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内容实验稿修订稿

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

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

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

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

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

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

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

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课程价值与课程特性课程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 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课程特性:

基础性

实践性

健身性

综合性

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

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

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

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

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

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

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

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

位学生受益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

领域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

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

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

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

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

体系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

测的学习目标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

容的可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

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学习领域划分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

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

域。

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

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课程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

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

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

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

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

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

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

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

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

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

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

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

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

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

关系;

运动参与目标: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运动技能的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身体健康的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

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课程内容体例按五个领域划分,在每个领域下再按

四级水平叙述内容。

按四级水平划分,在每级水平下叙述四个方

面的内容,更便于阅读使用。

课程

内容(以运动技能领域学习内容水平四: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

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

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

操动作;

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

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

水平四: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1)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田径类运动项目的

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短跑、中长跑、定

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远、跳高、投

实心球等项目的技术。

(2)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

术和简单战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排

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毽球、

珍珠球和三门球等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

单战术。

(3)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体操类运动项目的

为例)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器械体操、技巧、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校园集体舞等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与组合动作。

此处略去了水上和冰雪项目的内容。

(5)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武术类运动项目的1~2组技术动作组合。如基本掌握并运用9~10个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等。

(6)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其他较复杂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竹竿舞、花样跳绳、抖空竹、踢花毽

等项目的基本技术。

(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内容范例。)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

无。

二、选择教学内容的建议:

1.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

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学习目标是由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完整体系。……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

3.目标难度适宜。

二、选择教学内容的建议:

1.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

教学建议(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

的实效性;

(5)简单易行。

三、选择教学方法的建议:

1.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

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

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

能力。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

康问题的责任感。

(5)有条件学校的教师可发挥信息技

术的优势,指导7年级以上的学生收

集和综合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

的学习工具。

(6)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

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

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

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

4.适合教学实际条件。

5.重视健康教育。

三、选择教学方法的建议:

1.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

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

要作用。

2.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

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进行更有针

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

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积极性。

3.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

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

传授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

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

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

养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

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经

验,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4.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

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

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

5.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

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四、评价建议:

评价内容:

1.体能

2.知识与技能

3.学习态度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评价形式与方法:

学生自我评定

组内互相评定

教师评定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1. 人力资源的开发

2. 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3.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4. 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5. 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6.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评价建议:

评价内容:

1.体能。

2.知识与技能。

3.态度与参与。

4.情意与合作。

评价形式与方法:

教师评价。(起主要作用)

学生评价。

其他人员评价。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3.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

本段原文2451字,举例较详实。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1.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 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 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段原文1632字,叙述趋于简明。

案例一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自尊

与自信

学习阶段水平四

学习目标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学习内容过障碍

案例二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行为

学习阶段水平四

学习目标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案例1 在篮球投篮教学过程中培养自主学

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阶段:水平四。

学习目标:

1.提高1分钟投篮的命中率。

2.体验投篮的乐趣和提高命中率的成功感。

3.培养自主学习投篮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内容:投篮练习。

案例2 在跳长绳教学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阶段:水平三。

教学案例活动任务。

学习内容集体合作跑。

学习目标:

1.提高连续跳长绳的总次数。

2.增强跳绳动作的协调性。

3.提高与同伴合作跳长绳的能力。

教学内容:跳长绳。

案例3 在跨栏跑教学过程中培养探究学习

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阶段:水平四。

学习目标:

1.探究提高跨栏跑速度的方法。

2.提高跨栏跑的速度。

3.改进跨栏跑的过栏技术。

教学内容:跨栏跑。

(学习目标更趋全面,内容、方法具有导向

性。但似乎也没有体现出前面提出的“条件、

行为、标准”三个要素。)

