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信息化与精益化融合的应用研究

企业信息化与精益化融合的应用研究

企业信息化与精益化融合的应用研究
企业信息化与精益化融合的应用研究

企业信息化与精益化融合的应用研究

张晶晶,杨建利,常悦/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叶片加工厂,沈阳 110043

摘要:本论文通过分析工厂精益生产管理与制造执行系统融合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精益思想及信息技术相结合,实施单台流准时化生产,优化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工厂精益生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作业运行的效率,从而达到提升工厂信息化精益管理水平,提高工厂竞争力;确立行业内现场作业信息化精益生产管理领先和示范地位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精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融合

息化与精益化融合应用,即在多品种、小批

量的生产模式下,结合企业制造现场的实际

情况,通过推行MES,实现计划的科学性、实效性,保证作业流程的稳定与高效,并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制造的流动,提高作业运行的效率,从而提升工厂综合制造能力、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体现工厂的领先地位。

1 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1.1 国内MES系统与精益生产的发展状况

国内对MES的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现阶段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MES的开发及应用上。在理论研究方面,引入了敏捷、网络化、并行、可重构等一些先进思想;在系统设计方面,多采用面向对象、代理、构件等技术,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

生产实践方面,国内对于精益生产的接触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末,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组织工程师第一次访问丰田公司,这个时间甚至要比西方J?WOMACK教授等人对丰田公司的访问早很多年。近年来,随着现场改善的方法和理论不断成熟与完善,国内很多企业纷纷将精益生产方式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但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对精益生产方式的研究与总结却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

1.2 企业管理现状和信息化应用现状

企业的生产任务的主要来源可归纳为:ERP发出的推式零组件生产计划;由装配环节发出的零组件拉式需求看板;企业内部各个制造单元之间的单工序协作计划。计划员根据生产计划及生产准备情况编制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周计划和日班产计划,并通过MES系统或手工下达生产计划。计划员编制并下达日班产计划后,需对计划进行派工处理,根据计划情况将生产任务派工至生产工人,生产工人在接到工作指令后进行生产,生产完成后进行完工处理。

目前,企业MES系统各功能模块均可正常使用,但在MES系统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工艺数据不准确、存在缺失现象,且工序没有与设备、工装工具等信息关联。(2)现场采集不及时,存在计划员代替工人操作开工、完工的情况,且系统内班产完成情况也不好。(3)工时数据不准确,无法依据MES系统计算工时。(4)不能及时反映设备信息。工序、人、设备等信息没有关联起来,计划员进行派工,工人进行开工、完工等操作时,系统不能读到设备的信息,“设备监控”功能没有发挥作用。

2 企业结合MES系统推进精益生产的具体方法

2.1 结合企业实际升级MES系统

考虑到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及MES系统与ERP、PDM、DNC等系统之间的集成,必须对原有MES系统进行升级,升级后的MES系统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计划管理、作业过程管理、质量作业管理、工具工装管理、设备维修管理、机床监视与控制、可视化管控、系统管理九个子系统,重要接口包括与PDM的产品和工艺数据接口、与ERP目前的工单数据接口、库存数据接口、与DNC的基础数据采集接口。

2.2 依托MES系统限制过量生产

用MES系统进行季度计划分解和生成月的零件投入产出计划以及毛坯、原材料的需求计划,控制生产的投产数量和时间,在保证配套交付的前提下实现“配套投入、最少投入、最晚投入”的精益理念。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增加了一个车间订单SO层次。车间之间的零件转移由车间订单SO控制,从而加强对零件进出车间的横向协同。根据考核计划、毛坯供给状态和设备工装可用性情况,调整计划,下达班产,改善作业计划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减少现场变化和频繁分批的弊病。

2.3 改进工序作业计划管理过程

由生产线进行工序作业计划的管理,包括领毛坯后将配套信息输入系统;开工、完工管理,关闭工序作业计划和车间订单;按照紧急任务调整工序作业计划。

在工序作业级设备和人员的派工过程中,以项目管理理论和约束理论为基础优化排序方法,重点保证瓶颈设备的高效和满负荷运行。完善现行网络计划的编制机制,提高整个价值流生产线的利用率和生产计划的稳定性。

2.4 扩大系统应用范围,完善基础数据管理

为保证MES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梳理MES系统工艺路线数据,重点针对与实际不符的工艺路线进行修正,完善基础数据,补全MES系统工序信息中的设备、工装工具信息。将MES系统基础数据库作为工厂人事、设备、工艺、工装工具档案,将操作者、设备、工序有机地关联起来,进一步实现定人、定设备,重点设备加工固定产品,固化工艺参数及设备的经济批量。

