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CAN总线的多关节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多关节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多关节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多关节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基于STC89C51的CAN总线点对点通信模块设计

基于STC89C51的CAN总线点对点通信模块设计 [导读]随着人们对总线对总线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总线上的系统数量越来越多,继而出现电路的复杂性提高、可靠性下降、成本增加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阐述了基于SJAl000的CAN总线通信模块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以PCA82C250作为通信模块的总线收发器,以SITA-l000作为网络控制器。并以STCSTC89C5l单片机来完成基于STC89C5l的CAN通信硬件设计。文章还就平台的初始化、模块的发送和接收进行了设计和分析。通过测试分析证明,该系统可以达到CAN的通信要求,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 引言 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最底层的一种总线型拓扑网络,是可用做现场控制系统直接与所有受控设备节点串行相连的通信网络。在工业自动化方面,其控制的现场范围可以从一台家电设备到一个车间、一个工厂。一般情况下,受控设备和网络所处的环境可能很特殊,对信号的干扰往往也是多方面的。但要求控制则必须实时性很强,这就决定了现场总线有别于一般的网络特点。此外,由于现场总线的设备通常是标准化和功能模块化,因而还具有设计简单、易于重构等特点。 1 CAN总线概述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络,最初是由德国Bosch公司为汽车检测和控制系统而设计的。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其良好的性能及独特的设计,使CAN总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CAN总线本身的特点,其应用范围目前已不再局限于汽车行业,而向自动控制、航空航天、航海、过程工业、机械工业、纺织机械、农用机械、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及传感器等领域发展。目前,CAN已经形成国际标准,并已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它的直线通信距离最大可以达到l Mbps/30m.其它的节点数目取决于总线驱动电路,目前可以达到110个。 2 CAN系统硬件设计 图1所示是基于CAN2.0B协议的CAN系统硬件框图,该系统包括电源模块、MCU部分、CAN控制器、光电耦合器、CAN收发器和RS232接口。硬件系统MCU采用STC89C5l,CAN控制器采用SJAl000,CAN收发器采用PCA82C250,光耦隔离采用6N137。

CAN总线设计

微机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16*16点阵系统设计 专业: … 班级: 姓名: 学号: 地点: 时间: 指导老师:

~

摘要 现场总线是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网络,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它以总线为纽带,将现场设备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能够相互交换信息的控制网络,是一种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CAN总线也是现场总线的一种,它最初被应用于汽车的控制系统中,由于其卓越的性能,CAN总线的应用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汽车工业中,而被广泛的用到自动控制、楼宇自动化、医疗设备等各个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控制系统,通过对这一系统的制作流程来说明CAN总线的简单应用,文章主要是对本控制系统的三个硬件模块进行介绍及模块中相关芯片的应用,同时本文也对软件的编写进行了说明。 关键字:现场总线; CAN总线;单片机;控制系统

目录 1 绪论 (1) CAN总线的简单介绍 (1) CAN总线的优势 (1) 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 (2) 缩短了开发周期 (2) 已形成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 (2) 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2) 2 硬件电路设计 (3) 单片机模块 (3) STC89C52主要特性如下: (4) STC89C52RC单片机的工作模式 (5) CAN总线控制器模块 (6) SJA1000简介 (6) PCA82C250简介 (9) 通信模块和外围接口 (11) 通信模块 (11) 外围接口 (12) 3 CAN总线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3) 初始化程序 (13) 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功能 (15) 发送数据 (15) 接收数据 (17) 4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一 (21)

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作品 设计说明书 作品名称:多功能机械手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机电124班 扣号: 姓名:流星 2014 年 10 月 1 日

目录 一课题概述 (2) 1、选题背景 (2) 2、发展现状和趋势 (3) 3、研究调研 (4) 二机械手组成及工作过程 (6) 1、整体结构分析 (6) 2、所需器材 (6) 3、底座部分 (8) 4、躯干部分 (9) 5、上臂部分 (10) 6、手爪部分 (11) 7、机械手系统的总调试 (12) 三软件部分 (13) 1、机械手软件编制流程图 (13) 2、机械手运行控制程序图 (14) 四设计体会 (15) 一课题概述 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和各种创新机械结构的出现,工业机器人的作用在装配制造业产业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制造产业劳动力生产成本进一

步提高,这也使企业意识到用高速准确的机械自动化生产代替传统人工操作的重要性。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结合自己的专业机电一体化,我们选择多功能机械手来作为我们的设计题目。结合专业特点使用德国慧鱼机器人教学模型作为我们实现这一课题的元件。利用慧鱼模型的各种机械结构组装出机械手的机械部分,用pc编程实现对机械手的自动控制,利用限位开关来保护电机和控制机械手位置的准停。 这个课题可以充分的体现机电一体化的由程序自动控制机械结构的运动,对自己以前的所学的课程也是一种巩固。另一方面这个机械手可以实现一定的搬运功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 2、发展现状和趋势

