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阅读指导

散文阅读指导

散文阅读指导
散文阅读指导

散文阅读一直是肇庆语文中考的重头戏,也是学生在考试最容易失分的一个知识点。如何有效地做好散文阅读的备考复习呢?

(一)方法指导篇

【课标点击】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准备】

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

二、散文分类。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

【考点对接】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

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6分析)。

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解题支招】

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其特殊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需要厚实的知识基础。在散文的阅读测试题中,经常出现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实写、虚写、以动写静、以声写静、细节描写等内容;这些相关的知识都应具备。如果连题目的内容都无法看懂,是谈不上准确答题的。2.需要认真细腻的品析。散文重在情昧,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写景、抒情,总是讲究意味深长,它的一词一句,都是为着“意味”,为着“情感”。我们在赏析阅读中,在应试阅读中,也都要注重从字里行间看出它所蕴含的情味来,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品”,善于“析”。散文阅读中很多考点所涉及的都是细节化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细致耐心地答题。

(二)能力提升篇

【直通考场】

在中考散文阅读的考查上,不论是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文,其阅读过程、临场解题思路大同小异。请看2006年湖北荆州市中考散文阅读题:

美丽乌龟

我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翠绿色的壳上有着咖啡色的花

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不眨。

是在一位朋友的画室里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鸟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来历。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他没想到世界上竞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高价才从原主人处购得。

但是,这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30公斤,怎么带回来呢?通过了动物出口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用货箱托运了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它死掉了,就留着做标本。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大跳。”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航行超过万里、在木箱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

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二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o”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

(作者:佚名,选文有改动)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10字:以内)

2.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20字以内)

3.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的感悟。

4.从构思技巧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对比”。

6.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慨。

【试题解析】《美丽乌龟》是一篇叙事散文,叙写的故事很简单,没有曲折的内容,没有紧张动人的场面,也没有激动人心的细节,但作者睹龟“思”人,以小见大,从一只乌龟的生死故事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于是就赋予这篇文章以丰富的内涵。

第1题要求我们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思路。所以第一关要准确把握什么是“表达方式”,然后才能答题。所谓“表达方式”,指的就是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书面或口头的“写作”方式。于是我们就可以回答“叙议结合”。当然,答“先叙后议、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均可,但最好不回答“有叙有议”。

第2题要注意对答题的严格限定,即要求我们“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换个说法,就是要我们来概括文中故事的情节。于是我们就可概括出这样的情节:购得乌龟,运回乌龟,乌龟撑死;也可以这样概括:买乌龟,运乌龟,喂乌龟,乌龟撑死。答这样的题,也允许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

第3题要联系到前面已经有了的答题铺垫,即这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再看看题目中的提示,这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再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这儿表达的,是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如果再简洁一点,答“人生”、“生命”也是可以的。

第4题比较容易找到答案。这个画线句说到“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那么,下文中的‘‘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就一定是与之照应的。.

第5题答题的关键是集中目标。题目中要求说说“对比”,但没有指出要我们说说与什么有关的对比。既然文章是写乌龟的,那么毫无疑问这“对比”一定与写乌龟有关。于是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点来阅读文本,发现“对比”,可以进行如下的表述:①乌龟忍饥挨饿却活下来与吃得太饱而撑死形成对比。②乌龟的来之不易与很快死去形成对比。③在很长的时间内都饿不死与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撑死形成对比。④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与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形成对比。以上只要答出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当然,表述与之相近就行。

第6题有三个限定:①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②只写一句话;③这句话是表达自己的感慨的。所写句子一定要符合这三个条件。最为重要的是这个句子要表现出一定的理性,不能写出“乌龟真可怜啊"这样的话语。类似“优患带给人生的斗志,安乐使人丧失活的斗志”,“希望远离忧患追求安乐的人,很少会想到忧患给人带来的勇气与力量”,“人因为安乐而死,由于忧患而生”等答案都是可以的。

