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科试题说课材料

血液科试题说课材料

血液科试题说课材料
血液科试题说课材料

血液科试题2010

血液科试题

单选题

1.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是 A

A.缺铁性贫血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2.下列哪项不符合贫血时机体的代偿表现: D

A.心率加快

B.呼吸加深加快

C.消化腺分泌减少

D.2,3-二磷酸甘油酸降低

3.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不符合缺铁性贫血?D

A.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

B.白细胞计数正常

C.血小板计数减低

D.sTfR浓度减低

4.最能反映体内储存铁的实验室指标是 B

A.血清铁

B.血清铁蛋白

C.血红蛋白铁

D.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5.下列不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D

A.缺铁性贫血

B.慢性感染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6.女性,34岁,月经过多2年。查:HGB70g/L,MCV78fl,MCHC28%,血清铁

7.2umol/L,总铁结合力75u/L,骨髓铁染色无含铁血黄素颗粒。其贫血的诊断最可能是 A

A.缺铁性贫血

B.慢性感染性贫血

C.慢性病贫血

D.转铁蛋白缺乏症

7.外周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三系造血细胞减少,符合 D

A.白血病

B.骨髓纤维化症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再生障碍性贫血

8.慢性溶血性贫血的三大特征是 C

A.发热贫血出血

B.发热出血黄疸

C.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D.贫血黄疸肝功损害

9.血管外溶血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B

A.肝

B.脾

C.肺

D.肾

10.下列哪种疾病常有贫血和脾肿大,除外:C

A.白血病

B.恶性组织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慢性溶血性贫血

11. ITP的主要出血部位是 A

A.皮肤与粘膜

B.内脏

C.肌肉

D.颅内

12.关于白血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我国慢性白血病比急性白血病多见

B.我国急淋比急非淋多见

C.急性白血病中,儿童以急淋多见

D.男女发病率相当

1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显著的体征是 D

A.贫血

B.淋巴结肿大

C.肝肿大

D.脾肿大

14白血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C

A.脓毒血症

B.腹腔内脏器出血

C.颅内出血

D.DIC

15. Aure小体主要见于 C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D.恶性组织细胞病

16. 恶性淋巴瘤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 C

A.周期性发热

B.有痛性淋巴结肿大

C.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D.全身衰竭

E.肝、脾大

17. 与机体止血功能无关的项目为 B

A.血管内皮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凝血因子

E.抗凝因子

18.不支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的是:D

A.多数病变轻而局限

B.皮肤黏膜出血常见

C.月经过多常见

D.严重内脏出血常见

19.支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是 D

IA.凝血时间延长 B.血块收缩良好 C.抗核抗体阳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20.下列哪项不属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脾脏切除的指征是 D

A.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3-6月无效

B.泼尼松维持量大于

30mg/d

C.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症者

D.妊娠期

21. 确诊淋巴瘤的主要检查方法是:B

A血象检查

B淋巴结活检

C骨髓检查

D免疫学检查

E淋巴造影

22. 关于慢性白血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WBC高,脾大为突出特征。

B. 90%以上可查到Ph染色体。

C. NAP积分最低。

D. 急变期仍然按慢性期治疗。

23. 关于急性白血病以下说法哪些错误:D

A. 急性白血病常规WBC可高、可低、可正常。

B. 未梢血分类可出现幼稚细胞,也可见不到幼稚细胞。

C.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出血为突出表现。

D. 急性白血病化疗缓解不用巩固强化治疗。

24. 内外凝血系统第一阶段共同需要一下那种因子:D

A.Ⅸ B.Ⅷ C.Ⅶ D.Ⅹ E.Ⅺ

25. 再障血象、骨髓象特点:A

A呈全血细胞减少,少数呈两系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B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

C可见巨核细胞增多,血片中血小板记数减少,可见畸形血小板

D粒细胞停滞于早幼粒阶段,胞浆中颗粒粗大

E骨髓增生活跃,但巨核细胞减少

26. 17 岁,男性,头昏,皮肤紫癜月余,近一周来,头痛,呕吐入院,查体:面色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颈略有抵抗,肝大肋下1.5cm,脾大肋下2.0cm,HB:50g/L,WBC:22 *109/L,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占40%,巨核细胞未见,脑脊液检查潘氏试验阳性,白细胞20 个/mm3,诊断最大的可能是:D

A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 病毒性脑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 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并发脑病 E 流脑