CAN总线网络设计

1 引言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络,最初是由德国bosch公司为解决汽车监控系统中的自动化系统集成而设计的数字信号通信协议,属于总线式串行通信网络。由于can总线自身的特点,其应用领域由汽车行业扩展到过程控制、机械制造、机器人和楼宇自动化等领域,被公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现场总线之一。 can总线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总线式结构,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采用无源抽头连接,系统可靠性高。本设计在保证系统可靠工作和降低成本的条件下,具有通用性、实时性和可扩展性等持点。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整个can网络由上位机(上位机也是网络节点)和各网络节点组成(见图1)。上位机采用工控机或通用计算机,它不仅可以使用普通pc机的丰富软件,而且采用了许多保护措施,保证了安全可靠的运行,工控机特别适合于工业控制环境恶劣条件下的使用。上位机通过can总线适配卡与各网络节点进行信息交换,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和给下位机发送各种操作控制命令和设定参数。 网络节点由传感器接口、下位机、can控制器和can收发器组成,通过can收发器与总线相连,接收上位机的设置和命令。传感器接口把采集到的现场信号经过网络节点处理后,由can收发器经由can总线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换,上位机对传感器检测到的现场信号做进一步分析、处理或存储,完成系统的在线检测,计算机分析与控制。本设计can总线传输介质采用双绞线。 图 1 can总线网络系统结构 3 can总线智能网络节点硬件设计 本文给出以arm7tdmi内核philips公司的lpc2119芯片作为核心构成的智能节点电路设计。该智能节点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该智能节点的设计在保证系统可靠工作和降低成本的条件下,具有通用性、实时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下面分别对电路的各部分做进一步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 告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姓名: 组员: 指导老师: 时间:

一、课程设计设计目的 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电工电子学、单片机、机械设计、传感器等相关技术。初步掌握机器人的运动学原理、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理论,并应用于实践。经过学习,具体掌握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并使机器人能独立执行一定的任务。 基本要求:要求设计一个能走迷宫(迷宫为立体迷宫)的机器人。要求设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控制系统、传感器类型的选择及排列布局。要有走迷宫的策略(软件流程图)。对于走迷宫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有几个方面:控制电路设计,传感器选择以及安放位置设计,程序设计 二、总体方案 2.1 机器人的寻路算法选择 将迷宫看成一个m*n的网络,机器人经过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感知迷宫的形状,并将各个节点的与周围节点的联通性信息存储于存储器中,再根据已经构建好的地图搜索离开迷宫的路径。这里可选择回溯算法。对每个网格从左到右,每个网格具有4个方向,分别定义。并规定机器人行进过程中不停探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同时探测时按左侧规则,进入新网格后优先探测当前方向的左侧方向。探测过程中记录每个网格的四个方向上的状态:通路、不通或未知,探测得到不同状态后记记录,同时记录当前网

格的四个方向是否已被探测过。若某网格四个方向全部探测过则利用标志位表示该网格已访问。为了寻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径,记录当前网格在四个方向上的邻接网格序号,由此最后可在机器人已探测过的网格中利用Dijkstra算法找到最佳路径。并为计算方便,记录网格所在迷宫中行号、列号。并机器人探索过程中设置一个回溯网格栈记录机器人经过的迷宫网格序号及方向,此方向是从一个迷宫网格到下一个迷宫网格经过的方向。设置一个方向队列记录机器人在某网格内探测方向的顺序。设置一个回溯路径数组记录需要回溯时从回溯起点到回溯终点的迷宫网格序号及方向。 考虑到迷宫比较简单,且主要为纵横方向的直线,可采用让小车在路口始终左转或者始终右转的方法走迷宫,也就是让小车沿迷宫的边沿走。这样最终也能走出迷宫。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此方法。即控制策略为机器人左侧有缺口时,向左进入缺口,当机器人前方有障碍是,向右旋转180°,其余情况保持前进。 2.2 传感器的选择 由于需要检测机器人左侧和前方是否有通路,采用红外传感器对机器人行进方向和左侧进行感知。红外避障传感器是依据红外线的反射来工作的。当遇到障碍物时,发出的红外线被反射面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到,信号输出引脚就会给出低电平提示信号。本机器人系统的红外避障信号采用直接检测的方式进行,直接读取引脚电平。传感器感应障碍物的距离阈值能够经过调节

课程设计--CAN总线

课程设计 题目 CAN通信 二级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 107070103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熊文 考核项目 设计50分平时 成绩 20分 答辩30分 设计质量 20分 创新设计 15分 报告质量 15分 熟练程度 20分 个人素质 10分 得分 总分考核等级教师签名

摘要: CAN总线是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ontr01ler AreaNetwork)的简称。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由于其高性能、高可靠性及独立的设计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控制系统中。SJAl000是一个独立的CAN控制器,PCA82C200的硬件和软件都兼容,具有一系列先进的性能,特别在系统优化、诊断和维护方面,因此,SJAl000将会替代PCA82C200。SJAl000支持直接连接到两个著名的微型控制器系列80C51和68xx。下面以单片机AT89C52和SJAl000为例,介绍CAN总线模块的硬件设计和CAN通信软件的基本设计方法。 关键词:AT89S52 CAN通信 SJA1000

