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重点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大力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对促进四川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重点文化产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出版发行产业、影视产业、演艺娱乐产业和印刷复制产业,重点培育动漫游戏产业和创意设计产业,形成“5+2”的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精心实施一批具有强大集聚效应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四川特色的重点文化产品,培育一批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骨干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二、发展目标

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重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全省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重点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40亿元增加到93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65%提高到78%左右。

三、主要任务

(一)文化旅游产业。

依托四川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主题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文化品味较高的文化产业园区。围绕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名城古镇(村)、博物馆群,大力发展文博旅游产业。积极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演艺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办好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品牌。到2012年实现增加值110亿元以上;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200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基地(园区)1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家。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是要实施特色园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景区演出、节庆活动等项目。

实施上述重点项目,将以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文化产业研究院、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文化产业战略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力量为技术支撑,加快特色园区、景区演出、节庆活动、会展业等行业技术改造更新,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文化旅游业的应用,加快四川特色文化旅游

资源的收集、整理、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四川文化旅游产业研发体系,研制开发四川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积极推进特色园区规划落地,支持文化旅游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1.特色园区。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实施文化产业带动战略,加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把全省文化产业项目综合成26个文化产业特色基地(园区),形成差异发展、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

项目支撑: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成都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四川动漫游艺文化产业园、四川(仁寿)文化产业园、阿坝九寨沟文化产业园、绵阳大北川羌文化风情产业园、广元蜀汉文化产业园、遂宁观音文化产业园、雅安大熊猫文化产业园、德阳绵竹年画文化产业园、乐山—峨眉山文化产业园、达州巴渠文化产业园、广安巴濮文化产业园、巴中红军文化产业园、南充凌云山文化产业园、内江大千文化产业园、宜宾古僰文化产业园、自贡盐文化产业园、资阳西部车城文化产业园、眉山东坡文化产业园、甘孜康巴文化产业园、凉山火把文化产业园、中国酒城文化产业园、攀枝花苴却砚文化产业园、四川(白马关)三国文化产业园、大英县文化产业园。

实施单位:成都绿舟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兴城投资有限公司、四川蜀昀文化项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市(州)相关文化企业。

实施进度:2012年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遂宁观音文化产业园基本建成,2015年全面建成。

预期目标:到2015年培育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区,2至5个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区,新增2至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总数达80个,实现年产值400亿元以上。

2.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30至50亿元。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是贯穿甘孜、阿坝、凉山等地,挖掘区域民族文化生态,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加速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培育3至4个藏羌彝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促进藏羌彝文化产业集聚;培育10至20个藏羌彝重点文化企业发展,创建藏羌彝民族文化品牌,形成藏羌彝文化旅游产品产业链。

项目支撑:羌族文化生态体验园、九寨沟文化产业园、甘孜州文化旅游圈、彝族风情文化产业带等。

实施单位:茂县羌族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九寨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甘孜州康巴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凉山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传媒有限公司等。

实施进度:2012年完成羌族文化生态体验园建设,2015年全面建成。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

3.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20亿元。整合全省红色文化产业资源,集聚泸州、广元、南充、广安、达州、巴中、雅安、资阳、阿坝、甘孜、凉山等市(州)的106个重要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点)项目,形成以红军长征路线、川陕革命根据地、伟人故里、将帅纪念园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产业带。

项目支撑:巴中将帅碑林、邓小平故里、朱德故里、松潘红军长征纪念碑、旺苍红军城遗址、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等。

实施单位:巴中南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安小平故里景区管委会、仪陇朱德故里景区管委会、松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旺苍文化发展公司、苍溪梨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

实施进度:2012年完成巴中将帅碑林、邓小平故里、朱德故里等项目建设,2015年完成其它项目建设任务。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

4.景区演出。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5亿元左右。依托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文化旅游景区演出主体,支持民营文化企业投资景区演出生产,扩大景区演出演艺市场份额,形成文化旅游景点(区)演出集群,提升演艺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景点演艺品牌,实现4A以上文化旅游景区都有演艺剧(节)目。

项目支撑:九寨沟旅游景区演出集群、峨眉山旅游景区演出、北川旅游景区演出、都江堰景区演出等。

实施单位:九寨沟演艺集团、峨眉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北川文化有限公司、中盛万吉文化有限公司等。

实施进度:2012年打造4至5台景区演出精品剧目,2015年实现景区都有演出剧目。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

5.文化会展节庆活动。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20亿元。依托全省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活动资源,

培育集项目洽谈、技术交流、旅游观光、商品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国际节庆活动,促进商贸、旅游、餐饮、度假、交通、物流、广告等产业快速发展。

项目支撑: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自贡国际恐龙灯展节、成都大庙会、中国西部动漫游戏节、各市(州)特色节庆活动。

实施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旅游局、凉山州人民政府、自贡市人民政府、成都大庙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汇智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主办单位。

实施进度:已全部展开,逐步扩大规模,实现国际化。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6.博物馆群。

项目概述:建设集展示展览、研究欣赏、学术交流、交易拍卖、文化旅游和市民休闲等功能要素齐全,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备的博物馆群。

项目支撑: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大邑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都江堰市青城山民办博物馆村落等。