2.5 实现进度信息可视化和在制品控制

依托MES系统对计划的各个层次包

括整个零件的计

划——工作订单、按车间进出的计划——车间订单以及每

一道工序的作业计划的进度实时采集,做到可视化。清晰

的图形便于计划人员随时根据企业计划的改变进行督促和

调整。通过对在制品的可视化监控,扭转在制品流转过程

中的拥堵现象。

下转第136页》》》》》》信

中图分类号:TP39

率。然后通过设置伪随机数来进行个体选择并重复多次。

2.4 交叉算子与变异

交叉运算是产生新个体的主要方法[7],它是遗传算法

的全局搜索能力的核心因素。为了保证排课系统自动生成

的课表的合法性,不能直接使用单点交叉和双点交叉。因

此,本文中的遗传算法采用的是交叉时间片的思想,并采

取暴力搜索的方式检测冲突。

在初始阶段随机选取一个个体,按照一定概率随机改

变该个体串结构数据中某个串位的值。将变异率P 与时间

关联,使得交叉进化的初期,个体变异的阈值相对较大,随着进化的推进,个体变异趋于稳定。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高校排课的实际问题,简要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原题以及排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致力于运用遗传算法解决排课问题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想要对约束条件进一步细化、求得全局最优解以达到较好的排课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胡炬波,吴芳.基于遗传算法的公共基础课排课系统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7:186.

[2]乔树清.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在排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6:1984-1986.

[3]石慧,彭晓红,邬志红,舒远仲.求解多校区排课问题的基因对交叉遗传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8:240-243.

[4]熊学.基于遗传算法的排课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5]王平嶂.适用于成人高校的自适应排课算法及其初步实现[D].山东大学,2005.

[6]湛德照.高校自动排课系统的算法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6.

[7]于娟,尹积栋.面向排课系统的遗传算法改进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5:572-574+579.

作者简介:李行(1991-),男,辽宁省鞍山市人,软件工程本科生,单位: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包仁义(1989-),男,辽宁省本溪市人,软件工程硕士,单位: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软件工程;金秋之(1990-),女,浙江省舟山市人,软件工程本科生,单位: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宋智洋(1991-),男,内蒙古赤峰市人,软件工程硕士,单位: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 《 《 《 《 《 上接第134页

2.6 实行全局设备状态可视化管理 依托MES 系统建立设备管理台帐,对设备进行状态管理,对二保和三保的周期进行定义,由系统自动生成二保维修计划,通过系统进行二保派工、记录维修结果和状态。对于设备的临时故障维修,建立报警和响应机制,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并记录响应时间,加强对机修人员的考核。 在MES 系统平台上进行设备可视化管理,用不同的颜色标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加工零件、操作者等信息,使现场设备生产工作更高效便捷直观,下达生产作业计划前,自动对设备进行可用性检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短缺问题。关注设备的可用率和设备利用率,减少操作者非增值的时间,保证操作者的有效劳动。 2.7 建立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精益生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通过系统论证和科学分析,明确以精益思想为指导建立生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在高效、准确的信息源保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多层次、多角度的管理考核机制。为信息化平台中的精益生产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和实施管理的激励机制。在制度、流程不断完善优化的基础上,将领导及各部门指责、企业各项工作流程、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汇总、整理成《企业流程与制度汇编》,并装订成册下发至各部门,电子版发至每名员工。

3 项目取得的效果评价

通过现场作业信息化与精益化融合应用,在行业内率先实施以精益思想为指导的现场作业的信息化管理,迅速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制造队伍,建立一个高效的产品作业管理系统,形成机械加工离散式制造独具特色的信息化精益生产管理方式,为企业ERP 、PDM 、MES 三大系统的信

息化融合发展战略提供实战经验。依托现场作业信息化,实现企业精益生产管理,使企业精益生产管理取得卓有成

效的效果,各项基础管理水平取得显著的提升,确立了行业内现场作业信息化领先和示范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沃麦克,琼斯.精益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李娟,刘旭.精益化装配管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3]杜新芳.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精益生产实施方案[J].物流技术,2007,26(2):194-195.