【实战演练】

(一)请你记得歌唱

①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在四个月大时成了聋儿。在母亲竭尽全力的教导下,他终于理解了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并慢慢学会开口说话,普通话说得甚至比一般孩子还标准。

②可是一进学校,他的助听器还是引起了其他孩子们的好奇。有时’,他听不清楚老师提的

问题,答非所问,也会遭来哄堂大笑。这一切都让他很沮丧,他恨不得把助听器摔烂,再也不去学校。

③母亲安慰他,他不听,哭着问:“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母亲回答,他是医生一针给打聋的。他哭得更厉害:“我恨他,我要找他报仇!”母亲难过地别过头去:“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这样了。”

④他只能接受现实,并比其他同学更努力。小学时的听写课,同学们只需记住单词,他还要记住单词的秩序,老师嘴巴动一下,他就写一个,同样拿了满分。他甚至主动报名参加北京市、区中小学生朗诵比赛,第一次上台吓得双腿发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词,望着众多正在注视他的听众,他终于鼓足勇气开口,结果获得了一等奖。

⑤努力总有回报,他一直是学校骨干,并且日益自信起来。

⑥可是,因为是聋儿,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乐课的考试。那天音乐课下课时,老师说:“大家都准备一下,明天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其他同学都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他却犯难了。他一直不大会唱歌,难以把握节奏。回家后,他愁眉苦脸,母亲就一边弹钢琴一边教他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哑了,但还是跑调。节奏很对,但他完全是在“说歌”,一个字一个字无比认真地说。母亲摸摸他的头说:“考试时你就这样唱吧。”他说好。母亲又严肃地叮嘱道:“可能大家会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坚持把歌唱完。”

⑦第二天音乐课考试,轮到他上台了。他舔舔发干的嘴唇,跟着节奏开始“唱”歌。第一句的话音才落,教室里的同学已经笑翻了天。他不理会,在笑声中仍然继续自己的歌唱。他就这样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唱”完。

⑧教室里不知何时已经安静了下来,他突然发现,同学和老师的眼睛里都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接着,他看到了同学们在使劲鼓掌。

⑨他就是梁小昆,曾多次参加专题电视节目制作,是电影《漂亮妈妈》中的郑大的原型。时下他正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摄影界已经小有名气,而且前不久刚在北京“东方新天地"举行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

⑩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他并不避讳自己的跑调,但求能够唱出个性。他深信,不管歌声是否动听,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尊严、和快乐……(选自《读者》2006年第21期,文/ 羽毛)

1.请简要概括能表现梁小昆对生活“歌唱’’的几件事。(概括出三件即可)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第⑩段画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3.你认为梁小昆对生活“歌唱”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分别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我认为苦难不是好事儿,别人真正欣赏的不是你的苦难,而是你的奋斗。

——洪战辉

材料二:(2)身残志坚的奥运冠军——孙海涛

5.给文章补一个结尾,要求运用排比句式,含义隽永,能给人启迪。(50--100字)

(二)说荷

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唯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雨中如一群舞姬的荷,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物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清雅的荷塘边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歌颂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灵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xí,低湿的地方)有荷华”“彼泽之陂(bei,水边):查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娉婷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美文》2006年第10期,作者赵文英,略有删改)

1.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天大旱”恶劣环境中荷的形象的语句。

2.文中第6段把雨中的荷比作弹奏古筝的舞姬,突出了荷怎样的襟怀和风采?

3.“精神的种荷者”是如何看待荷的精神的?在对荷的吟唱、赞美中,抒发了怎样的操? 4.荷塘边,作者意味深长地发问:“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地,细

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这句问话该如何理解?