目录: (一) 背景: (二) CAN介绍 (三) SJA1000内部结构和功能简介 (四) 硬件电路图 (五) 初始化程序 (六) 测试 (七) 总结

一背景: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数据总线是一种极适于汽车环境的汽车局域网。CAN总线是德国Bosch公司为解决汽车监控系统中的 复杂技术难题而设计的数字信号通信协议,它属于总线式串行通信网 络。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独特的设计思想,与同类车载网络相比,CAN总线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可靠、实时和灵活的优点。 1991年9月Philips半导体公司制定并发布了CAN技术规范(版本 2.0),该技术规范包括A部分和B两部分,其中2.0A给出了CAN报文的标 准格式;2.0B给出了标准和扩展两种格式。此后,1993年11月ISO正 式颁布了道路交通运输工具一数据信息交换一高速通信控制器局域 网(CAN)的国际标准IS011898,为控制器局域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铺 平了道路。 二CAN介绍 CAN通信的特点: (1) CAN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具有国际标准且成本较低的现场总线; (2) CAN废除了传统总线的站地址编码,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为 多主方式工作,不分主从,通信方式灵活,通过报文标识符通信,可 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无需站地址等节点信息。 (3) CAN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当多个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信 息时,优先级较低的节点会主动地退出发送,而最高优先级的节点可 不受影响地继续传输数据,从而大大节省了总线冲突仲裁时间。尤其 是在网络负载很重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网络瘫痪情况(以太网则有可

机器人创新设计课程总结

机器人创新设计课程总结 苏登自动化1509 学号20153800 记得当初选择机器人创新设计这门课程有很多原因,其一是自己喜欢机械结构,对和机械自动化有关的课题感兴趣,还有一个原因是刚刚看完BAYMAX这部好评如潮的电影,被其中各色各样的机器人所打动。在选择这门课程时心里还是有一些犹豫,担心自己在这方面毫无基础,难以跟上课程进度,再者担心考试太难,拿不到好成绩。然而事实证明,我当初选择这门选修课的决定是正确的,期间不但接触到了最新的机器人概念和进展,还认识到了专业的老师,很多有想法有能力的朋友,最重要的是我完全是因为兴趣而不是为了完成修学分的任务,因此哪怕期间有所困难,哪怕偶尔感觉枯燥,我都觉得没有白费时间。 如果说这门课程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我的总结是:实践,参与。机器人不是纸上谈兵的东西,机器人从开端到如今的繁荣,都是一个个实验,一个个失败铸造的结果。对此,我对我们的指导老师李海龙老师深感敬佩。短短半个学期的时间,不多的上课机会,李海龙老师拿出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做课堂展示,又拿出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组装,展示机器人,更不用说课下我们在网上查找资料,为机器人编程这类直接接触机器人的时间。很多人把选修课看作水课,我想说的是,咋们的机器人创新设计不是水课。 在课堂展示的PPT中,我负责的是智能机器人这一部分。期间花了很多的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在我以往的印象中,真正智能的机器人应该可以具有自我学习的功能,而不仅仅是依靠事先储存的数据。比如可以自己根据实际问题,根据发生过的事件自动储存记忆更新数据库。在我整理完智能机器人这一部分的资料后,我发现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尚未达到这一高度,机器人做出的判断也仅仅只是基于现有的数据,无法自己学习,更不用说产生灵感之类的智慧了。舍友问我:“你上网查这些资料有什么意义?”,可能这些东西不会对我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作为自动化的学生,在以后系统地接触到机器人的时候,甚至自己有点小小的成绩的时候,我可以在心里提醒自己:我离真正的智能机器人还差的很远。正如乔布斯所说,当初我在大学选修书法课,我看不到任何的直接作用,但是若干年后,我把在书法上的知识运用到了苹果电脑里,如果当初我没有选择书法课,那么现在你们的电脑里就不会有如此美丽的字体。为自己的兴趣,为团队的成果而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本来就非常值得。 认清团队的力量,这是我在机器人创新设计课程上的第二个收获。在最后的机器人组装上,没有专门的讲解,仅仅是一百四十多页的图纸。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组长曹旭分工明确,组装的工作进行的井井有条,期间有各种错误,盲区,但是我们没有松懈,没有气儽,正如之前所说,机器人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在组装机器人的过程中,我们被机器人的魅力深深吸引,似乎一个个零件都有了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的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例如在第一个机器人完成后,我们经过讨论决定该做一个分拣机,但是在分拣机完成后出现了识别失误,物品分拣不可靠的情况。面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讨论,分析原因,在多方面作出了改进,在原图纸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最终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在课堂展示上向全班同学展示了我们的成果。组装机器人这一段时间向我展示了团队的力量,无论是在以后的生活还是科研中,团队至上将是我的座右铭。 最后,作为九组的一员,我衷心感谢我们九组的所有组员和曹组长所做出的努力,正是因为你们,让这堂趣味无穷的课程增添了几分感动和思念。最后付几张组装机器人的照片:

CAN总线设计(最终版)(1)