作者简介:张晶晶(1982.2-),女,工程师,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任中航黎明叶片加工厂四级技术专家,201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专业,主要从事企业MES 系统的开发、实施、管理等技术研究工作;杨建利(1980.8-),男,工程师,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任中航工业黎明叶片加工厂改进办公室主任,2003年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企业精益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创新研究、MES 系统推进与实施管理等方面研究工作;常悦(1982.1-),女,工程师,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任中航黎明叶片加工厂信息化技术员,2006年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等研究工作。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集成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集成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集成 企业信息化集成不可能单一的按照一个方式集成,每家公司应该根据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公司财力和已经实施的系统, 具体情况具体实施,从而减少财务开支,增加实施效率。 1引言 随着全球的信息化大潮,各家企业为了保持公司的竞争力,都在竞相上信息化系统,由于各家企业发展过程不均衡,在不同的阶段,对信息化的认知也有差异、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导致了不同企业 上的信息化产品顺序也不一样,有的先上OA,再上PDM、ERP等等,有的先上ERP,再上OA、PLM等等,这就导致了一个公司几个系统 并行,而已大部分信息化系统采购来自不同的公司,公司数据不能 共享,用户登录繁琐,信息录入多个系统,容易导致数据错误发生。面对这些问题,最近很多公司专门提供信息化的集成服务,来解决 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 2信息化系统集成介绍 一般的软件产品是属于独立完成一项应用的软件产品,比如:ERP系统、PLM系统、OA系统、仓储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CATIA三维设计软件等等;而系统集成是指将两种、甚至多种类型的 应用系统通过二次开发将他们互相集成在一起,可以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互调用,比如将PLM系统和ERP系统进行集成后,可以 在PLM系统中设计人员方便地查看物料零件的当前库存和标准价格 等信息;而ERP系统也可以直接将PLM系统中单个BOM零件清单和工 艺工序等信息自动进行导入,以提高工作效率。 3公司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随着公司发展,管理信息化方面逐渐上了OA、PLM、MES等系统,这些系统在当时解决了一些局部分散的问题,但其问题也随着应用 系统数量的增加暴露出来。开发单位来自不同的公司,各应用系统 之间数据孤立等,形成了一个信息孤岛。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迫 切需要把自身业务精简化、自动化,使得内部业务直接实现无缝对接,所有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将成为信息化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 4集成方式 当前主要用到的集成方式包含:数据集成、门户集成、应用集成。 4.1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是在物理上把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数据集成主要包括文件、数据、视图等方式,在应用系 统中分享信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进行数据库的导出导入操作,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开发人员对数据库的结构十分了解,适合所有系 统都属于一个公司开发出来的情况,分属不同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很 难满足这种情况。 目前在数据集成方面,已经有了很多非常成熟的技术可以来使用,通常有基于中间件模型、数据仓库、数据联邦等这些方法,这些技 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构建数据集成的信息系统。 基于中间件模型通过全局数据模型来访问不同的数据库或者其他Web资源,中间件位于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调用分 散的数据库,为各信息系统提供标准统一的数据接口,各信息系统 还是完成各自的任务,中间件只是为不同数据库提供一个信息交互 的渠道。 数据仓库集成是根据主数据库的需求,从分散的数据库提取数据,转换后加载到主数据库中,数据仓库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大公司的重视。 数据联邦集成是把分散的数据库串联起来,根据系统需求调用不同的数据库数据,数据依然保留在原来的位置,没有增加数据库硬

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分析的方法与案例精讲

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分析的一个方法与案例 李劲华 在国家的指导和支持下,加上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企业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为了让IT的投资价值显现出来,需要一种合理的评估和效益分析方法。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出现的许多理论、原则和方法,例如:总体拥有成本TCO、经济增加值EVA、总体经济影响TEI、平衡记分卡BSC,等等,但是,这些方法由于下列主要原因,使得企业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能计算出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效益: 缺乏可操作性:这些方法都没有给出具体可以运用的具体步骤和工具; 没有统计数据:这些方法基本上是源自国外,其中使用的指标和数据不能直接应用; 缺乏应针对性:这些方法的通用性强,但针对性弱,它们既可以应用到CRM、ERP,也可以应用在PLM或者EIP,在实际应用中缺乏说服力。 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推广信息化进程,利用各种形式投入专项资金,扶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笔者所在的企业曾分别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的信息化贷款、拨款等资助。由于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

巨大,企业在决定是否申请资金、需要多少的时候,除了考虑企业的发展,最关心的就是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什么企业可以收回投入资金并获得赢利。 下面,结合笔者所在公司获得国家信息化资金支持后,介绍我们在信息化项目投资分析方面的具体实践,期望给国内同行更多的帮助。为了方便起见,以后称笔者所在公司为X公司。 1.1. 信息化效益分析的考虑因素 我们认为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的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指标、参数和数据。简单而言,指标是济效益分析模型的变量组,是分析信息化经济效益的一组计算公式,可以包括例如总体经济影响TEI、财务净现值NPV、总体拥有成本TCO等,合适的模型指标可以充分表明信息系统应用的整体经济效益。这些模型元素通常是一些计算公式,其中的变量是企业的关键基础数据,表示企业的实际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这些数据通常可以从企业的财务、统计报表中得到;常量参数表明企业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在生产、市场、服务、产品与研发等方面的绩效改进程度,是应用信息系统的可以达到的牵引目标。在X公司分析信息系统应用的经济效益、确定指标和参数这两个要素时,我们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问题、发展战略以及公司对信息系统的关键需求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以及对信息系统的关键需求,是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一,是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对于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主要体现在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2019咨询工程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新形势及创新发展路径探讨83分卷