5.本文在语言表达、拟人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很有特色,请任选一方面谈谈自己的阅受。

参考答案:

(一)1.示例:(1)普通话说得比一般孩子还标准。(2)默写单词拿满分。(3)参加北京市、区中小学生朗读比赛获一等奖。(4)音乐课考试,不怕同学的嘲笑,坚持唱完。2.努力坚持3.示例:外在原因:母亲的引导和鼓励。内在原因:正视自己的缺陷,努力、自信,不被困难和嘲笑打倒。4.示例:梁小昆、洪战辉、孙海涛都是生活的强者,他们都没有被苦难打倒,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从而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他们这种向生活“唱歌”的精神,不管上天给予我们的是什么,都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艰苦奋斗。5.示例:在失败的时候,你仍有歌唱的勇气吗?在绝望的时候,你还会记得最爱的歌词吗?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会记得且歌且行吗?

(二)1.“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2.活得精神、清白,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正、柔媚明艳。3.他们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借歌颂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意思对即可。4.问中既有以当代“精神的种荷者”自许的自豪,也有难觅远离物欲、恪守淡泊的爱荷知音的无奈。意思对即可。5.本文语言优美流畅,有诗的节奏感。极其简约的四言短句,轻灵而有力;极具感染力的长句,畅达而优美。拟人化的手法增强了感染力,从荷所处的恶劣环境,到荷的外貌特征及内在精神,全都使之人格化,使荷的高洁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得更加鲜明和充分。意思对即可。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200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试卷

一、题型感受

不知有花

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1、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主旨。

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

4、第⑥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主题?说说你的看法。

5、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6、从文中自选一个写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处。

句子:

品析:

散文阅读以简答题为主,另外,有时会出现填空题、标记题、判断题、选择题等。

二、梳理考点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根据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可分为叙事类作品、抒情类作品和感悟类作品。散文的考点通常有:

把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作者的感情变化要注意体会;

3、理解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含义的体会;

4、体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5、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6、写出从文中得到的感悟、启示。

三、答题指津

阅读散文步骤如下:

1、整体理解作品。辨清散文类型、写作的话题,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

2、抓线索、理思路。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的红线,理清线索,也就是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散文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或是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标题。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从整篇文章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一定要注意文章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它可能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

4、揣摩词句、品味语言。一方面要从语言本身去揣摩,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

四、实战演练

江南陶公柳

①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江南陶公柳率先从严冬中苏醒过来,最早报送春的信息。

②江南陶公柳,生长在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柔媚的绸带缠绕在几千米的长堤上。早春时节,柳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

样的柔情;初生的柳叶,色泽嫩黄,渐变渐浓,变成翠绿色;柳叶细长,犹如美人的秀眉;柳条轻拂,表达出绵绵的情意。

③漫步在陶公柳林间,沉醉在圣洁的山水中,我仿佛看到晋武昌(今鄂州)太守陶侃正向我们款步走来。他虽身居高位,但决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流芳后世。他在征战生涯的41年中,有30年是在鄂州度过的。在鄂州期间,他曾带领官吏和百姓植树造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陶公柳”、“武昌柳’’之名由此而来。唐代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云:“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千百年来,陶公柳经南北隋唐之风,沐宋元明清之雨,绿染千年古城,焕发人文光芒。

④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水涝干旱,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劈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初春之际,冰冻刚解,春寒料峭,它顽强地吐露出芽苞,率先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它质朴无华,恬静淡泊,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和柳箱等,树干可加工成桌、椅、床、柜等家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叶、茎、皮、根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具有良好的环保价值。

⑦陶公柳,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

⑧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

1、简述“陶公柳”这个名称的来历。

2、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3、“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4、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进行简要赏析。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被遗忘的稻草

①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垛稻草被人遗忘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冰后丢在堤岸上的桶。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

也会抽一把塞进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但是这一垛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埂上了。或许是一板车拖不下了,那板车上的稻草已经装得像一座山。人们预备着过几日再来将这些稻草挑回去。

②但是那块田已耕好,油菜也栽上了,人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一垛稻草却仍然堆在田埂上。