27. 24 岁,男性,不规则发热三个月,右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穿刺涂

片见”镜影状”细胞,应首先考虑:E

A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非霍奇金淋巴瘤

C 淋巴结结核

D 癌肿淋巴

结转移 E 霍奇金淋巴瘤

28. 25岁,女性,农民,颜面苍白并感吞咽困难,血红蛋白 55 g/L,白细

胞及血小板正常,血片中见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小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首选治疗药物为:D

A 维生素B12

B 叶酸

C 强的松

D 口服铁剂

E 雄激素

29. Ph1 染色体是下列哪项染色体畸变而来的?D

A t(7;21)(q21:q21)

B t(8:21)(q23;q21)

C t(8;21)(q23;q11) D

t(9;22)(q34;q11) E t(9;21)(q34;q21)

30. 61 岁,女性,头晕、乏力、面色苍白3 个月,不发烧,偶有腹部隐

痛,大便1 次每日,偶大便带血,血红蛋白:75 g/L,MCV:70,MCH:27%,为查病因,应首选下列哪项检查?C

A 粪便隐血

B 血清铁

C 纤维结肠镜

D 骨髓穿刺

E 腹部B 超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的共同表现:CD

A.胸骨疼痛

B.淋巴结肿大

C.感染

D.出血

2.属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贫血是 AB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骨髓硬化症

D.巨幼细胞贫血

3.下列哪项是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ABC

A.异食癖

B.吞咽困难

C.舌炎

D.杵状指

4.与白血病有关的药物是 ABCD

A.氯霉素

B.保泰松

C.乙双吗啉

D.烷化剂

5.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机制是 ABCD

A.减少自身抗体生成

B.减轻抗原抗体反应

C.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D.刺激骨髓造血级血小板向外周血释放

6、霍奇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ABCDE

A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B周期性发热

C皮肤瘙痒

D肝脾大

E胸腔积液

填空题

1.紫癜性疾病包括血管性紫癜和血小板性紫癜。

2.按红细胞形态分类,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

3.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可归为三大类: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

4.淋巴瘤按组织病理学改变,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5.国内按贫血的程度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

6.重度(),和极度()。

7.答案:Hb >90g/L,Hb>60 - 90g/L,Hb>30 - 60g/L,Hb<30g/L。

6. 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计数及()

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其中以()最主要。

答案: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

名词解释

1.ITP: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以致广泛的皮肤、黏膜或

内脏出血;实验室检查有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出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2.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

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临床以贫血、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反复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

3.DIC:是多种原因致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之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

大量消耗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发生的出血综合征。

4 类白血病反应:机体对某些疾病或外界刺激发生反应,可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多,同时可出现幼稚细胞,这种现象称为类白血病反应。

5 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可以发生严重感染。

简答题:

1.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a全身表现:乏力,易倦,头昏,头痛,耳鸣,心悸,气促,纳差等,伴苍白,心率增快。 b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症,舌乳头萎缩,毛发干枯脱落,匙状甲等;c缺铁原发病表现。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

1.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内脏,2多次检验血小板计数减少,3脾不大,4骨髓巨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5泼尼松和脾切除治疗有效,6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3、试述淋巴瘤的临床分期

答:Ⅰ期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Ⅰ)或单个结外器官局限受累(ⅠE)。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二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Ⅱ),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ⅡE)。

Ⅲ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Ⅲ)。可伴脾累及(ⅢS),结外器官局限受累(ⅢE),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受累(ⅢSE)。

Ⅳ期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如肝或骨髓受累,即使局限性也属Ⅳ期。

所有各期按全身症状(如发热达38℃以上连续3天,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及盗汗)的有无临床分为B组(有全身症状)和A组。

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及感染,其轻重与血细胞减少的程度及发展的速度有关。疲乏、软弱无力、皮肤粘膜苍白等贫血症状,皮肤、粘膜瘀点及瘀斑、齿龈出血、鼻衄、女性患者有月经过多、还有口腔、肛门周围、皮

肤和上呼吸等感染症状。一般无淋巴结和脾脏肿大,反复感染及长期多次输血亦可使脾脏轻度肿大。

5 试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要点。

类白血病与慢粒相比,主要鉴别点为:

(1)常并发于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因此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2)白细胞数很少超过50×109/L,嗜酸、嗜碱粒细胞一般不增多,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常有中毒性颗粒和空泡;(3)脾大常不如慢粒显著;(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呈强阳性;(5)Ph染色体阴性;(6)原发病控制

