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行人保护法规 (比较好)

欧洲行人保护法规 (比较好)

Regulation 78/2009/EC Regulation 631/2009/EC

Pedestrian Protection 行人碰撞保护

主讲:王力田

简要概述标准的发展

?2005年开始执行Directive 2003/102/EC第一阶段,目前国内部分厂家已经通过,并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证书。(相对而言,国内只需考虑new type approval,即新车型的认证)

?按照原计划2010年的9月开始对于新车型认证执行Directive 2003/102/EC的第二阶段。

?但在标准的初期执行中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及与生产厂家协商,制定了Regulation 78/2009/EC,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目的是使行人保护法规便于执行,同时能更好的指导生产厂家符合法规要求。

?Regulation 78/2009/EC 发布日期:2009年1月14日。

1. 根据原法规修订了限值

2.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

3. 引入制动辅助系统(BAS)。

4. 合并替代2003/102/EC和2005/66/EC(前部保护装置)

两个法规。

?Regulation 631/2009/EC 发布日期:2009年7月22日。

关于行人保护试验方法及制动辅助系统试验方法的制定。

行人碰撞保护法规适用车型?M1类乘用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2.5吨。

?N1类的车辆来源于M1类,最大总质量不超过2.5吨。?大于2.5吨的车辆也被列入执行时间表

Regulation 78/2009/EC第一阶段

Section 2 Annex I

?Child/Small adult (3.5kg) head impacts to bonnet top

?儿童/小型成人头型(3.5kg)撞击发动机盖。

?Adult (4.8kg) head impacts to windscreen (for monitoring only)

?成人头型(4.8kg)撞击前风档(仅监测)

?Lower leg or upper leg impact to bumper

?下腿或上腿撞击保险杠

?Upper leg impacts to bonnet leading edge (for monitoring only)

?上腿撞击发动机盖前缘(仅监测)

Regulation 78/2009/EC第二阶段

Section 3 Annex I

?Child/Small adult (3.5kg) head impacts to bonnet top ?儿童/小型成人头型(3.5kg)撞击发动机盖。?Adult (4.8kg) head impacts to bonnet top

?成人头型(4.8kg)撞击发动机盖

?Lower leg or upper leg impact to bumper

?下腿或上腿撞击保险杠

?Upper leg impacts to bonnet leading edge (for monitoring only)

?上腿撞击发动机盖前缘(仅监测)

测试车辆准备

?车辆配载(所有油液加满,并在前排座椅上分别放置75kg配载)。

?轮胎气压符合厂家规定值。

?检查车辆的行驶高度,使之处于正常驾驶状态。

?按照法规规定划出各参考线,用于划分碰撞区域。

行人碰撞保护法规限值对比

5KN < < 6KN

300Nm< <380Nm 4.5kg 35km/h 65°

发动机盖儿童头型测试

1/2区域≤HPC1000

成人和儿童头型测试结

合区域2/3区域

≤HPC1000

其他区域≤HPC1700

冲击力≤7.5KN 弯曲力矩≤510Nm 冲击力≤7.5KN 弯曲力矩≤510Nm 大腿撞击保险杠40km/h -(可选)

<15°<6mm <150g 15°< <20°

6mm < <8mm

150g < <200g

>20°>8mm >200g 膝部弯曲角≤19°剪切位移≤6mm 小腿加速度≤170g Or 264mm 宽度内≤250g 膝部弯曲角≤21°剪切位移≤6mm 小腿加速度≤200g 离地间隙=25mm 小腿撞击保险杠40km/h <5KN <300Nm 5KN < < 6KN 300Nm<

<380Nm

>6KN >380Nm 冲击力≤5KN

弯曲力矩≤300Nm 冲击力≤5KN 弯曲力矩≤300Nm 结果仅作为监测大腿撞击发动机盖前(BLE ) 4.8kg 35km/h 35°前风挡区域≤HPC1000结果仅作为监测成人头部HPC<1000100013503.5kg 35km/h 50°发动机盖儿童头型测试1/2区域≤HPC1000成人和儿童头型测试结

合区域2/3区域

≤HPC1000

其他区域≤HPC1700

3.5kg 35km/h 50°发动机盖2/3区域

≤HPC1000

剩下1/3区域≤HPC2000儿童头部头部

撞击Green Yellow Red EuroNCAP Phase 2第二阶段(section 3 Annex 1)Phase1第一阶段(section 2 Annex 1)Impact

撞击试验

小腿模型撞击保险杠

1)Worst Case Scenarios for Test

恶劣测试点的选择?Bumper test 保险杠区域测试

–Around brackets 支架周围

–Radiators 散热器附近

–Any additional components behind the bumper 保险杠后的附加件

–Rigid horizontal components 水平方向的刚硬部

–Around fog lights 前雾灯周围

Avoid employing unlucky people, throw

half the CV pile in the bin.

儿童头部撞击发动机盖

2) Worst Case Scenarios for Test

恶劣测试点的选择

?Bonnet top test 发动机罩区域测试

–Top of the wing, on the ridge 发动机盖的侧翼或

突起的脊角等

–Around engine top (poor clearance will show) 距

离发动罩的间隙较小的位置

–Any additional engine bolt-ons (turbos etc..) 发动

机附件的安装螺栓点等(例如增压器..)