在线考试: 1.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两化融合以()为关注焦点。 A.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B.战略一致性 C.领导的核心作用 D.新型能力 2.工业互联网发展,全球正处于格局未定的()和规模化扩张的(),中国正处于抢占工业互联网主导权的()。 A.关键期、窗口期、战略机遇期 B.窗口期、关键期、战略机遇期 C.战略机遇期、窗口期、关键期 D.战略机遇期、关键期、窗口期 3.2017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延续了近几年的()态势,整体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演进。 A.高速增长 B.增长 C.缓慢增长 D.平稳不变 4.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面临创新和变革。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制造体系 5.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面临创新和变革。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制造体系 6.广泛深入开展贯标培训,不包括()。 A.完善培训体系 B.分层次、分类别、分渠道开展培训 C.培育新型企业家 D.建立培训中心 7.比较我国两化融合与德国工业4.0,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对应()阶段。 A.工业2.0 B.工业2.0向3.0过渡 C.工业3.0 D.工业3.0向4.0过渡 8.全面推动()贯标,持续打造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

A.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B.两化融合标准 C.两化融合标准体系 D.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9.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中的管理循环不包括步骤()。 A.策划 B.支持、实施与运行 C.实践 D.评测 E.改进 10.下列关于《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不是我国针对两化融合的首个体系类国家标准 B.全面解析了企业两化融合的内涵、要素和关键环节 C.全面剖析我国大量先进企业典型案例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两化融合 的概念和体系框架 D.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研究制订战略发展规划的建设指南E. 为企业 展示了两化融合的全景图 11.()正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聚焦点和关键突破口,商业价值仍处于探索阶段。 A.IaaS B.PaaS

(完整版)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目录 现状和目标 (3) 技术难点 (4) (1)数据库基础 (4) (2)规范与标准 (5) (3)系统体系结构 (5) (4)操纵系统和网络硬件环境 (5) 实现方案 (6) (1)分析总体需求,确定系统整合的原则与目标 (6) (2)分析现有各个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基础、运行环境等现状 (6) (3)确定整合后系统的功能,决定系统取舍的具体内容 (6) (4)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接口和新的系统来实现统一 (6) 整合方式 (7) (1)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7) (2)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是进行信息系统整合最初期的方式 (7) (3)通过构建业务管理文档级集成平台,是文档级信息系统整合的提升 (8) (4)建立企业门户平台为主线,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系统整合方式 (8) (5)建立数据整合平台,是从数据基础进行整合的信息系统整合方式 (9)

现状和目标 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网络、系统、邮件、门户建设方面,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成绩距离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随着市场的开发,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挑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后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或筹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管理内容、数据定义不统一,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系统间集成困难,没有形成规模,整体效益的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就是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如企业信息门户上,共享这些信息,为决策、管理,及整体优化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前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它以信息为支撑,源于信息层,经信息管理层,将信息加工、处理、整合,然后流入企业内部的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利用。在这里信息流作为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的连接链,进入行政与业务管理层,为企业上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以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最后到决策落实执行层,并将落实执行(企业运行)信息反馈给信息层,由此形成新的一轮循环过程,并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

企业信息化成本与效益分析

企业信息化成本与效益 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内容摘要】??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企业改善管理、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和效益控制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所以,对企业信息化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企业信息化进行了概述,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然后,重点论述了企业信息化成本和效益的构成与表现,成本与效益均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我们需要针对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信息化不断地融入到企业管理中,让信息化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成本?效益?构成?对策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必然会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企业如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处理和反馈信息,那么就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可以说,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企业运营的全面自动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到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和业务处理的计算机化、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 企业信息化以企业业务流程改进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应用智能网络工具,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所有数据、信息和知识进行集成和管理,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企业改善管理、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一、内容 企业信息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技术进步。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普及应用和广泛渗透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办公和管理提供了工具。同时,职能管理层、经营决策层和电子商务层的信息化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组织关系。企业信息化在管理、经营上的变化和时空上的拓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条件,电子商务为企业信息化增添新的内涵。企业信息化大大拓宽了企业活动的时空范围,在时间上,企业信息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施敏捷制造和集成制造;在空间上,企业信息化以虚拟形态将全球聚合在一起。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要使用好两个技术, 一是应用数字技术,增加传统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比如,以往的模拟手机同现在的数字手机在保密性和性能方面无法同日而语,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增值产生了数倍的影响; 二是应用网络技术,网络冰箱通过网络管理中心进行控制,可以向用户通报何时需要添置新的食品,从而产生了新的附加值。产品的质量改变不大,最大的差别在于通过服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2)设计信息化。即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方面的信息化。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设计信息化还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CAAP)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工

