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定位

区域定位

区域定位
区域定位

区域定位

高三地理备课组陈文新

一、考情深度解读

1.考点分布

2.命题趋向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入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解题。如果空间判断错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

根据近年的文综地理命题特点,有关区域定位方面有以下走势:

1.根据经纬度定位,以经纬网呈现区域,要求根据经纬度对区域定位,然后根据该区域有关地理特征回答有关问题。只有正确定位,才能正确解答所设问题。

2.根据图中呈现的重要地理信息定位。在呈现的区域地图中,利用重要的地理信息如河流、海陆轮廓、区域轮廓、山脉等地理事物的分布确定区域。

二、主干知识整合

1.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网数据定位。

地理事物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位置,要仔细观察地图,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当具备了较扎实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解题时就能通过经纬度数据进行正确判断。如:北美洲的中心经度约为90°W;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介于10°S~40°S和120°E~150°E之间。

2.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

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伊拉克国家像芭蕉扇、黄河则像个“几字”形。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一把钥匙。

3.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时辨认不出,但其周围事物可以成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往往能够心明眼亮。

4.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来定位。

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规律,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等。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气候类型数据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日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

5.利用地理原理来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导出地理事物或地理位置。

6.掌握特定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如判断处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方法主要有:

(1)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

(2)依据大洲、大洋的轮廓判断;

(3)依据东、西经度的分布判断(从俯视图看:东经经度向东递增,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西经经度向西递增,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依据气旋及反气旋的气流方向判断;

(5)依据极地附近的动物景观判断(北极地区有北极熊分布、南极地区有企鹅、蓝鲸分布);

(6)依据臭氧空洞位置判断(目前臭氧空洞主要出现在南极地区附近);

(7)依据物体运动的方向判断(北半球沿运动方向右偏;南半球沿运动方向左偏);

(8)依据南北半球风带的方向判断(如西风:北半球是西南风,南半球是西北风);

(9)依据气温的分布判断(北半球北冷、南热;南半球南冷、北热);

(10)依据气压场的分布判断(七月,北半球大陆是低压,海洋是高压;一月,北半球大陆是高压,海洋是低压。南半球相反);

(11)依据洋流的运动方向判断(如中低纬海区:北半球顺时针方向;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7.依据地理原理,掌握空间结构。

地理的空间结构是指多种地理事物间分布的综合特征。

如:冬夏气压场的分布大势,海水表层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合理布局等。这里主要是依据相应的地理原理进行分析、说明、评价。

8.掌握地理的整体性规律,建立空间联系。

地理学科的原理之一是整体性,即各地理要素之间都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因此在地理事物的分布上更表现为紧密的内在联系,并具有一定的规律。例如:

三、重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根据经纬度及相关地理事物判断区域

空间定位命题呈现方式

1. 依据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定位。

2. 通过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3. 根据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定位:如面积、轮廓和形状、气候、地形、植被、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

4. 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定位。

5. 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

例1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两个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2. 说明该地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原因。

3. 说明本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

【解析】根据经纬度以及等高线等信息进行区域定位。

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新疆北部,南部为天山山脉,北部为准噶尔盆地,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城市分布呈点状,沿河流、绿洲、山麓分布,说明水源条件成为城市分布主要因素。

【答案】 1. 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

2. 点状分布,沿河流、绿洲、山麓分布。本地气候干燥,水源是制约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水才有城市分布。

3.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分布大面积的沙质沉积物。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探究点二根据地理坐标定位

例2下图中①②③④是世界四条大河入海口附近,据此回答1~3题:

4. 四条大河的主要特点()

A. ①河流经大平原地区,流程较短

B. ②河流经沙漠地区,水量较少

C. ③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不大

D. ④河流经盆地地区,冬季为汛期

5. 四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①商品谷物农业

B. ②水稻种植业

C. ③混合农业

D. ④大牧场放牧业

6. 四地区所在的大洲()

A. ①全为发达国家

B. ②拥有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和输入地

C. ③以黑人为主

D. ④面积最小的一洲

【解析】主要考查根据地理坐标进行区域定位。首先根据经纬度坐标,确定①为密西西比河河口,②为恒河河口,③为巴拉那河河口,④为墨累河河口,再根据这些河流所在国有关地理特征加以分析判断。

【答案】 1. D 2. B 3. D

规律技巧提炼

1. 区域空间分析策略。

(1)大局观:从其所在地的大的区域范围来考虑。

(2)地理位置的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

(3)区域图中地理位置的推测:

特殊经纬线、特殊地理事物、海陆轮廓等。

2. 区域空间定位方法。

(1)地理坐标定位法:经纬度或直接读出或计算。

(2)海陆位置(轮廓)定位法:或深居内陆;或大陆东岸或西岸(沿海);或被海洋所包围(岛屿)。

(3)相对位置定位法:与周围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其地理位置。

(4)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河流、山脉、世界分区、世界主要国家、中国省级行政区。

(5) 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太阳高度的差值。

(6)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

(7)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定位法:图中河流、山脉、等高线、沙漠等图例、注记;比例尺大小确定区域范围大小;考题中特殊地名信息。

(8)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定位法:题干或问题中的区域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

3. 世界和中国重要地理事物定位举例。

(1)重要海峡(13个):

(2)重要运河(3个):

(3)重要海湾(6个):

(4)重要边缘海(10个):

(5)重要的地中“海”:

(6)世界地形之最(8个):

(7)中国地形:

(8)根据特殊定位点经纬度、确认世界重要国家或地区(9个国家):

四、课标新题借鉴

[2007届·山东省课改高考文综样题]下图为某地区水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A、B两条河流之间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山脉。请列举此山脉与我国哪些重要地理界线大致吻合。

2. B河流域若发生严重的水体污染事件,河水净化速度最慢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3. 请写出防治C湖西岸附近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合理化措施。

4. D所在省(区)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来源地之一。我国2001年加入WTO,当年南方某地榨油厂就进口美国大豆1 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该省(区)大豆却大量积压在农村。请根据下表分析这个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所在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收集有关资料,以该省区“大豆的出路”为题进行研究,应主要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试简述理由。

(注:其中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

【答案】 1. 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列举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

2. 冬季。理由:降水少,流量小;河流处于封冻期,流速慢。

3. 退耕还林还牧:保护好现有草场(实行轮牧、减少载畜量均可得分);建设人工草场等。(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4. 原因:该省大豆价格高,出油率低,加工成本高。(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方法:比较法。理由:选定对象进行比较,能找出差距和改进的措施。

【点评】本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 以某地区水系图为载体,整合了高中地理新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中的主干知识,综合性较强。试题既有学科基础规律和原理的考查;同时能力立意较强,较全面地考查了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区域比较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等。同时密切联系现实生活,通过较为巧妙的设问,隐含着对东北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的关注;2005年为“国际荒漠化年”,题目以呼伦贝尔草原面临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为切入点,要求综合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考查考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知程度;最后以东北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为背景,评价考生对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以及探【点评】本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 以某地区水系图为载体,整合了高中地理新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中的主干知识,综合性较强。试题既有学科基础规律和原理的考查;同时能力立意较强,较全面地考查了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区域比较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等。同时密切联系现实生活,通过较为巧妙的设问,隐含着对东北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的关注;2005年为“国际荒漠化年”,题目以呼伦贝尔草原面临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为切入点,要求综合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考查考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知程度;最后以东北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为背景,评价考生对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状况。本题的能力考核目标涉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层面的有关要求。其中,重点是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并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对有关现象、问题进行探究,创造性地审视或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