–Around the tops of suspension turrets 悬架支柱托顶部

大腿模型撞击保险杠(可选)

上腿撞击发动机盖前缘(BLE)

?与test 2很相似,但撞击位置和限值不同,需根据车型前部结构尺寸,确定撞击角度、速度、和冲击质量。

3) Worst Case Scenarios for Test

恶劣测试点的选择

?Bonnet leading edge 发动机罩前缘

–Bonnet catch, support areas 发动机罩锁,及支撑

区域

–Wing corners (assuming greater than 75mm from

the edge) 侧翼的边角(假设距离边界大于75mm)–Around the lights (brackets, supports) 前大灯支架

附近

–Top of radiator 散热器的顶端

BAS(制动辅助系统)

BAS means a function of the braking system that deduces an emergency braking event from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driver’s brake demand and, under such conditions:–(a)assists the driver to deliver the maximum achievable braking rate; or –(b)is sufficient to cause full cycling of the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BAS 该系统可以判断驾驶员的意愿来降低因紧急制动而产生的危险,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a,辅助驾驶员获得最大的制动强度,

b,有效地的触发ABS系统的制动循环。

BAS 有3类:

?A类:means a system which detects an emergency braking condition based on the brake pedal force applied by the driver; 通过感知驾驶员所施加的制动踏板力。

?B类:means a system which detects an emergency braking condition based on the brake pedal speed applied by the driver;通过测量制动踏板的速度。

?C类:means a system which detects an emergency braking condition based on multiple criteria, one of which shall be the rate at which the brake pedal is applied.通过多种数据参数,其中包含踏板的数据来判断。

辩论赛流程、比赛规则、评分标准

辩论赛流程、比赛规则、评分标准一、活动要求: 1.参赛队伍: 1)本届辩论赛院系选拔赛由各班派出辩论队参加比赛,具体队 伍数将于报名截止后确定。 2)每支参赛队伍由8人构成,分为正反两方,每方各4人。 3)各队的参赛辩手必须由本院系在校生组成,每一名辩手只能 参加一个辩论队。 2.比赛细则 1)赛制:四VS四团体辩论赛 2)形式:本届选拔赛分为初赛、复赛两场,通过比赛选出优胜队参加下一轮比赛。比赛采用评委评分的办法选拔。 3. 比赛题目: 1)正方:高考改革该拿英语开刀 反方:高考改革不该拿英语开刀 2)正方:大学生打工弊大于利 反方: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 3)正方:当今社会,学历比能力更重要, 反方:当今社会,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4)正方: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利大于弊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弊大于利

二、活动具体流程: 1.辩论赛开始。 2.主席致开场词、宣布辩题并介绍该场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3.介绍参赛队员、评委团人员、点评嘉宾和比赛规则。 4.正反方辩论队员进行自我介绍。 5.开篇立论: 正方开篇立论,180秒; 反方开篇立论,180秒。 6.攻辩: 第一轮攻辩(共计90秒): 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正方二辩提问(10秒),反方二辩或三遍回答(20秒),重复三次; 第二轮攻辩(共计90秒): 反方二辩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反方二辩提问(10秒),正方二辩或三遍回答(20秒),重复三次; 第三轮攻辩(共计90秒): 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正方三辩提问(10秒),反方二辩或三遍回答(20秒),重复三次; 第四轮攻辩(共计90秒): 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反方三辩提问(10秒),正方二辩或三遍回答(20秒),重复三次。 7.攻辩小节:

行人保护知识培训

行人保护知识培训 CAE部碰撞分析科 部门:CAE部 1

目录 一、行人保护开发背景 二、法规介绍 三、FEM模型建立标准 四、设计改进思路 五、最新技术 六、总结 2

一、行人保护开发背景 在目前阶段,对行人保护进行明确强制法律要求的体系主要有欧盟和日本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是欧盟指令2003/102/EC,共分两个阶段,主要针对最大质量不超过2.5t的M1类车及最大质量不超过2.5t的M1衍生N1的任何机动车辆,未来可能扩展的3.5t的最大质量。除欧盟范围外瑞士和以色列作为典型的车辆进口国均决定采用当前的欧盟法规。日本的TRIAS 63-2004只做了第一阶段的正式规定。 3

同时,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和韩国都积极参与了全球技术法规GTR的开发,目前被动安全专家组GRSP正在讨论该GTR,目标是在2010到2012年开始实施这些技术内容。日本宣称未来将优先应用全球技术法规GTR,只有当GTR出现问题时,日本才会开发自己的腿部测试,可能会使用自己的测试对象。欧盟在第2阶段中也可能采纳GTR法规。 正是由于这些强制性法规的实施,因此主机厂在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相应设计对策。 4

二、法规介绍 鉴于日本TRIAS 63-2004的约束范围只限 于日本,而EC指令第二阶段也并没最终定 稿,因此,法规介绍主要以欧盟指令 2003/102/EC的第一阶段为主。 EC指令的第1阶段时间为2005.10.1至2012.12.1,第2阶段时间为2010.9.1至2015.9.1,但第2阶段讨论稿若能尽早通过,则最早可能在2008年中开始生效。 5

辩论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1)

辩论赛流程及规则 一、赛制与赛程 本次辩论赛为四对四团体辩论赛,赛程由立论陈词、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四部分组成。 二、比赛流程 (一)主持人开场致辞,介绍比赛规程、参赛队及所持观点、评判团成员,然后宣布比赛开始。 (二)参赛双方进行辩论。 (三)辩论结束,现场互动,观众就辩题发表观点和提问。 (四)评判团成员商议比赛结果。 (五)评判团代表点评赛况。(在辩论结束后,评判团将推选一名代表,综合所有评委的意见,发表对该场辩论的评语,分析两队的表现及优缺点,提出双方需要改进的地方。)(六)主席宣布结果。 (七)颁奖。 三、辩论程序 (一)第一阶段(陈词阶段) 正方一辩陈词3分钟,反方一辩陈词3分钟。 (二)第二阶段(攻辩阶段) 1.正方二辩提问,反方二辩回答,双方累计时间1分30秒;