CAN-USB适配器设计 ***** 指导老师:***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设计提交日期:**年**月 摘要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和计算机外设接口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与计算机快速有效的连接又有了更多的方案。USB作为一种新型的接口技术,以其简单易用、速度快等特点而备受青睐。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新型USB接口芯片CH372的CAN总线网络适配器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种使用USB接口实现CAN总线网络与计算机连接

的方案。利用芯片CH372可在不了解任何USB协议或固件程序甚至驱动程序的情况下,轻松地将并口或串口产品升级到USB接口。该系统在工业现场较之以往的系统,可以更加灵活,高速,高效地完成大量数据交换,并可应用于多种控制系统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USB;CH372;CAN;SJA100;适配器 目录 1.设计思想 (3) 2.CAN总线与USB的转换概述 (4) 3. 适配器硬件接口设计 (5) 3.1 USB接口电路 (5)

3.2 CAN总线接口电路 (7) 4.USB通用设备接口芯片CH372 (8) 4.1 概述 (8) 4.2 引脚功能说明 (9) 4.3 内部结构 (9) 4.4 命令 (10) 5.软件设计 (10) 5.1 概述 (10) 5.2主监控程序设计 (12) 5.3 CAN和USB接口芯片的初始化 (13) 5.4 CAN报文的发送 (15) 5.5 CAN报文的接收 (17) 5.6.自检过程 (19) 5.7 USB下传子程序设计 (20) 5.8 USB上传子程序设计 (22) 5.9.USB—CAN转换器计算机端软件设计 (23) 6. 抗干扰措施 (25) 7. 估算成本 (26) 8. 应用实例介绍 (27) 9 总结及设计心得 (28) 10 参考文献 (28) 1 设计思想 现场总线网络技术的实现需要与计算机相结合。目前,在微机上扩展CAN总线接口设备一般采用PCI总线或者RS-232总线。PCI虽然仍是高速外设与计算机接口的主要渠道,但其主要缺点是占用有限的系统资源、扩展槽地址;中断资源有限;并且插拔不方便;价格较贵;而且设计复杂、需有高质量的驱动程序保证系统的稳定;且无法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扩

智能机器人综合设计

项目设计报告撰写要求及说明 一、撰写内容要求 撰写内容必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概述 2.需求分析 3.概要设计 4.详细设计 5.系统实现 6.系统测试 7.结论 8.参考文献 二、撰写格式要求 1.目录 目录由设计(论文)的章、节、条、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章节既是设计(论文)的提纲,也是其组成部分的标题。目录的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 “目录”两字采用一级标题排版;章题目和结尾内容题目采用二级标题排版;节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居左;条题目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左缩进2个字符。须注明各题目的起始页码,页码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题目与页码用“……”相连。 2.正文部分 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结论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符合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结论:准确、完整、明确、精练。但仍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装订规格要求 纸张大小:纸的尺寸为标准A4纸。 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mm。 装订:封面、目录和参考文献单面打印,其余部分双面打印,沿长边装订。 正文字体字号:中文小4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型,全文统一。 页码: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字号与正文字体相同,页底居中,数字两侧用一字横线修饰,如-3-。 页眉:自正文页起加页眉,眉体使用单线,页眉字体为5号楷体。 封面:采用统一的标准封面。 ●标题要求 主体部分按章、节、条、项分级,在不同级的章、节、条、项阿拉伯数字编号之间用“

●主体部分 (a)绪论、正文、结论部分除有标题要求外,汉字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外文、数字字号与同行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b)插图:插图包括图解、示意图、构造图、框图、流程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插图注明项有图号、图题、图例。图号编码用章序号。如“图3.1”表示第3章第1图。图号与图题文字间置一字空格,置于图的正下方,图题用5号宋体,须全文统一。图中标注符号文字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c)表:表的一般格式是数据依序竖排,内容和项目由左至右横读,通版排版。表号也用章序号编码,如:表3.1是第3章中的第1表。表应有表题,与表号之间置一字空格,置于表的上方居中,用5号宋体,须全文统一。表中的内容和项目字号不大于表题的字号。 (d)公式:公式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正文中引用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可以按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式(3-1)表示第3章第1式,公式一般单行居中排版与上下文分开,式号与公式同行居公式右侧排版。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如下: 书籍:[1] 作者1,作者2.书名[M],出版社,出版年 网址:[2] 作者.名称[EB/OL],网址,年.月 期刊:[3] 作者1,作者2.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年代,卷(期): 起止页码 例如: [1] 作者1,作者2.Eclipse从入门到精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作者.软件设计模式[EB/OL],https://www.doczj.com/doc/6b7986227.html,/10289.htm,2004.3 [3] 作者1,作者2.论文名称[J],清华大学学报,2005,4(1):26-35

