和当今视听传媒的时尚制作手段。拟采用散文式的叙事结构和散点式的画面剪辑手法,简洁、明了、最大限度节省时间、传递大容量信息。 本片试图让观众观后对徐州有美好印象,产生到徐州来旅游的目的。 〔因本片将制作外语版本,中外文翻译后有长度差距,为适应画面需要,故解说文字要求简练准确,尽量精短。〕 1、影片主题 以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美丽自然和人文景观相交融为叙述脉络,介绍古老而年轻、磅礴而秀丽的徐州。

2、摄制风格 A 拍摄方法 运动镜头是本片拍摄的主要手法,每个场景、每幅画面都经过精心设计。将运用大摇臂、小摇臂、轨道车等多种拍摄设备,着力设计好镜头画面的外在运动与内在运动,处理好每一处场景与相关人物的呼应和协调关系,力求运用最富艺术感染、视觉冲击和最具潮流的电视画面语言来叙述本片。 B 影调处理 本片后期剪辑包装将采用广告影视作品的影调处理方法对全片进行统一的色彩渲染,以达到画面影调整体和谐完美。将以柔和的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突出张显古城徐州的绿色生态环境。 C 音乐效果 根据本片各个章节画面内容的不同,拟选用民族与流行相融合配器方式的,雄浑、委婉、欢快三种不同风格的抒情乐曲。同时将大量对位准确地运用自然环境音效,令本片取得起伏跌宕、亲切感人的听觉效果,力求全片达

到声画和谐、完美统一。 二、影片内容 本着既系统全面又突出重点的叙述原则,本片拟将徐州丰厚的旅游资源所涵盖的彭祖文化、两汉文化、东坡文化、军事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彭城大地所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贯穿、融合成“序”、“历史遗存”、“军事大观”“山水城市”、“文化民俗”、“美食特产”、“都市休闲”、“魅力徐州”八个章节。把徐州旅游最灿烂、最经典、最具代表的场景画面归纳、浓缩、包装之后呈现给观众。 本片每个段落的开篇都将冠以概括性的文字标题作为该片段的引导提示,达到理清脉络、画龙点睛的效果。 以下为各个篇章段落的标题字幕和画面内容提示。 片头(10秒) 风格:简洁、明了、富有张力的动感画面配以强节奏音乐,营造欢快气氛。

从徐州规划馆看徐州的现代化

从徐州规划馆看徐州 的现代化 应用化工113班蒋浩 1132101310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徐州也紧跟步伐,正以大跨步的趋势向前迈进。近年来,徐州的城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服务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民俗文化氛围愈加浓郁,金融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徐州市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关键词: 城市面貌,城市功能,现代化 正文: 在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徐州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州规划馆,从徐州的规划中一起感受现代化的发展,在对徐州的认识中感悟生活的美好。 徐州市规划馆作为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新城区大龙湖畔,新城区市民广场西

侧,场地开阔,花草欣欣,坐落于市政府南侧,一湖汪汪清水半围于馆前,给人一种淡泊宁静的感觉。进入规划馆大厅,眼前豁然开朗,一个现代之都,山水之都,文化之都,创新之都生动细致地展现在每个人面前。三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体验系统和500平方米大型规划沙盘是徐州规划馆两大亮点。这完全是一座现代化的展馆,全市首屈一指,其中许多先进的设备在国内也很少见,。这足以证明新城区目前的建设与发展已逐渐迈入先进城市的前沿。 讲解员引领我们对徐州规划馆进行逐一参观,详细地讲解了徐州城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徐州曾经沧桑的面貌已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和改善。现在的徐州有优雅的公园,有吸引外商投资的工业园,还有许许多多大型公益设施。望着标志着徐州城区未来的规划模型,心中感慨万分,徐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独具匠心。徐州的前景是广阔的,它以势不可挡的锐气勇往直前。这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徐州的城市历史,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徐州的城市建设的辉煌成

徐州概况

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 中文名称: 徐州 外文名称: Xuzhou 别名: 彭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云龙区,鼓楼区,九里区等 政府驻地: 徐州市新城区昆仑大道1号 电话区号: 0516 邮政区码: 221000 地理位置: 江苏省西北部 面积: 11258平方公里 人口: 940.95万(2008年) 方言: 徐州方言 机场: 徐州观音机场 火车站: 徐州站 车牌代码: 苏C 市树: 银杏 市花: 紫薇 目录 编辑本段