程分析(CAE)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应用、网络化计算机辅助开发环境、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的设计(DFX)系统二次开发与应用与产品建模、模型库管理与模型效验系统开发与应用; (3)生产过程信息化。即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生产的质量、精度和规模制造水平。其中主要应用包括数控设备地应用、计算机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生产数据自动收集、生产设备自动控制、产品自动化检测及生产自动化覆盖等; (4)信息化。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提高决策管理水平。主要应用层面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DSS)系统; (5)市场经营信息化。通过,可以大大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主要表现出以下七个方面的的特征: (1)企业信息化的本质特征。"信息化"企业的核心业务、主导流程和人。任何企业,无论是资源型企业、商业企业,还是金融、制造及社会中介机构,只要它是企业,就必将拥有其独特的主营业务,即核心业务,其运作过程就是企业的主导流程,它们是企业信息化改造的重点对象。同时,信息化也是"化"人的过程。企业各级员工要在心理上和行动中全部投入信息化建设进程,成为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当然这还需要"一把手工程"的积极带动和引领。 (2)企业信息化的形态特征。在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三个层面,在产品设计、工艺过程控制与零件加工、事务处理、供应链管理与辅助决策等领域广

2019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新形势及创新发展路径探讨96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全面推动()贯标,持续打造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 A.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B.两化融合标准 C.两化融合标准体系 D.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用户答案:[A]得分:2.00 2.关于两化融合标准内容建设的优先级的描述,不包括(). A.第一优先级,尽快完成制修订,以奠定标准化体系框架内其他标准的建设基础 B.第二优先级,支持全面提升企业综合集成水平,为智能创新奠定基础的相关标准 C.第三优先级,两化融合发展逐步突破“综合集成困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开展研制的相关标准 D.第四优先级,两化融合发展达到“创新突破",再进一步开展研制的相关标准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3.加强产学研合作,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平台,发展()的新型研发服务. A.虚拟在线、开放共享、协同创新 B.虚拟在线、敏捷高效、按需供给 C.虚拟在线、有效供给、互联互通 D.开放共享、协同创新、按需供给 用户答案:[B]得分:2。00 4。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可共同表征企业两化融合不断跃升的阶段特征和内涵。

A.起步建设、单项提升、集成覆盖和创新突破 B.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 C.起步建设、单项突破、集成覆盖和创新提升 D.起步建设、单项提升、集成覆盖和创新突破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5.两化融合以()为关注焦点。 A.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B.战略一致性 C.领导的核心作用 D.新型能力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6。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工作组织体系中不包括()。 A.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 B.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家指导委员会 C.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 D.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秘书委员会 用户答案:[D]得分:2.00 7.下列关于《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不是我国针对两化融合的首个体系类国家标准 B.全面解析了企业两化融合的内涵、要素和关键环节

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方案设计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目录 现状和目标 (3) 技术难点 (4) (1)数据库基础 (5) (2)规范与标准 (5) (3)系统体系结构 (5) (4)操纵系统和网络硬件环境 (5) 实现方案 (6) (1)分析总体需求,确定系统整合的原则与目标 (6) (2)分析现有各个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基础、运行环境等现状 (6) (3)确定整合后系统的功能,决定系统取舍的具体内容 (6) (4)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接口和新的系统来实现统一 (7) 整合方式 (7) (1)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7) (2)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是进行信息系统整合最初期的方式 (8)

(3)通过构建业务管理文档级集成平台,是文档级信息系统整合的提升 (8) (4)建立企业门户平台为主线,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系统整合方式 (9) (5)建立数据整合平台,是从数据基础进行整合的信息系统整合方式 (9)

现状和目标 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网络、系统、邮件、门户建设方面,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成绩距离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随着市场的开发,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挑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后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或筹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管理内容、数据定义不统一,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系统间集成困难,没有形成规模,整体效益的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就是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如企业信息门户上,共享这些信息,为决策、管理,及整体优化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前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它以信息为支撑,源于信息层,经信息管理层,将信息加工、处理、整合,然后流入企业内部的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利用。在这里信息流作为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的连接链,进入行政与业务管理层,为企业上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以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最后到决策落实执行层,并将落实执行(企业运行)信息反馈给信息层,由此形成新的一轮循环过程,并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投资所面临的挑战,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以及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步骤和方法,最后谈了IT“黑洞”的成因。 【关键词】:信息系统,经济效益 引言 许多企业现在都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企业研究市场、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了各种数据信息。不少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对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有些企业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遭到病毒侵害,出现了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因此,对信息系统开展经济效益分析,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已迫在眉睫。 一、分析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资源占用取得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它的一般概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消耗+资源占用)。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就是要以最少的系统操作人员、系统开发维护人员和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服务。对信息系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检查分析计算机的利用情况,使计算机设备能被充分利用。通过检查分析,可以让信息系统正常投入运行,各种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尽可能提高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2分析研究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种信息。只有分析了各种情况及原因以后,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的信息需求。 3检查分析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认真贯彻。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一般应建立起组织开发控制、软硬件控制、安全性控制、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控制、输入控制、输出控制等规章制度。检查分析制度