2.反方二辩提问,正方二辩回答,双方累计时间1分30秒; 3.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三辩回答,双方累计时间1分30秒; 4.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三辩回答,双方累计时间1分30秒; 5.正方一辩做攻辩小结,用时1分钟; 6.反方一辩做攻辩小结,用时1分钟; (三)第三阶段(自由辩论阶段) 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轮流发言。共用时10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 (四)第四阶段(总结陈词阶段) 共用时4分钟,双方四辩总结陈词,每方用时2分钟。反方先开始。 四、辩论赛辩论规则 (一)时间提示 当辩手发言时间剩余30秒时,计时员以提示一次,用时满时,计时员提示终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二)攻辩规则 1.每个队员应回答简洁,提问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 2.对方选手提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大全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大全(中文版) 中国篇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11551-2003)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20071-2006) 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GB 20072-2006) 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 11557-1998)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083-2006)汽车安全带固定点(GB 14167-2006) 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GB 17354-1998) C-NCAP 前部正面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方法 C-NCAP 前部偏置碰撞试验方法 C-NCAP 侧面碰撞试验方法 C-NCAP 评分方法 欧洲篇 防止汽车碰撞时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12) 关于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14) 关于车辆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17) 关于车辆内部安装件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21) 关于后面碰撞汽车结构特性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32) 关于正面碰撞汽车结构特性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33) 关于车辆火险预防措施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34) 关于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保险杠等)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42) 关于车辆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94)

关于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95)EuroNCAP 前部碰撞试验方法 EuroNCAP 侧面碰撞试验方法 EuroNCAP 侧面撞柱评估标准 EuroNCAP 车辆对乘员颈部保护的动态评估试验方法EuroNCAP 行人保护试验方法 EuroNCAP 儿童保护评估方法 EuroNCAP 评估方法与生物力学极限 GTR 行人保护法规 EC 行人保护法规 北美篇 内饰件碰撞特性要求及试验方法(FMVSS 201) 头枕的碰撞保护(FMVSS 202a) 转向机构对驾驶员的碰撞保护(FMVSS 203) 对方向盘后移量的要求(FMVSS 204) 座椅系统(FMVSS 207) 乘员碰撞保护(FMVSS 208) 乘员离位(OOP)保护(FMVSS 208) 儿童约束系统要求(FMVSS 208) 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认证的统一规定(FMVSS 210) 儿童约束系统(FMVSS 213) 侧面碰撞保护(FMVSS 214)

汽车行人保护法规介绍(最新论文)

汽车行人保护法规介绍 摘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从法律法规上强制要求车辆在交通事故中对行人进行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汽车行人保护法规及行人保护功能,以便在后续新车型设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汽车行人保护法规 前言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日益密集,以及汽车的普及和保有量的不断增多,道路交通中的人员安全问题越发突出。 行人与车辆的碰撞是以高致死率和高重伤率为特征的碰撞。据我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在车辆与行人的碰撞事故中,人员死亡率高达26.42%,而平均交通事故死亡率仅为14.15%。因此,研究车辆对行人的保护性及从法律法规上强制要求能对减少人员伤害、减少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人保护法规的发展 早在1999年,欧盟就计划制定行人保护法规。经过4年的努力,欧盟在2003年11月颁布了行人保护法规“Directive 2003/102/EC”。该法规计划分两阶段执行,第一阶段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第二阶段计划从2010年9月1日开始。两个阶段都包括头部试验、大腿试验和小腿试验,第二阶段相对第一阶段在试验条件、试验结果方面更加严格。但由于前期主机厂的技术发展问题,很多车辆无法满足法规要求,欧盟在2003/102/EC第二阶段实施之前,于2009年1月14日重新颁布了2009/78/EC,该法规相对2003/102/EC在试验条件、试验结果方面要求有所降低,但对大腿撞击发动机盖前沿还是做强制要求,且要求车辆需配备ABS\BAS功能。 除欧盟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HRA(国际改装车赛车协会)、ECE(欧洲经济委员会)都已制定行人保护的标准,各种标准的要求不尽相同。相对而言,ECE的行人保护法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它是欧洲经济委员会下的汽车安全工作组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开发的有关行人碰撞的汽车安全与环境全球统一标准。 二、ECE R127行人保护法规介绍 2.1试验内容: (1)成人头部撞击发动机盖试验,至少测试9个点; (2)儿童头部撞击发动机盖试验,至少测试9个点; (3)3次上腿部撞击保险杠试验(左、中、右); (4)3次下腿部撞击保险杠试验(左、中、右)。

辩论赛评分标准及评分表

辩论赛评分标准 A、团体评分细则 一、立论陈词 评分标准(15分): 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二、攻辩环节 评分标准(20分): 提问简明,击中要害;回答精准,处理问题有技巧;表达清晰,论证合理而有力。 需要扣分的情形: 1.提问内容与辩题无关, 2.发言内容不健康或进行人身攻击 3.发言超时30秒以上。 三、自由辩论 评分标准(30分): 能速抓住对方观点及漏洞,驳论精到,切中要害,明确阐述本方立论和观点并博采出众。 需要扣分的情形: 1、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清的;