简介 徐州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灯火通明徐州城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一个人口超过三百万的特大城市。 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徐派作家王茂飞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 市情概览英文名: Xuzhou 简称:徐 经纬度:市中心位于北纬34°15′、东经117°11′。 省份:江苏省(Jiangsu Province) 时间:北京时间UTC+8 牌照:苏C 苏OC(徐州警察和行政用车) 政府:市委书记曹新平,市长张敬华。 人口:2010年市辖区人口306.4万。 面积:市区面积3037.3平方公里。 城市荣誉

徐州夜景设计方案

徐州户部山商业街夜景观规划设计 徐州户部山商业街夜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徐州户部山商业步行街,建设在有着千年文化历史的户部山下。商业街借名山,建名街。因此,在其夜景观规划设计中,既要考虑夜景观整体的和谐美,又要有局部的独立创新;既要体现历史的苍桑感,又要充满科技的现代气息,即在整体统一的景观中带有灵活性的变化,以创造出富有户部山特色且充满生气的商业街夜景观。本方案根据户部山的环境特点及其历史面貌,从商业街的街口、广场和街道整体的景观照明方式和规划方面进行设计和论述。 关键词:商业街街口;广场;建筑;街道夜景观规划设计; 1、前言 在商业街夜景观规划设计中,既要考虑夜景观整体的和谐美,又要有局部的独立创新,即在整体统一的景观中带有灵活性的变化,以创造出富有生气的户部山商业街道夜景观。 徐州户部山商业步行街建设在徐州千年商业城中,商业氛围浓厚、繁华,商业街借名山,建名街,将古典的建筑融合于现代科技,既体现了历史的苍桑感又充满科技的现代气息。 其夜景观规划设计范围包括彭城南路北入口及彭城南路北段(含门面、屋面),马市街入口,四广场(解放路广场、王陵路广场、马市街广场、崔家巷广场),以及户部山商业步行街导向系统(含亮化)。 规划设计前整个户部山商业步行街的灯光环境表现出一个“乱”字,建筑上的广告牌(包括霓虹灯)没有统一安放,店招更是形式多样,各自为政。现代的庭院灯、路灯款式与商业街古典建筑的韵味极不协调。各广场照明方式单一且彼此无联系,使得商业气氛不够浓厚。入口没有做任何处理,整体上很不统一,思路不明确,主次不清,缺乏有引导功能和重点塑造的灯光设计,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规划设计思路 商业街夜景观的夜晚轮廓线由沿街建筑立面轮廓线与天际线构成。 沿街建筑立面轮廓线包括两个层次:第一轮廓线与第二轮廓线。 第一轮廓线又称为实体轮廓线,由屋顶的轮廓构成,屋脊与山墙的多种形式赋予轮廓线以鲜明的个性;第二轮廓线即附加在建筑实体上虚而不定的物体轮廓线,例如:招牌、广告、灯具等。第一轮廓线表现结构化、秩序化,清晰成图;而第二轮廓线无序、非结构化,应将第二轮廓线尽可能地组合到第一轮廓线中,形成完整的夜间街景。

徐州市城市总体设计规划含规划总图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

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围来研究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围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2018-2019年徐州市户部山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含答案