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分析信息系统中各岗位的技术操作人员是否能各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信息系统中各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5通过分析、研究和探讨,开辟信息系统的新用途。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不断听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进一步拓展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从而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信息系统投资所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变革,旧的企业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改造企业管理手段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人们预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事实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有调查显示:80 %~90 %的信息技术投资并未达到预定目标;80 %到位迟或超过预算;40 %以部分失败告终或最终放弃;不足25 %完全符合了企业和技术的目标;只有10 %~20 %满足所有既定工作标准。 从宏观层面上看,各行各业在IT 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尤其是一些高技 术和竟争比较激烈的行业,但是投资收益并不乐观。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企业在IT 应用上投资了1 万亿美元。尽管投资巨大,但白领人

企业信息化系列――背景篇

企业信息化系列——背景篇 xx,访问人数: 3716题记: 国家的“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了的跨越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被不可逆转的历史推向了市场大潮的浪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再是企业的效益工程而是企业的生存工程,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势必被社会生态无情的淘汰。 一、国际背景 众所周知,二战前后美国一直是制造业大国,在全球的制造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于军备竞争的需要,对产业进行了调整,偏重于高新技术和军用技术的发展,而放松了对一般制造业的重视和促进;另外在进入70年代中后期,由于信息产业的风起云涌,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大学里不再开设关于制造技术和制造科学方面的课程。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80年代中期后美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同日本、欧洲各国的迅猛发展形成强烈的对比,美国制造业和美国经济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发生了地位上的改变,充当制造业“晴雨表”的汽车行业在美国本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直至90年代初,美国仍有1/4以上的国内汽车市场被日本汽车所占领;1986美国一半以上的机床需要进口;同时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调。制造业霸主的地位易主导致国际贸易逆差剧增,经济空前滑坡。80年代末期,美国在反省因产业政策的失误而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先后推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两项计划,即“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制造技术中心计划”,经过战略调整,美国在逐渐收复失地的同时巩固了其霸主的地位,出现了超常期的稳定发展期 以历为鉴可以明理”,但是制造业的重塑并不是对以前的系统进行简单的维系,必须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彻底的改造,使其适应于新的形势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均加大投入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和规划,从根本上发展和改造制造业。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建设方案只是分享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最小的投资换回最高的回报。

目录 第1章云终端系统 (3) 1.1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3) 1.2 PC机模式的弊端 (3) 1.3 云终端企业办公网络解决方案 (3) 1.4 云终端方案和标准PC方案预算对比 (5) 1.5 方案图解 (7) 1.6 云终端产品简介 (7) 1.7 服务器配置要求 (9) 第2章GPS汽车定位系统 (10) 2.1 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10) 2.2 系统功能 (10) 2.2.1实时定位 (10) 2.2.2超速报警统计 (11) 2.2.3疲劳驾驶报警 (11) 2.2.4轨迹回放 (12) 2.2.5轨迹分析 (12) 2.2.6定点搜车 (13) 2.2.7停车数据统计 (13) 2.2.8应急报警 (14) 2.2.9进出站场统计 (14) 2.2.10里程统计 (15) 2.2.11速度曲线图 (15) 2.2.12线路偏离报警 (16) 2.2.13图片传输 (16) 2.2.14视频录像 (18) 第3章一卡通系统 (19) 3.1 一卡通系统概述 (19) 3.2 网络结构说明 (20) 3.3 软件体系架构 (20) 3.4 质量保证体系 (22)

