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在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中,柳永的社会地位最低,但名气很大,他开拓慢词,转变词风,堪称中国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1柳永对词的贡献及《望海潮·东南形胜》的创作背景

柳永一生大力开拓慢词,柳词中慢词占到十之八九,之后苏轼、陆游等人继起,慢词遂行。慢词的成熟,使词获得了增加表现力的物质基础,得以表现更加丰富的感情和社会生活,最终发展成为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骄语、唐之诗、元之曲”并架的…一代之文学”。不仅如此,柳永还以市井生活人词,打破了唐以来词在内容和题材上始终囿于上层社会的享乐及风情的局面,使词返回民间。他精通音律,善于铺陈,语言明白晓畅,并常以理俗语言人词,形成了熔雅俗于一炉的独特风格,使词成为家喻户晓的市民文艺,极大地拓展了词的影响范围。从“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侧和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柳永影响之广和人们对其评价之高。

柳永生活在北宋经济繁荣的仁宗时期,其时城市兴起,像杭、沐这样的大城市均规模宏伟、人烟稠密、店铺林立、物资充衍。柳永仕途受挫后,先后多次外出漫游,足迹遍及苏州、扬州、杭州、会稽(含绍兴)、长安、成都等地。这几次漫游,涤荡了词人久困汁京的郁闷,开阔了词人的眼界,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长调,在词的内容上亦增加了对城市风光的描写,《望海潮·东南形胜》即是此中名篇。

2(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了宋初秀丽、繁华的杭州景象。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此词作于1003年秋,是柳永献给时任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门禁甚严,柳永因久不得渴见,便作此词,教歌妓歌于孙何席前,孙折服其文才,于是请其人座。这首词一创作出来,即引起轰动,“流播甚广”,据说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虽不足信,但其影响可见一斑。原词如下: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烧堤沙,怒济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现,户盈罗绮,竟豪奢。重湖叠嗽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络络钓支莲娃。千漪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贫烟霞。异日国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魔望海潮》这一词牌是柳永首创的。取此名,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放地。

词的上闽写白天的杭州,突出其美丽、富庶。“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指杭州的地理位置;“形胜,,是指地理形势重要、交通便利,而“胜”还有世人瞩目、兴旺发达之意。杭州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的名城:春秋时代,先属吴,后属越,是吴越争霸之地,秦代定名为钱塘县,隋改名杭州,到了宋初,这里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东南名郡。仁宗皇帝曾在诗中称赞它“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江吴都会”,杭州位于钱塘江北岸,又因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称“江吴都会”,一作“三昊都会”,《水经注·浙江水》谓吴兴郡、吴郡、会稽郡,世称三吴。钱塘旧属吴郡!s1。杭州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历史悠久,正所谓“钱塘自古繁华”。在这一句中,前两个分句形成对偶,“东南形胜”是从地理角度写杭州的重要,“江吴都会”是从历史的角度写杭州的悠久,最后以“钱塘自古繁华”从史地、时空两个角度进行总括,虽字数不多,但容量很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力。难怪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句勾勒提缀,有千钧之力”,此句亦是全篇的统领。接下来作者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家”。此句就如电影镜头的伸缩,先从远处拍照:城外杨柳含烟,薄雾如纱,彩亭画桥,点缀其间,景色如画。然后镜头慢慢拉近:城内千门万户,微风拂过,帘珑轻摆,透出一派富庶安详的气象。接着,镜头再次拉升,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景式的场面:城内城外,各式建筑,各抱地势,檐牙错落;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好一个“参差十万人家”!《西湖老人繁盛录》中也写到杭州居民稠密,“回头看城内山上,人家层层叠叠,观宇楼台参差如花落