③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也抹在这一垛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一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耕牛从田埂上一路啃食而来,这一垛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草,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那耕牛的嘴一路啃来,对着那颤栗的稻草望也不望,因为堤旁地上的黄草比她有汁浆。

④田里的油菜栽上了,又一天天地生长,枯瘦的油菜叶渐渐丰腴而肥硕,田里的草也长了出来。终于盼来人们到田里为油菜除草——说不定人们会发现这一垛被遗忘的稻草。人们歇息时,会从稻草堆上抽一把稻草垫在堤上,坐下来抽一根烟,或者吃着送到田里的午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还有一垛稻草!”稻草便会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垫在堤上的稻草会咔咔作响,让人们垫坐得更舒适一些。然而人们留下一些烟灰,撒下几粒米饭,散着一团稻草,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

⑤那一垛稻草已为人所遗忘。风吹,雨淋,金黄的稻草渐渐变得灰白。夜降的霜突然而至,那堆稻草仿佛一夜间白了须眉。

⑥无遮无拦的稻草,就在田埂上腐烂。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一场大雪,欲将大地履如平地。然而那一堆尚未被消磨尽的稻草,却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如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

⑦冰雪消融,堤土长出了如针的新草。春天到了,田野还是一片淡青色,但在那堆着稻草的地方,腐草中已伸出了一朵油菜花,像一只金色的喇叭,高高地昂向天空,报晓这春天的到来。

1、文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可以说明稻草被人遗忘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颤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说明了什么?

4、文章第⑥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草都在盼望些什么。

5、作者在文章结尾写“腐草中己种出了一朵油菜花”的目的是什么?

西风胡杨

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

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脑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它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它们为理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痕伤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

⑤然而,它们身后的人们却将这些真正神圣的勇士砍下来烧柴。短短几十年,因滥砍滥伐,中国4.2万公顷的胡杨林已变成1.4万公顷。

⑥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林外,滚滚的黄沙埋下了无数辉煌的古国,埋下了无数铁马冰河的好汉,埋下了无数富丽奢华的商旅,埋下了无知与浅薄,埋下了骄傲与自尊,埋下了伴它们一起倒下的枯杨。让胡杨不倒,其实并不需要人类付出什么。胡杨的生命本来就比人类早很多年。这凄然无语的树,只想求人类将上苍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给它们。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沸腾的热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让这批战士前赴后继地奔向前方。

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我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我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我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濛濛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更不是传教士的无奈,因为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鼓励。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

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1、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具体含义。

2、文章第①段运用排比手法,将西域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滚滚黄沙进行对比,请简要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成濛濛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胡杨的精神还在”,联系全文,分条概述胡杨精神的具体内涵。

5、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慨和思考?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慨或思考。

心泉

①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②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漫步在唐诗宋词明清小品里,耳畔不时传来冷冷的泉声,眼前晃动的是一溪甘冽鲜洁的清泉,以及观泉、听泉者的身影。这身影,杂夹着青石、鸟影、梅枝,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③我曾许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那些绿色透明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磐。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④东山魁夷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人生的生存秩序——结婚、生子、柴米油盐等等淹没了它的身影。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清泉从地层深处喷涌而出,历尽了脱胎换骨的磨砺,只剩下一身的清白。它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从古到今,它不间断地流淌着,阅尽世间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它何曾因风霜雨雪而萎缩移易,又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适自得。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心中有泉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不变心性;也才能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夹着热血带着体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玑的楚辞;李白气概奇伟的诗歌;东坡闳肆奔放的散文;司马迁的传记,黑格尔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钢琴曲,梵高的绘画……这些历尽磨难的艺术家以精神的清泉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高贵。也有一些心中有“圣泉”的人,以其化育万物的慈爱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譬如孔子,释加牟尼,还有圣雄甘地。

⑤这些源于高贵的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冲刷我骨子里的怯懦,还我以刚健;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我呼吸天地的湛然清气与浩然正气。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每逢在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⑥奔波于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只因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这种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就像爱。我等凡俗之人,当用淡泊宁静的心怀澄清心泉,用心泉冲刷人欲物欲,用心泉涤尽如尘的烦扰。

⑦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1、作者阅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后,对“泉”的感知和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2、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说:“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请品味这句话中“浸”字的妙处。

3、那些“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和影响?