3.5 售后服务承诺 (23) 第一章云终端系统 1.1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注重自身信息架构的简便易用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总体拥有成本,企业也不例外。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企业网络不断完善。 但是,现阶段一些企业电脑网络的建设,大都采用单独享用各自PC机的模式,而PC 机模式具有采购部署成本高、大量PC机资源闲置浪费、后期管理维护困难、安全性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能够构建一个低成本、易于管理、安全性高的企业网络一直是企业信息化的焦点。 1.2 PC机模式的弊端 (1)PC造价高昂 企业网络具有人员用机数量较大的特点,一般10-150台不等,采购众多PC机成本高昂,而安装软件需要同等数量的LICENSE,进一步增加成本,并且在每次的电脑升级换代和维护过程中,都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资金,应用的成本较高。 (2)管理维护困难 企业网络的主要使用对象为办公人员,而这些办公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通常不高,这便增加了管理人员对PC终端管理的复杂性;另外,随着企业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PC 终端需要配合企业的应用系统建设,进行系统的升级和更新,而每次系统升级或更新,都需要庞大的处理工作,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和开销。 (3)安全性差 PC终端本地拥有存储,办公人员可以随意安装各类软件,容易受到病毒攻击,系统安全性较差。 (4)噪音辐射功耗大 传统PC功耗在200W/小时左右,耗电量大,机箱风扇运行噪音干扰也较为严重,另外机体辐射较强,对人体健康不利。 (5)整洁度不高 整洁的办公环境能给工作人员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使得办公效果更佳。当前办公空间十分有限,分配用于办公网络的空间不会很大,而PC机占用空间较大,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部署多台PC会影响办公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和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1.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人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1.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

两化融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情况 考虑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5年伊始,公司管理会议便讨论通过了《关于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决议》,组长由公司副董事长兼任,公司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2015年恒大电子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经过半年以来的努力,领导小组按照既定计划稳步实施,时至今日,公司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以下做详细汇报: 一、公司网站建设 众所周知,互联网在国内外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公司知名度,有利于产品推广和客户更方便的了解企业,我公司自成立初就建设和完善了自己的网站,并由专人进行维护更新,企业网站制作让企业信息通过互联网通达世界各个角落。企业通过互联网发布企业最新的商业信息,供全球检索,以此来宣传自己的企业,宣传企业的产品,宣传企业的服务,全面展示企业形象,并通过网络与各行各业进行交流、推销和合作,同时通过互联网寻找货源和新客户,我公司通过网络推广,将产品信息及时快捷的反馈给市场,实践证明这是业务拓展最节约最有效的方式。 二、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公司在整个厂区进行了全面的网络覆盖,并率先使用了百兆光宽带,实现了网络、数据的快速传输,为信息共享、内部联系、客户沟通和以及对行业信息的及时反馈应对提供了有力的网络保障。 三、数字化网络监控和红外线警报系统

我公司淘汰原有的模拟监控系统,重新上马新的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并配置红外监控联网设施,对整个厂区以及重要生产车间、原料库进行了有效监控,安保人员可以24小时对厂区情况进行清晰监控,特别是重要部门和重要车间部位进行红外线警报系统的布置,有效规避了企业可能产生的盗窃损失。 四、速达软件系统 考虑到发展对数据管理特别是进销存管理的需要,在2014年初公司上马了速达荣耀G3系统,以量化数据的形式改善进销存的业务流程,实现三者的无缝对接,帮助企业维护更为亲密的客户关系,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五、金蝶K/3ERP项目 公司在2015年10月引进上马了金蝶K/3ERP项目,公司建立一个以流程制造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实现了以下目标: 1、建立一个从营销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生产管理到财务管理实现全面集成的系统; 2、财务上,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求,并符合国家规范的财务规定; 3、规范库存管理,增加库存管理的透明度,降低库存成本,与财务有效集成; 4、规范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与财务的有效集成; 5、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对生产计划、进度、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料、工、费信息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控制,并准确及时反映; 6、加强对生产成本与核算的管理,及时准确提供生产成本的动态信息;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摘要:信息化具有广泛的行业渗透力,信息化工程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企业信息化工程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投入的成本与期望的效果相差甚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信息化建设是必然选择。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信息化战略的关键,也是企业界、理论界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extensive industry penetration, informatization is construction of economy of current our country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however,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project executive effect is not ideal, the cost and the expected effect differs very far. after our country joins w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fierce day by day, the enterprise wants to be in intense competi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enterprise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how to reduce cost, improve efficiency is the key of informatization strategy, also be business circles,

精益生产综合知识考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精益生产综合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精益生产综合知识考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1*25) 1. 无废品、零库存、低成本和产品多样化是精益生产方式追求的无止境的尽善尽美的目标。 2. 根据安全生产理论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3.PDCA循环的含义是计划、实施(执行)、检查、处理(行动)。 4.生产过程中的“三不伤害”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5. 精益生产方式中的“三为体制”就是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生产工人为主体, 以车间主任为首. 6. 组织生产线依靠一种称为看板的形式。即由看板传递下道向上退需求的信息(看板的形式不限,关键在于能够传递信息)。 7.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 8. 精益生产方式两大核心:第一,追求零库存。第二,追求快速反应,即快速应 对市场的变化。 9. 精益生产是一种追求无库存生产,或使库存达到极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 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精益生产主要研究时间和效率,注重提升系统的稳定性,50多年来精益生产的成功案例已证实。 二.选择题(2*10) 1.5S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B ) A.整理 B.整顿 C.清洁 D.清扫 2.我们宏星公司的5S应如何做?( A ) A. 5S是日常工作一部分,靠大家持之以恒做下去 B.做四个月就可以了