CAN总线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CAN总线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100083) 邬宽明 摘 要:论述了CAN总线系统设计中系统时钟和位时间的选定、CAN中断服务程序编制以及较长报文拼接等问题。 关键词:CAN总线设计 系统时钟 位时间 中断服务 报文拼接 CAN总线是德国Bo sch公司在80年代初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总线,它是一种多主总线系统,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通信速率可达1M bp s。CAN总线通信控制器中集成了CAN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可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包括零位的插入 删除、数据块编码、循环冗余检验、优先级判别等项工作。CAN协议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废除了传统的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使网络内的节点个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数据块的标识码可由11位(按CAN技术规范210A)或29位(按CAN 技术规范210B)二进制数组成,因此可以定义211或229个不同的数据块。这种按数据块编码的方式,还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一点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非常有用。数据段长度最多为8个字节,可满足通常工业领域中控制命令、工作状态及测试数据的一般要求。同时,8个字节不会占用总线时间过长,从而保证了通信的实时性。CAN协议采用CRC检验并可提供相应的错误处理功能,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CAN的这些卓越特性,极高的可靠性和独特的设计,特别适合工业过程监控设备的互连,因此,越来越受到工业界重视,并已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1993年11月ISO正式颁布了道路交通运载工具—数字信息交换—高速通信控制器局部网(CAN)国际标准(ISO11898)。为控制器局部网标准化、规范化推广铺平了道路。可以预料,控制器局部网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是指日可待的。 本文分别论述CAN总线系统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系统时钟和位时间如何选定、CAN中断服务程序如何安排以及较长报文如何拼接等几个问题。 1 系统时钟和位时间的选定 在CAN控制器中提供两个总线定时寄存器,其中总线定时寄存器0(BR T0)可决定波特率予分频(BR P)和同步跳转宽度(SJW)的数值,其低六位(D5~D0)用来确定系统时钟,而其高二位(D7,D6)用来确定同步跳转宽度(SJW)。总线定时寄存器1(BR T1)可决定位周期宽度、采样点位置和在每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的次数,其D3~D0用于T SEG1,而D6~D4用于T SEG2并按下式计算: t TSEG1=t SCL(8T SEG1.3+4T SEG1.2+2T SEG1.1 +T SEG1.0+1) t TSEG2=t SCL(4T SEG2.2+2T SEG2.1+T SEG2.0+1) 图1 每位时间和采样点位置T SEG1和T SEG2可 确定每位的时钟周期数目 和采样点位置,如图1所 示 若P8XC592复位请求 位被置为高,这两个寄存器 均可被访问(读 写)。系统时 钟t SCL可使用下列等式计算: t SCL=2t CL K(32BR P.5+16BR P.4+8BR P.3+4BR P.2 +2BR P.1+BR P.0+1) 其中:t CL K为P8XC592振荡器的时钟周期 实例:设晶体振荡器频率为16M H Z,BTR0=00H, BTR1=14H,计算系统时钟和位时间 由给定BTR0和BR T1值可知: BR P.5,BR P.4,BR P.3,BR P.2,BR P.1和BR P10均为0,另外,除T SEG112和T SEG210为1外,其余系数均为01因此有, t SCL=2t CL K(32×0+16×0+8×0+4×0+2×0 +0+1)=2t CL K t TSEG1=t SCL(8×0+4×0+2×0+1)=5t SCL t TSEG2=t SCL(4×0+2×0+1×0+1)=2t SCL t b=(1+5+2)t SCL=2×8×t CL K=1M bp s 此时同步跳转宽度(SJW)为 t SJW=t SCL(2SJW.1+SJW.01+1)=t SCL即1 8(Λs)实例2:设晶体振荡器频率为16M H z,BTR0= 7FH,BTR1=7FH,计算系统时钟和位时间 由给定BR T0和BR T1值可知: BR P15,BR P14,BR P13,BR P12,BR P11,和BR P10,均为1,另外,T SEG11X和T SEG21X亦均为 81四通电脑应用美国德州工控机6257723062577231 《电子技术应用》1998年第9期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材料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姓名: 组员: 指导老师: 时间:

一、课程设计设计目的 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电工电子学、单片机、机械设计、传感器等相关技术。初步掌握机器人的运动学原理、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理论,并应用于实践。通过学习,具体掌握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并使机器人能独立执行一定的任务。 基本要求:要求设计一个能走迷宫(迷宫为立体迷宫)的机器人。要求设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控制系统、传感器类型的选择及排列布局。要有走迷宫的策略(软件流程图)。对于走迷宫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有几个方面:控制电路设计,传感器选择以及安放位置设计,程序设计 二、总体方案 2.1 机器人的寻路算法选择 将迷宫看成一个m*n的网络,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感知迷宫的形状,并将各个节点的与周围节点的联通性信息存储于存储器中,再根据已经构建好的地图搜索离开迷宫的路径。这里可选择回溯算法。对每个网格从左到右,每个网格具有4个方向,分别定义。并规定机器人行进过程中不停探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同时探测时按左侧规则,进入新网格后优先探测当前方向的左侧方向。探测过程中记录每个网格的四个方向上的状态:通路、不通或未知,探测得到不同状态后记记录,同时记录当前网格的四个方向是否已被探测过。若某网格四个方向全部探测过则利用标志位表示该网格已访问。为了寻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径,记录当前网格在四个方向上的邻接网格序号,由此最后可在机器人已探测过的网格中利用Dijkstra算法找到最佳路径。并为计算方便,记录网格所在迷宫中行号、列号。并机器人探索过程中设置一个回溯网格栈记录机器人经过的迷宫网格序号及方向,此方向是从一个迷宫网格到下一个迷宫网格经过的方向。设置一个方向队列记录机器人在某网格内探测方向的顺序。设置一个回溯路径数组记录需要回溯时从回溯起点到回溯终点的迷宫网格序号及方向。 考虑到迷宫比较简单,且主要为纵横方向的直线,可采用让小车在路口始终左转或者始终右转的方法走迷宫,也就是让小车沿迷宫的边沿走。这样最终也能走出迷宫。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此方法。即控制策略为机器人左侧有缺口时,向左进入缺口,当机器人前方有障碍是,向右旋转180°,其余情况保持前进。 2.2 传感器的选择