后,类白血病反应消失。

6、何为完全缓解(CR)。

答:白血病的症状体征消失,血象Hb≥100g(男)或90g(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未梢血无白血病细胞,骨髓:原粒+早幼粒细胞(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5%,红系及巨核细胞系列正

常。

病例分析

1. 女,30岁,月经血多3年,皮肤紫癜一周,体检双下肢可见点片状淤血癍,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不大,血象HB∶110g/L,WBC∶4.6×109/L,血小板30×109/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比例及分布正常,巨核细胞116个,其中颗粒型比例0.88,裸核比例0.12,无产板型巨核细胞。

1.该患者的诊断应首先考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2.此病人给予强的松40mg/日,治疗6周,出血症状有改善,复查血小板110×109/L,下一步治疗应为:逐渐减少激素用量,维持半年以上

3.该病例激素加为60mg/日,一个月以后出现多饮、多尿症状,查空腹血糖1

4.5mmol/L,复查血小板25×109/L,下一步治疗应为:停用激素,应用二

线治疗方案(脾切除、免疫抑制剂、雄激素、抗CD20单抗(美罗华)、免疫球蛋白等)

2. 女,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一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109/L,血小板5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浆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

1. 本患者多发出血的原因可能是什么?(DIC);

简述其可能出血原因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是什么?

((1)主要诊断指标,同时有三项以上异常:

①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50×109/L),或有两项以上体内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增高(βTG,PF4,TXB2,GMP-140);

②血浆Fbg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4g/L(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1.8g/L,肝病<1.0g/L);

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0mg/L(肝病FDP>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

④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肝病时延长:5秒以上);

⑤PLg含量及活性降低;

⑥AT-Ⅲ含量及活性降低(不适用于肝病);

⑦血浆因子VⅢ促凝活性<50%(肝病必须具备)。

2. 患者的原发病诊断考虑什么?(AML-M3);下一步的治疗如何进行?(积极纠正DIC,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或砷剂治疗原发病,可以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3..男,32岁,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输血,当输入红细胞悬液约200毫升时,突然畏寒,发热,呕吐一次,尿呈酱油样,血压

10.0/6.0kPa(75/45mmHg)。

1.该患者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溶血性输血反应);

紧急的治疗措施是什么?(紧急停止输血,并积极保护肾功能,包括:糖皮质激素抗过敏;大量补液,碱化尿液,多巴胺维持血压。并吸氧及监测生命体征等)。

2. 对此患者的原发病再障的治疗应如何进行?(可以应用雄性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霉素A(Cs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造血细胞生长因子(HGFs)、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医治疗等治疗)。

高中英语说课稿

高中英语全英文说课稿模板 1.Good afternoon, everyone, It’s my great pleasure to be here sharing my lesson withyou.The content of my lesson is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1B Unit 16 Scientists at work. I’ll be ready to begin this lesson from five parts.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teaching methods, the study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procedure,and Blackboard design.First, let me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material. Part 1 Teaching Material: This unit is about science and scientists. By studying of this unit, we’ll 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serious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and develop the interest in science. At the same time ,Let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give instructions. this less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this unit.This is an important lesson in Book One. From this lesson, it starts asking the Ss to grasp contents of each passage. Therefore, this lesson is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If the Ss can learn it well, it will be helpful to make the Ss learn the rest of this unit.As we all know ,reading belongs to the inpu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put has great effect on output , such as speaking and writing . According to the new standard curriculum and the syllabus (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after study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analyzing the rule of children’s growing of mind,I think the teaching aims are the followings: 1.Knowledge objects: a)The Ss can hear, read, and use the main sentence patterns b)The Ss can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lesson. c)TheSs can use the patterns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in the proper situation. 2.Ability objects: (1)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2) To train the Ss’ ability of working in pairs. (3)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especially their skimming and scanning ability. 3.Emotion or moral objects: a)By completing the task,theSs increase their interest and set up self-confidence in science; b)Teach the Ss what is “science”, pu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language study. now,let’s come to the Important points and the Difficult points. Well, how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s better, how to stress the important points and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 points? As is known to us all,The modern teaching demands the teacher sh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A good teaching method requires that the teacher should have the leading effect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 aterial and the students’learningbackground ,I will use the following methods . Part 2 Teaching Methods: In my opinion,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Middle School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i 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o in this lesson I’ll mainly use “Communicative”Approach(交际教学法), “Whole language teaching”(整体语言教学法)and “Task-based”language teaching (任务教学法). That is to say, I’ll let the S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structure of the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soci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theories(现代社会交际教学理论), I adopt the TSA method(情景教学) and TBLT method (语言任务教学)in my teaching, namely Total Situational Action and Task-based Language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 科学课有别于其它的科目,有其独特性,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起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所以我力求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充分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说课稿