精品文档 C. 第一次有计划地大家做,以后靠干部做 D. 车间做就行了 3. 下面与制造产品质量无关的一类人员是( C )。 A.产品设计人员 B.产品制造人员 C.产品检验人员 D.设备保证人员 4. 公司什么地方需要整理整顿?( C ) A. 工作现场 B. 办公室 C. 全公司的每个地方 D. 仓库 5. 看板的三大作用不包括( C ) A. 传递生产信息 B. 保证生产现场的标准操作 C. 识别浪费 6. 不是实施精益生产的具体手法的是( C ) A. 生产同步化 B. 生产均衡化 C. 生产人性化 D. 生产柔性化 7. 精益生产线布置时对设备的要求描述错误的是( D ) A. 小型化的设备 B. 设备的管线要整齐并有柔性 C. 物品在加工时的出入口要一致化 D. 设备要落脚生根 8. 精益生产的经营思想是( D ) A. 成本中心型 B. 售价中心型 C. 服务中心型 D. 利润中心型 9. 控制生产速度的指标是( B ) A. 设备 B. 生产节拍 C. 库存 D. 材料 10. 以下不是精益生产主要特征的是( B )。 A. 拉动式生产 B. 推动式生产 C. 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 D. 实现准时化生产 三、、判断题(2*10) 1.价值只能由最终客户确定。(√) 2.精益生产之品质目标是不产生不良品。(√) 3.控制生产速度的指标是生产节拍。(√) 4.只有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才是浪费。(×) 5.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是6S管理。(√) 6.节拍时间即周期时间。(×) 7.精益生产方式采用推动式控制系统(×) 8.标准化作业主要包括标准节拍、标准顺序和标准手持。(√) 9.精益生产的品质管理强调事前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技术规范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前言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目前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规范; ——第3部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范; ——第4部分:协同产品商务系统(CPC)规范; ——第5部分:供应链管理系统(SCM)规范; ——第6部分: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范; ——第7部分:企业信息化监理规范; ………… 本部分为第1部分。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2.1 验收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的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接受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2.2 需方acquirer 为自己或为另一个组织采购软件产品的组织。 2.3 批准approval 需方的授权代表对开发方的项目计划、设计或其他方面表示满意并可能作为下一阶段工作基础而签署的书面文件。这种批准并不能解除开发方对满足合同要求的责任。 2.4 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或CSCI的组织结构,标明它的组成,这些组成的接口和它们之间的操作概念。

2.5 开发阶段build 1)软件的一个版本,它满足完整的软件所要满足的全部需求的一个特定的子集。2)开发满足特定需求子集的软件版本所经历的时间。 注:术语“开发阶段”和“版本”之间的关系依赖于开发方;例如,可以通过几个版本来实现一个开发阶段,一个开发阶段也可以发行几个并行的版本(如在不同的地点),或者将它们用作为同义词。 2.6 计算机数据库computer database 见数据库。 2.7 计算机硬件computer hardware 能接收和存储计算机数据的,对计算机数据执行一系列系统性的操作的,或能产生控制输出的设备。 这类设备能实现基本的解释、计算、通信、控制或其他逻辑功能。 3 总则 ERP产品设计遵从以下原则: ——底层设计高度集成化,各类数据、计算、共享高度统一,不同于单类应用的简单连接; ——产品采用先进和稳定的IT开发平台,系统稳定、安全、灵活、可扩充;——在各种行业有丰富的实用案例; ——软件提供者本身的业务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保证产品持续发展,服务持续提供; ——符合相关制度和法规,适合企业管理和人文文化特点。 为达到以上各项原则,应在产品研发、实施、服务、产品功能各方面建立相关的标准工作方法和内容。 4 ERP产品研发技术要求 产品研发应严谨、科学,整个体系应具有完整、灵活、严谨、高效的特性,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反应的速度,保证工作的延续性,保证各类产品问题的可追溯性,及各类过程控制文档与记录的保存。以下为产品研发最基本流程的框架描述,过程中的文档摸版未提供,可根据需要由各企业自行设计确定。下面将以流程图的方式阐述主要工作过程,并分别配有表格形式的说明。 4.1 研发循环总流程 研发循环总流程见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