2018-2019年徐州市户部山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含答案 一、想一想,填一填 1. 7个十是________,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同,并且它们的和是8,这个两位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它前面第三个数是________。 3. 你会涂吗? 涂右起第3个. 4. 看图列式计算 13-6=7 算式: 算式:________ 5. 10角=________元 54角=________元________角 4元5角=________角 9元+3元6角=________元________角 6. 60角=________元 89角=________元________角 76分=________角________分 1元=________分 7. 方格填得数。 8.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92。 9. 从________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________位 10.照样子填数。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号入座、选择填空(含多选) 11.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下()个 A.5 B.6 C.7 12.()+20<35, A. 12 B. 14 C. 16 13.一本作业本4元,用一张5元买一本作业本应该找回()。 A. 5角 B. 2元 C. 10角 14.一个六边形最少可以分割为三角形的个数是()。 A.3 B.4 C.5 D.6 15.被减数是62,减数是56,差是多少?正确的列式计算是() A. 62-56=16 B. 62+56=118 C. 62-56=8 D. 62-56=6 16.小雪今年8岁,她比妈妈小28岁.5年后,她比妈妈小() A. 28岁 B. 33岁 C. 36岁 D. 41岁 17.20+5=() A. 7 B. 25 C. 47 D. 56 18.看图,正确的是()。 A. 7时 B. 12时40分 C. 7时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9.一个数字的百位是1,个位和十位都是0,这个数是1() 20.从6张1元钱、1张5元钱中拿6元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拿法。() 21.和是100的两个加数一定是30和70。() 22.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23.至少要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四、我是数学家、请计算 24.54+26+15=________ 25.直接写出得数 35+6=________ 75-50=________ 54+4=________ 81-8=________ 13-4=________ 92-8=________ 30+27=________ 15-9=________

关于徐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于徐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10资源-108322110-刘学涵 一、徐州历史文化 1.1徐州历史文化的介绍 一部徐州历史:是刀光剑影的争雄史,是大河横流的苦难史,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史,亦是人文荟萃的创造史。徐州历史完整,千年一贯,史不断线,始终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的工艺技术历史悠久,著名产品如柳琴、皮毛画、玉雕已赢得国内外声誉。徐州地方风味名菜历史悠久,如沛县狗肉,东坡回赠肉、八大锤清烧鱼丸、糖醋四孔鲤鱼、珍珠鸭子等传统名菜名扬海内外。 1.2徐州历史文化保护的主要现状 1)脱离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缺乏与之相配套的、

较完善的有关法律、规章的保障。在20年的城市建设中,徐州盲目地进行城区改造,许多项目并没有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章的保障作用,导致徐州局部山水环境遭到破坏;新的城市干道与广场体系大大弱化了原有的古城格局;古城内的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除了南门外户部山一带还有保存价值较高的民居街区外,其余城区传统风貌已基本不在;大量仿古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真实的历史风貌;相当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荡然无存,历史街区也在迅速消失。诸如在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文亭街徐州道台衙门、云龙山汉代采石场、徐州城下城遗址等等文化遗存的保护方面,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损失。尤其是在最近徐州护城石堤(也是徐州古城墙的一部分)的保护和利用上,集中暴露了负有直接责任的一些政府等工作部门所存在的漠然麻木、无知软弱、瘫诱扯皮、不作为、乱作为乃至纵容破坏、无视法律等等极不正常的问题。 2)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如何处理仍不明确。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加强保护,才能更好地延续名城特色。近年来,徐州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导致了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尖锐化。不仅使大量文物资源受到损害,更多的是传统的环境空间迅速地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徐州正从一个历史悠久、城市特色鲜明的古城变成一个缺乏地区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城市魅力正在消失。户部山是徐州深厚历史文化的见证,文物古迹丰富,有戏马台、台头寺、文昌祠、三义庙、东坡祠