仙宫。品之总觉太俗;潘间也曾在《酒泉子》一词中赞杭州之美,“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又过于矫饰,都不及柳永此句精练、传神,雅俗共赏。在这一句中,柳永不像前人小令那样,单镜头的表现一刹那的感觉或一事一物,而是由外向内,由远及近,由自然景物到人文景观,开合起伏,有首有尾,铺叙漫衍又脉络清晰,体现出层次结构的多重性。以上是远观,“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则是近看。在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边,高人云端的大树环绕着江堤的沙路,绿树白沙,清风入怀,给人以清凉幽静之感,这是写静景;钱塘江中奔腾的江水卷着雪白的浪花,壮阔雄奇,这是写动景。动静相偶,相映成趣。“天堑无涯…?则是总括钱塘江是一道阻挡北方敌人的天然屏障。此句赞赏钱塘江的雄伟、壮阔、险要,写出了杭州美丽之外的另一面—雄奇。水陆交通便利,带来市民的富庶,市场的繁荣:“市列珠巩,户盈罗绮,竞豪奢”。“珠巩”,此处泛指珠宝等贵重商品;“罗绮”,泛指纺织品。金银珠宝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续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精美豪华、竞相斗艳。作者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当时杭州居民富足、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之景。

上阂中四句写了三个层次,呈总分之势:第一句总写杭州的“形胜”、“繁华”,第二、三句写杭州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第四句写杭州物阜民丰的人文景观。时间上由古及今,空间上由远及近。写法上由“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的浮光掠影式的概写,到“市列珠现”“竞豪奢”的细致人微的特写,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但是,杭州的最美所在不是她的建筑、财富,也不是钱塘江,而是西湖。她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是杭州最令人神往的地方。提到杭州就不能不提西湖,接下来作者就围绕着西湖来作文章了。

下闽写傍晚的西湖,突出杭州的繁华。

“重湖叠嗽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作者首句便点西湖。西湖旧名钱塘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因此,柳永说“重湖片是指它兼有外湖、里湖之秀。“嗽”,山峰,“叠嗽”,即重叠的山峰。明丽的湖水倒映着清幽的群峦,微风过处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于是作者以“清嘉”给西湖以总的评价:清秀、明丽、浓淡相宜。这一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时间上,其与上阅相继,仍是白天的景致;在内容上,却与以下西湖月夜密不可分,过渡巧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写湖边桂花飘香,湖中广植荷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指荷花种植广泛;第二层意思是用典,“三秋桂子”隐含了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职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的诗句,这是“用典,,与写实相兼。人神相通的美丽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为下文描写杭州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张本,而“十里荷花”则为下文“采菱俘做伏笔,下文便自然而然地写到西湖的人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臾莲娃”,“羌管”,笛子,因其出自羌中,故称羌管。“弄”,吹奏。“晴”,指风和日丽的白天:“泛”,声音飘荡。这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弄晴、泛夜,烘托“笙歌盈沸,口夜不停的景象。西湖岸边,笙管悠扬,菱歌回荡,鹤发童颜的老人悠然垂钓,天真烂漫的孩童喧闹嬉戏,一片太平盛世的生动景象,这是杭州普通百姓的生活。“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则是达官贵人的纸醉金迷。…千骑”,成千的马队。“高牙”,高大的牙旗,指将军用的旗帜,宋朝州郡长官兼知州军事,因此,此句中千骑所簇拥的将军当指孙何。这一句也是概写孙何出人酒肆歌馆时前呼后拥的威风场面。“听箫鼓”、“赏烟霞”道出了孙何的闲情逸志及文人雅士风度。至此作者选取了湖边市民、城中权贵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铺叙漫衍,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杭州的繁华景象。这也是全文的高潮,柳永不仅工于铺叙,而且更懂得精练,接下来作者就以极其简练的笔触收尾:“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是对孙何的美好祝愿:将来将杭州城的美景绘成图画,待到升任京官时,带进中书省和同僚们一起欣赏、夸赞吧!“图”,动词,绘画。“凤池”,是凤凰池的简称,它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

沼,因掌握政治机要的中书省与其较近,故以凤池代称中书省,此词中又代指朝廷。这两句是祝愿孙何早日升到中央去做官。虽是对孙何的祝愿,但也归到了对杭州的赞美上,首尾圆合,正是柳永的高明之处。