CAN总线系统智能节点设计

https://www.doczj.com/doc/6b7986227.html, CAN总线系统智能节点设计 作者:邹继军饶运涛 信息工程系 华东地质学院 摘要:CAN总线上的节点是网络上的信息接收和发送站;智能节点能通过编程设置工作方式、ID地址、波特率等参数。它主要由单片机和可编程的CAN通信控制器组成。本文介绍这类节点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其中软件设计包括SJA1000的初始化、发送和接收等应用中的最基本的模块子程序。 关键词:总线节点CAN 控制器 引言: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又称控制器局域网,是Bosch公司在现代汽车技术中领先推出的一种多主机局部网,由于其卓越的性能、极高的可靠性、独特灵活的设计和低廉的价格,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控制、智能大厦、小区安防、交通工具、医疗仪器、环境监控等众多领域。CAN已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规范已被ISO国际标准组织制订为国际标准,CAN 协议也是建立在国际标准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基础上的,主要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用户可在其基础上开发适合系统实际需要的应用层通信协议,但由于CAN总线极高的可靠性,从而使应用层通信协议得以大大简化。 CAN总线与其他几种现场总线比较而言,是最容易实现、价格最为低廉的一种,但其性能并不比其他现场总线差。这也是目前CAN总线在众多领域被广泛采用的原因。节点是网络上信息的接收和发送站,所谓智能节点是由微处理器和可编程的CAN控制芯片组成,它们有两者合二为一的,如芯片P8XC592,也有如本文介绍的,独立的通信控制芯片与单片机接口,后者的优点是比较灵活。当然,也

基于STM32F407的双CAN总线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F407的双CAN总线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是基于意法半导体(ST)新推出的一款高性能CortexTM-M4内核的ARM 芯片STM32F407ZGT6,进行的双CAN总线设计。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ST提供的可视化图形界面开发工具STM32Cube进行底层驱动的配置,简化了设计工作。但由于该工具链接的固件库函数存在传递参数错误,使得CAN总线无法接收数据,本文对该库函数进行了更正。 【关键词】STM32F407;CAN;STM32Cub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Double CAN Buses on STM32F407 LIU Peng (Chinese Electr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any 20th Institute,Xi’an Shaanxi 710068,China) 【Abstract】Based on a high-performance ARM with CortexTM-M4 core which launched by STMicroelectronics (ST)--STM32F407ZGT6,the double CAN bus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A visual graphical interface-STM32cube which is provided by ST,is used to configure the underlying driver in this development process. It simplifies the design work. However,

机器人综合设计与实践之慧鱼机器人创意设计报告

机器人综合设计与实践之 慧鱼机器人创意设计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报告提交时间: 2017 年 12 月 18 日

1、作品名称:承载汽车停车装置 2、主要材料:慧鱼创意组合模型 3、设计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出行啊是越来越方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成为了热点话题,出行方面,还有限号等措施来进行限制,但一辆车,无论如何限号,停车总是一辆车要实打实的占一个车位的,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年代,停车位是越发珍惜。 我们小组就以此为契机设计了这款承载汽车停车装置,为的就是为解决停车难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我们大学生的一点思路。而理论上我们的这个装置思路,可将停车位土地的利用提高四倍左右。切实解决了停车位稀缺引发争抢的问题。 4、设计与制作步骤 □1计构思及设计草图: 我们组五个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最后选定做简易可实施的高空停车装置,

并放弃了摩天轮式的传车和文具盒式的停车方式,最后选用可施行的货运传送方式。 □2基本骨架: 我们组选用长条行快上下左右两层来模拟楼层,做到了简单,神似,美观的效果。 □3货运传送装置:

经过一系列的的尝试失败后,我们组自制出了货运式的传送装置。 □4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方面的问题我们组才用了电机动力,可施行,具有可靠性。□5装运车辆的框架:

这对于我们组来说是个难题,多次失败后,组长决定才用电梯式的方式将车辆运送到高空楼层进行停放。可靠。 □6进行骨架,动力装置,传送装置的合并与组装。 □7进行局部修改,让装置高端大气上档次。