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有感

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有感 今天我们在李老师的组织下参观了徐州汉画像石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风景区内,东依苍翠郁郁的云龙山,西畔碧波浩渺的云龙湖,依山面水,环境幽雅。该艺术馆是一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江苏省序徐州汉画像石保管组”和后来的“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陈室”。198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开始筹建汉画馆,1987年6月8日正式成立序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1旧馆989年10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接待观众。我喜欢历史,所以很期待进入汉画像石馆。终于等到我班可以进入了,我们在建筑学院坐上游2公车一路欢声笑语着,很快就到了徐州汉画像石馆。只见徐州汉画像石馆的大门为仿四川雅安的子母石阙,用青石建成,据说馆名由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亲笔题写。展区以大殿为中轴线,依着对称的原则,建有南、北、中三组院落。整体建筑廊房相连,白墙、黛瓦、赭柱,与山石峭壁、松林绿叶相映生辉。 刚进入汉画像石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汉王朝----石上史诗”几个鲜明的大字。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国看印象派大展,第二次是看西安霍去病墓前石雕,第三次是参观南阳汉画馆。他说:“我简直要跪倒在汉代先民的面前。”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以“大汉王朝——石上史诗”作为陈列主题,以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铭等六个方面为主线,将600余件汉画像石串联起来,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大气磅礴的大汉帝国,被汉画像的气象所震撼。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南阳汉画馆的姊妹馆,以此设想,若吴冠中来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参观,一定也会激动不已。跟着解说员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块块的大石头陈列在大厅里,这时我便糊涂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石头陈列在大厅里呢?走近一看,哦!原来上面还刻这画那的。仔细端详这些石画,慢慢地,会发现上面有许多的人和动物,再继续看,我似乎看懂了什么,每一块石头都记载着一个小故事,只有专心致志地看,才能看明白。继续往里走,还是一块块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雕刻得很精致,不管是大是小,不管是人是马,不管是神是鬼,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仿佛都是真的一样,把我深深得吸引住了,我真佩服古人的技艺,真可谓是鬼斧神工!虽然有解说员的解说,但是对于一个对汉画像石知之甚少的我来说,还是听得云里雾里的,不过,光看着这些神奇古怪的图案,听着那些动人的故事,就觉得汉画像石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我在回来的路上便决定回去翻阅书籍,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的汉画像石艺术。以下内容是我在这次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下对汉画像石艺术的深入了解所体会到的关于汉画像石中的人物造型艺术特色。 吴冠中先生对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从内容到形式曾予以精辟的论述:“其艺术的气撅皇立,已够令人惊心动魄了。那粗犷的手法,准确扼要的表现,把繁杂的生活场景与现实形态概括、升华成艺术形象,精微的细节被统一到大胆的几何形与强烈的节奏感中。其中许多关键的、基本的艺术法则与规律,正是西方后期印象派开始探求的瑰宝。”从吴冠中先生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汉画像以“石”为载体,以一套独立而成熟的“外形内势”的造型方式体系描绘客观世界,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作为汉画像的核心,是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的实践者,汉代匠人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化塑造,揭示了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汉画像在表现形式上带有“装饰性”,却不等同于一般的装饰,它非常注重塑造物象外形,即整体形态的外轮廓。在整体造型中,形象简练概括而有气势;在面面相交之处强调结构线,从结构转折处入手,使对象更具形象感和力度,这种以线造

徐州市情简介

徐州市情简介 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570年的建城史,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享有“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1007万人,其中市区面积3037平方公里、人口321万,现辖两市(新沂、邳州)、三县(丰县、沛县、睢宁县)、五区(云龙、鼓楼、泉山、铜山、贾汪),1个国家开发区、1个国家高新区。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加速崛起的区域中心城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是淮海经济区20个地市中集聚辐射力最强的中心城市。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徐州地理位置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交通便捷发达,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拥有全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有5条国道、20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经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一,京杭大运河绕城迤逦穿行,观音机场为国家民航干线机场,鲁宁输油管道纵贯境内,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立体交通体系,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在徐交汇,高铁开通后徐州到北京、上海的时间均缩短到两个多小时,徐州是全国重要的高速铁路枢纽,也让徐州拥有了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优势。 徐州是华东地区资源富集且组合条件优越的地区之一。煤、铁、钛、石灰石、

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种矿产储量大、品质高,其中煤炭储量69亿吨、石膏44.4亿吨、岩盐2l亿吨、铁8300万吨、石灰石250亿吨;农副产品品种众多、特色鲜明,银杏、富士苹果、牛蒡等20多种农副产品享誉海内外。徐州年产煤炭2500多万吨,是江苏唯一的煤炭产地;全市发电装机容量到2010年达1000万千瓦,是江苏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浩繁的历史胜迹,使徐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韵悠远,独具魅力。以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代表的“汉代三绝”名扬海内外。徐州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汉兵马俑,与秦俑写实的风格相对应,徐州的汉兵马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兵士的神态、表情,甚至是内心活动都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数以千计生动传神的汉兵马俑,宛如一支威武雄壮的汉代军阵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展现在世人面前。除两汉文化之外,项羽“戏马台”、刘邦“大风歌碑”、苏轼“放鹤亭”、北魏“大石佛”、唐代“燕子楼”,以及明清“城下城”遗址等历史胜迹遍布全市,使徐州这座古城无处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魅力。 徐州是独具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市。徐州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山川形胜,美不胜收。徐州的自然景观兼有北雄南秀的特色。环城72座山峦连绵起伏,城区3条河流、7个湖泊交相辉映。故黄河穿城而过,大运河傍城而流,山围着城,城环着山,山城相依,山水相连,形成了徐州独特而美丽的自然风光。云龙山、云龙湖、泉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方圆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将城市装点得雅致秀丽,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旅游胜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现代化城市风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了汉风楚韵、北雄南秀的富有鲜明个性的城市特质。