实施单位:成都兴城投资有限公司、安仁文化旅游公司、都江堰市文博旅游发展公司等。

实施进度:到2012年集聚50座以上民办博物馆。

预期目标:实现民办博物馆聚落观众人数年均30%以上增长率,到2015年集聚100座以上民办博物馆。

(二)出版发行产业。

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推进出版创新,稳步提升四川出版物的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移动数字化报刊等新兴业态,在现有西部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基础上,建设西部文化产品物流配送基地,构建全国发行网络。到2012年,实现增加值70亿元以上;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155亿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培育年销售收入或总资产过百亿元文化企业2至3家,50亿元以上文化企业3至4家,培育2至3家一级出版社。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是要实施川版图书、报纸期刊、数字出版、现代物流、版权保护与贸易服务、出版产业园区(基地)、上市融资等项目。

实施上述重点项目,将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省社科院、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力量为技术支撑,不断提高新闻出版内容创新能

力,加快高新技术在出版发行产业的推广应用。

1.川版图书。

项目概述:充分发挥我省出版资源优势,通过实施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计划和我省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打造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川版图书精品,进一步扩大川版图书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项目支撑:“中国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工程”、《巴蜀全书》、《藏族美术集成》、《今注本二十四史》、《彝文典籍集成》、《川剧传统剧目集成》、《巴蜀文化通史》、《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等。

实施单位: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民族出版社、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大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成都地图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有限公司。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以上,川版图书年出版品种数占全国比重由现在的2%提高到3%以上。

2.报纸期刊。

项目概述:以推进报业集团、期刊集团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都市类报纸和期刊品牌。发挥大中城市报刊业的主导和辐射作用,推进报刊业由传统平面媒体向全媒体转变。

项目支撑:《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都市丽人》、《科幻世界》、《汽车杂志》、《红领巾》等。

实施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传媒集团、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四川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幻世界杂志社。

预期目标:到2015年培育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报纸出版单位2至3家,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期刊出版单位1至2家。

3.数字出版。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7亿元,运用数字技术,开发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内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出版内容资源数据库,打造具有广泛影响、深度传播优势的数字出版精品,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项目支撑:新华文轩数字出版工程、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数字化报业工程、四川无线移动数字化期刊工程。

实施单位: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党建

期刊集团。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

4.现代物流。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7亿元,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高智能物流设备,打造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文化商品物流配送基地和文化产品销售网络,实现规模化渠道与出版、流通的综合效益。

项目支撑:西部文化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四川文化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行连锁便民文化服务工程。

实施单位: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实施进度:四川文化产品物流配送中心2013年建成,西部文化商品物流配送中心2014年建成,发行连锁便民文化服务工程2015年建成。

预期目标:出版物可存储品种60至80万种,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

5.版权保护与贸易服务。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5亿元,促进版权资源向产业转化,打造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点版权产品,开展一系列版权创意活动项目,推动“走出去”工程。深入挖掘具有巴蜀风格的蜀锦蜀绣、绵竹年画、藏羌织绣、祥巴等传统版权产品开发。

项目支撑:西部版权交易中心、成都版权交易中心、中国竹编艺术版权示范园。

实施单位: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成都博瑞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青神云华竹旅有限公司、汶川藏羌织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四川宏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2亿元。

6.出版产业园区(基地)。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56亿元,重点建设四川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形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备,多业态、复合型、互动式,具有较强产业和企业吸纳能力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项目支撑:四川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园、西部现代全媒体

文化传播总部、“新华之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四川出版传媒中心、中国藏彝文出版基地、四川期刊数字传媒中心、川东北文化传媒中心。

实施单位: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四川党建期刊集团、成都市锦江区文化创意商务区管委会、成都市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南充日报社。

实施进度:“新华之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川东北文化传媒中心2013年完工,西部现代全媒体文化传播总部2014年完工,其余项目2015年建成并投入运营。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至2个。

7.上市融资。

项目概述:积极发挥新华文轩H股上市、四川期刊资源大省和四川新闻网拥有重要资质的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项目发展,推动一批优秀文化传媒企业在A股、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培育综合实力强的文化上市企业。

项目支撑:新华文轩回归A股、四川期刊传媒中小板上市、四川新闻网(集团)公司创业板上市。

实施单位: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期刊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新闻中心。

实施进度:新华文轩在2012年内完成回归A股上市,四川期刊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实现中小板上市,四川新闻网(集团)公司在2015年实现创业板上市。

预期目标:实现融资规模19亿元。其中,新华文轩融资15亿元,四川期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融资2亿元,四川新闻网(集团)公司融资2亿元。

(三)影视产业。

重点推动有线广电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城市院线影院建设,加强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播映和衍生产品的开发,推动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态的发展。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数字化双向化全覆盖。建成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实现21个市(州)及其郊县和主要高速公路CMMB网络信号覆盖,新媒体新业态成为影视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到2012年实现增加值30亿元以上;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55亿元以上。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是要打造影视精品,实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影视产业园区(基地)、影视文化综合体、影视传媒市场网络拓展

和上市融资等项目。

实施上述重点项目,将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等省内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和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及省内相关研发机构力量为技术支撑,推动影视节目制作和播映、有线广电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城市院线影院建设、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业态的发展及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建设。

1.影视精品创作生产。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9亿元以上,创作生产具有四川特色的电影电视剧精品。