4、如何理解“人生之美,正在于此”这句话?

5、阅读第④段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自己阅读或欣赏过的某一文学艺术作品,谈谈它是如何给你以精神的洗礼的。

五、参考答案

《不知有花》:

1、是花的主人,与花相亲相融

2、反衬,用我们“为之绝倒发痴”(或“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反衬山村农妇“视而不见”(或:不为所动)

3、表情(答“神态”也可)

4、没有游离主题,叙述少年看落霞落日,是为了引出老尼面对晚霞落日的态度,用以衬托农妇对桐花的态度。说明这些融入自然造化的人,心理是一样的,这种写法正是散文“形散”的特点体现

5、第一处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的议论,第二处的作用是收束全文,同时呼应第一处

6、本题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

《江南陶公柳》:

1、晋代陶侃在武昌(今鄂州)期间带领官吏和百姓广植柳树,人们为了缅怀(纪念)他,把他所种的柳树称为陶公柳。

2、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

3、陶公柳具有坚韧、宽容和质朴的品格。

4、示例: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陶公柳的景物

特征,抒发了对陶公柳的喜爱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5、表达了作者对陶公柳的赞颂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被遗忘的稻草》:

1、(1)人们预备将它挑回去,但忙完后,稻草仍堆在田埂上。(2)人们歇息时突然记起它,但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3)任凭稻草由黄变白,腐烂消亡。

2、因兴奋而颤动

3、说明稻草不肯屈服于恶劣的环境,不甘心被遗忘。

4、盼望被发现,盼望被利用,盼望实现自身价值。

5、表明那垛稻草虽已腐烂,却滋养了新的生命,它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身价值。

《西风胡杨》:

1、既指摧残胡杨的自然界的西风(或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指人类摧残胡杨的行为。

2、①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②突出胡杨坚韧的品性和令人震撼的壮美;③警示人类要保护胡杨,保护自然环境;④为写胡杨坚韧、悲壮的特点作铺垫,增加文章的历史感(或“厚重感”等)。

3、①对胡杨由衷的赞美和喜爱;②对人为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状况(或“人类文明的流失”)深沉忧虑;③期望人们能关爱胡杨,拯救人类文明孕育者,使人类文明连绵不息(或“持续发展”等)。

4、①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坚韧顽强;②不贪虚名,无私奉献;③

宁死不屈的气节。

5、从人应有胡杨的素质和品格、社会进步需要像胡杨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等方面写出感慨,或对照胡杨反思自身的缺憾,结合文中对胡杨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阐析。

示例: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应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追求的一种人生。读着“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司马迁、李时珍、哥白尼、居里夫人……人生短暂,只有像他们那样坚忍、无私,顽强地为人类奉献最后一滴血,才能在国家、民族之林,做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

《心泉》:

1、在阅读中品味泉(原文有“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在生活中追寻泉(原

文有“我曾在旅途中邂逅泉”);从心灵中感受泉(原文有“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

2、“浸”字既再现了月光的晶莹透明、无处不在,也写出了作者的深深陶醉之感。

3、还我以洁净、刚健、平和;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生命;指引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4、人生之美,美在心泉。通过对心泉的创造、观照、倾听,人们的思想、精神更加深刻纯净,生命更加鲜活丰盈,人生更加充实美丽。

5、点出文学艺术作品的名称;简单概括其内容或主旨;说出作品对自己精神上的正面影响,体现“洗礼”的效果。

(七十二)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

中考散文阅读及答案合集

一、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1.(2分)在“我”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 2.(2分)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3.(2分)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

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丰子恺《梧桐树》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篇.doc

丰子恺《梧桐树》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现 代文阅读及答案-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