徐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徐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月5日经市政府批复,正式开始实施。该规划由市经贸委和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共同编制完成,规划期为2008年至2020年,规划对象为徐州城区内的商业中心、商业街、批发市场、物流基地、零售网点以及辅助商业网点,包括宾馆、餐饮、生活服务等,规划空间范围以城区为主,总面积约1160平方公里。这一规划的编制实施,对加快徐州都市圈建设、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月24日,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对这一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建设2个市级商业中心 规划提出:至2012年、2020年,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850亿元、2600亿元,每千人拥有商业零售和生活服务网点营业面积分别达800平方米、1000平方米。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达30%以上和50%左右。 规划建设2个市级商业中心:老城区商业中心和新城区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商业体系的两个核心,构成“双核联动”之势。 [解读]作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贸物流业发展令人关注。建成区域性现代商贸都会和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必须找准着力点,按照规划,这一千亿元产业将在新一轮的整体布局中实现飞跃。 中心商圈辐射淮海经济区 规划对彭城广场商圈进行改造和扩建,增加建设新的大型零售网点和宾馆、酒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确立其淮海经济区“第一商圈”地位,将老城区商业中心打造成面向徐州都市圈、辐射淮海经济区的复合多功能区域性中心商业区;将新城区商业中心建设成为以商务服务为主,各项综合服务功能齐全的中心商业区。 淮海广场商圈和人民广场商圈,要在业态与功能上和彭城广场商圈形成一定差异与分工。增强城北与城南区域的商业服务功能。 [解读]虽然徐州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淮海经济区第一零售商业中心,但是商贸业流通组织结构还不尽合理,尤其是老城区传统商贸业还需要现代化改造和提升,补齐“短板”。 改造新建19条商业街 规划建设19条商业街,其中11条位于老城区,2条位于新城区,2条位于铜山片区,2条位于贾汪区,2条位于徐州经济开发区。老城区及贾汪区的商业街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新城区、铜山片区和徐州经济开发区的商业街结合区域总体规划进行布局和建设。

家乡徐州的民俗文化一瞥

——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课杂感 关键词:徐州户部山建筑鸳鸯楼柳琴剪纸民俗,本就是一方风情的展现,一方水土的精魂。无论你生在哪里,长在哪里,每个人的身上都脱离不了民俗的影子,人的一生都注定离不开家乡文化的熏陶与浸染。一度,我十分醉心于各方小调,甚至是小贩的吆喝声。我一直认为,家乡的民歌和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抑扬顿挫的叫卖声,是一方水土、一方乡里最重要、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标志。小时候,在奶奶家,听换破烂的小贩拉着平板车吆喝,“破烂换碗啦,酒瓶报纸拿来卖啦”,那一字三调,千回百转的叫卖,曾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溜街卖麻油的大爷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放了一个木头梆子,一边走一边有节奏的敲,人们一听到规律的“梆梆梆,梆梆梆”,不用看就知道是麻油师傅来了(小时候,我曾以为那是和尚化缘);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叫“家乡的灶台”,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灶台和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后来,许多关于灶台的知识都渐渐遗忘,但一直都清楚地记得的是文章里更夫的吆喝声“水缸满满,灶膛看看,火烛小心哉”……家乡的声音,家乡的印迹,或许就是文人们所常说的乡土情结,那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之根。 我并非生在什么民俗文化丰富且留存完好的地方,但是我的家乡江苏徐州,作为四省交界,仍有许多足以供我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供我在异乡回味的风俗与民间艺术。或许这些风俗不仅仅是家乡有,