项目支撑:精品电影创作生产项目、精品电视剧创作生产项目。

实施单位:峨眉电影集团及各成员单位、四川星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四川大光华影视有限公司、四川八骏联盟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昊天影视有限责任公司等。

实施进度:2011至2012年,创作生产影片6至8部。2013年至2015年,创作生产影片12至14部。2013年,完成《保路运动》、《血战西北狼》、《俘虏兵》、《出夔门》、《骨血》、《川军》、《大川商》、《川江号子》、《盐道》、《便衣警官》、《都市美眉》、《8848》等电视剧的摄制。

预期目标:力争“十二五”期间有2至3部影片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百花奖(含多个单项奖);有2至3部影片参加国际电影节并获奖;每年有1至3部精品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

2.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66亿元,实施干线传输网建设、改造接入网、搭建三网融合业务平台,建设高(标)清前端系统,开发千万用户级业务支撑管理系统,推动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家庭数字多媒体信息终端建设。

项目支撑:全省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项目、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建设项目。

实施单位: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实施进度:2012年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完成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转换,市级以上城市基本完成有线广播电视双向网络建设。2015年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数字化双向化全覆盖,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初具规模。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60亿元以上。

3.影视产业园区(基地)。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57.8亿元,建设集节目制作、节目传输、媒体聚集专业平台于一体的影视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影视主题旅游集群。

项目支撑:格萨拉太古影视城、四川省数字高清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基地、天府影视产业园区。实施单位:四川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峨眉电影集团、四川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格萨拉旅游开发公司、格萨拉管委会。

实施进度:2013年建成格萨拉影视拍摄中心。2015年完成格萨拉影视基地旅游设施建设,启动天府影视产业园建设。2017年四川省数字高清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基地建成。2020年天府影视产业园主要项目建成。

预期目标:2015年格萨拉太古影视城全面建成后,年接待20部以上影视剧拍摄,年收入约6000万元,年利润约2000万元。2017年四川省数字高清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基地项目建成后,年产值约50亿元。2020年天府影视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聚集80至100家优势文化企业,年产值80亿元以上。

4.影视文化综合体。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22亿元,建成集电影城、演艺中心、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商务办公为一体的影视文化综合体。打造西部第一高的四川广播电视塔,开发建设全国首家园林式影城“峨影·1958”。

项目支撑:四川广播电视塔影视文化广场、“峨影·1958”电影创意城、四川电影大厦。

实施单位:四川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峨眉电影集团、四川省电影公司。

实施进度:2012年四川广播电视塔影视文化广场建成。2015年,“峨影·1958”电影创意城和四川电影大厦建成。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

5.影视传媒市场网络拓展。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8亿元,在省内县级以上城市和省外中心城市发展影院,面向全国拓展电视购物市场。

项目支撑:城市影院建设、四川星空电视购物市场网络拓展。

实施单位:峨眉电影集团、四川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进度:2012年电影院线电影院总数达100座以上,银幕数500张以上,四川星空电视购物实现省内九个地市州的信号覆盖。2015年建成160座电影院,银幕数达800张以上,四川星空电视购物实现对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信号落地覆盖。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电影票房收入15亿,其他收入3亿元;四川星空电视购物实现年收入20亿元。

6.上市融资。

项目概述:充分发挥四川广电网络整合后的规模优势,全面完成全省广电网络双向化和数字化改造,通过A股主板市场整体上市融资,解决公司发展的资金瓶颈,打造西部一流的广播电视及电信服务综合运营商。

项目支撑: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A股主板上市融资项目。

实施主体: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实施进度:2013年完成公司股份制改造。2015年实现A股主板上市。

预期目标:实现融资20亿元。

(四)演艺娱乐产业。

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加强演艺精品创作,完善基础设施,发展连锁经营,拓展演艺娱乐市场,打造具有中国气派和巴蜀风格的精品剧目和演艺娱乐品牌,实现演艺娱乐行业综合实力西部第一,成都成为西部演出市场中心、全国演出市场“第三城”的目标。到2012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以上;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82亿元以上。培育年收入过亿元演艺企业2个、娱乐企业2个。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是实施精品演艺作品运营、演艺院线构建、游艺娱乐设施设备研发生产、娱乐行业连锁发展、演艺娱乐产品境外拓展等项目。

实施上述重点项目,将以四川省川剧研究院、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四川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力量为技术支撑,加快演出娱乐行业技术改造更新,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加快构建游艺娱乐设施研发、生产、销售完整产业链,研制开发四川造游艺娱乐产品。发挥国家动漫游戏振兴(四川)基地动漫游戏研发能力,促进游艺游戏与动漫游戏的融合,提高我省游艺娱乐设施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1.精品演艺作品运营。

项目概述:计划投资1亿元,突出四川特色和民族特色,挖掘转企改制企业

的潜力、品牌、人才和资源等方面优势,完成一批重大精品演艺作品的演出,加强精品演艺作品的推广运营,实现演出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8%。

项目支撑:《大唐华章》、《尘埃落定》、《易胆大》、《巴山秀才》、《大北川》、《未来组合》、《大美四川》、《燃烧的雪野》、《金沙》、《道解都江堰》、《高原风》、《飞翔》第三版等剧目的精编和商演。