《10的认识》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新课标教科书第一册第六单元中64—67页的《10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热爱集体的情感。 3、教学重点: 掌握10的数概念和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4、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10的组成。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二、说教法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 认识10,建立数感。 2、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本课的教学从直观到数学抽象,从生活 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三、说学法 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四、说教学程序 整节课以故事引导,看图描述,动手操作,游戏巩固来对10的认识做系统的学习。通过多媒体形、声、色、动的功能,吸引并引导孩子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魅力。同时增进对集体的热爱。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导出“10” (出示视频)亲爱的同学们,昨天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数字乐园里 来了很多数字宝宝,从0到9的数字都来了,这个时候数字9趾高气 扬的可骄傲了,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没有我大,谁敢跟我比,你 是1,小,表示一个物体,而你0最小了,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 没有!0伤心的哭了,1看见后跑到了0的身边,它们想到了一个办法 对付9,同学们,你们说说,是什么办法?对,它们站在一起组成了1 0,这个时候9只有垂头丧气的走了!10比9大,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学习数字10。揭示课题:认识“10”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我们周围的材料、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砖瓦的陶器、瓷器和给身边的材料分类共7课。 这个单元的第1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体是有哪些材料做的,指认6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这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以有经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第2至5课通过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测试实验,将学生带入到验证材料物理性质的活动中去。学生将围绕木头、纸、金属和塑料这几种常见材料,以次从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4个方面展开对它们特性的研究。他们将通过实验检验这4种材料的哪一种物理特性最明显,讨论用什么词语定性地描述它们。在这4课的学习种,学生们还将通过其他的简单实验和观察,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特殊性质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6课将提供给学生应用检验材料物理性质方法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对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检验,并且选择准确的词语对它们进行描述。 第7课学生将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木头、纸、金属、塑料、砖和陶瓷6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评价学生在这一单元科学概念形成的状况、探究能力和描述物体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通过测试更多地了解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1、物体是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 体或材料 3、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 力,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 4、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 5、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 再利用的程度不同。 6、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能发生变 化,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 7、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 科学探究能力 1、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 2、利用各种简单工具进行测量,扩展观察活动。 3、通过验证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 4、根据可观察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分类和 排序。 5、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

医联体建设汇报材料说课材料

建立医疗联合体实现多方共赢 xxx 医院医联体建设汇报材料 为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供求矛盾,进一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院积极响应xx 建立区域性卫生中心的政策号召,医院通过有效整合xx 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资源,于xx 日与xx 家基层卫生院共同建立了功能齐全、层级分明、资源共享的新型医疗卫生集团一一’Xxx ”(以下简称医联体”。医联体内的患者可以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与区域医疗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等便捷的优质诊疗服务。xxx 日召开了xxx 医疗联合体工作推进会,医联体成员单位扩大到xx 家,将医联体工作覆盖了xxx 的所有镇街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成立xx 年多来,xxx 医院与各医联体成员单位通过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专家到基层医院业务查房、坐诊和分类就医,帮助基层医院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联体成员单位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而且降低了医保资金的支出,使老百姓、医联体成员单位、政府实现了多方共赢。医联体工作作为一种跨越层次级别、行政隶属以及资产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形式,能够起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生和患者纵向流动的积极作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xxx 基层医疗机构的诸多难题,而且在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前提