雨霖铃柳永诗歌鉴赏

雨霖铃柳永诗歌鉴赏 导语:《雨霖铃》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 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 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 的风格特色。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鉴赏《雨霖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 助。 雨霖铃柳永宋词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 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 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 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 这离愁 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 面对凄厉的晨 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 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注释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坐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 暮霭:傍晚的云气 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 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雨霖铃柳永诗歌

柳永《八声甘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上片纯写景,写全景这在慢词长调中是不多见的。它取楼头放眼远望的角度,全方位地摄取镜头,画面开阔高远,秋情秋景融为一体,将古今才人失意之悲寄托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衰谢销亡之中。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篇用一去声字“对”领起,富于气势,发腔即已警动听众,如弹词开篇的一声拍板,戏剧人物出场前的亮嗓,又妙在体现了观景的角度,暗藏登楼凭栏远眺之意,为下片作伏笔。“潇潇”表现雨势的急骤。“暮雨”带有寒意,“洒江天”说明地点是在江头,暗伏以下“长江水”句。词人本是登楼观景的,要在江天之际游目骋怀,即所谓“登高临远”,显然希望天高气爽,天色晴朗,可是突然下起了急雨,弥漫江天,又时值日暮天寒,一股凉意直逼词人而来,这就为全词悲秋伤别定下了基调。 “一番洗清秋”是“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结果。秋日傍晚,一阵骤雨,气候就更加清凉萧瑟了。而这种景象也正与浪游他方的游子空虚、寂寞、忧伤、愁苦之情凑泊。此句景中含情,亦景亦情。“一番”固然是写观此番骤雨而雨也还会有“二番”“三番”。一番秋雨一番寒,秋凉也是渐次为“清”了。换句话说,一切美好的生命都是渐次衰败消亡了。雨之急,暮之寒,“洒”和“洗”的态势,都蕴含着寒风。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名句,而一篇之警策端在于此。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一切在外求仕、谋职、经商、售艺之人大都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园去了,只留下空寂的关山,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这一切,强烈地激射出词人流落他乡的伤楚,孤单和愈益黯淡的情怀。这第二韵不单苏东坡赞。刘体仁《七烦堂词译》又比作《敕勒歌》意为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又极富情感色彩。此际词人乃觉遍宇宙间悲哉之秋气,似乎一齐袭来,要他一人禁当! 既然雨过天晴,又有夕照当楼,那四处的残红败绿必然尽收眼底,故又引出第三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言处处,反映视野之开阔。“红衰翠减”表现远望的感受,真切而又鲜明。站在楼头看那红花衰谢,绿叶凋残的广阔地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只觉得红翠两种鲜嫩的颜色已经淡了许多。这种强烈的视觉与暮雨、霜风、残照相联接,必然显现出自然界美好生命的衰残:“苒苒物华休”此乃不可把握的自然规律。自然界如此,人世间又岂能例外,那美好的故乡,深情的佳人和自己蹉跎的青春年华,无一不苒苒逝去。联想到此,自然悲从中来。“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第四韵承上“休”字言一切生命都将衰亡,只有长江水仍旧日日夜夜奔流不止。“长江水”本是无生命的,只因为它奔流不息,而觉其有了生命。就此唯一的生命也竟感到孤独凄凉,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声容。蓦然无语,似乎也在为自己生命的流逝而感到悲哀。江水春夏上涨,波涛汹涌。秋冬回落,涛声渐息。词人将这种自然规律情感化,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之中。 下片纯系抒情,表现内心的矛盾苦闷:不忍登高临远又偏临远,不当淹留又已淹留,思念家园又下不了回家的决心。千回百转,柔肠寸断。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暮雨,霜风、关河、残照均取登高的角度。“登高临远”四字将上片景物收结无遗。又无论登高还是临远,所引发的都是悲戚,岂止东流水有所不忍,那暮雨、霜风、关河、残照、物华、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然而“不忍登高临远”又不停留在收结和总括前文上,还以居高之势,振臂一呼,唤出了故乡和佳人。原来词人凭楼远眺,顺着

《八声甘州》柳永词作鉴赏

《八声甘州》柳永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原文】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⑴。渐霜风凄紧⑵,关河冷落,残照当楼⑶。是处红衰翠减⑷,苒苒物华休⑸。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⑹,归思难收⑺。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⑻。想佳人⑼妆楼颙望,误几回⑽、天际识归舟。争知我⑾,倚栏杆处,正恁凝愁⑿!