实施单位: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川艺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山水青城国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甘孜州民族歌舞有限责任公司、德阳市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实施进度:2012年打造5至6部精品演艺作品,2015年完成20部以上重大精品演艺作品的创作、编排、演出。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演出收入5000万元。

2.演艺院线。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亿元左右,以四川省演出展览公司和成都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演出节目配送为核心,整合盘活我省现有演出市场资源,打造剧场连锁企业,建设演艺院线。

项目支撑:四川大剧院院线、成都演出剧场院线。

实施单位:四川省演出展览公司、成都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进度:2012年发展部分二级城市剧场进入演艺院线,2015年演艺院线运作规范有序。

预期目标:到2015年全省演出市场收入超过10亿元。

3.游艺娱乐设施。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0亿元左右,依托四川文化资源,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游艺娱乐设施研发、生产、销售完整产业链,提高我省游艺娱乐设施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项目支撑:游戏游艺大型设备研发、生产、展贸。

实施单位:四川蜀昀文化项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四川省万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

实施进度:2012年设立游艺娱乐体验场馆和销售中心,2013年引导5家以

上研发、生产企业在四川落户,2015年形成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产业集群。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

4.歌舞、游艺娱乐场所连锁升级。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30亿元左右。进一步整合提升现有娱乐场所规模,新增游艺娱乐场所1500家,以ATT、好乐迪、汤姆熊、城市英雄4家文化娱乐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娱乐业实现规模化、连锁化、特色化发展。

项目支撑:ATT量贩式连锁歌城、星光灿烂连锁歌城、米乐星量贩式连锁歌城、城市英雄电玩连锁城、汤姆熊电玩连锁城、巴比伦电玩连锁城、三仕电玩连锁城等。

实施单位:成都市欣竹捷文化有限公司、成都城市英雄电玩俱乐部、成都汤姆熊娱乐有限公司、成都星光灿烂娱乐有限公司、成都巴比伦文化娱乐传播有限公司、成都米乐星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四川三仕文化娱乐有限公司等。

实施进度:2013年新发展游艺娱乐场所1000家,娱乐连锁经营企业50家以上,新增经营面积50万平方米。2015年全省娱乐场所总数达到8000家以上,连锁经营企业达100家以上,连锁经营收入占全行业收入40%以上。

预期目标:推动2家骨干企业主营收入过亿元,培育中小型娱乐连锁经营企业5家以上。到2015年全省娱乐场所连锁经营收入达到100亿元。

5.演艺娱乐产品境外拓展。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亿元左右。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组织省内优秀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参与国际演出和经贸活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项目支撑:川剧精品荟萃、自贡灯展、德阳杂技。

实施单位:四川省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自贡彩灯集团公司、德阳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

实施进度:2012年走出四川,2015年走向境外。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四川文化出口总额3亿元。

(五)印刷复制产业。

推动印刷复制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鼓励印刷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集约化程度,建设一批印务园区和集中发展区,推动印刷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将我省建设成为西部最大的印刷复制产业基地。到2012年实现

增加值140亿元以上;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255亿元以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10强。“十二五”期间,培育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25家,10家企业进入“全国印刷企业百强”,5家企业通过全国首批绿色环保认证。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是要实施印刷技术升级转型、绿色印刷认证、节能印刷设备和环保印刷材料研发生产、特色包装印刷、光盘复制、成都现代印务基地、印务园区等项目。

实施上述重点项目,将以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学术优势和成都新图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成都清洋宝柏包装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等印刷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为技术支撑,加大印刷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发展我省印刷复制产业。

1.印刷技术升级转型。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2亿元,推动印刷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加速设备更新,扩大生产能力,加快印刷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

项目支撑:四川出版集团印务基地建设和技改、川报集团印刷基地建设和技改、四川北彩印务基地建设和技改、塑料彩印复合软包装生产基地建设和技改、内江日报印刷厂技改、恒丰印务有限公司技改。

实施单位:四川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北彩印务公司、成都清洋宝柏包装有限公司、内江日报社、四川恒丰印务有限公司。

实施进度:川报集团印刷基地2013年建成,其余项目2015年全面建成。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

2.绿色印刷认证。

项目概述:实施绿色印刷,推动印刷企业绿色环保认证,推广印刷环保材料和工艺的运用,实现印刷过程的节能、降耗、减排,印刷品的弃后再利用、再循环和可自然降解,促进印刷业发展方式转变。

项目支撑: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票据票证和食品医药包装绿色印刷。

实施单位:四川新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自贡兴华印务有限公司、四川新华彩色印务有限公司、四川西昌红旗印务有限公司、南充市宏瑞印务有限公司等绿色印刷认证企业。

实施进度:2012年10家印刷企业获得全国绿色印刷认证,2015年力争绿色印刷认证企业数量占全省印刷企业总数的10%。

预期目标:2015年基本实现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全覆盖,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

3.节能印刷设备和环保印刷材料研发生产。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5亿元,自主研发节能印刷设备和环保印刷材料,加快自主拥有知识产权的印刷设备和材料的产业化生产和推广运用,延伸印刷产业链,提升印刷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项目支撑:节能型微机程控切纸机产业化、“Fit-Eco”热敏免处理CTP版材研发推广、3D包装材料研制及产业化、塑料复合软包装材料研发生产、防伪纸张开发与制造。