CAN总线硬件设计

EDN-CAN总线助学【之八】-CAN总线硬件设计 这一讲我们详细介绍一下CAN总线通讯模块的硬件设计:CAN总线学习板上C AN通讯模块的设计。包括三个部分:(1)与CPU的接口;(2)CAN控制器SJA1000与驱动器82C250接口及其他外围电路;(3)82C250外围电路。 电路如下: 1 SJA1000与CPU接口 我们在学习单片机原理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学习过RAM,ROM,I/O口扩展。大家可以把SJA1000看作一个外部的RAM,扩展电路十分简单。SJA1000支持两种模式单片机的连接,我们选用的是8051系列的单片机,所以选择的是I ntel模式。 (1)SJA1000的数据线和地址线是共用的,STC89C52的数据线和地址线也是共用的,这就更加方便了,直接连接就OK了。 (2)既然数据线和地址线共用,必须区分某一时刻,AD线上传输的是地址还是数据,所以就需要连接地址锁存信号 ALE。 (3)随便使用一个单片机管脚作为SJA1000的片选信号,我们学习板使用的是P20。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接地。

(4)读写信号直接和单片机连接就行了,就不必多说了! (5)我们采用单片机的IO口线控制SJA1000的RST管脚,是为了软件可以实现硬复位SJA1000芯片。 (6)SJA1000的中断管脚连接单片机的INT1外部中断。当收到一包数据后,通知CPU。 2 SJA1000与82C250的接口及其他外围电路 (1)SJA1000有两路发送和接收管脚,CAN总线学习板使用了第0路。与82 C250的连接比较简单,直接连接就可以了。但应该数据发送和接收管脚不要接反了。而且我们增加了通讯状态指示灯,便于调试。 (2)时钟电路:SJA1000的最高时钟可达24M,我们学习板使用的是16M的晶振。另外增加了一个启动电阻R9(10M欧姆)。 (3) 3 82C250外围电路 (1)CANH和CANL管脚增加阻容电路,滤除总线上的干扰,提高系统稳定性。(2)RS管脚为斜率电阻输入。通过这个管脚来选择82C250的工作模式:高速模式(应用与对数据传输速率高的情况,通讯数据线最好是屏蔽的);斜率模式(速度较低,通讯线可以是普通的双绞线)。准备模式(应用于对功耗要求比较高的场合)。我们的学习板采用的是斜率模式,方便大家学习。 (3)J3是外部总线的连接口。 (4)J4是终端电阻的选择端。 到现在为止,CAN总线学习的硬件部分就介绍完了,请等待下面的软件试验部分!

机器人设计

《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宝贝车机器人 课程报告 班级:电信学院13306 人员:王丽春 同组人员:陈天、刘棒锦 时间: 2015.11.14 指导教师:杨杰、汤博文 地点:工业中心3021

一、课程目的、任务及要求 1.1课程目的 ①通过训练,了解一个完整的、可以运动的机器人应由那几部分组成。理解每一个机器 人都是根据特定要求而设计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将使用要求分析清楚,确定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参数,包括: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任务执行参数等。 ②了解目前机器人的能量供给的各种形式,掌握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的供电方式。 ③理解机器人的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 ④了解机器人探测周边环境的传感器有那些,掌握传感器的信号如何传送给单片机的。 ⑤理解机器人是如何根据传感器的信息做出决策。 ⑥掌握机器人如何运动,并且了解机器人运动的其它方法。 ⑦理解机器人与用户交换信息的各种方法。 ⑧培养团队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 1.2课程任务及要求 ③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如何实现运动。 ④掌握宝贝机器人的控制部分和运动部分的供电方式,并画出这两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⑤理清宝贝机器人的人机交互关系,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如何实现人机交互(通过串口调试软件实现人机交互)。 ⑥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有那些传感器,传感器的信息是如何传送到单片机的。 ⑦完成宝贝机器人的触觉导航,并陈述清楚其原理。 ⑧能在实验中迅速排除各种故障。 ⑨鼓励创新,在完成前八个任务的前提下,尽量能做出新的开发,如果现有硬件条件不 满足,可以陈述清楚创新原理。 二、课程准备 2.1 实验设备 硬件:PC机一台、AT89S52型单片机、机器人组件、ISP下载电缆、串口线、电池 软件:Keil uVision4 IDE集成开发环境、progisp172软件下载工具、串口调试软件2.2机器人的组装和软件的安装及初步应用 2.2.1组装宝贝车机器人 “宝贝车”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一款机器人,在使用及编程控制其运动之前,首先要进行组装,步骤如下: (1)安装机器人底盘硬件 零件列表:宝贝车底盘、螺柱、盘头螺钉、13/32英寸的橡胶圈 1.将13/32英寸的橡胶套圈插到宝贝车底盘中心的孔内,确保底盘中心孔的边缘嵌在 橡胶圈的凹槽中; 2.用4个螺钉将螺柱固定在底盘上。 (2)拆除伺服喉,将电机安装在底盘上 零件列表:宝贝车底盘(已部分组装好)、连续旋转电机、螺钉3/8英寸4-40、 螺母 4-40 1.用螺钉和螺母将电机固定在底盘上,为了最好性能,需从里面将电机放入底盘。由于