下,创新出了一条适合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道路。这种新型合作模式顺应公立医院改革多元化发展方向,发挥了综合性医院的龙头及示范作用。 我院医联体工作的成功开展,经过xx 记者的多次深入采访后,发表了题为《xxx 》的报道,引起了xxx 分管医疗工作的xxx 的高度重视,并委派市卫计委xx ,于xxx 日专程到我院调研医联体工 作进展情况,了解我院在医联体建设中的探索、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xxx ,xx 卫计委书记xx 率相关处室负责人到xxxx 调研卫生计生工作,专门听取了我院关于医联体建设的汇报。在今年的xxxx 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医联体工作纳入民生实事之中,体现了各级政府对医联体这一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就我院医联体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开通xxx 与基层医院双向转诊“直通车”,真正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节省医保资金。 一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可以直接开具xxx 医院的收治住院病人的住院证、检查检验申请单,真正畅通了医联体成员单位患者到区级大医院就诊的绿色通道,有效分流患者就医,简化患者就医流程。截止目前为止,各成员单位已有xx 余名患者转入xxx 医院治愈出院,xxx 名患者由基层医院直接开具检查单到xxx 医院进行了放射、B 超、心电图、血液常规及生化等检查。 二是xxx 医院对于治疗好转的康复期患者,及时将其转回基层医院,并协助基层医院做好后续工作。截至xx 日,xx 名患者由xxx 医院转回基层医院进行后期康复治疗,如xxx 医院骨科派出骨干医生

《10的认识》说课稿

《10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0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64—65页上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1—9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学好这一基础知识,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作用重大。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10的组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安排,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龄初期的阶段,注意力不能稳定持久,具体形象思维为其主要思维特点,学习还以近期娱乐目标为主,缺乏理性思考。为有利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掌握教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快乐教学,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枯燥、机械的计算教学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而且还创设猜小聪会怎样放糖果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猜测、实践、验证、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且这个活动既有玩,又有学,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0—9这些数字娃娃开展去秋游排队”的故事情境,引出:关于数"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置?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新颖的故事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小学《课外阅读汇报课》说课稿

课外阅读汇报课说课稿 一、背景介绍: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高段学生拓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了学生广泛阅读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阅读,获取知识。但是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导致学生被动阅读,阅读量达不到课标要求。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我们在鼓励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更要尊重学生阅读的自由性,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思考、质疑、发现和创造,从而更好地激发和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同学所读书籍,促进学生间的读物交流。 2、能有条理地叙述所读书中的部分内容,并将积累的好词句进行展示,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3、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读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进一步通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巩固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有条例地叙述书中内容及积累的优美词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阅读量也要有所增加。但是,对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没有加以诱导,导致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越来越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五、说教法: 通过鼓励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思想魅力和作者感情,并配合多媒体展示,使其更加直观有效。 说学法: 教师少说,多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汇报学习氛围。充分体现自主阅读、自主汇报的思想理念。 六、教学过程: 一、开场白 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期的课外阅读汇报课又和大家如期见面了,也又到了我们尽情展示课外读书成果的时候了。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学的殿堂,去感受文学作品的无尽情思。让我们再次徜徉在文学作品的长河中,再次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我宣布,土左民中附小六年级4班课外阅读成果汇报课现在开始! 首先让我们再次朗读《劝学诗》。 再来了解一下汇报要求(结合展台出示,主持人朗读。) 下面,就把你在什么时候读了什么书,有何收获来汇报给同学们吧! 二、汇报环节(按照汇报内容进行分类) (一)古诗朗诵(另加古诗品析:为什么要积累这首诗。)

桂林山水的说课稿

《桂林山水》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桂林山水》,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组训练的重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文本与图片所形成的氛围中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更形象的认识。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 美,激发他们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二、学情分析 孩子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及阅读能力。理解本课语言文字不存在障碍。但由于孩子阅读量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而且大部分孩子没有现实的经历,存在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想象美景,感受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贵在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我将从教师教、学生学的两个角度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模式 (一)说教法 首先,“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逐步以下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说课稿 【教材分析】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整册教科书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当学生们对各种物体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这一课将通过观察和辨认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 【学情分析】 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体。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子”,把金属丝弯曲成各种形状,当看到大块的塑料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好奇。但是他们还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属性使不同的物体具有了不同的用途。因为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无不与材料打交道。所以,他们对材料可谓“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他们对于“塑料”、“金属”、“木头”、“纸”等表示材料名称的词汇,也早已“耳熟能详”。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把“具体事物”与“词汇”再次建立联系。当然,学生们在区分和辨别各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时,也难免会出现问题和困难,这样他们就产生了对“材料”进一步探究的需求和欲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学生认识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学生调查出我们周围的最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等。 2. 科学探究:学生小组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观察和辨认不 第 1 页共5 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三年级上册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1、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二、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桂林山水》结合信息技术说课稿(详案)