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梧桐的变化为行文线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时节的梧桐树貌。 2. 第②③段着力写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样描写作者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 全文通过梧桐的变化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4. 文章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梧桐树,抒发个人情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C) (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D)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 ?探究(F)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07年的广东高考考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中提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应对的高考考题是半开放试题(根据文本自选角度鉴赏)。这类试题先是出现在上海高考题中,2005年后,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 也陆续出现。 (一)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规律 1 .读全篇,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其次是注意作者生活、写作的背景(要善于利用命题者所做的相关的注释)等,并利用题目、题干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考查的目的,做到 心中有数。 2.紧扣题目,找准区间。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弄清楚题目的限制与提示,明确答题方向,确定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找到答题区,摘录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或关键词语组合回答。 3 .善于整合有关信息。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中的不同信息,或整合回答,或把一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成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准确作答。 4.根据分值,列点回答。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一般情况下,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⑴(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即可。 5.遇到半开放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去做: (1)要针对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简明扼要用一句话表达清楚)。 (2)一定要引用原材料中的原词原句或概括原文段中心作为论据。 (3)围绕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结合引用原材料中的原段或原词原句进行分析论证。 (4) 答案句数根据分值在6?12句之间便可,语言要简明,表意要清楚。 (二)简答题组织语言的方法 1 .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作为答案。 2 .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3 .改写法:依据题干的指令,将原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句子,做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要求。 4 .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合乎答案要求的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5 .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答题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6 .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的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 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7 .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层、段、中心内容的理解,自拟答案。 8 .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考点一准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一)何谓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 1. 重要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富含深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境的词语;⑤ 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运用修辞手法的特殊词语; ⑦指代词(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2. 重要句子①语义较为丰富、内容较为含蓄的句子;②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子;③能表现文章脉络层次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④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的语句;⑤较难理解的各种修辞句;⑥句型庞大结构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

古代游记散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古代游记散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游记散文,学习和继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无可推卸的责任。 阅读古代散文游记和阅读一般的文言文一样,也需要弄清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即必须有文言文阅读基础。 但游记散文和写人叙事的文言文、和议论抒情的文言文毕竟分属不同文体,因此有它特殊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首先,既然是游记,和现代游记一样,需要梳理作者的游踪,即弄清作者的游览过程和顺序,他先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再到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一些什么。整个移步换景的过程梳理清楚了,也就知道了作者的整个游览情况。第二,要思考分析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由看到的景和物想到了一些什么,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即弄清作者写这篇游记的目的意图是什么,作者通过写景状物想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三,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要学习借鉴古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游览过程和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后,还得清楚作者是怎样写景,怎样抒情的,还得分析鉴赏作者在写景抒情中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我们不妨把古代游记散文阅读的这一过程称作“游记阅读三部曲”。学会了这“三部曲”,也就学好了古代游记散文。

参考译文: 吴郡的东面没有山,只在城西,山峰联在一起,山岭相叠,众多而华丽丽;山势有起有伏,而灵岩山就在其中,拔奇挺秀,像是不肯和其他山峰混为一体。远远望过去,都知道灵岩山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 从山下往上走,有一座亭,在半山腰,大概建在这里,可以节省行人的体力,到这里可以稍事休息;由亭往上,有一个幽深的洞,叫西施洞;有一泓水量很大的泉水,是西施浣花的水池。这里都是过去吴王夫差宴游的遗迹了。那上面有草堂,可以宿息;有琴台,可以远眺四周;有轩,可以看到对面的洞庭山,轩的名称叫抱翠。有阁,可以俯瞰太湖的水波,阁的名称叫涵虚;虚明动荡,因此称为奇观阁。吴郡最美的山是灵岩,而灵岩最美的地方,则是这个阁了。 我是吴郡人,来这个地方很多次了。但是灵岩山常常将幽境胜景隐藏起来,因此看不到山色的美,也找不到有什么不好来,也许它是存心鄙视我这样浅薄的人吧。今年春天,我跟随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和其他十个客人再来游玩。爬到了高处,优美的山景就主动出现了;进入深山,奇石就自然出现了;山间雾气也为之舒展,杉树桧树也随风起舞。灵岩山,大的,小的,明显的,不明显的景色,都争着显现出它们的姿态,不再隐藏,而是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对于这山是从今天才开始明白,其实过去并不了解。 山的景致与众不同,尚且需要等人来看,更何况人的与众不同呢饶公观看景色有得,命随同的客人赋诗,嘱咐我为之作记。我说:“天下