实施单位:德阳利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成都新图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宜宾普什集团3D有限公司、成都清洋宝柏包装有限公司、成都金鼎安全印制有限责任公司。

实施进度:2015年建成。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

4.特色包装印刷。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8亿元,以烟酒、食品饮料、医药、电子产品包装为重点,促进三维立体技术、防伪技术和塑料包装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环保、安全防伪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包装印刷产品。

项目支撑:3D包装设计和印刷、绿色环保和数字化改造、永发印务彩盒包装生产线建设、铝制两片罐、塑胶容器生产线建设。

实施单位:宜宾普什集团3D有限公司、绵阳市旭日印制有限公司、永发(四川)印务有限公司、中粮包装(成都)有限公司。

实施进度:永发印务彩盒包装生产线建设、铝制两片罐、塑胶容器生产线建设2012年建成投产,其余项目2015年建成。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

5.光盘复制。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主动承接IT光盘业务由沿海向西部转移,为HP、戴尔、麦迪实、仁宝、富士康、联想等IT企业和国外IT代工企业配套

加工复制光盘,选择性的增加DVD9光盘复制生产线和蓝光光盘(BD)复制生产线,成为高端IT厂商主要服务供货商。

项目支撑:蓥山数码扩能改建。

实施单位:四川省蓥山数码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实施进度:2015年完成。

预期目标:到2015年光盘复制生产能力到达2亿片,销售收入到达2亿。

6.成都现代印务基地。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以印刷生产加工为主,重点承接沿海和成都市中心城区印刷产业转移,吸引全国特色包装企业及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出版物印刷企业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落户成都。

实施单位:蒲江县工业区管委会、成都青蒲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实施进度:2013年完成一期建设,2015年全面建成。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7.印务园区。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55亿元,实施印刷工业园区和印务基地建设工程,提高印刷复制产业集约化程度。支持酒类、食品、化工、高新技术等工业园区建设配套印务功能区,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西部印刷产业带。

项目支撑:泸州黄舣酒业集中发展区包材印务园区、射洪西部包装印刷城、宜宾印刷包装业集中发展区、南充市高坪区印刷产业园区、达州印包工业园区、攀枝花包装印务及印刷物流配送园区。

实施单位: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有限公司、射洪县美丰工业城管委会、宜宾市翠屏区象鼻工业园区管委会、南充市高坪区航空港工业园区管委会、达州市金鑫印刷物资公司、攀枝花钢城集团印刷广告有限公司。

实施进度:2015年全面建设。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六)动漫游戏产业。

大力扶持原创动漫、网络游戏及衍生产品开发,打造集创意、研发、生产、

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群。到2012年实现增加值53亿元以上;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112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上100亿元企业1家、上10亿元企业1家、上亿元企业5家。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是要实施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四川)振兴基地、网络游戏、动漫产品、网络音乐基地、四川省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升级、网吧连锁等项目。

实施上述重点项目,将以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动漫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力量为技术支撑,推进我省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改造升级,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原创动漫游戏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鼓励先进的终端播放技术、后台服务和运营管理平台支撑技术、音视频内容采集、处理、制作、检索技术、文化内容监管技术、版权保护技术等在动漫游戏业中的运用,重点发展现代虚拟技术、3D显示技术等应用,扩大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在线和移动生产销售,加强对动漫游戏产业中具有自主知识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打造专业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吸引社会资金促进动漫游戏行业的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

1.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四川)振兴基地。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5亿元左右,整合行业资源,建成动漫游戏研发中心、运营中心、衍生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国际动漫游戏学院等十大功能区,打造成为四川动漫游戏核心发展区,带动动漫游戏及衍生产业快速聚集和发展。

项目支撑: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四川)振兴基地产业园、四川动漫游艺产业园等。

实施单位:四川汇智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海帆动漫游艺发展有限公司。

实施进度:2013年一期建设完成,2015年二期建设完成。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产值150亿元以上,培育销售上亿元的本土原创动漫游戏企业5家以上。

2.网络游戏。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20亿元左右,研发、运营以中华民族文化为背景的优秀民族网络游戏,宏扬民族文化,形成品牌效益,推出5款网络游戏精品进入欧美等国家主流市场。

项目支撑:《剑侠情缘》系列、《极限网球》、《风云》、《侠义道》、《倾城》、《迷失》等大型网络游戏研发和运营。

实施单位:成都金山数字娱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梦工厂网络信息有限公司、成都锦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汉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兴斯普数字媒体软件有限公司等。

实施进度:2012年研发、运营原创网络游戏10款,巩固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开拓欧美市场。2015年,研发、运营大型原创网络游戏30款。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

3.动漫产品。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亿元左右,以生产创作的数字化为重点,培育动画、漫画精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电视网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销售,实现传统动漫产业升级。

项目支撑:《酷巴熊系列》、《小鸡快跑》、《打,打个大西瓜》、《蔬果宝贝》系列、《地灾记》、《鞋》、《山海界》、《格萨尔王》等作品创作和推广。

实施单位:成都恒风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成都牧鹰数码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成都铁皮人美术有限公司、成都蓝鲸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成都黑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都魔法动画工作室、甘孜州岭·格萨尔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