《桂林山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桂林山水》。下面是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等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说话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直观教学和播放视频把学生带进情景之中,充分感受桂林山水的奇特美,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 难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说话的能力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五、说教法与学法: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教法 1、采用情景教学法,上课一开始就播放桂林山水视频,把学生带进情景之中。 2、以读代讲法,教学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时,让学生利用图片找出描写图片的句子,理解句段的意思。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运用比较法,品读课文时,学生自己的朗读和范读对比,在对比中提高朗读水平。 七、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4分钟) 第二环节: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20分钟) 第三环节:学习第四自然段,升华情感(10分钟) 第四环节:拓展交流(5分钟)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分钟)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10的认识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10的认识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10的认识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 页到65页《10的认识》。 二、我对教材的理解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教材先是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 4、教具、学具准备 Flash课件,为每两个学生准备一张记录纸和十个卡片苹果。 三、教法设想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四、学法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五、说教学程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课堂,故事主要是说“在数字王国里,9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后来1和0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9……”课件演示到这,我就

小学三年级科学《材料》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12 课例研究汇报材料 - 副本

课例研究汇报材料 为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完善“357”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结合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相关精神,认真落实《谷城县2014年教研工作要点》,扎实开展我校课例研究活动。本学期主要做法可归纳为“分三步、抓三环、锤三课、求三效”:一是本学期教研活动分“定—研—评”三步;二是课例研究活动过程中重点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三是集中火力,重点锤炼三类课:汇报课、培优课、促新课,力求全体教师理念更新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骨干教师教学形成特色、年青教师教学能力快速成长的效果。 一、整体计划:“定—研—评”三大步 学校在开学初,召开领导班子与教研组长会,总结前期教研工作的得失,重点分析了我校开展“同课异构”和“一课双讲”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绩友爱,通过讨论研究,我们在本学期教研的目标上达成了共识,即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效率需要继续提高外,着力解决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教研成果层次不高,特别是优质课档次近两年没有突破的问题;二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的问题。所以我们制定了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基本步骤:定—研—评。首先确定教研的目标、方向,制定出教研计划、方案。然后围绕计划方案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学期未开展各类评比考核。开展教研活动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即课前备课环节,课中讲课观课环节,课后说课评课环节。并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或外出学习教师讲好“汇报课”,着力解决教师教学理念提升的问题;通过骨干教师或参赛选手讲好“培优课”,着力解决优质课档次不高的问题;通过新上岗的年青教师讲“促新课”,着力解决后备骨干培养补充的问题。 会后,学校安排教研组长收集组内各位教师的意见,分组召开教研组教师会,并结合教研室各学科教研会的精神,初步确立各学科本学期课例研究的重点和主题。然后,学校又召开教研组长会,分析研讨各教研组各学科课例研究的重点和主题:语文组是“从不同层面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不同的解读”,数学组是“试卷的评讲分析课和上好单元小结课”,英语组是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3.4《它们吸水吗》说课稿1(新版)教科版版

它们吸水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4 课《它们吸水吗》 【教材分析】本课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谁更容易吸水。这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水现象,分别用合适的方法描述水滴的变化和材料的细微变化,并以此判断四种材料吸水能力的强弱。第二部分:纸的观察。教科书用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第三部分:造一张纸。这部分教科书是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的。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这部分的主要活动有两个:1、经历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找浆——抄纸——压平晒干。了解纸的构成方式:用纸纤维叠加而成;2、比较自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 密程度不同。纤维长短不同(光滑程度不同)等。 【学情分析】学生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植物、动物)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本单元的内容——物质世界,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纸作为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三年级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太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着表达不准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构造相关联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设计理念】纸是最常见的重要物质,但对于学生来说,纸虽然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最容易被忽略,因此纸的研究主题能够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教学中,将引导学生继续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通过比较、估测、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多纬度地来认识纸的基本性质,也为后面的教学内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作好铺垫。 【教学资源或材料】

10的认识说课稿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10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66页的内容,它是在学习完0-9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10的认识”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从十进制计数法来看,十个一是10,十个十是100,十个百是1000等,都用到了10的概念,从加减法计算来看,满十进一,退一当十,都用到了10的组成,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学前测试,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10的基数、序数概念掌握很好,能进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排序,而且有前面1-9各数的认识方法,对于10的组成与分解学生也不感到困难,反而是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比较困难,而且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

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三维目标的制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重视双基的落实,而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后续知识的渗透。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1.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组成,获 得对10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全 面的掌握10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大自然、保 护环境的教育。 重点难点:会正确地读、写数10,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了解 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要教学手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