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初中散文阅读体系解题技巧

初中散文阅读体系 解题技巧

初中散文阅读体系解题技巧 综述: (一)、散文概念散文,常见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经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示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她倾诉衷肠。(二)、散文的特点内容上: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经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示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形散神不散”。形散神不散要表示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的分类 (1)写人叙事散文)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 (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 (3)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 散文的基础知识:一.散文的基础知识:散文的基础知识 二.常见考查题型: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2.品评词语的表示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示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渲染气氛、)、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突出主题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四.语言赏析。

高中散文阅读答题方法

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湖南省含答案) (编辑:佚名日期:2017-6-5)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全文下载地址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附中版) 本试题卷共7页,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争艳的群芳中,牡丹以美丽奇特的花形花色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自唐武则天以来,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园艺工们往往以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特品种为能事,从而使牡丹品种迅速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各阶层欣赏牡丹的需求,与此相应,唐代牡丹玩赏之风大盛。 这种风气首盛于宫廷,次及于大夫,再流及民间士庶之家。有此局面,主要在于这种追求巨丽之美的审美趣味,与最高统治者追求繁华盛世的理想暗合——统治者喜爱这种富丽花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放的牡丹,从而展现其与民同乐的姿态。到了中唐时期,牡丹玩赏不但是长安的一种全民性娱乐项目,且有流衍四方之趋势。北宋前期,由于社会安定和统治者的推崇,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在宫中,有赏花钓鱼宴这种制度化的吟赏活动;在民间,则有洛阳万花会、彭州牡丹会等群众性玩赏活动。随着此风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 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李商隐的“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再到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与牡丹相关的诗词中多有佳作,然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唐宋牡丹诗词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的主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立足牡丹本身,以呈现牡丹之美艳、赞赏牡丹之高贵、描绘玩赏之盛况为主要内容,充溢着颂美主题。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同样是颂美,也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种单纯的描摹赞美之句和“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蔽亏玉仗宫花密,映烛金沟御水清”一类借题发挥、歌功颂德之作的区别,后者多见于宋人牡丹诗词中。另一类则以牡丹为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触媒,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中创作的,因而主题思想比前一类丰富、深刻得多。 在这类承载更丰富意蕴的诗词中,有人对牡丹不屑一顾:“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又空枝。”有人批判“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种一掷千金争购名花的奢靡风气和“买归持博笑,贡自可怜人”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当然,观物以明情,和所有的咏物诗一样,以牡丹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用来寄托失意之悲,抒写身世之感。“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是对人生路上“风雨”的怅惘。“异奇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是身遭谪贬的憾恨。“可怜国色天香种,竟落田夫野老家”是南渡士人的流落之恨。更有“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的伤感之词:南宋士人已不可能亲身体验壮观的“洛阳花世界”,他们开始追忆盛唐、北宋的往昔繁华,痛惜中原沦丧,借牡丹抒写深重的亡国之痛。 综上,唐宋牡丹诗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主题之嬗变,实与唐宋牡丹玩赏之风习相始终,与唐宋文人之生存境遇相生发,特别是与唐宋两朝盛衰兴亡的历史轨迹相表里。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今天人们所认同的牡丹及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诸如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象征国家富强、繁荣昌盛等,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数百年民族劫乱和文化变迁后才逐步形成的。 (摘编自路成文《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玩赏之风盛行于唐,在北宋前期达到极盛。宫中的赏花钓鱼宴和民间的诸如洛阳万花