2、发言不健康,或进行人身攻击的; 3、辩论与辩题无关; 4、在一方发言完毕另一方停顿时间过长未起立发言; 5、超出本方辩论时间过多。 四、总结陈词 评分标准(15分): 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对对方观点进行质疑,同时强化本方观点,并能首尾呼应。 需要扣分的情形: 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赛整体态势总结陈词,脱离实际的背稿适当扣分。 五、评委提问 评分标准(10分): 反应敏捷,应对能力强,巧妙回避,且很好的把握现场气氛。 六、团体配合 评分标准(10分): 四位辩手,配合默契,观点统一。 注:1、比赛中若连续超时,要适当扣分;(1-3分) 2、评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一各最低分,其余求平均数

即为最后得分。 B、个人评分细则 最佳辩手 一、语言表达30分 1.辩手辩论应符合辩题,不得在主要观点上脱离辩题。10分 2.辩手应有真情实感,且可以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调节现场气氛。5分 3.辩手应吐字清晰,语速适当,有肢体语言,语言文明,相互尊敬礼貌。10分 4.辩手应运用精炼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5分 二、逻辑思维20分 1.辩手辩论应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论证有力。10分 2.辩手辩论应层次清晰,围绕本方观点进行辩驳。10分 三、辩驳能力15分 1.辩手可以合理使用各种辩论技巧。5分 2.辩手能够抓住对方失误,切中要害。5分 3.辩手可以运用适量例证来反驳对方观点。5分 四、整体意识10分 1.辩手应团结合作,配合默契,观点统一。5分 2.辩手辩论观点统一,未脱离本方观点。5分

辩论赛规则及流程

1.辩论赛开始 2.宣布比赛规则 3.介绍评委及嘉宾 4.宣布辩题 5.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6.介绍参赛队员 7.辩论比赛 8.评委打分 9.观众参与提问或表达自己观点 10.宣布比赛结果 11.评委点评 12.辩论赛结束

1.时间提示。辩论中,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0秒时,计时员给予提醒。用时满时,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 2.陈词。阐述证据确凿充分,引用适当。 3.开篇立论。立论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逻辑清晰,言简意赅。4.攻辩 (1)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 (2)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正反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作为攻方;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本轮攻辩,不得中途更替。 (3)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问答都要简洁明确。每轮攻辩中被攻的一方不得反问。不得以提问影响对方答辩完整性,不得以长时间答辩阻止对方提问。主持人有权终止一方超时的提问或答辩。 (4)正反方选手站立完成第一轮攻辩阶段。攻辩双方任意一方落座视为完成本方攻辩,对方选手在限制时间内任意发挥(陈词或继续发问)。 (5)每一轮攻辩阶段为1分30秒,攻辩双方各自不做时间设定,时间剩余30秒时,给予提示,用时满时,终止发言。 (6)四轮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作攻辩小结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作攻辩小结,限时1分30秒。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 5.自由辩论。这一轮辩论,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先有正方任何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6.结辩。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会整体形式进行总结陈词,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适当扣分。

辩论赛评分标准细则及评分表

辩论赛评分标准细则及评分 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七届“挑战自我”辩论赛评分标准细则 一、每个环节的评判标准(100分) (一)将聘请三位专业评委对本次比赛进行全程评议。 (二)评分标准: 1、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 2、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 3、反映敏捷,应对能力强。 4、表达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三)评分办法: 1、审题:对所持立场能否从逻辑、理论、事实等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据是否充足,推理关系是否明晰,对本方的难点是否具有有效的处理方法。 2、论证:论证是否有说服力,论据是否充分,推理过程是否合乎逻辑,事实引用是否得当、真实。 3、辩驳:提问能否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提出问题或提问不清,应适当扣分。是否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能否给人以有理有据的感觉。不回答或不正面回答应相应扣分。 4、配合: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是否紧密。问答是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对方一个有力打击。 5、辩风:所用语言和辩论风格讲究文明礼貌。不得对对方辩友和网友进行人身攻击。 (四)扣分标准: 凡审题、论证、辩驳、配合、辩风项目中,不符合评判要求和违反规则的,均酌情扣分。由于参赛队自身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影响比赛的,由评判团决定,在其累计总分中扣5-10%。 二、团队整体评分标准(10分) 1、辩题中心:发言中心是否明确,主旨是否突出 2、内容资料:论据是否充分、合理、恰当、有力、引述资料是否正确、详实。 3、逻辑思维:能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认识辩题,叙述是否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能否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灵活应对。 4、辩驳能力:主动、准确、及时、机智地反驳对方的观点,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 5、整体配合: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是否流畅,论点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6、风度表情:辩手表情、手势是否恰当、自然、大方,不强词夺理,尊重对方,尊重评委和观众,富有幽默感。 三、最佳辩手评定标准 参考标准如下: 1、语言表达:语言是否准确、简明、规范,是否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2、辩驳能力:辩手是否言语流畅、立场明确,能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认识辩题,叙述是否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