【注释】 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眼前的景象。潇潇暮雨在辽阔江天飘洒,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凉。潇潇,下雨声。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一作“萧萧”,义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⑵霜风:指秋风。 凄紧:凄凉紧迫。 关河:关塞与河流,此指山河。 ⑶残照:落日余光。当,对。 ⑷是处:到处。 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 红,代指花。 翠,代指绿叶。此句为借代用法。 ⑸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渐渐(过去)的意思。 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⑹渺邈(miao3):远貌,渺茫遥远。一作“渺渺”,义同。 ⑺归思(旧读:sì,做心绪愁思讲):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⑻淹留:长期停留。 ⑼佳人:美女。古诗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 颙(yóng)望:抬头凝望。颙,一作“长”。

柳永词赏析

柳永词两首赏析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 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冷秋伴乡愁 ——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上片写景色。一个“对(望)”字领属全片,作者面对的具体景物是“雨”“江天”“秋”“风”“关河”“照(太阳)”“楼”“红”“翠”“长江”。分析这些景物特点的描写可以感受作者的心境。“暮、清、霜、残”,暮视觉由明转暗、霜触感冰冷、清纯而无色视觉冷色,残则形态不全、破而不完整。秋意色彩暗淡、物象衰败、触感清冷、应当是残秋之景。其色气在作者刻意反复涂抹下得以强化。暮雨洗清秋,是冷上加冷就如三九天当头浇了一盆冷水;霜风凄紧,凄是冷周身瑟瑟,紧是劲、风力强劲,更让人难以喘息,一场秋雨一场寒说得就是这个。关河冷落,冷落是寂寥没有生气,(残照当楼)楼穿残阳、(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草木衰黄,一片死寂。广袤的大地上动得只有江水,也是“无语”东流,冷落孤寂到了让人绝望。关河是彰示所述人事涉及地域的标志,羁旅行役的地标。作者伫立或凭栏远望良久,面对景象不断变化,画面有动有静有立体感。从暮雨阴沉到霜风卷云到残阳西坠是时间的变化(渐霜风凄紧);潇潇秋雨映衬于茫茫江天,呼啸秋风肆虐苒苒物华,是立体画面。时空开阔辽远苍茫,意象丰富,洪细包孕,交相映衬,景致恢弘。思乡的人对时间久距离远衰破残败的景象(伤春悲秋)非常敏感,孤独寂寞寒冷(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同病,

境由心生,什么样的心境便摄入什么样的景色。分析其中相似点就不难理解情景如何交融。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下片紧承上阙,“登高临远”呼应开篇“对”字。“不忍”让我们想到“独自莫凭栏”的泣血告诫,那是思乡念亲的苦痛难以承受的诉说,“归思难收”那是作者难以抑制思念,本想登高远望聊作“归思”的慰藉,但常常转变成了断肠般的摧残越发“难收”,正因如此才“不忍登高”和“归思难收”的矛盾,痛苦之剧可见可感。这种痛苦一年多来无时无地不困扰着他,“何事苦淹留”甚而开始怀疑这种(羁旅)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痛苦地迷茫。作者眼前出现了幻觉,仿佛看到远在家中的亲人也正在思念自己,“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样的凭栏,凝望着远方“归舟”,期待盼望激动但是几次希望就是几次失望,天涯人经历着一样的苦痛,一误再误都不能罢休。身异地心同愁,非一人之苦乃众人之苦。 ——冷秋乡愁。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柳永《定风波》原文及赏析