实施进度:2012年培育一批互联网动漫产品。2015年,推出移动通信网、触摸媒体动漫精品,形成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动漫品牌。

预期目标:到2015年培育互联网、移动通信网、触摸媒体动漫精品100个,2部动画片登陆央视,5部作品获得国内外重大奖项。

4.网络音乐基地。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5亿元左右。聚焦无线音乐、有线音乐、音乐交易、音乐社区等业务,依托手机用户,继续推动中国无线音乐的发展;结合三网融合、3G时代的特点,迅速向互联网音乐拓展,推出基于中国3G标准TD-SCDMA的音乐视频、多媒体彩铃等新业务;保护音乐知识产权,促进产业链各端合作共赢。

项目支撑: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建设。

实施单位:四川移动无线音乐运营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实施进度:2012年建立以中央音乐平台为基础的一站式服务运营模式。2015年建成国内最大的正版音乐无线首发地、最大的正版音乐内容发布平台、最大的音乐内容交易平台和最大的音乐会员互动平台。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120亿元以上。

5.四川省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升级。

项目概述:升级四川省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数字动漫为重点,并对已有的动漫游戏集群渲染平台进行大规模扩容和升级。

项目支撑:数字动漫游戏引擎开发平台、数字动漫游戏测试平台、动漫游戏动作捕捉平台、动漫集群渲染平台等。

实施单位:四川汇智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金山软件成都公司。

实施进度:2013年提升公共服务能力,2015年全面完成平台建设。

预期目标:到2015年逐步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范围,服务企业200家以上,年均为企业节约创制费用2000万元以上,有效缩短企业制作周期30%以上。

6.网吧连锁。

项目概述:实施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规范管理、统一财务、统一远程管理,推进网吧连锁发展,整合网吧行业资源,形成网吧终端市场和上游内容服务企业共赢格局,推动我省网吧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项目支撑:时空引擎网吧连锁、四友网吧连锁、四川蓝色矩阵网吧连锁、浩天网吧连锁等,蓝海网盟。

实施单位:网吧连锁企业、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实施进度:2012年覆盖全省60%的网吧用户。2015年覆盖全省80%的网吧用户,实现统一平台、统一内容服务配送等规范化管理。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打造3至5家特色突出、效益良好的网吧连锁企业。

(七)创意设计产业。

以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当代艺术品、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贸易经纪与代理等为重点抓手,打造一批富有创意、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创意设计产业品牌项目。到2012年实现增加值35亿元以上;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75亿元以上。培育2至3个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至3家,使我省成为西部艺术设计创意高地和艺术品市场中心,把成都建成全国领先的创意设计基地。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是要实施文化创意设计园区、锦绣工艺、竹类工艺、民俗民族工艺、绘画艺术、雕塑艺术、艺术品市场等项目。

实施上述重点项目,将以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力量为技术支撑,加大对四川工艺品和艺术品资源的收集、整理、研究,提高锦绣工艺、竹类工艺、民俗民族工艺品、雕塑艺术等的科技含量,支持搭建包括在线拍卖、艺术品投资、拍卖预展、网上画廊、艺术家、古玩鉴定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为推进四川创意设计业有形化、基地化、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文化创意设计园区。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50亿元左右。以成都为核心,逐步将文化创意设计业引伸到中小城市,加快重点创意园区建设,形成创意领先、特色鲜明、人才集聚、配套齐全、体系健全、政策完善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把创意设计业培育成为拉动我省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引擎。

项目支撑:成都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成都红星路35号创意产业园、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洛带·中国艺库创意文化区等。

实施单位:成都兴城投资有限公司、成都文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有限公司、四川齐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实施进度:成都红星路35号创意产业园、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已建成;2015年成都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成。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70亿元以上。

2.锦绣工艺。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亿元左右。将蜀锦、蜀绣、羌绣等传统锦绣工艺品产业化,形成新型锦绣工艺品的生产中心、展示中心、销售中心、培训中心、物流中心。

项目支撑:蜀绣工艺品、锦绣工艺品、羌绣工艺品等。

实施单位:成都蜀锦织绣有限公司、成都梦苑蜀绣工艺品有限公司、北川绣娘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

实施进度:2012年完成成都蜀锦规模化生产。2015年,培育出成都蜀绣工艺品、绣娘羌绣等知名品牌。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6亿元以上。

3.竹类工艺。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亿元左右。加快我省传统竹类工艺品行业发展,将青神竹编、江安竹簧、沐川竹编、自贡龚扇等产品打造成我省竹类工艺品中品牌产品,不断提升竹加工技艺水平,推动我省竹工艺品行业的发展。

项目支撑:青神竹编传统技艺、江安竹雕技艺、自贡龚扇编制工艺等。

实施单位: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江安何氏竹工艺有限公司、自贡市龚扇竹编工艺厂等。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

4.民族民俗工艺。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亿元左右。加快民族民俗工艺资源整合,提升创意设计水平,促进传统民族民俗工艺技艺传承、保护发展,形成民族民俗工艺品从创作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项目支撑:平武白马藏族服饰、彝族银饰、唐卡刺绣、绵竹年画博览园、夹江年画村等。

实施单位:平武县白马民俗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凉山广电传媒公司、马尔康雅娜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绵竹年画民俗村股份公司等。