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本标准制订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项目编号2009-2430T-QC,项目名称《汽车对行人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二 标准制订过程 本标准制订工作自2010年初开始,对关于行人保护的欧洲法规、日本法规、GTR全球技术法规进行了全面研究,决定分区内容参考采用欧盟指令639/2009《对于2009/78/EC指令《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的技术说明》中ANNEX II的CHAPTER II中3.3条款划分小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III中3.3条款划分大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VII中3.1.1和3.3条款划分头型冲击点,起草本标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负责承担了标准起草的全部技术内容,并于2009年5月经过碰撞标准工作组成员对标准文本进行讨论后,经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修改后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 三 标准内容说明 本标准作为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的补充,将试验规程明确,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中尽管对试验过程有相关规定,但是并不十分明确,特别是对行人头型、腿型的冲击试验区域和数量没有规定。本标准对相关内容加以明确,提出划分方法和试验数量、判定依据及试验报告。 本标准的使用范围与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相同。 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采用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中3.1、3.10、3.12、3.13、3.15定义的术语。 本标准分区内容仅采用欧盟指令639/2009《对于2009/78/EC指令《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的技术说明》中ANNEX II的CHAPTER II中3.3条款划分小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III中3.3条款划分大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VII中3.1.1和3.3条款划分头型冲击点内容。其余相关内容采用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中对应条款。 增加第9条试验报告格式内容。 四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及其有关基础和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的要求与现行标准和法规,不存在任何冲突和矛盾。

行人保护法规对汽车设计开发的作用.docx

行人保护法规对汽车设计开发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国内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更多的人开始驾驶私家车,也有更多人对驾驶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国内的交通事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与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有着间接联系。行人在路上行走过程中,可能遇到车辆碰撞的情况也是时常发生。每年我国行人与机动车出现碰撞之后,行人的死亡人数2万人左右,致残的人数在1.5万人左右,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行人的头部、颈部等与车辆发生碰撞,致残的原因主要就是腿部及以下部分与车辆发生的碰撞。因此,在进一步考虑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同时,也需要在车辆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行人的安全问题,实现车辆设计更多的考虑到与车辆可能出现碰撞的行人的人身安全[1]。不同国家就行人保护上有着不同的技术参数要求如表1: 1我国行人保护法规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行人保护法规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的过程中,主要针对行人腿部与车辆保险杠之间的碰撞及人的头部与车辆前盖之间的碰撞进行分类。针对腿部的碰撞又进一步细分为大腿和小腿的碰撞,人的头部碰撞分为成人和儿童的头部之分。针对不同情况下的车速和角度进行了严格规定,另外针对碰撞载荷、弯曲力矩、剪切位移、加速度等进行了进一步落实和规定。这种细致的行人保护法规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公路上行人的有效保护,在出现事故之后,对相关的责任认定有着更多详细的约束和要求。在处理车辆驾驶员的责任界定的时候有了更多的依据,见表2。

2车辆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分析 针对现代国内的行人保护法规的具体要求,我们在车辆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多注重对路上行人的保护,保证他们在与车辆发生碰撞之后出现更小的伤害和威胁。 2.1造型设计的改进汽车与行人出现碰撞的主要部分主要在车辆的前部,这一部分的造型需要进一步考虑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之后,对行人的最大保护[2]。换句话说,在与行人可能出现碰撞的汽车部位进行相关硬度的降低,这样就可以有效保障行人在碰撞之后的身体安全。例如,在前盖与车身之间的接缝处需要设计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一方面这一部分是车辆两个部分之间连接处,需要有较好的配合度,同时在相关的硬度上有着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一部分也是车辆与行人可能发生碰撞的主要部分,需要进一步降低其结构上的硬度,从而保证行人在与车辆发生碰撞之后,有着更多的保证和措施。因此在这一部分的造型上,是否将与行人可能出现的碰撞进行有效预测,将其相关考虑融入这一部分的造型设计之中。同时在车辆的外型上需要突出相关的设计不能突兀,因为这种突兀的设计可能在车辆与行人出现碰撞之后,对行人产生更多不必要的伤害,因此这种设计需要进一步在车辆外形上进行去除。另外,具体到车辆保险杠的设计角度不能大于8度,这一点主要考虑到行人的腿部与车辆发生碰撞之后,进一步增加两者接触的表面积,这种面积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碰撞冲击就小很多。这样可以实现对行人腿部的有效保护,同时这种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行人被卷入车轮下的可能,减少可能发生的一些危险。

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法规制比较研究

山东交通学院 2015届毕业生毕业论文 题目: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法律规制比较研究 院(部)别 专业法学 班级 学号 姓名杨柳 指导教师牟荣华 二○一五年六月

杨柳: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法律规制比较研究 摘要 在我国各级城市,普遍存在着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管理失控的现象,被网友形象地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道路通行效率,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因此,本文主要以研究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现状为基础,了解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社会根源,比较和借鉴国内外行人交通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规范行人交通行为的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和配套措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致力于改善混乱的交通现状,提高行人的法律意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合法效益,提高通行效率。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和学者、专家们的学说和观点,就完善我国治理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法律制度和配套措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使道路交通立法更加具体完整。 关键词: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现状;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论文 Abstract At all levels of our country city, there are generally of uncontrolled pedestrian traffic violations management phenomenon, by the netizen is figuratively referred to as "Chinese crossing the street". The universal existence of pedestrian traffic violations not only affects the efficiency of traffic rate, more easy to cause traffic accidents, causing unnecessary damag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y on pedestrian traffic illegal behavior,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causes and its social root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of pedestrian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ut forward the standardized pedestrian traffic behavior feasible legal system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improve the traffic situation of chaos, improve the legal awareness of pedestrians, maintaining the road traffic order,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traffic accidents protecting the legal benefits, improve the traffic efficiency.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cholars, experts' theories and views, improve pedestrian traffic violations governance of China's legal system and the supporting measures, put forward their own ideas and suggestions, so that the road traffic legislation is more specific and complete. Key words: The Status Quo of Pedestrian Traffic Violations;Reasons;Measures