柳永《定风波》原文及赏析 《定风波》 年代:宋 作者: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是事可可:凡事不在意,一切事全含糊过去。 ②暖酥消:脸上搽的油脂消散了。 ③腻云亸:头发散乱。亸:下垂貌。 ④蛮笺象管:纸和笔。蛮笺:古代四川产的彩色笺纸。象管:象牙做的笔管。 ⑤镇:镇日,整天。 【评解】 这首词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衬人物的厌倦与烦恼情绪。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运用通俗的语言,不加雕饰,把人物的生活情态与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颇能体现柳词的特色。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赏析》:柳永的身世处境,使他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妓女的生活,有着很深的了解,对她们的思想感情也有着很深的了解。 因而,词里刻画的许多妇女形象栩栩如生,描绘她们的心理活动,显得格外生动、真切。《定风波》就是一首描写很成功的以妇女为主人公的词。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生动地体现出柳永“俚词”的特点。柳永在语言上的“俚”和他“变旧声,作新声”,制作了大量的慢词一样,是他在词的发展上作出的贡献。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形式,为不幸的歌妓似诉内心的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歌妓的深怜痛惜,这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是不为正统文人所认同的。相传柳永曾去拜访晏殊,晏殊就以这首词中“针线闲拈伴伊坐”相戏,足见两者艺术趣味之迥异。 这首《定风波》表现的是被情人抛弃者的一腔闺怨。词从春来写起;“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自从春天回来之后,他却一直杳无音讯。因此,桃红柳绿,尽变为伤心触目之色,即“惨绿愁红”;一颗芳心,整日价竟无处可以安放。“是事可可”意思是事事都平淡乏味。尽管窗外已是红日高照、韶景如画,可她却只管懒压绣被、不思起床。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之美景反衬出“犹压香衾卧”的惨愁。长久以来不事打扮、不加保养,相思的苦恼,已弄得她形容憔悴,“暖酥”皮肤为之消损,“腻云”头发为之蓬松,可她却丝毫不想稍作梳理,只是愤愤然地喃喃自语:“无可奈何!恨薄情郎一去,音书无个。”接下来,词人让这位抒情女主人公站出来直抒胸臆:早知这样,真应该当初就把他留在身旁。在我俩那间书房兼闺房的一室之中,他自铺纸写字、念他的功课,我则手拈着针线,闲来陪他说话,这种乐趣该有多浓、多美,那就不会象现在这样,一天天地把青春年少的光阴白白地虚度!词的上阕重在以景衬情,描写人物的外在表现。下阕则深入到理想情趣。主人公的理想就是让心上人安安稳稳地吟诗诵书,自己在一旁温存相伴,过一份静谧、温馨的正常人的生活。然而现实却是冷酸无情的,多少个被情郎抛弃的青年女子在无边的苦海中虚度着大好的青春年华。柳永在这首词中代她们发出了心中的呼声:“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八声甘州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八声甘州-柳永《八声甘州》赏析柳永《八声甘州》赏析文/开心老 哥——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词牌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面对着黄昏时分急骤的暮雨洒满江天,秋天又一次被洗得分外清凉。潇潇,雨声急骤;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河寂寞冷落,残阳照在楼上。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山河,关山河流。残阳,夕阳。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朵凋零,绿叶枯萎。是处,到处。红,指花。翠,指叶。苒苒物华休:景物逐渐凋残。苒

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休,停止,凋零。临:面对。渺邈:遥远。归思难收: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思,心思。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感叹这些年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因而饱受相思之苦呢?踪迹,行踪,走过的地方。淹留,久留他乡。八声甘州佳人:美人。顒望:一作“凝望”,抬头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意思是说,想象爱人从妆楼上远望天际,辨认我的归舟,却认错了多少回。 极写思情之深。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爱人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依靠着栏杆如此愁思不解。争知,怎知。阑干,同“栏杆”。恁,如此,这样。凝愁,愁思凝结难解。伫立江边,面对着洒满江天的潇潇暮雨,那暮雨仿佛又一次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川河流也愈加萧条冷落,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望江楼上。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花败叶,美好的景色