实施进度:2012年重点扶持彝族银饰、唐卡刺绣品牌,2015年将以上工艺培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预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12亿元以上。

5.书画艺术。

项目概述:计划总投资1亿元左右。培育书画艺术品市场主体,推动书画艺术品创作、展览、销售及企业营销策划等资源聚集区建设,形成四川书画艺术品牌。

项目支撑:当代艺术推广计划。

实施单位:四川文轩艺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浓园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非马美术馆有限公司、成都凯空间画廊、四川岁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实施进度:2012年重点扶持文轩美术馆、成都凯空间画廊等品牌,2015年将以上品牌培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09-12-7 一、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十五”时期哈尔滨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下,哈尔滨的文化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的状况有所改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基础扎实,文物博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市场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增大,市民的文化消费明显增加,文化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 1、专业艺术 实施精品战略成就显着。创作排演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剧目。话剧《秋天的二人转》、《脊梁》,歌剧《八女投江》,儿童剧《小萝卜头的故事》等剧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和好评。话剧院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市直剧院(团)连续数年每年演出1,500场以上,名列文化部统计的前列。儿童艺术剧院木偶剧团、儿童剧团曾赴法国和新加坡商演,哈市民族艺术团成功出访拉脱维亚、芬兰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 2、群众文化

哈市有艺术馆2个,区、县(市)文化馆20个, 83个街道文化站,232个乡镇文化站。初步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群众文化网络。拥有业余文艺骨干数千人,业余文艺创作群体20多个。阿城版画、宾县农民画、方正县、巴彦县剪纸、双城市书法、五常市国画等创作群体屡获国家奖励。 群众文化活动向着经常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如合唱艺术歌会、农民文艺汇演、“哈夏”群众文艺专场、冰雪节文艺演出等。群众文艺节目获得国家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金牌2块、银牌6块、铜牌11块。宾县、阿城市、方正县、巴彦县、五常市、通河县、双城市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3、文博图 哈市有文博单位2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各类遗址、碑刻、纪念性建筑950多处。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十大精品展。 市图书馆馆藏文献234余万册(件),基本实现了采访、编目、检索、查询、流通、管理自动化,成为全市文献信息、目录、业务辅导和图书馆学研究交流中心。 4、文化市场 哈市有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736家,录像放映单位29家;非博彩电子游戏经营场所177家,歌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702家;美术品经营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16.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

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2020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