机器人课程设计

机器人课程设计

沈阳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三自由度微型直角坐标工业机器人模型设计 系别自控系班级测本081 学生姓名步勇捷学号 310110 指导教师祝尚臻职称讲师 起止日期: 1 月 2 日起——至年 1 月13 日止

沈阳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三自由度直角坐标工业机器人设计系别自动控制工程系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课程设计进行地点: F430 任务下达时间: 12月31日 起止日期:年 1 月2日起——至年 1 月13日止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批准 三自由度直角坐标工业机器人设计

1 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1.1 设计目的: 1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单片机、机械设计、传感器等相关技术。 2初步掌握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原理、传动机构、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并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中。 3经过学习,掌握工业机器人的驱动机构、控制技术,并使机器人能独立执行一定的任务。 1.2 基本要求 1要求设计一个微型的三自由度的直角坐标工业机器人; 2要求设计机器人的机械机构(示意图),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及必须的内外部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布局。 3要有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电路。 1.3 发挥部分 自由发挥 2 设计过程及论文的基本要求: 2.1 设计过程的基本要求 (1)基本部分必须完成,发挥部分可任选; (2)符合设计要求的报告一份,其中包括总体设计框图、电路原理图各一份; (3)设计过程的资料保留并随设计报告一起上交;报告的电子档需全班统一存盘上交。

2.2 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打印,包括附录中的图纸。项目齐全、不许涂改,不少于3000字。图纸为A4,所有插图不允许复印。 (2)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成绩评审意见表、中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设计思路、设计框图、各部分电路及相应的详细的功能分析和重要的参数计算、工作过程分析、元器件清单、主要器件介绍)、小结、参考文献、附录(总体设计框图与电路原理图)。 3 时间进度安排 -12-30 沈阳工程学院 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系(部):班级:学生姓名:

机器人课程设计

机器人课程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沈阳化工大学机器人课程设计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0901 姓名:许伟博 学号:09130109

目录 第一章绪言 (2) 、目的和意义 (2) 、设计内容 (2) 、机器人硬件 (2) 、设计任务 (3) 、运行框图 (3) 第二章机器人触觉导航 (4) 、安装并测试机器人胡须 (4) 、测试触须传感器 (7) 、C语言程序如下 (7) 第三章机器人红外导航 (7) 、使用红外线发射和接收器件探测道路 (7) 、搭建并测试IR发射和探测器 (8) 、测试红外发射探测器 (8) 、探测和避开障碍物 (8) 第四章心得体会 (10)

第一章绪言 、目的和意义 机器人涉及机械、电子、传感、控制等多个领域和学科。本课程设计是在《机器人学》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多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实现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综合与应用,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目的。 、设计内容 1.2.1、机器人硬件 本课程设计使用实验室已有的移动机器人。机器人有两个驱动轮、一个从动轮,驱动轮由舵机直接驱动。机器人控制器为89S52单片机。 图1 机器人结构简图

1.2.2、设计任务 利用多传感器技术,实现对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及控制。具体为:控制机器人在规定的场地内避开障碍物走遍整个场地。 场地长,宽,场地四周为高的挡板。场地如图2所示。 、运行框图

第二章机器人触觉导航 本章你将通过给你的机器人增加触觉传感器学习如何使用这些端口来获取外界信息。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自动化系统(不仅仅是机器人),无非都是通过传感器获取外界信息,通过接口进入计算机(或者单片机),由计算机或单片机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计算和决策,生成控制命令,然后通过输出接口去控制系统相应的执行机构,完成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因此,学习如何使用单片机的输入接口同学习使用输出接口同等重要。 许多自动化机械都依赖于各种触觉型开关,例如当机器人碰到障碍物时,接触开关就会察觉,通过编程让机器人躲开障碍物;旅客登机桥在靠近飞机时为了保护昂贵的飞机,在登机桥接口安装触须,当登机桥离飞机很近后触须就会碰到飞机,立即通知控制器提醒离飞机已经很近了,需要降低靠近速度;工厂利用触觉开关来计量生产线上的工件数量;在工业加工过程中,也被用来排列物体。在所有这些实例中,触觉开关提供的输入通过计算机或者单片机处理后生成其它形式的程序化的输出。 本章中,你将在机器人前端安装并测试一个称为胡须的触觉开关。你将对机器人大脑编程来监视触觉开关的状态,以及决定当它遇到障碍物时如何动作。最终的结果就是通过触觉给机器人自动导航。 、安装并测试机器人胡须 编程让机器人通过触觉胡须导航之前,首先必须安装并测试胡须。图3所示是安装机器人触觉胡须所需的硬件元件清单,包括: 1.金属丝2根 2.平头M3×22盘头螺钉2个 3. 13mm圆形立柱2个 4. M3尼龙垫圈2个 5. 3-pin公-公接头2个 6. 220Ω电阻2个 7. 10kΩ电阻2个 图3 胡须硬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