辩论赛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辩论赛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一、辩论赛程序(由辩论会主席执行) 1、辩论赛开始 2、团队展示(初赛、复赛不设置此环节) 3、宣布辩题 4、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5、介绍参赛队员 6、介绍规则及评委 7、辩论比赛 8、专家点评 9、宣布比赛结果 10、辩论赛结束 二、辩论程序及时间安排 1、正方一辩发言 3分钟 2、反方一辩发言 3分钟 3、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 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30秒 (每个提问不超过10秒,每次回答不超过20秒) 4、 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 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30秒 (每个提问不超过10秒,每次回答不超过20秒)

5、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 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30秒 (每个提问不超过10秒,每次回答不超过20秒) 6、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 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30秒 (每个提问不超过10秒,每次回答不超过20秒) 7、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1分30秒 8、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1分30秒 9、自由辩论(正方先开始) 10分钟 (双方各5分钟) 10、外场辩论(初赛、复赛不设置此环节) 反方外场辩手一人向正方外场辩手队员提问(提问不得超过30秒,回答不得超过1分30秒) 11、场下辩论(初赛、复赛不设置此环节) 正方外场辩手一人向反方外场辩手队员提问(提问不得超过30秒,回答不得超过1分30秒) 12、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4分钟 13、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4分钟 三、辩论赛细则 1、时间提示 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的铃声提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攻辩小结

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1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的铃声提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其它阶段,每方队员在用时尚剩3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铃声提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终止钟声响时,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2、陈词 提倡即兴陈词,引经据典恰当。 3、开篇立论 立论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4、攻辩 (1)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 (2)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正反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作为攻方;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本轮攻辩,不得中途更替。 (3)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均要被扣分。每一轮攻辩,攻辩角色不得互换,辩方不得反问,攻方也不得回答问题。 (4)正反方选手站立完成第一轮攻辩阶段,攻辩双方任意一方落座视为完成本方攻辩,对方选手在限时内任意发挥(陈词或继续发问)。 (5)每一轮攻辩阶段为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

辩论赛赛制及评分规则

辩论赛赛制 开篇陈词 由正方一辩先进行发言,再到反方一辩进行发言,双方限时各3分钟。 攻辩环节 先由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提问。 再到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提问。 正反方三辩重复上述步骤,每人提问限时3分钟。 注意,辩手不能被重复选择,被提问者只能回答问题,不能反问。 攻辩小结 先由正方一辩总结发言,再到反方一辩,双方限时各2分钟 自由辩论 先由正方任意一位辩手发言,再到反方任意一位辩手发言。 双方交替发言,一方不可重复发言,每方限时4分钟。 总结陈词 先由反方四辩进行总结发言,再到正方四辩进行,双方限时各4分钟。 评分办法: 1、审题:对所持立场能否从逻辑、理论、事实等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据是否充足,推理关系是否明晰,对本方的难点是否具有有效的处理方法。 2、论证:论证是否有说服力,论据是否充分,推理过程是否合乎逻辑,事实引用是否得当、真实。 3、辩驳:提问能否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提出问题或提问不清,应适当扣分。是否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能否给人以有理有据的感觉。不回答或不正面回答应相应扣分。 4、配合: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是否紧密。问答是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对方一个有力打击。 5、辩风:所用语言和辩论风格讲究文明礼貌。不得对对方辩友进行人身攻击。 扣分标准: 凡审题、论证、辩驳、配合、辩风项目中,不符合评判要求和违反规则的,均酌情扣分。由于参赛队自身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影响比赛的,由评判团决定,在其累计总分中扣 5-10%。 团队整体评分标准 1、辩题中心:发言中心是否明确,主旨是否突出 2、内容资料:论据是否充分、合理、恰当、有力、引述资料是否正确、详实。 3、逻辑思维:能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认识辩题,叙述是否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能否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灵活应对。 4、辩驳能力:主动、准确、及时、机智地反驳对方的观点,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 5、整体配合: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是否流畅,论点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6、风度表情:辩手表情、手势是否恰当、自然、大方,不强词夺理,尊重对方,尊重评委和观众,富有幽默感。

欧洲行人保护法规 (比较好)

Regulation 78/2009/EC Regulation 631/2009/EC Pedestrian Protection 行人碰撞保护 主讲:王力田

简要概述标准的发展 ?2005年开始执行Directive 2003/102/EC第一阶段,目前国内部分厂家已经通过,并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证书。(相对而言,国内只需考虑new type approval,即新车型的认证) ?按照原计划2010年的9月开始对于新车型认证执行Directive 2003/102/EC的第二阶段。 ?但在标准的初期执行中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及与生产厂家协商,制定了Regulation 78/2009/EC,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目的是使行人保护法规便于执行,同时能更好的指导生产厂家符合法规要求。

?Regulation 78/2009/EC 发布日期:2009年1月14日。 1. 根据原法规修订了限值 2.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 3. 引入制动辅助系统(BAS)。 4. 合并替代2003/102/EC和2005/66/EC(前部保护装置) 两个法规。 ?Regulation 631/2009/EC 发布日期:2009年7月22日。 关于行人保护试验方法及制动辅助系统试验方法的制定。

行人碰撞保护法规适用车型?M1类乘用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2.5吨。 ?N1类的车辆来源于M1类,最大总质量不超过2.5吨。?大于2.5吨的车辆也被列入执行时间表