新兴文化产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01

新兴文化产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韩骏伟 内容摘要:本文从新兴科技对文化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影响出发,探讨科学技术给文化产业带来的深刻变革,阐述了新兴文化产业的特点、地位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科技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 李长春同志在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为加快我国文化发展,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提供了极好机遇。”“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要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中注重培育文化创新产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集聚区,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深入分析新兴文化产业在当代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科学技术带来文化产业的深刻变革 新兴文化产业是与传统文化产业相对的概念。主要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行业。① (一)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种类、形式、格局始终产生着极为深刻、从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文化作为商品进行生产和消费古已有之。但文化产品成为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文化产业的业态、种类和格局发生深刻的变革,则往往有赖于科技进步之功。1877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标志着音响业的诞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于是诞生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电影业。1901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随后无线电广播业开始兴起。1936年,英国伦敦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电子电视系统的公开广播,预示着电视时代的来临。 ①笔者认为,新兴文化产业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兴文化产业是指近些年兴起的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行业;二是指基于新的文化理念、新的消费观念我国出现的新的文化消费形式,如探险旅游、嘉年华、艺术品拍卖市场等。狭义的新兴文化产业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行业。本文是从狭义的角度谈新兴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全国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会成为政 策制定相关部门的紧迫任务,目前我国文化旅游发展政策相对滞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薄弱,文化旅游发展的理念相对陈旧,趋于保守,通过广泛调研总结分析国内外文化旅游的实践经验和经 典案例,提出适合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的文化旅游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文化、旅游、影视、出版、体育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对文化旅游的具体业态及其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出台具体鼓励和扶持性的政策将会成为今后文化旅游发展政 策的重要内容,作为相对独立、特征鲜明、潜力巨大的新型旅游形态,文化旅游具有强劲发展势头,文化旅游发展政策对贯彻落实文 化强国战略,增强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振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具有引导、调节的重要功能,这就要求加大文化旅游发展政策支持 力度,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文化旅 游市场和文化旅游企业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对文化旅游特色产 业集聚区、全国文化旅游实验区,国际知名旅游演艺品牌建设,历 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文化旅游活动 品牌建设等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举措,要出台更具体的实施办法及 扶持政策细则,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把制度理性转化为技术理性,切实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 推动我国文化旅游向纵深发展。 3、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的深度发展 势必带来文化的各种形态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尤其是在高科技浪潮 之中,文化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必然催生文化 旅游更丰富的业态,这就对深化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客观 要求,完善和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政策,需要加快文化、旅游系统管 理体制机制改革,以使两个系统的管理工作协调一致,从现实条件 来看,地市级及以下的文广新局与旅游局的合并将会成为文化体制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它不仅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是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宝贵资源和无价财富。然而在传承过程中却遭到了破坏,在文化的荒漠上是无法但建立强大的经济政治强国的,因而面对当前的现实困境,我们应该另避蹊径,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关键字:传统文化、现实困境、产业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无论哲学、医学、文学、武学、农学、伦理学,还是各种艺术,都包含着对生生不息的渴望,对生存乐趣的演绎,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的亲和,对友谊的追求,对亲情的眷恋,对道义的持守,对民族的融合,对心灵的升华,对未知世界的求解。 可是面对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 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人们的心灵世界也面临许多困惑,越来越无法平心静气的搞科研,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追名逐利。效仿西方的设计风格,模仿西方生活方式,那种充斥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成了我们的典范,这使我们在短时期内走上了国际大道,但同时也失掉了自己,抛弃了几千年的资产。时至我们这一代更是追逐潮流,吃肯德基,喝可口可乐,看韩日偶像剧、美国好莱坞大片,却遗忘了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并结合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时代特点, 形成新的价值体系, 重新梳理关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战略思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理解和促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传统文化的产业化之路 当前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途径包括:第一,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引导,积极倡导文化产业化的精品主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宣传部门要认真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开展文化创建等活动。各部门团体要经常鼓励和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体现传统节日思想文化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文艺精品,并把它们推向基层群众。在各种文化创建活动中要紧紧围绕文化主题,充分地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历史传统。第二,要积极努力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新的结合点,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化的质量。在继承和光大传统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市场机会,而是要积极影响市场,并引导市场建立起向传统文化靠拢的价值取向。要尽力提高传统文化本身的自然吸引力,即通过产业化手段以及通过合理的商业运作和包装,使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维权体系的建立,科学技术应该在整个文化产业化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要坚持文化产业化的方向,继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僵化滞后的管理体制,使经营性文化企业逐步与市场挂钩。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原有文化企业进行大整顿大整合,努力消除管理体制中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弊端,解决文化企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清晰、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其次,要用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对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改革。我国文化资源比较分散,造成文化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资金不足、科技含量低、市场运做能力差、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等现象。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集团化公司的改造进程。集团公司是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第四,要下大力气调整文化产业化结构,走集约型的经营模式。在产业结构上,努力创造我们自己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 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具体来说,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生态发展。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于日前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据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国内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共12项子计划。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部:2017年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 来自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国办转发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186个产业项目获得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未来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7年4月,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提升作用充分发挥;“十三五”期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支持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创建一批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等。 2018年4月,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并发文要求文化主管部门和各地区的统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一统计分类标准。新分类是在已有分类基础上进行的再次修订,并从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开始实施。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相比,本次修订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增设了分类编码,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为三层,层次和编码简洁明了;二是新增加了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的活动小类,其中包括了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观光旅游航空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文化设备和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等文化新业态;三是重点调整了分类的类别结构。分类的修订吸收了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成果,突出了文化核心领域内容,体现了文化生产活动的特点,类别结构设置符合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管理的现实需要和认知习惯。随着新分类标准的实施,国家统计局将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实现新时代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统计保障,为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 (二)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将助力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根据方案及说明,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将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不再保留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文化工作与旅游工作进行更紧密的结合,既符合二者内在属性的关联,又把握了当下消费升级的内在需求;能够解决旅游开发当中的痛点,对发展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以及打造超级旅游IP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对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优质旅游,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很大的利好。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进军文旅产业,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田园综合体、养生度假等等主题类型层出不穷。国内文旅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此次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有助于加大文化产业挖掘力度,推动更多旅游企业在打造旅游硬件项目的同时,加入更多文化内涵,从而助力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三)文化市场潜力巨大 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社会发展在先,文化产业发展在后,这正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国际上一般认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消费需求便开始大幅增长,而中国目前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中国文化消费的高峰期已经来临。 由于中国经济长期落后于西方国家,文化产业也一直被西方国家所主导,中国文化产品的供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的通知各市、 浙政发〔2011〕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一月七日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浙委〔2010〕94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的通知》(浙委〔2008〕71号)精神,特编制《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本规划中文化产业的范畴主要参考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结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体系》和我省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主要包含文化创意业、影视服务业、新闻出版业、数字内容与动漫业、文化会展业、文体休闲娱乐业、文化产品流通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等领域。本规划期限为2010至2015年,其中近期至2012年。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现实基础。 1.文化产业规模处于全国前列。“十一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6%左右(现价,下同)。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807 96亿元,比上年增长9 9%,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2 8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7 5%,居全国第5位。 2.文化产业优势领域逐渐显现。经过多年发展,全省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和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2009年全省新闻出版业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居全国第3位,其中总产出达到1019 03亿元,居全国第2位;增加值达到266 02亿元,居全国第4位;营业收入达990 52亿元,居全国第2位。2009年,全省拥有影视制作机构525家,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电视剧产量居全国第2位,票房总收入居全国第5位。 3.新兴文化业态快速成长。近年来,全省数字动漫、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网络广播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共生产影视动画片43部32758分钟,居全国第2位。截至2009年,全省11个设区市的市区和大部分县市已经开通有线数字电视,拥有网络出版资质的单位9家,涉足网络出版的经营性网站近100家,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网络文化企业58家,注册资金5亿元,居全国第4位。 4.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经过多年培育,全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形成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块70多个,其中,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出版印刷、文具生产、艺术品业等成为产业集聚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从产业规模和集聚区块分布情况看,杭州、宁波两地的创意产业集聚较为明显,温州、台州等地印刷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

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