在临近的其他省份的城市和乡村也有相近甚至相同的风俗和艺术,但是,家乡的记忆对我而言,就永远都是属于我的家乡的。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汉时为皇室重要的封地,因此也拥有许多汉墓和颇具汉风的文化遗存。另外,徐州临近运河,古时又是五省交界,自古便是重要的漕运枢纽。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在民俗与文化方面更是兼容了许多毗邻地区的传统风俗。 首先介绍一下徐州最为著名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户部山古民居。 在历史上,对徐州影响最大的两种灾害,一为战乱,一为水患。公元 1194年,也就是南宋绍熙五年,黄河改道,夺泗入淮,从此水患成为对徐州城、徐州百姓威胁最大的灾害。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600多年间、黄河多次泛滥淹城.平地成渠几为常事。甚至大水数年不退。仅以清康熙元年至二十一年间为例。在南到睢宁、宿迁,西到萧县、汤山,东至邳州的范围内竞发生黄河决口事件16次。其中康熙十四年“河决徐州又决宿迁,是年河又决睢宁花山等处”,一年之中数处决口,徐州境内一片泽国,百姓流离,苦不堪言。 明代北京的供给依赖南方输送,运河漕运是惟一的官方运输方式,扼南北水陆交通咽喉的徐州更成人漕运的重要枢纽,永乐十三年(1415年),户部在徐州设立专司漕运的分司,漕运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当时的徐州舟车塞道,贸易兴旺。豪商大贾云集。天启四年(1624年),黄河两度决口,水浸徐州城,主事张璇将户部分司迁至南山,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摘要:本文引入城市意象理论,通过其五要素分析徐州户部山依傍黄河、因山建宅等城市地理学上的特点;整合文脉的梳理作答这些城市现象形成的根源。文章旨在将当地居民记忆中的元素重新拼接,试探寻户部山古民居之原貌,并为其修复项目提供线索。 关键词:户部山;古民居;城市意象;漕运 1、引言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漕运城市的功能转型,黄河改道对城市地理学上的影响和黄河“文化层”的断代,苏、鲁、豫、皖一带传统建筑的纵、横两向对比等课题,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为了分析这个特定的古城区,本文引入“城市意象”(CityImage)理论,并运用其原理展开分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林奇教授(Prof.KevinLynch)的城市意象主要是指通过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心理印象,来评价城市的客观形象。他提出: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城市或城区可以分成五个元素:区域、道路、边界、节点和地标。各个元素之间的意象表达是可以变换和传递的,一个城市设施可以具有多重意象元素。研究城市意象可以唤起人们对城市的记忆,并分析城市的心理地图。 2、徐州户部山古聚落的渊源 濒临黄河故道的徐州古城,在历史上多次受黄河水患侵袭,造成了著名的“叠城”现象。而其中最具破坏力的一次可以追溯到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大水三年未退。直至崇祯八年(1635年),徐州城经过重建才恢复旧观。因此所谓徐州古民居,主要指的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据考证,清同治时期,徐州城的范围大致是:北至黄楼,南至道平路,西至燕子楼,东至黄河故道①。徐州城民国初期尚维持原状,建国初期也改变不多,只是近20年变化最大。 黄河让徐州城饱受摧残,但同时也促成了兴盛的漕运。天启年间毁灭性的大水之后,正是徐州在漕运路线上的关键性地位,才使得当地百姓和官员没有放弃这座城市,并坚定了与洪水做斗争的信念。水患之际,户部分司署移至城南的南山(戏马台)上办公,此山遂得名户部山。