浅析柳永《八声甘州》

以愁成篇, 以情感人——浅析柳永《八声甘州》 文章摘要:柳永的《八声甘州》一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词中将思乡怀人的意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本文就通过对其写作背景、字句理解、情感抒发等方面来进行赏析。 关键字:柳永、写景、抒情、思乡、羁旅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这首词句句精彩,字字绝妙,其中更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推敲。开篇用一“对”字领起,富于气势,发腔即已惊醒听众,如戏剧人物出场前的亮嗓一般,又妙在体现了观景的角度,暗藏登楼凭栏远眺之意,为下片作伏笔。紧接着一个“洗”字用得更是生动形象,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虚为实,使人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名句。“渐”是逐渐的一个过程,这更增加了一段时间感。“紧”字写风,指强劲的风,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风风雨雨交相侵袭。关河冷落,隐含着悲凉的历史感。残照当楼,只有一轮残日的余晖,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楼。这里柳永没有正面写悲慨,但他写出了大自然,写出了秋天生命的消逝,山河的冷落,夕阳满目,每一个景色都包含着深沉的悲慨。“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林”一句中“红”、“翠”色彩鲜明,而“衰”、“减”则给人一种暗淡、愁怅之感,这是一对矛盾。词人把这一对矛盾合在一起,就把其因美好的东西消失而愁闷的心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下一句中写流水“无语”,本来流水并不能“语”,可词人却把流水人格化了,认为流水本来能“语”,本该有“语”,可今天却也“无语”,写得十分灵动。“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却说是“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更衬托出词人那深沉的思乡情绪。“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以反问的语气来写,提出了“归思”与“淹留”之间的矛盾,含有许多难言之隐,这样写,显得含蓄,能引发读者更丰富的联想。“苦”字更增添了思乡情绪的份量。“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是虚拟的写法,虚拟佳人此时也正在思念自己,又用具体的细节来描绘,仿佛实有其事,这是化虚为实的写法。最后一句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 上片写景,从变化的景到不变的景,一切都使人伤情,使人增加惆怅。不明写词人的思想感情,是为下片的完全抒情蓄势。 下片抒情,抒写词人的乡思。词人用反写、侧写、虚拟的写法来层层抒写浓重的思乡情怀。 此词结构多变,气象恢弘,意境疏阔高远,声律雄浑,语言凝练。用白描手法,格调高,

八声甘州 柳永

八声甘州柳永 【教学目标】 1、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以及“从对方着笔”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归的感情。 3、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难点】 1、体味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的词句以及“从对方落笔”的抒情角度。 2、理解诗歌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5’ 学生背诵《雨霖霖》 二、新授 25' (一)引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投影示: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世称柳七或柳屯田。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三)题解 投影示: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四)指导学生自学,初步疏通课文 1、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质疑。教师答疑。 补充注释残照:夕阳休:凋残 2、学生完成自学作业: (1)给下列字注音: 苒苒:邈:颙:恁: (2)上阕写,下阕写 3、指名学生朗读,对朗读中存在的读音、停顿错误进行纠正。 4、指名学生逐字逐句译解全词,教师根据情况补充、更正,并出示投影明确。(五)分析鉴赏 作品是如何通过描写萧条凄清秋景来抒发游子的羁旅思归之情的? 1、赏析“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这几句中有两个领字,分别领起下文,找找看,是哪两个字?你认为“清秋”前用一“洗”字有何妙处? 投影示: 词开头两句以一“”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秋江雨景,写出了清秋江天之寂寥;“秋”本来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却以为“秋”只有暮雨“洗”才能如此,使人感到生动真切。 所接三句以一“”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以霜风、关河、残照之景,作气氛渲染,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 2、赏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此两句接写楼头所见,是怎样的顺序?“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有什么内涵? 投影示: “是处……”写眼前物华衰落的景。“红衰翠减”,更见一片萧飒,“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江景。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二句表面看是写景,实则是景中寓情。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寓了作者年华虚度、功名未就的痛苦。写流水无情,反托出词人的痛苦心情。 3、上片写景,层层铺叙,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投影示: 上片以层层铺叙手法,描绘登高所见萧条凄清秋景。这些景物描写把读者带入到一个苍茫凄清,的境界之中。写景中浸染了词人浓重的离情。 4、小结上阕: 投影示: 上阕:状写登高所见凄清秋景 5、结合整个下片,说说诗人为什么“不忍”“登高临远”? 投影示: 一是