Regulation 78/2009/EC第一阶段

Section 2 Annex I ?Child/Small adult (3.5kg) head impacts to bonnet top ?儿童/小型成人头型(3.5kg)撞击发动机盖。 ?Adult (4.8kg) head impacts to windscreen (for monitoring only) ?成人头型(4.8kg)撞击前风档(仅监测) ?Lower leg or upper leg impact to bumper ?下腿或上腿撞击保险杠 ?Upper leg impacts to bonnet leading edge (for monitoring only) ?上腿撞击发动机盖前缘(仅监测)

小学生辩论赛比赛规则及流程

小学生辩论赛比赛规则及流程 辩论赛举办一般目的是活跃校园气氛,促进高校之间的有好关系,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范的舞台。 比赛流程 1.主席致开场词,简要介绍赛况;介绍参赛代表队、评判团成员、嘉宾及比赛规则,双方辩手简短进行自我介绍,由主席宣布比赛开始。 2.正方一辩,进行开场陈词,时间为3分钟。 3.反方一辩,进行开场陈词,时间为3分钟。 4.正方二辩,进行陈词,时间为3分钟。 5.反方二辩,进行陈词,时间为3分钟。 6.正方三辩,进行陈词,时间为3分钟。 7.反方三辩,进行陈词,时间为3分钟。 8.自由辩论,时间为16分钟,正、反方各8分钟。 9.反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时间为4分钟。 10.正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时间为4分钟。 11.主席请评判团退席评议。工作人员对评判团判定分数进行计算,并将比赛结果送交主席及评判团。 12.主席请评判团入席,主席宣布评决开始。由本场比赛评判团代表分析赛情及辩手情况。 13.主席宣布本场比赛优秀辩手获得者及比赛胜负结果。 14.主席宣布比赛结束,请评判团、嘉宾退席。 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时间总共为16分钟,正、反方各8分钟。 2.自由辩论发言必须交替进行,自由辩论开始时首先由正方任何一位选手起立发言,发言完毕,反方的任何一位选手即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3.在自由辩论时间,双方每一位选手发言顺序和次数都不受限制,但双方总共时间都各为8分钟。 4.在自由辩论中,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的发言时间。 5.如果一方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另一方还有剩余时间,则有剩余时间方的4位选手仍可轮流发言,直到该队时间用完为止。 辩论赛比赛评分标准及赛制解释 一.辩手个人评分标准:(共计100分) 1、语言表达(40分):普通话的表达能力,语言是否准确、简明、规范,是否条理清晰,理、据相协。 2、辩论技巧(40分):辩手是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言语流畅、立场明确,能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认识辩题,叙述是否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 3、表情风度(20分):辩手形象气质、表情、手势是否恰当、自然、大方,不强词夺理,尊重对方,尊重主持人、评委和观众,富有幽默感。 二.团队整体评分标准:(共计100分) 三.参赛队有以下表现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减分,被减分值由该队团队整体总分中扣除。 1、违反、扰乱比赛规则及流程的。 2、对主席、其他辩手、观众有过激语言或人身攻击性语言及动作的。 3、不遵守纪律,随意发言其他不符合文明道德的行为。 四.最后得分

2020年小学生辩论赛比赛规则及流程

小学生辩论赛比赛规则及流程 校园辩论赛举办一般目的是活跃校园气氛,促进高校之间的有好关系,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范的舞台。下面是搜集的小学生辩论赛比赛规则及流程,欢迎阅读。 比赛流程 1.主席致开场词,简要介绍赛况;介绍参赛代表队、评判团成员、嘉宾及比赛规则,双方辩手简短进行自我介绍,由主席宣布比赛开始。 2.正方一辩,进行开场陈词,时间为3分钟。 3.反方一辩,进行开场陈词,时间为3分钟。 4.正方二辩,进行陈词,时间为3分钟。 5.反方二辩,进行陈词,时间为3分钟。 6.正方三辩,进行陈词,时间为3分钟。 7.反方三辩,进行陈词,时间为3分钟。 8.自由辩论,时间为16分钟,正、反方各8分钟。 9.反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时间为4分钟。 10.正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时间为4分钟。 11.主席请评判团退席评议。工作人员对评判团判定分数进行计算,并将比赛结果送交主席及评判团。 12.主席请评判团入席,主席宣布评决开始。由本场比赛评判团代表分析赛情及辩手情况。 13.主席宣布本场比赛优秀辩手获得者及比赛胜负结果。 14.主席宣布比赛结束,请评判团、嘉宾退席。

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时间总共为16分钟,正、反方各8分钟。 2.自由辩论发言必须交替进行,自由辩论开始时首先由正方任何一位选手起立发言,发言完毕,反方的任何一位选手即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3.在自由辩论时间,双方每一位选手发言顺序和次数都不受限制,但双方总共时间都各为8分钟。 4.在自由辩论中,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的发言时间。 5.如果一方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另一方还有剩余时间,则有剩余时间方的4位选手仍可轮流发言,直到该队时间用完为止。 辩论赛比赛评分标准及赛制解释 一.辩手个人评分标准:(共计100分) 1、语言表达(40分):普通话的表达能力,语言是否准确、简明、规范,是否条理清晰,理、据相协。 2、辩论技巧(40分):辩手是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言语流畅、立场明确,能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认识辩题,叙述是否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 3、表情风度(20分):辩手形象气质、表情、手势是否恰当、自然、大方,不强词夺理,尊重对方,尊重主持人、评委和观众,富有幽默感。 二.团队整体评分标准:(共计100分)