参观徐州市规划馆有感

参观徐州市规划馆有感 在规划馆讲解员的引导下,通过解说、图解、影视等方式方法,分批次地观看和听取了徐州市发展远景规划,生动的讲解、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360度环绕的背景屏幕和精致的规划模型带我们回顾了徐州的悠久历史,了解了规划建设的辉煌成就,展望了未来城市的美好蓝图。让我深受震撼,深感振奋,进一步加深了对徐州的了解和热爱。 徐州规划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目前是全省乃至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计与展示水平领先的规划展示馆之一。徐州城市规划馆是徐州新时代的典范,介绍了徐州从古至今的发展。位于新城区市行政中心南侧,西侧紧邻景观大道,东侧位于下沉广场,南侧为市科技馆。,整个规划馆布展分为三层四个展厅,分别是序厅、历史展厅、成就展厅以及规划展厅。目前是全省乃至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计与展示水平领先的规划展示馆之一,也是新城区标志性的公共建筑之一。徐州规划馆全方位展示我市近年来的建设成就和城市未来建设规划,成为广大市民了解、监督、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场所。 规划馆运用了投影、红外遥感、三维虚拟灯具有世界先进水品的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了徐州的城市布局框架、城市建设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徐州城市发展的昨天和今天,更能展望徐州城市未来的发展蓝图。它是我市城市建设进程最重要的推广和展示平台,是具有全面综合的技术和艺术表现相结合的产物,整体利用个性化的空间,运用互动媒体手段,具有精益求精的智能模型,造型工艺创新,生动展现徐州城市规划的“过去、现在、将来”,体现徐州市的蓬勃发展,结合徐州的城市文化,塑造了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规划展厅。成为徐州城市形象的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进入规划馆大厅,讲解员引领我们逐一进行参观,详细的讲解了徐州城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张张图片和一段段记录详细的文字更突显了徐州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底蕴。徐州曾经沧桑的面貌已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和改善。现在的徐州有环境优雅的公园、有吸引外商投资的工业园、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型公益设施和便民设施。望着标志着徐州城区未来的规划模型,心中感慨万分,徐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地独具匠心。徐州的前景是广阔的,它以势不可挡的锐气勇往直前。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 一、 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一直是徐 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 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 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 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 [2003]332号《关 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 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 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 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 )》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 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 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 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 《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 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 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 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 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 ■a 一? ■ 主城区城市总休规 图 (2007-202 ii : 2?jua ■ 1 r 州市城市总体规知 E E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 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 年远期规划:2011-2020 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 平方公里。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总面积3126 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

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及对策

一、徐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概况1.儒佛道文化。汉代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在儒道释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发展。由于得益于独具优势的人文地理和传播条件,徐州地域与儒道释三家文化源流有着特殊的不解之缘。立足传统文化源头,研究儒道释思想形成、传播和发展与徐州的关系,揭示徐州地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对于区域文化史乃至传统文化研究均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两汉时期徐地历代楚王、彭城王和下邳王及有关守相,大都能够承传发扬儒家学术,形成徐地蔚为大观的封国儒学文化,在学术人才、流派和水准上,都与齐鲁儒学区域逐渐融为一体。这种繁盛局面持续400年之久,占了中古史的1/5时段。道家创始人是老子,在老子思想体系中,楚文化是孕育其道家思想的重要背景,并对道家具有主干的影响。然而,老子又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其中主要有周文化、包括了徐沛之地的宋文化乃至整个东方的东夷文化。大约在西汉后期,佛教流传到大月氏向西域的安息大夏康居,并且随着丝绸之路的沟通,开始传向于阗龟兹等国。至两汉之际,佛僧入华传教译经,佛教逐渐在中原地区传播,并且沿着国内主要交通线向东部扩散,一直深入到徐州地域。2.山水文化。徐州城四面山阜环绕,山文化积淀亦十分丰厚。徐州位于江苏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黄淮冲积平原。徐州四周为海拔100-250米的山丘环绕,自然围合城市空间,构成一个祥和安定且景色宜人的生活环境;同时徐州水体丰沛,其地古有汴、泗水交流,后有黄河故道与京杭运

河穿越,今天新建的云龙湖与整治后的黄河故道,更如明珠玉带,为古城增色。山水环抱的徐州区域格局,正是中国古代人们追求城市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体现与实践结晶,更加暗合了极具特色的风水营建思想。云龙湖十八景桃霞烟柳、杏花春雨、荷风渔歌、苏公塔影、石壁留踪、临湖尝鲜、儿童稚趣、寒波飞鸿、长堤雪月、别有洞天、果树盆艺、水上世界、万人游波、湖滨垂钓、沙岛渡闲、云湖泛舟、湖光灯影、索道滑道。3.战争文化。自古以来,发生在徐州的战争,仅有记载的就多达400余次。兵家为何必争徐州?这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徐州,史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在南方军事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军事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徐州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它像一位巨人,立于一个制高点上,虎视眈眈,可督苏鲁豫皖四省。由此向东西南北挺进,都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军决战。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曾这样评价徐州的战略地位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数千年来频繁的战事,在徐州积淀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只要认真开发利用,一定会为徐州的经济建设和子孙后代带来无量福祉。徐州是中国最早的九州之一,距今己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比本省的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