再读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北宋)《雨霖铃》赏析 题解: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雨霖铃》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 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送别词。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

八声甘州--柳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一、教学目的 了解柳永慢词的特点和风格 2、学习本词情景交融和白描的手法 二、学习要点: 本词的艺术技巧 三、教学安排: 1、词的简介 词:随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乐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联系。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最长的不超过二百四十字,如《莺啼序》,有人按字数多少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曲)或一片,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如《西湖》、《卜算子》等。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如《清平乐》、《沁园春》等。凡是下片开头的字数平仄,句式与上片有不同的,叫“换头”,换头与

不换头都是曲,乐曲的节奏变化决定的。 词从片数来分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几种。单调不分片,多为小令,双调分二片,三叠分三片,四叠分四片。 从乐曲性质分,词调有令、引、慢、等,舒缓的乐曲叫“慢词”依慢词填的词叫慢词。有的词调名下加慢“慢”字,如《木兰花慢》是由小令演化成的慢词。柳永是慢词的奠基人,他开创了词的新局面,宋以前的词,主要是小令,柳永依慢词填词后,慢词才得发展。柳永对词的贡献不反在于创意,而且在于创调。他通晓音律。(见作者介绍后部分) 1、题解:《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原为唐代边塞曲,后用为词调。《词谱》说:“此调前后八韵,故名‘八声’,上下阙,九十七字,是慢词,上下个四平韵。这首词写的是游子失意苦闷和思念家乡的心情。(羁游行役之苦)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祖两代都中举作官,在京城开封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养成了一种放荡的性格,整日与伶工歌妓为伍,写过一些风月歌词,自道是“白衣卿相”,据说柳永科场失意的主要原因是他生活浪费,不像一个正流文人。他曾写过一收《鹤冲知》其中有一句话是“忍把浮名挨了浅斟低唱”。后来应进士考试,到发榜的时候,宋仁宗勾掉了他的名字,说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用浮名?且去填词!”以为他作官是不够格的,从此

八声甘州赏析.doc

八声甘州①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②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③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④苒苒物华休。⑤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⑥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⑦想佳人妆楼顒望,⑧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⑨争知我,⑩倚阑干处,正恁凝愁。⑾ 【注释】 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词谱》以柳永为正体。九十七字,平韵。②潇潇:形容雨声急骤。③凄紧:一作“凄惨”。④是处:到处,处处。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翠:一作“绿”。⑤苒苒:茂盛的样子。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⑥渺邈:遥远。⑦淹留:久留。⑧顒望:凝望。一作“长望”。⑨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⑩争:怎。⑾恁:如此,这般。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品评】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顒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

诗词赏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诗词赏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一作:栏)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逐步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 潇潇:风雨之声。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

苒(rǎn)苒:逐步。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yóng)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 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 辩江树。” 争:怎。 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 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 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 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来说,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 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 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不过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 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 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个句精彩处 “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 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 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