写景类文章阅读方法指导

第一讲写景类文章阅读写作方法指导 知识梳理: 一、写景类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绘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四点: 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写景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鸟的天堂》。 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写景文章一般有以下几种顺序: 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三、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者先总后分再总。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分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总起来说桂林山水美如画。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中一般都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变了;或者是观察点移动,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如课文《林海》的五段就分别写了“岭”“林”“花”“联想木材”“联想兴国安邦”。 四、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课文《林海》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应把握的重点。

六年级语文阅读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

第八章: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 一、基础知识 写人类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写人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人物是主要描写对象,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 在阅读写人类文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文章内容,透过典例凸显人物特点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①外貌描写的作用: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②语言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③动作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④心理描写的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 杂的思想感情。 ⑤神态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总之,我们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 品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热点题型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细节描写的品析;人物特点的剖析;文章 结构分析;分析表达等。l 三、答题技巧

(1)概括能力:要求在读完文章后学会提炼信息,善于概括小标题。 (2)写作方法: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要求认真读文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做好批注,然后进行品读分析。 (3)分析表达:要求在认真读文的过程中,紧扣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感情。答题一定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来 展开。 四、典例剖析 三轮车夫 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 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 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 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 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 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完整版)散文阅读练习一及答案

散文阅读练习一 散文阅读考查知识点: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刻画人物的句子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感情,而描写环境的句子有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感情、表现人物某种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⑤修辞句。为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四、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贯穿文章结构的东西,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香山野桃悄然开(黄亚洲) ①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②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③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④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晾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⑤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敬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⑥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⑦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⑧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⑨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⑩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⑾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⑿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⒀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⒁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⒂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1.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9分) 惊呆——()——()——()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10分) 3.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12分) 4.“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12分) 丁香花(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 【导语】 要点概括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所谓要点概括,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要点概括的过程是一个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要点概括的结果能充分显现学生理解文意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解题步骤】 1.要分清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和答题语言。 2.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理解文意,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3.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角度。 4.要搜寻标志性语言,筛选出有效信息。所谓标志性语言,就是体现文章结构、主旨、感情倾向等的重要语句,如文章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甸、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5.最后进行归纳整合,准确表述。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文章中的显性信息,也要关注文章中的隐性信息。 解题技巧】

1.事件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涉及事件的叙述性文字进行概括。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陈述的对象是人还是物,然后思考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如果是人,可采用“谁+ 干什么”的句式,如果是物,可采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 2.主旨概括类。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记叙文的主旨是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解题时可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信息,也可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这类试题文体不同,概括的方法和语言表达习惯也不一样。如果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对人物的肖像、细节、心理、语言和行动等作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如果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可通过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如果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可根据所描写的景和物的特征以及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概括中心。 3.思路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应从不同的体裁入手。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从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线索,概括思路。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形象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记叙的事件进行提炼,概括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

近年中考散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老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

九年级语文散文阅读专项指导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散文阅读专项指导 【备考指导】 散文因其语言的优美、涵义的丰富、思想的真切、主题的深刻而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头戏。同时,也正因为上述特点而成为阅读考查的一个难点,因为它的“散”,初中生有时候还难以迅速地把握。我们以为,对于散文阅读的备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首先要知道考什么。从考查的内容来看,近几年主要是考查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从材料的来源看,所选材料都来自课外,以整篇全选者居多;从测试的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从测试的形式看,又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我们宜综合近两年来中考的散文阅读题,梳理出散文阅读的常规考点及创新题型,做到成竹在胸。 其次要知道怎样考。应明确知道考点,精心设计试题,抓住三“以”、一“规律”。“三以”是:一以课本为例,二以培养语感为切入点,三以揣摩语言为突破口,四以课外材料为检测点。一“规律”:即“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妙题回放】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