英语辩论赛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英语辩论赛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一、英语辩论赛流程 英语辩论赛采用国际议会制比赛形式,参照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的要求,具体流程为: 1、主席致辞:宣布辩题及辩题相关背景资料;介绍选手包括学院、专业、年级及正反方所持观点等;介绍评委及比赛规则。 2.、比赛阶段: 比赛由正方和反方组成,双方各两名选手,选手可自行分工,一人担任一辩,一人担任二辩。比赛前15分钟主席将辩题(motion)公布给两队,并由抓阄决定正反方,正方对辩题持肯定态度,反方对辩题持否定态度,双方在辩论开始前有15分钟准备时间,辩论具体进行过程如下: 1)正方一辩发言(7分钟) 第一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六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七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 2)反方一辩发言(8分钟) 第一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七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八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 3)正方二辩发言(8分钟) 第一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七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八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 4)反方二辩发言(8分钟) 第一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七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八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 5)反方一辩总结(4分钟) 第一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三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四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 6)正方一辩总结(5分钟)

第一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四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第五分钟结束时---举牌提示 比赛阶段注意事项: 在提示牌提示结束后,有20秒宽限期,发言者必须在此期间内完成自己的发言,如果超过宽限期,则扣分.如果发言者发言时间远远少于规定时间,则评委会将此看作没有充分展开自己的观点而给发言者扣分. 在前1-4环节中,对方可以根据发言者正在申诉的论点提出本方的观点(point of information,简称为POI) 比赛阶段提问者提出POI的注意事项: 1)POI要简短,切题,机智。严禁针对比赛规则和个人提出问题; 2)提出POI时要从座位上起立,并举手示意.提问者可以用类似on that point,Sir/Madam的话引起发言者的注意; 3)发言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回应对方提出的POI:语言拒绝(类似sorry)、接受提问(类似ok); 4)如果提出POI的要求被发言者接受,那么POI的陈述要以澄清事实或提出评论为形式,用一两句话在15秒内表达出来;如果被发言者拒绝,那么提问者坐回原位,准备下一次提问; 5)POI只能在前四个环节中提出,最后两个环节不能提出,前四个环节内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内不可以提出POI; 6)发言者如果接受POI,那么就应针对提问并围绕自己的发言回答问题; 7)除非要提出POI,否则没有轮到发言的辩手不得在别人发言时起立。如果辩手违反规则提问或有扰乱正常比赛的行为,那么此选手将被主持人宣布犯规; 8)评价POI的提出是否得当,应该看它对正反两方接下来的辩论的影响如何; 9)发言者在发言时须至少接受2次POI,提问者至少要站起4次示意提POI。辩手若没有抓住机会提POI或者在发言中没有接受POI,评委可酌情扣分;

行人保护先行,保护法规将至

华文细黑有一个成语叫“杞人忧天”,说的是一个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天天担心。 就跟我们现在上街一样,随时担心车祸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一时间人人自危。 因为最近的车祸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汽车的安全性一再的提升,但是车祸却从未停止过,车内有安全气囊有安全带,车外有什么?保险杠?恐怕对于行人来说也只是车祸中的灾难。 华文细黑华文细黑其实汽车业发展到今天,早有人开始研究汽车的设计对行人发生碰撞时的保护。 世界上目前有两大试验中心具备这类研究的实力,分别属于本田和已经解体的通用。 在欧美和日本行人保护有专门的法律约束,汽车制造商必须严格执行。 唯独中国只停留在对车内人员安全的考虑上。 华文细黑华文细黑月日,广汽本田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车辆碰撞试验室举行了国内首例行人保护碰撞试验,本次试验也是本田新一代行人假人华文细黑宋体Ⅲ华文细黑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公开亮相。 试验过程中,第八代雅阁轿车以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最新研发的新一代行人假人华文细黑宋体Ⅲ华文细黑。 最终实验结果表明,碰撞中假人头部及腿部受伤轻微。 华文细黑此次行人假人碰撞实际是广汽本田(即冲击力控制技术)碰撞安全理念和技术的一部分,即在碰撞发生时,对乘员、行人及车辆的冲击力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人员所受伤害的目的。 在降低行人伤害方面,主要通过在发动机罩、翼子板和雨刷器等处的吸能式设计,缓冲行人受到的冲击力。 华文细黑目前已经实施的行人碰撞法规有欧洲和日本的法规,全球法规还在讨论之中,我国行人保护法规将依此制订。 华文细黑欧洲从年开始增设对行人的保护测试,促使汽车生产商在设计上,更多地考虑行人的安全问题。

欧洲的行人保护测试方法与欧盟关于行人碰撞法规的技术指令基本相同,但相关指标要严格得多。 行人保护试验的内容包括让车辆以的速度撞向测试用的假人,通过一系列的反复测试,得出车辆正面哪些部位保护到位,哪些部位会对行人造成伤害,包括次儿童头部碰撞试验、次成人头部碰撞试验、次上腿部碰撞试验、次下腿部碰撞试验。 华文细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韩镭认为,全球实行统一的行人保护法规是必然趋势,因为汽车销售早已跨出国界、面向全球。 中国汽车出口到国外,也要满足国外相关法规的要求。 另外,标准一致还可以很好地节约成本。 华文细黑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汽车也能对行人保护。 这也难怪,中国在这方面包括法律也都是空白。 不过好在中国已经与世界接轨,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行人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轿车质检中心副总工程师刘玉光表示,中汽研已经完成了行人保护相关标准的制订。 目前,该标准已进入了审批阶段,年底将正式颁布。 在标准颁布之前,中汽协及国内汽车厂商早已未雨绸缪。 广本可谓先行一步,不知道其它车企能否赶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