柳永鹤冲天赏析

鹤冲天 【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释义: 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圣明的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赏析: 《鹤冲天》其词写于真宗天禧二年,此时已经35岁的柳永第三次落第,失望过后,他如梦初醒—自己不适合宦海沉浮的生活。天性风流,好吟风月的他到底不被权力角逐、尔虞我诈的官场所容。于是挥毫蘸墨,一曲《鹤冲天》以表心志,从此彻底投身于或“浅斟低唱”或孤身羁旅的市井生活中。 第三次落第,他没有伤心绝望,而是认为自己本应该是“黄金榜”上一员,现在只不过是“偶失龙头望”,真才实学不应该得到质疑,在这个政治虽然清明的时代,仍有许多有学之士未能被重用,自己如同许多人一样被暂时遗忘,只要有朝一日遇到施展的舞台,就能一鸣惊人。这便是这位风流文人天生的自信与傲骨。 既然被官场所不容,又何必强求,索性带着满身才情去追寻自己想要的闲适生活。我本就是“白衣卿相”,又何须朝堂之上蟒袍加身?在那烟花巷陌之中,

丹青屏障之后,总会有意中佳人值得我寻访。这种红袖添香,才子佳人的生活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何必因为一时失意而辜负了大好春光,填一阙新词,品一段小曲,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佳酿,与佳人一起青梅煮酒!这是柳七,他是如此快意人生,潇洒超脱,屡次落第并未使他怀疑自身的价值,皇帝不看重我,官场不容我,那又如何,看我柳七如何在词坛迸发璀璨光芒! 然而他的快意直言,词中傲视公卿的语气到底还是将朝堂上那群老顽固气的不轻,没有几天,《鹤冲天》被别有用心的人呈上了龙案,宋仁宗很生气,怒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于是,柳永自嘲地说自己是“奉旨填词”!之后他用他的一生去践行这一誓言,虽然后来年老后得到一个“屯田员外郎”的官职,但仍以填词为正务,最后终于使得“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人失意,转求于山水;有人失意,转求于书画琴棋;唯有柳永,一生都在繁华市井,烟花巷陌中颠沛流离,尽笑买醉。正因为看惯了风月场上的男痴女怨,看惯了坊间闹市的人情冷暖,使他的次带了人间烟火。他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为宋词这一页描上了浓重的一笔。 柳永一人和他的潦倒一生是颇受争议的,但在我看来,他却是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一身傲骨的文人怎能忍受官场的勾心斗角,一个风流潇洒的才子怎能被朝堂缚住了手脚,南唐后主李煜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柳永虽然风流却不下流,虽然流连于青楼楚馆,却不是沉迷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之中,他不认为他们轻贱地下,他与青楼女子真心平等交往,以善良、真挚的同情心体察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他是第一个敢于把底层青楼女子的真善美写进词中的人,在当时那样的社会中还会有几人这样做呢? 柳永一生落拓不羁却处处充满了精彩,千百年来,敢如此沉沦的惟有柳永,沉沦到如此精彩的也只有柳永!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说课讲解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八声甘州》柳永的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 八声甘州①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释] ①八声甘州:一名《甘州》。 ②潇潇:雨势急骤。 ③“是处”句:到处花叶凋零。 ④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物华休:美好的景物消残。 ⑤渺邈(miǎo):同“渺渺”,远貌。 ⑥归思:归家心情。 ⑦颙望:凝望,呆望。颙(yóng):仰慕。 ⑦渺邈:遥远。 ⑧淹留:久留。

⑨颙望:抬头远望。 ⑩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多次看到远处有船驶过,便以为是爱人乘舟归来。 ⑾争:怎。 ⑿正恁(nen 第四声)凝愁:恁,如此,这样。凝愁,愁绪凝聚化解不开。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译文二】 看潇潇暮雨洒落江天,一番清洗,洗出一片清秋。渐觉凉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全变得肃杀冷落,如血的残阳正斜照高楼。到处是一片残花败叶,一切美好风物都渐渐萧条。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默默无声匆匆东流。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 清镇市王庄教育:申开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鉴赏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鉴赏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鉴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 ⑴潇潇:风雨之声。 ⑵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⑶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 ⑷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⑸苒(rǎn)苒:渐渐。 ⑹渺邈:遥远。

⑺淹留:久留。 ⑻颙(yóng)望:抬头远望。 ⑼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⑽争:怎。 ⑾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