教材编写原则教材编写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健康性原则

3.兴趣性原则

教材编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性

2.科学性

3.实用性

体育课标修订稿与实验稿的比较之二

内容实验稿修订稿

前言部分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

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

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

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

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

社会的高度关注。

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

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

课程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

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

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

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

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

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

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

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

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

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

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

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4.发展性原则 4.可读性

5.发展性

附录内容一、名词解释 1.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见上格内容)

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及详细说明

(更注重学习评价的操作性了。)

理念部分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关于学习内容划分及要求

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

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在实施《标准》时,要全面关注

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对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新的学习

领域的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

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

面,

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

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

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教学建议部分§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

特点,遵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

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

创新,

教学评价部分

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要有教

师参与,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

价和相互评价。

教师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起主

要作用。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

性,须尽力做到全面和准确。

体育课标实验稿和修订稿中几个有意思的数字对比体育课标实验稿在内容标准一章中,对水平一至水平四学生从五个领域分别提出了162条具体目标要求。

体育课标修订稿(2011版),对水平一至水平四学生从四个方面分别提出96条具体学习内容。(虽然有些仍然属于目标的范畴,但大部分更接近‘内容’了。)体育课标实验稿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领域中,对目标要求的描述用了776个字。

体育课标修订稿(2011版),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对学习内容的描述用了2721个字。

“体能”一词在实验稿中出现35处,在修订稿中出现44处。

说明:此文稿是开封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赵超君老师,为了使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新修订课标的学习,进行深度整理形成。在此对张超君老师表示感谢!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刘美林8.29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摘要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二、学习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 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 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 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 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课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 四、教材编写 附录 一、名词解释 二、附表 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 (一)课程性质(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1-12'GYM'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

新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试题

新课程标准2011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在九级目标体系中小学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 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五级。 3、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4、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其中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5、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 二、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 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2、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3、简述英语学习策略及其分类。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4、简述情感态度的二级目标。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出错误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遇到困难时能大胆求助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识。 三、论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请简述英语教学的教学建议。英语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加强学习策略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5.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6.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8.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需要。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4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 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灵活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三、英语课程设计思路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目标结构保证国家英语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哪四个方面1有利于解决以往各学段之间缺乏衔接教学内容和要求重复一刀切等现象保证英语教学的连续性。2有利于解决各地英语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3有利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体现个性化学习的多教学模式的建立。4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英语课程目标按照国际通用的能力水平设立几个级别各级别都适用于哪个年级设为九个级别。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三、四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五、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七-九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高中阶段完成六、七、八级目标第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的指导级该级别也可以作为部分学校少数英语特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向。 五、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它建立在哪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每个方面都起什么作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六、一级课程总体目标描述是什么 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文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七、二级课程目标总体描述是什么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报告 屈中乾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 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 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 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 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word完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辬准(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辬与内容 一、总体目辬与内容 二、学段目辬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附录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 - 1 - 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 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萫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 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 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最新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XX中学2015年寒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教案 时间:2015年1月24日 地点:XX 参加人员:XX中学全体教师 培训人:XX 主题: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内容: 一、什么是“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是继2001年印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

任务要求。 ?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 ?此次修订主要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审慎设计等特点。 二、什么是“有效课堂”? ?定义: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 ?目的: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三、构建“有效课堂”具备的条件 ?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指明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 ?采取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并借助一些技巧。 四、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与_ 说_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4、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5、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会写800~1000个左右。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会写2000个左右。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会写 2500个左右。 26、新课标1~2年级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八、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 微信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 考试(标准)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词语积累)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 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关联词)

20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word版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 水平一(1~2年级) 一、运动参与. 11 二、运动技能. 11 三、身体健康. 1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 一、运动参与. 20 二、运动技能. 20 三、身体健康. 24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 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 三、身体健康. 3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 水平四(7~9年级) 一、运动参与. 42 二、运动技能. 43 三、身体健康. 47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 一、教学建议. 52 二、评价建议. 55 三、教材编写建议. 6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 附录. 67 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 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全)

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 【新旧课标比较】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